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卷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黑。每小题2分,共28分)
空气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对空气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研究和探索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 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A. B. C. D.
2. 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中各成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 氮气——充氮包装B. 氧气——医疗急救
C. 稀有气体——激光技术D. 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3.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 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 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D. 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N2约占空气体积的78%,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O2约占空气体积的21%(约为),H2O在空气中含量非常少,故选:B。
【2题详解】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包装,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错误;
B、氧气可供给呼吸,呼吸作用消耗糖类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利用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B错误;
C、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电光源,此过程不产生新物质,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正确;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经光合作用转化为糖类和氧气,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D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A、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错误;
B、实验后,红磷有剩余,且不再燃烧,说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不具有可燃性,B错误;
C、红磷必须过量,确保试管中的氧气被完全消耗,红磷不足会导致试管中有氧气剩余,测量结果偏小,C错误;
D、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质,该装置在密封装置内引燃红磷,能减少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D正确。
故选:D。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是科学家最早研究的物质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4. 如图是一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对于该装置淡化海水的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A. 海水中含有的盐分被蒸发B. 水杯收集到的水是混合物
C. 与自来水的净水过程相同D. 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5. 晓佳为探究不同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不同电压下生成氢气所需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管与电源正极相连B. 管中气体可以燃烧
C. 管与管中气体质量比为D. 该实验中,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
6. 我国北方盐碱湖地区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说法,结合和的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持续增大
B. ,将加入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C. 两种物质的溶液由降温至,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D. “夏天晒盐”得到的是,“冬天捞碱”得到的是
【答案】4. D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A、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海水中含有的水分被蒸发,盐分不会蒸发,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水杯收集到的水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淡化海水的过程中应用的是蒸馏,自来水的净水过程中没有蒸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此变化中只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题详解】
A、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管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b管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管与管中气体体积比为,质量比为1:8,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时,电压越高,所需时间越短,则相同条件下电压越大电解水的速率越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题详解】
A、由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后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5g,该温度下将加入水中,能全部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未指明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光照强,有利于蒸发结晶出食盐,而碳酸钠由于溶解度变大而不能析出;冬天温度低,碳酸钠由于溶解度明显减小而结晶析出,食盐的溶解度变化不大而不能析出,因此“夏天晒盐”得到的是,“冬天捞碱”得到的是,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7. 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活中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①积极植树种草 ②乘公交车出行 ③废弃电池深埋
④践行光盘行动 ⑤随意丢弃垃圾 ⑥自备购物布袋
A. ①②④⑥B. 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⑥D. ②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积极植树种草,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符合题意;
②乘公交车出行,有利于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符合题意;
③废弃电池含有有毒物质,统一回收处理,不能深埋,否则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不符合题意低碳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
④践行光盘行动,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符合题意;
⑤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低碳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
⑥自备购物布袋,节约资源,且能减少白色污染,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符合题意;
故选:A。
8.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与食品:鱼、牛奶、蛋和豆类食物主要含有维生素
B. 化学与健康:医用酒精溶液的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C. 化学与材料:玻璃、陶瓷是比较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D. 化学与安全: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起火,立即用水扑灭
【答案】C
【解析】
【详解】A、鱼、牛奶、蛋和豆类食物主要含有蛋白质,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A错误;
B、医用酒精溶液是指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消毒效果最好,故B错误;
C、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陶瓷、水泥,故C正确;
D、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起火,盖上锅盖灭火,不能用水灭火,油的密度大于水,油在水面上继续燃烧,故D错误。
故选C。
“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本质。完成下面小题。
9.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对诗中景色变化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可以再分B. 夏天凉风习习——分子体积膨胀
C. 秋天云开雾散——分子间隔变大D. 冬天白雪皑皑——分子停止运动
10. 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能表示不同的含义。下列数字“2”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A. B. C. D.
11. 牡丹花根制成的中药“丹皮”含有丹皮酚,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根据丹皮酚的化学式可知
A. 类别:丹皮酚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宏观:丹皮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微观:丹皮酚的分子中含有一个臭氧分子D. 定量:丹皮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答案】9. C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A、春天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不符合题意;
B、夏天,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变大,但是分子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
C、秋天云开雾散,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
D、冬天,温度较低,但是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题详解】
A、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2Al3+表示2个铝离子,符合题意;
B、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CO2中的“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Ca表示2个钙原子,不符合题意;
D、位于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故中“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题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丹皮酚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丹皮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丹皮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丹皮酚分子中含3个氧原子,不含臭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丹皮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熟练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回答下列小题。
12.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如图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液体的倾倒
C. 给液体加热D. 处理实验废液
13.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14. 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 鉴别和——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
B. 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
C. 除去溶液中的——加入过量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去沉淀
D. 分离和的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蒸发结晶;滤渣洗涤干燥
【答案】12 C 13. A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手握长柄,故图示操作正确;
D、实验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而不是倒入下水道,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C;
【13题详解】
A、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能探究铁的锈蚀是否需要氧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除了金属不同外,酸的种类不同,不能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除了水的温度不同外,第一个烧杯还使用了玻璃棒进行搅拌,不能探究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4题详解】
A、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烧杯内壁都出现水雾,不能区分两种物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B、检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不能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应该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的氢氧化钙(过量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溶液,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滤渣洗涤干燥达到二氧化锰,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D。
二、填空与简答题(请把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横线上,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5.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金属材料的使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1)人类开发利用金属单质的时间顺序与金属活动性强弱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三种金属中应用最早的是_____________。
(2)《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与铜、锡相比,青铜(铜锡合金)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
(3)铁锅是烹饪食物的传统炊具,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铁的_____________性。
(4)铝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应用广泛。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由此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
(5)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有限,你对保护金属资源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
【答案】(1)铜##Cu
(2)硬度大 (3)导热
(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铝的元素符号是Al
(5)防止金属资源锈蚀##合理开采金属资源##有效回收金属资源##寻找金属替代品。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类开发利用金属单质的时间顺序与金属活动性强弱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三种金属中应用最早的是Cu,因为铜金属活动性最弱,人类越容易从矿石中将铜冶炼出来。
【小问2详解】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与铜、锡相比,青铜(铜锡合金)的特性是硬度大。
【小问3详解】
铁锅是烹饪食物的传统炊具,铁锅炒菜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小问4详解】
由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铝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铝的相对原子质量,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铝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铝的元素符号,铝的元素符号:Al。
【小问5详解】
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有限,可以防止金属资源锈蚀、合理开采金属资源、有效回收金属资源、寻找金属替代品。
16.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二氧化碳制取甲醇环节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观粒子恰好完全反应)。
(1)该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物质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该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3)甲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对解决粮食、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原子 (2) ①. H2O ②. 化合物(或氧化物等)
(3)3:1 (4)缓解温室效应,缓解粮食危机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该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原子;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6、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1个O,故丁的化学式为:H2O;
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氧化物;
【小问3详解】
甲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
【小问4详解】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可以消耗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温室效应,缓解粮食危机。
17. 以蛋壳为原料生产高纯碳酸钙,可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蛋壳主要含,不考虑其他成分的影响)。
(1)蛋壳需要经过粉碎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反应Ⅰ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4)反应所得的在农业上可用作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
(3)过滤 (4)氮肥
【解析】
【小问1详解】
蛋壳需要经过粉碎处理,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小问2详解】
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反应Ⅰ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操作a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小问4详解】
氯化铵含N、P、K中的氮元素,故氯化铵在农业上可用作氮肥。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空间站在轨实验,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我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崛起和迅猛发展,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航天科技的进步,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Ⅰ.生命保障:空间站内,用特种活性炭除去气体中的异味和微量有害物质,为航天员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由棉、羊毛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多层结构舱外航天服,保障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安全。
Ⅱ.动力系统:部分运载火箭装载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二者接触即可发生反应:,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将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Ⅲ.新型材料: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表面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外层的复合材料涂层能在高温时保护舱体,并防止过多的热量传递到返回舱内部,确保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
(1)空间站内的气体净化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
(2)舱外航天服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
(3)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反应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
(4)依据返回舱外层复合材料的作用,推测其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吸附性(或良好的吸附性等)
(2)聚氯乙烯 (3) ①. 放出 ②.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4)耐高温(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气体中的异味和有害物质,故可用于气体净化;
【小问2详解】
舱外航天服由棉、羊毛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棉和羊毛属于天然材料,聚氯乙烯属于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小问3详解】
偏二甲肼是燃料,四氧化二氮是助燃剂,燃料在助燃剂中燃烧放出热量;
偏二甲肼能在四氧化二氮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小问4详解】
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表面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外层的复合材料涂层能在高温时保护舱体,说明其具有耐高温的性质。
三、实验与探究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横线上,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9. 气体制备和性质探究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
(2)用装置A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后续探究需要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结束,清洗试管时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4)用如图装置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步骤如下:①将透明实验盒用隔板分成两部分,点燃燃烧室内的蜡烛,将倾倒室内的氧气传感器连接电脑并采集数据;②将氧气缓慢倒入倾倒室;③提起中间隔板;④观察并记录蜡烛的燃烧现象。
.图像中点所对应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结合图像分析,25秒后蜡烛燃烧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该探究实验能说明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 分解反应 ③. E
(3)试管口略向上倾斜(或未预热等)
(4) ①. ③ ②. 蜡烛燃烧的更旺 ③. 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E;
【小问3详解】
实验结束,清洗试管时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也可能是未预热,试管受热不均炸裂;
【小问4详解】
a、由图可知,P点后,氧气浓度下降,则图像中 P 点所对应的操作步骤是③,提起隔板后,氧气进入燃烧室中;
b、由图可知,25s后,倾倒室中氧气浓度下降,则对应操作是③提起中间隔板,氧气进入燃烧室,氧气具有助燃性,故25秒后蜡烛燃烧的变化情况是:蜡烛燃烧的更旺;
c、将氧气缓慢倒入倾倒室后,倾倒室中氧气浓度增大,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倾倒室中的氧气进入燃烧室后,蜡烛燃烧的更旺,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20. 晓丽发现班级的栀子花叶片发黄、花蕾掉落,花盆中的土壤板结且表面出现白色固体物质。她和同学们对栀子花生长状况不良的原因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栀子花适宜生长在疏松的弱酸性土壤中。
Ⅱ.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天然水及土壤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类化合物,这些盐分随者水分蒸发而析出,使土壤表面发白、发硬、板结。
【提出猜想】
栀子花生长状况不良的原因,可能是盆土的酸碱性不适宜它生长;也可能是盆土含盐量高,导致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不利于根部呼吸,枝叶生长受阻。
任务一 检测盆土的酸碱性
【实验过程】
取少量盆土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用试纸测定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记录数据如下:
(1)进行三次测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2)由土壤浸出液的可知:盆土显_____________性。
任务二 检验盆土表面白色物质的成分
【查阅资料】
Ⅲ.土壤含盐量高时,一定含有,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过程】
取盆土表面白色固体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待测溶液。
(3)将步骤①的现象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5)白色固体物质是土壤含盐量高而析出的晶体,其中含有和_____________。
任务三 制定盆土的改良方案
(6)经过讨论,同学们确定这盆栀子花生长状况不良与土壤的酸碱性和含盐量都有关系,结合本地区水土特点制定了解决方案:将盆土更换为适宜栀子花生长的土壤,并在养护过程中适量施用_________性肥料调节盆土的酸碱性。
【反思评价】
(7)反思过程中,晓佳认为不进行任务一也可以得出本次探究活动的最终结论。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答案】(1)避免测量误差
(2)碱 (3)产生气泡
(4)
(5)Na2CO3、Na2SO4
(6)酸 (7)赞同,土壤中含有Na2CO3,Na2CO3溶液呈碱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进行三次测定的目的是:避免测量误差。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三次测定中土壤浸出液的pH都大于7,所以盆土呈碱性。
【小问3详解】
步骤①实验结论是含有Na2CO3,Na2C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NaCl、CO2、H2O,现象是产生气泡。
【小问4详解】
步骤②实验结论是含有Na2SO4,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NaCl,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根据任务二的结果,白色固体中含有NaCl、Na2CO3、Na2SO4,故填:Na2CO3、Na2SO4。
【小问6详解】
根据资料,栀子花适宜生长在疏松的弱酸性土壤中,根据任务一的结果,盆土显碱性,所以需要在养护过程中适量施用酸性肥料调节盆土的酸碱性。
【小问7详解】
根据根据任务二的结果,白色固体中含有NaCl、Na2CO3、Na2SO4,Na2CO3溶液呈碱性,所以不进行任务一也可以得出本次探究活动的最终结论,故填:赞同,土壤中含有Na2CO3,Na2CO3溶液呈碱性。
四、计算题(请按要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作答,共5分)
21. 赤铁矿是重要的炼铁原料,其中的含量直接影响到炼铁的效率和成本。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样品,充分反应后得到铁单质,计算该赤铁矿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设该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x
x=80%
答:该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
【详解】过程见答案。探究铁的锈蚀是否需要氧气
探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探究对分解的催化作用
探究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测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8
9
8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适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含有
②向试管中继续滴加适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
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真题: 这是一份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真题,文件包含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docx、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题,共6页。
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