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秦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东部、呈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它西起甘肃,穿越陕西,直至河南,全长约1600千米,南北宽数十千米至二三百千米,气势磅礴。狭义的秦岭是指位于陕西省境内的山脉,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秦岭不仅在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上具有南北分界的重要意义,而且还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孕育地和塑造者。
一、秦岭与中国农业文明的多样性互补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东部,把中国大陆分为南北两半。冬季,它阻挡西伯利亚的寒风南下长江流域;夏季,它阻挡东南季风气流进入黄河流域。这造成了秦岭南北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史前时期,秦岭南北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文明,即以中原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以粟作农业为主的旱地农业文明和以长江流域为核心的以稻作农业为主的水田农业文明。这种南稻北粟的基本格局已得到相关考古发现的普遍印证。
南稻北粟的中国农业文明各有特色,又相互补充。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南稻北粟的农业文明就有初步交流。从公元前3000年末期开始,南北农业文明的交流逐渐深入。商周以后,中国农业文明的南北互补与联系更加密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占领渭河流域,成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开拓者。其后,秦国从褒斜道翻越秦岭,吞并了富饶的巴国和蜀国,并修建了都江堰。因渭河平原和巴蜀之地在地理及农业上的密切联系,致使古代一度将渭河平原和巴蜀之地并称为“关中”。苏秉琦先生就曾经指出:“两大农业区的两种农业体系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有影响乃至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互补等复杂情况。这样一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农业格局,一直影响到整个历史时期。”
二、秦岭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形成
巍峨的秦岭造就了关中雄胜。关中盆地“四塞以为固”。关中“四塞”的东、南、西三塞均由秦岭山脉所成。另外,再加上尧山、黄龙山等逶迤连绵的北部山系,一起组成了关中四面环山的地形地势。在四周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山脉之间,藏有许多雄关险隘。因恃秦岭,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形成了“制内御外”的绝佳态势。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扼制了九州“咽喉”。
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秦岭北翼塑造了两条大河,秦岭北麓又发源了六条河流。八百里秦川即为八水所灌溉地域,土质疏松肥沃,地势舒展平坦。早在《尚书·禹贡》中,关中之地即被列为最上等的土地,再加历代所修渠道,关中平原的灌溉条件获得扩展,为农耕生产提供了优良条件。张良称关中“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乃“天府之国”。至隋唐时代,关中仍有“天府”美称。
秦岭的山林及河流、湖泊,不仅为关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改善了关中环境,使得关中气候清爽,山水相间,风景如画。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秦时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隋之凤凰宫,唐代的华清宫等,均修建于此。关中山水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雅兴,仅一部《全唐诗》就留下了诗篇数百首。
由于秦岭与关中的战略地理优势与富庶,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前后有1100多年,是我国建都时代最早、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时间最久、都城规模最大、历史文化遗址最丰富的中华古代首要政治中心。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历史当中都罕见,以至于古人称秦岭为“龙脉”,称关中为中原的“龙首”。
三、秦岭与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塑造
中国传统哲学追求“天人合一”,这种观念来自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索。传说最早对自然界进行整体把握的是庖牺氏。他创作了八卦,八卦作为观察自然界和天人关系的一种理论思考,毫无疑问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但将古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予以系统化的,则是地处秦岭山水之间的西周王朝的周文王、周公旦。他们将数千年以来古人探索天人关系的成果予以凝练,形成论述天人关系的经典作品《周易》。《周易》奠定了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的基本框架,成为历代思想家进一步阐述天人关系的主要依据。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在关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在儒家文化发展演变中,关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汉武帝用《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对知识分子进行熏陶,汉代所形成的经学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对儒家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中又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相传老子曾在秦岭终南山的楼观台讲授《道德经》。秦岭南北是早期道教重要的孕育地和传布地。唐代,终南山楼观台甚至还成为“皇家道观”。秦岭还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摇篮”。秦岭西段有麦积山石窟,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多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秦岭中段终南山是中国佛教传播的重要策源地。秦岭还是中国佛教各宗派创立、发展的源头。秦岭是中国传统精神交融、碰撞之所,闪烁着传统文明智慧的光芒。
(摘编自高从宜等《道汇长安——秦岭古道文化地理之旅》)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介绍了广义和狭义的秦岭,广义的秦岭气势磅礴,狭义的秦岭是中华文明的孕育地和塑造者。
B.第一部分主要按时间发展顺序介绍了中国农业文明多样性互补的过程,指出了秦国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C.张良把关中称作“天府之国”,“天府”的美称体现了关中“制内御外”的绝佳态势和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
D.庖牺氏创作的八卦是观察自然界和天人关系的理论思考,为论述天人关系的作品《周易》奠定了基本框架。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采用总分结构,主体分三部分介绍秦岭,每部分的论述都以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基础。
B.由文中可知,“关中”所指的范围也有所不同,可指关中盆地一带,也可指渭河平原和巴蜀之地。
C.关中之地具有优良的农耕生产的条件,这些优势的形成,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
D.《周易》《道德经》以及麦积山石窟中保留的艺术品,都体现了秦岭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3.下列诗句,不能体现文中描述的秦岭特征的一项是(3分)( )
A.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韩琮《骆谷晚望》)
B.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贾岛《题安业县》)
C.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D.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岑参《登总持阁》)
4.本文多处使用引号,引用相关内容或词语进行论证,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节选自《道汇长安——秦岭古道文化地理之旅》。假设你是某电台文旅频道的主持人,需对其中“道汇”的内涵做具体解读,以突出秦岭的地理、文化特征,请结合全文写出你解读的要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村子里的老式房屋,是瓦片做的屋顶,新修的那些却自甘堕落,屋顶都由两块铁皮中间夹着一大片泡沫。这是为了省钱,听说也能够隔热,但有个大问题,我不能忍。
那天晚上我刚抵达这个村子,洗漱完毕正要入睡。就在醒和睡的夹缝里,头顶正上方一声锐响,有物体砸落屋顶,仿佛刺客正从屋顶用轻功逃窜。
我没追它,重新躺下,抱着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再次入睡。谁知世界报我以暴击,不久,正上方又传来一声锐响,比刚才那声更挑衅,坠落之物的力度和体积似乎更大。
这次我已经从乐观主义者变成怀疑主义者,果然,接下去整夜,重物坠落的锐响不定时地响起,那个“等待另一只鞋落下”的故事,在这里,变成了蜈蚣的鞋子,一个团的鞋子。
天一亮,顶着一头鸡窝的我迫不及待地问屋主人,那个声音是什么。屋主人吃惊地反问,什么声音?!
后来她沉思地说,该是屋后的龙眼树吧。难以置信,小小的龙眼掉在屋顶会有那样的锐响。但屋后确实有棵巨大的龙眼树,此时正是果季。加之南方的夏天,常有台风天,龙眼落得多。铁皮做的屋顶和夜的静,一起放大了这种声音。但村里人都习惯了,进入大音希声的境界。
我在网上发了一条有奖竞猜:“在粤东乡村,夜里被某种大自然的不定时响起的声音吵醒,大家能不能猜得到是什么声音?”有150多个回复,只有一个答对了。所以我的无知也并非世间罕见。
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机。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四周是乡村特有的宁静。突然,我听到一阵非常轻微的声音,又轻又快的“唰、唰、唰”,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音高蹈一些,有猎猎之感。也不是细雨落池塘,雨落池塘,再小的声音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厚的肉狗掌摩挲路面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非常轻快的“唰唰”声。
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更重要的是,这细微的声音,好像给我的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懂了此处的安静。
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如果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首先,蝉鸣,是一片不知疲倦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略,但它与蓝天是多么般配。
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勒出纵深。
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而这时,低音部不可或缺。
那是蛙鸣。沼蛙的声音像狗叫,本来应该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寂静,竟让人不觉突兀。还有弹琴蛙,叫起来是“哎哎哎,哎哎哎”的发声,与悠扬的鸟声相比,像以大老粗为荣的文盲。
……
那么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的荒废。
但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那天仍然在乡村,听到有人挑着担子来卖鱼。叫卖声笼罩整个村子。那是一首自创的歌谣,歌谣的内容不外是把各种鱼的鱼名,按它们的发音顺口程度连缀起来而已。但他天生的好歌喉,加上韵律的科学搭配、鱼名的合理罗列,整个过程,宛转高扬,气度不凡。
琢磨很久,知道他非这么唱不可。鱼名是顺势而为,元音必须恰好用在高音,高音才能把叫卖声往外扩散,如果都用平常说话的方式来发音,如何扩散?另外,在发音方法上他故意含糊了原来的发音,一来可能是省力,二来听者会努力分辨他唱的是什么,分辨过程,注意力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了过去。
民间的才华。
想起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叫卖声一定是符合发音学和音律的,包括收破烂的:“旧电器旧报纸,旧电视旧摩托,旧书旧被,旧铜沤铁”,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每一字不可调动位置,像前贤论诗所说,好的字有“黏”性,调动之后都不如原文贴切。
每一类叫卖声又有区别。卖鱼的,叫卖声悠扬远传,高处直入云霄,低处拖曳不去,戏曲一般,竹筐里的每一片鳍翅鳞光大概都是他的底气。收破烂的,则短促简洁如快板,如三句半,讲究的是直入耳膜,不容置疑。
但最为优雅的卖花声,吾生也晚,竟没听过。“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枕上鸣鸠唤晓晴,绿杨门巷卖花声”“数歇卖花声过耳,谁家斗草事关身”的情形,只在资料里得见。
也不是只有卖花声才有诗意。几乎所有的市声都是诗意的,在某个时段。比如在老家,醒得很早很早的时候,天还没有亮透的时候,能听得到路口的小集市,猪肉铺老板率先排开案板,然后,有一大扇猪,沉重地甩在案板上,“砰”一声,意味一天开始。然后便是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若然向然,奏刀骖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他旁边的早点铺子,卖油条豆浆加肠粉的,当然也没闲着。风炉烧起来,炉膛里“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间插着这一切的,是早点铺子老板娘和猪肉老板的大声聊天,他们比邻工作已经多年。
这是平凡的一生中平凡的一天。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详写夜里龙眼落下的声音,“我”对这种声音是陌生的,屋主人经常听,反而不觉得声音的存在。
B.蝉鸣是背景,鸟啼勾勒出纵深,蛙鸣是低音部,这些多层次多声部的声音,对“我”来说都是迷人的。
C.文中将叫卖声上升到发音学和音律的高度,赞美了市井声音的动人,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民间智慧。
D.猪肉铺子和早点铺子的声音,一个高雅、一个世俗,但两个铺主人的聊天,又让“我”看出他们的和谐。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将“等待另一只鞋落下”说成是“蜈蚣的鞋子”,语言幽默诙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了“我”疑虑重重的内心世界。
B.小狗的脚步声让“我”“突然听懂了此处的安静”,这里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细微的声音对“我”的耳朵和心灵的触动。
C.在写猪肉铺子声音时,文中直接用了《庖丁解牛》中的句子,体现猪肉铺老板割猪肉动作的娴熟以及声音的美妙。
D.在描写声音上,本文由龙眼掉落的自然之声写到街头巷陌的市井之声,层次分明,贴近生活而又意味深长。
8.文中写“我”没有听过卖花声,却写了资料里的卖花声,这样处理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标题“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是一个问题。请根据文本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并谈谈这一问题对你的启发。(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自武德以来,庶官以便宜制事,大摄小,重侵轻,郡守之职,总于诸侯帅,郡佐之职,移于部从事。故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郡,司马之职尽去,惟员与俸在。江州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刺史,守土臣,不可远观游;群吏,执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马,绰绰可以从容于山水诗酒间。由是郡南楼、山北楼,司马尽有之矣。苟有志于吏隐者,舍此官何求焉?案《唐典》:上州司马,秩五品,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无言责,无事忧。为国谋,则尸素之尤蠹者;为身谋,则禄仕之优稳者。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识时知命而已,又安知后之司马不有与吾同志者乎?因书所得,以告来者。
(节选自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
材料二:
余尝读白乐天《江州司马厅记》,言“司马之职尽去,惟员与俸在”。余以隆庆二年秋,自吴兴改倅①邢州,明年夏五月莅任,实司郡之马政。今马政无所为也,独承奉太仆寺上下文移而已。所谓“司马之职尽去”,直如乐天所云者。
而乐天又言:“江州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守土臣不可观游,惟司马得从容山水间,以是为乐。而邢,古河内,在太行山麓。余夙欲览观其山川之美,而日闭门不出,则乐天所得以养志忘名者,余亦无以有之。然独爱乐天襟怀夷旷,观其所为诗,绝不类古迁谪者有无聊不平之意。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娱。顾衙内无精庐②,治一土室,而户西向,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焉自谓识时知命,差③不愧于乐天。因诵其语以为《厅记》。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节选自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注】①改倅:改,调任。倅,地方官的副职。②精庐:学舍,读书讲学之所。③差:略微。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予佐是郡A行四年B矣C其心D休休如E一日F二日G何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绰绰,指宽裕舒缓的样子,与成语“绰绰有余”中的“绰绰”词义相同。
B.秩,文中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也可指官吏的俸禄,或者用以计年。
C.莅任,指出任官职、上任,古时对官吏赴任的说法还有下车、超迁等。
D.顾,文中指看,与《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中的“顾”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武德年后,官员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处理事宜,上一级职位可以兼理下一级的职责,一些职位只留下官名和俸禄。
B.守土臣、执事官因工作原因不能外出,但司马却可以隐居于山水之间,没有进言劝谏的责任,也没有杂事缠身。
C.归有光所在的邢州位于太行山下,自然风景优美,但归有光却终日闭门不出,难以得到白居易那样游历山川的快乐。
D.归有光所在的官署没有学舍,于是他修建了一座西向的土房子,无法躲避雨霜,也不能置备小桌子、床等。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国谋,则尸素之尤蠹者;为身谋,则禄仕之优稳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马政无所为也,独承奉太仆寺上下文移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同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立夏前二日作
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①。
【注】①“分付”句:年华都交给蜜蜂采进了蜂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的“凉”字具有双关意义,一是立夏前天气的凉爽,一是诗人此时内心的凄凉。
B.诗人心中有沉重的愁,这种愁不仅仅是因为春天时日无多,还因为征程漫漫,常年奔波。
C.芳草漫无边际,游丝纤细绵长,诗人化无形为有形,以芳草、游丝凸显愁的深广。
D.本诗以平易的语言,生动细腻地描写了诗人的行为、心理等,言有尽而意无穷。
16.作为结句,尾联情感复杂,既体现了前文的“恨”,也暗含了前文的“喜”。请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以“雨”写琵琶声,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两句也以“雨”描述箜篌声。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酌酒自饮、闲观庭树的闲适心态。
(3)春光明媚,玉瑶和家人到水乡游玩,她看着眼前美好的景物,不禁想到了唐宋古诗词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①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②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③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地在水边玩耍了。
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④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认真地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1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①句使用比喻,将翠翠的眸子比作“水晶”,突出眼睛明亮、纯净的特点。
B.第②句使用排比,三个“从不”起强调作用,表现翠翠的单纯、乖巧、温柔。
C.第③句使用对比,将翠翠前后的行为对比,通过内心矛盾塑造人物形象。
D.第④句使用拟人,黄狗认真地听祖父讲战争故事,赋予了狗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
19.结合沈从文《边城》的内容,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爷爷,爷爷,我开始吹笛子了。B.爷爷,你唱首歌吧,我吹笛子。
C.我吹笛子,你可以跟着唱歌吗?D.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20.文中波浪线处的“热闹”,和课文《边城(节选)》句中的“热闹”,在表意上有何不同?(4分)
(1)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2)好让他也过大河边去看看热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辣椒是一种调料,也是一种蔬菜。A喜欢辣的人对其趋之若鹜,不喜欢的人敬而远之。很多人认为吃辣是为了享受美味而损害健康,B辣椒甚至被作为“好吃的不健康,健康的不好吃”的例子。
有一条热搜是“吃辣椒居然还有隐藏好处”,其中的“隐藏好处”指的是——①______。辣椒,确实是维生素C含量极为丰富的蔬菜。大家熟知的“维C之王”猕猴桃,维C含量大致在60毫克/100克。C而新鲜辣椒(不管是青椒、红椒还是甜椒)中维C含量低的也在60毫克/100克以上,高的则超过140毫克/100克。辣椒的营养成分远不止于维C。②______,大约88%——这个含水量,跟牛奶差不多。另外,在辣椒12克左右的固含量中,D大约有2克左右的蛋白,2克左右的膳食纤维。
关于辣椒与健康的关系,有很多研究机构做过调查,总体结论是:吃辣椒比较多的人,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要低一些,在调查追踪时间内的死亡率要低一些。简而言之,可以认为:③______。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文意,在下列横线处填入恰当内容。(4分)
(1)A处的成语“趋之若鹜”使用错误,可修改为成语______。
(2)B处引号中的句子与孟子的名言“______”意思相近,指不可能同时得到两个好的东西。
(3)C处的括号可以用标点符号______代替。
(4)D处句子有语病,可以删掉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中时代,我们会面临多种选择。有些选择会让我们终身受益,有些选择会让我们步入弯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诊断(二)
语文·答案
(1~3题,6~7题,11~12题,15题,18~19题,每小题3分)
1.B 2.A 3.D
4.①增加论证力度,使内容真实可靠。引用苏秉琦、张良等人的话,有力地证明了“南稻北粟的中国农业文明各有特色,又相互补充”“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等观点。②强调秦岭的重要作用。“要领”“咽喉”“龙脉”“龙首”“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词,突出了秦岭在地理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1)地理层面:“道”指地理位置的重要与便利,是交通要道和水道的交汇地。关中地区汇聚了险要的地势,扼制九州“咽喉”,八百里秦川为八水所灌溉,土地肥沃。(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2)文化层面:各种文明的交汇地。①旱地农业文明和水田农业文明互补。两种农业体系互有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互补。②儒、释、道文明交融碰撞之所。关中对儒家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早期道教重要的孕育地和传布地,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摇篮”。(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D 7.A
8.①写出了“我”没有听过诗意的卖花声的遗憾,表达对市井叫卖声的欣赏喜爱之情。②引用诗句,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气息。③虚实结合,丰富作品内容。在现实的声音之外,写资料里的声音,使作品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错过了对大自然美好声音和人类迷人声音的感知。大自然的声音是优美的、丰富多彩的,市井中人类的声音是才华横溢的、诗意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但在生活中,“我们”的听觉却“荒废”了,错过了这些声音。②我们应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去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及市井的温暖、和谐,为平凡的生活增加趣味和诗意。(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ACG(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C 12.B
13.(1)为国家考虑,那么(司马)就是尸位素餐者中更具有危害性的;为自身考虑,就是官员中最安逸稳定的。(关键词“尤”“稳”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
(2)现在马政没有什么事情做,只是承命奉行太仆寺向上向下传达文件而已。(关键词“承奉”“文移”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
14.①材料一中的“同志”,写作者能看清形势,知乎天命,希望后来能有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②材料二中的“同志”,写自己能识时知命,可以作为白居易志同道合的人,内心感到欣慰。(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自从武德年间以来,文武百官自行决断事务,官职大的兼理官职小的职责,权位重的越犯权位轻的权力,郡守的职责是总领郡内的地方长官与将士,郡佐官的职责转移到从事身上。所以上从五大都督府下至上中下大小不等的郡,司马的职务都没有了,唯有官员的设置名额和俸禄还在。江州地势高远,空气清新,有很多美好的地方。刺史,是为皇上守卫疆土的大臣,不可远离治所去游玩;麾下各官员,都有具体的工作,不敢闲散逸乐,只有司马时间空闲,可以安逸舒缓流连于山水诗酒之间。因此郡南楼、山北楼,司马我全部领略了。如果有志于隐于下位的人,除了这个职务还要追求什么呢?查看《唐典》记载:大州的司马,官阶五品,一年的俸粮几百石,一个月的俸禄六七万钱。这个官职足以安身立命,俸禄足以供养家用。州民安康,不是司马的功劳;郡的政务败坏,不是司马的罪过。没有进言劝谏的责任,也没有杂事缠身。为国家考虑,那么(司马)就是尸位素餐者中更具有危害性的;为自身考虑,就是官员中最安逸稳定的。我在江州做郡佐,将近四年了,但我心里很是闲适就像一两天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能够看清形势,知乎天命罢了,又怎能知道以后的司马中有没有与我志同道合的呢?因此写下我的心得体会,来告诉后来的人。
材料二:
我曾经读过白居易写的《江州司马厅记》,文章说“司马的职务都没有了,唯有官员的设置名额和俸禄还在”。我在隆庆二年秋季,自吴兴调任邢州任副长官,第二年夏季五月到任,实际上主持郡里的马政(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现在马政没有什么事情做,只是承命奉行太仆寺向上向下传达文件而已。所谓“司马的职务都没有了”,真的如白居易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
而白居易又说:“江州地势高远,空气清新,有很多美好的地方。”州郡长官不可观游,唯有司马可以从容徜徉于山水之间,以此为乐。而邢州(位于黄河以北),古称河内,在太行山下。我一向想浏览它的山川之美,而终日闭门不出,于是白居易所得以养志忘名的游历山川之乐,我也没有得到。然而我独爱白居易襟怀闲适旷达,看他写的诗,绝不像过去被迁谪的人,流露郁闷不平的情绪。
我自夏天来到邢州,不知不觉已到中秋节了,颇能以读书、读史自娱自乐。看官署里面没有讲学之所,就盖了一间土房,它的门窗向西,下连绵大雨和飞霜时,就无处可避。小桌子、床也不能置备。我是南方人,不习惯吃黄米饭,然而能宽容安闲,自以为识时知命,大致不愧于白居易。因此我读着白居易的《江州司马厅记》而写了这篇《厅记》。倘若白居易有知,也可以说千年之后还有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了。
15.A
16.①恨:“残红一片”写春将逝去,落了满地的花儿如今也不见踪影,体现了作者的惜春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②喜:春光虽然消逝,但花儿被酿成了蜂蜜,年华都交给了蜜房,由花及人,诗人相信人生年华的消逝也能带来应有的成果。③结尾的情感与前文的“恨”“喜”相呼应,体现了作者在立夏前既惆怅又对未来含有期望的复杂感情,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意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2)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3)示例: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每空1分,第(3)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18.C 19.D
20.①第(1)句话中的“热闹”是形容词,“喧闹”的意思,指爷爷的歌声和竹管声让溪中喧闹了些。②第(2)句话中的“热闹”是个名词,热闹的景象,指让他去看热闹的场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1.①吃辣椒可以补充维生素C ②辣椒的含水量很高 ③吃辣椒对健康是有益的(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1)情有独钟 (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二者不可得兼) (3)破折号 (4)“大约”或“左右”。(每处1分)
23.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结果:终身受益或步入弯路。结合“高中时代”这一背景来看,因为人生经验的缺乏,此时的选择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应尽量合理规划,让自己做出“终身受益”的正确选择。但对于可能会让我们“走弯路”的不恰当选择,我们也应理性、客观看待,可以把这些“选择”看成是尝试、磨炼,正是因为经历过这些不正确的选择,才让我们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错误的选择本是难以避免的,如何理性看待这种选择,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
参考立意:①理性思考,做出正确选择;②在弯路上,也可以选择不一样的风景;③山重水复不可畏,总有柳暗花明时;等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甘肃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检测(四)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