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6:词语、句式效果分析+语用综合练+论述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942000/0-17201639873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作业6:词语、句式效果分析+语用综合练+论述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942000/0-17201639873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作业6:词语、句式效果分析+语用综合练+论述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942000/0-17201639873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作业6:词语、句式效果分析+语用综合练+论述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942000/1-17201639888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作业6:词语、句式效果分析+语用综合练+论述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942000/1-17201639888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作业6:词语、句式效果分析+语用综合练+论述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942000/1-17201639889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2025届一轮复习通用)
- 作业4:压缩语段+语用综合练+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作业5:修辞分析+语用综合练+论述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作业7:句式变换+语用综合练+实用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作业8:文言断句+语用综合练+实用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作业9:实词理解+语用综合练+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作业6:词语、句式效果分析+语用综合练+论述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作业6:词语、句式效果分析+语用综合练+论述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6词语句式效果分析+语用综合练+论述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原卷版docx、作业6词语句式效果分析+语用综合练+论述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题组一 词语效果赏析
1.下列句子中的“会”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会”,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几乎人人都有力求“合适”的事情。它也许仅仅是给某件衣服配上一条合适的带子,或者不过是操心某种搭配是否合适,譬如考虑盘子里的布丁和奶油的比例调配得是否得当。然而,无论它们多么微不足道,我们都会觉得增一分或者减一分能破坏平衡,其中只有一种关系才是理所当然的。
A.《红楼梦》第七回:“早有凤姐的丫鬟媳妇们见凤姐初会秦钟,并未备得表礼来。”
B.《济公全传》第六十二回:“他能掐会算,算你要从前门跑,他在前门堵着。”
C.《荷花淀》:“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
D.《乡土中国·长老统治》:“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的表示。”
2.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我们都经历过从生病到病愈的过程,病愈之后,身体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病愈后,我们该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A.我们一行三人出小镇,翻山越岭,过抛沙河,天亮时赶到城里。
B.听了老师的话,我们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我们日常摄入饮用水的主要目的是给机体补充水分。
D.那些年,我们经常一起爬梁山,游泰山庙,去飞龙峡,上南山。
3.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主语“他”再三出现,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小孩般天真烂漫。他天生不善于政治的狡辩和算计;他即兴的诗文或者批评某一件不合意事的作品都是心灵自然的流露,全凭本能,鲁莽冲动;他始终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没有心计,没有目标,他一路唱歌、作文、评论,只是想表达心中的感受,不计本身的一切后果。就因为这样,今天的读者才欣赏他的作品,佩服他把心智用在事件过程中,最先也最后保留替自己说话的权利。他的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魅力,有时候顽皮,有时候庄重,随场合而定,但却永远真挚、诚恳、不自欺欺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同时出现了“它们”“我们”,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说明。(4分)
过一阵子,苇荡里传出细嫩的叫声,我们就知道,小苇莺已经出世了。就让它们安全地长大吧!它们活着,旺盛地生长着。我们呢,在苇莺的歌声里,下田,插秧,拔草,到小学校去上课。晚上,我们回到自己的家。夏天,风把水汽和荷花的香气送过来,把它们的歌声送过来;也把我们灶房里的饭香,把我们的谈笑声送过去。光阴似箭 ,在同一片星空之下,我们一下子度过了春天和夏天。孩子们在同一片池塘里洗澡嬉戏,瞒着父母到田野游逛,走了很远,出了村子,周遭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对面的来人也没有一个认识的,感觉危险了再折回。而小苇莺和我们一样乐于探险,乐于东奔西走,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用两只脚板在地上丈量,它们在天上丈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点的词语在运用上富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中华五千年文明自带流量密码。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这些精神内涵在岁月洗礼下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找准它的时代韵脚。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文物等载体对话历史,人们不再满足于“看得见”,更希望“看得懂”。“隔着玻璃、挂在墙上”的传统展陈正升级为富含声光电等科技元素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文化场所变身“旅游打卡地”,让文物成为“潮玩”,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在春风化雨中传承中华文明基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文段中“刷步数”的“刷”,与“刷脸”“刷新纪录”的“刷”含义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4分)
当下,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许多人选择了一种既防病强身又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健步走。一些人为了在运动圈排行榜名列前茅,努力刷步数,以“日行万步”作为目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二 句式效果赏析
1.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正义终将压倒邪恶,面对骗子的新招数,我们的反诈术、防骗方法更要优化,并做好宣传普及,大家一起反诈防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整治AI换脸,当用“法”打败“魔法”。这个法,是方法、办法的法。除了“不听不信不转账”,最关键的是优化“打法”,升级高招,用更有效的方法“破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对骗子的新招数,我们的反诈术、防骗方法更要优化,并做好宣传普及,构筑反诈防骗的全民阵线。这个法,也是法规、法律的法。用法律监督,依法行事。而且,随着制度设计更精准,相关立法更健全,AI换脸空间将越来越逼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们在田地里忙着割稻子,汗水流过脸颊,滴落在田地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说明。(4分)
农忙时节都要在地里争分夺秒地忙碌,口渴了,直接在田间地头饮着自带的凉茶。午饭时,母亲一路小跑回家做饭,一家吃完后稍作休息,就连忙往地里赶。我们在田地里割着稻子,穿梭着、忙碌着,汗水流过脸颊,大滴大滴地往下掉,滴落在田地里,融进了我们的童年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个变动中的社会,所有的规则要变动;环境变了,相互权利要跟着改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刑罚的用意不在于“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在英美以判例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下,诉讼的目的是在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一个变动中的社会,所有的规则是不能不变动的;环境变了,相互权利不能不跟着改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帆船远去,夕阳西下,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纵横交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童年的生活虽然贫苦,但是充满了乐趣。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处前半句的“用耳朵阅读”在意思上等同于后半句中的“听故事”,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4分)
从小我就是个用耳朵阅读的人,是一个听故事的人。我出生在一个闭塞的乡村,那个地方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电,为了度过漫漫长夜,老人们便给我们讲妖精和鬼怪的故事。老人们说得煞有介事,我也就信以为真,仿佛这些事就发生在我身边,这些故事既让我感到恐惧,又让我感到兴奋,也让我意识到了鬼怪故事的作用——饱含着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段,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目前,以人工智能、量子工程、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正在兴起。在本轮科技浪潮中,我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嫦娥”探月、“夸父”逐日,这些都为中国科幻创作者放飞想象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相信,有技术的支撑和创作者的努力,中国科幻必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表明祖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2)《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3)《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更相为命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乌鸟私情 , 愿乞终养
(3)臣生当陨首 , 死当结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①“小龙团”茶是由“天上小团月”联想起来的,②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③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1.将下列成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变化无常 B.姿态万千
C.因人而异 D.奥妙无穷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明“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对苏东坡《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诗中三、四两句的剖析,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
C.《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
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
B.《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也有一定的变通。
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D.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作业11:赏析诗歌形象+语用综合练+散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11赏析诗歌形象+语用综合练+散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原卷版docx、作业11赏析诗歌形象+语用综合练+散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作业10:文言翻译+语用综合练+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10文言翻译+语用综合练+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原卷版docx、作业10文言翻译+语用综合练+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作业9:实词理解+语用综合练+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9实词理解+语用综合练+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原卷版docx、作业9实词理解+语用综合练+小说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语文暑假培优练统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