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从2006年开始,新加坡(2021年国土面积733.1km²)推行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为应对频发内涝,该计划融入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基础设施支撑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形成源头——路径——去向的技术路线,具有多维度、多效益的价值。下图为新加坡综合全过程水敏感城市设计流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源头设计对新加坡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下渗 ②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蒸发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④D. ②③
2. 新加坡生产空间大致可分为集中的产业园区和零散的商业空间,其主要原因是( )
A. 填海造陆面积小B. 产业结构不合理
C. 人口分布不均衡D. 用地需求竞争强
3. 该水计划融入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首要考虑的关键点是( )
A. 降低治污成本B. 避免洪水风险
C. 保护天然水系D. 蓄积城市饮用水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源头设计中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措施会对雨水进行初步净化与下渗,从而减少径流流量,因此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为下渗和径流,①②正确,对水汽输送、蒸发影响小,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土地使用需求竞争强,产业园区的分布较为集中,而商业空间需要辐射较大范围的区域,因此分布比较零散,D正确;与填海造陆面积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均衡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水敏感城市设计关键在于保护天然水系,通过源头—路径—去向设计将天然降水储存起来,其中源头是产生雨水径流的区域,路径是雨水流经的排水沟等,去向是可能发生内涝的地区,而非避免洪水风险,同时降低内涝风险是传统城市设计以及其他城市设计也具备的,C正确,B错误;结合新加坡国情可知,降低治污成本并不是该设计的主要目的,A错误;城市蓄水只是该设计产生的额外效益,并不是城市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D错误。故选C。
跨城通勤是指就业人口往返于居住城市和工作城市之间的过程,是国外大都市地区的普遍现象,体现了大都市地区内部功能一体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超大城市周边地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跨城通勤现象,其中苏(苏州)沪(上海)跨城通勤人数有所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实现跨城通勤的前提条件是( )
A. 完善的生活设施B. 便利的交通条件
C. 较少的人口数量D. 优美的工作环境
5. 工作日期间,每天苏沪跨城通勤的主要群体最可能为( )
A. 高校学生B. 蓝领工人
C. 白领职员D. 老年群体
6. 推测近年来苏沪跨城通勤人数减少的原因是( )
A. 通勤成本极高B. 产业结构升级
C. 户籍制度变化D. 城市职能增加
【答案】4. B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跨城通勤是指居住在一个城市,在另一个城市工作的现象,实现跨城通勤的前提条件是便利的交通条件,B正确;完善的生活设施、较少的人口数量、优美的工作环境不是实现跨城通勤的前提条件,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苏沪跨城通勤的主要目的是工作,而高校学生、老年群体不是以工作为主要目的,排除A、D;蓝领工人工资水平较低,购买力有限,不可能通勤距离较远,B错误;白领职员工资水平较高,购买力较强,可能通勤距离较远,C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通勤成本不高,A错误;苏沪跨城通勤人数减少的原因是苏州产业结构升级,苏州的就业机会增加,B正确;户籍制度变化、城市职能增加不是跨城通勤人数减少的原因,C、D错误;故选B。
粮食安全一直是关乎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5,耕地却仅占全球的8%,粮食安全保障面临多重挑战,如果未来中长期气候继续变暖,将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研究表明,就碳排放空间分布而言,我国高排放省区多分布在华中地区。下图示意基于2000~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粮食产量的13个省区类别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省份能够反映我国粮食生产规模较大、碳排放环节较多的是( )
A. 吉林省B. 河南省
C. 湖北省D. 湖南省
8. 就碳排放空间分布而言,我国高排放省区多分布在华中地区,主要是由于当地( )
①人口密度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②为水稻主产区,对高碳农资的依赖度较高
③稻田面积广阔,秸秆处理量大 ④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复种指数最高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9. 针对安徽省耕地利用的碳排放现状,最应该( )
A. 推广增肥增产水稻生产技术B. 鼓励秸秆露天焚烧
C. 加大耕地生态环境治理投入D. 优化农资利用结构
【答案】7. B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粮食产量的13个省区类别划分图,可知粮食生产规模较大、碳排放环节较多处在I象限,河南省最典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华中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地处亚热带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①④错误;华中地区为水稻主产区,对高碳农资的依赖度较高、稻田面积广阔,秸秆处理量大,使得碳排放量较大,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安徽省耕地利用的碳排放数量较高,需要减少碳排放量,禁止秸秆露天焚烧,B错误;优化农资利用结构,减少高碳农资使用,D正确;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推广增肥增产水稻生产技术对碳排放影响较小,AC错误。故选D。
海域地名是指人类为一定界限内海洋区域赋予的特定名称。中国拥有广阔的海域空间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利用历史,中国先民在认识海洋、利用海洋的过程中,较早地对海域空间进行了命名,留下了丰富的海域地名遗产,其中许多海域地名至今仍在使用。受政治、社会、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唐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总体呈现出南移的趋势,对依赖航海文化和海洋交流的核心区域影响深远。下图示意对220条海域地名所处的地域进行统计,得出的我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海域地名数量(单位: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在统计中,若某海域跨2个省级行政区,海域地名各算0.5;跨3个省级行政区,海域地名各算0.33;跨4个省级行政区,海域地名各算0.25;跨6个省级行政区,海域地名各算0.17
10. 图中甲省较( )
A. 天津海域面积小B. 广西海岸线长
C. 江苏优良海港少D. 海南海水年均温高
11. 我国许多海域地名沿用至今,有利于( )
A. 增加渔业捕捞B. 维护海洋权益
C. 保护生态环境D. 丰富人类活动
【答案】10. B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省为广东省,该省海域面积比天津大,A错误;比广西海岸线长,B正确;比江苏优良港湾多,C错误;比海南纬度高,海水年均温较低,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我国许多海域地名沿用至今,说明这些地方一直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维护海洋权益,B正确;与增加渔业捕捞、保护生态环境、丰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碟形湖是指鄱阳湖(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主湖区入湖河口三角洲主河道周边分布的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碟形洼地,形成洪泛湿地内的子湖泊。碟形湖在丰水期与鄱阳湖融为一体,而在枯水期内成为相对孤立的水域,形成“湖中湖”的独特景观。下列左图示意鄱阳湖区地形高程及研究区遥感影像,右图中蚌湖及沙湖为碟形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一般7~9月,鄱阳湖得以维持高水位,主要得益于( )
A. 夏季风势力增强B. 受长江洪水顶托或倒灌
C. 副热带高压南移D. 湖区水系洪水入湖
13. 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碟形湖( )
A. 周边大草场常年维持B. 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小
C. 水温季节性变化显著D. 春季接纳径流泥沙少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7-8月,鄱阳湖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热天气,高温少雨(炎热干燥),9月副热带高压南移,C错误;夏季风势力强弱的变化与每年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及位置移动密切相关,并非固定不变,A错误;受鄱阳湖水系和长江洪水双重影响,鄱阳湖高水位时间长。每年4-6月,湖泊水位随鄱阳湖水系洪水入湖而上涨,7-9月因长江洪水顶托或倒灌溉维持高水位,10月才稳定退水,B正确、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丰水期鄱阳湖水位高,碟形湖消失,与鄱阳湖融为一体,碟形湖周边大草场并非常年存在,A错误;碟形湖拥有较大的水面和湖滩,能够为湖内水生动植物提供广阔的生存繁衍场所,也为候鸟创造良好的觅食空间和栖息环境,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B错误;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碟形湖水温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尤为明显,呈现出夏高冬低的特点,C正确;鄱阳湖区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水量比重大,因此泥沙入湖也主要集中在4-6月,D错误。故选C。
地理学家发现,西天山地区不同于东亚季风区,几乎没有暖云(温度高于0℃,且云中只有液态水滴的云体)降水,其拥有独特的气候背景。同时,在不同阶段降雪过程中,云层顶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西天山地区一次降雪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三个阶段依次代表的是( )
A. 冷锋入侵—冷锋过境—冷锋控制B. 冷锋入侵—冷锋控制—冷锋过境
C. 冷锋控制—冷锋过境—冷锋入侵D. 冷锋控制—冷锋入侵—冷锋过境
15. 阶段3时,西天山( )
A. 大风降温,降雨逐渐减少B. 温度明显升高,降雨增多
C. 暖空气被抬升,形成云层D. 暖空气逐渐被冷空气取代
16. 相对于东亚季风区,西天山地区缺乏暖云降水的原因是( )
A. 海洋气流途经B. 缺乏暖湿气流
C. 季风气流干扰D. 山区海拔过高
【答案】14. B 15. D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温度趋于平缓,水汽迅速减少,结合西天山地区一次降雪过程可知,阶段1为暖气团控制,近地面水汽含量高,为冷锋入侵;阶段3为冷锋过境;阶段2快速降温,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雪,此时受冷锋控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阶段3处在冷锋过境,逐渐受冷气团控制,出现大风降温,降水形成,温度相对阶段12下降,暖空气被冷空气取代,暖空气抬升,形成降雪,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根据题干定义可知,暖云(温度高于0℃,且云中只有液态水滴的云体),西天山地区,深居内陆,受夏季风(暖湿气流)影响小,缺乏暖湿气流,B正确,AC错误;山区海拔高与受暖云降水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4300,是四川省面积第二大县,以丘状高原和山地地形为主。2021年,理塘县户籍人口为68202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业数字化基础薄弱。近年来,当地政府牵头在境内交通便利、地势较缓的高原宽谷地区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园。当地生产的极地萝卜、夏季高山草莓、高原小番茄等多种高质量瓜果蔬菜远销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下图示意理塘县主要交通位置及该县农业园全产业链农业数字化模式。
(1)分析理塘县面向大城市中高端市场规模化生产高品质果蔬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
(2)指出理塘现代农业发展全链条数字化的意义。
(3)简述理塘县现代农业进一步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理塘县土地资源相对较多且地租低,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可以降低农产品单位成本;全年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高;高海拔气候,利于农产品错峰(季节)上市,价格优势明显,利于获得更高的利润;生态环境好,土壤无污染,水源洁净,利于生产天然有机产品,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距离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较远,面向中高端市场可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运输成本价格比等。
(2)生产端的数字化,可以实现高效精准运营,有利于保障高品质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流通端的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保障产品高效运至消费市场;全链条数字化满足了中高端市场消费群体对生产链各环节质量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的要求;全链条数字化有利于为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等。
(3)加大本土化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注重消费端的市场反馈,及时调整农业生产;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开拓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范围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理塘县面向大城市中高端市场规模化生产高品质果蔬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其实质上是考查理塘县农业发展特征形成的区位因素,可以结合材料从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生产成本.利润等)两方面进行分析。当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光照较强,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高。同时由于当地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周期较长,可以实现农产品的错峰上市,提高竞争力。理塘县土地资源丰富,人口较少,土地成本较低,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理塘县工业发展落后,且人口较少,生态环境优良,利于生产天然有机产品。理塘县地处西南偏远地区,距离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较远,面向中高端市场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运输成本价格比,提高经济效益。
【小问2详解】
理塘现代农业发展全链条数字化的意义主要从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物流——消费体系优化、农产品加工生产过程、农业技术支撑等领域分析。由图可知,生产端的数字化,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高效运营,保障农产品的规模化运营,提高农产品品质。流通端的数字化可以及时的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调整流通策略,有利于保障产品流通的高效性。全链条数字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将生产、流通各环节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满足中高端市场消费群体的要求。
【小问3详解】
理塘县现代农业进一步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调节生产适应市场需求,改善物流效率,扩大市场销售渠道等措施作答。全链条数字化农业等发展方向需要众多的农业技术人才,故理塘县现代农业发展应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消费端的市场反馈,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的类型与规模,改善、新增产品种类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提高商品率。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范围,提高农产品的销量,进而提高当地的收入水平。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萨克斯坦能源丰富,为世界第十大油气资源国。该国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达到1700亿千瓦,其中大型水电站开发前景较好的地区倾向于盆地地形,而小型水电站也颇具开发潜力,拥有480个具备开发条件的小型水电站备选地址。该国丰富的风能资源多集中在人烟稀少、远离城市的山区。该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离不开能源的大量出口。近年来,该国实施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及生产方面减少投资。转向电力,如水电、风电、光电、生物质能发电、废弃物利用发电等方面加大投资。下列左图示意哈萨克斯坦地形、水系,右图示意2016年哈萨克斯坦一次能源供应占比情况。
(1)分析与大型水电站相比,哈萨克斯坦境内河流适宜发展小型水电站的原因。
(2)推测哈萨克斯坦山区发展风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说明哈萨克斯坦实施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目的。
【答案】(1)适宜建设小型水电站的选址多,环境适应性强;小型水电站工程量小,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低;建设小型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破坏小,环境污染极小。
(2)山区电力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缺乏完善的电网体系;前期风电工程建设慢,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易受山区极端天气的影响,导致电量输送不稳定。
(3)利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保持该国在国际能源出口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小型水电站对河流水量、地形等自然条件要求较低,适宜建设小型水电站的选址多,环境适应性强;小型水电站工程量小,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低,建设维护成本低,合国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建设小型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破坏小,环境污染极小,响应该国环保政策的要求等。
【小问2详解】
山区电力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缺乏完善的电网体系,使得电缆及电力输送成为阻碍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山区风电产业薄弱,加之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运输不便,前期风电工程建设慢,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风能发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易受山区极端天气的影响,导致电量输送不稳定,影响消费者的正常使用等。
【小问3详解】
该国转向发展集约式能源产业,尤其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能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能源资源及其需求,同时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立足中亚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能源资源,保持该国在国际能源出口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是中国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当地极为关键的水源涵养区,大多数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可划分为不同的集水区。祁连山年平均气温为0.6℃,年降水量在300~700mm之间,年蒸发量超过了1000 mm。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祁连山生态环境影响强烈。下图示意2010~2017年祁连山水源涵养量空间分布。
(1)从图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角度,推测2010~2017年祁连山涵养水源能力最强的区域,并简述其原因。
(2)指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3)研究表明,林地与草地中的冠层、枯落物层对祁连山涵养水源具有独特的优势,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区域:东部地区。原因:东部地区在降水充足、潜在蒸散量较弱、植被覆盖程度较高的综合影响下,成为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最强的区域。
(2)冻土消融作用加强;冰川退缩加快;地表植被退化;河道断流加剧;地下水位下降等。
(3)林地与草地中的冠层、枯落物层迟滞雨水坠落速度,防止雨滴直接击溅土壤,保护水土;拦蓄雨水,加大雨水下渗、土壤蓄水能力;植被冠层蒸腾,增大空气湿度,为降水和成露提供水汽条件;截留径流水分,分散减少地表径流量;枯落物层覆盖表层土壤,减少水分蒸发,长久维持土壤水分,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祁连山东部地区的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普遍较高,西部地区普遍较低,故涵养水源能力最强的区域是东部地区,其原因可从降水、潜在蒸发量与植被覆盖程度等角度分析。祁连山东部地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叠加地形影响,易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东部地区阴雨天气多于西部,潜在蒸散量较小;东部地区水热条件优于西部,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
【小问2详解】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从冻土消融作用、冰川退缩、植被、河流断流与地下水位等角度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导致冻土消融作用加强,多年冻土转化为季节性冻土;受气温升高影响,较低海拔处的冰川融化,冰川退缩速度加快;冰川退缩,对下游河流的水源补给减少,河道流量减小,断流的河道增多;地下水缺少补给,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小问3详解】
林地与草地中的冠层、枯落物层对祁连山涵养水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林地与草地中的冠层处在雨水下落至地表之前的路径上,可以减缓雨水坠落的速度,减轻雨水对地表土壤的击溅,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林地冠层可以增加当地的蒸腾量,增大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为降水提供水汽条件;林地与草地的枯落物层可以拦蓄地表径流,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林地与草地的枯落物层覆盖在土壤之上,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维持土壤水分。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大峡谷,又称乳源大峡谷、粤北大峡谷,自北向南呈“Z”字形延仲,长约15km,深约300m,地处北回归线北缘,气候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类型,同时大峡谷内存在小气候。该大峡谷岩土体地貌类似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以砂页岩为主,拥有石峰、崖壁、石柱、线谷(巷谷)、垂直侵蚀沟(裂隙谷)额状岩槽6种徽地形。大峡谷内地形、地貌复杂,地形切割强烈,坡陡谷深,有水系发育,崩落形成陡坎,每年在大部分水潭潭壁、潭底或潭顶都有壶穴发育。研究发现,大峡谷内高水位(即丰水期的最高水位)河床壶穴易消亡。下列左图示意广东大峡谷演化模式,右图示意水潭中的壶穴,图示凹坑多为壶穴。
(1)简述高角度节理与近水平岩层面对大峡谷两侧山体形态的影响。
(2)分析广东大峡谷崖壁的演化过程。
(3)分析大峡谷内高水位河床壶穴易消亡的原因。
【答案】(1)共同控制了大峡谷的坡面形态,使山体形态由顶至底呈现出顶部较平、腰身坡陡、山麓坡缓的特征。
(2)流水侧蚀使谷坡形成凹槽;谷坡部位悬空的块体发生崩塌,同时加深凹槽;构造层节理受到破坏,进一步被侵蚀;剥离后悬空的块体滑落形成崖壁,发生重力崩塌后,新的崖壁形成。
(3)流水常年对破碎、软弱的河床进行下切侵蚀,原先的高水位河床相对抬升形成废弃河床,废弃河床上的壶穴停止发育;废弃壶穴受风化剥蚀后穴壁边缘粗糙不平,且有壶穴长出杂草,加速了壶穴的消亡进程。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高角度节理(裂隙)与近水平岩层面共同作用,控制了大峡谷的坡面形态,使山体形态从顶部到底部形成了以下形态特点:山顶部较平坦、山腰处坡度较陡、山麓处坡度较缓。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首先流水侧蚀使谷坡形成凹槽,在重力作用下,谷坡部位悬空的块体沿高角度节理面发生崩塌,同时加深凹槽;其次构造层节理受到破坏,会进一步被侵蚀,最后剥离后悬空的块体沿裂隙面滑落形成崖壁,而发生重力崩塌后,新的崖壁形成。
【小问3详解】
该大峡谷河流属于山区河流,坡降大,年降水量多,流水常年对破碎、软弱的河床进行下切侵蚀(或构造运动促使大峡谷隆升),使原先的高水位河床相对抬升形成废弃河床;废弃河床上的壶穴失去了动力,基本停止发育;由于河床节理丰富,废弃壶穴受风化剥蚀后穴壁边缘粗糙不平,底部偶有风化堆积物,且有壶穴长出杂草(生物风化),加速了壶穴的消亡进程。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题docx、地理473C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文件包含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答案pdf、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文件包含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pdf、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