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诵读诗文,如经历了一次震 ① 人心的旅行。我们仿佛和常建漫步山林,欣赏山光水色,参悟空寂禅意;和陶公撑船前行,漫步桃林,赏世间美景……蓦然回首,幽悄的山林,淙淙的溪流,悦耳的笛声,都使人 ②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填入横线①上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mù 憾B.mò 憾C.mù 撼D.mò 撼
2.填入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彻大悟B.戛然而止C.叹为观止D.周而复始
【答案】1.D 2.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蓦然:mò rán,意思是突然,猛然。
震撼:zhèn hàn,一指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二指土层受到猛烈的撞击(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这是一道成语填空的题目,目的是在特定语境中选择最恰当的成语。首先,我们要理解文段的整体语境,再逐一分析每个选项中的成语,找到与语境最匹配的一个。文段描述的是诵读诗文时,仿佛经历了一次旅行,看到了美丽的山林、溪流和听到了悦耳的笛声,这些景象和声音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需要填入的成语应该能够表达这种对美景的赞叹和欣赏。
成语分析:
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对某种道理或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文段中描述的美景不符。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虽然文段中提到了笛声,但并未表示声音突然停止,因此不适用。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这个成语恰好能够表达文段中对美景的极高赞美和欣赏。
周而复始:指循环往复,不断地重新开始。文段中并没有描述循环或重复的情况,因此不适用。
综上所述,最恰当的成语是“叹为观止”,因为它能够准确地表达文段中对美景的极高赞美和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也不需要留名青史的不世之功,可能只是生活中一段稍显平常却执着坚定的守候,也可能只是危急关头一次挺身而出的果敢…这些不平凡的瞬间都赋予普通人以高光时刻,于平凡之中透出伟大之光。微光汇聚在一起可以成就熊熊燃烧的烈焰,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只有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就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才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B.只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就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C.只有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才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D.只有脚踏实地、甘于平凡、埋头苦干,普通人就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B.、C.!D.。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伟大不需要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
B.伟大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
C.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便是伟大
D.伟大需要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
【答案】3.C 4.A 5.A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结合画波浪线的句子“只有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就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分析,句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将“只有……,……就……”改为“只有……,……才……”。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结合“微光汇聚在一起可以成就熊熊燃烧的烈焰,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分析,“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是承接“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而说,同属于一句话,故中间应使用逗号分隔。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结合“伟大是什么?_________,也不需要留名青史的不世之功”可知,所填语句是要回答“伟大是什么”,结合“也不需要留名青史的不世之功”可知,所填句子句式为“伟大不需要……的……”。
6.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小云拿自己的作品向长辈请教:“初学不久,技艺不精,敬请雅正。”
B.老师您这次光临寒舍,不知有何鄙见,我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
C.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将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大家对此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接下来就由我来发表一个自己的高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B.“鄙见”,指自己的见解,此处用于对方,不得体;
C.“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辞,句中用于别人,不得体;
D.“高论”,指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此处指自己的言论,不得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湘东驿①
范成大
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晴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
【注】①湘东驿:古地名,即今江西省萍乡市西。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客行”“潇湘客”点出词人身处羁旅之途,“几时逢故人”流露出孤寂之感。
B.词中“忽到”“真是”透露出词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怅惘。
C.“别后书难得”与杜甫“家书抵万金”都体现了家书难得,但两人的境遇却不同。
D.下片借“雁来稀”“春半时”突出物换星移、时光易逝,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感。
8.江南风光秀丽,词人却感觉“江南如塞北”,请结合全词分析原因。
【答案】7.D
8.词人远离家乡,音书难得,江南本是山明水秀之区但对辞乡远别的孤旅来说,这与偏远塞北的境况没有差异,旅途的孤寂、别离的愁苦让词人没有心情欣赏江南风景,一切美景都成虚设。(意思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的理解和赏析。
D.下片内容是江南本山明水秀之区,但对辞乡远别的孤旅来说,一切美景均同虚设,无意观赏,这与荒凉的塞北便无区别了,更何况交通阻塞、音书难通,连鸿雁的踪迹也稀少而不易见到。那么,这暮春三月,面对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岂不更令人孤苦难耐吗?“雁来稀”“春半时”表现的是词人的孤苦寂寞之情,并不是伤春之感。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这时接到调令,首途广西,来到了荒僻的湘东驿。旅中的孤独凄凉,难以排遣,不禁回想旧日京中故里的友人,忧从中来,写下了这首小令。上阕中“几时逢故人?”作者此问,充满了怀旧的情思,也反衬出客行的孤寂境况和失望的悲哀。所以他有了“江南如塞北”的感慨。江南本山明水秀之区,但对辞乡远别的孤旅来说,一切美景均同虚设,无意观赏,这与荒凉的塞北便无区别了。更何况交通阻塞、音书难通,连鸿雁的踪迹也稀少而不易见到,那么,这暮春三月,面对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就更令人孤苦难耐。
(二)(共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鹅。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①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②,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造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①髻鬟:女子的环形发髻。②罍而歌者:端着酒杯唱歌的。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浅鬣寸许( )
(2)泉而茗者( )
(3)惟此官也(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冰皮始解。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1.本文和《小石潭记》两文都是情景交融,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9.(1)大约、左右 (2)汲(取、打)泉水 (3)只,只有
10.(1)在这时,薄冰开始融化。(2)(我)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11.《小石潭记》一文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本文抒发作者对春天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许:大约、左右。
(2)句意为:汲泉水煮茶喝的人。泉:汲(取、打)泉水。
(3)句意为:恐怕只有我这个身居闲职的人了吧。惟:只,只有。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于时,在这时。冰皮:病层。始解:开始融化。
(2)句重点词语:始,才。知:知道。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城居者:住在城里的人。未之知:却不知道。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满井游记》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寓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译文: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新打开的明镜,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有我这个身居闲职的人了吧。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的郊游打算从这里开始,怎能没有记述?这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
(三)默写。(6分)
12.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谊。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答案】(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3)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②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有删改)
材料二:
①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②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③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刊载于2022.4,有删改)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①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③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④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刊载于2021.10,有删改)
13.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14.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介绍亚洲象时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
B.材料一把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作比较,突出了亚洲象记忆力超强的特点。
C.材料一“基本”一词表示大体上,在文中说明中国境内的大象大体上已经得到了有效保护,能够摆脱被猎杀的厄运,但并非所有大象都已经完全摆脱这种厄运,意在强调保护亚洲象仍不能懈怠。
D.材料四先指出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巨大贡献,接着介绍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然后点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所遵循的理念,最后列举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15.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3.A 14.D
15.①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②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③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解决人象冲突问题。④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
A.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可知,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只是“偶尔”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而非“往往”借用。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材料。
D.有误。根据材料四第①段“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可知,首先,概括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丧失成为全球的挑战的现状并肯定了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根据第②段“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可知,接着,从思想与理念方面介绍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所体现的智慧;
根据第③段“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可知,然后,从具体实践与措施方面表现中国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根据第④段“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可知,最后,表明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D项行文思路与原文不符。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建议。所提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结合材料一第②段中的“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可提建议为:国家制定严格保护亚洲象的法律,禁止并惩处盗猎和杀戮亚洲象的行为;深入开展亚洲象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
根据材料二第③段“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提建议为:国家推进自然环境保护地建设,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维护亚洲象的栖息地;
针对材料三“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可提建议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基因库。
(二)(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李定广
①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古代宴会中,为了佐饮助兴,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其号令,轮流做指定的游戏,或说出指定的诗文,或对对子,或讲故事,或说笑话,或唱曲子等,违令或输的人饮酒。
②酒令种类成百上千,汉唐两朝尤其繁盛,其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喜欢玩诗文一类的酒令游戏,称为“雅令”。
③唐宋时期“雅令”盛行,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唐宋“小令词”,就是我们所说的“唐宋诗词”的“词”,比如《调笑令》《三台令》。唐代诗人王建的《调笑令》曰:“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惟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酒宴上创作出这样诙谐又经典的“小令词”,无疑会给酒宴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
④明清以来,人们常玩的“雅令”为飞花令。“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翅《寒食》诗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说不出或者说错了诗句要罚酒。若在座的都是高手,则增加难度,对“花”字的位置做出严格要求,一般是依次出现,一轮完成,不断循环。“飞花令”在明代越玩越火,后来逐渐不局限于“花”字,诸如“春”“月”“红”等这些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也成为飞花令的常用令字。
⑤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令骤然沉寂,无论是在现实酒宴中还是在大众读物里,基本消失了踪影。直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如天女散花般回归了,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惊艳感受。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发掘出这一古老的文化品种,并对旧式飞花令进行了三点改造,让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土壤。
⑥首先,让飞花令大众化。旧式飞花令主要活跃在文人雅士的宴会中,现在要让它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最重要的是降低难度门槛。如不限定令字在诗句中的位置,这样就能让全民都“玩得起”。
⑦其次,创造新的有“难度梯队”的玩法。为了适应比赛,也为了一些诗词高手的需求,《中国诗词大会》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超级飞花令”主要指由类与类组合的飞花令,如“数字+季节”“数字+酒器”“颜色+植物”等,也包括成语飞花令等难度较大的玩法。2021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升级并更名为:横扫千军、组合飞花令、超级组合飞花令。“横扫千军”是选手一人以“双字飞花令”对战百人团。“超级组合飞花令”的“超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类与指定字的组合,如植物+指定字“红”;二是偶然性组合,在滚动字牌中选择。
⑧再次,让大众感受到飞花令的美感。旧式飞花令一般只说一句诗词,改造后的飞花令要求必须说两句,中华诗词的美感优势之一就是上下句节奏、对称和平仄相对而形成的节奏美、整齐美(参差美)以及抑扬美。
⑨玩新式飞花令,颇能体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又能表现敏捷和机智,更能展现中华审美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新式飞花令,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之一。
(选自2022年《读者•读点经典》,有删改)
16.下列关于“飞花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飞花令是我国古代宴会用来佐饮助兴的酒令游戏之一。
B.飞花令形式多样,可以对对子、讲故事、说笑话、唱曲子等。
C.飞花令中的“飞花”一词源自韩翅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D.飞花令必须以“花”字为令,规定每句诗词嵌有“花”字。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唐宋时期的“雅令”催生了一大批“小令词”。有些诙谐又经典的“小令词”,如王建的《调笑令》,能给酒宴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
B.在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而寓意美好的字,如“花”“春”“月”“红”等,成为了飞花令的常用令字。
C.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对旧式飞花令进行改造,降低了难度门槛,使得飞花令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D.新式飞花令,正在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之一,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
【答案】16.D 17.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D.根据第④段“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以及“后来逐渐不局限于‘花’字,诸如‘春’‘月’‘红’等这些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也成为飞花令的常用令字”可知,“飞花令必须以‘花’字为令,规定每句诗词嵌有‘花’字”表述错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D.根据第⑨段“新式飞花令,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之一”,可知题干中表述的“正在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之一,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曲解文意。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搭车
梁衡
①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一次长途搭车。
②那次到包头附近的营盘湾煤矿采访。我先打听好有一辆回临河的顺车,司机是一个娃胡的四十多岁的汉子,正和他的姓氏一样,一脸大络腮胡子,助手倒是一个白净的小伙子,姓张。胡子和小张坐在前面的车楼子里,我躺在后车厢的煤堆上。
③车子发动起来以后,胡子突然推开车门,从车楼子里甩给我一件老羊皮袄。我平躺在煤堆上,身下垫上皮袄,如在沙发。老羊皮袄是用隔年的老羊宰后剥下的皮制作而成,毛长皮厚,一把握不透,堪比一块厚毛毯或一床棉被。当地习惯将这种老羊皮熟制后直接缝制成袄,并不需要再罩一层布面。它正穿时皮板在外,可挡风寒;反穿时长毛在外,不怕雨淋;如在野外,穿则为衣,卧则为褥,盖则为被,不怕揉搓,不避沙石。当时我把这光板老羊皮袄垫在身下如在热炕,从心里感到这位胡子大哥的热心肠。
④车子顺着沿山公路缓缓而行,右山左滩,好个空阔的田野。时当八月,序属仲夏,正是八百里河套小麦的收割期。我还从未见过这一马平川,八百里的麦浪,金波滚滚,浩浩荡荡。坐在行进中的敞篷车上,有一种检阅夏季的庄严感。天蓝得让你看不透它的深远,我又觉得它是一汪大海,车子就是穿行在波浪中的船。我奇怪,空气是透明的,水是透明的,为什么无数个透明叠加就成了蓝色,如天空,如海洋,愈深愈蓝。这么想着,突然理解了神话题材的名著:阿拉伯会飞的神毯、中国的《西游记》、屈原的《天问》、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我这哪里是搭车,是搭了一架飞机或者是一枚射向宇宙的火箭。在还没有乘过飞机之前,这是我距离白云最近的一次旅行。
⑤正当我这样“目既往还,心亦吐纳”,作着天上的遐想时,突然车子摇晃了一下,软塌塌的,像是撞在棉花堆上,又挣扎了两下哼了一声就不动了——传动轴断了。我的脑子嗡的一下炸了。虽不懂车,但也知道车轴的重要性,有如人之脊柱,房之大梁。在这四处不着边的旷野上,断轴之祸,无异于灭顶之灾。小张那张白脸唰的一下更白了。
⑥他们两个在车底鼓捣了半天,最后抽出一根车轴。胡子毕竟是个跑车的老江湖,拄着车轴就如关云长依着一把大刀,贼亮的眼睛把周围四方扫视了一遍,用手指着北方那个隐隐约约的山口说:“估计公社在那个方向,一般公社里都会有个农机修理点,我们去碰一碰运气。”然后突然转向我温和地说:“小记者,你敢一个人在这里看车吗?”本来是我搭他的车,好像倒成了他求我。同在危船,有难共担,我这个搭车的闲人,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立功表现的机会,连忙大声说:“敢!”
⑦胡子把我安顿在车楼子里,然后他们两个背了一个水壶,扛起车轴,顺着河沟一步一弯腰地向那个远处的山口走去。我拉紧车门,顿时一股莫名的孤寂袭上心头,刚才那美丽壮阔的麦浪,霎时成了淹没我这个孤儿的大海,而蓝色的天穹也成了吸我而去的黑洞。
⑧一个人在车里无聊,就打开随身的小黄书包。掏出一本书翻两页,看不进去;又掏出采访本,想捋一下这两天的采访记录,也看不在心上。顿觉心随事走,人生起落在瞬间。刚才还飞车高原,蓝天白云,心花怒放,这时孤身一人缩在车内,北风打门,几多凄凉。胡子他们扛着沉重的车轴远去的身影,一步一踩留在沙地上的脚印,总浮现在我的眼前。此去有希望吗?那个地方有个农机站吗?全靠运气了。我这样一个人胡思乱想着,不觉天色慢慢暗了下来。
⑨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前面出现了两个晃动的手电光。我兴奋地大喊一声:“胡师傅—”声音划破黑暗在寂静的原野上飘荡,倒把我自己吓了一跳,心里一阵的震颤,眼圈都发热了。他们听见了我的声音,就高举起手电在空中画了几个圆圈。他们来到车前放下沉重的车轴,胡子从怀里摸出一个油纸包,原来是一包酱牛肉。他说:“临走时在公社伙房里摸见两块酱牛肉。”三个人坐在沙地上,掏出一把电工刀,把肉剁一剁,顶着满天星光,吃一口肉,举起水壶喝一口水。今天不但搭车,还搭了一顿伙。这是我记忆中最香的一顿野餐。我的家乡出产一种老字号的平遥牛肉,香彻百年,闻名全国。但唯有今晚这顿野地里、星光下、卡车旁的肉香,还有田野里晚风送来的麦香,让我终生难忘。
⑩换好车轴已经是后半夜了。我躺在老羊皮袄上看着天边的月牙,晚风送凉,满天星斗,万籁俱静,感慨万端。我只是偶然搭了一次车,就摊上这么大一件事儿。苏东坡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逆者,不顺也,有迎上、插入之意。社会就是一辆行走的快车,每个人告别父母、离开学校,都要来搭这辆车,但却不知道会搭上哪一节车厢,而且还要换多少次车。这么想着,东方渐渐泛出鱼肚白色,不一会儿就跳出一轮红日,霞光照耀八百里河套,连麦浪也被染成了粉红色。
(摘自《北京文学》,2022年第10期,有删改)
18.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给下列选项排序。( )
A.司机借给“我”老羊皮袄,沿途风光令人陶醉
B.“我”躺在老羊皮袄上看着天边的月牙,感慨万端
C.四处不着边的旷野上,车轴断裂,“我”留下看车
D.“我”到包头附近的营盘湾煤矿采访,搭顺车回临河
19.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分别概括田野之景的特点。
(1)白天的田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上的田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黎明的田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社戏》结尾处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本文第⑨段说“这是我记忆中最香的一顿野餐”“让我终生难忘”,对这几处话的理解,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餐”在记忆中是最香的,原因是就餐环境美、人淳朴善良;那夜的“豆”好,“戏”好,原因是大家一块去“偷豆”、看戏,有乐趣。
B.“野餐”在记忆中是最香的,说明过去吃过的野餐没有特色,印象不深。而现在吃的“野餐”的确很香,因此记得清楚。“那夜”的“戏”好,是因为那戏的确热闹,不愿离开。
C.作者写“一顿野餐”,是想表达对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大方品质的赞美;写“豆”和“戏”,是想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D.“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与“一顿野餐”“让我终生难忘”一样,都是从“我”的内心感受来写,起到了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
2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刚才还飞车高原,蓝天白云,心花怒放,这时孤身一人缩在车内,北风打门,几多凄凉。
【答案】18.DACB
19.(1)一马平川,麦浪滚滚,浩浩荡荡 (2)星光满天,风送麦香,万籁俱静
(3)红日跳出,霞光照耀,染红麦浪
20.B
21.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使用“飞车高原”“蓝天白云”“心花怒放”与“缩在车内”“北风打门”“几多凄凉”等四字短语,概括力强,语言典雅,富有韵味;将前后景物与人物的动作、心理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车轴断裂前后“我”的心情变化,呼应上句“人生起落在瞬间”的感慨,突出了文章中心。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行文思路的梳理。作答此题,首先可将四个选项的内容在原文中进行定位。
结合第③段“车子发动起来以后,胡子突然推开车门,从车楼子里甩给我一件老羊皮袄”、第④段“坐在行进中的敞篷车上,有一种检阅夏季的庄严感”可知,A项在第③④段;
结合第段“我躺在老羊皮袄上看着天边的月牙,晚风送凉,满天星斗,万籁俱静,感慨万端”可知,B项在第⑩段;
结合第⑤段“的脑子嗡的一下炸了。虽不懂车,但也知道车轴的重要性,有如人之脊柱,房之大梁”、第⑥段“小记者,你敢一个人在这里看车吗?”可知,C项在第⑤—⑨段;
结合第②段“那次到包头附近的营盘湾煤矿采访。我先打听好有一辆回临河的顺车,司机是一个娃胡的四十多岁的汉子”可知,D项在第②段。
然后据此进行排序,故答案为DAC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特点概括。
题干中已明确了答题方向,即“白天的田野”“晚上的田野”“黎明的田野”的景物特点分别是怎样的。“白天的田野”的景物特点主要在第④段,关键语句有“车子顺着沿山公路缓缓而行,右山左滩,好个空阔的田野……我还从未见过这一马平川,八百里的麦浪,金波滚滚,浩浩荡荡”,据此可提炼出:一马平川,麦浪滚滚,浩浩荡荡。
“晚上的田野”的景物特点主要在第⑨段和第⑩段的前半部分,关键语句有“但唯有今晚这顿野地里、星光下、卡车旁的肉香,还有田野里晚风送来的麦香,让我终生难忘”“我躺在老羊皮袄上看着天边的月牙,晚风送凉,满天星斗,万籁俱静”,据此可提炼出:星光满天,风送麦香,万籁俱静。
“黎明的田野”的景物特点主要在第⑩段的后半部分,关键语句有“东方渐渐泛出鱼肚白色,不一会儿就跳出一轮红日,霞光照耀八百里河套,连麦浪也被染成了粉红色”,据此可提炼出:红日跳出,霞光照耀,染红麦浪。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及对文章内容主旨(情感)的对比探究。作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文章,理解《社戏》与本文的写作内容及主旨,然后再去理解这几处话的意思。
B.“野餐”是“记忆中最香的一顿”,作者想表达的是对胡子与小张的赞美;从《社戏》一文可以看出,那夜的戏并不好看,大家没看完就离开了。《社戏》结尾处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实则是表达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本项中的“说明过去吃过的野餐没有特色,印象不深”错误。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作答此题,可以从句式、用词、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如句式的特点为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用词角度可赏析四字短语的表达效果,如语言概括力强、典雅、富有韵味等;表现手法角度为使用了对比手法,据此分析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可。
示例:从句式上看,“飞车高原”“蓝天白云”“心花怒放”与“缩在车内”“北风打门”“几多凄凉”都是四字词语,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句子更有音乐美;从内容上看,这些四字短语概括力强,语言较典雅,具有文意美;从手法上看,“刚才还飞车高原,蓝天白云,心花怒放”是对刚才的环境、心情的描写,“这时孤身一人缩在车内,北风打门,几多凄凉”是对现在环境和心情的描写,形成对比,突出了刚才的快乐,衬托出车轴断裂后“我”的忧愁、凄凉,照应上文“人生起落在瞬间”的感慨,突出了文章中心。
四、名著阅读(10分)
22.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周易》《春秋》《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把《说文解字》放在了首篇。
B.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C.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代表人物有儒家孔子和孟子,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子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统于一尊。
D.“六书”中的“指事”发源于图画,描摹物形的大概,如“上”“下”:“象形”是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日”“月”。等到汉武帝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便只存在书体的演变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D.说法不正确。正确为:“象形”,发源于图画。描摹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上、下”两个字。此外用小篆统一文字的是秦始皇,并非“汉武帝”。
23.阅读下面语句,说说你对战国时期的策士的认识或看法。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
【答案】示例:战国时期的这些策士能言善辩、才智超群,但他们只图功名富贵,只求揣摩君主的心理,想方设法投其所好。他们靠“三寸之舌”生存,以利益为目标,在政治上没有稳定立场、是非观念的做法,为人所唾弃。(符合“策士”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内容理解。
根据“给人家画策,办外交”可知,“他们”指的是纵横家;“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写战国时期的这些策士能言善辩、才智超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写他们只图功名富贵,只求揣摩君主的心理,想方设法投其所好。“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写他们靠“三寸之舌”生存,以利益为目标,在政治上没有稳定立场、是非观念的做法,为人所唾弃,“翻覆”的本性暴露无遗。
24.晓芮认为,《经典常谈》中的很多经典作品,成作时代早,有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读起来意义不大。请你结合本书中的经典作品举例,向她解释读经典作品的意义。
【答案】示例一:阅读经典作品,在今天依旧有重要意义。比如阅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我们了解到《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知道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深入阅读《诗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先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语言美,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示例二: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学习许多知识,如可从《说文解字》中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和每个字的造字本义,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可从《战国策》中了解战国时期盛行策士游说这一历史事实。阅读经典作品,我们还可以充实精神内涵,如阅读《汉书》,可以从中感受古人的精神品质,并以此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示例:阅读经典作品很有意义。经典作品虽然成作时代早,但它们所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却是永恒的。比如《论语》,这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虽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其中的“仁爱”“忠诚”“诚实”等道德观念,至今仍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论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其次,经典作品也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比如《史记》,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不仅记录了我国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更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和深入的历史分析,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文化。
五、写作(50分)
25.按要求作文。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最好的“戏”与最好的“豆”,是“乐土”留给少年迅哥儿成长的印记。正当少年的你们,关于过去,关于未来,相信也有某段经历、某种感悟,让你的心灵里长出一朵“最好”的花,值得回味,值得憧憬。
请以“最好的_____”为题,写一篇叙事类文章,写出自己的故事。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文体特征要鲜明,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答案】略。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六年级两年的时光,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