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展开[2024·湖北卷]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图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该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
A.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
B.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下降
C.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上升
D.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
答案:A
解析:读图1可知,该市1978~2015年植物源食物(水果、蔬菜、粮食)占比由90%左右下降到约72%左右,动物源食物(奶类、蛋类、水产品、禽肉、畜肉)占比由10%左右上升到约28%左右,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迹系数最大的是( )
A.粮食 B.蔬菜
C.禽肉 D.畜肉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碳足迹系数最大,说明产生的碳足迹与消费量比值最大。将选项中对应食物的碳足迹结构数值与食物消费结构数值作比,通过计算可知,粮食、蔬菜和禽肉的比值约在1及以下,而畜肉则在2以上,故畜肉碳足迹系数最大,D正确。
3.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饮食方式有( )
①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②保持动物源食物占比,由水产品消费大幅度转向畜肉消费 ③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健康、合理的饮食方式是实现绿色低碳生活的关键环节。动物源食物碳足迹系数较高,大量食用动物源食物不利于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因此动物源食物消费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①正确。结合上题可知,畜肉是碳足迹系数较大的食物,为了实现绿色低碳生活,应该降低畜肉消费,②③错误。水果、蔬菜的碳足迹系数相较于动物源食物较小,而畜肉和禽肉相比,畜肉碳足迹系数相对较大,因此为了实现绿色低碳生活应该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④正确。故选B。
[2024·广东揭阳二模]食用油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国的传统植物食用油大多源自草本油料,其种植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油料加工区的分布也受其影响。近年来,木本油料(如核桃、松子等)食用油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下图示意我国主要植物食用油油料加工产业区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沿海地区分布多个植物食用油油料加工区,除了受油料作物种植区影响,还因为沿海地区( )
A.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B.技术成熟,设备先进
C.经济发达,出口市场大 D.交通便利,进口快捷
答案:D
解析:对于依赖进口原料的加工区来说,交通便利,进口快捷是一个关键因素,沿海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包括港口设施)使得原料进口更为快捷和经济,D正确;油料加工不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和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设备和劳动力不是主导因素,A、B错误;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且我国食用油自给率较低,对外依存度高,并不是为了出口,C错误。故选D。
5.近年来,木本油料食用油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寻常百姓家,说明食用油市场上( )
A.油价明显降低 B.消费需求升级
C.进口渠道增加 D.出口占比增加
答案:B
解析:近年来,随着木本油料(如核桃、松子等)食用油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使得食用植物油种类越来越丰富,市场上的食用油品种需求增加,为寻常百姓家(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更高的品质需求,说明了在食用油消费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了,B正确;我国食用油自给率较低,出口占比低,D错误;木本油料食用油价格较高,A错误;与进口渠道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B。
6.与草本油料作物相比,种植木本油料作物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是( )
A.种植于山地丘陵,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
B.丰富植物油种类,维持社会秩序稳定
C.提供生物栖息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D.培育本土的物种,杜绝进口油料作物
答案:A
解析:草本油料作物多种植在平坦地区,木本油料作物可以种植在山地丘陵地区,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A正确;油类种类丰富对社会秩序影响不大,B错误;人工种植会对植物进行管理,如除虫、驱赶鸟类,对生物栖息地的提供较少,C错误;杜绝进口油料作物不现实,D错误。故选A。
[2024·浙江高三专题练习]2023年8月10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进一步证实北极地区升温超过全球平均2倍以上。下图为北极升温主要驱动因子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分别对应是( )
A.海冰融化、底层大气吸收热量增加、全球变暖
B.底层大气吸收热量增加、海冰融化、全球变暖
C.云层反射、海冰融化、厄尔尼诺
D.太阳辐射增强、海冰融化、厄尔尼诺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地理逻辑推理题,驱动北极升温的根本原因在丙,丙为全球变暖,C、D错误;甲过程导致近地表升温,甲应为底层大气吸收热量增加,使得近地面气温升高,而海冰融化会吸收热量,会导致近地面气温降低,A错误,B正确。近地面气温升高,海冰融化吸收热量,海冰融化会导致地表冰面减少,反射率降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乙为海冰融化。故选B。
8.图示可知,与北极增温无关的因子是( )
A.大气湿度与云量增加
B.海冰厚度与覆盖面积
C.大气环流、洋流的极向输送
D.太阳短波辐射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大气湿度与云量的多少,决定了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北极增温有关,A错误;海冰厚度与覆盖面积影响了地表的反射率,决定了地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北极增温有关,B错误;大气环流、洋流的极向输送,给极地地区带来热量,与北极增温有关,C错误;太阳目前处于壮年期,太阳短波辐射量没有明显变化,D正确。故选D。
[2024·山东实验中学高三一模]哈素海(下图所示)地处阴山南麓,原是黄河、大黑河冲积平原上的一片积水洼地,平均水深不超过2 m,蓄水面积年内变化很大。民生渠建成后引黄河水定期补给,再经围护堤坝等工程建设,哈素海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滋养着周边大片农田。据此完成9~10题。
9.早期哈素海蓄水面积年内变化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下渗
C.蒸发 D.降水
答案:D
解析:由材料“蓄水面积年内变化很大”“民生渠建成后引黄河水定期补给,再经围护堤坝等工程建设,哈素海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可知,早期哈素海面积变化大是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造成的,后期稳定是水利工程措施造成的,D正确。和地形、下渗、蒸发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0.目前哈素海明水区面积显著缩小,可能预示该湖未来( )
A.沼泽化 B.集水功能增强
C.盐碱化 D.生态环境优化
答案:A
解析:“哈素海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滋养着周边大片农田”,农业发展可能造成湖水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造成湖沼化,A正确。周边农业发展可能导致入湖水量减少,集水功能减弱,B错误。该湖水下渗较多,不会出现盐碱化,C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生态环境可能恶化,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1.[2024·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如图示意M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
(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6分)
(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6分)
答案:(1)工厂及城市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污水,形成挟带污染物的地表水;矿区地面沉降,地表水汇聚;开采区岩石多裂隙,被污染的地表水沿裂隙进入浅表含水层后继续沿裂隙进入地下采空区。
(2)拦截和储存地表径流,增加区域水资源;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减轻水资源的污染;矿区生产可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填充地下采空区,减少地面沉降引发的地质灾害。
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过程。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示意图,理解污染物从地表进入地下水体的具体过程,可以从水源、汇聚、下渗等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意义。需要考虑地下水库在储存和调节水资源、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防止次生灾害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建设地下水库可以有效拦截和储存地表径流及地下水,增加区域水资源,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地下水库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水体环境,煤矿采空区岩体具有自然净化矿井水的作用,可减轻当地水资源的污染。通过人工调节和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及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通过将废弃的煤矿采空区转化为具有实际功能的地下水库,可以减少地面沉降引发的地质灾害。
12.[2024·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受防洪限制水位的约束,汛期降雨径流经水库调节后,仍有大量径流未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弃水排放。
(1)分别指出防洪限制水位的高低与汛期水库蓄水量大小、预留防洪库容大小的关系。(3分)
材料二 近年来,丹江口水库以《丹江口水利枢纽调度规程(试行)》为基础,主要从汛前水位消落、汛期水位控制、汛末蓄水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度的探索。2021年,基于精准的降水、洪水预报,丹江口水库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调度超额完成供水计划,并首次蓄水至设计蓄水位170 m。图1示意汉江流域概况。图2示意优化调度方式与规程调度方式的对比。
(2)以保证防洪安全为前提,优化调度过程中,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在防洪限制水位的基础上适度上浮。说明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适度上浮的主要保障条件。(4分)
(3)分析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优势。(8分)
答案:(1)防洪限制水位越低,汛期水库蓄水量越小,预留防洪库容越大;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汛期水库蓄水量越大,预留防洪库容越小。
(2)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科学精准预测、预报流域降水,对汉江流域各分区不同量级降雨短期预报的预见期和可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流域梯级开发现状和综合调度管理的经验,实施科学的综合调度管理。
(3)规程调度方式中丹江口水库弃水现象严重,汛末达到设计水位难度大;优化调度方式中丹江口水库消落期变长,开始消落时间提前,精准的降水预测,汛期水库水位适当上浮运行,汛末蓄水时间提前,减少了弃水现象,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优化调度方式有利于提升丹江口水库水位,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高效运营;使丹江口水库精细化调度成为可能,有效减轻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解析:(1)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库必须在防洪限制水位以上预留一定的库容,作为预留防洪库容,用于临时调整和蓄留洪水,以防止因汛期洪水过大导致水库水位超限。防洪限制水位高低直接影响其可利用的预留防洪库容大小。结合图文信息可知,防洪限制水位越低,汛期水库蓄水量就越小,预留的防洪库容就越大;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汛期水库蓄水量越大,预留防洪库容就越小。水库在汛期前必须将水库蓄水量控制在防洪限制水位以下,以留出足够的预留防洪库容。(2)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科学精准预测、预报流域降水,测量下游河道水位,在汛期下游地区降水量较多、河流水位较高,年平均降水量低、年平均水位偏低的年份,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适度上浮。充分发挥流域水库的综合调度,当其他水库可以降低汛期运行水位时,可适当上浮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即在以保证防洪安全为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适度上浮的主要保障条件为精准预测和科学调度。(3)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规程调度方式中丹江口水库消落期短,汛期受防洪限制水位影响,水位较低,排水量大,易出现弃水现象;规程调度方式中丹江口水库蓄水时间相对较晚,汛末达到设计水位难度大。由图可知,优化调度方式中丹江口水库消落期变长,开始消落时间提前;依据精准的降水预测,汛期水库水位可以适当上浮运行,汛末蓄水时间提前,减少了弃水现象,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优化调度方式有利于提升丹江口水库水位,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高效运营;优化调度方式使丹江口水库精细化调度成为可能,防洪更加精准,有效减轻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3资源跨区域调配: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3资源跨区域调配,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该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以色列北水南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2保护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2保护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