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使用0,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个小题2.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他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C. 他利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假说时,正反交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D. 研究分离定律时,F₁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比为1:1
    2. 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
    B. 摩尔根等人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D.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中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3. 豌豆和玉米均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玉米籽粒的糯与非糯均为Ⅰ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现有若干纯种的各作物品种,在自然状态下一定能够判断显隐性的是( )
    A. 将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隔离种植,观察植株所结种子的形状
    B. 将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间行种植,观察植株所结种子的形状
    C. 将糯玉米和非糯玉米隔离种植,鉴定植株所结种子的糯性
    D. 将糯玉米和非糯玉米间行种植,鉴定植株所结种子的糯性
    4. 下图表示控制某植物的5对相对性状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I、Ⅳ上的位置。若不考虑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A/a和V/v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Lele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lele个体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所有基因均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减数分裂Ⅰ后期,基因A、a、I、i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5. 家蚕(2n=2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在家蚕中皮肤正常(T)对皮肤油性(t)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出丝率高,油性幼虫的皮肤具有油纸样透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定家蚕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14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B. 雌蚕个体中,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都含有2条Z染色体
    C. 当亲本为GGZTW和ggZtZt时,子代中正常皮肤的幼蚕均符合生产要求
    D. 杂交组合ggZTZt×GgZtW的F₁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2
    6. 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³⁵S分别标记T₂噬菌体,然后将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体置于不含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如图所示,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组上清液中有较低放射性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B. 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³⁵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但可产生含³⁵S的子代噬菌体
    C. 甲组被感染的细菌内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也可产生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D. 该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7. 用一段由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片段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dA-Pα~Pβ~Pγ)等材料制备了DNA片段甲(单链),对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研究,实验流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备含32P的DNA片段甲时,所用dATP的β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32P
    B. 染色体样品制备后在混合操作前要除去样品中的RNA分子
    C. 片段甲与染色体样品中W基因的单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结合
    D. 脱氧腺苷三磷酸彻底水解后会得到腺嘌呤、脱氧核糖与磷酸三种小分子
    8. 现有某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若ab基因型的花粉50%致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影响,则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
    A. 17:5:5:1B. 7:3:1:1
    C. 18:5:4:1D. 6:3:2:1
    9. 现有四个纯合的水稻浅绿叶突变体W、X、Y、Z、这些突变体的浅绿叶性状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欲判断这四个突变体所含的浅绿叶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育种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F₁叶色见下表〈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互换)。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W与X的浅绿叶基因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
    B. X、Y、Z的浅绿叶是由不同对基因突变所引起的
    C. 若第2组F₂浅绿:绿为1:3,则W、Y的浅绿叶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D. 若第4组F₂浅绿:绿为7:9,则Y、Z的浅绿叶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0. 在细胞学研究领域,有许多药物可抑制细胞内某些生命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下表为几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阿糖胞苷发挥作用的场所是核糖体
    B. 利福平不会影响DNA双链的解开
    C. 放线菌素D对翻译过程产生直接影响
    D. 阿巴卡韦会抑制HIV病毒的增殖
    11. 严重打呼噜(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最终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选择素是一类可结合钙离子的单链跨膜蛋白,主要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和黏附。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选择素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增高,而相关DNA分子甲基化程度较健康者明显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素是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B. 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不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C. DNA甲基化使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
    D. 诱导DNA甲基化来抑制选择素的表达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12. 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某科学实验小组分别在1-4号试管中加入了下列不同的材料组合(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 )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翻译所需的各种酶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1号试管加入①②④;2号试管加入②③④;3号试管加入③④⑤;4号试管加入①③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号试管没有翻译的模板,不能合成多肽链
    B. 2号试管没有翻译的原料,不能合成多肽链
    C. 3号试管能够合成有放射性的多肽链
    D. 4号试管没有翻译所需的各种酶,不能合成多肽链
    13.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图是解释结肠癌发生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可能与抑癌基因突变后所表达的蛋白质活性减弱有关
    B.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人和动物细胞中本来就存在的与癌变相关的基因
    C.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DNA分子中发生突变的位置
    D. 避免接触过多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措施
    14.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其中一些子代可能会含有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基因组合,因此有利于物种在一个无法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片段,导致等位基因A和a之间发生基因重组
    B. 同胞兄妹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基因重组引起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差异不是基因重组引起的
    C. 基因重组能发生在植物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也能发生在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
    D. 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产生基因型和表型均多样的后代属于基因重组
    15.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的几种变异类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会使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B. 图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C. 图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此变异会引起猫叫综合征
    D. 图丁表示的是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形成利用了此原理
    16. 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遗迹等。2024年3月北京大学薛进庄教授带领的考察团在醴陵发现距今3.6亿年左右的古植物化石资源,该发现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有着重要科研价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古植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 将古植物化石中DNA与现代植物DNA进行比较,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胚胎学证据
    C. 大量的化石证据证实了植物的进化顺序是由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D. 从古植物化石可以推测出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
    17. 桦尺蛾的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某地区原来有一个较大的桦尺蛾种群,其中浅色个体占70%,杂合子占20%。由于环境污染,该区域的桦尺蛾每年浅色个体的减少率为10%,黑色个体的增长率为1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桦尺蛾种群中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B. 一年后,该地区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频率约为77%
    C. 可遗传的变异使S基因的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18. 趋同进化是指两类在亲缘关系上很远的生物,因为长期处于相似的生活环境而演化出相似的特征。趋异进化是指同一类生物如果长期处于不同的环境下,就会分化出不同的身体构造。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趋同进化是当地自然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B. 趋异进化是长期地理隔离造成基因不能自由交流引起的
    C. 趋同进化不能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
    D. 根据以上理论,不能仅以形态相似程度来判断生物亲缘关系远近
    二、非选择题(本题5个小题,共55分)
    19. 某生物兴趣小组建立“动物卵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下图为此小组绘制的一个卵原细胞M在分裂过程中的部分细胞图像↵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和②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细胞①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有___________,细胞⑥、⑦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3)细胞①是卵原细胞M直接形成的,卵原细胞M中染色体DNA分子中的P元素都为32P,然后在不含³²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一段时间,细胞②、⑥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与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柱形图。可以用图甲表示的是细胞___________,可以用图乙表示的是细胞___________。(填上图中的序号)
    20. MMP-9是一种明胶酶,能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科研人员通过人工合成与mmp-9基因互补的双链RNA,利用脂质体转入低分化胃腺癌细胞中,干扰细胞中mmp-9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一定的疗效。下图是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mmp-9基因转录过程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该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
    (2)若mmp-9基因转录出的mRNA的部分序列为5'-UCCAGU-3',则该基因非模板链的相应序列为___________。
    (3)参与图2所示过程的RNA有mRNA、___________三类。RNA适合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由图可知:人造双链RNA基因调控明胶酶合成的机理是___________,最终使得细胞中MMP-9的含量减少。
    (5)若mmp-9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也会导致MMP-9失活,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
    21. 水稻(2n=24)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
    (3)除基因突变外,在水稻种群中存在着一种三体抗病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或“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异常导致。该三体水稻(AAa)与感病水稻(aa)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22. 我国是棉花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棉花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害虫的侵袭,其中以棉铃虫最为常见。棉铃虫可以使棉花产量减少三分之一,严重时甚至能使一片棉田绝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种植普通棉花时,常常通过喷洒农药来减少棉铃虫的危害。下图中A~C为使用某种农药过程中棉铃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棉铃虫抗药基因频率A点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点,原因是___________。从C点开始,采取了某种措施降低了棉铃虫的种群密度,这种措施可能是___________。
    (2)转基因抗虫棉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种群数量,显著减少了农药的用量。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利用转基因抗虫棉减少农药使用量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
    (3)在抗虫棉的实际种植过程中,棉铃虫对抗虫棉也会产生抗性。可以通过在转基因棉田中种植一部分非转基因棉花来延缓棉铃虫对抗虫棉的抗性。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3. 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基因B和b控制,果蝇的红眼与白眼由基因R和r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₁全为红眼,让F₁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₂,F₂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控制无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2)F₂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实验中无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3)若选择F₁中的红眼雄果蝇与F2中的红眼雌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来验证伴性遗传,能够实现目的的杂交组合(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这些杂交组合后代中有眼个体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时即可验证伴性遗传。实验分组
    母本
    父本
    F₁叶色
    F₁自交得F₂
    第1组
    W
    X
    浅绿
    第2组
    W
    Y
    绿
    第3组
    W
    Z
    绿
    第4组
    Y
    Z
    绿
    药物名称
    作用机理
    阿糖胞苷
    抑制DNA聚合酶活性
    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活性
    放线菌素D
    嵌入DNA双链分子中,抑制DNA的模板功能
    阿巴卡韦
    抑制脱氧核糖核苷酸与逆转录酶结合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表型
    红眼(♀)
    红眼(♂)
    白眼(♀)
    白眼(♂)
    无眼(♀)
    无眼(♂)
    比例
    6
    3
    0
    3
    2
    2
    吕梁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生物学试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个小题2.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他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C. 他利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假说时,正反交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
    D. 研究分离定律时,F₁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比为1:1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如果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必须在花粉成熟之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处理,在人工传粉后再套袋。
    2、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主要包括四点内容:一是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二是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三是产生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给下一代;四是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得到遗传规律,其中就是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是否正确的。
    4、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核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且必须通过有性生殖繁殖产生后代。
    【详解】A、豌豆为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A错误;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之一是“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一词,B错误;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正反交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C正确;
    D、F₁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
    B. 摩尔根等人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D.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中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答案】A
    【解析】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和其他相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A错误;
    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每个实验组特异性的去除了一种物质,C正确;
    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A。
    3. 豌豆和玉米均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玉米籽粒的糯与非糯均为Ⅰ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现有若干纯种的各作物品种,在自然状态下一定能够判断显隐性的是( )
    A. 将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隔离种植,观察植株所结种子的形状
    B. 将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间行种植,观察植株所结种子形状
    C. 将糯玉米和非糯玉米隔离种植,鉴定植株所结种子的糯性
    D. 将糯玉米和非糯玉米间行种植,鉴定植株所结种子的糯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B、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株,自然状态下均是纯种,将纯种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隔离种植或间行种植,皱粒豌豆植株上结的种子只有皱粒,圆粒豌豆植株上结的种子只有圆粒,无法判断显隐性,AB错误;
    C、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状态下,既可以自花传粉(自交),又可以异花传粉(杂交)。将纯种糯玉米和非糯玉米隔离种植,糯玉米植株上结的只有糯性籽粒,非糯玉米植株上结的只有非糯性籽粒,无法判断显隐性,C错误;
    D、将糯玉米和非糯玉米间行种植,若糯玉米植株上结的只有糯性籽粒,非糯玉米植株上结的既有非糯性籽粒,又有糯性籽粒,说明籽粒糯性为显性性状、非糯性为隐性性状;若非糯玉米植株上结的只有非糯性籽粒,糯玉米植株上结的既有非糯性籽粒,又有糯性籽粒,说明籽粒非糯性为显性性状、糯性为隐性性状。故将糯玉米和非糯玉米间行种植,鉴定植株所结种子的糯性,可判断显隐性,D正确;
    故选D。
    4. 下图表示控制某植物的5对相对性状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I、Ⅳ上的位置。若不考虑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A/a和V/v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Lele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lele个体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所有基因均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减数分裂Ⅰ后期,基因A、a、I、i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①间期: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③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2、 减数分裂过程:①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I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④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II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I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详解】A、A/a位于染色体I上,V/v位于染色体Ⅳ上,A/a和V/v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Lele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lele个体是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
    C、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与原来的亲本细胞基因型一样,所以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所有基因均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正确;
    D、若在减数分裂I前期,一对染色体I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突变),互换后,一条染色体I可能含有A、a、I、i,减数分裂I后期,这对染色体I(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基因A、a、I、i就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故选B。
    5. 家蚕(2n=2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在家蚕中皮肤正常(T)对皮肤油性(t)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出丝率高,油性幼虫的皮肤具有油纸样透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定家蚕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14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B. 雌蚕个体中,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都含有2条Z染色体
    C. 当亲本为GGZTW和ggZtZt时,子代中正常皮肤的幼蚕均符合生产要求
    D. 杂交组合ggZTZt×GgZtW的F₁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1、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生物,ZZ为雄性,ZW为雌性。
    2、基因组测序中,不含性染色体生物基因组测序的是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性染色体的生物需要测定常染色题和两条性染色体。
    【详解】A、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染色体为2n=28,测定家蚕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13条常染色体+Z+W=1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A错误;
    B、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条或0条Z染色体,B错误;
    C、当亲本为GGZTW和ggZtZt时,子代基因型为GgZTZt和GgZtW,雄性表现为绿色茧皮肤正常,雌性表现为绿色茧皮肤油性,因此子代中正常皮肤的幼蚕均符合生产要求,C正确;
    D、杂交组合ggZTZt×GgZtW的F₁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GgZZ所占比例为1/2×1/2=1/4,D错误。
    故选C。
    6. 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³⁵S分别标记T₂噬菌体,然后将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体置于不含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如图所示,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组上清液中有较低放射性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B. 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³⁵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但可产生含³⁵S的子代噬菌体
    C. 甲组被感染的细菌内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也可产生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D. 该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答案】C
    【解析】
    【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培养大肠杆菌,用32P、35S分别标记大肠杆菌→用32P、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悬浮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
    【详解】A、甲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P存在于DNA中,若甲组上清液中有较低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这一部分噬菌体的DNA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内,原因是保温时间过短引起的,A错误;
    B、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大肠杆菌,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不产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B错误;
    C、甲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P存在于DNA中,在侵染过程中,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由于噬菌体繁殖所需原料来自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且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可产生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和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C正确;
    D、该实验结果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7. 用一段由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片段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dA-Pα~Pβ~Pγ)等材料制备了DNA片段甲(单链),对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研究,实验流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备含32P的DNA片段甲时,所用dATP的β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32P
    B. 染色体样品制备后在混合操作前要除去样品中的RNA分子
    C. 片段甲与染色体样品中W基因的单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结合
    D. 脱氧腺苷三磷酸彻底水解后会得到腺嘌呤、脱氧核糖与磷酸三种小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通过带32p标记的DNA分子与被测样本中的W基因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带,可以推测出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详解】A、dA-Pα~Pβ~Pγ脱去β、γ位上的两个磷酸基团后,则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之一。因此研究人员在制备32p标记的DNA片段甲时,所用dATP的α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32p,A错误;
    B、在混合操作之前去除了样品中的RNA分子,去除RNA分子避免了RNA分子与DNA探针的结合,使杂交条带仅为DNA探针与染色体上DNA结合产生的,B正确;
    C、染色体样品中W基因的单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32p标记的DNA片段甲进行结合形成杂交带,推测出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正确;
    D、脱氧腺苷三磷酸彻底水解后会得到1个腺嘌呤、1个脱氧核糖与3个磷酸,共三种小分子,D正确。
    故选A。
    8. 现有某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若ab基因型的花粉50%致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影响,则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
    A. 17:5:5:1B. 7:3:1:1
    C. 18:5:4:1D. 6:3:2:1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b基因型的花粉50%致死,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1:1:1:1;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2:2:2:1,AaBb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7:5:5: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 现有四个纯合的水稻浅绿叶突变体W、X、Y、Z、这些突变体的浅绿叶性状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欲判断这四个突变体所含的浅绿叶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育种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F₁叶色见下表〈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互换)。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W与X的浅绿叶基因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
    B. X、Y、Z的浅绿叶是由不同对基因突变所引起的
    C. 若第2组F₂浅绿:绿为1:3,则W、Y的浅绿叶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D. 若第4组F₂浅绿:绿为7:9,则Y、Z的浅绿叶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W、X、Y、Z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形成的浅绿叶突变体,第1组W、X杂交,下一代仍为浅绿叶,说明W和X的浅绿叶基因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第2组W、 Y杂交,第3组W、Z杂交,F1均表现绿叶,说明W的浅绿叶基因与Y、Z不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即属于非等位基因,但不能判断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还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同理,第4组Y、Z杂交,F1表现绿叶,说明Y的浅绿叶基因与Z不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W、X、Y、Z突变体相应的隐性基因可以分别表示为a1a1、a2a2、bb、cc。
    【详解】A、第1组W、X杂交,下一代仍为浅绿叶,说明W和X为相同位置的隐性基因控制,W与X的浅绿叶基因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A正确;
    B、W与X的浅绿叶基因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第2组W、 Y杂交,第3组W、Z杂交,第4组Y、Z杂交,F1均表现绿叶,说明W与Y、Z不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Y与Z不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综上所述,X、Y、Z的浅绿叶是由不同对基因突变所引起的,B正确;
    C、W、X、Y、Z突变体相应的隐性基因分别表示为a1a1、a2a2、bb、cc,若W、Y的浅绿叶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第2组为W(a1a1BBCC)×Y(AAbbCC),F1基因型为Aa1BbCC,不考虑互换,F1能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1BC:AbC=1:1,F1自交后代F2的表型及比例为浅绿:绿为1:1;若W、Y的浅绿叶基因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F1能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C:a1BC:AbC:abC=1:1:1:1,F1自交后代F2的表型及比例为浅绿:绿为7:9。因此推测,若第2组F₂浅绿:绿为1:1,则W、Y的浅绿叶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C错误;
    D、若Y、Z的浅绿叶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第4组为Y(AAbbCC)×Z(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F1能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C:ABc:AbC:Abc=1:1:1:1,F1自交后代F2的表型及比例为浅绿:绿为7:9;若Y、Z的浅绿叶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F1能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C:ABc=1:1,F1自交后代F2的表型及比例为浅绿:绿为1:1;据此推测,若第4组F₂浅绿:绿为7:9,则Y、Z的浅绿叶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
    10. 在细胞学研究领域,有许多药物可抑制细胞内某些生命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下表为几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阿糖胞苷发挥作用的场所是核糖体
    B. 利福平不会影响DNA双链的解开
    C. 放线菌素D对翻译过程产生直接影响
    D. 阿巴卡韦会抑制HIV病毒的增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 复制是以DNA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个子代DNA分子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RNA聚合酶首先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上从而启动转 录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阿糖胞苷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因此是抑制DNA复制过程,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A错误;
    B、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活性,影响DNA双链的解开,影响转录过程,B错误;
    C、放线菌素D嵌入DNA双链分子中,抑制DNA的模板功能,直接干扰转录过程,间接对翻译过程产生影响,C错误;
    D、阿巴卡韦抑制脱氧核糖核苷酸与逆转录酶结合,抑制HIV病毒的增殖,D正确。
    故选D。
    11. 严重的打呼噜(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最终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选择素是一类可结合钙离子的单链跨膜蛋白,主要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和黏附。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选择素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增高,而相关DNA分子甲基化程度较健康者明显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素是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B. 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不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C. DNA甲基化使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
    D. 诱导DNA甲基化来抑制选择素的表达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如基因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
    【详解】A、选择素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A正确;
    B、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会影响基因表达,B错误;
    C、DNA甲基化使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属于表观遗传,C正确;
    D、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选择素水平较高,DNA分子甲基化程度较低,诱导DNA甲基化来抑制选择素的表达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生,D正确。
    故选B。
    12. 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某科学实验小组分别在1-4号试管中加入了下列不同的材料组合(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 )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翻译所需的各种酶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1号试管加入①②④;2号试管加入②③④;3号试管加入③④⑤;4号试管加入①③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号试管没有翻译的模板,不能合成多肽链
    B. 2号试管没有翻译的原料,不能合成多肽链
    C. 3号试管能够合成有放射性的多肽链
    D. 4号试管没有翻译所需的各种酶,不能合成多肽链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氨基酸为原料,工具为tRNA,产物是多肽链,场所是核糖体。
    【详解】A、1号试管加入①②④,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为翻译的模板,存在翻译的模板,但缺少原料,A错误;
    B、2号试管加入②③④,不能合成多肽链的原因是缺少转运氨基酸的工具tRNA,B错误;
    C、3号试管加入③④⑤,具有翻译的模板、原料、工具和酶等,故能够合成有放射性的多肽链,C正确;
    D、4号试管加入①③⑤,⑤中含有所需酶,不能合成多肽链的原因是缺少翻译的模板,D错误。
    故选C。
    13.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图是解释结肠癌发生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可能与抑癌基因突变后所表达的蛋白质活性减弱有关
    B.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人和动物细胞中本来就存在的与癌变相关的基因
    C.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DNA分子中发生突变的位置
    D. 避免接触过多的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措施
    【答案】C
    【解析】
    【分析】1、癌细胞具有以下特征:(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它们迅速地生长、分裂,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例如,体外培养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当这种细胞转变成癌细胞后就变成球形了。(3)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详解】A、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可能与抑癌基因突变后所表达的蛋白质活性减弱有关,A正确;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人和动物细胞中本来就存在的与癌变相关的基因,B正确;
    C、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结果,但是不能观察到基因在DNA分子中发生突变的位置,C错误;
    D、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避免接触过多的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措施,D正确。
    故选C。
    14.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其中一些子代可能会含有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基因组合,因此有利于物种在一个无法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片段,导致等位基因A和a之间发生基因重组
    B. 同胞兄妹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基因重组引起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差异不是基因重组引起的
    C. 基因重组能发生在植物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也能发生在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
    D. 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产生基因型和表型均多样后代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重组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
    【详解】A、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可引起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A和a为等位基因,不能重组,A错误;
    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因此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差异不是基因重组引起的,B正确;
    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15.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的几种变异类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会使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B. 图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C. 图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此变异会引起猫叫综合征
    D. 图丁表示的是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形成利用了此原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甲图中基因排列由abcdef变为aedcbf,基因顺序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A正确;
    B、图乙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def与另一条染色体上的kl发生了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B错误;
    C、丙图中基因排列由abcdef变为acdef,说明基因b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此变异会引起猫叫综合征,C错误;
    D、丁图中着丝粒断裂后,染色体没有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属于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形成利用的是细胞内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D错误。
    故选A。
    16. 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遗迹等。2024年3月北京大学薛进庄教授带领的考察团在醴陵发现距今3.6亿年左右的古植物化石资源,该发现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有着重要科研价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古植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 将古植物化石中DNA与现代植物DNA进行比较,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胚胎学证据
    C. 大量的化石证据证实了植物的进化顺序是由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D. 从古植物化石可以推测出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造物或生活痕迹等。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例如,从动物的牙齿化石推测它们的饮食情况,从动物的骨骼化石推测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从植物化石推测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等等。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详解】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直接的、重要的证据,A正确;
    B、将古植物化石中DNA 与现代植物DNA进行比较,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B错误;
    C、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C正确;
    D、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例如,从动物的牙齿化石推测它们的饮食情况,从动物的骨骼化石推测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从植物化石推测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D正确。
    故选B。
    17. 桦尺蛾的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某地区原来有一个较大的桦尺蛾种群,其中浅色个体占70%,杂合子占20%。由于环境污染,该区域的桦尺蛾每年浅色个体的减少率为10%,黑色个体的增长率为1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桦尺蛾种群中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B. 一年后,该地区桦尺蛾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约为77%
    C. 可遗传的变异使S基因的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 种群基因库指的是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A正确;
    B、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 某地区原来有一个较大的桦尺蠖种群,其中浅色个体(ss)占70%,杂合子(Ss)占20%,设原桦尺蠖种群中的数量为100只。一年后,浅色个体数量为70-70×10%=63只,杂合子(Ss)数量为20+20×10%=22只,黑色个体(SS)数量为10+10×10%=11只。则该地区第二年s的基因频率是(22+63×2)÷[(11+22+63)×2]×100%≈77%,B正确;
    C、自然选择使S基因的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C。
    18. 趋同进化是指两类在亲缘关系上很远的生物,因为长期处于相似的生活环境而演化出相似的特征。趋异进化是指同一类生物如果长期处于不同的环境下,就会分化出不同的身体构造。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趋同进化是当地自然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B. 趋异进化是长期地理隔离造成基因不能自由交流引起的
    C. 趋同进化不能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
    D. 根据以上理论,不能仅以形态相似程度来判断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
    【答案】C
    【解析】
    【分析】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A、趋同进化是因为长期处于相似的生活环境而演化出相似的特征,是当地自然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A正确;
    B、同一类生物长期处于不同的环境下会分化出不同的身体构造,是由于长期地理隔离造成基因不能自由交流引起的,B错误;
    C、趋同进化是因为长期处于相似的生活环境而演化出相似的特征,仍可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亲缘关系上很远的生物可能演化出相似的特征,同一类生物也可以分化出不同的身体构造,因此不能仅以形态相似程度来判断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5个小题,共55分)
    19. 某生物兴趣小组建立“动物卵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下图为此小组绘制的一个卵原细胞M在分裂过程中的部分细胞图像↵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和②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细胞①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有___________,细胞⑥、⑦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3)细胞①是卵原细胞M直接形成的,卵原细胞M中染色体DNA分子中的P元素都为32P,然后在不含³²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一段时间,细胞②、⑥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与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柱形图。可以用图甲表示的是细胞___________,可以用图乙表示的是细胞___________。(填上图中的序号)
    【答案】(1) ①. 初级卵母细胞 ②. 极体(第一极体)
    (2) ①.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②. Hr、hr(或hr、Hr)
    (3) ①. 4 ②. 2
    (4) ①. ① ②. ②和③
    【解析】
    【分析】卵原细胞M在分裂过程中,细胞①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左边那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右边那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了基因突变;细胞②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依据细胞质均等分裂推测它是极体,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④~⑦中,⑥和⑦中有一个是卵细胞,其他细胞都是极体;
    【小问1详解】
    卵原细胞M在分裂过程中,细胞①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②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依据细胞质均等分裂推测它是极体(第一极体)。
    【小问2详解】
    图中显示细胞①内,左边那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染色体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右边那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了基因突变,细胞①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细胞②和细胞③由细胞①分裂而来,根据细胞①的基因型是HHhhRrrr,细胞②的基因型是HhRr,推测细胞③的基因型是Hhrr,细胞③内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形成的细胞⑥、⑦的基因型分别为Hr、hr(或hr、Hr)。
    【小问3详解】
    卵原细胞M中染色体DNA分子中的P元素都为³²P,然后在不含³²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一段时间,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DNA复制一次,到细胞①对应的时期时,所有的染色单体皆含有³²P,细胞②、⑥中含有³²P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4和2。
    【小问4详解】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细胞①有两个染色体组,两对同源染色体;细胞②和③各含两个染色体组,无同源染色体;细胞④~⑦各含1个染色体组,无同源染色体。分析图可知,图甲表示相应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两对同源染色体,可以表示细胞①,图乙表示相应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无同源染色体,可以表示细胞②和③。
    20. MMP-9是一种明胶酶,能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科研人员通过人工合成与mmp-9基因互补的双链RNA,利用脂质体转入低分化胃腺癌细胞中,干扰细胞中mmp-9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一定的疗效。下图是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mmp-9基因转录过程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该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
    (2)若mmp-9基因转录出的mRNA的部分序列为5'-UCCAGU-3',则该基因非模板链的相应序列为___________。
    (3)参与图2所示过程的RNA有mRNA、___________三类。RNA适合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由图可知:人造双链RNA基因调控明胶酶合成的机理是___________,最终使得细胞中MMP-9的含量减少。
    (5)若mmp-9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也会导致MMP-9失活,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① ②. RNA聚合酶
    (2)5'-TCCAGT-3'
    (3) ①. rRNA、tRNA ②. m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
    (4)单链RNA与mRNA互补配对,从而干扰了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
    (5)基因突变
    【解析】
    【分析】图1中①是转录过程,②是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③是单链RNA与mRNA互补配对,④是抑制翻译。
    图2表示翻译过程,X表示氨基酸,Y表示核糖体。
    【小问1详解】
    图1中①有DNA指导合成RNA,表示MMP-9基因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小问2详解】
    转录的mRNA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之间互补配对,且mRNA与DNA模板链的方向相反,mRNA的部分序列为5'-UCCAGU-3',则DNA模板链序列为5'-ACTGGA-3',模板连与非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则非模板链的相应序列为5'-TCCAGT-3'。
    【小问3详解】
    图2为翻译过程,参与翻译的RNA有mRNA、rRNA、tRNA三类。RNA适合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相比于DNA,m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因此RNA适合用作DNA的信使。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人造双链RNA基因调控明胶酶合成的机理是单链RNA与mRNA互补配对,使翻译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干扰了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最终使得细胞中MMP-9的含量减少。
    【小问5详解】
    在基因中插入外源DNA片段,属于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21. 水稻(2n=24)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
    (3)除基因突变外,在水稻种群中存在着一种三体抗病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或“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异常导致。该三体水稻(AAa)与感病水稻(aa)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1)增添、缺失和替换
    (2) ①. 不会 ②. 翻译提前终止(终止密码子提前)
    (3) ①. 减数分裂Ⅱ ②. 抗病:感病=5:1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如果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则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会发生改变,如果发生在编码区,则可能因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碱基对替换往往只有一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往往会引起从突变点之后的多个密码子发生变化,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多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小问1详解】
    由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导致基因突变的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小问2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基因Ⅰ的突变是碱基对增添造成的,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没有改变,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由于蛋白质没有发生变化,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说明基因突变使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翻译提前终止。
    【小问3详解】
    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渠色体有三条,该三体水稻基因型为AAa,可知相同基因未分开,即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异常,两条相同的染色体没有分开导致的。该三体水稻基因型为AAa,可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2:2:1,与感病水稻(aa)杂交,后代中感病水稻aa的比例为1/6,则抗病为5/6,即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5:1。
    22. 我国是棉花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棉花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害虫的侵袭,其中以棉铃虫最为常见。棉铃虫可以使棉花产量减少三分之一,严重时甚至能使一片棉田绝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种植普通棉花时,常常通过喷洒农药来减少棉铃虫的危害。下图中A~C为使用某种农药过程中棉铃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棉铃虫抗药基因频率A点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点,原因是___________。从C点开始,采取了某种措施降低了棉铃虫的种群密度,这种措施可能是___________。
    (2)转基因抗虫棉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种群数量,显著减少了农药的用量。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利用转基因抗虫棉减少农药使用量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
    (3)在抗虫棉的实际种植过程中,棉铃虫对抗虫棉也会产生抗性。可以通过在转基因棉田中种植一部分非转基因棉花来延缓棉铃虫对抗虫棉的抗性。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小于 ②. 在农药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棉铃虫可以存活下来,导致抗药的基因频率上升 ③. 使用另一种农药或者引入天敌
    (2) ①. 基因重组 ②. 减少了环境污染
    (3)减缓了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的增加速度
    【解析】
    【分析】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A~C为使用某种农药过程中棉铃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喷洒农药初期,棉铃虫数量明显降低,但一段时间后,棉铃虫数量增多,这是因为在农药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棉铃虫可以存活下来,导致抗药的基因频率上升,故棉铃虫抗药基因频率A点小于C点;从C点开始,可通过使用另一种农药或者引入天敌降低棉铃虫的种群密度。
    【小问2详解】
    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棉花体内进行表达,从而达到抗虫的目的。利用转基因抗虫棉减少农药使用量,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
    【小问3详解】
    抗虫棉的实际种植过程中,棉铃虫对抗虫棉也会产生抗性。可以通过在转基因棉田中种植一部分非转基因棉花来减缓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的增加速度,从而延缓棉铃虫对抗虫棉的抗性。
    23. 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基因B和b控制,果蝇的红眼与白眼由基因R和r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₁全为红眼,让F₁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₂,F₂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控制无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2)F₂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实验中无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3)若选择F₁中的红眼雄果蝇与F2中的红眼雌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来验证伴性遗传,能够实现目的的杂交组合(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这些杂交组合后代中有眼个体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时即可验证伴性遗传。
    【答案】(1) ①. 红眼 ②. 常
    (2) ①. 1/6 ②. bbXRXR ③. bbXRXr
    (3) ①. 2##二##两 ②.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有些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XX),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XY);有些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小问1详解】
    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说明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中,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在有眼和无眼中,有眼是显性性状,无眼是隐性性状。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无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1:1,故无眼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无关,即控制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中雌性均为红眼,说明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位于X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亲本无眼雌果蝇基因型为bbXRXR,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BBXrY,F1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中红眼雌果蝇(B_XRX—)占比=3/4×1/2=3/8,F2中纯合红眼雌果蝇(BBXRXR)占比=1/4×1/4=1/16,F2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6。实验中无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bbXRXR和bbXRXr两种。
    【小问3详解】
    选择F1中的红眼雄果蝇与F2中的红眼雌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来验证伴性遗传,可选择的杂交组合共有两种,即BbXRY和BBXRXr、BbXRY和BBXRXr,这些杂交组合后代中有眼个体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即可验证伴性遗传。
    实验分组
    母本
    父本
    F₁叶色
    F₁自交得F₂
    第1组
    W
    X
    浅绿
    第2组
    W
    Y
    绿
    第3组
    W
    Z
    绿
    第4组
    Y
    Z
    绿
    药物名称
    作用机理
    阿糖胞苷
    抑制DNA聚合酶活性
    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活性
    放线菌素D
    嵌入DNA双链分子中,抑制DNA的模板功能
    阿巴卡韦
    抑制脱氧核糖核苷酸与逆转录酶结合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表型
    红眼(♀)
    红眼(♂)
    白眼(♀)
    白眼(♂)
    无眼(♀)
    无眼(♂)
    比例
    6
    3
    0
    3
    2
    2
    相关试卷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1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