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阶段性联考信息技术试题含答案
展开考生须知:
1.本卷共 12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关于数据和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结绳记事采用“大事大结,小事小结”,其中的绳结是数据
B. 飞机票中的登机时间是数据
C. 通过网络发布杭州亚运会金牌榜的信息无需载体
D. 信息是数据经过储存、分析及解释后所产生的意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数据、信息相关内容。数据表现形式多样,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属于数据,A选项正确。飞机票中的登机时间是数据,B选项正确。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通过网络发布杭州亚运会金牌榜的信息需要载体,C选项错误。信息是数据经过储存、分析及解释后所产生的意义,D选项正确。故本题答案是C选项。
2. 下列关于信息编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机内部用二进制或十六进制存储数据
B. 每个汉字的输入码是唯一的
C. 黑白图像的颜色位深度至少1位
D. ASCII码共有128个字符,编码范围从1到128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是计算机编码。计算机内部用二进制存储数据;汉字的输入码有:自然码、表形码、认知码、区位码等;黑白图像的颜色位深度至少1位;ASCII码共有128个字符,编码范围从0到127。故本题应选C。
3. 下列关于大数据及数据处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重复数据可直接删除以节省存储空间
B. 处理大数据时一般采用分治思想
C. 大数据要分析的是全体数据,能接受数据的混杂性
D. 文本数据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分词、特征提取、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数据相关内容。A选项,重复数据需要经过五个阶段,才能完成删除。五个阶段分别是:(1)数据收集,通过比较进入的备份数据和先前的备份缩小需要进行分析数据的范围,使用“内容已知”数据库辨别它们之间可能的重复和相似数据。(2)数据识别/数据比较:以字节为单位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标志出的相似数据对象,如果数据收集阶段创建的工作表表明需要进行数据识别,那么就会用delta差分算法确定备份组中的哪些数据是唯一的、哪些数据是重复的.(3)数据重组:数据识别/数据比较的结果被传递给数据重组过程,在该过程中数据被重新组装,放入临时的“保留磁带”中,新数据被保存,前一阶段被标出的重复数据被已存数据的指针替代。(4)可选的完整性检查:在实际删除所有的重复数据前,执行一次可选的检查,以保证数据100%的完整性。在本阶段中,通过将“保留磁带”(代表经过重复数据删除的数据)和原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其结构和整个数据内容。(5)空间回收:从文件系统中删除冗余的数据,释放先前被占用的磁盘空间以备他用。选项错误。B选项,处理大数据时一般采用分治思想,选项正确。C选项,大数据要分析的是全体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对于数据不再追求精确性,而是能够接受数据的混杂性,选项正确。D选项,典型的文本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分词、特征提取、数据分析、结果呈现等,选项正确。故本题答案是A选项。
4. 下列关于数据管理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计算机数据的管理先后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三个阶段
B. 为预防自然灾害造成数据损坏,可建设异地容灾系统
C. 黑客入侵、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数据的损坏
D. 对于数据安全,重在提高数据本身的安全,存储数据的介质是否安全不重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数据安全相关内容。计算机数据的管理先后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三个阶段,A选项正确。为预防自然灾害造成数据损坏,可建设异地容灾系统,B选项正确。黑客入侵、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数据的损坏,C选项正确。数据安全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等,而不仅仅是关注数据本身的安全,保护数据安全首先需要保护存储介质的安全,D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是D选项。
5.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工智能以机器为载体,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与人类的智能没有区别
B. 图灵测试是测试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唯一方法
C. 符号主义需要手工构造知识库,属于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方法
D. AlphaG Zer 不依赖人类棋手数据而在自我博弈中提升棋力,属于行为主义的人工智能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以机器为载体,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与人类的智能有本质的区别;图灵测试是测试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其中一种方法;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方法通常是基于大量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不一定需要手工构造知识库和推理引擎;AlphaG Zer 不依赖人类棋手数据而在自我博弈中提升棋力,属于行为主义的人工智能方法。故本题应选D。
6. 下列关于算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枚举算法求出所有 3 的倍数
B. 不能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算法
C. 可以设计不同的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D. 任何算法被执行时必须要输入数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算法相关内容。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程序设计语言等来描述;A选项,3的倍数有无穷个,而枚举算法必须满足有穷性,选项错误。B选项,算法可以使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选项错误。C选项,可以设计不同的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选项正确。D选项,算法可以没有输入,但必须要有输出,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是C选项。
7. 下列 Pythn 表达式中,其值一定为 False 的是()
A. 5 in [56,"5","65"]B. "299"<"39"C. len(str(5+3))<2D. s[:]==s[::]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Pythn运算符与表达式相关内容。A选项,5是整型,列表内是"5"字符型,即5不在列表内,其结果为False。B选项,"299"<"39"成立,其结果为True。C选项,len(str(5+3))<2-->len(str(8))<2-->1<2,其结果为True。D选项,s[:]==s[::]成立,其结果为True。A选项结果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是A选项。
8. 如下 Pythn 程序段中,实现功能与其它三个不一样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Pythn选择语句。选项ABC中,如果a>b,则flag = True,如果a <= b,则flag = False。选项D中不管a、b关系如何,最后flag都为True。故选D。
9. 有如下 Pythn 程序段: s = "62bd5pjlm28"
max = t = ""
fr i in range(len(s)):
if "0" <= s[i] <= "9":
t = s[i] + t
else:
if t > max:
max = t
t = ""
执行该程序段后,变量 max 的值为()
A. 62B. 5C. 82D. 526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Pythn程序设计相关内容。分析程序段,其运行过程如图所示:,执行该程序段后,变量 max 的值为5。故本题答案是B选项。
10. 有如下 Pythn 程序段:
s = [3, 4, 3, 2, 1, 5, 4, 5, 8, 7, 5, 6, 1, 2]
ans = 0
fr i in range(0, (len(s)-1)//4*4 , 4):
tmp = s[i]
fr j in range(4):
if s[i+j] > tmp:
tmp = s[i+j]
ans += tmp
执行该程序段后,变量 ans 的值为()
A. 17B. 19C. 8D. 9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Pythn程序设计相关内容。分析程序段知, (len(s)-1)//4*4--> (14-1)//4*4--> (13)//4*4--> 3*4--> 12,即fr i in range(0, 12 , 4),由range函数特点及列表长度知,i的取值为:0、4、8,推知程序段作用是将列表s每4个元素一组,取前三组:[3, 4, 3, 2],[1, 5, 4, 5],[8, 7, 5, 6],每组取最大值求和,即4+5+8=17。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11. 输入一个四位正整数, 判断该四位正整数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否有重复。实现上述功能的Pythn 程序段如下:
n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四位正整数:"))
f = [0] *
while n > 0:
y = n % 10
n = n // 10
if sum(f) == 4:
print("没有重复的数字。")
else:
print("有重复的数字。") 方框中的(1)和(2)可选的代码有:①10;②4;③f[y]+=1;④f[y]=1下列选项中,代码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Pythn程序设计相关内容。结合题目内容,分析程序段,可知:f为一个长度为10的列表,按照索引号分别对应十进制数0--9(四位正整数的最高位取值1--9,其余三位取值均为0--9),(1)处应填写:10。while循环作用是将四位正整数的每一位取出来,并将其值与索引号对应的f列表元素f[y]值置为1,(2)应填写:f[y]=1。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12. 有如下 Pythn 程序段:
imprt randm
a = [0]*6
i = 0
x = int(input())
while i <= 5:
c = randm.randint(1 10)
if x % 2 == c % 2:
a[i] = c
i += 1
x = x//2
执行该程序段后,若要在列表 a 中产生 4 个偶数、2 个奇数,输入的 x 的值不可能的是()
A. 3B. 4C. 5D. 6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Pythn循环、选择语句。由if语句可知列表a中数值与x奇偶性相同。结合x = x//2可知,当x=4时,x的奇偶性变化:偶、偶、奇、偶、偶、偶。因为列表a中数值与x奇偶性相同,故不满足列表a中产生 4 个偶数、2 个奇数。故本题应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其中第13 小题8 分,第14 小题10 分,第15 小题8 分,共26 分)
13. 国际标准书号(ISBN)是专门为识别图书等文献而设计的国际编号。早期国际标准书号由 1 位地区代码、4 位出版社代码、4 位书序号、1 位校验码组成,四部分之间用“-”隔开,其格式如图 a 所示。
其中校验码的计算方法如下:
第 1 步:计算加权和,方法是将书号的前 9 位数字分别乘以 10、9、8、7、6、5、4、3、2 后相加,得到加权和 s;
第 2 步:将加权和 s 加上 0 到 10 以内的某一个整数,使其能被 11 整除,所加的数字即为校验码,
当校验码为 10 时,用“X”代替。若书号的最后一位与计算所得的校验码一致,说明书号正确,
否则说明书号有误。
编写 Pythn 程序用于识别书号中的地区代码、出版社代码、书序码,并验证书号的正确性,运行结果如图 b 所示。
(1)实现上述功能的 Pythn 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isbn = input("请输入书号:")
j = 10;k = 0;s = 0;dm = ""
bm = ["地区代码","出版社代码","书序码"]
jym = {0:"0",1:"1",2:"2",3:"3",4:"4",5:"5",6:"6",7:"7",8:"8",9:"9",10:"X"}
fr i in range(len(isbn)-1):
if "0"<= isbn[i] <= "9":
①_____
j = j - 1
dm = dm + isbn[i]
else:
rs = bm[k] + "为:" + dm
print(rs)
②_____
dm = ""
if m == isbn[-1]:
print("该书号正确!")
else:
print("该书号有误!")
(2)加框处使用的算法是_____(单选,填字母:A.解析算法 B.枚举算法)
(3)加框处的代码用语句“m=_______”代替能实现相同的功能。
【答案】 ①. s+=int(isbn[i])*j ②. k=k+1 ③. B ④. jym[(11-s%11)%11] 或 jym[(11-s)%11]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Pythn综合应用。
(1)计算加权和,方法是将书号的前 9 位数字分别乘以 10、9、8、7、6、5、4、3、2 后相加,得到加权和 s,故①处为:s+=int(isbn[i])*j 或s=s+int(isbn[i])*j;k用来表示地区代码、出版社代码、书序码的索引,读完一个代码,则索引加1,故②处为:k=k+1。
(2)加框处使用的是循环语句,逐个试i的值,采用的是枚举算法。故选B。
(3)倒过来想,如果s除以11余数是10,则1是校验码,结合字典jym可知加框处的代码用语句:m=jym[(11-s%11)%11] 或m= jym[(11-s)%11]代替能实现相同的功能。
14. 小明收集了 2008-2023 年上映电影的票房数据(每部电影票房均不同),数据保存在“pf.xlsx” 文件中,部分数据如图 a 所示。
为统计每年的最高电影票房以及在所有年度最高票房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电影类型,编写Pythn 程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每年最高的电影票房,并绘制如图 b 所示的线形图,部分 Pythn 程序如下,划线处按顺序填入的代码为____(多选,填字母)。
imprt pandas as pd
imprt matpltlib.pyplt as plt df = pd.read_excel("pf.xlsx")
d =
plt.plt() #设置绘图参数,显示如图所示的线形图,代码略
A. df.grupby("年份").max() d["年份"], d["电影票房(万元)"]
B. df.grupby("年份").max() d.index, d["电影票房(万元)"]
C. df.grupby("年份",as_index=False).max() d["年份"], d["电影票房(万元)"]
("年份",as_index=False).max() d.index, d["电影票房(万元)"]
(2)求出各年度最高票房的电影类型,并统计在所有年度最高票房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电影类型,并输出该电影类型及其出现的次数(若次数相同,则均输出),部分 Pythn 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ic = {}
fr i in range(2008, 2024):
df1 = df[df["年份"] == i]
df2 = df1.srt_values("①____ ", ascending=False)
x = df2.values[0][2]
if②____:
dic[x] = 1
else:
dic[x] += 1
m = -1
tp = []
fr i in dic:
j = dic[i]
if j > m:
m = j
③____
tp.append(i)
elif④____:
tp.append(i)
print("所有年度最高票房中出现最多的电影类型的次数为", m) print("电影类型为:", end=" ")
fr i in tp:
print(i, end=" ")
【答案】 ①. BC ②. 电影票房(万元) ③. x nt in dic ④. tp = [] ⑤. j == m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Pythn程序设计相关内容结合题目内容,分析各问题,可知:
(1)该程序段功能是按照年份票房最大值分组绘制折线图。其中,df.grupby("年份").max()与df.grupby("年份",as_index=False).max()等价,作用是以年份列分组统计电影票房最大值,d.index等价于d["年份"],plt.plt函数以年份为x轴数据,以电影票房为y轴数据,建立折线图。故①处答案为:BC。
(2)②处,对df1按照电影票房进行降序排列,故此处答案为:电影票房(万元)。③处,dic存储出现得电影类型及出现次数,若读取得电影类型x不在dic中,则应在dic中添加该类型,设置次数为1,故此处答案为:x nt in dic。④处,m统计各类型电影出现得最多次数,若 j > m成立,说明j为电影出现最多次数,应变更m值为j,重置tp,故此处答案为:tp = []。⑤处,分析代码知,若j == m,则应在tp中追加i,故此处答案为:j == m。
15. 有一串只包含“0”、“1”的数字串 s(长度不超过 100),现要从数字串 s 中截取一段数字子串(该子串一定存在),使得数字子串中“0”、“1”的数量相等。
编写 Pythn 程序,求数字串 s 中满足上述要求的最长数字子串的长度及其在数字串 s 中的位置(若有多个相同的最长长度,取第一次出现的位置),程序运行界面如图所示。
(1)已知数字串 s 为“1011001101011”,求最长数字子串的长度为____。
(2)实现上述功能的 Pythn 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s = input("请输入数字串 s:")
n = len(s)
a = [-1] * (n+1)
b = [-1] * (n+1)
a[0] = b[0] = 0
fr i in range(1, n + 1):
if s[i-1] == "0":
a[i] = a[i - 1]
b[i] = b[i - 1] + 1
else:
a[i] = a[i - 1] + 1
①____
max_len = 0
start = end = 0
fr i in range(n):
fr j in range(i + 1, n + 1):
if②____:
if max_len < j - i:
max_len = j – i
start = i
③_____
print("最长数字子串的长度为", max_len, ",位于数字串 s 的第", start, "到", end,"位置")
【答案】 ①. 10 ②. b[i] = b[i - 1] ③. a[j] - a[i] == b[j] - b[i] ④. end = j-1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Pythn程序设计相关内容。
(1)已知数字串 s 为“1011001101011”,最长数字子串的长度为10,位于字符串s的第1到10位置。
(2)列表a存储数字1个数,列表b存储数字0个数。当读取到数字1时,列表b存储的数字不变保留上次的值,故①处应为:b[i] = b[i - 1];如果找到数字子串中“0”、“1”的数量相等,即a[j] - a[i] == b[j] - b[i],则判断长度,如果长度大于max_len,则更新max_len,并记录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故②处为:a[j] - a[i] == b[j] - b[i],③处为:end = j-1。A.
flag = a > b
B.
if a > b:
flag = True
else:
flag = False
C.
flag = True
if a <= b:
flag = False
D.
if a <= b:
flag = False
flag = True
图 a
图 b
图 a
图 b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技术试题(扫描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技术试题(扫描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技术试题pdf、信息答案pdf、通用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技术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技术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技术试卷原卷版docx、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技术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浙江省北斗星盟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考试信息技术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北斗星盟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考试信息技术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考试信息技术答案docx、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考试信息技术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