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点缀我们生命的星空。我们从“蒹葭萋萋,①___________”(《蒹葭》)中感受到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从“②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中品读到古人歌咏美好爱情的华章;从“③______,悠悠我思”(《诗经·郑风》)中体味到女主人公思念心中所恋的失落与惆怅;从“④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中感受到劳役者的满腔愤懑。古人常在诗文中表达心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⑤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苦闷之感;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⑥_________,__________”,巧设比喻,委婉表达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以在太平盛世闲居为耻而渴求从政的心愿。
【答案】①白露未晞 ②窈窕淑女 ③青青子佩 ④微君之躬 ⑤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⑥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春晚之所以成为陪伴几代人的新民俗的原因,是因为春晚凝结着无数百姓的过年记忆。春晚,聚焦人民的梦想,心系人民的幸福;呈现出更加饱满的中华民族文化之魂,《碇步桥》将江南水乡女子的日常搬上舞台,极富生活情趣,那旧时清凉的风,那天边的jiǎ(①)洁的月,那溪畔的倩影,那淡淡的芬芳,在碇步桥上形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恬(②)静,清新,淳朴,自然。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演绎出何谓“中国绝色”的绝唱。我们祖先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了各种色彩:从秋日成熟的朱柿中发现【丙】,从雨过天晴云破处采得【丙】,从群山的剪影采得【丙】,从清晨的天光寻得【丙】,还有舞台展现的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
(1)文中①处根据拼音写汉字,文中②处根据汉字写拼音。
①jiǎ ________ 洁 ②恬 _________ 静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下列四个词语依次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雅的蓝 ②吉庆的红 ③远山如黛 ④东方既白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1)①皎 ②tián
(2)春晚之所以成为陪伴几代人的新民俗,是因为春晚凝结着无数百姓的过年记忆。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皎洁(jiǎ):明亮而洁白;
恬静(tián):指恬淡、安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结合“春晚之所以成为陪伴几代人的新民俗的原因,是因为春晚凝结着无数百姓的过年记忆”分析,“之所以……是因为”和“的原因,是”句子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3)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结合“从秋日成熟的朱柿中发现【丙】,从雨过天晴云破处采得【丙】,从群山的剪影采得【丙】,从清晨的天光寻得【丙】”分析,第一处,“秋日成熟的朱柿”是红色的,因此用②“吉庆的红”;第二处,“雨过天晴云破处”是蓝天,因此用①“清雅的蓝”;第三处,根据“群山的剪影”可知,用③“远山如黛”;第四处,根据“清晨的天光”可知,用④“东方既白”。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②①③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令人叹为观止。
B.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C.2008年5月12号那天,近9万条生命在汶川大地震中戛然而止。
D.他自信这一席话委婉得体,尤其最后一段接得天衣无缝。
【答案】C
【解析】C项的“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在这里不能用来描写生命。
4.下列文学常识的相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社戏》体裁是小说,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按照乐曲性质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D.《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一个“回”字,饱含诗人的喜悦和对延安的眷恋之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按照乐曲性质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表述不正确。《诗经》按照乐曲性质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5.我校八年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根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两句诗的内容和意境,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为恰当的一项为其配乐吟诵( )
A.《平沙落雁》——宁静抒怀B.《十面埋伏》——壮丽雄伟
C.《胡笳十八拍》——委婉幽怨D.《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2)得意之时,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展现神采飞扬;悲伤之时,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凸显愁情……初二下期,学业压力骤增,你的好朋友李明一次次考差,萎靡不振,请你对他说一段话,并在其中引用诗歌来鼓励他。(要求:引用诗歌应为上下两句,且符合情境)
【答案】(1)C
(2)示例:李明同学,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我能理解你的伤心与不甘。你知道霍金的故事吗?小时候他也是默默无闻的,可是他最终成为了物理界大师。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乐观自信,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看好你!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意境分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意思是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表达的是思念的哀怨意境,与《胡笳十八拍》的委婉悲伤符合。
(2)本题考查劝说词。劝说对象是好朋友李明,劝说的情境是好朋友李明一次次考差,萎靡不振,要求作为好朋友的你引用诗歌来鼓励他振作起来。作答时注意引用的古诗要符合情境。
示例:李明,成长之路不是康庄大道,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初二下学期,学业压力突然增大,考试发挥不好也很正常。只要我们学习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重拾信心,总结方法,相信你的成绩会慢慢提升,最后必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二、阅读与赏析(45分)
(一)名著阅读 (6分)
6.按要求完成题目。
(1)《经典常谈序》中说: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这里的“小学”指的是 ( )
A.小的学问B.简易的文化知识C.文字学D.入门的学问
(2)学校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校园小记者在八年级活动区域内进行随机采访,请你接受访问并回答问题。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应该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着自己的研读和理解。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请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记者:如果是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点在哪一方面,又会选择哪些篇目来读?
同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①示例:小记者,你好!我最喜欢的经典是《诗经》,里面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等古时的社会风貌,让我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也更激发了我学习诗歌的兴趣。我最喜欢的经典是《论语》,书中记录的关于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等的道理等语句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教育,引导我成为一个有坚定志向、努力学习、善于自省的人。
②示例:我喜欢汉字文化,选择《说文解字》篇。(我喜欢古典诗歌,选择《诗经》篇、《辞赋》篇、《诗》篇)(我喜欢历史,选会择《春秋》篇、《战国策》《史记》和《汉书》。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结合《经典常谈序》原文“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可知,这里的“小学”指的是文字学。
(2)①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名著内容理解。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自己的积累识记和兴趣爱好作答即可。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经典常谈》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
示例:小记者,你好!我最喜欢的经典是《说文解字》,这本书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字,也更激发了我对文字的好奇心和热爱。
②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识记。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自己的积累识记和兴趣爱好作答即可。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经典常谈》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
示例:我喜欢文学,选择“诗、文”来读。
(二)诗歌鉴赏(6分)
7.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的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
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
(1)“霜林落后山争出”中的“争”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请从虚实角度对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1)示例一:“争”,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群山以人的情态,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示例二:“争”,化静为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
(2)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潇洒和从容。
【解析】
(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作答时要先分析词语在诗句中的本义,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效果)。
“争”本义是争相恐后,这里用“争”来写山,很明显使用了拟人修辞,赋予了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再结合注释和前两联诗句可以发现,首联写诗人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颔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之景,视野开阔,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豪放达观的情感。所以诗句中的“争”字表现了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畏政治风霜的风骨。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诗作首联写诗人登高楼,看到云烟弥漫,引发怀想;颔联写秋风瑟瑟,可群山却争相露峥嵘,显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楼前的野菊花迎霜开放,不妨对菊举杯,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凝聚着傲岸、昂扬的精神;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因此前三联都为实写,描写眼前所见的秋景以及与郡僚把酒小饮的事;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可知,尾联为想象,为虚写。整首诗描写了萧疏开阔的画面,透射出诗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凝聚着傲岸、昂扬的精神。
(三)文言文阅读 (共10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删改)
【注】①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谪黄州,苏辙谪筠州。②陂(bēi)陁(tuó):山冈。③赛裳:提起衣服。
8.给画线句子断句,小语拿不准,请你用“/”标出来。(限两处)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9.小语发现下列句中有一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你的判断是( )
A.①不可久居 ②以此居齐安三年
B.①佁然不动 ②然将适西山
C.①寻向所志 ②林麓向背
D.①及郡下 ②及其既厌
10.请你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11.小小语向你提了一个问题;【甲】【乙】两文分别是柳宗元和苏轼被贬后所作,【甲】文“心乐之”的“乐”与【乙】文“有乐于是”的“乐”,有什么不同?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了自己的思考。
【答案】8.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9.D
10.(1)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
11.【甲】文先写游小石潭记的欢乐,但是环境的静使得作者心中的凄凉无处安放,形成了从“乐”到“忧”的变化。【乙】文中苏轼的乐,是在被贬之后,寄情于山水的豁达与开朗心境。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注意结合句意、结构、词性等分析。
句意:这里还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容纳游人。“焉”,语气词,在这里,故后面停一下;“其遗址甚狭”指这个位置很狭小,“不足以席众客”是“狭小”的结果,故“不足以”前面停一下。故断句为: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辨析。
A.动词,停留/动词,居住;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然而;
C.名词,先前/名词,正面;
D.动词,都译为“等到”。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1)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错、错杂;源:源头。
(2)策:拐杖;载:带着;乘:乘坐;乱流:横渡江河。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甲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表面上看表达对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心情很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就又想起自己被贬的事实,故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了,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乙文首段写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常遨游西山。落笔先从他谪居写起,制高扼要,总挈文章。然后轻轻一句“齐安无名山”,随即扣住,将笔触由黄州移到顺江绵廷的武昌西山。寥寥数句,已有龙蛇曲屈之势。写西山,又承“庐于江上”,先用“陂陀蔓延,涧谷深密”八字,正面勾画了一幅顺江绵延的武昌诸山远景图,简练传神而极富特点。而后转出西山、寒溪两寺,既以两寺之“萧然绝俗”来体现西山的深秀幽绝,又自然引出下文。苏轼与客游玩西山一段文字,着墨不多,却能从服饰、神态、动作、表情等方面的刻画,真切地传达出入物的精神风貌来。次段在结构上是应题,写苏轼扩建九曲亭的经过。末段前半回忆,后半议论,集中揭示苏轼之乐的内涵所在,归结全文。苏辙以弟弟的身份,通过饱怀感情的回忆,塑写了一个逍遥山水的少年苏轼,与前二段的描写相印证,使形象更加完满。并由此引发议论,画龙点睛,直接道明了苏轼的思想实质:尽管他一生宦海浮沉,变故屡遭,但始终以忠君爱民为己任,洁身自好。在他看来,身处逆境,并不可怕,只要“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尽可以适意为悦,暂且寄寓性情于山川形胜之中,得到身心的解脱和快乐。文章最后以“有乐于是”结笔,照应了首段的游山之乐与次段的修亭之乐,结构完美。故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乐。据此可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甲】我从小山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就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水流)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面都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乙】子瞻被贬到齐安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齐安没有什么名山,可是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连绵起伏,山谷非常幽深,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驾着渔舟,到江南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没觉得时间有多长。
可是要到西山去时,必须经过青松翠柏之间,还要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能到达平坦的地方,游人到了这里一定要休息一会儿。小溪幽谷就在旁边,还有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的阴面和阳面的景像,都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里还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容纳游人。亭子旁长着几十棵古树,树干很粗壮、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到了树下,就成天在观察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起,子瞻趁机把长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子是扩大了。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这大概是上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吧?”一座新亭子就开始修建了。亭子建成后,西山的美景才开始都具备了,子瞻非常高兴。
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一天就闷闷不乐了。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捡着山中的落果,喝着溪水,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做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常常感到吃惊,又自我解嘲。有谁知道哪些东西该吃,哪些东西不该吃呢?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又有什么呢。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
(四)(6分)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闫志刚
①人们渴望能够掌握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②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③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④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霭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自然就增大了。这就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谁也无法拼出来了。
⑥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高。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千米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西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2.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13.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测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答案】12.用“捣蛋鬼”作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给准确预报天气增大了难度。
13.苏轼的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较困难。赵师秀的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较容易。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首先,“捣蛋鬼”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比喻,它使得原本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地形地貌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变得具象且易于理解。通过“捣蛋鬼”这一形象,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形地貌如何给大气环流形势带来混乱和不确定性,进而增加了天气预报的难度。
其次,这种表达方式还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用“捣蛋鬼”这样的词语,不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记住地形地貌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影响这一重要知识点。
综上所述,“捣蛋鬼”一词在第③段中的表达效果是显著的,它既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地形地貌对大气环流形势的影响,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章第②段“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可以概括出,苏轼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所描绘的暴雨天气预测困难,是因为暴雨的发生具有强随机性和局部地域性特征,受“蝴蝶效应”影响,预测结果存在风险。
根据文章第④段“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可以概括出,赵师秀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描绘的梅雨天气预测相对容易,是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这些特点使得预报的准确率得以提高。
(五) (17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仙堂戏院
林清玄
①仙堂戏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传统还没有被忘记。那就是每场电影散戏的前十五分钟,看门的小姐会打开两扇木头大门,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戏院门口探头探脑的小鬼一拥而入,看一部电影的结局。
②有时候回乡,我会情不自禁地散步到仙堂戏院那一带去。戏院外等着捡戏尾的小学生,【A】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咿呀作响的老旧木门,然后就像麻雀飞入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
③那时,我已经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有时贪看电影,还会在戏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衣角,央求着:“阿伯,拜托带我进场。”
④那时戏院不卖儿童票,小孩只要有大人带着就可以免费入场。【B】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偶尔运气特别坏,碰不到一个和善的大人,就向看门的小姐撒娇,“阿姨”“婢婢”不绝于口,有时也能达到目的。如今,我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当时脸皮那么厚,如果有人带我看电影,叫我唤他一串“阿公”也是情愿的。
⑤那时的我爱看电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时常到仙堂戏院门口去偷撕海报。有时月黑风高,也能偷到几张剧照。后来看特吕弗的自传电影,知道他小时候也有偷海报、偷剧照的癖好,长大后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导演。想想当年和我一起偷海报的好友,如今能偶尔看看电影已经不错,不禁大有沧海桑田之叹。
⑥好景总是不常,有一阵子不知电影为何没落,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这些戏班一绑就是一个月,遇到好戏也有连演三个月的,一直演到大家看腻为止。但我是不挑戏的,不管是歌仔戏、布袋戏,或是新兴的剧,我仍然日日报到,从不缺席。我还常常逃课前往,最惨的一次是学校的月考我也没有参加,屁股被打得肿到一星期在椅子上都坐不住,但我还是每天站在最后一排看。歌仔戏、布袋戏虽好,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放电影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因此单调了不少。
⑦上初中的时候,是仙堂戏院最没落的时期,这时有了彩色电视机,而且颇有家家买电视机的趋势。乡人要看的歌仔戏、布袋戏,电视里都有。要看的电影还不如连续剧吸引人,何况电视节目还是免费的——这一点对勤俭的乡下人最重要。为此,仙堂戏院失去了它的观众,戏院的售票小姐常闲得拍苍蝇打发时间,老板只好另谋出路。
⑧到我离开小镇的时候,仙堂戏院一直经历着惨淡的时光。幸而几年以后,观众发现,电视中的节目千篇一律,其实也和歌舞团差不多,又纷纷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看“奥斯卡金像奖”或“金马奖”的获奖电影----对仙堂戏院来说,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时,捡戏尾的小学生才有机会重进戏院。
⑨三十几年过去了,仙堂戏院的外貌变了,竹子做的长条凳被沙发椅取代,铁皮屋顶成了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天花板,铁铸的大门代替咿呀作响的木门。它的许多历史痕迹都被抹去了。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海报、剧照不予追究。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
⑩我至今爱看电影、爱看戏,总希望每部戏都有圆满的结局,可以说是从仙堂戏院开始的。而且我相信这种传统一直保留下来,总有一天,吾乡说不定也会出现一个特吕弗,那时即使丢掉万张海报的代价也都有了回报——这也是我对仙堂戏院一个乐观期待。
14.跟随作者的记忆,追寻戏院变迁史,完成思维导图。
15.文章的语言充满趣味,请与比照材料进行对比,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16.小包与小场研读本文时产生了一些争议,请你补全对话。
小包:本文以电影为主线,第⑥段写歌仔戏和布袋戏纯属多余,应删去。你觉得呢?
小场:我觉得不能删,因为 (1)_______________
小包:哦,我明白了,难怪作者会有“沧海桑田之叹”,我觉得作者是在叹(2)_______________
17.结合选文和选自《社戏》的链接材料,谈谈两文在情感上的异同。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答案】14.A:兴盛期/旺盛期/繁荣期B:喜悦、庆幸C:戏院大变样,传统被保留
15.①原句使用拟声词“咿呀”作响突出了木门年代之久之旧,并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写出孩子们进入戏院的急切和聒噪之态,体现对电影的痴迷。
②原句活用成语,“身经百战”“锲而不舍”大词小用,生动写出“我”观影不易,表达对电影的执著痴迷,也增加了语言的幽默感。
16.(1)用歌仔戏、布袋戏的美中不足和单调写出了戏院的变迁,从侧面突出电影的无穷趣味和丰富多彩,突出在戏院看电影的不可替代和在童年时期留下的深刻印象,也为下文戏院得以恢复这一情节做铺垫。
(2)叹戏院三十年的风雨变迁,叹童年看戏的美好时光,叹传统幸得留存,叹家乡民风之淳朴等。
17.相同点:①对童年时代快乐而美好的时光和与小伙伴之间友谊的深切怀念;②对人与人之间真情的赞美。
不同点:本文还表达了对电影、戏曲的喜爱(或:痴迷),对仙堂戏院不再放电影的遗憾,对传统被保留的欣慰;《社戏》还表达了主人公对社戏的留恋与怀念,对平桥村人民勤劳善良、淳朴厚道的美好品质的赞美,对江南水乡优美景色的喜爱等。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梳理与概括。
A.根据题干“期盼痴迷”的提示,找到第②段“有时候回乡,我会情不自禁地散步到仙堂戏院那一带去。戏院外等着捡戏尾的小学生, 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和“那时,我已经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可知,此时的仙堂戏院非常的热闹,可概括为:仙堂戏院鼎盛时期(或兴盛期/旺盛期/繁荣期);
B.根据题干“恢复期”的提示,找到第⑥段“好景总是不常,有一阵子不知电影为何没落,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 和布袋戏”、第⑦段“上初中的时候,是仙堂戏院最没落的时期,这时有了彩色电视机,而且颇有家家买电 视机的趋势”和第⑧段“对仙堂戏院来说,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时,捡 戏尾的小学生才有机会重进戏院”可知,此时仙堂戏院已经逐渐没落,但也只有这时,小孩子们才有机会重进戏院,可概括为:喜悦、庆幸;
C.根据题干“恢复期”至“蜕变期”的提示,找到第⑨段“仙堂戏院的外貌变了……它的许多历史痕迹都被抹去了。当然,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的海报、剧 照不予追究。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可概括为:戏院的外貌变了,两个传统被保留。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对比分析。
(1)根据【A】处②段画线句“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咿呀作响的老旧木门,然后就像麻雀飞入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可知,典型原句和比照材料“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老旧木门,进入戏院”内容,可见,原句用拟声词“咿呀”作响修饰“老旧木门”,突出了木门年代之久之旧;原句多了“就像麻雀飞入稻米成熟的田中”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戏院外等着捡戏尾的小学生比作“麻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学生等待戏剧演出前的急切、吵闹的情境,也流露出了小学生的兴奋和愉悦心绪。比照材料没有运用象声词和比喻手法,比较生硬,所以原句更好。
(2)根据【B】处④段画线句“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典型原句和比照材料“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不放弃,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可知,原句用成语“身经百战,锲而不舍”形容“我”捡戏尾的样子,更能生动的表现出“我”对看电影这件事是多么的执着,看电影的不易,语言风趣幽默,强化了读者的印象。比照材料缺少了成语的运用,语言少了几分趣味,不能将小孩子对“看电影”一事的执着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所以原句更好。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
(1)内容上,根据第⑥段“歌仔戏、布袋戏虽好,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放电影 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因此单调了不少”,联系第②段“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咿呀作响的老旧木门,然后就像麻雀飞入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可知,这里用歌仔戏、布袋戏的美中不足、单调写出了仙堂戏院的没落,也从侧面衬托出了在仙堂戏院兴盛时期看电影的丰富多彩、无穷趣味。突出了在仙堂戏院看电影的不可替代以及给“我”童年留下的印象之深刻。结构上,结合第⑧段“幸而几年以后,观众发现,电视中的节目千篇一律,其实也和歌舞团差不多,又纷纷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看‘奥斯卡金像奖’或‘金马奖’的获奖电影——对仙堂戏院来说,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时,捡 戏尾的小学生才有机会重进戏院”可知,这里写歌仔戏、布袋戏,也为下文写戏院进入恢复期作铺垫。因此,不能删。
(2)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根据第⑨段“三十几年过去了,仙堂戏院的外貌变了”可知,这里是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结合第②段“戏院外等着捡戏尾的小学生,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那时,我已经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分析,我对童年时代看电影的快乐而美好的时光和与小伙伴们之间的友谊充满怀念;结合第⑩段“而且我相信这种传统一直保留下来,总有一天,吾乡说不定也会出现一个特吕弗,那时即使丢掉万张海报的代价也都有了回报——这也是我对仙堂戏院一个乐观期待”可知,作者在结尾表达了对“仙堂戏院传统”的祝愿,而后也表达了期待,从这份期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如今美好事物被逐渐淡忘与冷落的惋惜之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相同点:根据本文①段“仙堂戏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传统还没有被忘记。那就是每场电影散戏的前十五分钟,看门的小姐会打开两扇木头大门,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戏院门口探头探脑的小鬼一拥而入,看一部电影的结局”和【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知,都表达了对童年时代快乐而美好的时光和与小伙伴之间友谊的深切怀念;结合本文⑨段画线句“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和《社戏》月夜航船的冒险乐趣,小伙伴们亲密无间的情感和六一公公送豆等可知,都有对人与人之间真情的赞美。不同点:根据本文第③段“那时,我已经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有时贪看电影,还会在戏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衣角,央求着:‘阿伯,拜托带我进场。’”⑤段“那时的我爱看电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时常到仙堂戏院门口去偷撕海报”可知,本文还表达了对电影、戏曲的喜爱(或:痴迷);根据⑥段“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放电影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因此单调了不少”可知,本文还表达了对仙堂戏院不再放电影的遗憾;根据第⑨段“当然,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的海报、剧照不予追究”可知,本文还表达了对看电影、看戏及两个传统被能够被保留下来的欣喜宽慰之情。
根据【链接材料】“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结合文中那月夜水乡的独特美景,月夜航船的冒险乐趣,偷豆的情趣以及看社戏前平桥村都把我当成客、小伙伴都陪我玩等可知,《社戏》还表达了主人公对社戏的留恋与怀念,对平桥村人民勤劳善良、淳朴厚道的美好品质的赞美,对江南水乡优美景色的喜爱等。
三、作文 (50分)
18.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典型原句
比照材料
我的看法
【A】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咿呀作响的老旧木门,然后就像麻雀飞入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
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老旧木门,进入戏院。
①______
【B】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兔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 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
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不放弃,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
② ______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赏析,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初一语文期中试卷2pdf、2023-2024学年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