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01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02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虚假报道、失实报道永远是新闻工作的天敌,也是新闻界的“顽疾”。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经典文献《多种声音和一个世界》就罗列出了新闻失实的若干表现:
    用不准确或不真实的报道代替确凿的事实;或是通过使用一些具有轻蔑意义的形容词和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将带有偏见的解释编入新闻报道之中。还有其他各种方法可以歪曲事件和形势的全貌:突出强调并不真正重要的事件或把表面性的和毫无关系的事情与真正重要的事情混杂在一起;把各种零散情况拼凑成新闻,并且作为整体加以描述,或是将部分真实情况汇集在一起,拼凑成一个看来好像是完整事实的样子;通过一种暗示的办法介绍事实,以造成曲解,从而使读者、听众和观众作出有利于特殊利益的结论;用一种办法描写各种事件,以激起无根据的或夸张的疑虑和担忧,目的在于影响个人或者整个社会和政府决定今后的行动,对于假定公众不感兴趣的事实或事件,保持沉默。
    有无明显的倾向性是衡量一篇报道专业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在判断一篇报道的倾向性时,可以先问几个问题。(一)记者是否在报道中表达了观点?如果记者在报道中鲜明地表达了个人的观点,或者在对事实的陈述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篇报道就不够客观。因为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新闻评论才提供观点,新闻客观性的核心要求就是将事实与观点分离。(二)报道中是否使用了感情色彩浓厚的形容词或副词?感情色彩浓厚的形容词或副词,往往能够体现报道者的主观倾向,进而会影响受众对于新闻事实的判断。(三)报道是如何呈现涉事多方的观点的?新闻客观性要求记者在报道中基于中立的立场,平衡地、准确地呈现各方的观点。对于一篇涉及多方的报道来说,如果通篇只见一方的观点而其他几方的观点却隐匿不见,或者一方观点所占篇幅明显高于其他几方,或者记者在使用直接引语时,引用的话语明显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背景,采访对象有“被代言”之嫌;那么我们就可以基本认定这篇报道不够客观。
    另外,新闻报道是否具有人文关怀,是否低俗,报道是否侵犯了他人的隐私等等,受众通过这些方面可以帮助判断报道是否专业。
    (摘编自刘勇《如何解读新闻》)
    材料二:
    基于传统PC互联网技术的、以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的兴起深刻地改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将把受众带入一个全新的传播世界。2014年,我国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第一次超过广电媒体的广告收入,这标志着网络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今天的“第一媒体”!
    2013年,我国移动通信4G正式启动,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应用的出现。移动媒体——以手机等移动终端载体和无线网络为传播介质,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和服务的新兴网络媒体——应运而生,以移动网络为依托的媒体形式被划归为“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形式相比,它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类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又具有便携性、实时性、定制性等新特点。
    (1)互动性
    借助网络的技术优势,受众可以即时与传播者沟通,传播者也能即时回答,使大众传播转化为人际传播,这让研究者欢呼雀跃,人们终于不必再做媒体的奴隶,而是要做媒体的主人了。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个人制作、传播新闻成为可能。
    (2)超文本结构
    所谓超文本结构,就是文本的构成,不仅有文字文本,而且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甚至影视文本。在超文本结构中,常常有多个主题连接,通过特定程序的功能把与主题相关的新闻都连在一起,使受众对新闻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知。网络新闻的超链接功能是对线性编辑的一种突破,这种表现形式更有利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详尽地报道。
    (3)海量的信息
    现实中大型的新闻网站每天要更新成百上千条新闻,如“新浪网”的滚动新闻每天发布约1700条,“新华网”每日发布的最新新闻信息超过110万字。这对于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无疑意义重大,但海量信息也会造成信息泛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向我们冲来。对于一般受众来说,过量的信息已成为一种负担。
    (4)即时性
    网络新闻报道可以借助技术优势,达到即时性。以2015年的“两会报道专题”为例,“人民网”发的新闻稿与会议进程之间的时差已精确到了“分”。网络新闻采用的滚动播报,随着新闻事件的变化而随时更新,一般在新闻事件发生几分钟内就可播报,使受众在接受新闻时的时间感更加强烈。人们阅读的新闻已不是昨天发生的事件,而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这就使网络新闻在处理突发新闻事件上占了绝对优势。
    (摘编自郝雨《传播媒介与功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种声音和一个世界》一书中罗列的新闻失实的若干表现都存在共性的问题,即记者在报道时不够客观,或不够准确。
    B.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真实性是最基本的前提,但“真实”不等于没有倾向,而或显或隐的倾向性也是新闻报道非专业的体现。
    C.网络媒体时代,个人可以制作、传播新闻;受众可以即时与传播者沟通,人们不再是媒体的奴隶,而成为媒体的主人。
    D.网络媒体新闻把多个相关主题的新闻连在一起,有利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详实地报道,有利于受众对其做全面地了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虚假报道、失实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天敌,只要谨守真实性的底线,就一定能够根除这种弊端。
    B.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是基于真实性的前提的,倾向性、人文关怀、隐私保护等等都是受众评判的标准。
    C.基于传统PC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媒体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各领域,因而超越传统媒体而被称为“第一媒体”。
    D.移动媒体基于高速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载体而生,具有其他媒体形式所没有的便携性、实时性等特征。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正面论据支撑材料一关于新闻客观性观点的一项( )
    A.董明珠因盛情难却接受了汉服的试穿,她被自己惊讶到,没想到穿汉服还挺好看的!(《搜狐新闻》2024年5月16日)
    B.5月14日深夜,郑州大风,次日,有网友发布剪辑后的视频称,高280米的“大玉米”楼被刮倾斜。(《新浪新闻》2024年5月15日)
    C.27年来,她的“犟脾气”让她在极贫乏的条件下建起“弃婴家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穷人慈善家。(《南方周末》2013年1月)
    D.《央视快评》栏目标题:《把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央视新闻联播2024年5月15日)
    4.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有时间先后的,从第四媒体到第五媒体大发展,是先后出现的,材料二基本按时间节点展开论述。
    B.材料二基本是总分结构关系,先是概括了网络媒体,特别是移动媒体的发展状况,接着从四个方面的特点展开具体分析。
    C.在论证移动网络媒体具有“海量的信息”时,文本运用了一系列的数字等事实做论据,在分析其他几个特点时并没有这样。
    D.因为移动网络媒体的科技属性和“新”媒体特征,文本侧重介绍性概述,能让读者全面了解论述对象的整体面貌和基本特征。
    5.在移动媒体时代,治理虚假、失实的新闻报道任重道远。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给出你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大爷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儿去。又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没有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你的心。”香菱笑道:“好姑娘,趁着这个工夫,你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儿的,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学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的起你。”香菱笑道:“既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
    黛玉说着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没有?”香菱笑道:“我倒领略了些,只不知是不是,说给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
    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会,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做了一首,先给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你别害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
    黛玉看时,只见写道: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言,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着他笑。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是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自然这会子另作呢。"
    ……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众人跟去因问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又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睁睁,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忽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
    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来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6.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读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判词写的是香菱。
    C.黛玉因记挂宝玉被父亲叫去,晚上来怡红院看望,由于袭人发脾气,且有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的很,没有开门,这不禁动了黛玉的身世之悲,开始哭泣。
    D.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探春住了稻香村,李纨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虚实结合讲述了香菱从“读诗”到“品诗”再到“作诗”的艰辛的学诗过程,体现香菱学诗时的投入和专注,正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肯付出才能成功。
    B.“这个人定要疯了……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宝钗的话从侧面表现了香菱的勤奋好学,照应题目中的“苦吟”二字。
    C.香菱是《红楼梦》中最早出现的苦命女,曹雪芹通过“香菱学诗”有意抬高香菱,表现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增加读者对她怜爱和好感。
    D.“香菱学诗”展现了曹雪芹精妙的诗学见解,与燕玉葬花、海棠结社等情节共同表现了他的诗性审美情趣,给人强烈的艺术审美感受。
    8.从对待香菱学诗的态度,可见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思想性格的差异,请简要分析。
    9.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表达了自己对创作的一些看法,请结合当前的你的写作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而已。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以饶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己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均,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有删改)
    材料二: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
    10.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其所以养A民者B不过轻租C税D薄赋E敛F已逋G责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彼诚君子邪”与《阿房宫赋》中“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使”意思相同。
    B.“以变更祖宗旧法”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的“以”意思不同。
    C.“非常之功”与《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非常”意思相同。
    D.举,施行,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的“举”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信之初,司马光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很多人对王安石的诋毁“无所不至”,但他是了解王安石的贤能的。
    B.王安石认为谈论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策都是老生常谈,于是将财利之事从三司的手中收回并且由自己来管理。
    C.王安石破格任用一些官员,这些人突然得到很好的官职,于是天下之人斗智斗巧,改变旧制度以此求取功名。
    D.司马光认为虽然王安石的才能与智慧都高于常人,但他失误的时候,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14.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新政“侵官”“生事”“征利”,这三点在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金陵怀古
    许浑①
    玉树②歌残王气终,景阳③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④高低六代宫。
    石燕⑤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②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③景阳:南朝宫名。④禾黍: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诗经·王风·黍离》一诗。⑤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为了保卫景阳宫,以至于边疆瞭望的守卫都撤空了,但《玉树后庭花》的歌声消歇时,南朝陈的历史还是结束了。
    B.颔联写景,先写眼前,历代无数官员的坟茔掩映在松楸林中;再用“黍离”的典故,共同营造出沉重的历史感和悲凉的氛围。
    C.颈联用神话传说描写金陵风雨莫测的天气变化,隐隐给人以干戈起伏、世事变幻之感,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调令人眼前一亮。
    D.“豪华尽”呼应首联的“王气终”,首尾一体,抒写了金陵繁华一去不返,六朝终归于尽的事实,令人怅恨低徊,感慨不已。
    16.同是借古抒怀,本诗与王安石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进一步强调国君要慎待百姓。
    (2)《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王朝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3)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要是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力向西抗击秦国,秦国自己都不可能安全,更不可能轻松灭掉六国。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国名胜也好,园林也好,为什么能这样吸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呢?风景优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彩,两者A__________。
    ①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九狮山亦然。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B__________游者反多增趣味。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
    ②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而对联文字之隽永,书法之美妙,更令人C__________,徘徊不已。
    ③镇江焦山顶的别峰庵,为郑板桥读书处,小斋三间,一庭花树,门联写着“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游者见到,顿觉心怀舒畅,亲切地感到景物宜人,博得人人称好,游罢个个传诵。
    ④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一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要素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之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①__________——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②__________?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③__________?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忧得失成败。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Ⅱ中,大观园中众人评香菱写诗一事时都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说“有心”则“无难事”,香菱苦心学诗,终有所成。
    而北宋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则说:“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意思是说,做事想要成功,要“志”(即“心”)“力”(即力气、能力)“物”(外界的助力、帮助)三者齐备,只有“志”(即“有心”)并不必然成功;但他还说过,只要努力去做了,即使“无所成”,也不会遗憾了。
    在紧张的期末复习备考阶段,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以“有志者事竟成”为话题的、谈关于理想抱负的主题班会,你作为班级的优秀学生代表,被邀请写一篇发言稿在本次班会上和同学们讨论交流。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B
    解析:
    3.答案:D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①提高新闻从业者(或传播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②提高受众的批判分析能力,正确引导受众对新闻的喜好倾向;
    ③各种媒体平台等新闻载体自律规范,自我把控;
    ④从社会层面上完善对各种传播平台的法治监督、引导。
    解析:
    6.答案:B
    解析:A.林黛玉进贾府时她父亲还在,并非父母双亡;C.袭人改为晴雯;D.探春秋爽斋住了,李纨住了稻香村。
    7.答案:A
    解析:“虚实结合”错,文中没有虚写,香菱从“读诗”到“品诗”再到“作诗”的艰辛的学诗过程都是实写。
    8.答案: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的思想性格特点很不相同。两人都博学多才,诗都做得不错,但薛宝钗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看重作诗,并且不喜欢麻烦事;而林黛玉比薛宝钗更容易相处,她自信率真,更同情弱者,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溢于言表。
    解析:
    9.答案:①学诗要学习一流的诗歌,否则,一入了“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浅近的格局就再学不出来了。
    ②学诗应该循序渐进,要重视积累、感悟、探究。如文中黛玉要求香菱先读王维、杜甫、李白的诗“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就是在强调积累;问“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引导香菱谈自己的读诗感悟;还说“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很重视探究提升。
    ③学诗应该进行读写综合训练,重视实践。例如香菱请黛玉给自己命题写作,且每写完一首就去请教,分析问题,进行改善。
    ④写诗要有新意,大胆创新;要有真意趣,不能以词害意。如文中香菱谈到“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则说“只管放开胆子去作”,都是在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象。又借黛玉之口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评价香菱的第二首诗歌时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都是在强调写诗要有真情实感。
    解析:
    10.答案:BDF
    解析:“轻租税”“薄赋敛”两个短句都是动宾结构,所以在D、F两处断开;“不过”与“轻租税”句子衔接,故在B处断句。句子意思是:他们的养民之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赦免逃避债务的人。
    11.答案:C
    解析:A.两个“使”都是“假使”的意思,正确。B.以: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原因,因为,两者意义不同,正确。C.非常:非同寻常/意外的变故,两者意思不相同。D.举:施行/攻克,占领,两者含义不同,正确。
    12.答案:C
    解析:“于是天下之人斗智斗巧”错误,由原文“于是言利之人各斗智巧”可知,原文意思是说“言利之人”,即讲利、追求利益的人,并非“天下之人”。
    13.答案:(1)于是士大夫不服气,农人、商人丧失了他们的产业,诽谤非议纷纷像沸水翻滚,怨恨、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
    (2)现在您指教我的,认为我侵夺官吏职权,生事扰民,与民争利,拒绝接受不同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议。
    解析:(1)丧:丧失,失去;沸腾:像沸水翻滚;盈:充满。
    (2)见教:指教我;以为:认为;致:招致,招来。
    14.答案:①侵官:剥夺三司掌管的财利之事,设置三司条例司。
    ②生事:提拔常平仓、广惠仓的使者,导致他们借推行新法骚扰百姓。
    ③征利:放贷款收利息且征收免除徭役的钱。
    解析:侵官:结合“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可知,剥夺三司掌管的财利之事,设置三司条例司。生事:结合“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可知,提拔常平仓、广惠仓的使者,导致他们借推行新法骚扰百姓。征利:结合“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可知,放贷款收利息且征收免除徭役的钱。
    15.答案:A
    解析:A.“为了保卫景阳宫,以至于边疆瞭望的守卫都撤空了”理解有误。“景阳兵合戍楼空”景阳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是说隋军攻陷金陵,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故选A。
    16.答案:相同:都表达了对金陵城繁华不再、王朝更替的慨叹。
    不同:本诗重在感慨昔盛今衰(或“怀古伤今”);王词重在反思:不必空自叹息,要有所变革,避免重蹈覆辙。
    解析:本诗,首联以“玉树”“王气终”“戍楼空”“禾黍高低”追述隋兵灭陈的史实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音曲中覆灭。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前两联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折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尾联“蒙华尽”“惟有青山”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
    王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以及对当时朝政的担忧。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归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作者在金陵之所想,“念往昔、繁华竞逐”,表达繁华不再、王朝更替的慨叹;“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表达不必空自叹息,要有所变革,避免重蹈覆辙。
    17.答案:
    (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解析:
    18.答案:A.相辅相成(相得益彰);B.渐入佳境(曲径通幽);C.一唱三叹(叹为观止)
    解析:A.语境指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二者配合得当,可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B.语境形容竹林创设的幽雅意境,可用:渐入佳境(曲径通幽)。渐入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曲径通幽:指弯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僻静的地方。多形容景致僻静、幽雅。
    C.一唱三叹(叹为观止)。一唱三叹: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叹为观止: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
    19.答案:B
    解析:本句领起下文,“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强调亭榭之额的作用,而②处后文“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是在举例讲题额给人的联想作用。故最恰当的是②处。故选B。
    20.答案:构成要素:“园之佳者”(佳园)是本体,“诗之绝句,词之小令”是喻体,“如”是比喻词。表达效果:“佳”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说园林“佳”并不能给人形象具体的感受,把园林比为诗词的“绝句”和“小令”,“佳”的小巧精致、余韵悠长等的特点就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了。
    解析:比喻的构成要素,要指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如本句“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把“园之佳者”比作“诗之绝句,词之小令”,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齐全,是比喻中的明喻。
    比喻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形象生动。此处“园之佳者”比较抽象,很难想象,而借助喻体“诗之绝句,词之小令”就能联想到诗词的“绝句”和“小令”的特点,表达出小巧精致、余韵悠长的美。
    21.答案:①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②怎么样才能不惑呢;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
    解析:
    22.答案:“仁者”(或“得着‘仁’的人生观的人”)知道人生永远不会圆满,认定做事便不会失败,不做事才算失败,所以,仁者会不忧(或“仁者不会忧成败”)。
    解析:
    23.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材料通过两段引言,围绕“有志者事竟成”这一主题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探讨。第一段引用《红楼梦》中大观园众人评价香菱学诗的话,强调“有心”则“无难事”,即只要有心、有决心并付出努力,再难的事情也能成功。第二段则引用王安石的观点,他认为成功除了“志”(决心)和“力”(能力)外,还需要“物”(外界助力),三者缺一不可,但同时他也强调了努力的价值,即使最终未能完全达成目标,努力本身也值得肯定。综合来看,材料是在引导考生做事要坚定信念,用心做事。在此基础上要提高能力,学会借助外在力量。
    因而我们可以紧扣决心与坚持的力量来写,强调坚定的决心和不懈地坚持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可以论证成功三要素:志、力、物,强调要全面准备,方能成功。还可以论证努力无悔,过程同样精彩,强调即使最终未能完全达成目标,努力的过程也是宝贵的,值得我们珍惜和自豪。写作提示里给出了写作的具体情境及文体。要求以“有志者事竟成”为话题,谈谈自己关于理想抱负认识,不脱离学生学习来谈,且要鼓励同学们用心学习,实现理想抱负。文体要求是发言稿,注意语言的表达要符合听众及场合,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写作时学生先明确观点,比如以决心为帆,以坚持为桨,有志者事竟成。开头简短回顾香菱学诗的故事,引出“有志者事竟成”的主题。阐述在当前紧张的期末复习备考阶段,这一主题对我们尤为重要。正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决心是起点(分析决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它是我们行动的源动力)、坚持是关键(强调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的重要性)、实践于行动(结合当前复习备考的具体情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如设定明确目标、制定合理计划、保持积极心态等)。最后重申“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鼓励大家将决心和坚持付诸实践,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立意:
    1.用心与坚持成就自己。
    2.志、力、物——全面准备,方能成功。
    3.努力无悔,过程同样精彩。
    相关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4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4页。

    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