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展开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一、积累运用(20分)(共3题;共20分)
1. 阅读下面的内容简介,完成任务。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zhuàn) ①____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宇》《周易》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全书见解精(pì)②____,通俗流畅。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希望给中学生做个向导,教授经典阅读的方法,亦授人以(yú)③____,让他们面对____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无数年轻人通过这本书,使他们走入那些中华民族凝聚着文化结晶的典籍。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zhuàn____________________ pì____________________ yú____________________;
(2) 填入文中横线处恰当的成语是( )
A . 浩如烟海 B . 汗牛充栋
(3)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加以修改。
2. 根据《<说文解字>第一》的相关知识,完成任务。
“典”字字体演变
“经典”的“典”字,上部是“册”字,意为编连在一起的竹简;下部是一双手,表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书册。由此可知“典”字的造字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象形/指示/形声/会意),本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经典常谈》的梳理,请你帮助补全诗歌发展脉络图的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24分)(共7题;共24分)
阅读
最好的诗句
刘成章
《诗经》里有一句诗,越数千年而不衰,似今天的幼儿所写:“羊牛下来”。好简单好明白的话!在这里,那数千年间不见了沧桑,那秦汉唐宋元明清,是一片虚无了。历史,好像从孔子的脚下,一步就跳到了今天。语言的演化,有时候就像原地未动。
“羊牛下来”是什么样子?《诗经》在另外一首里,还有具象描写:“济济跄跄”。只这四个字,你脑子里马上就会出现一幅生动的画面,牛羊众多,步调一致,美得就像一支仪仗队。这时候,你不能不想到,翻开我们现代的种种名著,它们在描写群牛群羊的时候,所用的语言,为什么显得那么寒砂?这反证了我们祖先的语言实在厉害。
《诗经》,不愧是我们民族的诗性开端。
后来写牛羊最好的诗篇,英过于我们兄弟民族的《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它的意象,它的概括力,世难有二。
在唐朝,诗人李白也在《将进酒》中写了牛羊,月光剑气和满腔豪情回荡其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盛唐之盛,诗人的放浪无羁,写得何等狂猬忘情,淋漓尽致!那一边烹羊宰牛,酒也备下一坛一坛的富足和豪放,到今天也依然撩拔人的味蕾和情怀。羊肉一锅,牛肉一锅,美酒一坛接一坛,活画出盛唐的辉煌气象。
陕北民歌云:“大羊叫唤羊羔跳,拦羊的哥哥回来了。”仅仅两句话,就把牧归的情景,描写得何其温馨。我们陕北自古羊多,我自幼常常见羊,羊的形象、羊的叫声,使我感到美好和幸运。因此我对羊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大概正是由于这样,那年出散文集时,我神使鬼差地将集子名定为“羊想云彩”。那集子后来获得鲁迅文学奖。这里的羊,已通了人性,是有思想、会思考问题的。而它又脱俗了,想的不是羊群的事,也不是人间烟火,而是云彩,很有些浪漫气质。
关于羊,有一个东晋留下来的神奇成语:叱石成羊。它出自一个神话,说的是弟兄俩,弟弟上山去放羊,可是再也没有回来。四十年后,哥哥终于在一个石洞里找到弟弟。原来弟弟一直在此修炼。哥问,那群羊呢?弟弟出门喊一声:“叱!叱!羊起!”满山的石头都应声而起,成了数万好羊。
世界上的畜类,再美不过羊了。“羊”字底下加个“大”字,就是“美”字了嘛。我希望读者对着我书,喊一声:“叱!叱!羊起!”我的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能摇动双耳,发出咩咩之声。
(选自《散文》杂志,有删改)
注:①出自《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易其至哉?鸡栖于場。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何时。至:归家:鸡舍。
4. 请根据《经典常谈》的相关解说,揣摩女主人面对“羊牛下来”,唱出《君子于役》时的心理活动。
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就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
(选自《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5. 请分点说明作者将文中提及的《诗经》《敕勒歌》《将进酒》和陕北民歌中写羊的诗句称作“最好的诗句”的原因。
6.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的理解。
7. 刘成章说“我想让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拢,我的散文就成功了”。参考链接材料,请结合本文的特点,说说作者的目标达成的表现。
链接材料:信天游在内容上,多描绘自然景象、人情、风俗等,是生活的再现;创作手法上,多采用比兴手法,叙事与抒情结合,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衷肠;句式自由灵动,曲调淳朴,高亢悠长,情深味浓。
阅读
材料一:
二十岁以后,司马迁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当时的“大汉帝国”,除了朝鲜、河西(今宁夏一带)、岭南几个新开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写的史料,没有明文,不能知道。可是他却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来印证并补充他所读的书。他作《史记》,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便是为此。(选自《经典常谈·<史记><汉书>第九》)
材料二:
地理界众所周知,我国有一条看不见的“胡焕庸线”,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突变线。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提出“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裤裘、筋角”。龙门在黄土高原,碣石在华北平原东北部,二者之间还有燕山、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等山脉,因此,“龙门一碣石”并不是一条天然存在的线。司马迁是依照什么标准将它提出来的呢?答案是物产。司马迁通过对物产的考察,找到了二者的分界。所以,龙门、碣石以北地区的主要物产是马、牛、羊、旗裘、筋角这些畜牧业产品。他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了各区的特色物产,做出了一部那个时代的“全国特产购物指南”:巴蜀地区盛产姜、朱砂、石、铜、铁、竹木;关中秦地种植业发达,出产五谷;河北中山地区手工艺强大,多出“美物”;河北燕地既有海滨又有山区,出产鱼、盐以及枣、栗;三楚之地盛产稻米和淡水鱼……
按照“胡焕庸线”的命名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将“龙门一碣石”线称为“司马迁线”。材料三:
如果生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司马迁的言论一定会被视为“地图炮”:____ 。如:边陲的焚地人,多出侍者和仆人;三晋地区的人,喜欢见义勇为,性格剽悍,不愿从事农商;中山地区的人,性格暴躁,喜欢投机取巧,很多人擅长盗墓、造假,不过多出美男美女,在娱乐圈做歌舞艺人的很多;燕地区的人,迅捷凶悍,不爱思考问题;西楚地区的人,民俗剽悍轻捷,人容易发怒,不爱存钱;南楚地区人,擅长演说辩论,但不太守信用……跟网络键盘侠不同的是,他是一个特别重视“大数据”的人,他对各个区域的信息统计了然于胸。
在“大数据”支撑下,司马迁的《货殖列传》还做出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发布历史上首个富豪榜。秦汉以来的主旋律是“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但司马迁与后来其他史家不同,在正史中专门为这些经济人物立传。他在《太史公自序》中道出了写作动机,说只要不妨碍国家政体,不坑害百姓,通过各种渠道经商致富是值得鼓励的行为。在国家推行“重农抑商”的大背景下,司马迁能有这样的主张,十分可贵——纵观两千多年的史书,也只有司马迁这一例。
(材料来自网络,有删改)
8. 如果我们跟着司马迁去旅游,下面最不可能体验的场景是( )
A . 在三楚之地捕捞淡水鱼。 B . 在燕地食栗,在江陵品橘。 C . 在中山地区买手工艺品买到了赝品。 D . 在龙门、碣石以南地区购买了大量畜牧业产品。
9. 请阅读材料三,根据上下文,概括“地图炮”的特点,填写在横线上。
10. 明代卜大有在《史学要义》中强调“博学多识”“公心直笔”是史家的修养。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说明司马迁“公心直笔”的表现。
三、古诗文阅读(20分)(共6题;共20分)
阅读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
故以法治国,举措①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②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选自《韩非子·有度》)
丙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④,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选自《老子·小国寡民》)
注:①举措:制定出来,推行下去。②挠:弯曲。③什伯之器: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④舆:车子。
11. 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2. 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13. 请根据选文内容和图片,补全对话。
小海:我认为该图描画的是甲文的场景,因为我从画中感知到了“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句话,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曙:我觉得这幅图画更像对丙文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描绘,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海:是的,“大同”社会和“小国寡民”有着共同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曙:可不同之处也有,你看,在人与人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结合原文,概述儒、道、法三家达成各自的理想社会的方式。
阅读
东阳溪中赠答诗二首
谢灵运
15. 这两首情歌赠答的诗是谢灵运摹仿民歌的作品,诗歌运用的意象如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皆明丽净洁。
16. 《经典常谈·<诗>第十二》说谢灵运是一个发现“自然”的诗人。结合两诗,谈谈你对“自然”一词的理解。
四、名著阅读(6分)(共2题;共6分)
17. 经典作品不可胜数,学会选择也会事半功倍。请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分别推荐《经典常谈》中相关阅读篇目。
《经典常谈》目录:《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18. 经典作品,就是人生航海之旅的摆渡者。请在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情节作答。
A.纵观孙少平的人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带给他怎样的影响?
B.《名人传》中的米开朗琪罗充满了弱点,作者为什么还称其为英雄?
五、写作(47分)(共2题;共47分)
19. 按要求完成小作文。
20. 个性化表达。
以“ 和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补全题目,不少于500字。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评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解释
选贤与能
通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盗窃乱贼而不作
语境推断法:是故谋闭而不兴
____________________
赏善不遗匹夫
查阅词典法: A.丢失; B.遗漏; C.留下; D.抛弃。
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课内迁移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一
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其二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阅卷人
得分
阅读需求
最佳推荐篇目
小海学习《<孟子>三章》后,想了解《孟子》一书。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曙对庄子与惠子在梁之上的论辩产生兴趣,想要进一步钻研。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真读完《马说》后,想了解“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及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美对虞夏商周四代的历史感兴趣。
《尚书》第三
阅卷人
得分
“世界读书日”来临,
小组同学围绕这次经典阅
读活动制作了海报(左图)。
请你说明这份海报的构图要素及创作内涵,120字左右。
写作助手:
1丰富细节,增加情节的波折,使故事更吸引人;
2赋予人物一些突出的特点,围绕特点展开情节;
3努力让故事引发读者对生活、生命的深入思考。
[语文][期末]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共8页。
64,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64,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 语言是亲近经典的钥匙,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前言,文明溯源,经典展读,热点探寻,思想碰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