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
A. 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B. 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 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D. 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
2. 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
A. 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B. 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
C. 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D. 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表可知,从数据看,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不断增大,说明分工程度提高,城市间功能互补性应是增强而不是减弱,且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发展,各城市间的信息流通常是增加而不是大幅降低,AB错误;指数值增大,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更明显,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C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功能分工情况,不能直接得出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不能直接得出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A错误;指数值变化与都市圈地域范围扩大没有直接关联,B错误;合肥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较大且降低,可能是受上海都市圈等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其自身分工特点发生变化,C正确;指数值变化不能直接说明城市数量增多,D错误。故选C。
【点睛】总体上都市圈功能分工形成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进而提高了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效率;由于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方面存在显著优势,因而都市圈功能分工对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日本和英国分别是亚欧大陆东、西两侧海洋上的岛国,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但两者的区域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下列关于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候南北差异显著B. 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
C. 河网密布,流量平稳,航运价值高D. 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
4. 下列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主B. 日本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
C. 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D. 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日本和英国都是地处中纬度的岛国,受海洋水汽影响显著,气候比较湿润,但日本跨越纬度范围比较大,南北差异显著,而英国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南北差异并不明显,A错误,D正确;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而英国森林覆盖率比较低,仅占国土面积的1/9,其植物种类也比较少,B错误;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航运价值不高。故选D。
【4题详解】
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AD错误;日本人多地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B错误;两国沿海均有世界著名渔场,渔业资源丰富,C正确。故选C。
【点睛】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每年长江干流低水位时,南京城区最上游段会出现新济洲等多个洲滩(下图)。2001年,当地对新济洲上的居民全部实施生态移民,清退农业生产活动,并在洲岛内部修沟造潭,恢复植被。目前,这些洲滩已成为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在新济洲生态修复工程中,修沟造潭主要是为了( )
A. 在雨季减少洪涝灾害B. 提供城区饮用水源
C. 在旱季营造水生环境D. 增加周边空气湿度
6. 在新济洲的沿岸滩地中,现有湿地重建区( )
A. 土壤水分较少B. 流水侵蚀较弱C. 远离休闲游憩区D. 农业生产活动多
7. 在旅游开发时,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仅向游客开放新济洲,主要是为了( )
A. 减少对生物繁育的干扰B. 节省设施建设投资
C. 加强对游客数量的调控D. 提供最佳观赏视野
【答案】5. C 6. B 7.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新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三角洲,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多,旱季降水少,因此修沟造潭主要是为了在旱季营造水生环境,C正确;修沟造潭对减少洪涝灾害影响较小,A错误;该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城市饮用水源主要来自长江,B错误;修沟造潭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但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南京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丰富,地下水位高,土壤水分较多,A错误;河流下游流速慢,流水侵蚀较弱,B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现有湿地重建区距离休闲游憩区较近,C错误;现有湿地重建区农业生产活动较少,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2001年,当地对新济洲上的居民全部实施生态移民,清退农业生产活动,并在洲岛内部修沟造潭,恢复植被。”可知,该地生态环境脆弱,仅向游客开放新济洲,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减少对生物繁殖的干扰,A正确;虽然可以节省设施建设投资,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不是为了加强对游客数量的调控,C错误;其它地点的景观视野不一定比新济洲差,D错误。故选A。
【点睛】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秦岭站是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于2023年12月16日全面启动建设,2024年2月7日正式开站。图1示意秦岭站地理位置,图2为秦岭站建设期间某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相邻两个太阳符号之间相差4小时。完成下面小题。
8. 太阳位于乙位置时所在方向为( )
A 东北方B. 东南方C. 西北方D. 西南方
9. 秦岭站在建设过程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接近( )
A. 51.5°B. 38.5°C. 15°D. 8.5°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乙位置的左侧为该日最小太阳高度,时间应为当地的24时,相邻两个太阳符号之间相差4小时,再依据太阳运行轨迹图,可以推知当地时间为:24-(4÷2)=22时。秦岭站位于南极地区,24时的时候太阳应位于正南方,24时之前太阳位置相对偏西一些,所以当太阳位于乙位置时,其所在方向为西南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可知,秦岭站于2023年12月16日全面启动建设,2024年2月7日正式开站,此段时间经过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说明太阳直射点在此期间会直射南回归线,此时秦岭站太阳高度将达到最大值。通过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岭站的纬度大致为75°S,12月22日左右秦岭站正午太阳高度会达到最大,即90°-(75°-23.5°)=38.5°。依据题目中给出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视运动轨迹变化规律也与太阳直射点有关,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南缘。近年来,东北多年冻土区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降水波动变化不大,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退化,80.6%的区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7.7%的区域呈显著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西部温带草原地区)。如图示意东北多年冻土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东北多年冻土区冻土退化的主要表现有( )
A. 多年冻土南界南移B. 冻土活动层变浅C. 多年冻土厚度减薄D. 冻土破碎化减轻
11. 西部温带草原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 气温B. 地形C. 土壤D. 降水
12. 根据目前东北多年冻土区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多年冻土消失将导致( )
A. 森林面积扩张B. 土壤水分供应不足C. 水土流失加剧D. 植被生长状况好转
【答案】10. C 11. D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东北多年冻土区冻土退化的主要表现有:地温升高,冻土融化,冻土厚度变薄,C正确。多年冻土面积退缩、减少,多年冻土南界北移,多年永久性冻土区转化成季节冻土区,A错误。深层冻土融化,最大融化深度增加,冻土活动层变深,B错误。由连片分布变成岛状分布,冻土破碎化加剧,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西部温带草原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是西部温带草原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D正确。影响西部草原植被生长主要是降水,气温、土壤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AC错误。西部草原地形平坦,不是制约因素,B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多年冻土融化,土壤水分下渗,土壤水分供应不足,B正确。冻土融化,土壤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减少,植被生长状况变差,森林面积减少,AD错误。多年冻土消失,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C错误。故选B。
【点睛】长期以来,多年冻土退化甚至消失指示东北多年冻土区气温持续升高,气温过高,影响植被生长,植被生长与气温正相关性减弱;气温升高导致土壤蒸发加剧,植物蒸腾作用加强;多年冻土退化甚至消失,一方面导致冻土季节性融化提供的水分减少,土壤的含水率下降,另一方面多年冻土层变薄甚至融化消失,土壤水分下渗增多,表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减少了土壤水分供应,限制了植被生长。
我国西北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广阔,但水资源相对贫乏,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下图是西北某地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值线(单位:米)及该地部分植物与地下水深度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
A. 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浅柽柳植被覆盖率越高
B. 胡杨的植被覆盖率和地下水埋藏深度呈正相关
C. 当地下水埋藏深度为3~4米时,梭梭树的成活率高于柽柳
D. 当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9米时,梭梭树的成活率高于沙拐枣
14. 甲、乙两地适合种植的固沙植物分别是( )
A. 柽柳、胡杨B. 胡杨、梭梭树
C. 梭梭树、沙拐枣D. 柽柳、沙拐枣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阅读材料,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柽柳在1-2米深度时,植被覆盖率逐渐上升,但是深度高于2米后,覆盖率下降,到5米时无覆盖率,故A错误;胡杨的植被覆盖率在2-4米时植被覆盖率上升,深度4米后,覆盖率下降,故B错误;图中显示当地下水深度3-4米时,梭梭树的的覆盖率在逐渐上升,证明其存活率较高,而柽柳在地下水3-4米深度区间内,逐渐下降,存活率较低,且曲线的覆盖率低于梭梭树,故C正确;当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9米时,梭梭树的植被覆盖率降低,且低于沙拐枣的植被覆盖率,因此梭梭树成活率低于沙拐枣,故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阅读材料,观察图中信息,根据地下水深度等值线,判断出等值差为2m,甲所在等值线闭合内,由6m降低为4m,然后降为2m,因此甲等值线低于2m,低于地下水2m深度且植被覆盖率较高的是柽柳,故BC错误;乙所在闭合线内,外为6m变8m,因此乙的数值高于8m,低于10m,结合图中曲线变化,沙拐枣适合种植在乙处,故A错误,D正确。答案选择D。
【点睛】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与植被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同一个地区,气候要素基本相同,地下水对植被类型和群落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潜水水位的埋深、土壤含盐量以及潜水的矿化度等因素对植被类型和群落分布的影响。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也是地球上第二大淡水库。下图示意格陵兰岛地理位置及其周边海域洋流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格陵兰岛淡水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A. 人口少,水资源消耗少
B. 水循环活跃,淡水更新快
C. 气温低,冰川储存量大
D. 沿岸多洋流,大气降水多
16. 格陵兰岛周边终年不冻海域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甲地B. 乙地
C. 丙地D. 丁地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冰川之中,格陵兰岛地处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冰层巨厚,是地球上第二大淡水库,C正确;人口的消耗只是影响水的供求,不影响水资源的丰富程度,A错误;纬度高,蒸发弱,降水少,水循环慢,B错误;当地的大部分位于极圈以内,降水少,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乙地纬度较低,且有暖流流经,水温较高,最有可能终年不冻,B正确;甲丙丁都有寒流经过,且甲丁纬度较高,水温较低,会结冰,ACD错误,故选B。
【点睛】格陵兰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西面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和冰岛对望。由于面积庞大,格陵兰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为极地气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鱼类加工业是科特迪瓦重要的产业之一,传统上采取烟熏方式(即在室外搭简易灶台进行露天炭火熏烤)。通常花两天半左右可加工一炉产品,由妇女在当地市场进行摆摊销售。2016年国际组织与当地居民一起开发设计“第阿诺亚”烤炉,使鱼产品从当地市场扩展到欧盟市场,如今该烤炉已在当地推广使用。下面示意科特迪瓦位置(左图)及“第阿诺亚”烤炉(右图)。
(1)与现在相比,说明过去鱼类捕捞后需要及时采用烟熏方式加工的原因。
(2)分析科特迪瓦推广“第阿诺亚”烤炉的必要性。
(3)描述“第阿诺亚”烤炉使用推广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科特迪瓦地处赤道附近,气候湿热,鱼类易腐烂变质;该地冷藏保鲜技术落后,熏鱼产品保质期长。
(2)科特迪瓦沿海多降雨天气,该熏炉能减少降雨对熏鱼的影响;熏鱼市场需求量大,熏炉能提高熏鱼效率,加快产品供应;传统熏鱼出烟量大,有害健康,使用熏炉能减轻大气污染;使用熏炉能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出口创汇。
(3)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湖及南部沿海地区;面积较小。渔业资源丰富,熏鱼原料充足;临海(海运方便),利于产品出口;与传统烟熏相比,第阿诺亚熏炉建设成本较高,短时期内难以大规模推广。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科特迪瓦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产业发展、区域地理分布特征、工业区位选择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科特迪瓦广泛使用烟熏方式加工鱼类的原内主要从当地的保存条件、饮食偏好和加熏燃料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当地的保存条件来说,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科特迪瓦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鱼类容易腐烂变质,并且该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冷藏保鲜技术落后,而熏鱼的保质期相对较长。从饮食习惯的角度来说,长期以来当地形成了嗜好熏鱼的饮食习惯,因此当地对熏鱼产品的需求较大。从烟熏燃料的角度来说,由于科特迪瓦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丰富,烟熏燃料充足。
【小问2详解】
从气候的角度来说,科特迪瓦沿海降水充足,该熏炉能避免降雨对熏鱼的影响。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当地长期以来形成了嗜好熏鱼的饮食习惯,对熏鱼产品的需求较大,该熏炉能提高熏鱼效率,加快产品供应,并且使用该熏炉能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出口创汇。从大气污染的角度来说,由于传统熏鱼是在室外搭建简易灶台进行露天炭火熏烤,出烟量大,有害健康,而使用该熏炉能减轻大气污染。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第阿诺亚”装置分布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湖及南部沿海地区,地区分布不均匀。原因是沿河、沿湖及南部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所以熏鱼原料充足并且水运条件便利。由于传统熏鱼是在室外搭建简易灶台进行露天炭火熏烤,所以与传统烟熏相比,“第阿诺亚”熏炉建设成本较高,短时期内难以大规模推广。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环渤海是我国围填海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早期海岸带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淤泥质海岸地段。 由于环渤海地区围填海活动日益频繁,使得近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下图1为环渤海地区示意图,下图2为1980~2020年环渤海地区围填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
(1)简述1980~2020年环渤海地区围填海面积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
(2)分析环渤海地区早期海岸带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淤泥质海岸的原因。
(3)说明围填海活动日益频繁对环渤海近海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的危害。
【答案】(1)围填海面积增加显著;农用地面积下降,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呈上升趋势;早期围填海主要用作养殖池、农用地和盐田; 2000年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
(2)早期科技水平不高,淤泥质海岸易于开发;早期围填海主要用作养殖池、盐田等,淤泥质海岸便于养殖和晒盐;环渤海地区多淤泥质海岸,可供围填海面积大;淤泥质海岸用途广泛等。
(3)侵占部分近海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大量自然岸线,导致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围填海使得大量污染物进入海域,近海自净能力下降;自然景观被大量破坏,为人类提供旅游休憩等功能减弱。
【解析】
【分析】本题以环渤海地区围填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围填海土地利用类型、围填海位置及危害等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围填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到,从1980年到2020年,整体围填海土地面积呈增长趋势。而围填海土地的利用方式中,农业用地呈减少趋势,盐田、养殖地、建筑用地、待利用土地面积呈上升趋势。而在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当中可以看到,早期主要用于养殖、农业用地和盐田;从2000年后其建筑用地呈快速增长趋势。
【小问2详解】
材料题及环渤海地区早期海岸带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淤泥质海岸地带,由于早期围填海主要用于养殖、盐田等,而淤泥制海岸便于发展晒盐和养殖业的发展。同时,环渤海地区大量的海岸线为淤泥质,其淤泥质海岸线的面积相对较大,供围填海的面积相对较大。早期开发能力有限,相关技术水平不高,而淤泥质海岸容易开发,同时淤泥质海岸其用途较为广泛,故早期开发活动集中在淤泥质海岸附近。
【小问3详解】
填围填海使得原本近海的海洋环境发生改变,侵占了部分近海生物的栖息地,导致这类生物出现消退,栖息地减小的现象,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可能会下降。同时围填海会破坏自然环境,导致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降低;而填海工程需要填埋大量土石,使得部分污染物可能会进入到海洋环境,使得近海的自净能力有所下降;近海围填海使得近海的自然景观被破坏,近海供人类旅游休憩的功能有所降低。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原城市群位于我国中东部,以郑州为中心城市。2021年郑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130家,是2012年的14.3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500家。与发达地区城市群相比,中原城市群整体创新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快中原城市群创新发展,需通过制度创新、要素集聚、加强对外(国外)交流合作等举措来强化创新的“动力源”作用。下图为中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1)说出中原城市群创新发展的优势条件。
(2)与发达地区城市群相比,推测中原城市群整体创新竞争力不强的主要表现。
(3)从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的角度,简述加快中原城市群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利于吸引人才和企业入驻;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企业创新主体不断强化,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有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等。
(2)区域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创新发展的相关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等。
(3)完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机制,健全对外创新合作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科技合作,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和设备引进;鼓励企业通过设立海外研发机构、联合研发中心等方式,积极利用外部资源;鼓励国外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等在中原城市群区域内设立或合作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加强相关技术交流与合作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原城市群为材料,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位于中东部的位置使它成为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各类创新要素(如人才、技术、资金等)的快速流动和汇聚,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在此集聚。 经济的发展为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开放程度的提高则使城市群能接触到更多的外部先进理念和技术,拓宽创新视野。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构成了坚实的创新主体,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科技实力不断提升。政府通过制定制度创新等相关优惠政策,能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小问2详解】
区域创新能力方面:可能在科研投入、高端人才数量、重大科研成果等方面存在差距,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缺乏高效的转化平台和机制,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未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体制机制方面:在创新资源的配置、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可能不够完善和灵活,影响创新效率和效果。
【小问3详解】
通过完善机制和政策,可以消除对外交流合作中的障碍,明确方向和重点,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科技合作,利用这些地区的科技资源和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自身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鼓励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等,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同时也能将创新成果带回中原城市群。 吸引国外跨国公司等设立研发机构,不仅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促进本地与国际的技术交流与融合,提升整体创新水平。通过这些对外交流合作的措施,可以加速中原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步伐,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城市群的差距。
名称
2008年
2015年
2019年
上海都市圈
3.45
521
6.54
兰州都市圈
2.20
2.36
2.78
合肥都市圈
2.16
0.81
0.97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西省多市多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多市多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江西省多市多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江西省多市多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