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1. 本卷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纤维素是木材和棉花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
A. 果糖B. 葡萄糖C. 氨基酸D. 核苷酸
2. 利用重离子束辐射技术处理番茄萌发的种子,经选育得到的“鲁番茄7号”具有早熟、果实大等特点。这种育种方式属于( )
A. 诱变育种B. 杂交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多倍体育种
3. 人体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生命历程。下图表示的细胞变化过程是( )
A. 细胞生长B. 细胞分裂C. 细胞分化D. 细胞凋亡
4. 蜂群中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生物,雄蜂则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下列蜜蜂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 受精卵B. 蜂王肌肉细胞C. 工蜂神经细胞D. 雄蜂神经细胞
5. 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患病女子与正常男子结婚后,为防止生下患病子女进行了遗传咨询。下列指导合理的是( )
A. 不要生育B. 最好生女孩C. 最好生男孩D. 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6. 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 中的A代表腺嘌呤
B. 1 分子 ATP 中有3个高能磷酸键
C. ATP 合成是放能反应
D. 细胞中 ATP-ADP循环的速度很快
7. 生物学中通常利用特定的显色反应来鉴定某些物质。下列试剂与待测样品、实验结果相匹配的一组是( )
A. 苏丹Ⅲ染液——淀粉液—蓝色
B. 碘液——花生子叶—橘黄色
C. 双缩脲试剂—豆浆—紫色
D.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酒精溶液——灰绿色
8.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是将葡萄糖分子转运入细胞的载体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借助GLUT 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B. 转运葡萄糖时 GLUT 的空间结构改变
C. 线粒体外膜上分布着大量GLUT
D. GLUT 数量不影响葡萄糖的转运效率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小题。
α-淀粉酶与糖代谢密切相关,下图是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单糖和二糖的示意图。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能有效阻止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在机体内的消化和水解,从而减少糖分的吸收,控制血糖升高。
9. 上图中 B 表示( )
A. 淀粉B. 麦芽糖C. 葡萄糖D. α-淀粉酶
10. 某同学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往淀粉溶液中加入α-淀粉酶,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曲线所示。与曲线a相比,对曲线b、c 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b可能是底物增加,酶量不变
B. b可能是酶增加,底物量不变
C. c可能是酶量增加,底物量不变
D. c可能降低了反应温度,底物量不变
11. 艾弗里和同事利用肺炎链球菌进行了离体转化实验,下图为实验设计中的一组,物质X为某种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于制备细胞提取物的S型菌不需加热处理
B. 若不添加物质X,则Y中只有光滑型的菌落
C. 若物质 X是蛋白酶,则Y 中有S型菌和R 型菌
D. 若物质X是DNA酶,其作用是催化S型菌DNA的水解
1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由两条肽链构成的分泌型蛋白质,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miRNA-195基因表达产物能调控 BDNF基因的表达。下图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图,其中A、B、C表示物质,甲、乙、丙、丁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甲与乙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B. 过程乙中核糖体在 C 上从左往右移动
C. miRNA-195与 A 配对不影响过程乙
D. 过程丁在核糖体上形成有活性的BDNF
13.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B. 猫叫综合征可用光学显微镜检测
C. 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D. 近亲结婚提高了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小题。
药用植物板蓝根 (2n=14)具有抗病毒及抗菌等作用。现有板蓝根的优良性状都是其祖先物种在发生变异后,经过连续数代选择积累而形成。下图是板蓝根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一些变异(图中 AK5/AK6/AK8为板蓝根祖先染色体编号) 。
14. 研究发现,板蓝根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如上图所示的变异,过程①涉及的变异类型是( )
A 易位B. 倒位C. 缺失D. 重复
15. 下列关于板蓝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其祖先相比,现有板蓝根是新的物种
B. 板蓝根进化过程中发生了①②的定向变异
C. 若V区域中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能为板蓝根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 与其祖先相比,板蓝根的基因数量减少,对环境的适应性降低
16. 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的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一对中心体在分裂前期复制
B. 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 该时期的细胞中没有完整的核膜结构
D. 图中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2对同源染色体
17. 下图表示细胞的需氧呼吸过程,数字代表相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物质①的阶段生成的[H]最多,物质③代表的是氧气
B. 物质①②④中④的产量最多,其合成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 若用同位素18O标记物质⑤,一段时间后可检测到C18O₂
D. 线粒体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原核生物也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8. 下图是某同学用黑藻叶片观察胞质环流及质壁分离和复原时所拍摄的显微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细胞中胞质环流的方向可能不同
B. 图示状态,a、b处溶液浓度大小为a>b
C. 若叶片被镊子夹伤,胞质环流的速度可能会加快
D. 实验中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来观察胞质环流现象
19.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该病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Ⅱ-2 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 Ⅱ-1 再次怀孕,可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来检测胎儿是否患病
C. 若 Ⅲ-2 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该病女儿的概率是1/2
D. 若Ⅲ-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可能是其父亲
20. 某基因型为AaBbXDY 的雄果蝇(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染色体数目变异(未发生其他变异)。该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细胞M和N均无同源染色体,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B. 若N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XDXD,则M的基因型不可能为Y
C. 细胞N为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2套遗传信息
D. 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可能产生含有0条或1条或2条X染色体的精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 自噬是细胞在溶酶体的参与下降解自身物质的过程,通过自噬作用细胞可以降解多余的蛋白质、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并回收利用,以应对细胞自身的需求。下图为某细胞的自噬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来看,自噬过程说明__________。自噬过程中,残余体定向运输至细胞膜并与之融合的过程需要_______(结构)和多种信号分子的参与,该过程_________(填“需要”和“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反映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的结构特性。
(2)细胞自噬过程主要依赖于溶酶体内水解酶的作用,已知溶酶体内部pH在5.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pH在 7.0左右。若少量溶酶体破裂,水解酶溢出一般不会损伤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自噬体的膜来自____________。自噬体的包裹物在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在营养物质缺乏、低氧等特殊条件下,细胞自噬作用会_____________(填“增强”、 “减弱”或“不变”) 。
22. 植物工厂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可在设施内通过高精度人工控制光照、温度、CO₂浓度等因素实现作物增产的高效农业系统。生菜是植物工厂培养的常见速生蔬菜之一,为提高经济效应,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红蓝光(LED灯)交替照射对生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R 表示红光,B 表示蓝光;R/B (5min)表示先用红光照射 5 分钟,再用蓝光照射5分钟,红蓝光交替照射,其他以此类推;RB 表示红蓝光同时照射,作为对照。)回答下列问题:
(1)为测定不同处理下生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试剂提取光合色素后再利用一定的技术测定吸光率,经计算得到实验结果。提取时,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叶绿素在研磨过程中受到破坏。
(2)实验中,科研人员选用红蓝光组合的LED灯培植生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30min和60min红蓝光交替照射能________________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含量,使更多的光能转化为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这促进了碳反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过程;其中________________处理组的增产效果更好。除了红蓝光交替照射外,在光照方面还可以通过采取________________(写出 1点)措施提高生菜的产量。
(3)植物工厂在控制光照条件的同时,适当提高CO2浓度能进一步提高生菜产量。生菜吸收的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_______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________________,并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
23. 下图1是某生物DNA分子局部结构的平面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④的全称是______,图中数字______________代表的物质交替排列构成了 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
(2)据图1 分析,β链上碱基序列为: 5´- TGAC -3´。不同DNA 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某学习小组甲、乙同学欲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甲同学制作的模型α链上A、T、C、G数分别为4、3、6、8,乙同学制作的模型α链上A、T、C、G数分别为5、5、4、7.甲同学制作好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后,将其连接成α链,需连接物______________个;最后甲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填“>”或“<”)乙同学制作的。
(4)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时常用同位素标记法和______________技术。若用15N标记的某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则含14N 的DNA分子在所有子代DNA 中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若用上述方法将复制三次后的DNA进行分离,则其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和比例是下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4. 茄子有红茄、白茄两种类型,红茄中存在深红色、红色、浅红色三种类型,为探究茄子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选择甲种白茄与乙种白茄杂交,F1均为红茄,F1自交所得F2中红茄与白茄的比例为9:7,红茄中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控制茄子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为A/a 与 D/d, 则 A/a与D/d位于_____________(填“一”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若已知乙种白茄基因型为AAdd,则甲种白茄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₂白茄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
(3)根据F2中红茄中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可推测控制红茄的2对等位基因存在累加效应,其中浅红色茄的基因型最可能为___________。选择F2中的一株红色类型植株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4)科学家利用__________原理将细菌的抗虫基因转入到茄子植物细胞中,并最终获得了具有抗虫性状的转基因茄子。转基因细胞能培育出转基因茄子植株,这说明____________。光照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胞间CO2浓度(μml·ml-1)
R/B (5min)
6.6
0.78
494
R/B (30min)
8.1
0.98
455
R/B (60min)
7.7
0.83
462
RB
7.1
0.56
523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高一生物学
考生须知:
1. 本卷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纤维素是木材和棉花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
A. 果糖B. 葡萄糖C. 氨基酸D. 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1、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大致可以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脂肪的基本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纤维素属于植物多糖,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 利用重离子束辐射技术处理番茄萌发的种子,经选育得到的“鲁番茄7号”具有早熟、果实大等特点。这种育种方式属于( )
A. 诱变育种B. 杂交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多倍体育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使生物的基因发生突变,形成新性状的方法。
【详解】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材料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进而获得新性状的育种途径,根据题意:利用重离子束辐射技术(物理因素)处理番茄萌发的种子,选育得到的“鲁番茄7号”有早熟、果实大等特点,可知该育种途径为诱变育种,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 人体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生命历程。下图表示的细胞变化过程是( )
A. 细胞生长B. 细胞分裂C. 细胞分化D. 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与题意不符,A错误;
B、细胞的分裂是指细胞数目的增多,增殖后的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B错误;
C、细胞分化是指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会导致细胞类型产生差异,图中干细胞到红细胞的过程经历了细胞分化,C正确;
D、细胞凋亡是指细胞的编程性死亡,D错误;
故选C。
4. 蜂群中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生物,雄蜂则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下列蜜蜂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 受精卵B. 蜂王肌肉细胞C. 工蜂神经细胞D. 雄蜂神经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详解】A、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受精作用产生,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生物,蜂王肌肉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生物,工蜂神经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是单倍体,雄蜂神经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D。
5. 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患病女子与正常男子结婚后,为防止生下患病子女进行了遗传咨询。下列指导合理的是( )
A. 不要生育B. 最好生女孩C. 最好生男孩D. 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答案】B
【解析】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2)患者中男多女少;
(3)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为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
(4)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表现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
【详解】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为患者,一患病女子与正常男子结婚后,他们的儿子一定患病,女儿一定不患病,所以他们最好生女孩,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 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 中的A代表腺嘌呤
B. 1 分子 ATP 中有3个高能磷酸键
C. ATP 的合成是放能反应
D. 细胞中 ATP-ADP循环的速度很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
【详解】A、ATP分子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是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的,A错误;
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为高能磷酸键,即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
C、ATP 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是吸能反应,C错误;
D、细胞中的ATP含量较少,通过ATP与ADP之间快速的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D正确。
故选D。
7. 生物学中通常利用特定显色反应来鉴定某些物质。下列试剂与待测样品、实验结果相匹配的一组是( )
A. 苏丹Ⅲ染液——淀粉液—蓝色
B. 碘液——花生子叶—橘黄色
C. 双缩脲试剂—豆浆—紫色
D.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酒精溶液——灰绿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会出现灰绿色。
【详解】AB、淀粉遇碘液变蓝,A、B错误;
C、豆浆中富含蛋白质,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C正确;
D、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会出现灰绿色,D错误。
故选C。
8.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是将葡萄糖分子转运入细胞的载体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借助GLUT 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B. 转运葡萄糖时 GLUT 的空间结构改变
C. 线粒体外膜上分布着大量的GLUT
D. GLUT 数量不影响葡萄糖的转运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
【详解】A、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A错误;
BD、GLUT转运葡萄糖时需要与葡萄糖结合,其空间结构均会发生改变,其数量会影响葡萄糖的转运效率,B正确;D错误;
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在氧气存在条件下,丙酮酸才可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的分解,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故线粒体外膜上不存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C错误;
故选B。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小题。
α-淀粉酶与糖代谢密切相关,下图是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单糖和二糖的示意图。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能有效阻止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在机体内的消化和水解,从而减少糖分的吸收,控制血糖升高。
9. 上图中 B 表示( )
A. 淀粉B. 麦芽糖C. 葡萄糖D. α-淀粉酶
10. 某同学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往淀粉溶液中加入α-淀粉酶,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曲线所示。与曲线a相比,对曲线b、c 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b可能是底物增加,酶量不变
B. b可能是酶增加,底物量不变
C. c可能是酶量增加,底物量不变
D. c可能降低了反应温度,底物量不变
【答案】9. D 10. B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9题详解】
酶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因此B代表α-淀粉酶,A表示淀粉,D是由淀粉水解得到的二糖麦芽糖,而C是淀粉彻底水解产物,表示葡萄糖,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题详解】
A、若底物量增加,酶量不变,b应晚于a到达平衡点,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b到达平衡点的时间早于a,但产物量不变,说明b可能是酶量增加,底物量不变,B正确;
CD、若c降低了反应温度或酶量增加,底物量不变,则产物量不会改变,而c产物量增加,CD错误。
故选B。
11. 艾弗里和同事利用肺炎链球菌进行了离体转化实验,下图为实验设计中的一组,物质X为某种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于制备细胞提取物的S型菌不需加热处理
B. 若不添加物质X,则Y中只有光滑型的菌落
C. 若物质 X是蛋白酶,则Y 中有S型菌和R 型菌
D. 若物质X是DNA酶,其作用是催化S型菌DNA的水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 R 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 S 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 RNA 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 DNA 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
【详解】A、本实验中可通过相应酶设法将里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去除,所以用于制备细胞提取物的S型菌不需加热处理使蛋白质等变性,A正确;
B、若不添加物质X(各种酶),细胞提取物存在 S 型细菌的DNA,加入有 R 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会出现 S 型(转化)和 R 型(未转化)细菌两种,B错误;
C、若物质 X是蛋白酶,细胞提取物中蛋白质被分解,但还存在 S 型细菌的DNA,加入有 R 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后的Y 中会有S型菌和R 型菌,C正确;
D、若物质X是DNA酶,其作用是催化S型菌DNA的水解,S型菌DNA被降解后 R 型菌就不能发生转化,从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1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由两条肽链构成的分泌型蛋白质,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miRNA-195基因表达产物能调控 BDNF基因的表达。下图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图,其中A、B、C表示物质,甲、乙、丙、丁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甲与乙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B. 过程乙中核糖体在 C 上从左往右移动
C. miRNA-195与 A 配对不影响过程乙
D. 过程丁在核糖体上形成有活性的BDNF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miRNA-195基因转录形成的miRNA-195与BDNF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局部双链结构,从而使BDNF基因转录的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甲过程为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碱基的配对方式包括A—U,T—A,G—C,C—G,乙过程为翻译,涉及到mRNA和tRNA的碱基互补配对,碱基的配对方式包括A—U,U—A,G—C,C—G,两者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A正确;
B、根据肽链的长短(右短左长),可知过程乙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由右向左,B错误;
C、图中miRNA-195基因转录形成的miRNA-195与A结合形成局部双链结构,从而使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进而影响过程乙,C错误;
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分泌型蛋白质,合成的肽链的加工(过程丁)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D错误。
故选A。
13.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B. 猫叫综合征可用光学显微镜检测
C. 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D. 近亲结婚提高了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1、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亲近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详解】A、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有遗传病基因,如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遗传病,A错误;
B、猫叫综合征患者细胞中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测,B正确;
C、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比正常人多一条染色体,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错误;
D、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近亲结婚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错误。
故选B。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小题。
药用植物板蓝根 (2n=14)具有抗病毒及抗菌等作用。现有板蓝根的优良性状都是其祖先物种在发生变异后,经过连续数代选择积累而形成。下图是板蓝根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一些变异(图中 AK5/AK6/AK8为板蓝根祖先染色体编号) 。
14. 研究发现,板蓝根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如上图所示的变异,过程①涉及的变异类型是( )
A. 易位B. 倒位C. 缺失D. 重复
15. 下列关于板蓝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其祖先相比,现有板蓝根是新的物种
B. 板蓝根进化过程中发生了①②的定向变异
C. 若V区域中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能为板蓝根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 与其祖先相比,板蓝根的基因数量减少,对环境的适应性降低
【答案】14. A 15. C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突变,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
【14题详解】
如图所示,非同源染色体AK6和AK8上的Q基因和W基因发生了交换,属于易位;AK5上的基因排序从上到下是KLNM,变异后基因排序是NMVKLQX,NM基因发生了易位。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题详解】
A、具有生殖隔离才有有新物种的诞生,板蓝根与其祖先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染色体变异的方向是不定的,B错误;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
D、与其祖先相比,板蓝根的基因数量增多,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D错误;
故选C。
16. 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的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一对中心体在分裂前期复制
B. 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 该时期的细胞中没有完整的核膜结构
D. 图中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2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详解】A、中心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A错误;
B、该生物基因型为Aa,正常情况下细胞每一极基因均为A、a,图示一极A、A是基因突变导致的,B错误;
C、有丝分裂末期,核仁、核膜逐渐重新形成,该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没有完整的核膜结构,C正确;
D、据图可知,该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C。
17. 下图表示细胞的需氧呼吸过程,数字代表相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物质①的阶段生成的[H]最多,物质③代表的是氧气
B. 物质①②④中④的产量最多,其合成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 若用同位素18O标记物质⑤,一段时间后可检测到C18O₂
D. 线粒体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原核生物也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详解】A、产生②的这一阶段产生的[H]最多(20[H]),③代表的物质是水,A错误;
B、产生物质④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B错误;
C、若对⑤(氧气)进行同位素18O标记,最先检测到18O的是⑥(水),一段时间后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还可能检测到C18O2,C正确;
D、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原核生物如果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完成图示全过程,D错误。
故选C。
18. 下图是某同学用黑藻叶片观察胞质环流及质壁分离和复原时所拍摄的显微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细胞中胞质环流的方向可能不同
B. 图示状态,a、b处溶液浓度大小为a>b
C. 若叶片被镊子夹伤,胞质环流的速度可能会加快
D. 实验中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来观察胞质环流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a表示外界溶液,b是细胞液。
【详解】A、不同细胞所处环境不同,细胞代谢情况不同,胞质环流的方向可能不同,A正确;
B、图示细胞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开,此时细胞有可能处于渗透平衡、有可能正在质壁分离,有可能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故a、b处浓度大小可能为a>b、a=b或a<b,B错误;
C、在实验中,可采用切伤一部分叶片,加快细胞质环流,若叶片被镊子夹伤,胞质环流的速度可能也会加快,C正确;
D、实验观察胞质环流现象,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
故选B。
19.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该病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Ⅱ-2 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 Ⅱ-1 再次怀孕,可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来检测胎儿是否患病
C. 若 Ⅲ-2 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该病女儿的概率是1/2
D. 若Ⅲ-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可能是其父亲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或子正)非伴性”,可据此回答。
【详解】A、根据Ⅱ1与Ⅱ2都正常但Ⅲ1却患病,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患者中有男性也有女性,所以不可能是伴Y遗传, Ⅱ-2 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该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可通过基因检测来分析胎儿是否患病,B错误;
C、设该病的等位基因为A、a,因为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Ⅲ2基因型为XAXa或XAX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若与一个正常男性XAY结婚,无论是那种基因型,后代女儿都不会患病,C错误;
D、若Ⅲ-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可能是其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裂所致,D正确;
故选D。
20. 某基因型为AaBbXDY 的雄果蝇(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染色体数目变异(未发生其他变异)。该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细胞M和N均无同源染色体,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B. 若N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XDXD,则M的基因型不可能为Y
C. 细胞N为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2套遗传信息
D. 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可能产生含有0条或1条或2条X染色体的精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M细胞染色体数或核DNA分子数均为3,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染色体数目变异,并且无同源染色体,可判断M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N细胞染色体数或核DNA分子数均为8,可判断N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A、由于N中染色体或核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M细胞染色体数或核DNA分子数均为3,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正常分裂细胞讲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或核DNA数为4,说明该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若M和N不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发育而来的,N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DXD,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YY,改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形成基因型aBY和基因型为Y的子细胞,故M的基因型可能为Y,B错误;
C、N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此时含有2个染色体组,2套遗传信息,C正确;
D、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发育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发育异常,在该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能找到含0、1、2条X的精子细胞,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 自噬是细胞在溶酶体的参与下降解自身物质的过程,通过自噬作用细胞可以降解多余的蛋白质、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并回收利用,以应对细胞自身的需求。下图为某细胞的自噬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来看,自噬过程说明__________。自噬过程中,残余体定向运输至细胞膜并与之融合的过程需要_______(结构)和多种信号分子的参与,该过程_________(填“需要”和“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反映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的结构特性。
(2)细胞自噬过程主要依赖于溶酶体内水解酶的作用,已知溶酶体内部pH在5.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pH在 7.0左右。若少量溶酶体破裂,水解酶溢出一般不会损伤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自噬体的膜来自____________。自噬体的包裹物在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在营养物质缺乏、低氧等特殊条件下,细胞自噬作用会_____________(填“增强”、 “减弱”或“不变”) 。
【答案】(1) ①. 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②. 细胞骨架 ③. 需要 ④. 一定的流动性
(2)由于pH改变,水解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3) ①. 内质网 ②. 留在细胞内再利用或排出细胞 ③. 增强
【解析】
【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小问1详解】
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来看,自噬过程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完成生命活动;自噬过程中,残余体定向运输至细胞膜并与之融合的过程需要细胞骨架和多种信号分子的参与;残余体膜与细胞膜融合后,会把参与物释放到细胞外,该过程中存在胞吐过程,因此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残余体膜与细胞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细胞上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小问2详解】
细胞自噬过程主要依赖于溶酶体内水解酶的作用,已知溶酶体内部pH在5.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中pH在7.0左右。若少量溶酶体破裂,由于pH改变,水解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因此,若少量溶酶体破裂水解酶溢出,一般也不会损伤细胞结构。
【小问3详解】
由图示可知,自噬体的膜来自内质网,自噬体的包裹物在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留在细胞内再利用或排出细胞;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会增强,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
22. 植物工厂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可在设施内通过高精度人工控制光照、温度、CO₂浓度等因素实现作物增产的高效农业系统。生菜是植物工厂培养的常见速生蔬菜之一,为提高经济效应,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红蓝光(LED灯)交替照射对生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R 表示红光,B 表示蓝光;R/B (5min)表示先用红光照射 5 分钟,再用蓝光照射5分钟,红蓝光交替照射,其他以此类推;RB 表示红蓝光同时照射,作为对照。)回答下列问题:
(1)为测定不同处理下生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试剂提取光合色素后再利用一定的技术测定吸光率,经计算得到实验结果。提取时,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叶绿素在研磨过程中受到破坏。
(2)实验中,科研人员选用红蓝光组合的LED灯培植生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30min和60min红蓝光交替照射能________________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含量,使更多的光能转化为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这促进了碳反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过程;其中________________处理组的增产效果更好。除了红蓝光交替照射外,在光照方面还可以通过采取________________(写出 1点)措施提高生菜的产量。
(3)植物工厂在控制光照条件的同时,适当提高CO2浓度能进一步提高生菜产量。生菜吸收的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_______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________________,并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
【答案】(1) ① 95%乙醇/无水乙醇 ②. 碳酸钙
(2) ①.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选用红蓝光可快速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 ②. 提高 ③. ATP和NADPH ④. 三碳酸的还原 ⑤. R/B(30min) ⑥. 控制适宜的光照强度、控制适宜的光照时间、控制红蓝光适宜的比例等
(3) ①. 卡尔文 ②. 蔗糖
【解析】
【分析】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小问1详解】
光合色素是一类脂溶性物质,可用95%乙醇/无水乙醇等脂溶剂将其提取出来。提取时,还需要加入碳酸钙以防止叶绿素在研磨过程中受到破坏。
【小问2详解】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选用红蓝光组合的LED灯培植生菜可快速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由表中数据可知:R/B (30min)和R/B (60min)组的叶绿素含量比其他两组高,说明30min和60min红蓝光交替照射能提高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提高能够吸收更多的光能转化为储存在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ATP和NADPH合成的加快能促进碳反应中三碳酸的还原。四组实验中,R/B(30min)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R/B(30min)处理组的增产效果更好。除了红蓝光交替照射外,还可以通过控制适宜的光照强度、控制适宜的光照时间、控制红蓝光适宜的比例等措施提高生菜的产量。
【小问3详解】
生菜吸收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发生在碳反应过程中,此过程又叫作卡尔文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蔗糖,蔗糖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
23. 下图1是某生物DNA分子局部结构的平面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④的全称是______,图中数字______________代表的物质交替排列构成了 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
(2)据图1 分析,β链上碱基序列为: 5´- TGAC -3´。不同的DNA 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某学习小组甲、乙同学欲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甲同学制作的模型α链上A、T、C、G数分别为4、3、6、8,乙同学制作的模型α链上A、T、C、G数分别为5、5、4、7.甲同学制作好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后,将其连接成α链,需连接物______________个;最后甲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填“>”或“<”)乙同学制作的。
(4)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时常用同位素标记法和______________技术。若用15N标记的某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则含14N 的DNA分子在所有子代DNA 中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若用上述方法将复制三次后的DNA进行分离,则其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和比例是下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答案】(1) ①.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 ②③
(2) DNA上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3) ①. 20 ②. >
(4) ①. 密度梯度离心 ②. 1 ③. 5
【解析】
【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其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T-A、G-C。
【小问1详解】
①与T配对,为腺嘌呤,④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外侧②磷酸和③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的。
【小问2详解】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的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主要原因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小问3详解】
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氢键越多,DNA结构越稳定。甲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其中一条链的A、T、C、G数分别为4、3、6、8,对应21个脱氧核苷酸,α链形成20个磷酸二酯键(需要20个连接物)。甲同学制作的DNA分子中含有A-T碱基对7对,含有G-C碱基对14对,因此氢键数量为(4+3)×2+(6+8)×3=56个;乙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其中一条链的A、T、C、G数分别为5、5、4、7,则乙同学制作的DNA分子中含有A-T碱基对10对,含有G-C碱基对11对,因此氢键数量为10×2+11×3=53个,由于甲同学制作的DNA分子中氢键数量多于乙同学,故甲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稳定性>乙同学制作的。
【小问4详解】
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将一个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环境中复制2次,得到4个DNA分子,其中只有2个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2个DNA分子两条链都含有14N,含14N的DNA分子占比为100%。复制三代,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的DNA分子(中带)有2个,占1/4,6个DNA分子两条链都含有14N(轻带)占3/4,对应图2中的5。
24. 茄子有红茄、白茄两种类型,红茄中存在深红色、红色、浅红色三种类型,为探究茄子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选择甲种白茄与乙种白茄杂交,F1均为红茄,F1自交所得F2中红茄与白茄的比例为9:7,红茄中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控制茄子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为A/a 与 D/d, 则 A/a与D/d位于_____________(填“一”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若已知乙种白茄基因型为AAdd,则甲种白茄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₂白茄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
(3)根据F2中红茄中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可推测控制红茄的2对等位基因存在累加效应,其中浅红色茄的基因型最可能为___________。选择F2中的一株红色类型植株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4)科学家利用__________原理将细菌的抗虫基因转入到茄子植物细胞中,并最终获得了具有抗虫性状的转基因茄子。转基因细胞能培育出转基因茄子植株,这说明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两 ②. F1自交所得F2中红茄与白茄比例为9:7
(2) ①. aaDD ②. 5/7
(3) ①. AaDd ②. 浅红色﹕白色=1:1
(4) ①. 基因重组/基因工程 ②.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F1自交后F2中性状比为9:7,为9:3:3:1的变式,即相关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甲种白茄与乙种白茄杂交后,F1只有红茄AaDd,说明亲本为AAdd,aaDD。
【小问1详解】
甲种白茄与乙种白茄杂交,F1均为红茄,F1自交所得F2中红茄与白茄的比例为9:7,为9:3:3:1的变式,则基因基因A/a与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甲种白茄与乙种白茄杂交后,F1自交所得F2中红茄与白茄的比例为9:7,且亲本为白茄,F1只有红AaDd,说明亲本为AAdd,aaDD。已知乙种白茄基因型为AAdd,则甲种白茄的基因型为aaDD,F₂白茄基因型为3A_dd、3aaD_、1aadd,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2Aadd、2aaDd、1aadd,占比是5/7。
【小问3详解】
根据F2中红茄中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说明全为显性基因是为深红色,含三个显性基因时为红色,含两个显性基因时为浅红色,即控制红色果皮的2对等位基因存在累加效应,则深红色茄的基因型AADD,红色基因型是AADd或AaDD,浅红色红茄的基因型为AaDd。红茄基因型AADd或AaDD,测交(亲本基因型为aadd)后代的基因型为AaDd(浅红色):Aadd(白色)=1:1或AaDd:aaDd=1:1,后代浅红色:白色=1:1。
【小问4详解】
利用基因工程将细菌的抗虫基因转入到茄子植物细胞中,并最终获得了具有抗虫性状的转基因茄子,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细胞胞培养成完整的转基因茄子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光照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胞间CO2浓度(μml·ml-1)
R/B (5min)
6.6
0.78
494
R/B (30min)
8.1
0.98
455
R/B (60min)
7.7
0.83
462
RB
7.1
0.56
523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