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练习题
展开1.工业革命后,英国废除并颁布一些法令。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44年通过《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做了规定,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英国法制建设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D.工厂制度惠及社会下层
2.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这表明( )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B.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C.工厂制度效率低下D.工人工资明显减少
3.英国工业革命史专家卡内夫斯基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时期,水动力供应了英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动力。美国学者路易斯·亨特在其专著中详细地论证了水动力在两个半世纪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贡献。据此可知( )
A.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更为多元化
B.传统动力在工业革命时期发挥重要作用
C.蒸汽动力并未对工业革命产生影响
D.新工业布局仍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4.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B.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
C.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5.19世纪初期,英格兰需要按时上班的人付费雇用“敲门人”来叫醒自己。“敲门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拿着摇铃在门前一直摇到吵醒客户并回应了自己之后,才肯离开。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技术变革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
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
D.工业革命危害了产业工人的健康
6.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7.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花棉布、印度亚麻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税。1721年后的法令禁止售卖印度棉布。据此可知( )
A.英国纺织业完全落后于印度
B.印度惨遭英国殖民掠夺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萎缩
D.贸易保护助推工业革命
8.17—18世纪,英国的思想家们普遍认为不守时是贫穷的祸根,许多学校都将“准时”与“作息规律”写入了办学宗旨当中。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B.技术进步推动思想发展
C.社会观念适应经济需要
D.政治体制影响教育理念
9.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纺织行业,一方面,使用水力机和蒸汽机的工厂逐渐增加;但另一方面,使用手纺机、手织机、珍妮机等手动机械的手工工场还较为常见。这表明( )
A.工厂制的艰难兴起
B.工厂制存在严重弊端
C.手工工场存在优势
D.蒸汽机还不够成熟
10.“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无法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积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侧面反映出( )
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B.工厂中工人劳动生产自主性的丧失
C.分工的细化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
D.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率提高
11.19世纪中期的一个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那小小的荷兰机械,由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工厂规章制度严格
B.佩戴钟表成为时尚
C.工人的消费水平低
D.社会贫富差距较小
12.萨维尔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农村人口的减少》一书中指出,英国某镇18个教区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23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厂机械化的冲击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人口流动的频繁
D.圈地运动的结果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选择题
1.工业革命后,英国废除并颁布一些法令。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44年通过《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做了规定,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英国法制建设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D.工厂制度惠及社会下层
解析:从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英国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明工业化推动了英国法制建设,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体现福利制度最为发达,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材料中通过法律使民众得到一定的法律保障,但不能说明工厂制惠及社会下层,D项错误。
2.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这表明( )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B.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C.工厂制度效率低下D.工人工资明显减少
解析: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童工并超过正常时间,还对缺工的工人进行经济处罚,说明当时工人权利缺乏保障,A项正确;B项中普遍说法绝对;C项和D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3.英国工业革命史专家卡内夫斯基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时期,水动力供应了英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动力。美国学者路易斯·亨特在其专著中详细地论证了水动力在两个半世纪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贡献。据此可知( )
A.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更为多元化
B.传统动力在工业革命时期发挥重要作用
C.蒸汽动力并未对工业革命产生影响
D.新工业布局仍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解析:材料“在工业革命时期,水动力供应了英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动力”体现的是传统动力在工业革命时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与工业革命对动力需求的多元化说法无关,排除A项;蒸汽机的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使人类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排除C、D两项。
4.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B.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
C.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解析:据材料“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则为0.8%……工业年增长率为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0—1801年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年增长率较高,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农业增长率上升,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将农业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进行比较,无法说明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的问题,无法体现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将农业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行比较,不能说明英国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故C项错误。
5.19世纪初期,英格兰需要按时上班的人付费雇用“敲门人”来叫醒自己。“敲门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拿着摇铃在门前一直摇到吵醒客户并回应了自己之后,才肯离开。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技术变革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
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
D.工业革命危害了产业工人的健康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和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准时准点成为生活的准则,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B项正确;工业革命之前钟表就已发明,且钟表的发明与生活节奏加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整个英格兰社会的时间观念加强,没有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的信息,排除C项;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未能全面体现工业革命对产业工人的影响,排除D项。
6.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20世纪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内燃机的使用,使农业的机械化的逐步实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人口增长,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内燃机的影响,排除C项;农业生产效率依赖于科技,排除D项。
7.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花棉布、印度亚麻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税。1721年后的法令禁止售卖印度棉布。据此可知( )
A.英国纺织业完全落后于印度
B.印度惨遭英国殖民掠夺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萎缩
D.贸易保护助推工业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限制印度纺织品在英国的进口和销售,这属于贸易保护政策,目的在于保护国内市场,而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有利于刺激本国的生产力,对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起到推动的作用,故D项正确。
8.17—18世纪,英国的思想家们普遍认为不守时是贫穷的祸根,许多学校都将“准时”与“作息规律”写入了办学宗旨当中。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B.技术进步推动思想发展
C.社会观念适应经济需要
D.政治体制影响教育理念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反映出社会观念适应经济需要,故选C项。
9.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纺织行业,一方面,使用水力机和蒸汽机的工厂逐渐增加;但另一方面,使用手纺机、手织机、珍妮机等手动机械的手工工场还较为常见。这表明( )
A.工厂制的艰难兴起
B.工厂制存在严重弊端
C.手工工场存在优势
D.蒸汽机还不够成熟
【解析】材料比较了工厂和工场两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存在,趋势是工厂“逐渐增加”,但工场“还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工厂制的艰难兴起,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工厂制的弊端,使用水力机和蒸汽机是先进的,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用手动机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落后的表现,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在18世纪后期改良的蒸汽机性能优良,逐渐推广,故D项错误。
10.“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无法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积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侧面反映出( )
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B.工厂中工人劳动生产自主性的丧失
C.分工的细化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
D.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率提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工厂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这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A项是材料的表象,排除;B项是材料中工厂规章制度所产生的影响,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工厂的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纪律,而不是分工的细化,排除C项。
11.19世纪中期的一个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那小小的荷兰机械,由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工厂规章制度严格
B.佩戴钟表成为时尚
C.工人的消费水平低
D.社会贫富差距较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当时英国的工人劳动条件恶劣,劳动时间长而且工厂纪律非常严格,故选A项。
12.萨维尔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农村人口的减少》一书中指出,英国某镇18个教区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23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厂机械化的冲击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人口流动的频繁
D.圈地运动的结果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手工业者数量大大减少与1850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相关,即机器生产冲击了手工业生产,故选A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1)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解析:(1)局限:根据材料一对于工业革命的描述可知,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根据材料二对于工业革命的描述可知,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应当综合两个观点,得出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从局限性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休米勒,18世纪,英国某思想家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77年,瑞士联邦工厂法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