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语文]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01
    [语文]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02
    [语文]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迅的散文抒情性浓郁,具有能穿透岁月的美感力量。在那夜气如磐的年代里,鲁迅用他的文章表达对革命者和先驱们的崇仰与缅怀,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热烈向往。
    深化思绪于曲折的层次中,让思绪在曲折的逻辑中出奇制胜地推演,这是鲁迅散文抒情的主要特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在“说(写)”还是“不说(不写)”之间徘徊,往返起伏。这构成了整篇文章内在的心理线索,也形成了“文气”的跌宕。鲁迅的内心始终交织着两种情感欲求:一方面是情感喷发的冲动,另一方面却是克制激情的欲求。正是这情感的喷发和反抑的内在冲突所形成的张力,赋予了鲁迅情感表达形式上一波三折的曲折性。如第一节所显示的:将欲发,又觉“无话可说”;仿佛已是“痛定之后”,却因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平添阵阵“悲凉”;决心显示“最大哀痛”,又顾及于“非人间”的“快意”;直至无可逃遁,才拼将一腔悲痛,全数掷出,化作灵前至哀至烈的声声哭诉。情感的热流与冷流交错对流,汇合成了心灵的大颤动。
    将感情渗入叙事,在极平静的叙述中,表现出最强烈的感情是鲁迅散文抒情的又一个特点。他并没有身临其境,却能以雄辩的细节,描绘出现场感,把节制的情感释放出来。这就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了中国历史家所强调的“实录”,变成了春秋笔法的“寓褒贬”,没有直接的判断,义愤尽在叙述之中。极强烈的情感包裹沉淀在极严峻冷静的写实中,出之以中国气派的简洁凝练,也就构成了鲁迅前期作品所特有的美学风格。它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难和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道路的艰难。
    鲁迅还善于运用多样的抒情手段,形成丰富多变的抒情风格。他的情感,有时如火山奔突,瀑布直流;有时如清泉流水,细波微澜;有时又如深山幽谷,沉郁顿挫。如果说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波涛;那么,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却把那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藉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纪实。这虽然是由于环境所迫,但也正显示了鲁迅散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的风格的完全形成。
    “心事浩茫连广宇”,鲁迅的感情并非个人一已的私情,而是人民大众的感情,革命斗争的激情。它不仅是一个伟大心灵的激越呼喊,而且显示着时代历史前进的足音。“五四”以后,中国文坛上的散文作家,或叙写个人凄寂飘零的感怀,或抒发自己愤激郁闷的情思,思想境界不够广远。因此,鲁迅的散文总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
    (取材于李泽厚、钱理群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写文章削尽冗繁,洗却铅华,达到大朴的境界才是艺术的极致。简洁是大朴的必要条件,是通往大朴境界的桥梁。鲁迅散文的简洁不仅表现在文字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作品的思想容量上。一篇千字散文不仅是感情的浓缩,更是哲理的升华。他总是用思想家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并且把自己的真知灼见融贯在诗意的艺术图景中。
    鲁迅最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深邃的思想,概括出有普遍意义的真理。他把那些“人人心中所有”的极平常、极普通的生活素材,熔铸成“人人笔下所无”的熠熠闪光的艺术。如《忆韦素园君》:“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平凡的人物和小事,人们也许由于见得太多了的缘故,往往不以为意,但它们却与整个社会互相联结和贯通,鲁迅就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中开掘出了深意。
    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的散文都是删除枝叶的花果,毫无味道。大朴,并不是乏味的同义语。鲁迅的每篇散文都不乏永留读者记忆中的生动形象。他常运用“画眼睛”的手法,准确地抓住对象的特性加以形象化的再现。如他写范爱农,反复强调他“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这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他愤世嫉俗的孤傲性格,展现出他藐视黑暗和世俗观念的内心世界,写出了神韵。就是写事物,他也运用同样的手法,抓住要害,揭示本质。如寥寥几笔就可以写出辛亥革命后的绍兴政府换汤不换药的事实。
    特别应当提及的是,鲁迅散文不仅有着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感情,而且还有着深刻的哲理、生动的趣味。鲁迅笔下妙语解颐,警句启人,如《父亲的病》中“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既是对骗人的庸医进行辛辣的嘲讽,又是对吃人的礼教进行有力的针砭。简洁而又丰满,淳朴而又机智,是形成鲁迅散文大朴境界的一个重要特色。
    鲁迅的散文,辞浅意深,言近旨远,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鲁迅散文大朴境界所取得的极妙效果。
    (取材于张永泉、卢今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情感喷发与克制激情的矛盾,形成了鲁迅散文情感表达的曲折性、层次性。
    B.鲁迅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史家所强调的实录,目的是为了直接抒发感情。
    C.读鲁迅的散文,可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艰难。
    D.鲁迅的散文能洞幽察微,化平凡为神奇,可谓“举类迩而见义远”。
    2.下列表述不属于鲁迅散文“将感情渗入叙事”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多次强调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B.《记念刘和珍君》中叙述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等人遇害的细节。
    C.《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回忆柔石设立朝华社,和女性一同走路等往事。
    D.《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作者谈到冯铿女士时说“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围绕鲁迅散文的特点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
    B.两则材料都列举了鲁迅本人的作品来论证相关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C.材料一将“五四”以后文坛上其他作家与鲁迅作对比,意在说明抒情手段应该多样化。
    D.材料二从文字风格、思想容量、表现手法等角度论述了鲁迅散文大朴的境界。
    4.如何理解“画眼睛”这一手法?请根据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5.为什么说“鲁迅的散文总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
    【答案】1.B 2.D 3.C
    4.①“画眼睛”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即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写出其神韵。②“画眼睛”并不仅指写人,推而广之,也包括写一切事物,写出其本质。③“画眼睛”这一手法极具思想深度和艺术特色,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5.①鲁迅的散文所抒发的是人民大众的感情、革命的激情。②鲁迅的散文抒情性浓郁,具有能穿透岁月的美感力量。③鲁迅的散文充满深邃的思想,饱含真理的力量。④鲁迅的散文具有永留读者记忆的生动形象。⑤鲁迅的散文有着深刻的哲理、生动的趣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目的是为了直接抒发感情”错。原文是“他并没有身临其境,却能以雄辩的细节,描绘出现场感,把节制的情感释放出来。这就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了中国历史家所强调的‘实录’,变成了春秋笔法的‘寓褒贬’,没有直接的判断,义愤尽在叙述之中”。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D.是直接表达观点,并没有将感情渗入叙事。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意在说明抒情手段应该多样化”错,意在说明其他作家思想境界不够广远,鲁迅的散文总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结合“他常运用‘画眼睛’的手法,准确地抓住对象的特性加以形象化的再现……写出了神韵”可知,“画眼睛”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即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写出其神韵。
    ②结合“是写事物,他也运用同样的手法,抓住要害,揭示本质”可知,“画眼睛”并不仅指写人,推而广之,也包括写一切事物,写出其本质。
    ③结合“如他写范爱农,反复强调他‘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这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他愤世嫉俗的孤傲性格,展现出他藐视黑暗和世俗观念的内心世界”“如寥寥几笔就可以写出辛亥革命后的绍兴政府换汤不换药的事实”可知,“画眼睛”这一手法极具思想深度和艺术特色,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材料一“鲁迅的感情并非个人一已的私情,而是人民大众的感情,革命斗争的激情。它不仅是一个伟大心灵的激越呼喊,而且显示着时代历史前进的足音”可知,鲁迅的散文所抒发的是人民大众的感情、革命的激情。
    ②结合材料一“极强烈的情感包裹沉淀在极严峻冷静的写实中,出之以中国气派的简洁凝练,也就构成了鲁迅前期作品所特有的美学风格”“他的情感,有时如火山奔突,瀑布直流;有时如清泉流水,细波微澜;有时又如深山幽谷,沉郁顿挫”可知,鲁迅的散文抒情性浓郁,具有能穿透岁月的美感力量。
    ③结合材料二“鲁迅最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深邃的思想,概括出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可知,鲁迅的散文充满深邃的思想,饱含真理的力量。
    ④结合材料二“鲁迅的每篇散文都不乏永留读者记忆中的生动形象”可知,鲁迅的散文具有永留读者记忆的生动形象。
    ⑤结合材料二“鲁迅散文不仅有着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感情,而且还有着深刻的哲理、生动的趣味”可知,鲁迅的散文有着深刻的哲理、生动的趣味。
    (二)现代文阅读亚(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白湖荡
    余显斌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它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这儿的湖泥很软,提一根荷梗,轻轻地扯起来,就带出一根藕来,白嫩嫩的。用水一洗,吃上一口,满嘴都是莲藕的香味。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
    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棒子点点头,当然。
    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
    棒子噘着嘴,暗地里和白马比比,头刚刚挨着马背。
    他想,再过一年就高过马背了,就可以骑了。
    可是,离开后,小王叔叔却再没有来过。那天,棒子撑着一只小划子,藏在苇草里,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没有等到,几声鸟鸣后,他等来的是一个陌生人,是张叔叔。棒子忙问,小王叔叔呢?
    张叔叔红了眼圈,轻声告诉他,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牺牲了。
    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远处的天,近处的水,还有苇草、荷叶、荷花,都一片朦胧。他喃喃地道,怎么会?小王叔叔有大白马,又高又大,跑起来飞快。
    张叔叔叹息,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
    棒子咬着牙,狠狠地道,东洋马,真可恨!张叔叔也点点头咬着牙说,我们要报仇。
    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原来,张叔叔这次来,是传达上级命令的,最近,一支新四军骑兵营要经过这儿,准备和湖东新四军二团会合,端掉小鬼子的碉堡。张叔叔告诉棒子,骑兵营来时,希望棒子能给带路。
    棒子高兴极了,说声是。
    张叔叔拍拍棒子的肩膀叮嘱,小鬼,注意安全啊。
    棒子点点头,送走了张叔叔,撑着小划子,出没在密密的苇丛里,等着骑兵营的到来。
    骑兵营来时是在一个晚上。①月光水亮亮的一片,笼罩着湖面。湖面浮荡着淡蓝的雾,苇草和荷叶在雾里如淡墨画的一般,朦朦胧胧的。
    张叔叔带头,将骑兵营长介绍给棒子。
    骑兵营长笑着夸棒子是好样的。
    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骑兵营长开玩笑说,没骑过吧?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逗得骑兵营长笑了,张叔叔也笑了。
    湖里芦苇丛中隐藏着一条暗道,在湖中间,有新四军的监察哨把守着,有可疑人经过,监察哨马上鸣枪报警,对岸的新四军二团听到枪声,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因此,鬼子几次来袭,都大败而归。
    棒子当然能带人顺利通过,因为棒子是新四军的通讯员啊。
    他手一挥,带着骑兵营出发了。
    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蛙跳水的声音。棒子带着部队,静静地走着,沿着那条路走着,新四军监察哨看见了,没有阻拦。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噗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
    ②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
    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
    新四军战士划着水,从苇丛里浮出来打扫战场,同时寻找着棒子。一片荷叶下,一个声音道,在这儿呢。随着声音,棒子浮出水面,拖着肚子已经灌满水的张叔叔。
    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
    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摸清一切后,他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自己扮成通讯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做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
    他最终自投罗网,却弄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儿露了马脚。
    棒子得意地说,是你自己吐露了真相的。
    棒子说,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发出信号,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出击。
    大木三郎一听,傻了眼。
    棒子随着新四军战士押着垂头丧气的大木三郎,迅速消失在月光下的苇丛中。③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面。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湖里绿了一片”“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六月湖荡图,暗示这里的人们生活安定,衣食富足。
    B.棒子捞菱角和嫩藕给小王叔叔吃,当听说小王叔叔牺牲的消息时,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说明他和小王叔叔感情深厚。
    C.“老气横秋”一词表现了小王叔叔和棒子互动时的温馨画面,也体现出小王叔叔对棒子的宠溺和爱护。
    D.面对敌人的不怀好意,棒子不动声色,不打草惊蛇,而是诱敌深入,一网打尽。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湖荡的风光和物产,展现自然环境和人物生活,为小说增添了诗情画意,也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画面感十足,引发读者思考。
    C.小说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D.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如写月下苇草深处的露珠滴落声、青蛙跳水声,目的是突出夜晚的湖荡也很热闹。
    8.小说中多次写到“月光”,请分别指出文中三个画线句的作用。
    9.小说最后才揭开张叔叔的真实身份,他“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
    【答案】6.A 7.D
    8.句子①交待了骑兵营到来时那天晚上的环境,“水亮亮”,运用叠词突出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种安静朦胧的氛围。
    句子②承接上文棒子抱着张叔叔跳入水中的情景,引出下文战斗场面。月光“碎了”,打破了湖面的寂静,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侧面反映出战斗的激烈,烘托了棒子勇敢无畏的形象。
    句子③“月光慢慢变淡”标示了时间的推移,始终“照着湖面”的月光是战争的“见证者”,烘托出战斗结束后湖面的宁静氛围,暗含作者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及战士们的赞美之情。
    9.①“棒子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等来的却是一个陌生人”。
    ②小王叔叔出现前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而张叔叔出现时有几声鸟鸣。
    ③张叔叔说“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
    ④“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暗示这里的人们生活安定”错,由下文“监察哨马上鸣枪报警,对岸的新四军二团听到枪声,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可知,有战争,这里的人们生活就不会安定。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目的是突出夜晚的湖荡也很热闹”错,应是以动衬静。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文学形象作用的能力。
    鉴赏时要抓住关键词,从环境、人物、主题的角度进行鉴赏分析。
    结合句子“月光水亮亮的一片,笼罩着湖面”可知,“水亮亮”,运用叠词突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像水一样净洁,静静地照在湖面上,交待了骑兵营到来时那天晚上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安静朦胧的氛围。
    结合句子“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噗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可知,承接上文棒子抱着张叔叔跳入水中的情景,这时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引出下文战斗场面。月光“碎了”,语言生动,打破了湖面的寂静,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此处景物侧面反映出战斗的激烈,烘托了棒子勇敢无畏的形象。
    结合句子“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面”“棒子随着新四军战士押着垂头丧气的大木三郎,迅速消失在月光下的苇丛中。”可知,“月光慢慢变淡”标示了时间的推移,始终“照着湖面”的月光是战争的“见证者”,烘托出战斗结束后湖面的宁静氛围,暗含作者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及战士们的赞美之情,最后环境描写重要,有一定的意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
    此题只要求找出相关细节,但要注意此细节要有揭开张叔叔的真实身份的作用。
    “棒子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等来的却是一个陌生人”,这人很可能有问题,这一暗示使结尾不突兀;
    小王叔叔出现前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而张叔叔出现时有几声鸟鸣,这一细节很是巧妙和细微;
    张叔叔说“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这与后文“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遥相呼应,这一细节是最重要的一笔;
    “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这是聪明的棒子在确认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王道遂用不兴。仲尼既没,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暴师经岁,流血满野。诸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横则秦帝,从则楚王。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节选自刘向《〈战国策〉书录》)
    材料二: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①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②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③)
    【注】①二子:孔子和孟子。②二帝:尧、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三代之王。③曾巩校勘《战国策》后,为书作了这篇目录序。
    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孔孟之A时B去周之初已数C百岁D其旧E法已亡F旧G俗已H熄久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兴,指兴起,与“《诗》可以兴”(《论语》十二章)中的“兴”意思相同。
    B.因,指依靠、凭借,与“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中的“因”意思不同。
    C.本末,意思是主次、轻重,与“物有本末”(《大学之道》)中的“本末”意思相同。
    D.苟,指苟且,与“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苟”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向认为虽然孔子的王道思想清楚分明,七十二贤人也都是天下俊才,但是在礼义衰落的时代,君主不尊重他们,王道也不能被实施。
    B.曾巩认为虽然二帝和三王治理国家的办法各有不同,但他们治理天下的用意是一样的。
    C.曾巩指出战国游说之士自己身亡,诸侯用他们的计谋也导致亡国,可见只有先王的治国之法才“用之无弊”。
    D.刘向指陈时代变迁,词句精炼,富有韵味;曾巩论述有理有据,行文畅达舒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2)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14.刘向与曾巩均为《战国策》作了序,选文中二人都谈到了“游说家”的策略,他们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0.BDF 11.A 12.C
    13.(1)因此孟子、孙卿等儒术之士,被世人抛弃,而游说权谋的那些人,被世俗尊重。
    (2)道,是用来确立根本的原则,不能够不统一,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14.同:二人均认为“游说家”的策略都是权宜之计。(或批评游说之道不能用于治国教化)。
    异:刘向认为“游说家”的策略虽然不能用于治国教化,化解战争,却也是救急之需,也有值得嘉许、可观览借鉴之处。曾巩认为,“游说家”策略的好处不会超过它的害处,所得不超过所失,最后导致丧身亡国,这是世上的一大祸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孔子、孟子的时代,距离周朝初期已经好几百年,那些旧的法令已经消失,旧的习俗已经消亡很久了。
    “孔孟之时”,偏正词组,作状语,较长,在其后B处断开;
    “去周之初已数百岁”意思是“距离周朝初期已经好几百年”,“数百岁”作补语,在其后D处断开;
    “其旧法已亡”意思是“那些旧的法令已经消失”,“旧法”作主语,“亡”作谓语,意思完整,在其后F处断开。
    故在BDF三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后一个“兴”意思是激发人的感情。句意:王道就因此不能被实施。/《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
    B.正确。“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中的“因”意思是“沿袭”。句意:不得不依靠形势作为依托,凭借时势而谋划。/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C.正确。句意:以什么为根本,以什么为末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事物有主要的和次要的。
    D.正确。“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中的“苟”意思是“如果”。句意:只是能够做到不苟且罢了。/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只有先王的治国之法才‘用之无弊’”错误。原文“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意思是只有先王之道,根据时代,适应变法,做法不同,对它加以考察,若没有缺点,用它治理国家就不会发生弊病。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捐”,抛弃;“贵”,尊重;“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被动句式,“见……于”表被动;“之徒”,那些人。
    (2)“所以”,表凭借,用来……;“道者,所以立本也”“此理之不易者也”,判断句;“一”,统一;“易”,改变。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观点的能力。
    做题时先理解全文内容,再找到有效信息分析概括。
    同:结合材料一“仲尼既没,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可知,刘向肯定儒家思想,认为“游说家”的策略都是权宜之计;
    结合材料二“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可知,只有遵循先王正确的法度,积极适应时代,做出改变,虽然法度不同,但是检查不出瑕疵,实行起来也没有弊端,曾巩也肯定儒家思想,二人均认可儒家思想,批评游说家,认为“游说家”的策略都是权宜之计。
    异:结合材料一“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可知,他们的谋略是为了扶助急难、维持即将灭亡的国家,所做的都是权宜之事,虽然不能用于治国教化,化解战争,却也是救急之需,也有值得嘉许、可观览借鉴之处。
    结合材料二“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可知,作者写“游说家”争相奔走去做的事,不是没有好处,但是不会超过它的害处;不是没有所得,但是不能超过所失,最后导致丧身亡国,这是世上的一大祸害。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周王室自从文王、武王开始兴起,崇尚道德,重视礼仪。因此仁义之道通行于天下。到了春秋之后,能辅佐国政的众多贤人都死去了,礼义也就衰落了。孔子虽然论《诗》《书》,定《礼》《乐》,(他的)王道思想清楚分明,(但)因为他只是一介平民,没有势力,能教育的只有七十二个贤人而已。(他们)都是天下的俊才,当时的君主没有人尊崇他们,王道就因此不能被实施。孔子逝世以后,道德大坏,上下的等级次序荡然无存,到了秦孝公抛弃了礼让而推崇战争,放弃了仁义而崇尚谲诈,只是为了让国家变得强盛而已。那些篡位窃国的人,成为诸侯王;那些善于使用狡诈欺骗手段的国家,兴起成为强国。因此各国互相仿效,后来的国君师法他们,便开始互相吞并,战争连年不断,流血洒满原野。父子不能相亲,兄弟不能相安,夫妇离散,没有人能保命,道德在这时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到了春秋晚期情况更加严重,(经过兼并)只留下七个万乘之国,五个千乘之国,力量相当者争权夺利,都成了参战的国家。(各国都)贪得无厌,没有廉耻,竞相进取,不知满足;各国以武力相争,取胜的为尊;战争没有停止的时候,奸诈欺骗的行为大行其道。在这个时候,即使有道德,也不会被使用,因此孟子、孙卿等儒术之士,被世人抛弃,而游说权谋的那些人被世俗尊崇。于是苏秦、张仪之流,创立了纵横、短长的学说,左右着国家的局势。连横成功,秦国就能称帝,实行合纵,那么楚国就能称王。
    战国之时,君主的德行浅薄,替他们出谋划策的人,不得不依靠形势作为依托,凭借时势而谋划。因此他们的谋略是为了扶助急难、维持即将灭亡的国家,所做的都是权宜之事,虽然不能用于治国教化,化解战争,却也是救急之需。他们(战国策士)都是才能出众之士,揣摩当时君主所能实行的,贡献自己出奇的策略、过人的智慧,以求转危为安,救亡为存。这也是值得嘉许的,而且也都有可以观览借鉴之处。
    材料二:
    孔子、孟子的时代,距离周朝初期已经好几百年,那些旧的法令已经消失,旧的习俗已经消亡很久了。孔子、孟子却偏偏阐明先王治国的原则,认为是不能改变的,难道是要强迫当时天下的国君去做后世所不能办到的事吗?他们只不过是要根据他们所碰上的时代,所遭遇的变化,而提出当时应当实行的主张,使那些主张不背离先王们的用意罢了。二帝三王治理天下,他们之间的变革本来各不相同,他们的办法本来就有差别,但他们治理国家天下的用意,以什么为根本,以什么为末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未尝不相同。孔孟之道,也不过如此罢了。法,只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道,是用来确立根本的原则,不能够不统一,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所以孔子、孟子坚持这个原则,难道是喜欢提出不同的言论主张吗?只是能够做到不苟且罢了。他们可以说是不被世俗的见解所迷惑,而且能够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人了。
    战国时代的游说之士却不这样,他们不懂得道是可信的,却喜欢他们的言论容易与国君的想法相符合;他们的居心用意,只是苟且地提出一时权宜的策略罢了。所以他们谈论欺诈的好处,而讳谈欺诈的失败;夸说战争的好处,而隐瞒战争带来的祸患。他们争相奔走去做的事,不是没有好处,但是不会超过它的害处;不是没有所得,但是不能超过所失。最后到苏奏、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样的谋士,因此而丧生;而诸侯和秦国因为施行了他们的政策而遭遇灭国之灾,多么明显,这是世界的一大祸害呀,但是俗世仍然没有醒悟过来。只有遵循先王正确的法度,积极适应时代,做出改变,虽然法度不同,但是检查不出瑕疵,实行起来也没有弊端。所以古代的圣贤,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别离。“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B.“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概括了诗人遭贬的距离之远和时间之长。
    C.最后一句中的“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D.全诗即事抒怀,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清新明快,情感丰富。
    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D
    16.①诗人送别堂弟时泪洒江边的不舍与伤感之情。②诗人因被贬而远离国都、九死一生的愤懑与愁苦之情(不平与无奈之情)。③诗人设想与堂弟分别后只能在梦中相见的依恋与牵挂之情(兄弟之间的骨肉至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议论”错,全诗没有议论;“清新明快”错,全诗感慨深沉,情意浓烈,苍茫劲健,雄浑阔远。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①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诗句中的“黯然”“别泪”等词语,直接抒发了作者送别堂弟时的惜别、哀伤之情。
    ②颔联“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叙写自己的政治遭遇,表现心中的不平和愤慨。
    ③尾联表明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只能寄以出现荆门烟树的相思梦。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表达与堂弟分别后只能在梦中相见的依恋与牵挂之情(兄弟之间的骨肉至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一拉开帷幕,就是一出长达半年的大剧,我们偎在火炉旁吃东西听故事的时候,山林的狍子野兔正努力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干枯的浆果和蘑菇,留鸟在树缝中探寻僵死的虫子果腹。一场又一场壮丽的日落染红了西边天,一场又一场辉煌的日出,让我们懂得黑暗不是没有尽头的。人们进入腊月就忙年了,买春联年画蜡烛爆竹,买烟酒糖茶和罐头,买冻梨冻柿子,买花生瓜子,当然女孩子还要买漂亮的发夹和鲜亮的头绳,让彩蝶先于春天落到我们头上。大人们宰年猪,蒸年干粮,洗被扫尘。
    熬过一冬,向阳山坡的积雪开始消融时,蓝紫色毛茸茸的耗子尾巴花就顶着冰凌开了。体恤我们的春天,想着这地方的人被寒风吹打了半年,怪不容易的,便把羽翼伸向这里了。它所到之处,冰雪作古,草木萌生,糊了一冬的窗纸和毛毡拆卸下来,屋子陡然明亮起来,鸡架被挪回园田,我们买来猪仔,了无生气的猪圈又有生气了。看门狗不必蜷缩在窝里,它们以主子的姿态,得意扬扬地站在院门口,审视过往行人。若是主人的亲戚和熟人,它们无需请示,摇着尾巴就迎进院子了;若是与我们没过往的,它们就汪汪叫,提醒着生人来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买春联年画蜡烛爆竹、烟酒糖茶和罐头、冻梨冻柿子、花生瓜子。”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9.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横线部分使用了分号,分析其中的分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答案】18.①原句每一小句都带有一个“买”字,突出了人们过年买东西的种类之多和忙碌状态,体现了人们过年的喜悦心情,有着浓郁的年味。②改写的句子只用一个“买”字,缺少了高高兴兴过年的味道,语言呆板不生动。
    19.①分号让画线句子成为并列的两层意思,写出了狗面对不同的人的两种态度和表现;②分号标示的停顿,使文意的表达更加清晰,层次分明。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分析居胥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原句“买春联年画蜡烛爆竹,买烟酒糖茶和罐头,买冻梨冻柿子,买花生瓜子”每一小句都带有一个“买”字,组成一组由动宾短语组成的排比句,突出了人们过年买东西的种类之多和忙碌状态,体现了人们过年的喜悦心情,有着浓郁的年味。
    ②改写的句子“买春联年画蜡烛爆竹、烟酒糖茶和罐头、冻梨冻柿子、花生瓜子”只用一个“买”字,“买”的意味不够突出,缺少了高高兴兴过年的味道,语言呆板不生动。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①分号将“若是主人的亲戚和熟人,它们无需请示,摇着尾巴就迎进院子了”“若是与我们没过往的,它们就汪汪叫,提醒着生人来了”两个分句分隔开来,分号前后并列,形式整齐,内容上前后对比,写出了狗面对不同的人的两种态度和表现。
    ②分号标示的停顿,比逗号标示的停顿要长一些,这样就区分出并列的层次,使文意的表达更加清晰,层次分明。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入秋冬,很多人都有煲汤喝的习惯,尤其是在天寒地冻之时,一口热汤下肚,通身舒畅。不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喝汤温度太高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很大,所以建议大家避免不要喝太烫的汤,最好不要超过65℃以上。
    ① ?煲汤,其实就是让食材和水一起加热,所以煲的汤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水,它的味道主要来自熬汤过程中溶出的一些脂溶性的成分和氨基酸。而且煲汤时间越久,就会有更多的鲜味物质在熬制过程中溶解到汤里。此外,调料中的部分添加剂,还会使汤香上加香。
    不少人认为喝汤比吃肉还有营养, ② 。以炖鸡汤为例,人们能从鸡肉中获取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优质的蛋白质,此外还有脂肪、维生素、钙等物质。在炖鸡汤的过程中,只有脂肪和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会溶入汤中。因此,鸡汤的营养比鸡肉就差得多了。
    此外,只喜欢喝汤不喜欢吃肉的人特别需要注意,汤中更多的是脂肪,尤其是乳白色的汤,其中脂肪含量不低,加上不少的盐和嘌呤,喝多会增加痛风、肥胖和高血压的风险。所以, ③ ,同时还要吃些富含优质蛋白的肉类。
    20.下列句子中的“让”和“其实就是让食材和水一起加热”中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妹妹小,你让着她点儿。
    B.他书包让雨给淋湿了。
    C.张奶奶热情地把大家让进屋里。
    D.同学们团结友爱让冬天变得更温暖。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0.D
    21.示例:①为什么汤的味道这么香;②其实这是个误区;③煲汤尽量少放油和盐(或:要喝清淡的汤)。
    22.喝汤温度太高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喝太烫的汤,最好不要超过65℃。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原文表示指使、容许。
    A.表示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
    B.介词,在被动句里引进主动者,相当于“被”。
    C.表示请人接受招待。
    D.表示指使、容许。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本处是句首问句,下文解释煲汤味道香的原因,可填入“为什么汤的味道这么香”。
    ②处,根据“不少人认为喝汤比吃肉还有营养”“鸡汤的营养比鸡肉就差得多了”,可知前句论述不正确,本处可填入“其实这是个误区”。
    ③处,根据“脂肪含量不低”“加上不少盐和嘌呤”,后句又提到“健康饮食”,可知本处可填入“喝汤尽量少放油和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式杂糅,“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很大”,可以删掉“很大”;
    不合逻辑,“避免不要喝”否定失当,可以删掉“避免”;
    搭配不当,“不要超过65℃以上”,“超过”后不接“以上”,可以删掉“以上”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题或有百解,人生时存殊途。先秦时期礼崩乐坏,诸子为求社会安定,开出了不同的“药方”。身陷匈奴远离汉廷时,李陵弃节,苏武守节,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具有总起作用,指出一题有百解,人生亦有殊途。第二三句话列举了具体的事例,先秦诸子对于礼乐崩坏的时代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同是深陷匈奴远离汉廷,李陵和苏武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材料的关键词是“殊途”。殊,不同,不一样的。殊途意思是不同的道路。选择不同的道路,结局如何?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具有思辨性,考生可以见仁见智。一层意思是殊途同归,“一题或有百解”,无论从哪个角度运用什么方法解答,最终答案都是一样的;先秦时期诸子开出的不同“药方”,角度不同,方法各异,措施不一,但最终都是为了社会安定,这说明殊途是可以同归的。第二层意思是殊途不同归。同样是身陷匈奴,“李陵弃节,苏武守节”,二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李陵名节毁弃,家国难回,骁勇战将终成投敌之卒;苏武坚守节操,初心不改,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重返汉廷。这说明殊途也并不一定会同归,因为在不同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事,所结交的人,都大相径庭,面对不同的境遇和经历,人的心境和态度也各不相同,所以最终的结果和目的地也不会相同。
    从“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论述什么是殊途,殊途亦可同归∕不可同归,为什么殊途可同归∕不可同归。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选择为什么来阐述。还可以运用辩证思维,谈什么情况下殊途同归,什么情况下殊途不可同归。
    立意:
    1.殊途亦可同归。
    2.殊途不可同归。
    3.殊途之行,同归与否全在一念之间。
    4.目标一致,殊途可同归;方向相左,殊途不可同归。
    相关试卷

    [语文]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三自然段中尤为突出,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14页。

    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