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教学课件+练习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19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练习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19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练习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05 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23全国甲,5,6分)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答案 C
2.(2023广东,13,4分)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
B.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
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
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提供营养
答案 B
3.(2022广东,6,2分)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答案 C
4.(2022浙江6月选考,20,2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答案 D
考点2 生态系统的功能
5.【新思维】(2023山东,13,2分)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 J/(m2·a)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
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 J/(m2·a)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 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答案 C
6.【新思维】(2022山东,11,2分)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
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
C.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
D.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
答案 A
7.(2023湖北,9,2分)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
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
答案 D
8.(2023辽宁,17,3分)(不定项)磷(P)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湖水中P会随生物遗体残骸、排泄物等沉入底泥。当遇到风浪扰动时,浅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会进入上层水体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因水体过深,底泥中的P无法被风浪扰动进入上层水体。若仅考虑P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中P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B.定期清除底泥对减缓两种类型湖泊富营养化具有同等效果
C.减少外源P的输入是控制深水型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措施
D.相同条件下,浅水型湖泊比深水型湖泊更易发生富营养化
答案 CD
9.(2022湖南,8,2分)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
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 B
10.(2021浙江6月选考,7,2分)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答案 A
11.【新思维】(2021山东,24,10分)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 。
(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 (m2·a )。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 (1)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1分) (2)2 488(1分) 6.3(1分) 不能(1分) (3)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2分) (4)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2分)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分),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1分)(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12.(2020山东,24,9分)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 ,依据是 。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 。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 。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分) (2)垂直 有机农业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 (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2分)
13.(2023浙江6月选考,21,10分)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消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时,喷施了易在生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Q,一段时间后,在该草原不同的生物种类中均监测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图所示(图中数据是土壤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Q的平均值)。由图可知,随着营养级的递增,Q含量的变化规律是 ;在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之间,Q含量也存在差异,如一年生植物与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较高的是 。因某些环境因素变化,该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荒漠,影响演替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是 。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所占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为 。
(2)农田是在人为干预和维护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干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 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 过程。
(3)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物种之丰富、结构之复杂在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中极为罕见。如果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审视,“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 。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事实存在的原因是 。
答案 (1)逐级积累 多年生植物 降水量 逐渐变小 (2)物种组成(食物链、食物网) 物质循环(物质输入) (3)(空间高)层次多而复杂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通过多种途径流向消费者,每条途径上的能量少
14.(2022湖北,22,14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 ;肉食性动物1的数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 。
(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
答案 (1)分解者 不一定 (2)1%~4% (3)调控措施是控制植食性动物的数量,理由是使能量更多地保留在棉花体内 调控措施是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喷淋降温等,理由是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供棉花生长需要的无机盐、CO2等,合理密植可改善通风条件,喷淋降温可缓解高温导致的光合“午休”现象,从而使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的CO2,同时降低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消耗
考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5.(2022海南,5,3分)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D.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B
16.(2022河北,12,2分)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叙述错误的是( )
A.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组成(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为1∶1,数量达到K值
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C.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
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答案 A
17.【新情境】(2021河北,12,2分)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答案 D
18.(2021湖南,4,2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形)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B
19.(2023全国乙,31,10分)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玉米、蛇、蝗虫、野兔、青蛙和鹰等生物,请从中选择生物,写出一条具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
(2)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请从负反馈调节的角度分析,森林中害虫种群数量没有不断增加的原因是 。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农田生态系统,原因是 。
答案 (1)玉米→蝗虫→青蛙→蛇→鹰 (2)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其天敌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加,这样,害虫种群的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3)森林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考点4 生态环境的保护
20.(2020山东,10,2分)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答案 D
21.(2023北京,11,2分)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以下对废渣山治理建议中最合理的是( )
A.放养多种禽畜
B.引入热带速生植物
C.取周边地表土覆盖
D.修筑混凝土护坡
答案 C
22.(2023湖北,1,2分)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
C.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D.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
答案 A
23.(2023湖北,7,2分)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
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
D.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
答案 B
24.(2023江苏,4,2分)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温室效应的形成
C.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C
25.(2022湖北,2,2分)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工业生产应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B.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发展绿色农业
C.经济和社会发展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D.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的稳定性
答案 C
26.(2022江苏,12,2分)采用原位治理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生态浮床植物可吸收水体营养和富集重金属
B.为了增加溶解氧,可以采取曝气、投放高效功能性菌剂及其促生剂等措施
C.重建食物链时放养蚌、螺等底栖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摄食浮游动、植物
D.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A
27.(2023湖北,19,16分)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
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
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
(2)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 的风险,原因是 。
(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 (回答一点即可)。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有 和 等。
答案 (1)草→牦牛→雪豹(或草→岩羊→雪豹) (2)灭绝 气候变化持续加剧,导致雪豹的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 (3)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28.(2023辽宁,23,11分)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迁徙鸟类对迁徙途中停歇、觅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 和 。
(2)每年春季,数量巨大的迁徙水鸟在辽宁滨海湿地停歇、觅食,形成“鸟浪”奇观。此时,该地生物群落体现出明显的 变化。决定该地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 。
(3)该地区迁徙水鸟还停歇、觅食于由自然滩涂改造形成的水田和养殖塘等人工环境,这说明保护迁徙的候鸟,并不意味禁止 自然滩涂,适度的人类生产活动会 (填“提高”或“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在鸟类迁徙通道的觅食地,影响各种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生物因素是湿地中的 。
(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
(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答案 (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2)季节 物种组成 (3)开发和利用 提高 (4)食物和天敌 (5)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
29.【新思维】(2023海南,19,10分)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是海洋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牧场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可使某些经济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海洋牧场实现了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人工鱼礁投放海底一段时间后,礁体表面会附着大量的藻类等生物。藻类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 ,能有效降低大气中CO2含量,其主要原因是 。
(3)在同一片海域中,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和未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出现环境差异,从而引起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体现出海洋生物群落的 结构。
(4)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是海南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该牧场某年度重要经济鱼类(A鱼和B鱼)资源量的三次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分析,12月没有调查到A鱼的原因可能与其 的生活习性有关,4月、8月和12月B鱼的平均资源量密度呈 趋势。
(5)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与邻近海域主要消费者的群落结构指标见表。与邻近海域相比,该牧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是 。
答案 (1)增大 直接 (2)生产者 大量藻类可以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降低大气中CO2含量 (3)水平 (4)喜温 上升 (5)与邻近海域相比,该牧场的NR、CR和CD均较高,说明其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
30.(2023河北,21,10分)天鹅洲长江故道现为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是可人为调控的半封闭水域,丰水期能通过闸口将长江干流江水引入。2017年,评估认为该水域最多可保障89头长江江豚健康、稳定地生存。当年该水域开始禁渔。2019—2021年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及各类型鱼类的生物量调查结果如图、表所示。2021年该水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01头,但其平均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中分层分布的各种水生生物形成一定的 结构。鲢、鳙等大中型鱼类与短颌鲚等小型鱼类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存在 重叠,表现为 关系。蒙古鲌等大中型鱼类通过 使小型鱼类生物量降低,导致长江江豚食物资源减少。
(2)在此生态系统中,长江江豚占据 个营养级,其能量根本上来自该食物网中的 。
(3)为实现对长江江豚的良好保护,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据表分析,从该水域适度去除 ,使能量更多流向长江江豚;其二,在丰水期打开闸口,使长江江豚饵料鱼类从干流 天鹅洲长江故道,增加长江江豚食物资源。以上措施可提高该水域对长江江豚的 。
答案 (1)垂直 生态位 种间竞争 捕食 (2)3 浮游植物(或“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3)大中型鱼类(或“鲢、鳙和蒙古鲌等大中型鱼类”) 迁入 环境容纳量(或“K值”)
考点5 生态工程
31.(2023辽宁,5,2分)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B.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初生演替
D.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A
32.(2023湖南,13,4分)(不定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C.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D.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答案 D
33.(2021辽宁,11,2分)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协调)原理
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 A
34.(2022辽宁,23,11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增加碳存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被海洋捕获的碳称为蓝碳,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回答下列问题:
(1)碳存储离不开碳循环。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 和 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2)滨海湿地单位面积的碳埋藏速率是陆地生态系统的15倍,主要原因是湿地中饱和水环境使土壤微生物处于 条件,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 。
(3)为促进受损湿地的次生演替,提高湿地蓝碳储量,辽宁省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如图1)。该工程应遵循 (答出两点即可)生态学基本原理,根据物种在湿地群落中的 差异,适时补种适宜的物种,以加快群落演替速度。
养殖圩光滩翅碱蓬阶段芦苇阶段
图1
(4)测定盐沼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的碳储量,发现翅碱蓬阶段为180.5 kg·hm-2、芦苇阶段为3 367.2 kg·hm-2,说明在 的不同阶段,盐沼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差异很大。
(5)图2是盐沼湿地中两种主要植物翅碱蓬、芦苇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可知,对促进海岸滩涂淤积,增加盐沼湿地面积贡献度高的植物是 ,原因是 。
图2
答案 (1)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2)缺氧 较低 (3)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答出两点即可) 生态位 (4)群落演替 (5)芦苇 芦苇的根系比翅碱蓬发达,会拦截水中更多的泥沙及积累更多的土壤有机质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1
时间:25 min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届济南摸底,10)铁皮石斛常附生于树干上,以获取更多的阳光。某地在山桐子树干上种铁皮石斛,林下种辣椒,除了种植传统作物外,还引导村民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中药川射干(鸢尾的干燥根茎)。春天时中药种植基地内盛开的鸢尾花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桐子、辣椒与铁皮石斛的分布可以提高它们的光合作用速率
B.附生于树干的铁皮石斛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引导当地村民种植中药川射干,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中药种植基地的鸢尾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C
2.【新思维】(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11)研究人员为研究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种间关系,给玉米施加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素,一段时间后在甲、乙、丙三种动物中检测到的放射性情况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有机肥中的放射性来自单一元素,则该元素可能是15N
B.图中甲动物可能是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初级消费者
C.放射性元素经代谢排出是甲、乙、丙放射性强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D.该放射性元素经过的食物链可能是乙→甲→丙
答案 C
3.(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二模,10)过去的圭塘河因工业污水排入等原因产生了生态退化的问题。经治理后,该地区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一些居民在河岸边种植了蔬菜。研究人员对河边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圭塘河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Hg、Cd含量可能很低
B.重金属Pb、As和Cd更容易在叶菜类蔬菜中富集
C.蔬菜中的重金属沿食物链富集到人体中,可能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
D.蔬菜中的重金属元素沿食物链传递,能较快地回归到非生物环境
答案 D
4.【新情境】(2023泰安肥城模拟预测,12)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二者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在水稻上寄生后导致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得到了稻螟赤眼蜂被吸引至A、B两侧不同“气味”的水稻的百分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种间竞争并不激烈
B.褐飞虱的存在增加了二化螟虫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
C.该实验说明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D.稻螟赤眼蜂与二化螟之间是寄生关系,对彼此而言互为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 B
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5.(2024届青岛期初调研,19)到某红树林湿地越冬的候鸟很多,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湿地中的底栖动物(贝壳类等)。为了评估该湿地对鸟类的承载力,研究团队通过采样估算出每个季节湿地底栖动物的鲜重总量,据此推算出底栖动物所含的总能量(单位kJ),结果如图。若每只候鸟每天代谢消耗能量平均为500 kJ,在该湿地停留时间约为100天,且均以底栖动物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底栖动物的总能量在冬季最低,与候鸟的捕食有关
B.理论上,该湿地在冬季时能承载的候鸟总数最多约为2×104只
C.候鸟获得的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相关的生物,也可来源于无机环境
D.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应优先考虑本土树种的种植
答案 ACD
6.(2023青岛三模,20)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明显增长,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研究者统计了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61年到1967年生态盈余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B.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就会出现生态赤字
C.汽车尾气会增大生态足迹,建议人们绿色出行
D.与食用肉类相比,蔬菜水果更能增大生态足迹
答案 ABD
三、非选择题
7.(2023日照三模,24)黄河三角洲某地区由于地势平缓,雨水排出不畅,地下水含盐量高,各种易溶性盐在表层土壤积累而形成盐碱地,盐碱地上农作物难以生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当地政府开始采用“抬田挖塘”的方法建起了“上农下渔”的台田模式进行盐碱地改造,其大致模式如图。
(1)台田及池塘四周要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以保护池坡,种植植物的类型距离池塘由近及远,耐盐碱能力依次减弱,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调查台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其原因是 。
(2)在设计该人工生态系统时,人们需要 ,以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获得更大的收益。
(3)虾塘中常采用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的模式,罗氏沼虾可以清除养殖残饵、吞食病死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这种混养模式的优点是 。
答案 (1)水平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 (2)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 (3)消费者和分解者 既能净化水体,又能控制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限时拔高练2
时间:25 min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届湖南部分校开学考,10)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效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应尽量减少垃圾的生成
B.厨余垃圾处理后可作为禽畜和鱼类的食物,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D.垃圾回收再利用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态足迹的值
答案 B
2.(2024届泰安肥城阶段测试,14)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位于树皮和树叶上的植食性昆虫,觅食部位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记重捕法是生态学家在此研究过程中的首选
B.该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全部个体构成了一个种群
C.林莺属于初级消费者,可以加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栗颊林莺与黑喉绿林莺觅食部位的差异可以减弱种间竞争
答案 D
3.【新思维】(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12)如图表示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以下三项主要生命活动中分配的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被捕食所消耗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等
B.乙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C.竞争越激烈、被捕食压力越大,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大
D.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鼠的天敌使其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 D
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4.(2023日照三模,19)长江口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是许多水生生物种群繁殖、育幼和栖息的场所,渔业资源丰富。如图表示长江口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单位:k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植物、虾类、鱼类以及有机碎屑等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组成
B.该生态系统需要得到系统外的能量补充,能量在食物链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捕捞导致小型鱼、虾类流向食鱼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不符合10%~20%
D.图中浮游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遗体残骸和其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
答案 BC
5.(2024届青岛十七中期初校考,19)济南大明湖生态系统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上三种生物的能量相对值随水深的变化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的呼吸作用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B.若大明湖受Hg污染,则甲种群个体内Hg的浓度大于乙种群个体
C.人为增加乙种群个体的数量,短时间内丙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D.影响不同深度甲种群数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答案 AD
三、非选择题
6.(2024届青岛十七中期初校考,24)某人工乌鳢养殖场中生活着乌鳢、鲢鱼和鳙鱼。鲢鱼、鳙鱼都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但鲢鱼的食物中80%为浮游植物、20%为浮游动物;鳙鱼的食物中80%是浮游动物,20%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捕食浮游植物,乌鳢捕食鲢鱼和鳙鱼,如图1所示。
(1)调查鳙鱼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其原因是 。
(2)鲢鱼和鳙鱼主要在水的表层和中间水层活动,乌鳢主要活动在中下层,这种现象反映了群落的 结构,其分层活动的主要原因是 。
(3)已知乌鳢对鳙鱼和鲢鱼的捕食概率相同。养殖场自减少鲢鱼放养量,增加鳙鱼放养量一段时间后,养殖场出现了水华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导致浮游植物种群密度上升。
(4)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水源污染。某研究小组选取挺水植物(菖蒲、千屈菜、旱伞草)、漂浮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黑藻)探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 富营养化水体
总氮变化
图3 富营养化水体
总磷变化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原因是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若单一种植菖蒲,该池塘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 (填“变大”“变小”“不变”)。由图2、3可知,五种水生植物中 的治理效果最好,但该种植物的大量繁殖又可能引起水体二次污染。若用该植物为原料制作喂鱼用的饲料,将池塘中的淤泥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既可以避免二次污染,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加以分析 。
答案 (1)标记重捕法 鳙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垂直 食物和栖息地 (3)鳙鱼主要取食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数量减少导致对浮游植物取食量下降;鲢鱼减少,其对浮游植物捕食减少 (4)自我调节能力 变小 水葫芦 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考法综合练
1.【新情境】(2024届青岛期初调研,12)单向性集团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
B.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
C.若移走寄生蜂,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单向性集团内蚜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 B
2.【新思维】(2024届济南长清一中阶段检测,13)三趾树懒是一种移动缓慢、代谢率极低的植食动物,以树叶、果实为食。它不直接从树冠“空投”粪便,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爬到树下排便。研究发现,这种树懒到地面排便时,躲在其皮毛里的树懒蛾就伺机在粪便中产卵,卵孵化后的幼虫专食树懒粪便,而羽化后的树懒蛾又会寻找树懒钻进其皮毛中。蛾死掉后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氮促进树懒皮毛中绿藻的生长,绿藻能帮助树懒躲避天敌,也可供树懒食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趾树懒和绿藻之间存在种间负相互作用关系
B.三趾树懒爬下树排便较“空投”粪便耗能多
C.树懒蛾幼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三趾树懒、树懒蛾和绿藻构成的生态系统可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D
3.(2023德州三模,11)粪蝇在牛粪中生活和繁育,能加速粪便的分解,成体可以寄生在昆虫上。为研究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偏好,生态学家观测了白鹡鸰对粪蝇的捕食行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粪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
B.白鹡鸰捕食体长适中的粪蝇使其在单位时间获得的能量最多
C.长度较长的粪蝇可能因为活动能力较强而被白鹡鸰捕获的少
D.白鹡鸰偏好捕食体长较大的粪蝇,因为其能为白鹡鸰提供较多的能量
答案 D
4.(2023淄博三模,23)科研人员对北方某人工林区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林区一个由甲、乙、丙3个物种组成的食物链进行能量流动分析,结果如表。表中GP表示生物体同化量,NP表示生物体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R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kJ·m-2·a-1)。
(1)该人工林区生物群落的季节性体现在群落的 发生了规律性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等(答出两点即可)。
(2)据表分析,由甲、乙和丙构成的食物链可表示为 。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若这个数值不在10%~20%范围内也是合理的,理由是 。
(3)已知表中甲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20%,则甲营养级的GP值为
kJ·m-2·a-1(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原因是 。
答案 (1)外貌和结构 阳光、温度和水分 (2)甲→乙→丙 3.15% 乙和丙两种生物并不是相应营养级的全部生物,两种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在10%~20% (3)2.50×1011 (4)捕食关系是单向的,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以光能形式输入,以热能形式散失,热能不能再利用
5.(2023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2)同一湖泊中通常会生长大量的微囊藻和绿藻,绿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时,微囊藻等蓝细菌大量增殖并产生难以被降解的藻毒素,严重威胁水体安全和人类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湖泊的湖岸边到湖心处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的结果。
(2)微囊藻产生的藻毒素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造成水生动物中毒和死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从而降低其 稳定性。
(3)科研小组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表所示(X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Y、Z为能量值,能量单位为J· cm-2·a-1,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据表分析,X是指 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 。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 (请保留一位小数)。
(4)研究者获得一株棕鞭毛虫(以浮游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为研究棕鞭毛虫对微囊藻的清除能力和降解藻毒素的效果,采集表层下40 cm的富营养化湖水注入透光透析袋中,添加棕鞭毛虫后放置于原位,进行实验,结果如图。
图注:蓝细菌 绿藻 其他藻类 藻毒素相对含量
①棕鞭毛虫能清除微囊藻和降解藻毒素,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为保护某湖泊的生物多样性而建立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②本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 。
③实验结果表明,棕鞭毛虫对湖泊群落的影响是 。
答案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非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水平 协同进化 (2)抵抗力 (3)流向分解者 180.5 J· cm-2·a-1 13.7% (4)①间接 就地 ②不添加棕鞭毛虫,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 ③促使了以蓝细菌为优势类群向以绿藻和其他藻类为主的群落的演替,改善了群落结构
生产者
固定
来自陆地的植
物残体
初级消
费者摄入
初级消
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呼
吸消耗
能量[105 J/
(m2·a)]
90
42
54
13.5
3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有机农业
无公害农业
15
19
17
1.06
1.23
1.10
10~20
常规农业
有机农业
无公害农业
13
18
16
1.00
1.11
1.07
典型
湿地
季节性
湿地
中度退
化湿地
严重退
化湿地
湿地
特征
常年
积水
季节性
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
害严重
生物多样
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
富度
25
17
12
9
群落结构指标
不同区域
营养级长度
(NR)
摄食来源多样性水
平(CR)
平均营养级多样性
(CD)
三亚蜈支洲岛
7.60
6.36
1.92
南海中西部
4.91
3.49
1.20
陵水湾
4.66
4.45
1.49
南沙群岛西南部
4.30
3.40
1.00
调查时间
生物量(kg·hm-2)
小型鱼类
大中型鱼类
2019年
30.4
30.8
2020年
22.8
47.9
2021年
5.8
547.6
蔬菜种类
重金属平均含量(mg·kg-1)
Pb
Hg
As
Cd
叶菜类
0.43
0.02
0.13
0.06
瓜果类
0.04
0.04
0.02
0.03
根菜花
0.12
0.03
0.05
-
种类
觅食对象所在部位
栗颊林莺
树顶新生针叶区、嫩芽区
黑喉绿林莺
中上部新生针叶区、嫩芽区、较老针叶区
栗胸林莺
老针叶区、无地衣区、有地衣覆盖的中层枝条区
黄腰白喉林莺
无地衣区、有地衣覆盖的较低树干与中层枝条区
未利用
GP
NP
R
人工输入
甲
1×1011
a
2×1011
b
0
乙
2×105
7.36×108
2.5×107
7.11×108
1.7×107
丙
c
3.3×106
2.47×107
4.8×106
生物
类型
呼吸作
用散失
的能量
X
未利用
流向下一
营养级的
能量
外来有
机物输
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Y
0
植食性
动物
9.5
1.5
11.0
Z
5.0
肉食性
动物
6.8
0.5
7.2
0
11.0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7细胞的生命历程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7细胞的生命历程练习含答案,共21页。
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6光合作用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6光合作用练习含答案,共36页。
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5细胞呼吸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5细胞呼吸练习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