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 分层练习(解析版)-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12632/0-17219092624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5.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 分层练习(解析版)-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12632/0-172190926248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5.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 分层练习(解析版)-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12632/0-17219092625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品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下图示意北印度洋部分海区8月表层海水盐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8月,德干高原南部西侧近海表层海水盐度比东侧低,主要是因为西侧( )
A.寒流流经,近海蒸发较弱B.日照时数较少,近海水温较低
C.地形抬升,沿岸降水较多D.河流流程较长,淡水稀释较强
2.与8月相比,2月甲区域(虚线框内)的表层海水等盐度线( )
A.较密集,弯曲程度较大B.较密集,弯曲程度较小
C.较稀疏,弯曲程度较大D.较稀疏,弯曲程度较小
【答案】1.C 2.D
1.8月印度半岛受来自低纬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将海水由低纬吹向高纬,德干高原南部西侧近海表层有暖流流经,A错误;德干高原南部东西两侧纬度相当,日照时数、水温相差不大,B错误;8月印度半岛受西南季风影响,德干高原南部西侧地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沿岸降水较多,河流入海径流量大,导致近海表层海水盐度比东侧低,C正确;德干高原南部西侧陆上有山脉分布,河流流程较短,D错误
2.大江大河入海口由于径流(淡水)注入,等盐度线向盐度较高的大洋凸出,且径流越丰富,等盐度线弯曲越明显。读图可知,甲区域(虚线框内)位于恒河河口,恒河流域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旱雨季分明,2月份正值旱季,入海径流少,与8月份相比,使得孟加拉湾南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差异较小,等盐度线较为稀疏,弯曲程度较小,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在外海或大洋,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2、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3、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性质B.结冰融冰C.陆地径流D.盛行风向
4.正常年份,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较远,最可能是该年的( )
A.1月B.4月C.6月D.11月
【答案】3.C 4.C
3.据图可知,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说明该处海水盐度较低,是因为长江入海口,大量陆地径流的汇入会稀释海水盐度,故C正确,该地位于亚热带,如果是受沿岸洋流的影响,等盐度线应该是自北向南或者是自南向北,不是自西向东变化,A错误。该地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融冰,B错误。海水盐度与盛行风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4.甲距离大陆远,说明长江口附近海区盐度一年中最小,也说明此时长江注入海洋的水量大,应该为长江的洪水期,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6月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降水多,长江进入洪水期,对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的稀释作用大,盐度低,因此6月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故选C。
读“世界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图中a、b、c、d分别表示海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同纬度d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量大B.蒸发弱C.入海径流大D.海域面积大
6.下列人类活动与海水温度关系密切的有( )
①海滨旅游②海水养殖③盐场分布④海洋运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5.C 6.A
5.d海区位于北纬60度附近,该区域附近多陆地,陆地径流汇入海洋稀释盐度,而c海区附近缺少陆地,C正确。降水量、蒸发两区域差异不大,d海域面积不如c大,ABD错误。故选C。
6.海滨旅游游客多喜欢海边戏水,海水温度过低不利于吸引游客;一些海水养殖的物种对海水温度存在要求;海水温度影响海水盐度进而影响盐场的分布;海洋运输与海水温度关系较少,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每年春季和初夏都会有近千座冰山漂至纽芬兰岛东北海岸,这里被称为是“冰山胡同”。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光照B.海拔、地形 C.纬度、洋流 D.海陆位置、盛行风
8.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着全球气温回升,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 )
①出现时间滞后②出现时间提前③数量增多④数量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7.C 8.B
7.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且温度大致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纬度是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图示海域中北部同纬度地带,海域东部水温明显高于西部,这是因为东部有北大西洋暖流增温,西部有东格陵兰寒流等降温,因此洋流是影响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C符合题意;光照、海陆位置、盛行风不是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海域中各地海面的海拔、地形没有差异,陆地上的海拔、地形对海水水温影响不明显,排除ABD。故选C。
8.冰山往往是冰川在消融过程中产生的,因此随着全球气温回升,冰川消融的时间提前,消融的速度加快,因此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3)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下图为大西洋不同纬度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在水深1千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最大的海区位于( )
A.热带B.北温带C.寒带D.南温带
10.造成大西洋表层水温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深度B.洋流性质C.太阳辐射D.海水蒸发
【答案】9.A 10.C
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水深1千米位置,各纬度海水温度差异较小,海洋表层温度在热带海域温度较高,在水深1千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最大,A正确;北温带、寒带、南温带海域在水深1千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较小,BCD错误。所以选A。
10.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表层水温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侧(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说明影响大西洋表层水温纬度差异的因素是纬度差异导致的太阳辐射差异,C正确;海水深度、洋流性质、海水蒸发都不是影响大西洋表层水温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海水温度分布规律: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抹香鲸是典型的广盐性生物,广泛分布于赤道到两极的不结冰的海区,呼吸换气时浮出水面,捕食时下潜深度可达2000米。完成下面小题。
11.抹香鲸换气后下潜捕食过程中,海水温度和密度变化示意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抹香鲸分布海区盐度特点及成因为( )
①低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高,减盐效应 ②副热带海区盐度高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低,蒸发量小 ④深层海水盐度最高密度大,增密效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1.D 12.B
11.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000米以内下降明显,1000米以下变化较小,①正确,②错误;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加,表层增加明显,深层增加缓慢,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12.抹香鲸分布在赤道到两极的不结冰的海区,结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可知,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高纬度递减。低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高,降水较多,①错误;副热带海区盐度高降水少,蒸发旺盛,②正确;高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低,蒸发量小,③正确;深层海水盐度与表层相差不大,④错误。故选B。
海洋上层平均密度较小、深层平均密度较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垂向热力结构,这种结构会抑制水体的垂向混合过程,进而影响热量的垂向输送。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北冰洋有无河流径流输入对北冰洋海水性质有显著影响。下左图示意北极地区大洋环流,下右图示意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有无河流径流输入时的平均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闭北极河流径流,拉普捷夫海表层海水性质发生的变化是( )
A.水温下降,密度减小B.水温上升,盐度下降
C.水温下降,盐度上升D.水温上升,密度增加
14.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上升,不易结冰B.海面的风力增强,不易结冰
C.海水盐度上升,不易结冰D.暖海水流入增加,海冰融化
【答案】13.C 14.D
13.根据右图,关闭径流后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降低,密度增加,ABD错误;关闭径流后,汇入淡水减少,盐度上升,C正确。故选C。
14.ABC选项不是从海水运动的角度分析的,ABC错误;根据右图,关闭径流后,从海水运动角度,楚科奇海域洋面降低,太平洋温暖海水流入增多,海温升高,海冰融化,面积减小,且与右图楚科奇海表层水温升温一致,D正确。故选D。
温州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水杯、浮漂和长尾夹等工具进行海水密度影响因素模拟实验。下图示意实验结果,其中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15.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
①甲水温高于乙②乙水温高于甲③丙盐度高于丁④丁盐度高于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海水密度只与盐度有关
B.甲、乙对比实验可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
C.提高乙杯水温,乙杯浮漂出露部分会增多
D.提高丙杯水温,丙杯浮漂出露部分有可能和丁杯浮漂出露部分一样多
【答案】15.C 16.D
1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杯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甲浮漂出露多说明甲杯水密度较大,水温应低于乙,①错误、②正确;一般来说,同一杯水,盐度越高,密度越高,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丙浮漂出露多说明丙杯水密度较大,盐度高于丁,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
16. 海水密度与海水的温度、盐度都有关,且该实验有温度和盐度两变量 ,A错误; 甲、乙对比实验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 ,B错误;若提高乙杯水温,则乙杯水密度会降低,乙杯浮漂出露部分会减少,C错误; 若提高丙杯水温,则丙杯水密度会减小,丙杯浮漂出露 部分会减少,丙杯浮漂出露部分有可能和丁杯浮漂出露部分一样多,D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提升综合练
海洋淡水输入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阿拉伯海位于图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从低盐度海区输入的海水是其淡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图示意阿拉伯海及其周边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是( )
A.aB.bC.cD.d
2.阿拉伯海得到的淡水主要来自( )
①断面甲的海洋淡水输入 ②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
③断面乙的海洋淡水输入 ④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D 2.B
1.a、b、c海域均为较封闭的海湾,且均位于回归线附近,蒸发大,降水少,陆上径流补给也少,盐度均较高;d海域位于赤道附近,降水丰富,盐度相对较低。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根据图中材料可知,阿拉伯海位于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断面甲分隔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断面乙分隔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由于波斯湾沿岸降水少,径流少,蒸发强,地形较为封闭,盐度较高,因此海洋淡水输入由阿拉伯海通过断面乙输入波斯湾,③错误;据所学可知,海洋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阿拉伯海比印度洋盐度较高,海洋淡水由印度洋通过断面甲输入阿拉伯海,补充阿拉伯海的淡水,①正确;同时,阿拉伯海接受来自于印度半岛西部的河流径流输入以及本地区大气降水补给淡水资源,②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B。
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海域的表层盐度明显低于乙海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纬度高B.海拔高 C.注入水量多 D.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4.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深层海水盐度较高,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海域封闭 ②水体较深 ③蒸发旺盛 ④陆地径流汇入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图示a、b、c、d四地中,遇严寒天气首先结冰的是( )
A.a地B.b地C.c地D.d地
【答案】3.C 4.A 5.D
3.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甲海域是黑海,乙海域是地中海。甲海域周围有多条河流注入,河水对海洋盐分具有稀释作用,导致盐度降低,C正确;甲乙海域几乎在同一纬度,A错误;甲乙海域彼此相连,海拔高低相差不大,B错误;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会增高甲海域的盐度,D错误。故选C。
4.甲海区表层与深层海水盐度不均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海域封闭,海水受到的搅动少,海水比较稳定;二是水体较深,注入的淡水由于密度小,分布于表层;三是陆地径流注入较多,主要对表层水进行稀释,由此导致了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深层海水盐度较高,①②对,④错;深层海水无蒸发,③错。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读图可知,a、b、c、d四地中,d地位于黑海最北部,纬度最高,且有河水注入,海水盐度最低,遇到严寒天气首先结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甲、乙、丙、丁四地中盐度最低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7.丁地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陆地远,水温高②纬度较低,水温高
③受暖流影响,水温高④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推测小黄鱼产卵季节的洄游方向及原因是( )
A.甲→乙→丙,寻找适宜水温
B.甲→乙→丙,顺流节省体力
C.丙→乙→甲,南部海域水温过高
D.丙→乙→甲,北部海域海水温度水温过高
【答案】6.B 7.A 8.D
6.读图可知,乙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受淡水稀释的影响,该地海水盐度最低,甲、丙、丁地受陆地淡水补给较少,盐度较乙处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由材料可知,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冬季越冬应选择较温暖的海域。冬季陆地温度低,丁地距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且受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黄鱼越冬,①③正确;丁地的纬度位置较乙、丙高,②错误;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饵料较丁地更丰富,④错误。综上可知,A正确。故选A。
8.读图可知,小黄鱼在甲、乙、丙海域产卵,其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该海域春季海水温度由南到北逐渐升温,小黄鱼产卵洄游的路线,最可能为丙→乙→甲,D项正确,A、B项错误;春季,北部海域海水温度逐渐回暖,但南部海域海水温度不会过高,C错误。
船舶载重线指不同区带、区域和季节期航行所允许达到的满载水线,通常标注于船身。当船舶吃水超过规定载重线上边缘时,表明该船已处于超载状态,可能危及航行安全。下图为船舶载重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直接影响船舶载重线位置的主要是( )
A.海水温度B.海水盐度C.海水密度D.海水运动
10.图中中高纬度北大西洋冬季海水载重线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低B.温度高C.盐度高D.盐度低
【答案】9.C 10.A
9.当船只稳定航行时,船和货物重量等于浮力,当浮力一定时,船吃水深度与航行水域水的密度成反比,即密度越大,吃水越浅,密度越小,吃水越深。C正确。海水温度不会直接影响船舶吃水深度,排除A;海水盐度与海水密度有密切关系,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B;海水运动会影响船舶航行速度,和船舶吃水深度关系不大,排除D。
10.由所学可知,表层海水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密度与温度反相关,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冬季北大西洋水温比夏季低,密度较大。船吃水深度与航行水域水的密度成反比,故中高纬度北大西洋冬季海水水温低,密度大,吃水浅,A正确;温度高,密度低,吃水深,B错误。盐度虽与密度有关系,但北大西洋夏季和冬季盐度差异不大,故C、D错误。故选A。
海水的冰点温度(指海水开始结冰的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一年中日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海水结冰后( )
A.蒸发量变大B.水温下降C.盐度上升D.密度下降
12.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3.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B.泰皇岛C.大连D.烟台
11.海水的冰点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海水结冰后盐分析出,导致海水盐度上升、密度增加,C 正确,D错误;海水结冰放热,海水温度上升,但结冰后受冰层的阻隔,蒸发减弱,AB错误;故选C。
12.根据所学知识,年平均气温≤-4℃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图中四地年平均气温≤-4℃日数持续时间较长的是甲、乙两地,但乙海城位于近海,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较长.而甲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且体积巨大,相比较不易结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葫芦岛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大于60,且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所以当地海冰厚度最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其它地点冰层较薄,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较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
2022年4月20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完成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顺利返沪。下图为“雪龙2”号去程大致路线图(上海-中山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上海沿海B.澳大利亚东北海域 C.新西兰沿海D.中山站沿海
15.忽略载重变化,从中山站至上海的返程航线所经历的海域中,“雪龙2”号吃水深度(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最深长度)的变化大致是( )
A.变深B.变浅C.先变深后变浅D.先变浅后变深
【答案】14.B 15.C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澳大利亚东北海域位于副热带,海水盐度较高;上海沿海、新西兰沿海、中山站沿海都不是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低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域。B项正确。
15.在载重不变的情况下,船只的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海水浮力越大,吃水越浅,反之,吃水越深。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因此,由中山站向赤道航行过程中,海水密度逐渐减小,吃水深度变深,由赤道向上海航行过程中,海水密度逐渐变大,吃水深度变浅。C项正确。
高中地理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品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450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品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利用波浪发电,其能量来源是,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关于潮汐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人类活动与潮汐关系最小的是,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秀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50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秀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利用波浪发电,其能量来源是,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关于潮汐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人类活动与潮汐关系最小的是,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品第1课时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50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品第1课时达标测试</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与8月相比,2月甲区域,正常年份,甲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