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列估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
A.苏州夏天最高气温约为50℃B.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min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人能听到“天宫课堂”授课——真空可以传声
B.“闻其声,知其人”——响度不同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能传播很远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音具有能量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露珠生成B.冰雪消融
C.滴水成冰D.叶面结霜
4.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白光的色散B. 后视镜中的像
C. “皮影戏”的影D. 报纸上的窗外“景色”
5.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瑰宝,分别敲击M、N、P三处,发现敲击P处音调最高、N处最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编钟发声的振动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敲击N处发声的响度一定大于M处
C.敲击P处发声的振幅一定大于M处
D.敲击P处声音的频率一定高于N处
6.如图所示,是学校农场大棚里采用的滴灌技术,水通过直径约10mm的塑料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农作物根部进行灌溉,能减少水的蒸发,提高水的利用率,其主要原因是( )
A.水的温度低B.水的流速大
C.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小D.水和植物的接触面积大
7.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后会观察到:瓶内水面上方是透明的,瓶口上方有白雾,金属盘底逐渐出现小水滴,一段时间后,瓶内水量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瓶内水面上方透明,因为此时烧瓶内充满的是空气
B.瓶口上方出现“白雾”,是液化现象
C.金属盘底出现小水滴,盘底温度会升高
D.水量减少,是因为瓶内的水发生了汽化
8.如图所示,是一幅苏州水乡风景图。下列能正确反映岸上游人看到水中石拱桥像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9.中国自主研发的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达10909m,“奋斗者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下压舱铁后安全上浮,在“奋斗者号”上浮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奋斗者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奋斗者号”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奋斗者号”是运动的
D.以抛下的压舱铁为参照物,“奋斗者号”是静止的
10.图甲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的折射示意图,在图乙中,一束红光和一束紫光先后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的同一点,并都能从下表面射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上表面射入时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大
B.从下表面射出时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小
C.紫光和红光将从下表面的同一点射出
D.从下表面射出后紫光和红光一定平行
11.某品牌矿泉水瓶所贴的商标为双面印刷。现将一只空瓶与另一只装满水的相同矿泉水瓶放到一起,透过瓶子都能清晰地看到商标背面的字,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瓶有水,看到的是字的实像B.右瓶有水,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C.左瓶有水,看到的是字的实像D.左瓶有水,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12.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在第一个10s内以20m/s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600m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30m/s
二、填空题
13.图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 色,区域2应标 色。
1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为 (晶体/非晶体),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熔化过程用了 min。
15.结合以下声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生的音叉缓慢靠近竖直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 ,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 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振动发声的图像如图(a)所示。若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则图像可能为图 (b/c);
(3)如图丙所示,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减弱噪声。
16.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碘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这两个实验都采用了 法加热。图甲的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图乙碘锤中的碘颗粒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若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进行加热,碘颗粒除了发生上述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时0℃和113.5℃,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17.2022年4月18日,怀化出现了“日晕”奇观,它是由于气温低,云中的水滴变成六棱柱状的小冰晶,此过程发生了 (物态变化名称),太阳光穿过云层即在小冰晶上发生 (选填“折射”或“反射”或“光沿直线传播”),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光谱色,这就是“日晕”。
18.如图时关于《透镜》的知识结构图,请将(1) 、(2) 、(3) 处所缺内容补全。
19.在家庭实验中,小红做了一些有趣的探究。如图所示,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体积、温度均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将干冰放入油和水中,都会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因为干冰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但水面上方有“白气”而油面上方没有“白气”,说明产生“白气”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杯内/杯外)。
20.疫情期间,同学们进入校园时都需要通过测温通道测量体温,测温摄像头是根据人体辐射的 强弱来确定人体温度的,在医院的病房里常用 进行杀菌消毒。(以上均填不可见光名称)
21.在“练习使用刻度尺”的活动中,小明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课本的一端对齐,另一端如图所示,则课本宽度为 cm。其他三位同学测量各自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8.50cm、18.51cm、18.51cm。接下来,小明将4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物理课本的宽度。请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估: 。
22.如图所示,是某运动APP记录小明某次跑步时的路线和相应数据,你认为与图乙中 是相对应的。若他的“配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可知在 (t1/t2/t3)时刻运动得最快。
三、作图题
23.在如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4.如图,请完成图中两条光线的折射光路。
25.请画出蜡烛AB经小孔所成像的光路及其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
26.如图,是一条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入射光线,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27.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和小红选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由图甲可知,此时水的温度为 ℃。对照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完成该实验应选用 (水银/酒精)温度计;
(2)图 (乙/丙)对应杯中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两位同学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丁所示,由该图可知,水的沸点是 ℃,a、b图像倾斜度不同的原因是所用水的 不同。
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是水平桌面上提供的器材:带支架的玻璃板两块、完全相同的蜡烛两支、刻度尺、白纸、火柴等。
(1)两块玻璃板厚度分别为1mm和3mm,则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
(2)在竖直摆放的玻璃板前某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A',拿另一支 (点燃/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它与像A'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 (能/不能)看到像A',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实验过程中,将玻璃板沿底边所在直线向右移动,镜中的像相对于A是 的。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位置固定。
(1)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
(2)正确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
(3)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小明发现光屏上看不到烛焰完整的像。为了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 调节;
(4)如图所示,小明将另一光源AB平行于主光轴平放于凸透镜前,A'B'是AB的像。下列关于AB所成像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5)小明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照相机模型,如图乙所示。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凸透镜,纸筒N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膜,把纸筒N套入M中,使其能前后移动。在较暗的室内,将凸透镜正对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半透膜之间的距离,在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 缩小的像。再将凸透镜正对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为了使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 凸透镜和膜之间的距离;
(6)小明还利用自制的水透镜代替凸透镜,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他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摘下眼镜后,像变得模糊,向水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后,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近视/远视)眼镜。
30.晴天正午,小明和小华对“树荫下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大小关系”进行了探究。为此他们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探究工具:在一张不透明的卡片上用小刀挖出三个边长均为5cm的孔,如图甲所示。
(1)小明先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白纸上方1m的位置,让太阳光垂直透过卡片上不同形状的孔,观察到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由此得出:当孔较大时,光斑的形状与 有关;
(2)小华像探究光斑形状和孔大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他用一张卡片沿箭头方向向左移动,慢慢遮住孔,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图 (a/b)更合理,理由是 。选取合适形状的孔后,缓慢向左移动卡片,当孔的边长小到某个值时,白纸上的光斑呈现圆形,持续向左移动卡片,圆形光斑的大小 ,它的亮度 ,由此得出:当孔较小时,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无关;
(3)为了进一步研究,当孔较小时,换用“F”形的光源继续实验,观察到白纸上出现“F”倒立的像,由此可知,上述圆形光斑是 的像。
31.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小红和小华制作了一个直径d为8cm的纸锥。提供的器材有刻度尺、秒表等。
(1)他们商量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方案三:预先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锥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上述方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方案 ;
(2)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他们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纸锥下落过程,每隔0.2s曝光一次,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则纸锥从A下落到F的平均速度是 m/s;
(3)如图所示,从A下落到F的过程中,纸锥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五、计算题
32.火车沿直线朝着山崖以108km/h的速度行驶,在距离山崖不远处鸣笛,经过4s后便听到了从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火车长200m,问:
(1)4s内火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2)鸣笛时火车离山崖多少米;
(3)火车行至山崖后,完全穿过山崖下的隧道用了3min,隧道的长度是多少米?
标准大气压下
液体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参考答案:
1.B
【详解】A.苏州夏天最高气温约为39℃,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合0.75m,故B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地球上的人能听到“天宫课堂”授课,这些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的,故B错误;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声音在山谷中形成了回声,与次声波无关,故C错误;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音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冰雪消融是冰雪的熔化现象,故B错误;
C.滴水成冰是水变成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叶面结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白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后视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皮影戏”的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报纸上的窗外“景色”,是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A.P、M两点音调不同,说明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与编钟的位置也是有关的,故A错误;
BC.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的大小与敲击的力的大小有关,所以敲击P处发声的振幅不一定大于M处,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不一定比敲M处时大,故BC错误;
D.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敲击P处音调最高、N处最低,所以敲击P处声音的频率一定高于N处,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滴灌时,水的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不是通过降低温度来减少水分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滴灌时并没有明显改变水的流速,这不是减少水分蒸发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C.滴灌时,水主要在管道要输送,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小,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
D.水和植物的接触面积大不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A.瓶内水面上方透明,因为此时瓶内的水发生汽化现象,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故充满的是水蒸气,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说明此时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在金属盘底发生液化现象,放出热量,所以,金属盘底出现小水滴,盘底温度会升高,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水量减少,是因为瓶内的水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石拱桥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反射光线看到水中石拱桥像,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AB.以“奋斗者号”为参照物,海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海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正确;
C.以样本为参照物,“奋斗者号”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奋斗者号”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抛下的压舱铁为参照物,“奋斗者号”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奋斗者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A.由图甲可知,玻璃对紫光的折射能力大于对红光的折射能力,入射角相同,折射角不同,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小,故A错误;
B.光在上表面的折射角和在下表面的入射角相等,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知,两光在下表面的折射角相等,故B错误;
CD.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可知,第二次折射时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折射入射光线平行,所以从下表面射出后紫光和红光一定平行,由于折射率不同,紫光的偏折较大,红光的偏折较小,故紫光和红光将从玻璃砖下表面的不同点射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商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题图可知右侧商标的字横向放大,所以右侧的瓶子中装有水,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A
【详解】A.由图像可知,在第一个10s内汽车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故A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在第二个10s内汽车的s-t图像是一条曲线,表示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在第三个10s内小汽车的s-t图像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小汽车静止,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绿 白
【详解】[1]由于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图中已有红、蓝色,还缺绿色,所以1应标绿色。
[2]中间表示三种色光复合后的颜色,由于三原色复合后的颜色是白色,所以2应标白色。
14. 晶体 固液共存 10
【详解】[1]由图可知,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熔点,是晶体。
[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
[3]第6min开始熔化,第16min熔化完毕,故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为
16min-6min=10min
15. 振动 振幅 c 声源处
【详解】(1)[1][2]图甲中,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乒乓球弹起的越高,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2)[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振动发声的图像如图(a)所示。若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部分变短,频率变大,音调变高,则图像可能为图c。
(3)[4]图丙是禁止鸣喇叭的标志,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6. 水浴 吸收 升华 熔化
【详解】[1]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和观察“碘锤”中碘物态变化的实验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
[2]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图乙,“碘锤”在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约为100°C,碘的熔点为113.7°C,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碘锤中的碘颗粒发生升华。
[4]若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进行加热,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碘颗粒除了发生上述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熔化。
17. 凝固 折射
【详解】[1]云中的水滴变成六棱柱状的小冰晶,是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2]太阳光照在小冰晶上,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光谱色,说明太阳光发生了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太阳光照在小冰晶上发生了折射。
18. 会聚 发散 近视
【详解】[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需要用凹透镜矫正,故凹透镜的应用是近视眼镜。
19. 升华 杯外
【详解】[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发生升华现象,在油和水中产生气态二氧化碳,形成气泡。
[2]“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水面上方存在大量水蒸气,在干冰升华吸热时,水蒸气放热液化;油面上方水蒸气很少,不会出现“白气”,可知产生“白气”的水蒸气主要来自杯内。
20. 红外线 紫外线
【详解】[1]一切物体都在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测温摄像头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工作的。
[2]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用紫外线来杀菌消毒。
21. 18.50 刻度尺在被测课本的中部测量宽度,较难使刻度尺放正
【详解】[1]图中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此物理课本的宽度是为18.50cm。
[2]小明实验中的刻度尺在被测课本的中部测量宽度,较难使刻度尺放正,可以通过测量上边、下边来确定课本的宽度。
22. 平均步幅 t1
【详解】[1]:表示每一步的长度,即平均步幅。
[2]“配速”为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数值越小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故t1时刻表示小明运动得最快。
23.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的端点、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连接、点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24.
【详解】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5.
【详解】过A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A′,再过B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B′,即AB的像为A′B′,如下图:
26.
【详解】用虚线过入射点作界面的垂线,即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空气一侧法线右侧作反射光线,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在水中法线右侧作出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如下图所示:
。
27. 自下而上 86 水银 乙 水蒸气 98 质量
【详解】(1)[1][2][3]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由图甲知,该温度计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86℃,故此时水的温度为86℃;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低于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为357℃,高于水的沸点,故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2)[4][5][6][7]图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图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气泡中的气体是液态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由图丁可知,水温达到98℃之后就不再变化,所以水的沸点是98℃;观察图丁中的图象可知,a升温快、b 升温慢,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
28. 1 未点燃 大小相等 不能 静止
【详解】(1)[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相距较远的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选择1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
(2)[2][3][4]如果另一支蜡烛B也点燃,则其发出的光较强,不易判断蜡烛的像的位置所在,故为使成像明显,在竖直摆放的玻璃板前某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A',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它与像A'完全重合,则像与B大小相等,因两支蜡烛完全相同,故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不能看到像A',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5]因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实验过程中,将玻璃板沿底边所在直线向右移动,平面镜所在的对称面的位置没有变化,镜中的像相对于A 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镜中的像相对于A是静止的。
29. 主光轴 放大 投影仪 上 D 倒立 拉长 远视
【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且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2][3]由图知,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小于光屏到凸透镜距离,即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4]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小明发现光屏上看不到烛焰完整的像了,像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可以将蜡烛向上调节。
(4)[5]A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凸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会聚于像点A';同理,B'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会聚于像点B',连接A'B'就是AB的像,如图所示: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6][7]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再把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此时物距减小,像距应变大,故应拉长暗箱,即拉长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
(6)[8]当向水透镜里注入适量的水后,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说明水透镜原来“戴上”的是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由于凸透镜可用来纠正远视眼,所以该同学是远视眼。
30. 孔的形状 a 控制孔的形状相同 不变 变暗 太阳
【详解】(1)[1]太阳光垂直透过卡片上不同形状的孔,由于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由此得出:当孔较大时,光斑的形状由孔的形状决定。
(2)[2][3][4][5]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应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能改变孔的大小;图(b)中卡片左移过程中,孔的大小和形状都会改变,而图(a)中只会改变孔的大小,更为合理;地面上得到的是太阳的像,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由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1m不变,所以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由于孔越来越小,通过的光越来越少,光斑的亮度变暗。
(3)[6]当孔较小时,换用“F”形的光源继续实验,观察到白纸上出现“F”倒立的像,由此可知,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圆形光斑是太阳倒立的像。
31. 二 0.52 先变大后不变
【详解】(1)[1]通过测量计算速度时,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便于做标记,使用秒表的情况下,测量纸锥通过一段距离所用时间,便于操作,故方案二更合理。
(2)[2]由图可知,AF间距离约为纸锥直径的6.5倍,纸锥下落距离
s=6.5d=6.5×8cm=52cm=0.52m
纸锥下落时间
t=5×0.2s=1s
纸锥下落速度
(3)[3]由图可知,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由可知,纸锥下落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32.(1)120;(2)740;(3)5200
【详解】解:(1)火车的速度
由可得,4s内车行驶的路程
(2)由可得,声音传播的距离
鸣笛时车离山崖的距离
(3)火车穿过隧道的时间
火车穿过隧道的路程
隧道的长度
答:(1)4s内车行驶的路程是120米;
(2)鸣笛时火车离山崖740米;
(3)隧道的长度是5200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2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