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西“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测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乙、丙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其名称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岩石圈B. 乙位于上地幔
C. 丙是地核D. 丙是古登堡界面
2.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 )
A. 地质钻探B. 研究地震波
C. 地层和化石D. 实验室分析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故其为地壳,A错误;乙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可知乙属于上地幔,B正确;古登堡界面深度为2900km,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丙属于地幔,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于人类目前的钻探技术只能钻探到地下浅层,所以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判断,故A错误,B正确;地层和化石可以研究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但地层和化石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地下浅层,故与题意不符,C错误;实验室分析需要试验对象,地球内部尤其是地核人类难以深入,无法取得试验对象,故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
每年4-5月的白天,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上的目标物时,目标物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像被火炉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把这种现象称为“地气上升”。“地气上升”能把开垦地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当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就很快衰减和消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开垦地的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开垦地盛行上升气流B. 开垦地地面温度降低
C. 草地上盛行下沉气流D. 草地上方空气湿度大
4. 下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符合“地气上升”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每年4~ 5月的白天,近地层像被火炉烘烤-一样, 说明温度较高,开垦地是裸地,植被少,升温快,气流上升,有利于“地气上升”, 把开垦地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草地升温慢,气温低于开垦地,气流下沉,不利于“地气上升”。气流下沉把草地上方细小颗粒物带至地表,因此C正确。 开垦地盛行上升气流不是开垦地的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A错误。开垦地地面温度升温快,温度高,B错误。草地上方空气湿度大,利于给扬尘增重,利于其下沉,但不是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表明,“地气上升现象出现在白天,开垦地是裸地,植被少,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草地则相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地面水平气流由草地流向开垦地,高空气流由开垦地流向草地,由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水,计划用30年时间将福岛核电站积累的核污水处理和稀释后倒入太平洋,该决定遭到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国际海洋科研机构预测,在核污水放射性物质排放57天后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只需三年美国和加拿大将被污染,10年后整个太平洋都将被污染。完成下面小题。
5. 周边国家强烈反对日本向太平洋倾倒核污水,因为该行为违背可持续发展的( )
A. 发展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D. 公平性原则
6. 科研机构模拟核污水扩散路径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和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有( )
A. GIS表层洋流分布B. GPS大气运动状况
C. RS表层洋流分布D. VR大气运动状况
7. 日本核污水排海的主要危害不包括( )
①毒害海洋生物,继而威胁人类健康②放射物质散出,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③加剧环境风险,影响各国经济发展④随着海水流动,改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5. D 6. A 7. C
【解析】
【5题详解】
周边国家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向太平洋倾倒核废水,污染物会随洋流流向其他地区,扩大污染范围,强行转嫁污染,该行为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D正确;可持续发展无发展性原则,A错误; 共同性原则是强调针对国际问题共同负责,B错误;持续性原则是指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要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以保证可持续发展,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模拟核污水扩散路径,需要将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模拟和计算,故A正确;由于核污水在海洋中扩散,与大气运动关系不大,BD错误;RS遥感系统只能对核污水的扩散路径起到监测作用,不能进行模拟和计算,C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日本核污水排海,核物质会在海洋生物和泥沙中累积,若人类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质,会对健康造成威胁,①不符合题意;放射性物质不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②符合题意;核污水加剧了沿海地区的环境风险,影响各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各国经济发展,③不符合题意;核污水不会改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④符合题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慢城运动的前身慢食运动兴起于1986年的意大利,受其启发,慢城运动在意大利的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被人们逐渐认识并接受。意大利作为慢城运动的发起国,其慢城数量最多,共计84个。我国大陆地区被授予慢城称号的地区有9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对慢城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降低经济发展速度B. 延缓城市化的进程
C. 强调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低碳环保D. 加剧资源消耗
9. 下列属于慢城理念的是( )
A. 悠闲地散步,安静地读书B. 发展网红打卡直播经济
C. 享受西餐咖啡美食D. 组织攀岩登山节
10.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慢城的优势条件有( )
①旅游景点规模性成功开发
②种植与养殖保留了更多的“原生态”
③民族多样性特征鲜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多元且保存良好
④边境贸易如火如荼
A. ①②B. ③④
C. ②③D. ②④
【答案】8. C 9. A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慢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为了追求高质量的休闲生活的生活方式,注重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进步。C正确。慢城是城市化的一种发展路径,立足于高质量发展,不会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和加剧资源消耗,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慢城追求的是自然本真,原生态,慢节奏。悠闲地散步,安静地读书属于慢城理念。发展网红打卡直播经济、组织攀岩登山节是快节奏活动,BD错误,享受西餐咖啡美食脱离了中国内陆本地实情,不符合当地化慢城理念,C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少数民族地区位于偏远地区,保持自然的原生态,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都是慢城生活的追求者向往的,②③正确。旅游开发、边境贸易的迅速发展,不属于慢节奏条件,①④错误,故选C。
阿富汗松子形状细长、外壳很薄,阿富汗东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高度为1800~3350米的地带是其主要产区。曾中断一时的中国、阿富汗“松子空中走廊”于2021年10月底恢复,首批45吨阿富汗松子以“包机”的方式到达中国,然后在中国完成松子炒制、分装和网上销售。阿富汗松子在2021年上海进博会专场直播间中很快被抢购一空。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陆路运输相比,通过“松子空中走廊”运输松子( )
A. 成本更低B. 灵活性更好
C. 运量更大D. 安全性高
12. 在中国完成松子炒制主要是因为( )
①加工水平更高②电商平台发达③精准响应市场④适应国人口味⑤消费水平较高
A. ①②⑤B. 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①④⑤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与陆路运输相比,空运的成本更高,运量更小,且灵活性相对较差,故ABC错误;由于阿富汗与我国交界处为帕米尔高原,山高谷深,陆上交通线路况极为恶劣,不利于松子的安全运输,而空运则相对安全,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阿富汗松子细长、外壳很薄,炒制过程易破碎,对加工技术的要求较高。中国地域广阔,国人口味多样,国内厂家经过多年市场调研,能够有针对性地炒制松子,精准适应市场,①③④正确;题干中指出的“在中国完成松子炒制、分装”,并未涉及“网上销售”环节,②错误;炒制加工与消费水平无关,⑤错误。综合上述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示意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示意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当日( )
A. 甲地昼短夜长B. 乙地昼长大于甲地
C. 乙地日出东北D. 甲地位于乙地西南
14. 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再次测量标杆日影发现影长变长,则第二次测量日期可能是( )
A. 3月28日前后B. 6月29日前后
C. 9月30日前后D. 12月29日前后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A错;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B错;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6: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10°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西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D对;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乙地日出正东,C错。故选D。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时,可得出太阳直射赤道,时间大约为春秋分日。一周后的相同时刻旗杆的影长变长,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知第二次观测日期为秋分日之后,为9月30日前后,C对,排除ABD。故选C。
下图为一中学生根据地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绘制的甲、乙、丙三个地点一年的昼夜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乙、丙三地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 乙、甲、丙B. 乙、丙、甲
C. 甲、乙、丙D. 丙、甲、乙
16. 与甲、丙相比,乙地( )
A. 昼夜变化幅度大于12小时B. 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 天文四季交替明显D. 地方时早于甲、丙两地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夏至日刚好出现极夜,冬至日刚好出现极昼,则其应处于南极圈;乙地春分到秋分昼长大于12小时,秋分到次年春分昼长小于12小时,应位于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纬度较低;丙地全年昼长为12小时,应位于赤道。因此三地由北向南排列顺序为乙、丙、甲,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乙地地处北半球较低纬度,从图中看出,其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小,未达到12小时,A错误;太阳直射赤道时,丙地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应最大,B错误;甲地位于寒带,终年气温较低,丙地位于赤道,终年高温,乙地位于北温带,因此乙地的天文四季交替较为明显,C正确;材料中未显示经度信息,不能判读地方时是否早于甲、丙两地,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黄赤交角取23.5°。
(1)图中表示晨线的线段为____。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图示时刻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____。
(2)比较A、B、C、D四点昼长按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____。下列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上图一致的有____(填正确项的字母代号)
(3)用折线在图中画出该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答案】(1)AB (23.5° S ,15° E ) 18:44
(2)A > D > B > C C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为晨线,由昼入夜为昏线;故 CDA 是由昼入夜,为昏线;AB 是由夜入昼,为晨线。由图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互余,故太阳直射点在23.5° S ;平分夜半球的中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0时或24时,即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B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经度差15°,地方时差1小时,且东早西晚,AB两点差6小时,经度差90°;故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45°,可知165° W 是0时,12时所在经线是15°E,故太阳直射点坐标是(23.5° S ,15° E );北京(116°E)与12时所在经线15°E差101°,经度差1°,时间相差4分钟,故北京(116°E)与12时所在经线(116°E)与12时所在经线15°E,差6小时44分钟。北京在15°E的东边,时间比它早,故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12时+6小时44分钟=18:44;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题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5° S,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赤道昼夜等长;故昼长由大到小依次是: A > D > B > C 。太阳直射23.5° S,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C正确;AD是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AD错误;B表示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故选C。
【小问3详解】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的纬度差,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90°-(23.5° -0°)=66.5°,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90°-(23.5° -23.5°)=90°,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90°-(66.5°-23.5°)=47°,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90°-23.5°)=23.5°故该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如下图所示: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滇西北横断高山区是众多高山花卉的分布与演化中心。6月上旬,滇西北的雨季拉开序幕,此时也正值许多高山植物的花季。绿绒蒿花朵根据天气状况及不同昆虫的活跃程度差异有时会“娇羞”地低垂。左图示意绿绒蒿花朵,右图示意绿绒蒿花瓣因闭合运动所呈现环境与花内的温度变化走势。
(1)指出绿绒蒿花朵“娇羞”地低垂时的天气状况,并说明理由。
(2)阐述绿绒蒿花瓣闭合运动对昼夜温度的响应过程及达成的效果。
【答案】(1)天气特征:降雨(或降雪)。花朵向下低垂可有效避免被雨水浸泡和冲刷;花朵向下低垂,吸引地面昆虫,方便昆虫避雨,提高授粉率。
(2)过程:白天环境温度高时,花瓣通过闭合可以减少太阳照射,使花内温度升温慢于环境温度;夜晚环境温度低时,花瓣通过闭合可以减少花内热量散失,使花内温度降温慢于环境温度。效果:使花内昼夜温差相对于环境温差变化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天气复杂多变;而鲜艳的花朵有利于吸引昆虫授粉,当图片中花朵低垂时,说明天气状况变差,有可能出现降雨(或降雪)天气,花朵向下低垂可有效避免被雨水浸泡和冲刷,有利于保存花粉;花朵向下低垂,吸引地面昆虫,方便昆虫避雨,提高授粉率。由此可知,当花朵低垂时的天气状况是降雨(雪)。
【小问2详解】
由绿绒蒿花瓣因闭合运动所呈现环境与花内的温度变化走势图片可知,绿绒蒿花瓣闭合导致花内温度始终低于环境温度,花内昼夜温差相对于环境温差变化小。滇西北横断高山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温度较高,因此,在白天环境温度高时,花瓣通过闭合可以减少太阳照射,使花内温度升温慢于环境温度;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保温效果差,环境温度下降较快,因此,在夜晚环境温度低时,花瓣通过闭合可以减少花内热量散失,使花内温度降温慢于环境温度。由此可知,最终达成的效果是使花内昼夜温差相对于环境温差变化小。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如下图所示)被称为“陈皮之乡”,新会柑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柑肉多汁,但皮比肉贵,其柑皮是正宗新会陈皮的原料。新会陈皮品质极佳,含有挥发性油类、黄酮类、糖类等多种药理活性物质,有显著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新会区是新会柑原产地,境内“三水融通”,咸淡水交界,水土独特。
材料二:新会人种柑取皮、晒皮陈藏,已有近800年历史。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新会柑的种植和陈皮销售、深加工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新会柑种植面积达10万亩,陈皮产业产值达66亿元,形成约3.5万人就业的陈皮产业集群,新会陈皮从小农户走向了现代农业产业园之路。
材料三:近几年,房地产产业快速发展,很多适合优质新会柑种植的土地被房地产产业占据,一些果农为了短期利益,采用杂交果苗繁育,提高新会柑产量。
(1)说明新会陈皮品质极佳的自然原因。
(2)简析近年来新会陈皮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请你为发展新会陈皮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地处咸淡水交界处,水土条件独特;地处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合柑橘种植;地处山间盆地,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纬度较低,为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2)市场需求量大;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陈皮含有多种有益物质,食用和药用价值高;产品知名度高。
(3)保证柑橘种植规模,减少其他产业对该地土地资源的侵占;保留原始柑橘品种和生产技术,生产原汁原味的产品,保证产品品质;建立陈皮生产合作社,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加强市场的拓展,开发国内外市场。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新会市地处珠江入海口地区,海拔较低,受海水涨潮影响较大,咸淡水在该地区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水土条件;该地位于河口三角洲,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合柑橘的种植;新会地处山间盆地,且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柑橘水分含量足;该地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为优越。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市场对于陈皮的需求量较大,有利于新会陈皮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材料可知,新会市生产陈皮具有近800年的历史,说明当地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根据材料“含有挥发性油类、黄酮类、糖类等多种药理活性物质,有显著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可知,陈皮含有多种有益物质,食用和药用价值高;由于当地陈皮品质较好,其产品知名度较高。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当地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占用了很多适合优质柑橘生产的土地,要想促进当地陈皮产业促进乡村振兴,首先要保证柑橘的种植规模,所以应减少其他产业对该地土地资源的侵占;根据材料可知,当地一些农民为了短期效益,采用杂交果苗繁育柑橘,可能会影响当地陈皮的品质,容易对当地陈皮的口碑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当地应保留原始的柑橘品种和生产技术,生产原汁原味的陈皮产品,保证产品品质;当地可以建立陈皮生产合作社,以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当地应积极开拓陈皮的销售市场,促进该地的陈皮向全国乃至国外市场销售。
20.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易地扶贫搬迁是将生活在不具备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按照自愿的原则,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2021年已撤销的三宝彝族乡曾隶属于贵州省晴隆县,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500年前。全乡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土地破碎分散,仅有一条蜿蜒崎岖的盘山路通往外界,工程性缺水严重,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典型地区。2017年,三宝彝族乡开始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截至2020年6月,全乡1317户6263人全部搬出大山,创造了贵州乃至全国唯一一个整乡搬迁的时代奇迹。
材料二:三宝彝族乡地形示意。
(1)推测500年前村民选址三宝彝族乡定居的原因。
(2)分析随着时代变迁,三宝彝族乡“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原因。
(3)简述三宝彝族乡易地扶贫搬迁的生态意义。
【答案】(1)与外界交通不便,便于躲避战乱;当地自然资源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2)人口数量增加;土壤贫瘠,耕地资源不足;地表水渗漏,水资源短缺。
(3)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减缓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仅有一条蜿蜒崎岖的盘山路通往外界”可推知,当地在500年前与外界交通不便,相对隔绝,较为安全,可以躲避战乱;由材料“土地破碎分散”但村民仍然选址三宝彝族乡定居,说明当地的自然资源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小问2详解】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说明当地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口数量增加;由材料“全乡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土地破碎分散”结合所学喀斯特地貌知识可知,当地土壤贫瘠,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农业发展;由材料“工程性缺水严重”结合所学喀斯特地貌及区域知识可知,当地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且喀斯特地貌导致地表水易渗漏,地表水短缺。
【小问3详解】
三宝彝族乡地形崎岖,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全部迁出,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减缓水土流失,有利于提高当地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级“贵百河”5月高一年级地理docx、地理答案pdf、高一地理“贵百河”5月联考答题卡pdf、高一英语“贵百河”5月联考听力录音1mp3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级“贵百河”5月高一年级地理docx、高一地理“贵百河”5月联考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关于图示河流判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