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苏省扬州市梅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第Ⅰ卷 客观题(7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D
【详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解:下表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所以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选D
2. 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做出的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两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草履虫培养液一侧放少许食盐(如图所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大多数草履虫将( )
A. 从右向左运动B. 向食盐方向运动
C. 停止运动D. 从左向右运动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即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在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会使培养液的浓度增大,草履虫失水,甚至会把草履虫杀死,因此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又因为在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像,故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从右向左运动,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 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
B. 病人右侧躯体偏瘫时,最可能是左侧躯体运动中枢受损
C. 在人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时,吸收药物的主要是肌肉细胞
D. 有些神经分布较浅,肉眼就可以分辨,如手臂上的“青筋”
【答案】B
【详解】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动脉的搏动;臀部肌肉注射时,吸收药物的主要是是臀部的平滑肌肌细胞;有些血管分布较浅,肉眼就可以分辨,如手臂上的“青筋”。
4. 下列骨连结中,属于不活动的连结的是( )
A. 肩B. 肘C. 脊椎骨间D. 颅骨间
【答案】D
【分析】骨连结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可活动骨连结、半活动的骨连结和不活动的骨连结,其中可活动的骨连结叫做关节,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详解】A.肩部的连接,即肩关节,是一个典型的活动的连接(关节)。它允许手臂在多个方向上进行大范围的运动,如抬起、放下、旋转等。因此,肩部的连接不是不活动的连结,A不符合题意。
B.肘关节也是活动的连接。它允许前臂在肘部进行屈曲和伸展运动。肘关节的灵活性使得我们能够完成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提重物、写字等。因此,肘部的连接同样不是不活动的连结,B不符合题意。
C.脊椎骨间的连接,尤其是相邻的椎骨之间的连接,通常被认为是半活动的连接。虽然这些连接允许脊柱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伸展和扭转,但它们的活动范围相对有限,与典型的关节(如肩关节和肘关节)不同,C不符合题意。
D.颅骨间的连接是不活动的连结。这些连接通常是由骨缝(如冠状缝、矢状缝等)形成的,它们将不同的颅骨部分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头部结构,以保护大脑和其他重要的颅内器官。由于颅骨间的连接几乎没有活动能力,因此它们是不活动的连结,D符合题意。
故选D。
5. 如图是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表示某物质或血液,M表示相应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b均表示动脉血,则M可表示肾小球
B. 若M表示心脏,则a、b均表示静脉血
C. 若a表示蛋白质,b表示氨基酸,则M表示口腔
D. 若a表示脂肪,b表示脂肪酸和甘油,则M表示胃
【答案】A
【分析】(1)血液流经身体各器官后,血液中各种成分的一般变化: ①当血液流过肾脏后尿素减少,流过其他各器官后,尿素等废物增加。 ②当血液流过肺后(肺循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 ③当血液流过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营养物质减少。
(2)血液流经器官的特殊情况有: ①肾小球一端为入球小动脉(流动脉血),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流动脉血)。 ②流入心脏的血管是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上、下腔静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流出心脏的血管有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详解】A.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可见,若a、b均表示动脉血,则M可表示肾小球,A正确。
B.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含氧量少的静脉血。若M表示心脏,则a是动脉血,b是动脉血(或a是静脉血,b是静脉血),B错误。
C.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可见,若a表示蛋白质,b表示氨基酸,则M表示小肠(不是口腔),C错误。
D.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可见,若a表示脂肪,b表示脂肪酸和甘油,则M表示小肠,D错误。
故选A。
6. 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体进入肺B. 气体排出肺
C. 膈的位置上升D. 胸廓由大变小
【答案】A
【分析】(1)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在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2)呼吸时胸廓扩张和收缩与肋骨间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有关。胸廓容积的变化还与膈的运动有关。
【详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肋间肌舒张时,在重力作用下肋骨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经和左右经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减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气的过程。
7. 根据林奈的物种命名法则,以下选项中属于同一属的一组生物是( )
A. Cucurbita mschata(南瓜)和Brassica pekinensis(大白菜)
B. Rsa rugsa(玫瑰)和Cucurbita mschata(南瓜)
C. Rsa chinensis(月季)和Rsa rugsa(玫瑰)
D. Rsa chinensis(月季)和Brassica pekinensis(大白菜)
【答案】C
【详解】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后面还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
在生物学中,双名法是为生物命名的标准。正如“双”所说的,为每个物中命名的名字有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属名须大写,种加词则不能。可见C中月季和玫瑰的属名Rsa一样。
故选C。
8. 下图是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具有而植物体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器官
B. 人体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过程④表示细胞分裂
D. 过程①→③表示细胞分化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①到③是细胞的分裂,④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A.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具有而植物体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故A错误。
B.受精卵是新生命发育的起点,人体的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人体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故B正确。
C.图中④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故C错误。
D.图中从①到③细胞数目增多,因此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其结果能使细胞数目增多,故D错误。
故选B。
9. 下列实验操作与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A. 观察酵母菌时,用碘液染色——便于更清楚地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B. 观察草履虫实验中,在载玻片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便于草履虫快速运动
C. 将卵钝端卵壳和外壳膜除去——便于观察气孔
D.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答案】A
【分析】(1)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2)动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选用浓度为0.9%生理盐水。
【详解】A.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用碘液染色后,可以看到细胞核和淀粉粒,A正确。
B.草履虫表膜上密密地长着近万根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常采用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的方法,B错误。
C.用剪刀轻轻敲打图一所示鸡卵的钝端,将卵壳敲出裂纹,用镊子小心将敲碎的卵壳和外壳膜除去,会发现该处有气室,C错误。
D.口腔上皮细胞的液体浓度大于清水溶液的浓度就会吸水膨大变形,为了使细胞不至因吸水而膨大,应选用生理盐水,因动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与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选用生理盐水,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四个细胞中,不能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单细胞生物及其生活。
【详解】酵母菌、衣藻和草履虫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可独立完成呼吸、排出代谢废物、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而草履虫还能够自由运动;衣藻有有鞭毛,也能够自由运动;根毛细毛是多细胞植物的单个细胞,没法独自完成排出代谢废物、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故选D。
11. 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性状传递给子代
B. 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C. 男性的肝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D. 狗的体细胞中有78条染色体,精子中有39条染色体、39个DNA分子和39个基因
【答案】B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点水平。
【详解】A.实际上,亲代通过生殖过程将遗传物质(DNA)传递给子代,从而实现了性状的遗传,亲代不是把性状传递给子代,A错误。
B.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突变等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变异,B正确。
C.男性的肝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X和Y染色体。男性会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的精子。可见,男性中的部分精子中是不含Y染色体的,C错误。
D.通常,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精子等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狗的体细胞中有78条染色体,则精子中有39条染色体、39个DNA分子和远多于39个的基因,D错误。
故选B。
12. 人体中很多器官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细胞,利于物质交换
B. 血液流经肾脏后,其中的代谢废物增加
C. 血液流经肺后,其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D. 血液流经小肠后,其中的营养物质增加
【答案】B
【分析】人体中的营养物质运输和废物的排出,都与血液循环有关,人体的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气和原料。
【详解】A.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慢,血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故A正确。
B.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肾脏进行生理活动如重吸收作用消耗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血液中的养料要减少,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故B错误。
C.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多的动脉血,故C正确。
D.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多,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故D正确。
故选B。
13.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体内含有的有机物总量,若这4种生物参与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B. 这4种生物再加上分解者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C. 丙体内难以分解的有害物质相对含量最高
D.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丁的数量相对稳定
【答案】D
【分析】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A错误。
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四种生物只能构成生物部分,B错误。
C.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生物的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丙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丁体内难以分解的有害物质相对含量最高,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丁的数量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
14. 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铁——贫血B. 钙——佝偻病
C. 维生素A——脚气病D. 维生素C——坏血病
【答案】C
【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等。
【详解】A.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故A正确。
B.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成人患骨质疏松症,故B正确。
C.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故C错误。
D.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故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关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B. 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不明显
C. 神经系统功能显著增强D. 心肺功能显著增强
【答案】B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区别也越来越明显,这和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特点。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的功能明显增强。
(3)性发育和性成熟。
(4)出现了第二性征。男生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洪亮而低沉等。女生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等。
【详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可见B符合题意。
16. 下图中的黑色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
A. 卵生B. 用肺呼吸
C. 体温恒定D. 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答案】D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详解】A、青蛙、鲫鱼、海龟是卵生,熊猫是胎生,A不符合题意;
B、熊猫、海龟用肺呼吸,鲫鱼用鳃呼吸,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B不符合题意;
C、青蛙、鲫鱼、海龟体温不恒定;熊猫体温恒定,C不符合题意;
D、青蛙、鲫鱼、海龟、熊猫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脊椎动物,D符合题意。
17.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 都具有果实
B. 胚珠包在子房壁中
C. 种子包在果皮中
D. 传粉受精过程不需水,靠种子繁殖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知识,思考答题。
【详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其受精脱离了水的限制,能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裸子植物的胚珠外无子房壁,不能形成果皮,因此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无果实;被子植物的胚珠外有子房壁,能形成果皮,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根据《水浒传》中的武大郎的特征,你能做出的推测是( )
A. 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B. 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
C. 成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D. 成年时缺乏生长激素
【答案】B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A.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A错误。
BD.武大郎身材虽然矮小,但智力发育正常,据此推断,应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的,被称为侏儒症,B正确,D错误。
C.成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易患甲减,C错误。
故选B。
19. 图为小明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实验简图。实验前他的假设是蚂蚁觅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据此假设,实验结果应该是
A. 蚂蚁分布在白面粉周围B. 蚂蚁分布在盐粉末周围
C. 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D. 蚂蚁随机分布在食物周围
【答案】C
【详解】实验的假设是蚂蚁觅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据此假设,实验结果应该是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因为蚂蚁喜欢甜的食物,而与颜色无关,C正确。
20.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 )
①酸雨 ②臭氧空洞 ③白色污染 ④温室效应 ⑤赤潮 ⑥潮汐 ⑦噪声
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⑦
C. ①②③④⑥⑦D. ①②③④⑦
【答案】B
【分析】以上名词大多是我们在生活中、媒体上或资料上见得到的,应对它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
【详解】①酸雨是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的大量使用引起的;②含氟冰箱能破坏臭氧层,引起臭氧层空洞;③白色污染是大量使用不能降解的塑料制品造成的;④温室效应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⑤赤潮是水体污染造成的;⑥潮汐是指海水在天梯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与环境污染无关;⑦噪声会造成污染。所以只有⑥潮汐与环境污染无关。
故选B。
21.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传递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表示消费者,是其他所有生物生存的基础
B. C表示分解者,对维持生态系统中碳一氧平衡的作用很小
C. 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 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答案】C
【分析】题图中: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呼吸作用、④呼吸作用、⑤捕食关系、⑥分解作用;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
【详解】A.B表示消费者,不能生产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A错误。
B.C表示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对维持生态系统中碳一氧平衡的作用很大,B错误。
C.A表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它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光能或化学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正确。
D.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表示捕食关系,⑥表示分解作用,D错误。
故选C。
22. 当人们外出旅游进入森林时,感觉到空气非常新鲜湿润,空气新鲜和湿润的原因分别对应森林中绿色植物的哪两个生理过程?(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 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 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答案】C
【分析】森林里的植物在白天有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无光森林里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详解】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因此导致森林的空气清新,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是将体内的水分散失到森林中,因此森林中的空气湿润,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进行如下处理;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 )
A. 甲→乙→丙→丁B. 甲→丙→乙→丁
C. 丁→乙→丙→甲D. 丁→丙→乙→甲
【答案】A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详解】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窗口,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数比上表皮多;则对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表格中的处理后,在同样的时间内,甲叶片散失水分最多,由于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乙涂的是上表皮,因此乙叶片次之,丙叶片又次之,丁叶片因为上、下表皮的气孔都被凡士林密封了,基本不散失水。因此,四个叶片出现萎蔫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丁。
24. 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选项中的流程图错误的是( )
A.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B.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
C. 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 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答案】C
【分析】(1)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眼球的结构是: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3)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
【详解】A.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A正确。
B.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故B正确。
C.尿的形成过程是: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其流程应该是:血液→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故C错误。
D.外界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反射弧传导的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D正确。
故选C。
25. 生物的性状是由其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请根据如图判断各序号所对应的结构名称( )
A. ①基因,②DNA,③染色体B. ①DNA,②基因,③染色体
C. ①染色体,②DNA,③基因D. ①基因,②染色体,③DNA
【答案】C
【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详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如图:
因此,图中①染色体,②DNA,③基因。故选C。
26. 如图为脊椎动物进化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两栖类化石
B. 鸟类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
C.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
D. 脊椎动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A
【分析】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代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题图中:A是鱼类,B是爬行类,C是哺乳动物,D是两栖动物,E是鸟类。
【详解】A.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鱼类的化石,不是两栖类化石,A错误。
B.鸟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大多数鸟类能够飞行,它们适应了多种生活环境,从热带到寒带,从海洋到高山,都有鸟类的踪迹。可见,鸟类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B正确。
CD.对照组脊椎动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可见,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CD正确。
故选A。
27. 下列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
B. 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窗口
C. 在光照和黑暗中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植物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实现了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维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详解】A.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除了能进行光合作用外,还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A错误。
B.气孔是气体进入植物体门户,如二氧化碳和氧气以及水蒸气,并不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窗口”,B错误。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能进行,为生物的基本特征,C正确。
D.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所以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断的向上运输,所以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吸收二氧化碳无关,D错误。
故选C。
28. 下列关于葫芦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孢子繁殖后代
B. 只有假根,起固定作用
C. 叶的结构简单,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茎和叶内没有输送水分和其他物质的输导组织
【答案】C
【分析】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即没有输导组织,根是假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较差。
【详解】A.苔藓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A正确。
B.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根是假根,可以固定植物体,B正确。
C.苔藓植物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错误。
D.苔藓植物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即没有输导组织,D正确。
故选C。
29. 每年的3月24日是防治结核病日,接种卡介苗能够预防结核病。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B. 接种后可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接种卡介苗还可以预防乙型肝炎
D. 从免疫角度看,卡介苗属于抗原
【答案】C
【分析】1.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A.卡介苗的主要作用就是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并消灭结核杆菌,从而保护那些容易感染结核病的人群。可见,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A正确。
B.注射的卡介苗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定的抗体,该抗体能抵抗结核杆菌,保护人体不被结核杆菌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但对其它病原体无效,故接种卡介苗后可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
C.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并不能预防乙型肝炎。预防乙型肝炎需要接种乙肝疫苗,C错误。
D.婴儿接种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是由病原体结核杆菌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致病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因此注射的卡介苗相当于抗原,D正确。
故选C。
30. 绘制概念图有助于我们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某同学学习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节后绘制了如下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的是子房
B. 大豆荚是由结构②发育而来
C. 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结构⑤中
D. 大豆油是从结构④的子叶中榨取的
【答案】C
【分析】图中:①子房,②子房壁,③胚珠,④胚,⑤胚乳,⑥种子。
【详解】A.图中①是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构成,故A正确。
B.大豆荚是果皮,由结构②子房壁发育而来,故B正确。
C.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内,⑤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的胚乳,故C错误。
D.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所以大豆油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子叶属于④胚,故D正确。
故选C。
31. 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 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B.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C. 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答案】A
【详解】建立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的偷猎者绳之以法,属于法制管理。
32.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图是某家庭成员的遗传系谱图。图中第二代4号虽然色觉正常、但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为( )
A. 1/4B. 1/2C. 0D. 3/4
【答案】B
【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XBXB(表现正常),XBXb(表现正常,但携带色盲基因),XbXb(女性色盲患者);在男性中:XBY(表现正常),XbY(男性色盲患者)。
【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结合题图可知,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病。患病的3号男性个体的基因组成是XbY,则其母亲(2号)含有b基因,基因组成为XBXb,该患者的父亲(1号)正常,基因组成是XBY,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图中第二代4号女性,虽然色觉正常、但携带红绿色盲基因(XBXb)的可能性为:1/2,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3. 斑马由原马进化而来,每匹斑马的斑纹都有细微差异。研究表明,斑纹可产生视觉假象迷惑捕食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斑纹的产生是为了躲避天敌而产生的定向变异
B. 每匹斑马的斑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C. 斑马产生的所有变异都是有利的
D. 斑马的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A.生物的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这些都是不定向的。斑纹可产生视觉假象迷惑捕食者。因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那些具有斑纹的斑马更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种特征遗传给后代,A错误。
B.所有的斑马是一个物种,每匹斑马的斑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的是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不是物种的多样性,B错误。
C.斑马产生的变异并非都是有利的,有些变异可能对其生存和繁殖没有影响,有些甚至是有害的。只有那些有利于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异,才能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C错误。
D.在斑马的祖先中,可能存在着不同斑纹的变异,这些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在生存斗争中,那些具有能够产生视觉假象的斑纹变异的个体,更容易躲避捕食者的注意,从而生存下来,进而繁衍后代;相反,那些没有斑纹或斑纹不能起到很好保护作用的个体,在捕食者面前更容易被发现和捕杀,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机会就小。经过多代的自然选择,那些有利于生存的斑纹变异逐渐在斑马种群中普及,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具有独特斑纹的斑马,D正确。
故选D。
34. 如图中B不同于A的特征之一是( )
A. 营养方式为异养B. 孢子繁殖
C. 有真正的细胞核D. 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
【答案】D
【分析】真菌有单细胞(如酵母菌),有多细胞的(如青霉菌、曲霉菌、根霉菌); 真菌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题图中:A是根霉菌,B是青霉菌。
【详解】ABC.选项中“营养方式为异养”、“孢子繁殖”和“有真正的细胞核”都是A根霉菌和B青霉菌的共同特点,ABC不符合题意。
D.结合题图可知,B青霉菌直立菌丝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生有成串的孢子,而A根霉的直立菌丝顶端呈球形,D符合题意。
故选D。
35. 小强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等量的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在A、D两支试管内加入抗凝剂,B、C不做上述处理。静置较长一段时间后,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浆,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不加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凝结成血块,血块的上方会出现少量淡黄色液体,叫做血清。
【详解】A、A中加入抗凝剂,A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A正确;
B、B中没有加入抗凝剂,B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B错误;
C、C中没有加入抗凝剂,C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C错误;
D、D中加入抗凝剂,D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D错误。
第Ⅱ卷 主观题(30分)
二、主观题部分(每空1分)
36.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牵牛花的绿色叶片和有白斑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先将牵牛花植株放在黑暗处24h,再按下图进行组装和处理、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4h。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牵牛花植株放在黑暗处24h,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2)选用绿叶a可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用_______褪去绿叶a的绿色。
(3)选用有白斑的叶片c进行实验时,经过褪色、漂洗后滴加碘酒,变蓝色的是_____(填“绿色部分”或“白斑部分”),该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
(4)选用绿叶b、绿叶d进行实验时,向装有绿叶b的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向装有绿叶d的广口瓶中加入等量的水,目的是__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可以探究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实验观察发现绿叶b中的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请你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2)酒精 (3)①. 绿色部分 ②. 叶绿体
(4)①. 作对照 ②. 二氧化碳##CO2
(5)绿叶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但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分析】(1)选作实验的牵牛花植株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2)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可见,实验中可用酒精褪去绿叶a的绿色。
(3)选用有白斑的叶片c进行实验时,叶片白斑部分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经过褪色、漂洗后,滴加碘液不变蓝;叶片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经过褪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该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给密闭空间中的植物创造缺少二氧化碳的环境;而清水不能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清水组密闭空间中的植物周围具有许多二氧化碳。可见,选用绿叶b、绿叶d进行实验时,向装有绿叶b的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向装有绿叶d的广口瓶中加入等量的水,目的是作对照,唯一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故该实验设计可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绿叶b处于无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但缺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实验观察会发现绿叶b中的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
37. 下图是某校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特有的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_______(填序号)
(2)细胞分裂时,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④________内。
(3)烟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尼古丁,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 ]________内。
(4)结构⑥中含有能量转换的细胞结构,除图中的叶绿体外,还应该有_______。
(5)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所见视野如上图。欲使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方移动。转动转换器、换上40×物镜后可发现视野_______(填“变亮”或“变暗”)且细胞数目减少。
(6)某同学在观察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B. 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C. 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D. 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1)①③⑤ (2)细胞核
(3)⑤液泡 (4)线粒体
(5)①. 右上 ②. 变暗 (6)B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1)植物细胞特有的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分别对应图中的①、③和⑤。
(2)细胞分裂时,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细胞核内,即图中的④。这是因为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在细胞分裂前要进行复制,以确保新形成的细胞具有与原始细胞相同的遗传信息。
(3)烟草中的尼古丁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液泡中,即图中的⑤。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用于储存细胞液,其中可能包含各种物质,如尼古丁。
(4)结构⑥是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除了叶绿体外,线粒体也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结构。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各种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5)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由图可知A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为了将其移到视野中央,需要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当转动转换器、换上40×物镜后,由于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会变暗,同时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会减少。
(6)A.高倍镜或物镜的更换只会改变观察的放大倍数,而不会改变视野中细胞的分布或重叠情况。因此,这个选项不能解决细胞重叠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
B.当视野中的细胞重叠时,通过移动装片(即移动载玻片),我们可以选择没有重叠或重叠较少的区域进行观察。这是解决细胞重叠问题的有效方法,B符合题意。
C.这两个操作主要是用来调节显微镜的亮度,与解决细胞重叠问题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凹面镜通常用于增加显微镜的亮度,而细准焦螺旋用于微调焦距。这两个操作同样与解决细胞重叠问题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8. 下图为小明同学部分代谢相关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四条血管中含静脉血的有_______和________。
(2)①所代表的气体是______。经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后,血液变为含_____丰富的_____血。
(3)小明感冒了,扁桃体发炎。医生给他左手静脉点滴青霉素溶液。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腔(填序号),药物作用到扁桃体处,需要经过_____次心脏。
(4)图中序号_______构成了肾单位。
(5)流过④后的液体与⑤内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______。
【答案】(1)①. 上下腔静脉 ②. 肺动脉
(2)①. 二氧化碳 ②. 氧 ③. 动脉
(3)①. A ②. 2##两##二 (4)②④⑤
(5)葡萄糖
【分析】左图表示了血液循环的途径,“→”表示血液的流动方向,“⇒”、“⇐”表示物质交换,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其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右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出球小动脉,④是肾小管,⑤是肾小囊。
(1)血液循环图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四条血管中含静脉血的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
(2)由箭头方向可知,①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后,氧气进入血液,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左手静脉点滴注射时,青霉素到达扁桃体依次经过是左手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扁桃体动脉→扁桃体毛细血管,所以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药物作用到扁桃体处,需要经过2次心脏。
(4)肾单位由②肾小球、⑤肾小囊和④肾小管组成.
(5)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流过④后的液体与⑤内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葡萄糖。
39. 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②是效应器,能接受③传来的信号做出反应
B. ④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
C. 神经冲动传导顺序是④⑤③①②
D. ⑤能将来自③的神经冲动传至④,引起反射
(3)图中Ⅰ是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________组成,Ⅱ是白质主要由______组成。
(4)小瑜手指被马蜂蜇后立即缩回属于_____反射,而以后听到“马蜂”就把手藏起来属于______反射。
【答案】(1)①. 反射 ②. 反射弧 (2)D
(3)①. 胞体##细胞体 ②. 神经纤维
(4)①. 非条件##简单 ②. 复杂##条件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2)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缩手的反射过程是:②感受器(手指)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①传入神经传导到③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④效应器(手臂上使手回缩的肌肉),最后由④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产生缩手动作。可见,神经冲动传导顺序是:②①③⑤④,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胞体聚集部位,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传导功能。结合题图可知,图中Ⅰ是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组成;Ⅱ是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4)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可见,小瑜手指被马蜂蜇后立即缩回属于大脑皮层不参与的简单(或非条件)反射,而以后听到“马蜂”就把手藏起来属于大脑皮层参与的复杂(或条件)反射。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影响
呼吸作用
所有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生物]河北省邢台英华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河北省邢台英华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梅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主观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梅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