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试卷(东三省)(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948971/0-1720327646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试卷(东三省)(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948971/0-17203276467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试卷(东三省)(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948971/0-17203276467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试卷(东三省)(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位于福建宁德的虎屿岛周边村民自古以来就从海上滩涂打捞或采集海产品,沈海高速公路建成后,村民就抄近路——走高速应急车道。2023年10月,该地打造村民高速免费接驳“赶海公交”,但“赶海公交”发车时间每天都会发生变动。有人指出在旺季(5—10月)时,“赶海公交”受自然灾害影响可能会停运几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赶海公交”通车后主要可以( )
A. 减少交通事故发生B. 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C. 促进地域文化交流D. 加快人口迁往岛屿
2. 影响“赶海公交”发车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 高速车流B. 潮汐涨落
C. 海浪大小D. 雾霾天气
3. 造成“赶海公交”在旺季停运几天的自然灾害是( )
A. 寒潮B. 海啸
C. 台风D. 地震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赶海公交”通车前,村民走高速应急车道,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故“赶海公交”通车后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A正确;主要方便人们出行,对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影响较小,B错误;“赶海公交”连接范围小,地域文化类似,C错误;虎屿岛面积狭小,周边村民自古以来就从事海上作业,并且往返于岛屿与内陆,说明虎屿岛不适合长期居住,所以不太可能加快人口迁往岛屿,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海上滩涂受潮汐涨落影响,滩涂水位会发生变化,这对村民打捞和采集海产品产生重要影响,而每天的潮汐涨落时间并不固定。B正确,高速车流、海浪大小、雾霾天气对赶海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赶海公交”旺季在5—10月,而虎屿岛位于东南沿海,在此期间可能会受到台风影响,村民不能打捞和采集海产品,故会停运几天,C正确;5—10月受寒潮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由海底地震引发,地震突发性强,且难预测,BD错误,选C。
通常情况下,在山地垂直带谱中,落叶阔叶林带位于针叶林带下方,内蒙古阴山山脉北坡出现了阔叶林与针叶林带倒置现象,落叶阔叶林带下方为温性针叶林带(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形成阴山北坡阔叶林与针叶林带倒置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A. 热量B. 水分
C. 光照D. 风速
5. 寒温性针叶林带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是( )
A. 枯枝落叶多B. 降水量大
C. 微生物活动弱D. 土壤肥沃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若考虑热量因素,则低海拔热量充足,是阔叶林生长的优势条件,但由题意知,阔叶林却分布在海拔高,热量较低的地区,A错误;与针叶树种相比,阔叶树种叶片面积大,蒸腾耗水多。较低海拔处由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无法满足阔叶树种对水分的需求,从而形成温性针叶林带,B正确;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但不是导致林带倒置的关键因素,C错误;一般来说,海拔越高,风速越大,会加剧蒸发及影响植物形态,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不利因素,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与阔叶林相比,针叶林枯枝落叶较少,A错误;降水量大,一方面加剧对土壤的侵蚀,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变低,另一方面会加剧淋溶作用,使得表层土壤有机物质向下转移,B错误;寒温性针叶林带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慢,积累最多,C正确;土壤肥沃的指标之一是有机碳含量高,而非导致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D错误。故选C。
日本动漫的场景多取材实地。练马区位于东京郊外,是日本动漫的发源地,日本第一部戏剧彩色长篇动画诞生于此,随后多家动漫工作室在此集聚,练马区逐渐成为动漫创作的中心。20世纪80年代,东京逐渐形成职住分离的模式,练马区成为部分市中心就业者的居住区,当地居民对动漫的消费量大增,练马区成为动漫创作与消费的双中心。2009年,练马区管理部门制定了严格的政策,管控街区风貌,杜绝大拆大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多家动漫工作室集聚在练马区,有利于( )
①促进模仿 ②提升口碑 ③招募人才 ④节约运费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7. 东京职住分离的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练马区动漫产品的消费,主要因为( )
A. 通勤时间延长B. 住房成本降低
C. 环境质量改善D. 交通条件进步
8. 练马区在2009年制定政策管控街区风貌,主要为了( )
A. 保留地方特色B. 丰富创作灵感
C. 降低创作成本D. 限制产业扩张
【答案】6. C 7. A 8. A
【解析】
【6题详解】
动漫的本质需要创新而不是模仿,①错误,排除A、B选项;练马区作为日本动漫的发源地,地域知名度高,动漫工作室选址练马区能提高知名度,也能便于招募动漫领域的人才,②③正确,C选项正确;动漫产品主要通过信息媒介传播,④错误,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练马区成为东京上班族的居住地,通勤距离较长,因长距离通勤加大对漫画书、漫画视听产品的消费。A选项正确。练马区成为部分市中心就业者的居住区,住房成本提高,B错误。练马区动漫产品的消费量增加与环境质量、交通料件关系较小,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日本动漫的场景多取材实地,东京郊外练马区的街景也是不少经典动漫的取材地,制定政策管控街区,风貌可以保留并弘扬地方特色,据此发展相关文创产业,A正确;传统风貌得以保留,并没有新增创作对象,不会丰富创作灵感,只是减少不必要的破坏,B错误;创作成本和街区风貌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并不是限制产业的发展,只是要协调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与传统风貌保护之间的关系,D错误。故选A。
我国某公路路段途经区域沟壑纵横、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873~4459米。该路段年平均气温为-2℃,年降水量为336毫米,每年9月开始降雪,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大,具有雪崩风险。交通管理部门运用地理信息技术防范雪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不能够( )
A. 预判降雪规模B. 监测积雪范围
C. 通知来往车辆D. 清理路基积雪
10. 该路段最有可能位于( )
A. 天山B. 秦岭
C. 长白山D. 喜马拉雅山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不同图层可以预判降雪规模,A错误;运用遥感可以监测积雪范围,B错误;运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判断来往雪崩高发路段的车辆,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有针对性发出警示,C错误;清理路基积雪必须使用人工或者机械,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该地降雪开始时间早,且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大,排除BD;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A正确,排除C。故选A。
内华达山脉东麓发育构造湖泊群,各湖泊冬季水量更大。更新世晚期,由于雨量增加,湖泊水位上涨,通过河流贯通。全新世以来,湖泊群萎缩,对周边地理环境带来显著影响。下图示意该湖泊群不同时期的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湖泊群冬季蓄水量更大,主要取决于( )
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水面蒸发强度变化
④地下水补给量变化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12. 更新世晚期,扩张幅度最大的是( )
A. 莫诺湖B. 欧文斯湖
C. 帕纳斯特湖D. 曼利湖
13. 目前,该区域与该湖泊群萎缩存在显著因果关系的地理现象是( )
A. 植被覆盖率低B. 土壤冻结期短
C. 河流含沙量小D. 盐尘暴频率高
【答案】11. A 12. D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区受西风带控制,西风带来的部分水汽能越过内华达山脉,降水量比夏季大,①正确;如果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冬季盛行陆地到海洋的气流,性质干燥,②错误;冬季气温低,水温低,蒸发弱,③正确;地下水补给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④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莫诺湖、欧文斯湖、帕纳斯特湖水位上升,都会通过河流外泄到下一个湖泊,只有曼利湖位于水系最低处,接纳来水多,扩张最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湖泊萎缩,湖滩大面积裸露,且内陆湖含盐量高,湖滩多盐碱物质,在风蚀作用下进入大气中,形成盐尘暴,D正确;植被覆盖率、土壤冻结期主要受气候影响,与湖泊群萎缩关系不大,AB错误;河流含沙量小主要受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影响,与湖泊萎缩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是黑河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骨干调蓄工程,2016年4月开工建设,2023年11月下闸蓄水。下图示意黄藏寺水利枢纽的位置,下表为黄藏寺水利枢纽的调度计划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黄藏寺水利枢纽的建设需要面临( )
①高寒缺氧 ②风沙肆虐 ③动物侵袭 ④复杂地质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15. 3—5月采用分批次集中供水,主要为了( )
A. 扩大受水范围B. 减少蒸发损耗
C. 降低供水成本D. 保证供水水质
16. 从水利调度安排分析,黄藏寺水利枢纽较少考虑( )
A. 防洪蓄洪B. 生态补水
C. 农业灌溉D. 水电开发
【答案】14. B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黄藏寺水利枢纽地处祁连山,海拔高,高寒缺氧,①正确;高寒山区风沙活动较小,②错误;高寒地区野生动物侵袭影响小,③错误;地处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地质条件复杂,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分批次供水,并没有改变供水的范围,A错误;3-5月正值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输水损耗大。集中供水能够加大每次输水的径流量,加快水流的移动,从而减少沿途损耗,B正确;分批次供水会增加供水成本,C错误;分批次供水可以增加水流速度,水体自净能力变强,且水质更多取决于供水线路沿线环境质量与水源地水质,与分批次供水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如果考虑防洪蓄洪,需要在夏季洪水期来临之前腾出库容以迎接蓄洪,而由材料知黄藏寺夏季仍保持较高水位运营,A正确;由图表可知,黄藏寺经常向下游缺水地区补水,充分考虑到了下游生态补水及农业灌溉补水的问题,B、C错误;11-次年2月,仍保证最少发电量过流,考虑到了水电开发的问题,C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拉科夫为波兰第二大城市,兴起于中世纪时期的克拉科夫古城。20世纪早期,克拉科夫老城区依托古城外围用地,仅布局在维斯瓦河一侧。21世纪初期,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克拉科夫重点向东、西方向发展。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克拉科夫计划有序引导产业南迁,在维斯瓦河南岸规划众多产业园区,并扩大城西比兰斯科国家公园的范围,实现城园共存。下图示意克拉科夫的空间结构。
(1)简述克拉科夫老城区仅布局在维斯瓦河一侧的原因。
(2)随着产业南迁,推测克拉科夫城市内部交通联系发生的变化。
(3)说明大克拉科夫规划将比兰斯科国家公园纳入其中的意义。
【答案】(1)克拉科夫古城位于河流一侧,老城区受古城辐射带动较强;当时的城市规模有限,布局在河流一侧方便交通联系;降低修筑桥梁的成本。
(2)城市内部交通出行需求增加,交通流量加大;南北联系加密,跨越维斯瓦河的交通流量增长最快;由于产业迁出和居住地的惯性,职住分离加剧,交通流具备上班向南、下班向北的单向高峰。
(3)生态空间融入城市,缓解热岛效应,净化空气,改善人居环境;城市与国家公园共存,便于加强对国家公园的管理和保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人地协调。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克拉科夫为波兰第二大城市,兴起于中世纪时期的克拉科夫古城。20世纪早期,克拉科夫老城区依托古城外围用地,仅布局在维斯瓦河一侧。克拉科夫古城位于河流一侧,老城区受古城辐射带动较强;当时的城市发展较慢,城市规模有限,布局在河流一侧方便交通联系;没有跨越河流,降低修筑桥梁的成本。
【小问2详解】
可从交通需求、交通方式、交通流等角度来分析。据材料可知,21世纪初期,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克拉科夫重点向东、西方向发展。产业南迁后城市内部交通出行需求增加,交通流量加大;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克拉科夫计划有序引导产业南迁,在维斯瓦河南岸规划众多产业园区,跨越河流南北联系加密,跨越维斯瓦河的交通流量增长最快;由于产业迁出和居住地的惯性,职住分离加剧,居住地主要位于河流北岸老城区,产业园主要位于河流南岸,交通流具备上班向南、下班向北的单向高峰。
【小问3详解】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态空间融入城市,缓解热岛效应,净化空气,改善人居环境;城市与国家公园共存,便于加强对国家公园的管理和保护,有利于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修复;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度假的好去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人地协调。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半球中纬西风带多温带气旋,但少有气旋能进入南极洲。中纬度气旋进入南极洲,能冲击水热平衡状态,对冰冻圈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图示意某中纬度气旋进入南极洲时的状态,该气旋正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此时南极洲边缘的海冰正处于部分消融期。
(1)分析中纬度气旋难以进入南极洲的原因。
(2)图示气旋西侧海温高于气温,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预测温带气旋进入南极洲对冰冻圈的影响。
【答案】(1)受自高纬向低纬的极地东风影响,中纬度气旋难以南下;南极地区温度低,受冷高压控制,遏制气旋的上升气流;南半球西风带受陆地影响小,较少发生经向移动。
(2)气旋西侧盛行偏南风,来自严寒的南极大陆,气温低;气流顺坡下沉,风速大,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周围空气发生热量交换,持续保持低温;与南极大陆相比,海洋温度较高,海温大于气温。
(3)带来中纬度的热量,加速海冰和陆地冰盖的消融,面积减小,海冰分布变得破碎;增加降雪补给,促进新冰的形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大陆为冷高压,所以南极大陆周围分布有吹向中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同时,中纬度气旋所处位置位于西风带内,且南半球西风带受陆地影响小,围绕南极大陆周围运动;结合上述原因,气旋在运动过程中受西风带推动影响,很难向南或北偏移,即很少发生经向移动;同时受南极高压和极地东风的阻挡,气旋也很难向南运动。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气旋所在海区比南极大陆纬度低,且南极大陆冰雪覆盖,故海洋温度较南极大陆高;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气旋西侧盛行偏南的风,为发源自酷寒的南极大陆的冷气团,故而气团温度极低;而且冷气团由海拔高的南极大陆吹响海平面,为下沉气流,导致风速进一步加快,冷气团没有足够时间与周围海洋和大气发生热量交换,故而保持来自南极大陆的寒冷性质,从而造成温度低于海洋。
【小问3详解】
气旋进入南极洲会造成南极洲和中纬度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即为南极洲带来中纬度的热量,使得南极洲海冰和陆地冰盖加速消融,导致冰面减小和破碎;同时从较热海区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在南极地区遇冷形成降雪,增加了冰雪补给,促进新冰形成。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徽铜陵白姜怕旱涝,对光照的要求用姜农们的谚语来说就是“苗期三分太阳七分阴,后期七分太阳三分阴”。铜陵白姜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高畦高垄栽培、芭茅搭棚遮荫等栽培技艺。高畦高垄栽培是指在姜田里开深30~35cm播种沟,在白姜生长过程中,再将垄上的土培到姜株根部,经过多次培土,原来的沟就会变成高垄,而原来的高垄则变为了深沟。芭茅搭棚遮荫是指姜农利用山上的木材和芭茅搭建姜棚遮荫,随着白姜生长芭茅不断腐烂掉落。下图示意铜陵白姜姜棚。
(1)从气候角度分析铜陵白姜采用沟垄交替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2)简述姜农搭建的姜棚采用芭茅草铺盖的优势。
(3)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在2023年11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假设你是评审委员会成员,请你为该系统撰写入选词。
【答案】(1)铜陵属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经过多次施肥培土,使原来的沟变成垄,原来的垄变成沟,可以及时排水防涝。
(2)芭茅草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随着生姜的不断长大,对光照的需求越来越大,芭茅不断腐烂掉落,姜棚的透光性也越来越高,正好满足白姜生长的光照需求;腐烂掉落的芭茅草有利于提高农田土壤肥力。
(3)铜陵地区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白姜生长对光照等要求复杂;当地姜农发挥聪明智慧、就地取材,不仅降低成本,还保护了生态环境;铜陵白姜种植历史悠久,加工技艺独特,文化内涵深厚,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据材料可知,高畦高垄栽培是指在姜田里开深30~35cm播种沟,在白姜生长过程中,再将垄上的土培到姜株根部,经过多次培土,原来的沟就会变成高垄,而原来的高垄则变为了深沟。经过多次施肥培土,使原来的沟变成垄,原来的垄变成沟,可以及时排水防涝。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芭茅搭棚遮荫是指姜农利用山上的木材和芭茅搭建姜棚遮荫,芭茅草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白姜怕旱涝,对光照的要求用姜农们的谚语来说就是“苗期三分太阳七分阴,后期七分太阳三分阴”。随着生姜的不断长大,对光照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白姜生长芭茅不断腐烂掉落,姜棚的透光性也越来越高,正好满足白姜生长的光照需求;腐烂掉落的芭茅草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提高农田土壤肥力。
【小问3详解】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农业文明的精华,是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传统农业系统。撰写入选词可从白姜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种植技术和种植历史、对生态环境的意义等角度来描写,具体如下:铜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白姜生长“苗期三分太阳七分阴,后期七分太阳三分阴”,对光照等要求复杂;当地姜农发挥聪明智慧、就地取材,高畦高垄栽培,芭茅搭棚遮荫,不仅降低成本,还保护了生态环境;铜陵白姜种植历史悠久,加工技艺独特,文化内涵深厚,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时间
3—5月
6—8月
9—10月
11—次年2月
水利调度安排
分批次集中向下游供水
经常向下游供水、
发电,同时保持较高水位运营
蓄水为主,兼顾向下游供水
停止大规模供水,保障储水和最小发电量过流
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地理(东三省)(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地理(东三省)(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地理东三省原卷版docx、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地理东三省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多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多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不能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大湾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地理试卷(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大湾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地理试卷(PDF版附解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