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1-6单元】(福建)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1-6单元。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5分)
1.根据语境,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品读经典,邂逅历代先贤,感受到他们的情怀与智慧。“斯是陋室,① ”是刘禹锡的安贫乐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 ”是周敦颐的洁身自好;王安石的无畏和抱负表现在《登飞来峰》的“③ ,④ ”中;杜甫的凌云之志流露在《望岳》“⑤ ,⑥ ”中;龚自珍的无私和奉献精神展现在“落红不是无情物,⑦ ”中;李商隐的忧国情怀暗藏于“可怜夜半虚前席,⑧ ”中;杨万里的“⑨ ,一山放出一山拦”警醒人们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陆游以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⑩ ”鼓励我们在逆境中坚持,定会迎来希望和光明!
2.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9分)
簪花,即把鲜花(dài)① 在发髻或冠帽上作为装饰,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传统习俗之一。簪花文化在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展,经历了从(méng)② 芽到繁荣最后衰落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的审美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甲 。海上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簪花文化。蟳埔女头上的簪花围,承载着渔家人的情感和历史记忆,既是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也是泉州海洋文化的乙 ,更是她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近年来,蟳埔女头饰因色彩斑(lán) ③ 、造型大方在网上丙 ,获得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① ② ③
(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印象 蓝图 大显神通
B.印记 缩影 大放异彩
C.印象 缩影 大显神通
D.印记 蓝图 大放异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辟海上的丝绸之路,因而增强了我国簪花文化。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反而促进了我国簪花文化。
C.开辟海上的丝绸之路,加快了我国簪花文化的速度。
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我国簪花文化的发展。
3.经典名著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他们追求着各自不同的人生价值:有的对科学充满执着追求:有的胸怀天下而不贪念功名:有的经不住社会的洗礼,改变初衷……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具体情节分享阅读感受。(6分)
A.《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 B.《骆驼祥子》——祥子
二、阅读(65分)
(一)古诗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材料二】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材料三】
弹棋①始自魏宫内,用妆奁②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③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中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
——《世说新语•巧艺》
【注】①弹棋: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②妆奁[lián]:古代女子用来放置梳妆用品的匣子。③拂:轻轻拨动。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康肃公”的“公”和“尊君在否”的“尊君”都表尊称。
B.欧阳修是唐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号醉翁,晚号青莲居士。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D.《陋室铭》《爱莲说》中的“铭”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5.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的“家家雨”写出了江南梅雨时节的天气特征。
B.第二句“处处蛙”表现友人对青蛙四处走动的厌烦。
C.第三句点题,“过夜半”交代作者等待客人的时长。
D.阅读这首精巧小诗,我们可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
6.下列对【材料三】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
B.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
C.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
D.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尝射于家圃。(3分)
(2)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3分)
9.【材料一】“闲敲棋子落灯花”和【材料二】“康肃笑而遣之”这两处细节蕴含什么言外之意?请简要分析。(6分)
文学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绽放的梨花
李汀
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
②我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③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划。我担心地问:“您好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④“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⑤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⑥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⑦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⑧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
⑨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⑩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
⑪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⑫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
⑬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进村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选自《人民日报》)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从开头的“好一派生机盎然”到结尾的“满眼是光”,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B.第⑧段运用倒叙的记叙顺序,回溯了四十年前,老陈由为厂子写水泥字,到后来琢磨研究,爱上水泥画的经历,交代老陈为村里人做水泥画的原因。
C.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在作者眼中老陈对做水泥画这项工作的投入和热爱。
D.文章在刻画老陈时多次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把一个耄耋老人干劲十足的精神面貌刻画得淋漓尽致。
11.文章在写到老陈时,多次出现了“笑”“笑眯眯”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背后的原因。(4分)
1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⑫划线句子。(3分)
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
13.本文曾用“遇见”为题目,在发表时编者改为“绽放的梨花”,与《驿路梨花》的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改动的好处。(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体会中药名里的情,完成小题。
中药名称的丰富意趣
①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西药的名称往往比较生涩拗口,不便记忆,比如阿奇霉素、诺氟沙星。相比较而言,中药名称特征鲜明,耐人寻味,易读易记,比如望月砂、车前草、丁香。即使是不了解中医的人,也不能不敬佩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文采,惊叹中药名称的典雅与恰切。
②事实上,中药的名称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给中药命名的,既有本草专家,也有民间医生、文人墨客与普通百姓。受中医学、哲学、文学等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药的命名方式也极其多元。
③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是中药命名的主要方式。许多中药,人们观其名就知其功效。例如防风,具有防风祛风的功效;续断,具有接骨、续断骨的功效。还有五味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中药名师当作强身妙药。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正好能对人体五脏发挥平衡作用。
④其次,根据植物生长特点和药材采集的时节命名。气候特点不同,植物生长自然就有很大区别。如夏枯草,因生长到夏至果穗干枯而得名。款冬花,因冬至才开花而得名。中药材采集是确保药物质量和有效成分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掌握采收时间至关重要。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的桑叶称“霜桑叶”,天麻在冬季至第二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称“冬麻”。
⑤再次,自然界五彩斑斓、形态万千,为中药命名提供了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有根据药物颜色命名的。例如玄参,玄是黑色,它的茎和人参相像,根乌黑,故称玄参;六月雪、满山白等,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名称。根据药物形态命名的也很常见。如牛膝,因它的茎节和牛的膝关节相似而得名;白头翁则是因为它靠近根部的地方长有白茸,形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
⑥此外,还可以根据文献传说和传统理念命名。例如,中药刘寄奴,相传是宋武帝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此药便以他的小名“刘寄奴”命名。在传统理念中,远志、合欢、万年青、知母等药名往往语义双关,既有药物的功效,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情感。
⑦当然,中药的命名方式远不止以上几种。作为我国一项丰富而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中药名称的丰富意趣,不仅体现了汉语言的精妙深邃,更是充分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
(根据相关文章删改,来源《汉唐中医药网》)
14. 下列说法中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 选文第①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中西药名进行比较。
B. “合欢”语义双关,既有药物的功效,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情感。
C. 中药的命名受中医学、哲学、文学等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主要由民间医生命名。
D. “霜桑叶”和“冬麻”两个词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的称谓。
15. 阅读第③段,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是中药命名的主要方式。
16. 小明在药房看到以下几味中药——白果、佛手、当归、冬青子,请你根据文章的介绍,猜测一下它们命名的方式。(任选两个)(6分)
非连续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列图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福建的方言特别复杂,各大地区的方言差异很大,相互间根本无法交流。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福建方言已经达到了翻过一座山,越过一条河,就有明显差异的程度。在内蒙古人眼中,福建方言是第三种中国话,在湖北人心中,福建方言是比粤语更难懂的中国话。福建方言按地区划分,主要有七个方言区。闽东方言区以福州话为代表,方言特点鲜明,内部差异小。闽北方言区,唐以前,福建人口主要集中在闽北,尤其是闽越国时期,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在闽北。闽中方言区主要分布在永安、三明和沙县三个县市,以永安话为代表。闽南方言是全省最大的方言区, 方言使用的人口占全省半数以上,原先的闽南方言有泉州口音和漳州口音,近代厦门崛起后,以厦门话为代表。莆仙话只分布在莆田、仙游两地。闽客方言以长汀话为代表。闽赣方言由闽北方言蜕变而来,夹杂着赣方言的影响,以邵武话为代表。
材料二:
记者:请谈谈你对自己家乡话是怎么看的?
大学生1:我觉得家乡方言是最有感染力的。像我是南方人,我家乡的方言最大的特色就是合音,比如男朋友、女朋友连读就是“男票”“女票”,听起来就会觉得很亲切。
大学生2:我觉得家乡话是一种能直抒胸臆的语言,特别贴切、生动,有一次课后,同学喊我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当时我已经很疲惫,下意识地回答了一句“不带老”,同学一脸懵,“老是谁?”同学的反应逗得我哈哈大笑。在我们山西话中,“不带老”就是懒得做某件事,自己经常在不经意中“蹦”出几句方言,我觉得这些表达很舒适,很直接。
大学生3:我是温州人,说着家乡话,让我有一份对家乡的归属感,出行在外每每听到乡音我都备感亲切,它证明着我从哪里来,给我带来身份上的归属感。
大学生4:我觉得家乡方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值得传承的“人间宝藏”。方言如果生根于网络的沃土之上,方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在新一代人的身上得到传承。
材料三:
17.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唐以前,福建人口主要集中在闽北,尤其是闽越国时期,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在闽北。
B. 福建方言按地区划分,有闽东、闽北、闽中、闽南、莆仙、闽客、闽赣七大方言区。
C. 福建的方言特别复杂,每隔一座山和一条河方言都不相同,相互之间根本无法交流。
D. 大多数大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生活中偶尔也会说方言。
18. 大学生喜欢家乡方言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8分)
19. 材料三的漫画中隐含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2分)
三、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为更好地践行爱国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学校举办“孝亲敬老”活动,为此开辟宣传专栏,向同学们发起征文活动。请阅读右边专栏上一组漫画材料,以《孝心的底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弹棋始自魏宫内
关联教材。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活板》)
①自:______
以钱覆其口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覆:①盖住;②底朝上翻过来;③再,重 。
②覆:______
陈康肃公善射
参考成语:骁勇善战。
③善:______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试卷版A4)【1-6单元】(云南):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试卷版A4)【1-6单元】(云南),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试卷版A4)【1-6单元】(天津):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试卷版A4)【1-6单元】(天津),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1-6单元】(深圳):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1-6单元】(深圳),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