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每天拜见再,答案C,选拔应当适逢,课内外链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案B,通晓探求领会慢慢地,选择好像没有谁停止,不失掉丧失吃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节选自《夜航船》)
【参考译文】[甲]蔡元定八岁就能写诗。等长大后,登上泰山极顶。每天只吃荠菜。对于书籍没有不读的。朱熹探问他的学问,很吃惊地说:“这是我的老朋友,不应该在弟子的行列。”
一、(2021河北8~11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⑪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⑫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⑬,更不复顾惜。
【参考译文】[乙]王廷相,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的名臣。我(到)他的私宅拜见他。王廷相坐好后,告诉我说:“昨天雨后出来上四通八达的道路,一个吏卒穿着新鞋,从灰厂经过长安街,都选择(干的)地方来踩,小心谨慎地怕弄脏了自己的鞋,到了京城,(路上)泥泞的地方渐渐多起来,偶然浸湿,就再也不顾忌了。
居⑭身之道,亦犹是耳。傥⑮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假如一旦堕落或犯严重错误,将没有什么事情是不会做的。”我离开后很佩服王廷相的话,一生不敢忘记。
【注释】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⑪历:经过。⑫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⑬沾濡:浸湿。⑭居:守持。⑮傥:倘若,假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1)日惟啖荠日: ________________(2)余谒公私第谒: ________________ (3)更不复顾惜复: 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及长,登泰山绝顶。(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答案】等长大后,登上泰山极顶。(“及”“绝”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犹”“是”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3.[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3分)4.[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3分)
【答案】因蔡元定读书广博、学问深厚,令人惊叹,所以朱熹称他为老友。(意思对即可)
【答案】以日常生活小事来说理,以小见大,浅显易懂,使“我”终身难忘。(意思对即可)
二、 (2020河北7~10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甲]人长久不用古今书籍洗礼熏陶自己的心胸,胸中就会沾满世俗,看镜子就会感到面目使人厌恶,与人交谈的语言也变得无味。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轼《东坡续集》)
【参考译文】[乙]我对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写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质朴而实际上华丽,(看上去)精练而实际上(意蕴)丰厚,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比不上(他)。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睡,辄令儿曹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⑩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参考译文】[丙]我从年少时起,就极喜好岑参的诗。从前在山中,每次喝醉酒回家,靠着坐具睡觉,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直到酒醒或睡熟,(他们)才停止。(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只有(岑参)一个人罢了。……宋孝宗乾道九年八月三日,山阴陆游写。
【注释】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亦:______________(2)皆莫及也 及:______________(3)绝好岑嘉州诗 绝:______________(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已:______________
也比得上(赶得上)极(非常)停止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答案】我对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
【答案】(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只有(岑参)一个人罢了。
3.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分)4.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3分)
【答案】示例一: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读书可以为语言表达增光添彩。示例二:长久不读书就会让人变得世俗平庸,语言也缺乏味道。(围绕“读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3分)陆游醉归后听孩子们诵读岑参诗;喜爱。(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意思对即可)
5.从乙文中,你能看出陶渊明的诗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2分)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有错该题不给分)
三、 (2023河北7~10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但凡读书,二十岁以前读的书与二十岁以后读的书相差很远。幼年的时候知识面还没有被启发,天真幼稚,纯正朴实,所读的书即使许久不温习,偶然提起来,还可以一行一行地背诵下来。如果是壮年所读的书,过了几个月就忘记了,肯定不能保持很久的时间。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幼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
所以《六经》和秦代、汉代的文章,字词语言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必须在幼年的时候读。长大以后,即使下了数倍的工夫,终究是不切实际、不持久的。从八岁到二十岁,这期间时间不多,怎么能够荒废舍弃或者阅读一些不急于用的书?
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固然不可以不读,但也须选择典雅醇正、道理纯朴,词语丰富、能够经历二三十年不会有弊病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的花晚上就谢落了、浅陋没有见识、荒谬邪僻违背礼节、取悦一时的书,怎么可以用珠宝美玉都难以换来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哪里比得上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以及东西两汉典雅珍贵、丰美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益的珍宝呢?
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
我希望你们这辈把平时已经阅读过的经书,看作是稀世珍宝一样,一个月之内,一定要加以温习。古人的书怎么可能完全读得完呢?只要阅读了一篇,就一定要求可以背诵,然后思考通晓它内在的意义,把它运用到自己写作文章中去。这样,才气就会散播出来。
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选文有删节)
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完全不能举出它里面的词语,就叫做“画饼充饥”;能够举出书里的词语但不能运用,就叫做“吃了东西不消化”。这两种情况距腹中空虚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当赶快反省(醒悟)。
【注释】①迥异:相差很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⑦华:花。⑧诡僻: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⑪曹:辈。⑫拱璧:大璧,泛指珍宝。⑬义蕴:内在的意义。⑭发越:散播。⑮举:举出。⑯去:距。⑰枵(xiā)腹:腹中空虚。⑱极:通“亟”,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时文固不可不读 固:____________(2)若朝华夕落 若:____________(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尽:____________(4)然后思通其义蕴 通:____________
固然(本来)像(如)完全(全部)通晓(懂得)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答案】怎么可以用珠宝美玉都难以换来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
【答案】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当赶快反省(醒悟)。(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3分)4.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3分)幼年读书经久不忘。(意思对即可)
【答案】(3分)读书要注重背诵、思考和运用。(围绕“背诵”“思考”“运用”任意一点作答,言之成理,也可给满分)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B. 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C. 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D. 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解析】该句的意思是:幼年的时候知识面还没有被启发,天真幼稚,纯正朴实,所读的书即使许久不温习,偶然提起来,还可以一行一行地背诵下来。断句时,根据句意判断即可。
1.选段特点:(1)出处:近7年所考文段,多出自宋以后的作品(宋代2次,明代3次,清代2次),阅读量因文而定,多在150~400字,其中清代考查的两次阅读量较大。(2)选材主题:河北文言文多考查叙事类文本,题材上以读书学习、个人修养为主,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引导价值。2.题量分值:近7年为4或5道小题,分值为13~15分。3.考点分析:文言文考查中,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是必考点,其中实词解释和句子翻译遵循“考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实词和句式都是课内所学过的。同时需要注意,近4年来,文意理解题的分值有所增加。
◇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推荐理由】近两年来,各省市中考试题都在不同程度落实“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21年湖南长沙、浙江绍兴、北京等卷均考查了学生对文言字词推断方法的掌握。
一、 (2021长沙)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唐人张全义担任河南尹,经历黄巢之乱,居住的人民不满百户,四处土地都没人耕种。全义招纳安抚流亡失散的百姓,劝他们种植栽培(树木)。几年之后,城邑的大街小巷,渐渐恢复原有的规模;桑麻等作物生长茂盛,野外没有荒芜的土地。(张全义)明察政务,没人能欺骗,他量刑宽松,处事简约。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①流散,劝之树艺②。数年之后,都城坊曲③,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张全义)外出观察已经耕种的田地,见到田中整齐美观的,就下马与随从官员一同观看,并召来田地的主人用酒食慰劳他。(如果看见)田地中杂草多的,就会立即召唤田地的主人杖打他。有的百姓拿缺乏人力和牛的情况来申诉,于是召集他的邻里加以责问说:“如果他确实有缺乏人力和牛的情况,你们为什么不帮助他呢?”邻居们都道歉,(他)也赦免了他们。
出见田畴④美者,辄下马与僚佐⑤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⑥者,则集众杖之。或诉以“乏⑦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
由此洛阳的百姓有无相通,彼此帮助,因此家家户户都有蓄积,荒年没有饥民,于是成为富庶之地。
由是邻里有无相助⑧,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选自《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
【注释】①招怀:招纳安抚。②树艺:种植栽培。③坊曲:大街小巷。④田畴:已经耕种的田地。⑤僚佐:随从官员。⑥秽:杂草多,荒芜。⑦乏:缺乏。⑧有无相助:有无相通,彼此帮助。
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成语“蔚然成风”中“蔚然”的本义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据此可类推“桑麻蔚然”中的“蔚然”也为此意。B.“召田主劳以酒食”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C.字典中“谢”有“辞别”“感谢”“道歉”“衰退”等意思,文章中“众皆谢,乃释之”的“谢”应为“辞别”之意。D.甲骨文的“比”字,像两个人并肩而立,所以“故比户皆有蓄积”中的“比”有“并列,并排”之意,“比户”就是“家家户户”的意思。
【解析】“众皆谢,乃释之”中的“谢”应为“道歉”之意,C项中“辞别”说法有误。故选C项。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B.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C.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D.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解析】该句的意思是:张全义明察政务,没人能欺骗,他量刑宽松,处事简约。“人不能欺”承接“全义明察”,故应在两者之间断开,“而”表示转折,应在其前断开。故选C项。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3分)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
【答案】于是召集他的邻里加以责问说:“如果他确实有缺乏人力和牛的情况,你们为什么不帮助他呢?”(不必字字落实,只要写出大意便可。“召集邻里加以责问”1分,“如果确实缺乏人力和牛,你们为什么不帮助他?”2分)
4.袁隆平院士的去世,引发了大家对农业的热议。老师要大家搜集重视农业的人和事,本文中张全义的哪些事迹符合要求?(3分)
【答案】①招抚流民,劝导他们种植栽培,恢复农业生产;②奖励、慰劳田地耕种好的人,严惩荒废田地的人;③提倡农户互相帮助,勤于耕作,提高粮食存储量。(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5. (创新设问)选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3分)对比。将张全义对待种田好坏的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张全义对农民农耕的重视。(意思对即可)
◇链接课内材料【推荐理由】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教材已然成为中考命题的一把尺子。“考在课外,答在课内”不仅体现在知识点的迁移运用上,还体现在知识点、能力点与教材的关联上。2021年福建卷中考文言文阅读就是在考查中引导学生要关注教材、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 (2021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参考译文】王连,字文仪,是南阳郡人。在刘璋(执政)时期进入蜀地,担任梓潼县令。刘备在葭萌起兵,进军南方,王连紧闭城门拒绝投降,刘备认为他很有大义,没有强迫他。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后又)转任广都县,他所任官的地方都很有政绩。(王连)升任司盐校尉,负责盐铁事业的经营,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于是挑选了一些优秀能人作为自己的部属,如吕乂、杜祺等人,这些人后来都做了大官,都是从王连那里提拔的。(后来王连)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仍像过去一样,兼理盐府职务。当时南方各郡不愿归顺,诸葛亮打算亲自率军征讨,王连上谏认为“这些是荒蛮之地,瘟疫盛行之乡,不应当以(诸葛亮这样)一国指望的人,亲自冒险前往”。
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诸葛亮考虑到将领们的才能比不上自己,一定要前去,但王连言辞恳切,所以(诸葛亮)停留了很长时间。适逢王连去世。他的儿子王山承袭爵位,官至江阳太守。
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1)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 简:________(2)不宜以一国之望 宜:________(3)会连卒 会: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B.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C.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D.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解析】首先观察句子可知,“连”是“王连”,与后文“闭城不降”组成完整句子,故在其前断开,在“降”后断开;“葭萌”是地名,在该句中是起事的地点,故在其后断开。故选B项。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3分)(2)利入甚多,有裨国用。(3分)
【答案】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及”“平”“以……为”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利”“甚”“裨”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4.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4分)【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解析】由语段中“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可知,诸葛亮亲自出征的原因是南方诸郡不服;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加之“受命以来……恐托任不效”,为了不辜负先帝的托付,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出征。第二问:由文中“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可以看出王连忠心进谏,诸葛亮接受了王连的劝谏,所以“停留者久之”。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4分)第一问:①南方诸郡不服。②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③不辜负先帝托付。第二问:诸葛亮接受王连劝谏。
◇群文阅读【推荐理由】群文阅读是以主题或写作技法为单位,选取多篇同类的文章,并以此进行比较整合,培养学生的整合总结能力。
三、 (2021杭州)古诗文阅读。
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乙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参考译文】宗承,字世林,是南阳安众人。宗承年少时就重视修养品德,端正行为,刚强而与众不同,(朝廷以礼)招聘他却不就职。听闻宗承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正赶上宾客满门,不能说句话,就等到宗承起来,便去邀请他,抓住(宗承的)手请求交往。宗承拒绝不接纳。(曹操)后来做了司空辅佐汉朝,就对宗承说:“从前你看不起我,现在我们可以交往了吧?”
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
宗承说:“松柏的意志仍然存在。”曹操不高兴,因为宗承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承还是非常尊敬。(曹操)让他的儿子曹丕以子弟之礼向他学习,前往家中授予他汉中太守的官职。曹操仍然因为宗承冒犯了自己而记在心上,给他微薄的官位却以礼优待他,就朝政问题前往他家拜访,位居其他宾客之上。
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楚国先贤传》)
1.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2分)《赠从弟》中寒风“________” 、冰霜“________”,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解析】“岁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根据题干中“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可知,要从乙诗诗句中找出表现寒冷特征的词语,再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以及诗句“瑟瑟谷中风”“冰霜正惨凄”可知,“寒风”后应填“瑟瑟”,“冰霜”后应填“惨凄”。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4分)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赏析。“盛”字写冬风猛烈,“劲”字写松枝刚劲,以“风盛”衬托“松劲”,形象地表现出寒风中松树刚劲的形象,运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使语言富有气势、铿锵有力,突出了诗人对松柏的赞美之情。
【答案】(4分)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美。
3.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3分)(1)征聘不就 ( )(2)就家拜汉中太守 ( )(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 )A. 从事 B. 就职、赴任C. 完成 D. 前往
【解析】“征聘不就”译为“(朝廷以礼)招聘他却不就职”,“就家拜汉中太守”译为“前往家中授予他汉中太守的官职”,“蒙乃始就学”译为“吕蒙于是开始从事学习(活动)”,理解句子意思后进行选择即可。
4.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B. 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解析】B项“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理解错误,应该是“但因为宗承有贤德的美名”。
5.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1)(2)题。(7分)“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松柏之志犹存。”(1)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3分)
【解析】具体语气要结合当时的情境来体会。曹操青年时期未得志,向宗承表达想要结交的意思却遭到拒绝,曹操认为宗承不与他交往,是看不起他,曹操经过努力,总揽朝政大权。此时再向宗承表达交往之意时语气应该是自信的,并且想到昔日遭到拒绝,语气应该有嘲讽之感。
【答案】(3分)示例1:适合用自信的语气。曹操位高权重,认为宗世林应该会愿意结交。示例2:适合用嘲讽的语气。曹操介意当初被拒,现在身居高位,借机嘲讽。
(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4分)
【解析】从甲、乙两文可看出松柏傲雪凌霜、不畏严寒,拥有刚直不屈的气节。宗世林借用松柏的特性表明了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曹操的拒绝之意。
【答案】(4分)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此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
第一类 人物传记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朱文正公①珪崖岸②峻绝③,一介不取④,历官中外⑤,无敢以苞苴⑥进者。及陟⑦正卿,清贫若寒素⑧。某岁新年,值大雪,往贺裘文达⑨公曰修,文达见其所衣为棉袍褂,乃曰:“范叔何一寒至此⑩?某欲效古人以绨袍⑪赠君。”即呼仆入内,取貂裘⑫一袭奉之。
【参考译文】朱珪高傲严肃,微小之物也不拿,(无论在)朝廷(还是在)地方做官,没有敢用贿赂进献他的人。等到(他)被提升为正卿时,清廉贫寒得像家世清贫的人。有一年新年,适逢大雪,(朱文正)前去祝贺裘文达,裘文达看见他穿的是棉袍褂,便说:“范叔怎么竟然穷困到如此地步?我想效仿古人把绨袍赠给您。”立即呼唤仆人到房内,取来一件貂裘送给他。
急辞谢⑬曰:“良友多情固所深感然朱某固一介不取生平未尝失节。且貂裘亦仅壮观⑭,若云御寒,则已着重棉矣。君不见,道旁雪中尚有多数赤身僵卧⑮者乎?彼与某,皆人也。某较彼已有天堂地狱之别,敢不知足!
(朱文正)急忙推辞拒绝说:“好朋友(你)多情多义,我固然十分感谢,可是我坚决微小之物也不拿,一生不曾失去节操。况且貂裘也是很豪华的衣服,如果说到御寒,(我)已经穿着厚重的棉袍了。您没有看到,道路旁边的大雪中还有多少露着身子,(在地上)躺着不动的人吗?他们和我,都是人。我和他们相比已有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区别,怎么敢不知道满足!
君盍⑯以赠我者移赠若辈⑰乎?”文达急谢过,曰:“君真道德士,当谨遵仁人之言。”急呼仆持貂裘付质⑱,以质价购棉衣数十袭,至市给贫民。(选自《新世说·俭啬》)
你为何不将送给我的貂裘施予这些人呢?”裘文达急忙拜谢朱文正,说道:“您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我)应当恭敬地遵守品德高尚的人的话。”(裘文达)急忙呼唤仆人去拿貂裘,用抵押的方式交付,用抵押来的钱购买了几十套棉衣,到集市上发给贫穷的人。
【注释】①朱文正公:朱珪(guī),清朝乾隆、嘉庆时期著名大臣。谥号“文正”。②崖岸:比喻高傲。③峻绝:指严肃,严厉。④一介不取:微小之物也不拿。一介,比喻微小。⑤中外:指朝廷和地方。⑥苞苴(jū):贿赂。⑦陟:提升。⑧寒素:泛指家世清贫的人。⑨裘文达:清代名臣,字曰修,谥号“文达”。 ⑩范叔何一寒至此:范叔怎么竟然穷困到如此地步?范叔一寒,常用来表示对穷愁潦倒者的怜悯和同情。范雎,字叔,战国魏人。一,竟。寒,穷困。⑪绨(tí)袍:战国时期魏国须贾赠以绨袍于范雎,后绨袍多用为眷念故旧之典。⑫貂裘: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⑬辞谢:推辞拒绝。⑭壮观:指貂裘豪华。⑮赤身僵卧:指露着身子,躺着不动。⑯盍(hé):何,何不。⑰若辈:这些人。⑱付质:用抵押的方式交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值大雪 值:__________________(2)文达见其所衣为棉袍褂 见:__________________(3)且貂裘亦仅壮观 且:__________________(4)则已着重棉矣 着:__________________
适逢,正赶上看见况且穿着,穿戴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良 友 多 情 固 所 深 感 然 朱 某 固 一 介 不 取 生 平 未 尝 失 节。
【解析】此题可先根据虚词“然”来判断,故在“然”前面断开,再根据句意“好朋友(你)多情多义,我固然十分感谢,可是我坚决微小之物也不拿,一生不曾失去节操”可知,应在“良友多情”后面断开,“生平未尝失节”句子结构完整,故在其前断开。据此断句即可。
【答案】(2分)良友多情/固所深感/然朱某固一介不取/生平未尝失节。(标对一处或两处均给1分,标对三处给2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某较彼已有天堂地狱之别,敢不知足!(2)君真道德士,当谨遵仁人之言。
【答案】我和他们相比已有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区别,怎么敢不知道满足!(“彼”“足”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您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我)应当恭敬地遵守品德高尚的人的话。 (“当”“遵”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
【答案】(3分)示例:朱文正拒绝朋友赠送的貂裘。(意思对即可)
5.(创新设问)选文中,朱文正将貂裘让给“赤身僵卧者”的行为可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2分)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甲】山东的靳学颜,和我是同榜进士。(他)二十岁时开始崇尚读书,当官后十分善于写诗文,并且朴实无华。他一生以廉洁著称。从前与我一同管理关中地区,掌管赋税。
【甲】山东靳公学颜①,亦余同榜士也。弱冠首②贤③书,入仕后颇善诗文,然质实无华。生平以廉洁著称。向与余同辖④关中,司钱谷⑤。
有官吏进献超出的黄金,(他)总是抛洒放置在一旁不考虑。他风度仪表英俊爽直是常人的几倍,衣服和帽子(常常是)整齐庄重。每每应对宾客,谈论广泛,兴致勃勃,偶然有幽默的语言,总是让人开颜欢笑。士大夫中不论了解与不了解他的人,都愿意和他交往,乐于和他亲近。
吏进羡⑥金,辄挥置不顾。丰仪英爽倍常⑦,而衣冠整肃。每对宾客,议论风生⑧,间出诙谐,辄令人解颐⑨。士大夫无知与不知,皆愿交乐⑩亲。(节选自明·张瀚《松窗梦语》)
【参考译文】邢邵,任丘人。年少时游历洛阳,遇到下雨天,于是闭门五天读《汉书》,全都竭力记下来没有遗漏的。他的文章典雅华丽,(内容)充足而且写得速度快,与温子升有同样的名望。他官职为太常卿,兼中书监、国子监祭酒,朝中的大臣都以他为荣。
【乙】邢邵,任丘⑪人。少游洛阳,遇雨,乃杜门⑫五日读《汉书》,悉强记无遗。文章典丽,既赡⑬且速,与温子升⑭齐名。官太常卿,兼中书监、国子监祭酒,朝士荣之。
他性情高雅不受拘束,不因为官位与声望妄自尊大,他只是在一个小屋子里休息,不曾在内屋住宿。(他)自己说:“(我)曾经白天进入内屋,被狗叫声(吓回来)。”
雅性脱略⑮,不以位望⑯自尊,止卧一小室,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犬所吠。”(节选自明末清初·张岱《夜航船》)
【注释】①学颜:人名。②首:开始。③贤:崇尚。④辖:管理。⑤司钱谷:掌管赋税。⑥羡:超出。⑦倍常:常人的几倍。⑧议论风生:形容谈论广泛,兴致勃勃。⑨解颐:开颜欢笑。⑩乐:乐于,乐意。⑪任丘:今河北省沧州市。⑫杜门:闭门。⑬赡(shàn):充足。⑭温子升:字鹏举,北魏、东魏时著名文学家。 ⑮脱略:轻慢,不受拘束。⑯位望:官位与声望。
1.(创新设问)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士大夫无知与不知,皆愿交乐亲。(2)少游洛阳,遇雨,乃杜门五日读《汉书》。
【答案】士大夫中不论了解与不了解他的人,都愿意和他交往,乐于和他亲近。(“皆”“乐”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年少时游历洛阳,遇到下雨天,于是闭门五天读《汉书》。(“少”“乃”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3.甲文中士大夫为什么“皆愿交乐亲”靳学颜?(3分)4.从乙文中,你能看出邢邵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3分)谈论广泛,语出幽默。(意思对即可)
【答案】(3分)好学、记忆力强、富有文采、性情高雅、不受拘束。(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5.乙文写出了邢邵文章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2分)文章典丽,内容充足。(意思对即可)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甲】宋仁宗性情恭谨俭约。至和二年的春天,宋仁宗生病了,两府大臣白天到寝阁问候皇帝的身体,看见皇帝的用具和服装简单朴实,用染白色漆的唾壶、盂子,(用)白色的杯子吃药,皇帝床上的被子褥子都是黄色的,颜色已经老旧暗淡了,宫里的侍者就拿新的被子覆盖在上面,也是黄色的。然而外人无法知道(这些),只是两府的官员去侍候(皇帝),因此见到了这些。
【甲】仁宗①圣性恭俭。至和二年春,不豫②,两府③大臣日至寝阁问圣体,见上器服简质④,用素漆唾壶⑤盂子⑥,素盏进药,御榻上衾褥皆黄,色已故暗,宫人遽⑦取新衾覆其上,亦黄也。然外人无知者,惟两府侍疾,因见之尔。(选自宋·欧阳修《归田录》)
【参考译文】【乙】邓裕明,是常熟梅里镇人。(他们家)世代以卖糖稀为业,因为父亲宪文年老失去谋生之业,邓裕明每天准备味美的食物供父亲吃饭,又观察父亲的爱好让(他)尽情欢乐。咸丰八年,父亲病死,医药、丧葬(的费用)没有一处不齐备的。母亲顾氏洗涤被尿弄脏的衣物、清洗污垢(这类事情),(他)也亲自承担。母亲生病了,(他)晚上不解开衣服(侍奉),等到(母亲)痊愈了,邓裕明才有了笑容。
【乙】邓裕明,常熟⑧梅里镇人。世业鬻饧⑨,以父宪文⑩耄而失业⑪,裕明日备甘旨⑫以供膳,更察其性之所嗜使尽欢。咸丰戊午⑬,宪文病卒⑭,医药丧葬无不具。母顾氏之浣溺涤污⑮,亦躬任之。母病,夜不解衣,及痊,裕明始有笑容。 (选自《清稗类钞》)
【参考译文】【丙】钱塘王际华的父亲叫王云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很厚道。曾经在除夕夜有个商贩,求取仆人所欠的债,因为仆人已经更换其他主人,(王云廷)告诉商贩缘故。商贩就放纵咆哮,王云廷于是代替(仆人)偿还了债务。
【丙】钱塘王文庄公⑯际华之父名云廷,阴德⑰甚厚。尝于除夕有贩者,索仆所负账,因仆已更他主,告之故。贩遽肆咆哮,公即代偿之。
又有一天,家人买扫帚,卖扫帚的人已经离开又返回来,说丢了一把扫帚,王云廷补偿给他钱。卖扫帚的人斜看着(他)说:“假如你不藏扫帚,肯补偿我钱吗?”人们都讥讽王云廷,王云廷(却感到)高兴。他像这样忠厚。
又一日,家人市帚,卖帚者既去复来,云失其一,公偿以钱。卖帚者睨视谓曰:“使汝不匿帚,肯与我钱耶?”人咸诮⑱公,公怡然也。其忠厚类如此。(选自《清代名人轶事》)
【注释】①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②不(bù)豫:天子有病。③两府:指行使宰辅权的两个重臣及其所在的机构。④简质:简单朴实。⑤唾壶:小口阔腹的盛痰器皿。⑥盂(yú)子:盛汤浆或食物的器皿。⑦遽(jù):遂,就。⑧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⑨鬻饧(yùxínɡ):卖糖稀。饧,饴,用麦芽之类熬成的糖稀。⑩宪文:人名。⑪失业:失去谋生之业。⑫甘旨:味美的食物。⑬咸丰戊午:即咸丰八年。咸丰指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⑭卒:死。⑮浣溺涤污:洗涤被尿弄脏的衣物、清洗污垢。溺,同“尿”。⑯钱塘王文庄公:名际华,清朝官吏。⑰阴德:指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⑱诮(qià):讥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宫人遽取新衾覆其上 覆:_____________(2)亦躬任之 躬:_____________(3)家人市帚 市:_____________(4)公怡然也 怡然:___________
覆盖,遮亲自买高兴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以父宪文耄而失业A.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 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D.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解析】例句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为”。A项中的“以”是介词,译为“拿”“用”;B项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为”,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C项中的“以”是连词,表时间或范围;D项中的“以”是动词,可译为“认为”。故选B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1)御榻上衾褥皆黄,色已故暗。(2)及痊,裕明始有笑容。
【答案】皇帝床上的被子褥子都是黄色的,颜色已经老旧暗淡了。(“皆”“暗”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等到(母亲)痊愈了,邓裕明才有了笑容。(“及”“始”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4.甲文表现了宋仁宗怎样的品质?(2分)5.丙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王云廷的“忠厚”?(2分)
【答案】(2分)节俭、朴素。(意思对即可)
【答案】(2分)替仆人还债;补偿卖帚者。(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6.从乙文加线句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3分)示例:孝顺父母,不仅仅是要让他们吃饱穿暖,更要了解他们的爱好,真正地做到让父母开心快乐。(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类 读书学习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古人读书崇尚精熟而不崇尚多。不是不愿意多读,(是注重)积少而成多,那么即使多却不混杂,可以没有遗忘的忧虑了。这个方法如同漫长的白天(一天天)增加益处,而人们一点也没有察觉。因此本着积少成多的原则读书,精读的精神就在其中体现出来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读书)不要间断。
古人读书贵①精不贵多。非不事多也②,积少以至多,则虽多而不杂③,可无遗忘之患。此道如长日④之加益,而人颇不觉也。是故由少而多,而精在其中矣。一言以蔽⑤之:无间断。
间断的危害,比不学还要严重。有这样一个人,在他小的时候没有限度地玩乐,等到长大了,才知道立志求学,深深地爱好、专注好学,别人即使休息我也不休息,别人将要睡觉我不睡觉,没几年就会有所成就。苏洵二十七岁才决心努力(读书),拒绝了往来的青年男子,闭门读书,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例子可以验证(这一点)。
间断之害,甚于不学。有人于此,自其幼时嬉戏无度⑥,及长,始知向学⑦,深嗜笃⑧好,人虽休吾弗休,人将卧吾弗卧,不数年便可成就。苏明允⑨年二十七才大发愤,谢⑩其往来少年⑪,闭户读书,卒为大儒,此可证⑫。
如果虚度时光,为学、做事时而勤勉,时而懈怠,不能持之以恒,人生时间有限,凡是说人活百年的言论都是荒诞,无根据的。(人们)一定也才经过十五岁,就规划时间,以中下等的资质自处,每天限定读书数量。一年之中,除去欢庆、吊唁、祭扫、交游、接待、宴饮的事情,大概只有二百七十天。
若悠悠忽忽⑬,一曝十寒⑭,人生几何,凡所谓百年者皆妄⑮也。必也甫⑯离成童⑰,即排岁月次第⑱,以中下之资自居,每日限读书若干。一岁之中,除去庆唁祭扫交接游宴之事,大率以二百七十日为断。
这二百七十天里,必须严格设立课程,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变,十年之间,可以把经书读完。并且像这样绵绵不绝地(读书),那么天资愚钝的人也聪敏了,而且所读之书可以逐渐增多。又增加十年,子史古文就可以全都逐渐依次完成了。
此二百七十日中须严立课程守其道而无变十年之间经书可毕。且如此绳绳⑲不已,则资之钝者亦敏,而书可渐增。再加十年,子史古文俱渐次可毕矣。(选自清·汪惟宪《寒灯絮语》)
【注释】①贵:尊重,崇尚。②非不事多也:指不是不愿意多读。③杂:混杂,不纯。④长日:指漫长的白天。⑤蔽:概括。⑥度:标准,限度。⑦向学:指立志求学。⑧笃:专注。⑨苏明允:苏洵,北宋文学家。⑩谢:拒绝。⑪少年:古称青年男子。⑫证:验证。⑬悠悠忽忽:指虚度时光。⑭一曝十寒:比喻为学、做事时而勤勉,时而懈怠,不能持之以恒。曝,晒。⑮妄:荒诞,无根据。⑯甫:始,才。⑰成童:十五岁以上为“成童”。⑱岁月次第:时间顺序,这里指规划时间。⑲绳绳(mǐnmǐn):绵绵不绝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可无遗忘之患 患:__________________(2)深嗜笃好 嗜:__________________(3)卒为大儒 卒:__________________(4)子史古文俱渐次可毕矣 毕:__________________
忧虑爱好终于完成,结束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此 二 百 七 十 日 中 须 严 立 课 程 守 其 道 而 无 变 十 年 之 间 经 书 可 毕。
【解析】该句中“此二百七十日中”和“十年之间”表示时间,故分别在其后断开,“须严立课程守其道而无变”意思是“必须严格设立课程,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变”,故在“课程”和“不变”后断开。据此断句即可。
【答案】(2分)此二百七十日中/须严立课程/守其道而无变/十年之间/经书可毕。(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1)间断之害,甚于不学。(2)人虽休吾弗休,人将卧吾弗卧,不数年便可成就。
【答案】间断的危害,比不学还要严重。(“甚”“于”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别人即使休息我也不休息,别人将要睡觉我不睡觉,没几年就会有所成就。(“虽”“数”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4.作者提出了哪些读书方法?请简要概括。(3分)5.从苏明允的事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3分)读书贵在精而不在多;读书重积累,要不间断;读书要拟定计划。(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 (2分)示例:立志求学不在早晚,只要刻苦勤奋,终会学有所成。(言之成理即可)
6.(创新设问)选文列举苏明允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3分)论证了只要勤奋刻苦,终将有所成就这一观点,使文章说理更透彻、更具说服性。(意思对即可)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你读书不看清字的笔画和偏旁,不分清文章休止和停顿处,不记清(文章的)头尾,是眼睛看不到。喉、舌、唇、牙、齿等五音,并不清晰干脆,发音模糊不清,(让人)听不明白,有时多几个字,有时少几个字(的读音),只考虑蒙混而过,是嘴的功夫达不到。
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尔读书不看清字画偏旁,不辩明句读①,不记清头尾,是目不到也。喉、舌、唇、牙、齿五音,并不清晰伶俐②,朦胧含糊③,听不明白,或多几字,或少几字,只图混过,就是口不到也。
对名人学者著作(里)精深微妙的义理和主旨(的理解),初学时本来就不能通晓,至于大致的理解,明白原意,稍稍用心就会有更深的体会,每一字(都)要寻求下落,每一句(都)要探求道理,每一事(都)要探讨原因;虚词要详究它的神韵,实词要推测它的内容、意义,自然就会逐渐有所领悟。
经传④精义⑤奥旨⑥,初学固不能通,至于大略粗解,原意明白,稍肯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虚字审⑦其神气⑧,实字测其义理⑨,自然渐有所悟。
(倘若)一时思索没有收获,就请先生来解说,一时未能将内容融会于思考,就将上下文和其他别章别部里内容、意义相近的文章联系起来进行反复推求寻索,一定要(使它)明了于心,明了于口,才可以放手。总要把这种思考放在字里行间,经常反复思索寻求,这就是心到。
一时思索不得,即请先生解说,一时尚未融渐⑩,即将上下文或别章别部义理相近者反复推寻⑪,务期⑫了然⑬于心,了然于口,始可放手。总要将此心运在字里行间,时复思绎⑭,乃为心到。 (节选自清·左宗棠《左宗棠家书》)
【注释】①句读(dòu):古人指文章休止和停顿处。②伶俐:干脆,利索。③朦胧含糊:指发音模糊不清。④经传:泛指名人学者的著作。⑤精义:精深微妙的义理。⑥奥旨:主旨。⑦审:仔细考察,详究。⑧神气:神韵,气度。 ⑨义理:指内容、意义。⑩融渐:指融会。⑪推寻:推求寻索。⑫务期:指一定要。⑬了然:明白,明了。⑭思绎:思索寻求。
1.(创新设问)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初学固不能通 根深蒂固B. 稍肯用心体会 稍纵即逝 C. 实字测其义理 高深莫测 D. 始可放手 善始善终
【解析】A项中“固”的意思分别为“本来”“稳固”。B项中“稍”的意思均为“稍微,微微”。C项中“测”的意思分别为“推测”“揣测”。D项中“始”的意思分别为“才”“开始”。故选B项。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一时思索不得,即请先生解说。(2)总要将此心运在字里行间,时复思绎,乃为心到。
【答案】(倘若)一时思索没有收获,就请先生来解说。(“得”“即”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总要把这种思考放在字里行间,经常反复思索寻求,这就是心到。(“时”“乃”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3.作者所提出的读书时的要求是什么?(3分)4.根据选文内容,怎样才能做到“心到”?(3分)
【答案】(3分)目到、口到、心到。(答对一点给1分)
【答案】(3分)寻求每字、每句、每事的根本;根据不同方法探究虚字、实字;反复推求寻索不明白的地方。(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有人问(朱子)读书的方法,(学习应)怎么用力?(朱子)说:“依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熟练诵读然后精心思考,可以了。”(学生)问:“那么请问(什么是)循序渐进的主张呢?”(朱子)说:“以《论语》和《孟子》两本书来说,就是先读《论语》后读《孟子》,通晓了一本书而后到另一本书。以一本书来说,它的篇目章节文字语句,开头结尾次序,也各有顺序,不可以打乱。
或问读书之法,其用力也奈何①。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曰:“然则请问循序渐进之说?”曰:“以二书②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③,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衡量(自己的)学力所能达到的程度,约定课程而且谨慎地遵守它,(每个)字都要探求它的解说,(每句)话都要寻求它的意思,没有领会前面(的内容),就不可去探求后面(的内容),没有通晓这个内容,就不可(急于)去记住那个内容,像这样依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就会心意坚定、道理明确,而没有疏忽轻率、超过(寻常顺序)的忧虑了。这不只是读书的方法,这是持执心志的要领,尤其是刚开始求学的人不可以不知道的。”
量力所至,约④其程课⑤而谨守之,字求其训⑥,句索⑦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⑧理明,而无疏易凌躐⑨之患矣。是不惟读书之法,是乃操心⑩之要,尤始学者之不可不知也。”
(学生)问:“那么熟读精思,是什么呢?”(朱子)说:“《论语》每章(内容),不过几句,很容易背诵,背诵之后,在安闲宁静、专一不变(的状态)中反复体会其中的意味,来等待它融会贯通就可以了。
曰:“其熟读精思者,何耶?”曰:“《论语》一章,不过数句,易以成诵,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⑪之中,以须⑫其浃洽⑬可也。
《孟子》每章(内容)有的有成百上千字,反复议论辩驳,虽然好像不可以达到边际,然而这些字句条理疏通,语意明白简洁,慢慢地阅读,使自己的意志随着字句,出入往来几十上百次,(那些好像)不可以达到边际的字句,将可以领会于手指掌心之间了。”
《孟子》每章或千百言,反复论辨,虽若不可涯⑭者,然其条理疏通,语意明洁,徐读而以意随之,出入往来以十百数,则其不可涯者,将可有以得之于指掌之间矣。”(节选自宋·朱熹《读书之要》)
【注释】①奈何:怎么。②二书:指《论语》和《孟子》。③次第:等第,次序。④约:约定。⑤程课:指课程。⑥训:解说。⑦索:搜索,寻求。⑧意定:指心意坚定。⑨凌躐(liè):超过,逾越。⑩操心:指持执心志。⑪燕闲静一:安闲宁静,专一不变。⑫须:等待。⑬浃(jiā)洽:博通,这里指融会贯通。⑭涯:达到边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通一书而后及一书 通:_________(2)字求其训 求:_________(3)未得乎前 得:_________(4)徐读而以意随之 徐: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是不惟读书之法,是乃操心之要。
【答案】依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熟练诵读然后精心思考。(“循”“而”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这不只是读书的方法,这是持执心志的要领。(“惟”“操心”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3.选文中作者所倡导的读书方法是什么?(3分) 4.联系选文中的加线句,说说你对“熟读精思”的理解。(3分)
【答案】(3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意思对即可)
【答案】(3分)示例:背诵之后,应反复体会,静心思考钻研,才能融会贯通。(言之成理即可)
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甲】张玄,年轻时学习《颜氏春秋》,同时通晓几家学说。建武初年,通过明经考试,填补弘农文学的空缺,升迁为陈仓县丞。(张玄内心)清净没有欲求,专心研究经书,当他在讲授时,就整天不吃饭。遇到有疑难的人,总是提出诸家的学说,让其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诸儒生都佩服他的博学,学生有一千多人。
【甲】张玄,少习《颜氏春秋》,兼通数家法。建武①初,举明经②,补③弘农④文学,迁陈仓县丞。清净无欲,专心经书,方其讲问,乃不食终日。及有难者,辄为张数家之说,令择从所安,诸儒皆伏⑤其多通,著录⑥千余人。 (选自《后汉书》)
【参考译文】【乙】韦睿同族的弟弟韦爱,性格清高耿介,不胡乱结交朋友,而是坚定志向喜欢学习,每每独自坐在空屋里,专心研读古代典籍,灰尘布满了炕席,寂静得就好像没有人。十二岁时,(他)曾经到京城游玩,正好遇到天子到南苑出游,乡里之人喧哗,老年人和小孩子争相观看,韦爱独自端坐着读书,手不放下书本,同宗族的人看到后,没有谁不对此感到惊异。
【乙】睿⑦族弟爱,性清介⑧,不妄⑨交游,而笃志好学,每虚室⑩独坐,游心坟素⑪,而埃尘满席,寂若无人。年十二,尝游京师,值天子出游南苑⑫,邑里⑬喧哗,老幼争观,爱独端坐读书,手不释卷,宗族见者,莫不异焉。 (节选自《梁书》)
【参考译文】【丙】陈茂烈,立志读书,常常(读书)到半夜。祖母怜悯他年幼,多次阻止他。(茂烈)就在帷幕里点灯默读不停止。十八岁时,(他)感慨叹息着说:“善于学习的圣人,没有人能(在约束自己方面)比得上曾子和颜回。曾子的每日反省,(这对我来说)难道不是当务之急吗?”(于是)写了《省克录》考核自己。
【丙】茂烈⑭,励志读书,每至夜分。祖母悯其弱,屡止之。乃帷⑮灯默诵不辍。年十八,慨然⑯叹曰:“善学圣人者,莫如曾颜⑰之克己⑱。曾之日省,非切务⑲欤?”作《省克录》自考⑳。(选自《明外史·陈茂烈传》)
【注释】①建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年号。②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③补:填补空缺。④弘农:郡名。⑤伏:佩服,信服。⑥著录:记录在簿籍上。这里指学生。⑦睿:即韦睿,字怀文,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⑧清介:清高耿介。⑨妄:胡乱,任意。⑩虚室:指空屋。⑪游心坟素:指专心研读古代典籍。游心:留心,专心。坟素:指古代典籍。⑫南苑:御苑名。⑬邑里:乡里之人。⑭茂烈:即陈茂烈,字时周,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⑮帷:帷幕。围在四周的布帐。⑯慨然:感慨叹息的样子。⑰曾颜:指孔子的弟子,曾子和颜回。⑱克己:约束自己。⑲切务:急务;当务之急。⑳考:考核。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令择从所安 择:__________(2)寂若无人 若:__________(3)莫不异焉 莫:__________(4)乃帷灯默诵不辍 辍: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诸儒皆伏其多通”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B.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C. 其真无马邪(《马说》)D. 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
【解析】A项中的“其”是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个,这些”;B项中的“其”是连词,表选择,可译为“还是”;C项中的“其”是副词,表反问,加强诘问语气;D项和题干中的“其”都是人称代词,可译为“他”。故选D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1)尝游京师,值天子出游南苑。(2)祖母悯其弱,屡止之。
【答案】(他)曾经到京城游玩,正好遇到天子到南苑出游。(“尝”“值”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祖母怜悯他年幼,多次阻止他。(“弱”“屡”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4.请给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5.联系《〈论语〉十二章》中“曾之日省”的具体内容,谈谈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2分)韦爱手不释卷(符合题目要求,意思对即可)
【答案】(3分)示例一:“为人谋而不忠乎”,在替别人谋划事情时要尽心尽力。示例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与朋友交往中要讲诚信。示例三:“传不习乎”,在学习中要及时复习。(言之成理即可)
6.(创新设问)如果从选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学习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语段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3分)示例:张玄。他很博学,给别人讲授学问的时候不仅很投入,还会因材施教。(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类 教育引导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当夜晚躺在床上不能入眠的时候,常常要排除杂念并坚定自己的意志,不要胡乱去思考一些无益的事和产生不正当的想法与念头。凡是我们的饮食必须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五谷经过了种植和收割的艰难过程,经过了天地间风调雨顺而长成的,再把生的变成熟的,(这些)都是不容易的。肉食美味则是经过宰杀牲畜,断送牲畜的生命而来的,这些苦难是难以言表的,想起来真使人不想要食用,何况过分选择好坏,产生怨恨之情呢?
戒子数事夜卧不眠,常须息心定志,勿妄筹画无益之事及起邪思。凡饮食知所从来,五谷则人牛稼穑①之艰难,天地风雨之顺成,变生作熟,皆不容易。肉味②则杀生断命,其苦难言,思之令人自不欲食,况过③择好恶,又生嗔恚④乎?
人在一顿饭吃饱之后,(不管是)八珍美味,(还是)杂草,都视为腐臭之物,(因而)根据家庭的富裕程度,能够填饱肚子,就应该自我满足了。门外有无数的穷人,有竭尽全力辛勤劳作而不能吃饱饭的人,有终日饥饿而不能获得食物的人,我没有功劳就不劳而食,怎么可以还想另有选择。如果能这样想,不只少欲且易于满足,也算是对增进学业的一大帮助。
一饱之后,八珍⑤草莱⑥,同为臭腐⑦,随家丰俭⑧,得以充饥,便自足矣。门外穷人无数,有尽力辛勤而不得一饱者,有终日饥而不能得食者,吾无功坐食⑨,安可更⑩有所择。若能如此,不惟少欲易足,亦进学之一助也。
吃完饭后没有事情,经史文典慢慢读上一二篇,对人都是有益的,胜过把心思用到别处。和人交往游玩,应该选择端正高雅的人,如果泛交最终一定会后悔,况且长时间和那些人在一起,受他们影响,一生再想成为善良的人,也就不可能了。谈论别人,不要深刻评论别人的对与错,只要彼此心里明白,知道别人谁是谁非即可。
食已无事经史文典慢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⑪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⑫,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谈议勿深及他人是非,相与意了,知其为是为非而已。
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人格,必然被有远见卓识的人轻视,人作为人,被人轻视没有不是自己招致的,你们要记住这些啊!
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人而为人,所轻无不自取之也,汝等志之。(节选自南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注释】①稼穑(sè):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②肉味:指肉食美味。③过:过分。④嗔恚(huì):指生气,怨恨。⑤八珍:指八种精美的食物。⑥草莱:草茅,杂草。⑦臭腐:指腐臭之物。⑧随家丰俭:指根据家庭的富裕程度。丰:丰富、丰足。俭:不丰足,歉收。⑨坐食:不劳而食。⑩更:还。⑪杂交:指泛交。杂:混合。⑫与之俱化:指受其影响。
1.(创新设问)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便自足矣 不足为外人道也 微不足道B. 安可更有所择 衣食所安 转危为安 C. 必为有识所轻 尔安敢轻吾射 轻财好施D. 汝等志之 处处志之 志在千里
【解析】A项中,“足”的意思分别为“满足”“值得”“值得”。B项中,“安”的意思分别为“怎么”“安身”“平安”。C项中“轻”的意思均为“轻视”。D项中,“志” 的意思分别为“记住”“做记号”“志向”。故选C项。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食 已 无 事 经 史 文 典 慢 读 一 二 篇 皆 有 益 于 人 胜 别 用 心 也。
【解析】首先判断出“经史文典慢读一二篇”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故在其前后分别断开,再判断介词“于”后跟宾语“人”,“胜”引导后句“别用心也”,故在“人”后断开,最后结合这句话的意思“吃完饭后没有事情,经史文典慢慢读上一二篇,对人都是有益的,胜过把心思用到别处”检验。据此断句即可。
【答案】(2分)食已无事/经史文典慢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标对一处或两处均给1分,标对三处给2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2)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
【答案】和人交往游玩,应该选择端正高雅的人。(“游”“宜”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人格,必然被有远见卓识的人轻视。(“为”“轻”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4.选文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让儿子知道食物是怎么来的?(2分)5.这篇家训中,作者对儿子提出了哪些教导?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2分)让儿子知道食物之难、杀生之苦,以此来告诫儿子要知足,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浪费食物。(意思对即可)
【答案】(3分)不能有杂念、邪念;必须了解食物由来,减少贪欲;应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文章;交友必加选择,交好友可以使自己成为善良之士;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是非;自己必须自重。(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九、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我们家世代重视朴素(的风尚),从进入官吏晋升之路后,渐渐习惯奢侈,穿着打扮、日用之物越来越讲究华丽鲜艳。放纵对饮食的欲望,典当(财物)不觉得可惜;装饰视听(方面)的观赏,赊欠拿取(只是)暂且图一时的快意。不过思考兴旺与衰微的反复回旋,富贵怎么能常常保有?一旦事情和形势都出现了变化,家人习惯奢侈(的风气)时间久了,必定不能做到立刻俭朴,一定会到失去处所(的地步)。
吾家世敦①朴素,自入仕途,渐习奢侈,衣服器用踵事增华②。纵口腹之欲,典当③有所弗惜;饰耳目之观,贳④取暂图快意。抑⑤思盛衰循环,富贵岂能常有?一旦事殊势异,家人习奢日久,必不能顿⑥俭,必至失所。
丧失祖宗勤俭节约的家风,致使后代子孙逐渐陷入贫困饥寒(的境地),这是值得忧虑的第一个问题。祖先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风气)世代相传,重视仁义礼让之学,共同居住吃饭,人们没什么闲话。近年来,猜忌怀疑(之心)渐渐产生,有的由于外人用谗言离间,有的由于彼此意见不同,说这些让人痛心。使得(已经去世的)祖父于九泉之下也会不高兴,这种错误如被子孙仿效于数代,这是值得忧虑的第二个问题。
失祖宗节俭之风,致子孙饥寒之渐,可虑者一。先世⑦孝友⑧传家,敦崇仁让,同居共食,人无闲言。近年以来,猜嫌渐起,或以外人谗间⑨,或以意见纷歧,言之痛心。致祖父含怒于九泉⑩,子孙效尤⑪于数世,可虑者二。
你们的大伯父与我还有你们的父亲,依靠祖先好的品行所得来的福佑而有幸进入科举成名的行列,延续读书的家风。你们这些兄弟中,的确不知道这个要旨之所在,妄自做主捐输粮食、田地和钱财以获官阶。(我)希望(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只有你们几个人罢了。(你们要)趁着年轻力壮、精力充沛、宽松悠闲的时间,勤学好问,广泛阅读丰富见闻,希求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汝大伯父暨⑫我暨汝父,赖先人德荫⑬幸列科名,一脉书香⑭。汝辈兄弟中,成⑮不知义命⑯,妄意捐升田以荫⑰得官裕。所望读书应举者,惟汝辈数人耳。趁此少壮⑱精神、宽闲岁月,勤学好问,广览博闻,求为国家有用之才。
将来科举成功,建立丰功伟业,对父母尽孝、对君王尽忠,(那是)多么的荣耀显贵,而你却为何以铜钱的臭气和虚伪功名自己甘心把自己看轻呢?捐升田求官的风气一旦开通,少年中没有坚定志向的,都会考虑只有(捐资求官)这一条路,读书学习的志向不会专一,朴实清白的家庭声誉就会日益衰败,这是值得忧虑的第三个问题。
将来登科第⑲,建事功,尽孝全忠,何等荣贵⑳,而乃以铜臭㉑功名自甘菲薄耶?此端㉒一开,少年中无定见㉓,皆思就此一途,诵读之心意不专,清白之家声日替㉔,可虑者三。
以上三个问题,都是我们家兴旺衰微的关键,我因此对你们特别痛切地说出来。
以上三事,皆家门兴败关头,吾故痛切言之。(节选自《倭文端公遗书》)
【注释】①敦:重视。②踵事增华: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这里指越来越讲究华丽鲜艳。③典当:指以物抵押换钱。④贳(shì):赊欠,赊买。⑤抑: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不过”。⑥顿:顿时,立刻。⑦先世:祖先,先人。⑧孝友:孝顺父母,敬爱兄长。⑨谗间:用谗言离间他人。⑩九泉:地下深处。常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⑪效尤:明知错误而照样去做。⑫暨:与,及。⑬德荫:先人好的品行所得来的福佑。⑭一脉书香:指延续了读书家风。⑮成:的确。⑯义命:指要旨。⑰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⑱少壮:年轻力壮,青壮年时期。⑲登科第:指科举成功。⑳荣贵:荣耀显贵。㉑铜臭:铜钱的臭气,这里指讥讽用钱买官或豪富者。㉒端:指捐升田求官的风气。㉓无定见:指志向不定。㉔替:衰败,衰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典当有所弗惜 弗:___________(2)失祖宗节俭之风 失:___________(3)同居共食 食:___________(4)言之痛心 言: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1)抑思盛衰循环,富贵岂能常有?(2)所望读书应举者,惟汝辈数人耳。
【答案】不过思考兴旺与衰微的反复回旋,富贵怎么能常常保有?(“抑”“岂”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我)希望(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只有你们几个人罢了。(“惟”“耳”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3.“皆思就此一途”一句中的“途”具体指什么?(3分)4.作者对家族子弟提出自己忧虑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案】(3分)捐升田以荫得官裕。(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给满分)
【答案】(3分)劝诫子弟保持朴素节俭、和睦团结、勤奋读书的家风。(意思对即可)
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人(如果能做到)谦和退让,便是能享有福气的正确方法。然而(能做到)谦和退让的,自古以来能有几个人?不谦和退让贪欲就会一天天昌盛,而且常常不知道满足。居住的是高楼大厦,高大华美,壮观挺拔却仍然想着亨榭池苑楼台的美好。穿衣一定极尽锦绣之奇异,装饰一定炫耀珍珠翡翠的贵重,养尊而处优,骄傲放纵而不自己加以约束,都是(导致)灭亡的做法。
人而谦退,便是载福之道。然而谦退者,历古来能有几人?不谦退则贪欲日炽①,而常不知足。居堂厦②矣,轮奂巍然③而尚思亨榭④池台之胜。衣必极锦绣之奇饰必炫珠翠之珍养尊而处优骄纵不自敛束⑤皆覆亡⑥之道也。
一个人在家里,能够因为父母对待我过于慈爱而感到愧对他们,就不失孝顺;能够因为兄弟对待我过于友爱而感到愧对他们,就不失敬爱兄长。处于社会中,能够因为朋友对待我过多仁爱而感到愧对他们,就不失他的信义;能够因为君王对待我过于宽厚而感到愧对君王,就不失他的忠诚。(一个人谨守)孝顺、敬爱兄长、忠诚、信义的方法,又何尝不是从知足中得来。
人处家庭间,能以父母之待我过慈而愧对之,则不失其孝;能以兄弟之待我过爱者而愧对之,则不失其悌⑦。处社会中,能以友朋之待我过惠⑧者而愧对之,则不失其信;以君臣间之待我过厚者而愧对之,则不失其忠。孝、悌、忠、信之道,亦何尝不从知足中得来。
和这相反,就会嫌父母对待我不慈爱,兄弟对待我太苛刻,朋友间就会产生嫌隙,君臣间就会产生怨恨之心。自以为没有惭愧,而怨别人太小气、太刻薄。德行由于自满而招损,福气因为骄傲而夭折,(怎么)可以不慎重呢?我从将帅幕府而掌握兵权,地位尊贵(是)得到君王的恩情独特优厚,平时因此而自感恐惧。
反是,则嫌父母之待我不慈,兄弟之待我太苛,于友朋则启衅隙⑨,于君臣则生怨望。自恃无愧无怍⑩,怨人大啬、大薄。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折,可不慎乎?吾自随戎幕⑪而绾⑫兵符,位尊得君恩独优,日常以此自悚愧⑬。
担心处在高的位置而自感危殆,处处谨慎慎重,不知(是否)能免除死亡。特意把这个意思告诉你,请你代我约束子侄辈。
恐居高自危,处处谨慎,未知能免殒蹶⑭否也。特以此意告弟,请代约束子侄。 (选自《彭玉麟家书》,有删减)
【注释】①炽:昌盛,势盛。②堂厦:指高楼大厦。③轮奂巍然:指房屋高大华美,壮观挺拔。④亨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木屋。多为游观憩息之所。⑤敛束:约束,节制。⑥覆亡:灭亡。⑦悌:敬爱兄长。⑧惠:仁爱,宽厚。⑨衅隙:嫌隙,仇隙。⑩怍(zuò):惭愧。⑪戎幕:将帅幕府。⑫绾(wǎn):控制。⑬悚愧:恐惧。⑭殒蹶(juě):死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居堂厦矣 居:____________(2)轮奂巍然而尚思亨榭池台之胜 胜:____________(3)处处谨慎 慎:____________(4)特以此意告弟 意: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3分)衣 必 极 锦 绣 之 奇 饰 必 炫 珠 翠 之 珍 养 尊 而 处 优 骄 纵 不 自 敛 束 皆 覆 亡 之 道 也。
【解析】首先观察句子“之奇”“之珍”对仗工整,可判断是两个对偶句,其后分别断开;根据成语积累“养尊处优”可知,在“养尊而处优”后断开;介词“皆”与前句无关,修饰后句“覆亡之道”,故在“皆”之前断开。据此断句即可。
【答案】(3分)衣必极锦绣之奇/饰必炫珠翠之珍/养尊而处优/骄纵不自敛束/皆覆亡之道也。(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2分,标对四处给3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能以父母之待我过慈而愧对之,则不失其孝。(2)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折,可不慎乎?
【答案】(4分)能够因为父母对待我过于慈爱而感到愧对他们,就不失他的孝顺。(“以”“待”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德行由于自满而招损,福气因为骄傲而夭折,(怎么)可以不慎重呢?(“满”“折”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4.(创新设问)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3分)
【答案】(3分)①不谦退,覆亡之道 ②父母过慈,兄弟过爱,友朋过惠,君王过厚 ③自恃无愧无怍,怨人大啬、大薄(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十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甲】平日的仪容举止一定要恭敬端庄,不能傲慢放肆懒惰懈怠。说话一定要恰当,不能嬉笑喧哗。(对)所有事(都)要谦虚恭敬,不能意气用事欺侮别人,自取耻辱。不能说人家的过错和不好,不要说人家的长短对错。(如果)有前来说是非的人,也不要应答。在先生面前,尤其不可以说同学的短处。
【甲】居处须是居敬①,不得倨②肆惰慢。言语须要谛当③,不得戏笑喧哗。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自取耻辱。不可言人过恶,及说人家长短是非。有来告者,亦勿酬答。于先生之前,尤不可说同学之短。(节选自南宋·朱熹《朱子家训》)
【参考译文】【乙】与人相处,必须有宽容别人的想法,不要求被别人宽容。颜回受到冒犯却不计较,孟子多次反思自己。这种心思聚合集中,不轻易波动,才是真正的有容人之量。(如果)一句话不如意,一件事稍微违背了心意,就对人施加(不好的)声音和脸色,这是未曾读过书的平民百姓啊。
【乙】与人相与,须有以我容人之意,不求为人所容。颜子④犯而不校⑤,孟子三自反。此心翕⑥聚处,不肯少动,方是真能有容。一言不如意,一事少拂心,即以声色相加,此匹夫而未尝读书者也。(节选自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训》)
【参考译文】【丙】当今的高官子弟,常常以傲慢的气势欺压人,来谋求别人的尊敬,把这种做派叫作自重,(他们)不知道受不受人尊重,要看自己的行为。如果思想与品德无愧于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即使是王侯礼迎也不引以为荣,即使作为服役的刑徒为人筑墙,也不能使人感到耻辱。可使人高贵的东西在自身,身外的一切都不值得考虑。
【丙】当世宦家子弟,每盛气凌轹⑦,以邀人敬,谓之自重,不知重与不重,视所自为。苟道德无愧于贤者,虽王侯拥彗⑧不为荣,虽胥縻版筑⑨不能辱。可贵者在我,在外者不足计耳。(节选自清·纪昀《训次儿书》)
【注释】①居处须是居敬:平日的仪容举止一定要恭敬端庄。②倨:傲慢。③谛当:指恰当。④颜子:指颜回。⑤校:计较。⑥翕:和合,聚合。⑦盛气凌轹(lì):以傲慢的气势欺压人。⑧拥彗:拿着扫帚。古人迎接贵客,常执帚却行以示敬意。意思是清扫完毕,等待贵客光临。这里指礼迎。⑨胥縻(mí)版筑:作为服役的刑徒为人筑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尤不可说同学之短 尤:___________(2)孟子三自反 反:___________(3)即以声色相加 色:___________(4)在外者不足计耳 足:___________
尤其,特别反思脸色值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1)此匹夫而未尝读书者也。 (2)不知重与不重,视所自为。
【答案】这是未曾读过书的平民百姓啊。(“匹夫”“尝”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他们)不知道受不受人尊重,要看自己的行为。(“重”“为”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3.丙文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3分)4.从甲乙两文中,你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3分)
【答案】 (3分)劝导儿子应专注自身,提高修养。(意思对即可)
【答案】(3分)示例一:日常生活中,言行应恭敬恰当。示例二:与人相处,应时常持有包容之心。(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类 治国谏言十二、(2021聊城)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①。”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②,溃之③。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
【参考译文】乐师经弹奏(古)琴,魏文侯随音乐而舞蹈,(并依旋律)吟咏道:“让我的话没有人违抗。”乐师经拿琴撞文侯,没撞到,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把玉串撞散了。文王对近侍之臣说:“作为臣子而撞他的君主,他的罪是什么?”
说:“罪该受烹煮(刑法)。”乐师经说:“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文侯说:“可以。”乐师经说:“过去尧舜当君主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违抗;桀纣当君主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我撞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君主。”文侯说:“放了他,是我的过错,将琴悬挂在城门上,把(它)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玉串不要补,把(它)作为我的警告。”
左右曰:“罪当烹。”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封,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④;不补旒,以为寡人戒。”(节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无见违:没有人违抗我。②中旒(liú):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③溃之:把玉串撞散了。④符:凭证。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师经鼓琴 鼓: ____________(2)是寡人之过也 过: 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2分)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
【答案】作为臣子而撞他的君主,他的罪是什么?(“其”“如何”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3.有人认为师经撞君是“失臣礼”,魏文侯“释之”是“失君道”。对此,你怎样评价? (2分)
【答案】(2分)师经撞魏文侯是在用这种搏命的方式劝谏魏文侯,不要像桀纣那样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而最终导致亡国,是爱国表现,不是“失臣礼”;而魏文侯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后“释之”,更能显示他包容的胸怀,他的从谏如流,非但不是“失君道”,而是“有君道”。(意思对即可)
十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文武百官请行封禅大礼,唐太宗说:“你们都认为封禅是帝王的大事,我的志向不是这样。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封禅,哪里有妨害呢?”群臣仍然请求他不要停止(封禅),唐太宗也想听从他们,只有魏徵认为不可以。唐太宗说:“你不想让朕封禅的原因,(是)认为(朕的)功劳不够高吗?”魏徵答道:“够高了!”
文武官请封禅①,上②曰:“卿辈③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义安④,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⑤伤乎!”群臣犹请之不已,上亦欲从之,魏徵⑥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曰:“高矣!”
“品德不宽厚吗?”答道:“很宽厚!”“中原地区不安定吗?”答道:“安定!”“四方夷族没归服吗?”答道:“归服了”。“粮食没丰收吗?”答道:“丰收了!”“祥瑞征兆没有到吗?”答道:“到了!”“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行封禅礼?”
“德未厚邪?”曰:“厚矣!”“中国⑦未安邪?”曰:“安矣!”“四夷⑧未服邪?”曰:“服矣!”“年谷⑨未丰邪?”曰:“丰矣!”“符瑞⑩未至邪?”曰:“至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
答道:“陛下虽然有上述六点(理由),然而承接隋亡大乱之后,(国家)储藏谷米的仓库还很空虚,而陛下的车驾巡视东方,兵马很多,声势浩大,其供应行旅宴饮所需之物的慰劳耗费,不容易承担。
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承接隋亡大乱之后,仓廪⑪尚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⑫,其供顿⑬劳费,未易任⑭也。
而且陛下封禅,各国君主都集聚,远方夷族首领,都应该跟随。(即使)赏赐的钱财(无法)计算,也不能满足外族人的欲望;免除赋役接连几年,也不能补偿老百姓的劳苦;推崇虚名而受到实在的害处,陛下怎么将要采用这个方法呢?”适逢黄河南北地区数州发大水,于是停止封禅。
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⑮皆当扈⑯从。赏赍⑰不赀⑱,未厌⑲远人⑳之望;给复㉑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㉒。(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封禅(shàn):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②上:指唐太宗。③卿辈:君对臣的称谓。④义安:指安定。⑤庸何:哪里,什么。⑥魏徵(zhēnɡ):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⑦中国: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⑧四夷:指四方少数民族。⑨年谷:谷物,粮食。⑩符瑞:特指帝王受天命的祥瑞征兆。⑪仓廪(lǐn):储藏谷米的仓库。⑫千乘万骑:形容兵马很多,声势浩大。⑬供顿:供应行旅宴饮所需之物。⑭任:承担,担当。⑮远夷君长:指远方夷族首领。⑯扈(hù):护卫,跟随。⑰赍(jī):同“资”,钱财,资用。⑱赀(zī):计算。⑲厌:满足。⑳远人:外族人或外国人。㉑给复:免除赋役。㉒寝:指停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德未厚邪 德:____________(2)中国未安邪 安:____________(3)不偿百姓之劳 劳:____________(4)事遂寝 遂:____________
品德安定操劳,劳苦于是、就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且 陛 下 封 禅 则 万 国 咸 集 远 夷 君 长 皆 当 扈 从。
【解析】此句可先根据虚词“则”判断,“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两句意思完整,是“而且陛下封禅”“各国君主都集聚”的意思,两处之间断开;再根据句意“远方夷族首领,都应该跟随”可知,在“远夷君长”之后断开。据此断句即可。
【答案】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标对一处或两处给1分,标对三处给2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1)群臣犹请之不已,上亦欲从之。(2)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
【答案】群臣仍然请求他不要停止(封禅),唐太宗也想听从他们。(“已”“从”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你不想让朕封禅的原因,(是)认为(朕的)功劳不够高吗?(“欲”“以”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外文言文讲解及分类训练(课件),共24页。
这是一份2024 河北语文中考备考重难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件说明,年版课标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迁移练重点实词迁移训练课件,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