北京市顺义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A.单质B.氧化物C.碱D.盐
2.(2分)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KCl溶液B.Fe(OH)3胶体
C.NaOH溶液D.CuSO4溶液
3.(2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ClB.HNO3C.FeD.KOH
4.(2分)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A.NaB.AlC.SD.Cl
5.(2分)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
A.NaClB.H2OC.CO2D.CH4
6.(2分)下列有机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4B.CH3CH3
C.CH3CH2CH3D.CH3CH2CH2CH3
7.(2分)下列分子中,一定含碳碳双键的是( )
A.C2H4B.C2H6C.C2H5OHD.CH3COOH
8.(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C.钠与水反应钠沉在水中
D.钠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为剧烈
9.(2分)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锌与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断裂化学键释放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
C.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向环境释放能量
10.(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电子式为:
B.乙烯的球棍模型为
C.乙烯分子是空间平面结构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11.(2分)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硅(Si)B.磷(P)C.氯(Cl)D.硫(S)
12.(2分)下列关于Cl2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黄绿色气体
B.有毒、有刺激性气味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13.(2分)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当SO2、O2、SO3的浓度不再变化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O2和O2全部转化为SO3
B.SO2、O2、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
D.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14.(2分)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Mg与足量1ml/L的盐酸分别在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
A.AB.BC.CD.D
15.(2分)钛(Ti)常被称为未来钢铁,已探明中国钛储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关于,不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70B.质子数为22
C.核外电子数为22D.中子数为26
16.(2分)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官能团为—COOH
B.无色无味液体
C.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能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17.(2分)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是K
B.属于金属元素
C.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最高正化合价是+1价
18.(2分)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B.C.D.
19.(2分)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乙烯与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C.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D.乙醇与钠反应产生乙醇钠和氢气
20.(2分)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B.将实验剩余的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C.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用干燥沙土覆盖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1.(2分)钧瓷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制方法而闻名于世。下列钧瓷的制作工艺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AB.BC.CD.D
22.(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6gFe的物质的量为2ml
B.常温常压下,1ml O2的体积是22.4L
C.1L1ml/LNa2CO3溶液中含有1ml Na+
D.1ml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约为6.02×1023
23.(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B.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C.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2═3Cu2++2NO↑+4H2O
D.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24.(2分)太阳能是理想的能源,通过Zn和ZnO的热化学循环可以利用太阳能,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
A.Zn与H2O或者CO2反应时作还原剂
B.利用该过程可以降低环境中CO2的含量
C.利用该过程可以生产氢能源,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D.该过程需要不断补充Zn才能持续进行
25.(2分)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
A.AB.BC.CD.D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26.(3分)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27.(3分)选择完成下列实验的装置。
(1)除去粗盐水中的泥沙,用 (填序号,下同)。
(2)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NH3,用 。
(3)加热MnO2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Cl2,用 。
28.(6分)已知Cu与稀硝酸反应如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1)作还原剂的物质是 ,氮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
(2)若反应中每生成2ml NO,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 m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l。
29.(6分)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锌和稀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反应物为 。
(2)将锌片、铜片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连接:
锌片是 (填“正极”或“负极”)。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 、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3)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 (填字母)。
A.CH4+2O2═CO2+2H2O
B.Fe+Cu2+═Fe2++Cu
C.NaHCO3+HCl═NaCl+H2O+CO2↑
30.(6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已知:浓硫酸的沸点为338℃,酒精灯外焰温度一般为500℃左右。
(1)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是 。
(2)能证明铜丝与浓硫酸反应产生了SO2的实验现象为 。
(3)将品红溶液换为Ba(OH)2溶液,发现其中产生白色沉淀。小组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说明Cu和浓硫酸反应产生了SO2,其原因是 。
31.(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人类很早就利用硅酸盐烧陶制瓷、获得玻璃制品。
1824年,人类成功提炼出硅单质。
如今,半导体“硅”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高科技的代名词。由于硅元素储量丰富,且单晶硅具有优异的耐高温与抗腐蚀性能(俗称“芯片”)的基底材料。
芯片的制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要经历用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制粗硅、粗硅提纯、单晶硅处理等许多微加工步骤,再将根据要求设计的芯片光罩上的电路图转移上去,通过晶片切割最后封装成集成电路。整个过程需要高精密度的专业设备实现
我国科学家正开发“碳基”芯片来替代硅基芯片,习近平主席评价此项研究“另辟蹊径,柳暗花明”。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1)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单质)形式存在 。
(2)单晶硅做芯片的基底材料与硅元素储量丰富、单晶硅耐腐蚀性能优异有关 。
(3)芯片“聚沙成塔”的制造过程未涉及化学变化 。
(4)碳和硅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性质相似,因此“碳基”芯片有望替代硅基芯片 。
32.(6分)如下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指出O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工业上制备Na的方法为 。
(4)非金属性Cl强于S,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得电子能力Cl大于S。
(5)硒(Se)与S在同一主族,位于S的正下方 (填序号)。
①硒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
②热稳定性:H2Se>H2O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eO4
33.(6分)利用废覆铜板回收铜并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一种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盐浸池”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写一条)。
(2)沉铜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是为了将溶液中Fe2+氧化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氯气也可以将Fe2+氧化成Fe3+,与氯气相比,双氧水的优点是 。
(4)结合流程设计从“滤渣”中回收利用物质的合理方案 。
(5)若制232gFe3O4纳米颗粒,则理论上消耗H2O2的质量为 g。
34.(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探究I2是否能氧化FeCl2。
已知:I2遇淀粉溶液变蓝。
实验现象为:试管1溶液变红;试管2溶液呈蓝色。
(1)试管1溶液变红证明了溶液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2)甲同学据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I2能氧化FeCl2”,则加碘水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得出甲同学的结论,他的理由是 。
(4)丙同学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证实了“I2能氧化FeCl2”的结论:
①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画装置图或用文字叙述)
②实验现象为 。
2021-2022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0分)
1.(2分)在第24届北京冬季奥运会中,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次大规模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打造出了“最快的冰”。CO2从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
A.单质B.氧化物C.碱D.盐
【分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B.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为氧化物;
C.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
D.由金属阳离子或者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为盐。
【解答】解:二氧化碳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相关物质的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2分)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KCl溶液B.Fe(OH)3胶体
C.NaOH溶液D.CuSO4溶液
【分析】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
【解答】解:A、KCl为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B、Fe(OH)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为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D、CuSO4溶液不属于胶体,无丁达尔效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以及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难度不大,注意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
3.(2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ClB.HNO3C.FeD.KOH
【分析】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据此解答.
【解答】解:A.氯化钠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硝酸是化合物,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故B不选;
C.铁是单质,故C选;
D.氢氧化钾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熟悉概念是解题关键,注意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2分)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A.NaB.AlC.SD.Cl
【分析】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Na、Al、S,核电荷数渐增,所以半径逐渐减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半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微粒比较规律.
5.(2分)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
A.NaClB.H2OC.CO2D.CH4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NaCl只含离子键,故A选;
B.水只含共价键,故B不选;
C.二氧化碳只含共价键,故C不选;
D.甲烷只含共价键,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题目难度不大。
6.(2分)下列有机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4B.CH3CH3
C.CH3CH2CH3D.CH3CH2CH2CH3
【分析】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互为同分异构体,一种分子式可以表示多种物质则有同分异构,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甲烷只能表示一种有机物,故A错误;
B.CH3CH3为乙烷只有一种结构,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CH6CH2CH3为丙烷,只表示一种物质,故C错误;
D.CH6CH2CH2CH6为丁烷,存在正丁烷CH3CH2CH4CH3和异丁烷CH3CH(CH2)CH3两种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7.(2分)下列分子中,一定含碳碳双键的是( )
A.C2H4B.C2H6C.C2H5OHD.CH3COOH
【分析】含有碳碳双键的物质一般为烯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解:A.C2H4是乙烯,具有碳碳双键;
B.C2H6是乙烷,具有碳碳单键;
C.C2H3OH是乙醇,含有C﹣H键、C﹣O键,故C错误;
D.CH3COOH是乙酸,含有C﹣H键、C=O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具体包括C﹣C单键,C=C键,C≡C键等,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8.(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C.钠与水反应钠沉在水中
D.钠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为剧烈
【分析】A.钠性质活泼;
B.钠受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C.钠密度小于水;
D.空气中氧气浓度较小。
【解答】解:A.钠性质活泼,故A正确;
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故B正确;
C.钠密度小于水,故C错误;
D.空气中氧气浓度较小,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钠单质的性质,熟悉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2分)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锌与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断裂化学键释放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
C.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向环境释放能量
【分析】A.锌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B.化学反应过程中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C.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答】解:A.锌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故B错误;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
D.反应前后遵循能量守恒,反应时向环境释放能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反应能力变化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0.(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电子式为:
B.乙烯的球棍模型为
C.乙烯分子是空间平面结构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分析】A.乙烯分子中碳碳以双键相连,碳剩余价键被H饱和,由此写出电子式;
B.乙烯分子中,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而该模型中氢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
C.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
D.烯、炔的结构简式碳碳双键、碳碳三键不能省略.
【解答】解:A.乙烯分子中碳碳以双键相连,由此写出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半径应该大于氢原子,故B错误;
C.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故C正确;
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2═CH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球棍模型、电子式和结构简式等,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11.(2分)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硅(Si)B.磷(P)C.氯(Cl)D.硫(S)
【分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据此判断。
【解答】解:硅、磷、硫、氯为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最强的为: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熟悉元素周期律内容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2.(2分)下列关于Cl2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黄绿色气体
B.有毒、有刺激性气味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分析】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有毒,有刺激性气味,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氯气为黄绿色的气体;
B.氯气有毒,故B正确;
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故C错误;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2+H2O═HCl+HClO,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氯气的性质,熟悉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3.(2分)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当SO2、O2、SO3的浓度不再变化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O2和O2全部转化为SO3
B.SO2、O2、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
D.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分析】当SO2、O2、SO3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以此结合可逆反应特点、化学平衡状态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2和O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SO6,故A错误;
B.SO2、O2、SO5的浓度与初始浓度、转化率有关2、O2、SO8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没有停止,故C错误;
D.当SO2、O2、SO6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表明正,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题干信息、可逆反应特点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4.(2分)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Mg与足量1ml/L的盐酸分别在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
A.AB.BC.CD.D
【分析】相同质量的Mg与足量1ml/L的盐酸反应,内因相同,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有外界因素:接触面积、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解答。
【解答】解:相同质量的Mg与足量1ml/L的盐酸,内因相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温度为2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把握常见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15.(2分)钛(Ti)常被称为未来钢铁,已探明中国钛储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关于,不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70B.质子数为22
C.核外电子数为22D.中子数为26
【分析】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Ti 的质量数为48;
B.Ti 的质子数为22;
C.Ti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2;
D.Ti 的中子数=48﹣22=26;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微粒关系、原子符号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
16.(2分)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官能团为—COOH
B.无色无味液体
C.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能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分析】乙酸为羧酸,结构简式为CH3COOH,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够电离产生氢离子,具有酸性,能够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据此判断。
【解答】解:A.乙酸为羧酸,官能团为—COOH;
B.乙酸具有刺激性气味;
C.乙酸为弱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知识,熟悉乙酸的结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7.(2分)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是K
B.属于金属元素
C.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最高正化合价是+1价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知,此元素为19号元素K,处于第四周期第ⅠA族,易失去1个电子变为+1价,据此分析。
【解答】解:A.此元素为钾元素,故A正确;
B.K元素为金属元素;
C.金属元素只能失去电子,故C错误;
D.K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元素的性质,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金属元素只能失电子,不能得电子。
18.(2分)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B.C.D.
【分析】A.N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氮原子间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
B.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C.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为共价键;
D.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存在两对C=O键。
【解答】解:A.氮气中存在氮氮三键,氮气的电子式为,故A正确;
B.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为离子键,故B错误;
C.氯化氢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为共价键,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分子中存在两对C=O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电子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明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及区别。
19.(2分)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乙烯与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C.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D.乙醇与钠反应产生乙醇钠和氢气
【分析】A.燃烧为氧化反应;
B.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C.甲烷中H被Cl取代;
D.乙酸与锌发生置换反应。
【解答】解:A.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错误;
B.乙烯与溴反应生成1,双键转化为单键,故B正确;
C.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故C错误;
D.乙醇与钠反应产生乙醇钠和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官能团的变化、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20.(2分)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B.将实验剩余的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C.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用干燥沙土覆盖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分析】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B.钠能和水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C.金属钠易和水、氧气反应;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密度大于水。
【解答】解: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故A正确;
B.钠能和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故实验剩余的钠不能随意丢弃到废液缸,故B错误;
C.金属钠易和水,故不能用水来灭钠火,故C正确;
D.由于浓硫酸密度大于水,稀释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及事故处理知识,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操作,能对错误操作的后果做出判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题目难度不大。
21.(2分)钧瓷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制方法而闻名于世。下列钧瓷的制作工艺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AB.BC.CD.D
【分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掘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做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画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烧炉过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2.(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6gFe的物质的量为2ml
B.常温常压下,1ml O2的体积是22.4L
C.1L1ml/LNa2CO3溶液中含有1ml Na+
D.1ml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约为6.02×1023
【分析】A.根据n=计算;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l;
C.溶液中c(Na+)=2c(Na2CO3),再根据n=cV计算n(Na+);
D.根据N=nNA计算CO2分子数目。
【解答】解:A.56gFe的物质的量为,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l,1ml O6的体积大于22.4L,故B错误;
C.溶液中c(Na+)=2c(Na7CO3)=2×7ml/L=2ml/L,则1L该溶液中n(Na+)=8L×2ml/L=2ml,故C错误;
D.7ml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约为1ml×2.02×1023ml﹣1=6.02×102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注意温度、压强对气体摩尔体积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
23.(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B.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C.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2═3Cu2++2NO↑+4H2O
D.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分析】A.铁跟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B.方程式没有配平;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D.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解:A.铁跟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Fe2++H2↑,故A正确;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5O═2Na++2OH﹣+H6↑,故B错误;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7═3Cu7++2NO↑+4H3O,故C正确;
D.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4++H2O+CO2↑,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明确物质性质、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24.(2分)太阳能是理想的能源,通过Zn和ZnO的热化学循环可以利用太阳能,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
A.Zn与H2O或者CO2反应时作还原剂
B.利用该过程可以降低环境中CO2的含量
C.利用该过程可以生产氢能源,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D.该过程需要不断补充Zn才能持续进行
【分析】A.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的为还原剂;
B.该过程中消耗CO2;
C.反应过程中生成氢气;
D.锌与H2O或者CO2生成ZnO,ZnO分解生成Zn。
【解答】解:A..锌与H2O或者CO2生成ZnO,Z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故A正确;
B.锌与H4O或者CO2生成ZnO,则该过程中消耗CO2,可以降低环境中CO5的含量,故B正确;
C.反应过程中生成氢气,氢气是清洁能源,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D.锌与H2O或者CO2生成ZnO,ZnO分解生成Zn,则不需要补充Zn。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不大。
25.(2分)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
A.AB.BC.CD.D
【分析】A.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显碱性;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
C.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
D.KSCN溶液为检验铁离子的特征试剂。
【解答】解:A.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则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A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故B错误;
C.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D.KSCN溶液为检验铁离子的特征试剂,溶液变为红色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26.(3分)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分析】A.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能使环境温度降低;
B.镁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强度高等优良性能;
C.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氧气来源;
D.乙烯具有催熟作用,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解答】解:A.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
B.镁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优良性能;
C.过氧化钠能与水,可用作核潜艇的供氧剂;
D.乙烯能催熟果实;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侧重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考查,把握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7.(3分)选择完成下列实验的装置。
(1)除去粗盐水中的泥沙,用 B (填序号,下同)。
(2)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NH3,用 C 。
(3)加热MnO2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Cl2,用 A 。
【分析】(1)泥沙不溶于水;
(2)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NH3,为固体加热制备气体;
(3)加热MnO2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Cl2,为固液加热制备气体。
【解答】解:(1)泥沙不溶于水,可选过滤法分离,
故答案为:B;
(2)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NH3,为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用C装置,
故答案为:C;
(3)加热MnO2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Cl2,为固液加热制备气体,用A装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及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原理、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8.(6分)已知Cu与稀硝酸反应如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1)作还原剂的物质是 铜 ,氮元素的化合价 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
(2)若反应中每生成2ml NO,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 2 m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6 ml。
【分析】(1)分析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为还原剂;
(2)3Cu+8HNO3═3Cu(NO3)2+2NO↑+4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6e﹣,据此判断解答。
【解答】解:(1)3Cu+8HNO5═3Cu(NO3)3+2NO↑+4H8O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
故答案为:铜;降低;
(2)3Cu+8HNO3═3Cu(NO3)8+2NO↑+4H5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5═3Cu8++2NO↑+4H4O~6e﹣,依据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2ml NO,转移电子数为6ml,
故答案为:2;6。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判断,准确分析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9.(6分)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锌和稀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反应物为 H2SO4(或H+) 。
(2)将锌片、铜片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连接:
锌片是 负极 (填“正极”或“负极”)。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3)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 AB (填字母)。
A.CH4+2O2═CO2+2H2O
B.Fe+Cu2+═Fe2++Cu
C.NaHCO3+HCl═NaCl+H2O+CO2↑
【分析】(1)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由图可知,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Zn比Cu活泼,Zn作负极,Cu作正极,氢离子在Cu表面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3)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构成条件之一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1)Zn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5↑,其中H的化合价降低2SO4(或H+)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H3SO4(或H+);
(2)“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中,Zn作负极,H+在Cu表面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6e﹣═H2↑,则电路中产生电流,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故答案为:负极;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3)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CH4+3O2═CO2+4H2O、Fe+Cu2+═Fe7++Cu均是氧化还原反应、能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3+HCl═NaCl+H2O+CO7↑是复分解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AB。
【点评】本题考查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构成条件等知识,为高频考点,把握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即可解答,侧重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30.(6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已知:浓硫酸的沸点为338℃,酒精灯外焰温度一般为500℃左右。
(1)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是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
(2)能证明铜丝与浓硫酸反应产生了SO2的实验现象为 品红溶液褪色 。
(3)将品红溶液换为Ba(OH)2溶液,发现其中产生白色沉淀。小组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说明Cu和浓硫酸反应产生了SO2,其原因是 由于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浓硫酸的沸点,加热过程中SO2气体混有硫酸蒸气,硫酸蒸气会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干扰SO2的检验 。
【分析】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SO2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否则会污染空气,并且SO2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浓硫酸的沸点为338℃,酒精灯外焰温度一般为500℃左右,则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的SO2气体中会混有硫酸蒸气,会干扰SO2的检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SO2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则实验过程中逸出的SO2气体应该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5,防止污染空气;
(2)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2气体常常通过观察品红溶液是否褪色,若品红溶液褪色4,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3)由题给信息可知,浓硫酸的沸点为338℃,则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的SO2气体中会混有硫酸蒸气,则生成的SO2气体通入Ba(OH)8溶液中,生成的沉淀可能是BaSO4或BaSO3,干扰SO4的检验,所以B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不足以说明Cu和浓硫酸反应产生了SO2,
故答案为:由于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浓硫酸的沸点,加热过程中SO4气体混有硫酸蒸气,硫酸蒸气会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干扰SO2的检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硫酸性质、二氧化硫性质及检验,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实验能力,掌握浓硫酸和二氧化硫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题给信息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31.(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人类很早就利用硅酸盐烧陶制瓷、获得玻璃制品。
1824年,人类成功提炼出硅单质。
如今,半导体“硅”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高科技的代名词。由于硅元素储量丰富,且单晶硅具有优异的耐高温与抗腐蚀性能(俗称“芯片”)的基底材料。
芯片的制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要经历用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制粗硅、粗硅提纯、单晶硅处理等许多微加工步骤,再将根据要求设计的芯片光罩上的电路图转移上去,通过晶片切割最后封装成集成电路。整个过程需要高精密度的专业设备实现
我国科学家正开发“碳基”芯片来替代硅基芯片,习近平主席评价此项研究“另辟蹊径,柳暗花明”。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1)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单质)形式存在 错 。
(2)单晶硅做芯片的基底材料与硅元素储量丰富、单晶硅耐腐蚀性能优异有关 对 。
(3)芯片“聚沙成塔”的制造过程未涉及化学变化 错 。
(4)碳和硅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性质相似,因此“碳基”芯片有望替代硅基芯片 对 。
【分析】(1)硅为亲氧元素;
(2)硅为良好的半导体,硅元素储量丰富、单晶硅耐腐蚀性;
(3)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4)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解答。
【解答】解;(1)硅为亲氧元素,通常以二氧化硅或者硅酸盐形式存在,
故答案为:错;
(2)单晶硅做芯片的基底材料与硅元素储量丰富、单晶硅耐腐蚀性能优异有关,
故答案为:对;
(3)芯片“聚沙成塔”的制造过程涉及二氧化硅转化为硅,有新物质生成,
故答案为:错;
(4)碳和硅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性质相似,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对。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硅及其化合物性质和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32.(6分)如下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指出O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二周期第ⅥA族 。
(3)工业上制备Na的方法为 电解熔融NaCl 。
(4)非金属性Cl强于S,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Cl、S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半径:r(Cl)<r(S),核电荷数:Cl>S,氯原子核内质子对最外层电子的作用力大于S ,得电子能力Cl大于S。
(5)硒(Se)与S在同一主族,位于S的正下方 ①③ (填序号)。
①硒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
②热稳定性:H2Se>H2O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eO4
【分析】(1)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4个电子;
(2)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等;
(3)活泼金属采用电解熔融盐或熔融氧化物的方法冶炼;
(4)Cl、S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半径:r(Cl)<r(S),核电荷数:Cl>S,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5)同一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其最高化合价相等,但O、F元素除外;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解答】解:(1)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2)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
(3)Na为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冶炼,
故答案为:电解熔融NaCl;
(4)Cl、S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核电荷数:Cl>S,则得电子能力Cl大于S,
故答案为:Cl、S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核电荷数:Cl>S;
(5)①S、Se位于同一主族,S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8价,故①正确;
②非金属性:O>Se,则热稳定性:H2Se<H2O,故②错误;
③非金属性Cl>Se,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3>H2SeO4,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运用,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涵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3.(6分)利用废覆铜板回收铜并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一种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盐浸池”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升高温度(或粉碎或搅拌或增大FeCl3溶液的浓度等) (至少写一条)。
(2)沉铜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Fe=FeCl2+Cu 。
(3)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是为了将溶液中Fe2+氧化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H2O2+2H+=2Fe3++2H2O ;
氯气也可以将Fe2+氧化成Fe3+,与氯气相比,双氧水的优点是 避免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
(4)结合流程设计从“滤渣”中回收利用物质的合理方案 用盐酸溶解滤渣中的铁粉,过滤回收铜,并将滤液加入氧化池 。
(5)若制232gFe3O4纳米颗粒,则理论上消耗H2O2的质量为 34 g。
【分析】废覆铜板回收铜并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流程为:盐浸池中加入覆铜板、加入FeCl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Cu+2FeCl3═CuCl2+2FeCl2,过滤,在沉铜池中加入过量铁粉置换出铜,发生的反应为CuCl2+Fe=FeCl2+Cu,过滤得到固体Cu和过量的Fe,FeCl2在氧化池中与酸化的H2O2反应生成Fe3+,发生的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加入NaOH溶液调节pH=1~2,N2流中加热获得Fe3O4纳米颗粒,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为了提高“盐浸池”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溶液温度、搅拌3溶液的浓度等,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或粉碎或搅拌或增大FeCl3溶液的浓度等);
(2)沉铜池中Fe粉与CuCl2反应生成Cu和Cu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Fe=FeCl8+Cu,
故答案为:CuCl2+Fe=FeCl2+Cu;
(3)H5O2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溶液中Fe2+氧化成Fe8+,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6O2+2H+=4Fe3++2H7O,Cl2也可将Fe2+氧化为Fe3+,但Cl2有毒,与Cl2相比使用双氧水的优点是可避免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8Fe2++H2O8+2H+=2Fe3++2H2O;避免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4)“滤渣”中含有铁粉和铜粉,可以用盐酸溶解滤渣中的铁,并将滤液加入氧化池,
故答案为:用盐酸溶解滤渣中的铁粉,过滤回收铜;
(5)232gFe4O4纳米颗粒的物质的量为=1ml2O4中Fe2+与Fe4+的个数比1:2,即232gFe7O4纳米颗粒中含Fe3+的量为7ml,反应为2Fe2++H6O2+2H+=7Fe3++2H7O,所需n(H2O2)=4ml,质量为1ml×34g/ml=34g,
故答案为:34。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34.(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探究I2是否能氧化FeCl2。
已知:I2遇淀粉溶液变蓝。
实验现象为:试管1溶液变红;试管2溶液呈蓝色。
(1)试管1溶液变红证明了溶液中含有 Fe3+ (填离子符号)。
(2)甲同学据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I2能氧化FeCl2”,则加碘水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I2+2Fe2+⇌2Fe3++2I﹣ 。
(3)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得出甲同学的结论,他的理由是 FeCl2可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 。
(4)丙同学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证实了“I2能氧化FeCl2”的结论:
①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设计成原电池:,待电流表的指针为0时,在左侧烧杯中滴加几滴浓I2液,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及偏转方向 (画装置图或用文字叙述)
②实验现象为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并且偏转方向反向 。
【分析】(1)铁离子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Fe(SCN)3,溶液变红色;
(2)甲同学得出结论:“I2能氧化FeCl2”,即I2氧化FeCl2生成FeCl3、FeI3,结合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方程式;
(3)氯化亚铁具有还原性,可以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氯化铁;
(4)欲验证实验结论,利用原电池原理,将I2+2Fe2+⇌2Fe3++2I﹣设计成原电池,待反应达到平衡后,在盛装KI—I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浓I2液,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解答】解:(1)铁离子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Fe(SCN)3,溶液变红色,则试管1的溶液中含有Fe5+,
故答案为:Fe3+;
(2)甲同学得出结论:“I2能氧化FeCl2”,即I2氧化FeCl2生成FeCl5、FeI3,且溶液中含有Fe3+、I3,为可逆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2Fe2+⇌2Fe3++6I﹣,
故答案为:I2+2Fe5+⇌2Fe3++4I﹣;
(3)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得出甲同学的结论,原因是FeCl2可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
故答案为:FeCl2可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
(4)①利用原电池原理,将2Fe8++2I﹣⇌I2+4Fe2+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如图,起始时石墨Ⅰ为负极,石墨Ⅱ为正极,待电流表的指针为0时8液,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及偏转方向;
故答案为:设计成原电池:,待电流表的指针为0时,在左侧烧杯中滴加几滴浓I2液,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及偏转方向;
②电流表的指针为2时,在原电池的左侧烧杯中滴加几滴浓I2液,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时石墨Ⅰ为正极,I2氧化FeCl7生成FeCl3、FeI3,
故答案为: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并且偏转方向反向。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考查,把握物质性质、发生的反应、实验方案设计是解题关键,注意实验方案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26 22:20:14;用户:树理化;邮箱:17625822904;学号:56605566选项
铝的状态
实验温度/℃
A
片状
20
B
片状
30
C
粉末
20
D
粉末
30
A.掘泥
B.做坯
C.画坯
D.烧炉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氨气能电离产生OH﹣
B
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某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含有Fe3+
物质
用途
A.液氨
a.航空材料
B.镁铝合金
b.植物生长调节剂
C.过氧化钠
c.工业制冷剂
D.乙烯
d.供氧剂
C
O
Na
Al
Si
S
Cl
选项
铝的状态
实验温度/℃
A
片状
20
B
片状
30
C
粉末
20
D
粉末
30
A.掘泥
B.做坯
C.画坯
D.烧炉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氨气能电离产生OH﹣
B
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某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含有Fe3+
物质
用途
A.液氨
a.航空材料
B.镁铝合金
b.植物生长调节剂
C.过氧化钠
c.工业制冷剂
D.乙烯
d.供氧剂
C
O
Na
Al
Si
S
Cl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发电厂,下列有关物质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图为某原电池装置的示意图,下列物质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的某些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