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远在历史时期的初期,黄土高原到处都是森林或草原。由于农业发展,平原旷野逐渐开垦为耕地。陕西省中部泾渭两河下游,山西省西南部汾河和涑水河之间以及河南省西部伊洛两河河谷都是这样成为文化最早发达的地区的。这当然会使有关的森林草原受到一定的破坏,不过这在黄土高原上所占的比例不算太大,还不至于有太大影响。到战国后期以至秦汉时期,破坏的地区就相继扩大。当时秦国向西北扩展主要就在泾河上游,当地草原转变成农耕地区,此后由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两方势力在黄土高原北部互相消长,农田和草原就不免相应地随时改易。每一次变迁都引起生态平衡的失调。
森林遭受破坏自然与发展农业有关,因为破坏了森林就可空出土地从事耕种,这只是其中的一端,其他如伐取材木当作薪柴等,都会使林地缩小或消失。不过在历史时期的早期,这样的破坏程度是相当微小的,甚至是无足称道的;随着时移岁易,就愈益严重。大致说来,黄土高原森林遭受破坏,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一开始,还说不上有什么大规模的破坏,到了后期,现在陕西中部和山西西南部等所谓平原地区的森林,绝大部分都受到破坏,林区明显缩小;第二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上述的平原地区的森林,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到这一时期行将结束时,平原上已经基本没有林区可言了;第三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平原已无林区,森林的破坏开始移向更远的山区;第四是明清以来时期,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黄土高原森林受到摧毁性的破坏,除了少数几处深山,一般说来,各处都已达到难于恢复的地步。
促成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还应该加上历来不合理的农耕制度和耕作技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阶级大量据有土地。一般农民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根本没有土地,因而就不免到处开垦,由于不断的开垦,终于形成了滥垦,把若干根本不适于农耕的土地也都尽量开垦了。这样滥垦的土地产量不会很高,无法借此解决粮食问题,所以只好更多地开垦,这样就把原来地面上的植被都破坏了。这就是说,黄土高原不仅森林和草原被破坏,就是一般植被也难于保存下来。
黄土高原上的耕作方式,长期以来很少精耕细作,而是广种薄收,广种薄收是促成滥垦的另一个原因。既然广种,也就不一定去选择耕地了,甚至极陡的坡地也要种植。陡坡本来容易流失水土,一经耕种,疏松了土壤,当然更会使水土流失。森林草原的破坏,水土已经容易流失,再增加这样的人为作用,水土流失自然相应加速,流失的水土通过沟壑溪涧,最后都汇集到黄河,就增加了黄河泥沙含量。据近年测验,黄河每年通过三门峡流到下游的泥沙,多达十六亿吨。这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重大问题。
(编选自史念海《历史地理学十讲——黄土高原生态失调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的农业地带应划分成两个地区:一是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和黄土平原,一是长江流经的长江中下游。黄河源自青海的巴颜喀拉山,长江源自唐古拉山,起源地相距不远,但两条河流在中游地段,一向北一向南,跨度极大。它们的跨度,象征了中国本部历史的多元发展。最后,黄河、长江分别流入黄海、东海。这两条大河,一是黄色,一是绿色正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
黄土平原上的居民,背向青天脸向地,艰苦求生,每一份粮食都是靠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土地要经过耕耘成为熟地,双手上的厚茧缝里充满了黄土,因此他们坚定地固守在家乡,不愿迁移。他们艰苦耐劳、安土重迁,心态比较保守。但他们在南方长江流域的邻居就不一样了。长江经过高山以后,流入丘陵,穿过四川的峡谷,奔向有着湖泊和小河流的大平原。丘陵山林里有足够的粮食,湖泊和河流旁有许多肥沃的土地,所以这个地区居民的生活是快乐的,心态是活泼的,他们愿意变动,也不在乎变动。他们的歌唱有如树林里的清风和溪谷里的流水。
北方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循规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在南方,出现的却是多思辨甚至是辩证式的老子和庄子,对宇宙充满了问题。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圆圆的曲线一直都是南中国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相对而言,黄河流域的艺术表现形式却是正方、正圆、正三角,极为厚重。
这两个文化区之间,只有一些像秦岭和伏牛山这样不算很高的山,并且有许多通道相通,所以黄土的中国和长江的中国,虽似隔离,却能持续不断地交流、冲突,相互刺激、终于并合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地区。黄土中国和长江中国,一硬一软、一方一圆、一绝对一相对,这两条路线的交织,使得中国思想既能谨守原则,又能应付时代的变化。正如北方的石刻和南方后来发展的水墨画,既有具体的写实也有抽象的写意,相互交织成既复杂又丰富的艺术传统。
(编选自许倬云《万古江河——孕育出中国文化的自然地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平原旷野开垦为耕地是泾河流域成为文化最早发达的地区之一的原因。
B.从平原到山区,从缩减消失再到摧毁,黄土高原森林的破坏是渐进式的。
C.黄色的黄河和绿色的长江,正代表着两种并不完全相同的自然生态环境。
D.北方的石刻具体写实,南方的水墨画抽象写意,二者相互交织成艺术传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草原和森林的破坏就是由农耕引起的,农耕是造成黄土高原生态失调的重要原因。
B.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加速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致使黄河每年有十六亿吨泥沙通过三门峡。
C.因为有充足的粮食和肥沃的土地,长江流域的居民生活快乐,心态活泼,愿意变动。
D.黄土的中国与长江的中国为地理与文化的双重概念,二者在交融冲突中并合成中国文化主要地区。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促成黄土高原滥垦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商鞅在秦国推行“废井田,开阳陌”的政策,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B.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民生艰难,诗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就是当时状况的写照。
C.明初为解决粮食问题,鼓励军民锄山为田,延安绥德一带“即山之悬崖峭壁,无尺寸不耕”。
D.清初将流民迁入草原,准其开垦,大量草原被开垦为农田,蒙古游牧之区成为半牧半农区。
4.综合材料二和图表的内容,下列选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文化地理分区示意图
A.中国文化地理分为七个区域。 B.长江中下游是中国农业地带。
C.黄河文化应该含西北地区。 D.长江黄河文化既相异也相融。
5.自然地理的差异孕育出各异的文化形态。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谈谈下列歌词所体现的自然地理和文化表现上的差异。(6分)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陕北民歌《信天游》
我家就在长江边,风和日丽白云绕青山。两岸的菜花开了多鲜艳,江鸥追逐着客船。
我家就在长江边,山高水长任你去望远。快乐的人们朴实又浪漫,再多风雨也平淡。
——长江中下游民歌《我家就在长江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不能共存的节日
刘慈欣
1961年4月12日,拜克努尔航天基地。
谢尔盖·科罗廖夫站在被烧黑的发射架旁。火箭升空已经快一个小时了,导流槽中仍有热浪涌出。他抬头看看蓝天,在那看不到的太空中,人类第一名宇航员已经绕地球飞行了大半圈。
“总设计师同志,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
科罗廖夫回过头来,看到一个身穿工作服的中年男人对他伸出手来,从服装看他是基地级别最低的工人。科罗廖夫握了他的手。那人从裤口袋中掏出一个瓶子,又从另一个口袋摸出一个小金属酒杯,“我们得喝一杯,总设计师同志,可我只有一个杯子。”他咬开瓶盖给杯子倒满酒。
科罗廖夫接过那个脏兮兮的杯子,他现在已经疾病缠身,不适合喝酒。再说在这个伟大的时刻,他完全可以无视这个人,但科罗廖夫这时可以怠慢官员和将军,却不会无视这个最底层的人,在西伯利亚的那些年,他的身份比这人还低,饿着肚子在矿井里搬石头。
那人拿着瓶子与总设计师碰了一下杯,然后猛灌一口。
“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您能允许我讲个笑话来庆祝吗?”
科罗廖夫也喝干了杯子里的酒,伏特加像火箭燃料似的把热乎乎的感觉传遍全身。
“您再来点儿。”那人给科罗廖夫的酒杯填满。
“谢谢,你的笑话?”总设计师微笑着问。
“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就叫我……G吧,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
“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
“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那些都不是重要节日,事实上,真正的重要节日我一个都没有发现。”
“圣诞节不重要吗?”
“当然不,尤其对布尔什维克而言。”
“那你认为的重大节日是什么呢?”科罗廖夫有些心不在焉。
“比如说分裂节。”
“什么?”
“地球上生命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当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几十亿年前吧。”
正要上车的科罗廖夫停下来,扶着车门回头看着G。
“再比如登陆节,就是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的那一天;下树节,长臂猿从树上下来的第一天;还有直立节、工具节、取火节等等。”
“但这些节日,我们是无法知道具体日期的。”科罗廖夫说。
“那可以随便定一个。”
科罗廖夫要上车,G拉住了他,“总设计师同志,我想说,今天就是人类一个重大的节日,我把它命名为诞生节。”
“谁诞生?”
“人类。”
“人类早就诞生了。”
“哦不,如果您此时处于加加林上尉的位置,就会发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子宫,婴儿只有出了子宫才能称为诞生……哦,总设计师同志,很抱歉我的笑话不可笑。”
科罗廖夫再次同G握了一下手:“谢谢你,同志,我以后会每年都庆祝这一节日的。”
“哦不不,”G摇摇头,“今天是否能真正成为诞生节,还要等等看才知道呢,总设计师同志。”
总设计师的车开走后,G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由此发回母星:蓝星纪年1961年4月12日有可能成为诞生节,目前评估可能性为52.69%,持续监测中。
2050年10月5日,北京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人机工程研究中心。
大屏幕上显示:
窝西淫累,窝向西桶鼠入思慰鼠具,山.14一壶酒,虫屎。
我是人类,我向系统输入思慰数据,3.141壶9,重试。
我是人类,我向系统输入思维数据,3.14159。
最后一行显示后,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声。这些数据是从一个人的大脑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实验者戴着大脑感应头盔,第一次实现了人与电脑的直接连接,兴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人们开始散去,脑机接口项目首席科学家丁一也从兴奋中平静下来。
“各位老师,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
人们回头,看到一个夹着一根扫帚的中年男人在对他们微笑,这是实验室的勤杂工。这人放下扫帚,从工作服口袋里拿出一瓶酒,又从另一个口袋里拿出一摞显然是从门口饮水机上拿来的纸杯,分给大家后挨着倒酒。
“你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有人问。
“当然知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勤杂工说。
人们开始喝纸杯里的酒,北京二锅头把热乎乎的感觉传遍全身,像更新系统的数据传遍网络。
“在这个伟大的时刻,能允许我讲个笑话来庆祝吗?”勤杂工说。
“笑话?呵呵,你讲。”
“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就叫我G吧,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
“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
“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我想说,今天才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科学家们互相看看,会意地点头,丁一对G说:“有可能,你把这个节日叫什么呢?”
“我还没想好。”G仰脖把瓶里剩下的一点酒喝了,“唉,上次喝酒是和总设计师同志,可敬的总设计师同志。”
“总设计师?还是……同志?是谁?”有人问。
“科罗廖夫,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丁一点点头:“人类第一艘宇宙飞船的总设计师,不过,他活着的时候还没有你吧?”
“丁总,人家是外星人。”有人打趣道。
“呵呵我忘了,不过,G先生,”丁一抿了一口酒,“科罗廖夫、冯·布劳恩这些伟大的前辈确实值得敬仰,但我们今天的突破有可能使他们所有的努力全无意义。”
“哦?”G露出很天真的疑问状。
“这个突破之后,脑机连接技术将走上康庄大道,将飞速发展。很快,互联网上联接的将不是电脑而是大脑,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是,人的记忆、意识和全部人格将能够上载到计算机和网络中,人类有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你想想,在那里人什么都可以做,想什么就有什么,像上帝一样。在那里一个人可以拥有整个星球。”
“甚至整个宇宙,每个人一个宇宙。”G说。
“对呀,所以,飞出地球太空航行算嘛呀。”一个操着京腔的年轻人说。
“其实这个伟大的进程早已开始,”丁一说,“互联网、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VR、物联网……记得吗?几十年前父母们责怪孩子们沉溺于网络,而现在,断开网络沉溺于现实是最让人不耻的懒惰和堕落。今天的突破,是人类迈过IT伊甸园的最后一道门槛。”
“外星人先生,”有人说,“你能想象一下人类未来的IT天堂吗?”
“未来的虚拟世界确实是天堂,其美妙是任何想象都难以企及的。我只想像一下那时的现实世界。开始,现实中的人会越来越少,虚拟天堂那么好,谁还愿意呆在现实中,都争相上载自己。地球渐渐变成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后,现实中一个人都没有了,世界回到人类出现前的样子,森林和植被覆盖着一切,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自由地漫游和飞翔……只是在大陆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其中运行着一台大电脑,电脑中生活着几百亿虚拟人类。”
“哇,好诗意!小李,再弄瓶酒去,哦,不用!外星人先生,去和我们一起吃庆功宴去!”丁一搂着G的肩膀说。
G摇摇头,把手中的空酒瓶放进垃圾篓,弯腰拾起扫帚,开始打扫经过几天通宵工作凌乱的实验室。他在做的时候用梦呓般的声音轻声说:“与总设计师同志分别后,我在太空中漫游,又探访过无数的世界,那些行星,蓝的、红的、黄的……各种颜色的子宫,智慧文明在其中孕育,在现实中成长,飞向太空,却在虚拟世界中熄灭,像荷塘中的荧火虫,一闪一闪,最终消失在暗夜里。你们看看星空,一片寂静,知道为什么了吧……哦,各位,很抱歉我的笑话不可笑。”
G拿起垃圾篓,慢慢走了出去,他的背影显得苍老了许多。
在实验楼的大门,G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由此发回母星:蓝星纪年1961年4月12日疑似诞生节取消,2050年10月5日确定成为重大节日,暂命名: 。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罗廖夫接过观察者G脏兮兮的杯子,因为他曾在西伯利亚的最底层做过苦工,这份经历让他铭记。
B.在与人类交流的过程中,观察者G保持低调,没有展示出超越人类知识或能力的行为,这样可以减少被人类识的风险。
C.首席科学家丁一认为虚拟世界应该是人类的终极归宿,那时人类可以像上帝一样,而不必沉溺于现实。
D.观察者G在想象人类未来的IT天堂时,描绘了未来人类在虚拟世界里的美妙生活和地球恢复原始生态的诗意场景。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截取了两个典型的场景来进行描写,从1961年跳到2050年,展示了人类文明在科技推动下的巨大变革。
B.小说通过外星观察者G的视角来展开故事,这能够让读者通过角色转换来重新审视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
C.小说中“酒”是一种隐喻,观察者G将“手中的空酒瓶放进垃圾篓”,暗示了作者对未来人们沉醉于虚拟天堂的不满。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没有过多的修饰词或冗长的句子,描写情感和内心活动时,采用了相对克制的方式。
8.请参考观察者G为人类节日命名的方式为文章最后的节日命名,并根据文章内容说明依据。(5分)
9.文中多次写到观察者G讲“笑话”,有什么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其所由然。故商、周以兴,桀、纣以亡。巧拙之所以相过,以益民气与夺民气,以能斗众与不能斗众。军虽大,卒虽多,无益于胜。军大卒多而不能斗,众不若其寡也。夫众之为福也大,其为祸也亦大。譬之若渔深渊,其得也大,其为害也亦大。善用兵者,诸边之内莫不与斗虽厮舆白徒方数百里皆来会战势使之然也。幸也者,审于战期而有以羁诱之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决胜》)
材料二:
故善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怒。德积而民可用,怒畜而威可立也。故文之所以加者浅,则势之所胜者小: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威之所制者广,则我强而敌弱矣。
故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者也,故费不半而功自倍也。汤之地方七十里而王者,修德也;智伯有千里之地而亡者,穷武也。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故全
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德均,则众者胜寡;力敌,则智者胜愚;智同,则有数
者禽无数。凡用兵者,必先自庙战。主孰贤,将孰能,民孰附,国孰治,蓄积孰多,士卒孰
精,甲兵孰利,器备孰便,故运筹于庙堂之上,而决胜乎千里之外矣。
(节选自《淮南子·兵略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出来。每写对一处给1分,所写标号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诸边之内A莫不与B斗C虽厮舆白D徒E方数百里F皆来G会战H势使之然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指败逃,与《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中的“北”意思相同。
B.相,文中指互相,与《孔雀东南飞》“及时相遣归”中的“相”意思不同。
C.善,文中指善于,与《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中的“善”意思不同。
D.孰,指谁、哪个,与成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的“孰”意思相同。
4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怯弱与勇敢、空虚与充实,它们产生的缘由十分微妙,不可不知晓。
B.材料一以深渊捕鱼为喻,旨在说明即便军大卒多,也可能因不善战而带来灾祸。
C.材料二认为在作战双方智术相当的情况下,人数多的一方胜过人数少的一方。
D.材料二充分肯定了在天子庙堂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性,认为其是决胜千里的关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其所由然。
(2)汤之地方七十里而王者,修德也;智伯有千里之地而亡者,穷武也。
1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用兵取胜之道,但着眼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①,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②。
【注】①:液汁很浓。②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意指设法将自己从黄州调回京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题目可知,诗人在与友人曾下去年正月二十日同至女王城游历并作诗以记之。
B.城中尚无春色的时候,诗人便和友人迫不及待地骑马出城去寻找去年的游踪了。
C.颔联将人事对举,意在表明人们之间尚可借鸿雁传书,但往事却如梦了然无痕。
D.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可视为苏轼黄州生活乐趣的概括。
16.在诗歌的尾联,苏轼为什么说“故人不用赋招魂”?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追忆祖母,写祖母来看我时“ ”且自语,后又“ ”,这两处动作描写将祖母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期望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 , ” ,只有做到文质兼备,配合恰当才能成为君子。
(3)在重阳节前后的一天,小刚陪爷爷一起登高临远,面对着广袤的天地,他情不自
禁地吟咏出了古人写景的名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4月13日至1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举办,全球超4000个消费精品品牌群英荟萃,各领域新质生产力代表产品 ,AI智能、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引领消费潮流,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让消费者洞见未来生活。
在当今AI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数字和服务消费展区内,AI书法机器手臂挥毫“海纳百川”一气呵成,引得现场观众 。最新升级迭代的认知大模型星火V3.5,在语言理解、数学能力、语音交互能力上有出色的表现,在代码能力、多模态理解方面也 。
随着一系列新质生产力典型业态相关产品和方案的集中亮相,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激发了更多新型消费,引领消费提质升级。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让我说,他这样做没问题。
B.她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C.你的失误让我们整个团队陷入了困境。
D.他总是把轻松的工作让给别人,自己挑重活儿。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每天人都在吃淀粉,吃维他命 A……你回去在实验室研究,淀粉供给热料,维他命 A给人这个那个——合于营养,用以维持生命。但是你去找一个乡下佬问他,为什么吃辣子、大蒜,他会回答你,“这才好吃,下饭的呀。”好吃,是欲望,那是自觉的。直接决定我们行为的确是这些欲望。 ① ?食色性也,那是深入生物基础的特性。这里似乎有一种巧妙的安排,为了种族绵续,人会有婚配之俗:为了身体所需, ② 。
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两者所以合,那是因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 ③ 。我说它是文化事实,意思是人造下来教人这样想的。譬如说,北方人有吃大蒜的欲望,并不是遗传的,而是从小养成的。所谓“自私”,为自己打算,怎样打算法却还是由社会上学来的。问题不是在要的本身,而是在要什么的内容。这内容是文化所决定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0个字。(4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人民日报》曾指出:“面对人生新阶段的困惑与挑战,青年人要学会向外探索、向内生长,求得更辽阔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更深地扎根于奋斗的泥土中。”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共8页。
语文:重庆市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重庆市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重庆市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重庆市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