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前者发生了分化,后者没有
    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蛙的红细胞分裂时形成星射线而非纺锤丝,因此属于无丝分裂
    D.细胞在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
    C.细胞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也可能导致细胞凋亡
    D.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3.下列相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发现处于分裂间期细胞数量较多
    B.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小桶中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C.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中,至少需要制作两对染色体模型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4.孢子减数分裂多见于植物和某些藻类,其二倍体的孢子母细胞(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分别相当于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小孢子和大孢子),小孢子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包含一个营养核和两个精子的成熟花粉,大孢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胚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孢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小孢子母细胞的一半
    B.孢子减数分裂的特点是减数分裂不直接产生配子
    C.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8个精子
    D.某植物的基因型是AaBb,则其某个胚囊中的8个核的基因型有4种
    5.某二倍体植物的花有紫、红、白三种颜色,分别受A+、A和a控制,其中A+纯合致死,且A+对A和a为显性,A对a为显性,现有3种基因型不同的杂合子(每种基因型个体数相等)组成的种群,随机交配一代后,紫:红:白的比例为( )
    A.3:3:2B.2:3:1C.4:3:1D.4:4:1
    6.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作出如下几点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多对基因可以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但一对基因不可能控制多对相对性状
    B.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但患遗传病的个体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C.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但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
    D.一个密码子不一定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也不一定对应一种密码子
    7.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存在从深红到白色等一系列颜色,经研究发现该植物花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两种显性基因以累加效应来增加色素使颜色加深,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某深红(AABB)与白色(aabb)亲本杂交,F1全是中红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花色共有5种
    B.该植物的中红花色个体有3种基因型
    C.在自然情况下种植全部F1,产生的F2里中红个体占3/8
    D.A与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但碱基数目一定相同
    8.某二倍体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翅形性状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用A和a表示,现有雌性长翅昆虫和雄性残翅昆虫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全为长翅,F1相互交配得F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翅形性状中长翅是显性性状B.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Z^z
    C.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Z和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F2的性状分离比为雌性长翅:雌性残翅:雄性长翅:雄性残翅=1:1:1:1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受精作用和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包括其同源区段上的基因
    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0.下列与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究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各实验组的设置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应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
    D.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11.如图为大肠杆菌拟核DNA的复制示意图,复制从一个起点开始,形成复制泡,“→”表示子链延伸方向。现将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含18O标记的dGTP(三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使新合成的DNA链中的dG(脱氧鸟苷)均被18O标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B.图中复制泡形成于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为双向复制
    C.dG(脱氧鸟苷)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D.该图体现了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12.下图是某兴趣小组构建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模式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指出了此图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当中观点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应将碱基U改为T
    B.乙同学认为应将五碳糖3'-C连接的-OH改为-H
    C.丙同学认为4'-C与磷酸基团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D.丁同学认为A-U之间应以3个氢键相连、C-G之间应以2个氢键相连
    13.我国科学家郭三堆通过基因工程率先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并用于生产,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垄断,因此他被誉为“中国抗虫棉之父”。已知抗虫棉中导入了苏云金杆菌的Bt基因,这个基因使得棉花植株产生能破坏鳞翅目昆虫的消化系统的Bt抗虫蛋白,最终导致害虫的死亡。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是遗传物质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多个基因
    B.抗虫棉的成功研制表明棉花和苏云金杆菌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C.苏云金杆菌和棉花的基因都是4种脱氧核苷酸的随机排列,体现了DNA的多样性
    D.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4.暹罗猫因具有独特的毛色而深受人们喜爱。研究发现,暹罗猫体内负责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了“温度敏感型”突变,使得该酶在温度超过38℃时就会失活,从而导致黑色素无法形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由题干推测暹罗猫四肢、尾巴和面部这些部位因温度较低所以毛色比躯干更深
    C.暹罗猫胚胎发育的温度稳定在38℃以上,小猫出生时会出现类似于白化病的症状
    D.生物的性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15.研究发现,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的表达与动物的昼夜节律有关,该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图1所示,其编码的蛋白PER在夜间累积而在白天被降解,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图2为图1中过程②的局部放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②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
    B.TIM-PER复合体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PER基因的结合而发挥作用
    C.图2中核糖体沿mRNA从左向右移动
    D.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决定了转录的起始和终止的位置
    16.某研究团队调查了医院确诊的肺癌患者1303人,其中吸烟的有823人,占患者总数的63.16%,下列有关癌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机体出现了癌细胞,就一定会患癌症
    C.原癌基因一旦突变就会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从而引起细胞癌变
    D.在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可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17.金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观赏鱼品种,其祖先是野生鲫鱼,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金鱼已陪伴着人类生活了十几个世纪。下图所示为我国科学家培育金鱼新品种的一种方法,已知正常受精过程中,精子能激活处于减Ⅱ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使其完成减数分裂Ⅱ并排出第二极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紫外线处理后的精子的染色体可能没有进入次级卵母细胞
    B.图中的金鱼二倍体新品种的培育主要应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C.低温阻止第二极体排出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纺继体的形成
    D.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所获得的金鱼二倍体新品种一般为纯合子
    18.研究发现,有一种“自私基因”能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后代分离比,如基因型为Aa的水稻,在产生花粉时,A能杀死一定比例不含A的花粉,某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4:1,F1随机传粉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基因会使2/3的不含A的花粉死亡
    B.F1产生的雌配子的比例为A:a=5:3
    C.F1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A:a=5:1
    D.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32
    二、读图填空题
    19.图甲表示的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图甲中a~e表示相关过程;图乙表示某种物质结构简图;图丙是图甲中的某些具体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丙过程③对应图甲________________过程。
    (2)图乙所示物质是通过图丙中过程_____________合成的,该物质中___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氢键。
    (3)过程丙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原核”或“真核”)细胞中,酶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图甲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过程e相同的是过程_____________(填甲中的字母)。
    (4)图甲揭示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物,而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因此,生命是物质、能量和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
    20.蜜蜂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社会群体,在蜂群中存在三种级型的蜜蜂个体:蜂王、工蜂和雄蜂(如图所示)。
    (1)蜂王和工蜂都是由__________发育而来,雄蜂则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雄蜂属于__________倍体。
    (2)蜜蜂的干细胞增殖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__________,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3)雄蜂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如下图所示:
    与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相比,雄蜂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的不同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4)以下是某同学搜集的有关蜜蜂级型分化的资料:
    蜂王浆内富含micrRNA(非编码短单链RNA分子),蜜蜂幼虫在1~3日龄都是食用蜂王浆,3日龄后,继续食用蜂王浆的幼虫将发育为蜂王,改食普通蜂粮的幼虫将发育为工蜂。
    蜜蜂级型分化与幼虫体内一种名为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有关,当dynactinp62基因高表达时,蜜蜂幼虫会朝着蜂王方向发育。
    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酶,这种酶能使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
    结合上述资料,推测持续食用蜂王浆的幼虫能发育为蜂王的原因可能是:蜂王浆内的micrRNA能与__________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结合,通过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来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__________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表达水平提高,蜜蜂幼虫就朝着蜂王方向发育。
    三、实验探究题
    21.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用A、a表示)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用B、b表示)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
    (2)紫茎缺刻叶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3)将第2组杂交实验的所有子代缺刻叶番茄自交,后代缺刻叶个体占_____________。
    (4)将抗病基因T(相当于显性基因)转入紫茎缺刻叶③的染色体上(若其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位置未转入基因T,相当于含隐性基因t),得到品种甲、乙、丙,分别种植后进行自交得到F1,统计茎的颜色、对病毒的抗性(抗病和易感病)两种性状,数据如下表:
    品种甲转入的抗病基因与控制茎颜色的基因__________(“位于”或“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种乙转入了__________(1或2)个基因T,它们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种丙转入的抗病基因T与控制__________(“紫茎”或“绿茎”)的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22.玉米(2n=20)为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雄花着生在植株顶端的雄穗上,开花前雄穗先抽出,雌花着生在茎秆中部叶腋间的雌穗上,当柱头伸出苞叶后,即有受粉能力。
    (1)玉米人工杂交的操作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2)二倍体植株中,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三体(2n+1),1
    号染色体有三条的植株可表示为1-三体,2号染色体有三条的植株可表示为2-三体,以此类推。三体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另外一条移向另一极。已知玉米抗病基因(A)对不抗病基因(a)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三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玉米来说,一共可获得__________种三体品系;
    ③现有纯合抗病正常玉米、不抗病正常玉米和一系列纯合抗病三体玉米(纯合抗病1-三体玉米~纯合抗病10-三体玉米),假设每株玉米产生的子代数量均相同,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A基因是否位于3号染色体上。
    实验设计过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将F1与__________玉米进行测交得F2;
    c.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__________,则表明A基因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则表明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3)由于三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增加了一条,相应的基因剂量增加,从而使性状发生改变,因此还可以通过基因剂量效应定位法对相应基因进行定位。例如,人类21-三体综合征患者智力低于常人,身体发育缓慢,并且表现出特殊的面容。研究发现,该病某些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的活性为正常人的1.5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表皮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A错误;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C、蛙的红细胞分裂时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因此属于无丝分裂,C错误;D、细胞在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析:A、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A正确;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可能属于细胞凋亡,也可能为细胞坏死,B错误;C、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内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再利用。此外,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c正确;D、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这是科学家的一大科学研究发现,此外还有自由基学说,D正确,故选B。
    3.答案:B
    解析:A、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发现处于分裂间期细胞数量较多,占的比例较高,A正确;B、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相等,B错误;C、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中,至少需要制作两对染色体模型,因为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自由组合定律至少是两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常用酒精进行冲洗,D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A、根据题干知二倍体的孢子母细胞(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分别相当于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小孢子和大孢子),小孢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小孢子母细胞的一半,A正确;B、根据题干,孢子减数分裂,大孢子母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均先进行减数分裂,再进行有丝分裂,最终形成配子,B正确;C、由题意可知,二倍体的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即1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小孢子,小孢子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包含一个营养核和两个精子的成熟花粉,说明4个小孢子再经有丝分裂最终共形成了8个精子,c正确;D、某植物的基因型是AaBb,则其某个胚囊中的8个核的基因型有2种,D错误。故选D
    5.答案:C
    解析:
    6.答案:D
    解析:A、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的情况下,一个基因与多个性状有关,一个性状也可能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A错误;B、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表现正常的隐性遇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C、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先天性疾病不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遗传病也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有些遗传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才发病,C错误;D、一个密码子不一定对应一种氨基酸,如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一种氨基酸也不一定对应一种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D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A、两种显性基因以累加效应来增加色素使颜色加深,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控制该植株的花色的基因型可以含有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0个显性基因,故该植物的花色共有5种,A正确;BC、分析题意,某深红(AABB)与白色(aabb)亲本杂交,F1全是红个体,F1的基因型为AaBb,由此可知红色花的基因型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则该植物的中红花色个体有3种基因型(AAbb、AaBb、aaBB),在自然情况下种植全部F1,产生的F2里中红个体占1/4×1/4+1/2×1/2+1/4×1/4-=3/8,BC正确;D、A与提是等位基因,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和碱基数目均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D。
    8.答案:D
    解析:
    9.答案:B
    解析: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例如人的色盲基因,A错误;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包括其同源区段上的基因,这就是伴性遗传的特点,B正确;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其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D、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不是雌雄配子结合时,D错误。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各实验组的设置采用酶解法,在自变量的控制上利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应该先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分别培养噬菌体,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TMV) 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RNA是TMV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该过程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氧元素没有放射性,A错误;B、大肠杆菌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B错误;C、dG (脱氧鸟苷)是脱氧核糖和鸟嘌呤组成,是DNA的组成部分之一,不是基本单位,C错误;D、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含18O标记的dGTP(三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使新合成的DNA链中的dG(脱氧鸟苷)均被18O标记,并结合图分析,体现了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D正确。故选D。
    12.答案:A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该图为DNA模型碱基U应改成T, 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应将五碳糖2'-C连接的-OH改为-H,B错误;C、脱氧核苷酸中碱基连接在脱氧核苷酸的1号碳原子上,磷酸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脱氧核苷酸形成脱氧核苷酸链时,是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上的-OH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反应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与4号碳没关系,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该图为DNA模型碱基U应改成T, A-T之间应以2个氢键相连、C-G之间应以3个氢键相连,D错误。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基因是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多个基因,A正确;B、基因在受体细胞中依然能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据此能说明该研究说明不同生物之间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密码子的通用性,B正确;C、苏云金杆菌和棉花的基因都是4种脱氧核昔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二者基因存在差异,体现了DNA具有特异性,C错误;D、栽种转基因抗虫棉可以大大减少抗虫农药的使用,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保护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C
    14.答案:A
    解析:A、分析题意,暹罗猫体内负责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了“温度敏感型突变,使得该酶在温度超过38℃时就会失活,从而导致黑色素无法形成,由此可知,上述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错误;B、分析题意,暹罗猫体内负责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了“温度敏感型”突变,使得该酶在温度超过38℃时就会失活,从而导致黑色素无法形成,由此可知,暹罗猫四肢、尾巴和面部这些部位因温度较低,不会影响黑色素的形成,故毛色比躯干更深,B正确;C、暹罗猫胚胎发育的温度稳定在38℃以上,会导致黑色素无法形成,故小猫出生时会出现类似于白化病的症状,C正确;D、分析题意可知,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D正确。故选A。
    15.答案:D
    解析:A、②过程表示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PER的过程,需要核穗体,包括rRNA,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A正确;B、TIM-PER 复合体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PER基因的结合而发挥作用,抑制了PER基因的表达过程,B正确;C、图2中起始密码子AUG在mRNA的左侧,因此核糖体沿mRNA从左向右移动,C正确;D、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决定了翻译的起始和终止的位置,D错误。故选D。
    16.答案:A
    解析:A、上述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肺癌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响,A正确;B、机体出现了癌细胞,不一定会患癌症,B错误;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D、在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概率,但是不能杜绝,D错误;故选A。
    17.答案:B
    解析:A、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有第一次卵裂阻止法和第二极体放出阻止法,结合图示可知,经紫外线处理的精子激活次级卵母发育所得到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条,所以其染色体可能没有进入次级卵母细胞,A正确;B、图中的金鱼二倍体新品种的培育用到了紫外线处理,所以应用了基因突变原理,但是还有低温处理,也用到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原理,B错误;C、低温阻止第二极体排出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分裂,C正确;D、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所获得的金鱼二倍体新品种一般为纯合子,D正确。故选B。
    18.答案:C
    解析:C、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4:1。即AA=3/8,Aa-4/8,aa=1/8,且A基因会使同株水稻2/3的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故花粉A=3/8+1/2×4/8=5/8,花粉a=1/8+[(1/2) × 4/8] ×1/3=5/24,即A:=5/8:5/24=3:1,C错误;
    19.答案:(1)c
    (2)②;存在
    (3)原核;RNA;聚合酶;c
    (4)DNA、RNA;信息
    解析:(1)分析图丙,③表示以mRNA为模板,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进行的翻译过程,对应图甲的c过程。
    (2)图乙物质是tRNA,是通过图丙中过程②转录合成的,tRNA呈现三叶草形,其上存在碱基配对现象,具有氢键。
    (3) 分析图丙,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由此可知,过程丙主要发生在原核细胞中;酶C催化转录的进行,属于RNA聚合酶;图甲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过程

    相关试卷

    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8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