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语文][期中]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语文][期中]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语文][期中]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语文][期中]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期中]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开始啦!班级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方案】
    1.班级策划一期诗文朗诵会,下面是班委设计的活动方案。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溪水(chán chán) _______________ (jī)_________绊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雎鸠____________ 冗杂_____________
    (3)填入文中 A 处的词语,你认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进发B.萌发C.暴发D.奋发
    (4)小江发现方框中的方案在标点、语句、内容方面各有一处问题,请你修改。
    标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潺潺 ②羁
    (2)①jū ②rǒng
    (3)B
    (4)①标点:将标题《诵经典诗文 做礼雅少年》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②语句:在“班委与老师讨论决定举行一次班级朗诵”后加“会”或“活动”。
    ③内容:缺少具体时间:“下周五”后加上具体时间。
    【解析】
    (1)本题考查字形。
    潺潺:hán chán,溪水、泉水流淌的声音。
    羁绊:jī bàn,束缚。
    (2)本题考查字音。
    雎鸠:jū jiū,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冗杂:rǒng zá,繁杂。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B.萌发:指植物开始发芽,常用于比喻事物的开端;
    C.暴发:用不正当手段或由于意外机会而突然发财;突然发作;
    D.奋发:振作精神,努力向上;
    句中形容草木开始发芽生长,用“萌发”恰当。
    (4)一问,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诵经典诗文 做礼雅少年”为活动名称,并非书籍名,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二问,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班委与老师讨论决定举行一次班级朗诵”成分残缺,句末加“会”或“活动”。
    三问,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该活动方案缺少具体时间,“下周五”后加上具体时间。如:上午大课间。
    【诗歌传情】
    2.以下是小江和小南选择参赛诗歌时的讨论,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江:我喜欢《诗经·子衿》中的“挑兮达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似乎听到苦恋的女子失落惆怅的叹息声,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小南:说到《诗经》,我更喜欢《蒹葭》中的“蒹葭萋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凄婉迷离的画面。
    小江:古代诗文是流淌着情感的文字。你看,“坐观垂钓者,(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借鱼来婉转含蓄地表露从政的心愿;王勃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时,也充满深情厚意“(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南:说得不错。那我们赶紧定下参赛作品,抓紧练习,用声音传递诗意吧。
    【答案】(1)在城阙兮 (2)白露未晞 (3)在水之湄 (4)徒有羡鱼情 (5)城阙辅三秦 (6)风烟望五津
    【诗词馨香】
    3.在“诗词百花园”环节中,小南阅读了下面的诗句,他将和春景有关的词语依次填入了古诗词中。你认为他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1)云想衣裳花想容, 拂槛露华浓。
    (2)小楼一夜听 ,深巷明朝卖杏花。
    (3)芳草无人花自落, 一路鸟空啼。
    (4)离恨恰如 ,更行更远还生。
    A.春雨 春风 春山 春草B.春风 春雨 春山 春草
    C.春风 春雨 春草 春山D.春雨 春草 春风 春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积累。
    (1)“拂”是吹拂的意思。故应用“春风”;(2)根据前句中的“听”,可知应用“春雨”,雨打花落,所以才会有“卖杏花”;(3)根据后面的“一路”可知,应用“春山”,春山一路并无行人,所以才会“鸟空啼”;(4)根据“还生”可知,应用“春草”,离恨如春草般蔓延无尽。
    【读书境界】
    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2024年1月23日晚,“与辉同行”的一场直播,堪称董宇辉与文学的双向奔赴。在当晚4小时内直播卖出了 8.26 万套《人民文学》杂志,成交金额1785 万元。董宇辉的爆火是读书带给他的馈赠。在董宇辉看来,读书有五层境界:读的是新鲜感;读的是一种情感;读的是时代的波澜壮阔和个体命运的走向;读的是在时代和个体的背景下,书中人物却并没有像蝴蝶一样被风卷走,而是 ;读的是我与书中主人公共命运同呼吸,即使面对同样的困境与命运,我也可以同他做得一样好,达到格物致知的境界。
    请你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答案】示例:像小草一样坚强地迎着风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结合“书中人物却并没有像蝴蝶一样被风卷走,而是”可知,补充句子应与上句形成对比,突出坚强的特征,据此可补写为:像竹子一样坚强地同风搏斗。
    【好书推荐】
    5.看完《经典常谈》后,班级进行读书交流分享会。
    (1)“经典文化选一选”
    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 )
    A.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
    B.《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
    C.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D.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诗;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
    (2)“经典作品说一说”
    有人评价这本书“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直”是“简省”的意思;简省而能明确,便见本领。多用散行文字;是第一部有自己系统的史书;“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以剪裁与组织见长。
    书中这些文字都是对史书《_______》的介绍,这本书在文字上最大的贡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史记 擅长人物的描写。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
    C.选项表述有误,“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因《春秋》不属于“四书”。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第一空:题干“‘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直’是‘简省’的意思;简省而能明确,便见本领”出自《经典常谈》的《史记》《汉书第九》可知,因而第一空的答案为《史记》;
    第二空:《史记·汉书》第九册主要是讲述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该书塑造了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如:《史记·汉书》第九卷中塑造了大量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如李斯、韩信、萧何等人,他们都是具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历史人物,在书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因而第二空的答案为擅长人物的描写。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诗歌阅读。(8分)
    【甲】
    渭川①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②,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gòu)③麦苗秀,蚕眠④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美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①渭川:渭水,经陕西,流入黄河。②墟落:村庄。③雉雊(gòu):野鸡鸣叫。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乙】
    式微
    《诗经·邺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丙】
    回延安(节选)
    贺敬之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树梢树枝树根根,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亲山亲水有亲人。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天南海北想着你……
    6.阅读上面【甲】【乙】两首诗,分析【乙】诗中的“归”与【甲】诗中所含的“归”的意蕴有何不同。
    7.【丙】诗是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请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其特点(不少于两个)。
    【答案】6.《式微》中的“归”表达的是主人公不堪苦役,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愤懑的感伤之情。
    《渭川田家》透露的“归”具有双重含义:在诗歌前四句中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烘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表达的是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人都有所归,反衬了诗人自己独无所归,表达了诗人独自彷徨的苦闷伤感,渴望归隐田园的情感。
    7.一是两行一节;二是节内押韵;三是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四是:善用比兴。(任意答到2点即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提出疑问,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做出回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天黑了依旧在劳作的原因在于养活统治者,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对统治者的不满,在“问”的过程中,满含怨愤,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渭川田家》中“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意为: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意为: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这是一幅牧童归家图。“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写野鸡在麦田里呼唤配偶,桑蚕吐丝作茧建造安乐窝。“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意为: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是农夫归家图。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景,写出了人与世间万物皆有所归的景象。牛羊归家、牧童归家、农夫归家,野鸡和蚕营造爱巢,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与物皆有所归,反衬诗人自己独无所归;以人和物皆归的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其中的“羡”为羡慕的意思,直接抒发了诗人渴望自己也能和诗中的人与物一样有所归依,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怅然”一词则流露出诗人久在官场的孤苦与郁闷。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形式。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结合“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等句子可知,两行一节;结合“迎”“中”“根”“人”“妈”“大”等韵脚可知,节内押韵;且每两句并不要求对偶和平仄,形式活泼,节奏自由;结合“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等句子可知,善用比兴。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人教版8下教材)
    【乙】
    核工记
    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⑦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⑧。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选自8下《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有删改)
    【注】①雉:城墙上的垛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揣测。⑥卷帙(zhi):书卷,此指佛经。⑦舣(yi):停船靠岸。⑧乃尔:如此这般。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会___________ (2)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
    (3)负卷帙踉跄行_____________ (4)有客凭几假寐___________
    9.请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山 顶 月 晦 半 规 杂 疏 星 数 点 下 则 波 纹 涨 起 作 潮 来 候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长五分许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形若渐寤然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C.如延纳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D.高阜钟阁踞焉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12.【甲】【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
    【答案】8. (1)赠; (2)同“屈”,弯曲; (3)背着; (4)靠(着)
    9.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10.(1)黄鲁直(黄庭坚)用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2)(楼门)里面有一个人,像是个更夫,手里拿着鼓槌敲鼓,好像冻得瑟瑟发抖(好像承受不住寒冷的样子)。
    11.D
    12.体型虽小,表现的事物却很多;都紧扣某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人物和其他事物,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贻:赠。
    (2)句意: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同“屈”,弯曲。
    (3)句意: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负:背着。
    (4)句意: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凭:靠着。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句意: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是对天空及山顶月亮的描述;“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描写的是潮水的描写;
    故断句: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执:拿;如:好像;语:说。
    (2)类:好像;若:好像;胜:禁受。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副词,大概、上下;
    B.都是名词,……的样子;
    C.都是动词,邀请;
    D.兼词,于之/句末语气词,不译。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甲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从全舟到局部,从船头到船尾,从陈设到人物,从容写来,层次分明,丝毫不乱。尤其注重细部的描写,如雕栏上的对联,船头人物的姿势和神态,舟子的动作,都写得生动如见,令人既佩服王叔远雕刻之神,又赞赏魏学洢观察之细。
    乙文描写了一个“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风景,主体部分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及外、由中心至边缘的空间顺序来写,体现了该桃核工艺的传神、精细和复杂,以及工匠高超的刻技。据此可知,两者都是微雕作品,都人物众多,事物众多,人物和其他事物栩栩如生,生动传神,都紧扣某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甲文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乙文是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意境的再现。
    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图案。
    核舟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约有两个米那么高。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了石青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鲁直的肩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个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茶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哈哈!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乙】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三)散文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吴伯萧的《灯笼》选段,回答小题。
    ①“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和回来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的宵夜都是在亲手接过灯笼后递给我的。为我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是站在青春尾梢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②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③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13.选文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写与灯笼有关的事的?
    14.说说第③小节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3.一是小时候挑了灯笼上灯学;二是村口挂个行好的红灯;三是享受山城小县的元宵节灯会。
    14.用反问手法,说明自己参加元宵节灯会余兴未尽,表达了对灯的喜爱,灯也带给自己美好的心情与希望。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第①段“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和回来的事”;第②段“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第③唐段“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写元宵节看灯。
    【14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赏析。“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运用反问,写出自己参加元宵节灯会余兴未尽,连带梦里都是“蜡火开花”,突出与灯笼有关的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四)组合阅读。(共12分)
    【文本一】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A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文本二】
    ①我国古代很讲究节气物候,流播在神州大地的节令农谚很多。如“不懂甲子莫算命,不懂节气莫种田”“百姓不念经,节令记得清”“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等。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②首先是“劝农籍田”。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春”活动。在京城,皇帝和皇后要携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以示重农爱民,国泰民安。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
    ③其次是“敬授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定的,其他地区只能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确保农业丰收。
    ④第三是“测天占候”。古人在节气物候的实践中发现,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B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早。“立夏雷唱歌,早稻害虫多”,表示立夏这天有雷雨,这年的早稻田虫害就比较严重。总之,通过节气物候的预警,可以使人们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与物候》人民资讯2023年3月4日,有删改)
    【文本三】
    玉兰和红杏(节选)
    郭沫若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15.小语在阅读【文本一】和【文本二】时,发现AB两处画线句运用了同样的说明方法,请你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16.【文本二】中②③④三段的内容能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请你说明理由。
    17.读完【文本三】,小语也像郭沫若先生一样,对“北京玉兰花开比广州迟两个月”的现象充满了疑惑。请你运用【文本一】的物候知识,为他解释。
    18.下列分析和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竺可桢以引人入胜的笔法,生动形象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大因素,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语言的美。
    B.竺可桢对四个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解说由一个反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等提示词,使层次清楚。
    C.我国古代很讲究节气物候,许多农谚包含丰富的节气物候信息,这些农谚在古代可以为农民预警,以便提前防范,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D.随着现代科学监测手段的进步,预报精细化的提高,对天气和气候的把握越来越准二十四节气所总结的经验规律在今天已经过时了。
    【答案】15.示例一:选A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济南苹果开花比烟台早的例子,准确客观地说明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示例二:选B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的例子,准确地说明了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以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16.这三段的内容不能互换。“首先”“其次”“第三”这三层意思,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排列,突出了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的重要历史作用。
    17.示例:小语,纬度差异会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广州在南方,北京在北方,北京比广州的纬度高,所以春天来得晚,玉兰花开得也就晚。
    18.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A句:首先,我们判断出A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是因为A句通过具体的实例——济南苹果开花的时间和烟台苹果开花的时间,来展示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这种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解释说明某个观点或现象的方法,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次,我们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A句通过济南和烟台的苹果开花时间,使得抽象的经度差异对物候影响的概念变得具体化、生动化。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到,即使是纬度相近的地方,由于经度的不同(比如是否靠近海洋),其物候现象(如开花时间)也会有所差异。这种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观点。
    B句:首先,我们判断出B句同样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B句通过引用一句民间谚语“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作为例子,来解释说明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的观点。这种引用具体例子来辅助说明的方式,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次,我们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B句通过引用谚语,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物候异常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读者可以通过这句谚语,直观地理解到如果立春时“打春牛”的仪式上下雨,那么这一年可能就会发生春旱。这种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观点,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和趣味性。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
    首先,这三段内容分别对应着“劝农籍田”、“敬授农时”和“测天占候”三个不同的方面,它们各自在阐述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的影响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逻辑层次。其次,从逻辑顺序上看,“劝农籍田”作为开篇,强调的是节气物候在农耕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即通过祭祀和仪式来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这是农耕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接着,“敬授农时”则进一步阐述了如何根据节气物候来安排农事活动,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最后,“测天占候”则是利用节气物候来预测自然灾害,以便人们能够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这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进一步保障。因此,这三段内容的顺序是按照由主到次、由基础到应用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如果互换顺序,就会打乱这种逻辑层次,使得文章的论述变得混乱无章,无法有效地传达出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的重要历史作用。综上所述,材料二中②③④三段的内容不能互换顺序,它们按照特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共同构成了对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在中华农耕中作用的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应用。
    这道题目要求利用材料一中的物候知识来解释“北京玉兰花开比广州迟两个月”的现象。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我们知道物候现象的来临主要受到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以及古今差异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中,我们主要需要关注的是纬度的差异。因为广州和北京在纬度上有明显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两地春天的来临时间和玉兰花开的时间。
    示例:小语,玉兰花开的时间确实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广州地处南方,纬度低,气候温暖湿润,因此春天来得早,玉兰花开得也早。而北京位于北方,纬度高,春季气温回升较慢,导致玉兰花开得较晚。因此,北京玉兰花开比广州迟两个月,这是由物候现象的纬度差异所导致的。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有误,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中,使用了准确严谨的语言,而不是“生动形象的语言”。他的目的是向读者普及物候学的知识,因此更注重科学性和准确性;
    B.有误,竺可桢在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时,并没有使用反问句来引出,是设问句,直接列举并解释了四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即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D.有误,虽然现代科学监测手段的进步确实提高了对天气和气候的预测能力,但二十四节气所总结的经验规律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应用意义。它反映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周期性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写作(40分)
    19.史铁生的母亲看见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挡在窗前是一种智慧;莎莉文老师让清凉的水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流过,然后在她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是一种智慧;莫顿·亨特的父亲耐心地指导他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种智慧;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同伴不知其是女郎,也是一种智慧……这些智慧藏在生活的点点细节里,凝聚着拳拳爱心,彰显着育人和生存的艺术。
    请以《智慧藏在细节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略。《诵经典诗文 做礼雅少年》诗文朗诵会方案
    四月,是草木 A 、雎 鸠鸣唱的季节,溪水(chán chán) ,草长莺飞;四月,也是挣脱(jī) 绊、笑迎明天的季节,放下冗 杂,追逐梦想。为了激发同学们朗诵诗歌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委与老师讨论决定举行一次班级朗诵。
    朗诵主题:诵经典诗文 做礼雅少年
    时间地点:下周五 教室
    朗诵内容:从本学期所学诗文中选取。
    朗诵形式:个人或集体脱稿朗诵,可适当配乐。

    相关试卷

    [语文]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默写,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