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21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21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共5页。
1.[2024·邢台市高三二模]1919年7月,列宁指出:今年春夏,城市工人大约只有一半的粮食是从粮食人民委员部那里得到的,另一半不得不从投机商那里得到,前一半支出占他们全部购粮支出的十分之一,后一半占十分之九。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
A.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显现
B.市场机制得到政府认可
C.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艰巨
D.经济和政治上潜藏危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7月”“另一半不得不从投机商那里得到,前一半支出占他们全部购粮支出的十分之一,后一半占十分之九”和所学可知,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粮食被投机商掌握,危机严重,说明当时经济和政治上潜藏危机,D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市场机制的态度,排除B项;此时苏俄尚未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4·广东梅州二模]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仍然强调“流转就是自由贸易,就是资本主义”。5月,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却说“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这一转变旨在( )
A.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
B.推进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C.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
D.促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4月”“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和所学可知,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后,列宁试图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粮食生产,即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A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B项;材料与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无关,排除C项;苏联成为工业强国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押题角度2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3.[2024·温州市高三三模]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法令,规定:(1)工业和建筑业按经济行政区由各地国民经济委员会进行管理;(2)撤销75个原联盟兼共和国部以及113个共和国部,将其原辖企业全部下放给新成立的105个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这表明苏联政府( )
A.推动企业管理形式的变革
B.利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
C.扩大中央对经济的控制力
D.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将其原辖企业全部下放给新成立的105个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下放企业的一些权力到地方,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推动企业管理形式的变革,A项正确;这些手段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内,没有利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排除B项;这些措施减少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力,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调整所有制结构,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4·南京市高三一模]1953年起,苏共开始逐步调整农业收购制度,即降低义务交售制的比例且提升国家采购的比例。1961年,苏共决定将农产品的采购改为合同订购的方式,由消费合作社向农庄购买销售合同外的剩余农产品,按地方市场价格购买。这一时期政策的转变表明苏联( )
A.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旨在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C.试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改变了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
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共逐步调整农业收购制度,提升国家采购的比例,农产品的采购改为合同订购,按地方市场价格购买农庄购买销售合同外的剩余农产品,这些政策的转变表明苏联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的作用,试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项正确;材料只是改革措施未说改革的效果,排除A项;材料是关于农业收购制度的调整,不是分配制度,排除B项;据材料“消费合作社向农庄购买销售合同外的剩余农产品”可知,还在发挥集体农庄的作用,未改变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4·营口市高三一模]从1965年起,苏联实行“固定收购,超售奖励”政策,到1979年,先后7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同时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力度。1966~1970、1971~1975、1976~1980这几个五年期苏联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分别为3.9%、2.5%、1.7%。这反映出苏联( )
A.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遭到冲击
B.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
C.经济体制改革缺乏实质性突破
D.社会经济陷入了全面停滞状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后期,工、农业总产值的平均年增长率与前期相比明显下降,反映出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社会的经济体制亟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缺乏实质性突破,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没有遭到冲击,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工业,排除B项;苏联社会经济并没有陷入全面停滞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4·泉州市高三二模]1986年,戈尔巴乔夫第一次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概念,主张不仅“要对经济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进行深刻的变革”,而且要对社会进行真正的革命性的和全面的改革。由此可知,戈尔巴乔夫( )
A.认识到深入改革的重要性
B.把政治改革作为改革重点
C.旨在纠正前任改革的弊端
D.改革的侧重点摇摆不定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戈尔巴乔夫主张对苏联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改革,这符合当时苏联需要深化改革的社会现状,说明其认识到了深入改革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把政治改革作为重点,排除B项;“旨在纠正前任改革的弊端”说法错误,排除C项;改革的侧重点摇摆不定与材料中“全面改革”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A项。
押题角度3 西方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7.[2024·湖北十堰一模]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1934年,美国众议员欧内斯特·伦丁提出“失业保险议案”,要求国库支付救济金给所有18岁以上的被迫失业者。这些举措旨在( )
A.建立完善的福利国家制度
B.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C.维护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
D.改善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
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失业救济金,组织失业者进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提出“失业保险议案”,由国库支付救济金给被迫失业者,这些举措目的是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B项正确;建立完善的福利国家制度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这些举措目的是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当时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有阶级差别,这些举措根本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不是维护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排除C项;据材料“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金”可知,这些举措会加剧财政赤字,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4·宁德市高三一模]从1933到1940年,美国进行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此外,国家复兴管理局和公共事业振兴署兴办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和日用品生产,采购过剩农产品,并以工代赈。这一举措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答案:B
解析:美国进行经济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美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B项正确;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排除A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是直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D项。故选B项。
9.[2024·芜湖市高三二模]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3万多农场主“在长达1.8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2.1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 )
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
B.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C.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
D.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总统发起的草原州林业计划,吸收退伍军人和失业、待业青年加入。当时经济大危机的出现,表明自由资本主义的过时,罗斯福总统这一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失业严重的问题,有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C项正确;草原州林业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问题,但不能说“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排除A项;罗斯福总统发起的草原州林业计划主要目的是解决失业问题,无法体现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中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失业严重的问题,但“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4·绍兴市高三一模]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明确提出“有效需求”问题,将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解决失业和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主张做了系统的叙述,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的成果( )
A.得到了当时西方国家推崇
B.承袭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C.指导了罗斯福新政的开展
D.顺应了解决经济大危机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为对付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需要产生的,D项正确;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经济理论,排除A项;凯恩斯是对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的一次革新,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4·潍坊市高三一模]1981~1987年间,撒切尔政府出售100多万套公共住宅,获资20多亿英镑;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国企员工减员60万,产值在国家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从1979年的11.5%下降到了6.5%。截至1988年底,政府通过出售住房与国有企业的总收入超过200亿英镑。这些做法( )
A.强化了国家的经济干预
B.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C.损害了市场的调节机制
D.增强了经济的发展动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撒切尔政府出售公共住宅、国有企业,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了经济的发展动力,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减少了国家干预,不是强化国家经济干预,排除A项;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减少了国家干预,增强了市场的调节机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4·晋城市高三一模]1961年,苏联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对美国来说犹如珍珠港事件,于是源源不断的资金从五角大楼、财政部流向了兰德公司、IBM、国际电报电话公司……联邦基金援助占据了航空航天研究费用的90%,电力和电子设备研究的65%,科学仪器的42%。这表明,美国这一时期( )
A.大力推行国家宏观调控
B.主要依靠非政府力量发展科技
C.经济发展获得持续动力
D.政企之间的关系发生变革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支持科技研发,体现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A项正确;材料论及美国政府资助私人科技公司,但这只是美国发展科技的手段之一,政府力量仍然是美国发展科技的主要依靠,排除B项;材料体现政府的资助推动科技发展,而非推动经济发展,排除C项;在此之前美国就有借助非政府力量发展科技的做法,这不是对政企关系的重大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
13.[2024·威海市高三一模]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经济迅速增长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需要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法国总统则加强了国有化,加剧了法国经济的恶化,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措施主要针对大型私有企业,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导致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而不是实现物价下降,排除B项;根据材料,密特朗的做法会令通货膨胀更加严重,排除C项;材料提到密特朗推行国有化,只会加剧经济恶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4.[2024·常州市高三一模]1948年,英国的工党政府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所有家庭都享受津贴,病人不必向医生付钱即可得到治疗,贫困群体的生活因而大为改善,因肺炎、白喉和结核病而死亡的人数也大大下降。工党的政策( )
A.促进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B.反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C.使工人阶级实现当家作主
D.利于摆脱经济“滞胀”现象
答案:B
解析: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政策。二战后英国工党政府建设“福利国家”,反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项正确;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并未使英国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英国仍然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排除A项、C项;经济“滞胀”现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4·宜昌市高三二模]二战后,美国不设统管所有研究开发工作的主管机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科技政策。政府主要通过各种合同,如研究合同、采购合同,组织各大学、工业公司和政府研究单位来完成科技计划、贯彻政府的科技政策。这表明,美国( )
A.通过契约精神贯彻科技政策
B.注重综合性科技工作研究
C.放松国家对科技发展的干预
D.依靠非政府力量发展科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政府主要通过各种合同,如研究合同、采购合同,组织各大学、工业公司和政府研究单位来完成科技计划、贯彻政府的科技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契约贯彻科技政策,重视制定科技计划,A项正确;材料并未重点强调“综合性科技工作研究”,排除B项;通过契约精神贯彻科技政策并不代表美国放松了国家对科技发展的干预,排除C项;美国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发展科技,排除D项。故选A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19近代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共4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16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共5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要点专练13古代世界多元文明的发展,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