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讲课时27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讲真题专练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讲课时29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讲课时32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讲课时3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讲课时28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讲课时28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学风化,生物物理风化,生物风化,生物化学风化,命题方向,关键信息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本概念] 外力作用、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岩石在昼夜温差、冻胀作用、植物根系等作用下,逐渐破碎
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温差风化;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冰劈作用;岩石卸载(释重)——层裂;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
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保留在原地成为风化壳;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1.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物理风化:岩石在昼夜温差、冻胀作用、风力、流水等作用下,逐渐破碎
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温差风化;
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作用;④碳酸盐化作用;⑤氧化作用
① 植物根劈; ② 动物钻洞、挖土。
a.遗体腐烂分解,形成有机酸和气体,腐蚀岩石;遗体在还原环境中,形成腐殖质,促进岩石分解;b.植物生长(选择吸收元素、分泌酸溶液腐蚀岩石);c.微生物分泌酸类。
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保留在原地成为风化壳;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3.风化壳:是指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
4.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1)气候:气温、降水①寒冷或干旱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为主。②潮湿而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普遍而强烈,风化壳厚。(2)地形:陡缓、坡向①陡坡:基岩裸露,风化快速,物理风化活跃。②缓坡:植物生长茂盛,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③阳坡:物理风化作用强。④阴坡:化学风化作用更强烈。
(3)岩石性质①岩石的矿物成分:矿物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岩石的风化作用速度,形成差异风化。②岩石的结构、构造:疏松多孔或粗粒多孔的岩石比细密而坚硬的岩石易于风化。③节理发育状况:节理破坏了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增加了岩石的可渗透性,是促进岩石风化的因素。
5.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差异
(海南地理)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题。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 B.西北坡C.东南坡 D.西南坡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1.______ 2.______
考向1 通过“风化作用”考查“区域认知”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秘石球,被称为“石球谷”。这些石球直径大多有三四米,主要由沙土组成。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裂开之后可以发现里面有“石蛋”,“石蛋”易碎。读“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完成1~2题。1.哈萨克斯坦石球自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作用强 B.风化作用强C.冰川作用强 D.海浪作用强
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秘石球,被称为“石球谷”。这些石球直径大多有三四米,主要由沙土组成。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裂开之后可以发现里面有“石蛋”,“石蛋”易碎。读“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完成1~2题。2.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①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 ②岩浆在冷却过程中 ③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④其他物质围绕石核层层凝聚 ⑤与周边环境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石核A.①⑤④③ B.①⑤③④C.②③⑤④ D.②⑤④③
考向2 通过“盐风化作用”考查“综合思维”(2023·海南海口市月考)盐风化作用是指雨水或海水等含盐水分(溶液)渗透岩石并由内部从岩块下方渗出,盐分结晶膨胀而导致岩石露头表面矿物颗粒、碎片或部分盐晶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一般岩石露头表面(主要是侧面)因物质脱落,易形成各种形态的风化凹穴,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近地面岩石中。风化时间越长,风化穴越大。下图为甘肃酒泉某地红色砂岩露头的盐风化穴景观。据此完成3~4题。3.下列有关盐风化形成必要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溶性盐类物质 B.含有孔隙的岩石C.坡度较陡的地势 D.干湿交替的环境
(2023·海南海口市月考)盐风化作用是指雨水或海水等含盐水分(溶液)渗透岩石并由内部从岩块下方渗出,盐分结晶膨胀而导致岩石露头表面矿物颗粒、碎片或部分盐晶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一般岩石露头表面(主要是侧面)因物质脱落,易形成各种形态的风化凹穴,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近地面岩石中。风化时间越长,风化穴越大。下图为甘肃酒泉某地红色砂岩露头的盐风化穴景观。据此完成3~4题。4.我国东部沿海海潮平均高潮线与最大涨潮线之间的区域也存在盐风化现象。与甘肃酒泉相比,该区域红色砂岩形成的风化穴A.更大排列更密集 B.更小排列更稀疏C.更大排列更稀疏 D.更小排列更密集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变化的方式破碎、崩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岩石的物质成分在温度及含有化学成分的水溶液影响下发生变化。下图示意由极地到热带化学风化作用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曲线a、b、c分别代表A.植被、气温、降水量 B.气温、植被、降水量C.降水量、植被、气温 D.植被、降水量、气温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变化的方式破碎、崩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岩石的物质成分在温度及含有化学成分的水溶液影响下发生变化。下图示意由极地到热带化学风化作用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2.由图可知A.风化壳的厚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B.极地与低纬度荒漠地区化学风化微弱C.风化壳的厚度与基岩埋藏深度呈正相关D.基岩化学风化程度从赤道向极地逐渐减弱
(2023·吉林省吉林市模拟)盐类物质被风或雾从海水、盐湖或含盐表土中带到空气中,最后降落在岩石表面,被雨、露等溶解带进岩石孔隙或微裂隙中,最终在蒸发强烈的岩石表面附近因过饱和而结晶,晶体生长撑破孔隙周围的表面颗粒而形成形态各异的蜂窝石构造,被称为“盐风化穴”。图甲为“盐风化形成原理图”,图乙为青岛灵山岛海边白垩纪砂岩的蜂窝石构造。据此完成3~5题。3.下列有关盐风化作用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物理风化 B.属于化学风化C.属于流水作用 D.属于风力作用
(2023·吉林省吉林市模拟)盐类物质被风或雾从海水、盐湖或含盐表土中带到空气中,最后降落在岩石表面,被雨、露等溶解带进岩石孔隙或微裂隙中,最终在蒸发强烈的岩石表面附近因过饱和而结晶,晶体生长撑破孔隙周围的表面颗粒而形成形态各异的蜂窝石构造,被称为“盐风化穴”。图甲为“盐风化形成原理图”,图乙为青岛灵山岛海边白垩纪砂岩的蜂窝石构造。据此完成3~5题。4.图乙中的盐风化穴在西北侧发育程度比东南侧强的原因是①两侧岩石性质差异大 ②两侧气温差异大 ③西北侧为背风坡一侧,蒸发强 ④东南侧为迎风坡一侧,雨水淋盐作用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23·吉林省吉林市模拟)盐类物质被风或雾从海水、盐湖或含盐表土中带到空气中,最后降落在岩石表面,被雨、露等溶解带进岩石孔隙或微裂隙中,最终在蒸发强烈的岩石表面附近因过饱和而结晶,晶体生长撑破孔隙周围的表面颗粒而形成形态各异的蜂窝石构造,被称为“盐风化穴”。图甲为“盐风化形成原理图”,图乙为青岛灵山岛海边白垩纪砂岩的蜂窝石构造。据此完成3~5题。5.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多处出现盐风化穴地貌的物质来源最可能是A.东部海域 B.盐碱地表C.内流河湖 D.冰川融水
(2023·广东惠州市模拟)球状风化平衡石中的球状岩石与基座岩石平面相切,接触面小,且属于同一岩层。图1为“球状风化平衡石景观图”,图2示意球状风化平衡石形成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6~8题。6.能正确表示球状风化平衡石形成过程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2023·广东惠州市模拟)球状风化平衡石中的球状岩石与基座岩石平面相切,接触面小,且属于同一岩层。图1为“球状风化平衡石景观图”,图2示意球状风化平衡石形成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6~8题。7.球状风化平衡石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粉砂岩
(2023·广东惠州市模拟)球状风化平衡石中的球状岩石与基座岩石平面相切,接触面小,且属于同一岩层。图1为“球状风化平衡石景观图”,图2示意球状风化平衡石形成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6~8题。8.推测球状风化平衡石所在岩层出露于地表的直接原因是A.砂岩风化崩塌 B.外力剥蚀砂岩C.断层上升运动 D.岩层断裂下陷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海森楚鲁方圆二十余平方千米的区域内,随处可见形态各异、大小不一、造型多样的花岗岩地貌,因此被人称为“怪石城”。除了千奇百怪的石头,石城内有数股泉水涌动,山内的梧桐沟还生长着300多棵梧桐树。这里全年盛行西北风,多大风天气。科考人员发现花岗岩丘体的东南坡发育有密密麻麻的岩穴,而西北坡却少有这样的岩穴。岩穴的内壁上有成分不同于花岗岩的盐类物质。岩穴曾一度被认为是由风力侵蚀而成的。随着科考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该地岩穴的形成与盐风化作用有关。
材料二 下图示意海森楚鲁位置及岩穴景观。
(1)说明梧桐沟有利于梧桐树生长的自然条件。(6分)
答案 光照充足;沟内有泉水涌动,水源充足;沟内土层较厚,土壤较肥沃;沟内风力小。
(2)分析“怪石城”花岗岩丘体东南坡岩穴发育较多的原因。(4分)
答案 东南坡为背风坡,有利于盐类物质沉积;东南坡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昼夜温差较大(风化作用较强),多裂隙发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讲课时3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方平原地区,南方丘陵山区和山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讲真题专练课件,共31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2课时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课件湘教版,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学科素养专攻,水下沙坝,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