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9讲 噪声及其控制(教师版+学生版)讲义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30/1-17198955498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9讲 噪声及其控制(教师版+学生版)讲义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30/1-171989554992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9讲 噪声及其控制(教师版+学生版)讲义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30/1-17198955499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9讲 噪声及其控制(教师版+学生版)讲义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30/0-17198955464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9讲 噪声及其控制(教师版+学生版)讲义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30/0-17198955465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9讲 噪声及其控制(教师版+学生版)讲义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25530/0-17198955466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9讲 噪声及其控制(教师版+学生版)讲义
展开1.正确理解噪声的概念;
2.知道噪声危害;
3.知道控制噪声的方法;
4.会判断控制噪声的方式。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噪声的来源
1.乐音
人们把物体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
2.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通常是指哪些刺难听耳、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例如,装修房子的电钻声、建筑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等。
(2)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例如,公共场所的喧闹声、图书馆里的说话声。
3.噪声的来源
4.乐音和噪声辨析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进入耳朵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城铁轨道两侧安装隔音板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考场附近禁止鸣笛
【答案】D。
【解析】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故D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危害
1.噪声强弱的等级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属于强弱的等级,分贝符号是dB。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2)声音的等级与听觉效果
1.0分贝是人们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而不是没有声音。
2.过于安静的环境会使人烦躁不安,情绪失常,故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不是0dB,而是30—40dB。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噪声的危害
(1)心里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工作、学习和休息。
(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疼、血压升高、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并使一些仪表和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如超音速飞机的轰鸣声、巨大的爆炸声会将建筑物的玻璃震碎等。
城市中汽车禁止鸣笛、住宅区道路旁安装隔音板等措施的目的是 ( )。
A.绿化居住环境B.降低噪声污染
C.减少大气污染D.缓解热岛效应
【答案】B。
【解析】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在城区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三、控制噪声
噪声一些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因此控制噪声非常重要。控制噪声一般从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浸入耳朵这三个方面着手。
耳朵卫生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噪声大的环境下,应该( )。
A.大声讲话,排除外部声音的影响;
B.用棉球塞住耳朵;
C.把汽车上的音响声音开大些,外面的噪音干扰就小了;
D.把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
【答案】B。
【解析】A.大声讲话,使环境的声音响度更大,会损坏人的听力,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棉球塞住耳朵可以防止声音进入人耳,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把汽车上的音响声音开大些,使环境的声音响度更大,会损坏人的听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把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进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更大,会损坏人的听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导图】
【考点剖析】
考点一:噪声与乐音
例一:如图所示,生活中有许多场景都与声音知识相关。其中主要利用回声工作的是图______;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图______;能有效减少噪声危害的是图______。(均选填“a”“b”或“c”)
【答案】b;a、b;c。
【解析】[1] 如图b所示,利用回声测距离,确定鱼群的位置,即利用回声来工作的。
[2] 如图a所示,利用电动机发出的声音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即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如图b所示,利用回声反馈的信息,确定鱼群的位置。
[3] 如图c所示,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建隔音屏障减少噪声。
例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答案】D。
【解析】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B.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C.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D.琴弦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音调也不同,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D。
例三: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B.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答案】C。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优美的音乐可能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例四:如图甲环境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所示,则此可知______(选填“甲”或“乙”)的响度较大,______(选填“甲”或“乙)的音调较高,如图乙所示是在______ 减弱噪声。
【答案】乙;甲;声源处。
【解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为50dB,乙声音的响度为100dB,所以乙的响度大于甲。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频率是2000Hz,乙声音的频率是500Hz,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甲的音调较高。
[3]图乙中表示的是禁止鸣笛标志,禁止了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考点二:噪声控制
例一:城市道路上常出现下图几种标志,其中与控制噪声有关的标志是( )。
A.B.
C.D.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是禁止货车通行,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是禁止鸣笛,属于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是禁止出现明火,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是禁止左转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二:“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琴声是通过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在_____减弱噪声。
【答案】音调;空气;声源处。
【解析】琴弦越短,振动频率越高,发生的声音音调越高;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的耳朵;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让声音不能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
(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例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校园内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正在发声的音叉,其叉臂在振动
C.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B。
【解析】A.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从声源处减弱,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从人耳处减弱,在校园内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正在发生的音叉,其叉臂在振动,故B正确;
C.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故C错误;
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所以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
故选B。
例四:关于声的知识及其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产生不需要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D.教室里不大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的产生同样需要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没有介质,声音不能传播,故B错误;
C.清洗需要能量,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就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故C正确;
D.教室里不大声喧哗可以减少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三: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例一:教科书中对于声音有这样一段描述: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小华学了该知识后,对于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小;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
【解析】(1)[1]在实验中,离声源越远,声音的响度会越小。
(2)[2]由实验数据知,听不见钟声的距离由远到近的是:塑料袋、平装书、报纸、衣服和袜子。那么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是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3]由以上实验探究知,所用的实验材料中,袜子的表面最粗糙且多孔,其隔音效果最好,说明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
例二:在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有以下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变化。
(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____的关系;实验时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__________(选填“a”或“b”)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可以看出噪声发声体的振动是_________(选填“规则的”“无规则的”)。
【答案】振动;将微小振动放大;频率;低;低于20Hz;b;无规则的。
【解析】(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为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让水花四溅,是音叉的振动引起的。所以水花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2)图乙实验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其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这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实验时,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其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其振动就越慢,则音调越低。
当钢尺伸出的长度超过一定程度时,即使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的频率太低了,低于20Hz,于是人便听不到了。
(3)丙图中的a,其波形图是有规则的,而b的波形图是无规则的,那么b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
【真题演练】
1. (2022·张家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 公路两旁的隔音蛟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答案】B。
【解析】A.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空气柱的长短发生了变化,音调会改变,故A错误;
B.声音可传递信息、能量。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公路两旁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2.(2022·日照) 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
C. “山东舰”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答案】C。
【解析】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A错误;
B.每个人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故B错误;
C.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的休闲、学习,就成为了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3.(2022·贵州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B. 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 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需要介质;
D. 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A.发声体的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A说法正确;
B.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说法错误;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说法错误;
D.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说法错误。故选A。
4.(2022·四川眉山)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震耳欲聋一一形容声音的音调很高;
B. 闻其声,知其人一一是因为人与人的音色不同;
C.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一一可以直接减弱声;
D. 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一一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
【答案】B。
【解析】A.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形容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音色辨别声音的,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教室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等级,并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B。
5.(2022·四川乐山)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B. 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D. 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A.“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女生声带振动的频率高,男生声带振动的频率低,而频率影响音调,故A错误;
B.学校周围“禁止鸣笛”,不让声源再次振动,故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正确;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气体,故C错误;
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
6.(2022·四川达州)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
C. 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
D. 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A.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2022·湖北武汉)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
B.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 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
D. 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
【答案】A。
【解析】A.振动的音叉带动乒乓球振动,故可以根据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故C错误;
D.防噪声耳罩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故选A。
8.(2022·湖南岳阳)乡村的夏夜,常常听到青蛙“呱呱”的叫声,下列关于“呱呱”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由青蛙鸣囊振动产生的;
B. 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根据音调可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
D. 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它的干扰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青蛙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鸣囊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的蛙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的,故B错误;
C.不同动物发声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不同动物的音色是不同的,故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故C错误;
D.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其中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
9.(2022·湖北随州)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 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 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 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 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答案】B。
【解析】A.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考场周围大声播放音乐,影响考试,所以属于噪声,故A错误;
B.禁止鸣笛是为了避免噪声的产生,所以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正确;
C.固体也能传声,所以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理想的安静环境噪声在30dB~40dB之间,故D错误。故选B。
10.(2022·江苏苏州)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B.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D. 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答案】A。
【解析】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只能起监测作用,不能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 (2022·镇江)城市山林——镇江,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 _______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___________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是 ___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
【答案】①振动;②空气;③噪声。
【解析】[1]一切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鸟鸣声是由于鸟的发声器官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鸟鸣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3]影响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鸟鸣声影响了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故对同学来说是噪声。
12.(2022·湖北十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_____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选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 _____处控制噪声。
【答案】①空气;②音调;③声源。
【解析】[1]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而声源和人耳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故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
[2]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空气柱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3]禁止车辆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3.(2022·江苏苏州)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___________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___________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答案】①振动;②音调;③音色。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
[2]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发生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故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过关检测】
1.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妙的声音,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之一、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B.辨别不同类型的乐器声,主要是靠它们的响度不同;
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A.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辨别不同类型的乐器声,主要是靠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工人在操作间工作时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B正确;
C.响度与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工人在操作间工作时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3.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关紧门窗;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
C.戴上耳罩;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答案】B。
【解析】A.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是增强了噪声的传播;不正确、符合题意.
C.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是在声源处消除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深圳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公民应该控制噪声,下列不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做法是( )。
A.不高声喧哗B.调低跳舞音响设备的音量
C.在公路上不鸣笛D.在学校周围植树
【答案】D。
【解析】A.不高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不符合题意;
B.调低跳舞音响设备的音量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公路上不鸣笛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学校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答案】D。
【解析】A.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①隔热,②隔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长期戴着耳机听高分贝音量的音乐,有可能损伤鼓膜,致使听力下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形成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而不是利用次声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____比正常声音的高,声波传播速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老师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减弱噪声。
【答案】音调;不变;声源处。
【解析】[1]声波的频率变高了,而音调与频率有关,故抖音的音调比正常的声音高。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而介质没有改变,故其速度也不变。
[3]老师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物理学角度的噪声
自然界的雷声、波浪声,火山爆发时的声音
交通噪声:各种车辆行驶时的马达声、鸣笛声、刹车声等
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机器设备在工作中的轰鸣声
施工噪声:推土机工作时发动机的声音,重锤打夯的声音,组装脚手架的撞击声等
家用电器的噪声:电风扇、电冰箱、空调器等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
夜深人静、安然入睡之际,邻居家想起摇滚乐声
安静学习时,窗外传来的鞭炮声
欣赏音乐时,旁边的窃窃私语声
在自习课上几种精力写作业时,传来的说话声
乐音
噪声
区别
环保角度
悦耳动听且不影响他人的声音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和交流的声音
物理学角度
物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波形如图
物体做无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波形如图
联系
(1)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有时乐音会因为干扰其他人而属于噪声,例如广场舞的音乐;(3)物理学角度的噪声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称为乐音
声音
声音的强弱/dB
听觉效果(感觉)
对人造成的影响
树叶拂动声
10
极静
会听到自己身体内部的声音,如呼吸声、心跳声等
轻轻交谈声
30—40
安静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正常说话声
50—60
正常
影响睡眠和休息
大声呼喊声
70—80
较吵
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汽车鸣笛声
90
很吵
载重汽车行驶声
100—110
震耳
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飞机发动机运行声
120—130
疼痛难忍
火箭、导弹发射声
150以上
无法忍受
可使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控制噪声的位置
控制噪声的图示
控制噪声的方法
控制噪声的措施
声源处
用减弱或禁止噪声源的方法,减弱或消除噪声的产生
机器安装减震垫,车辆安装消声器,市区禁止鸣笛,优化机械机构或加润滑油等
传播过程中
用柔软多孔的材料吸声,或用隔音材料把噪声反射回去,阻断噪声的传播
高速路边植树、居民区植树种草,高架桥两边建隔音屏障,居民楼安装双层玻璃
人耳处
用隔音或者吸声材料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戴耳罩、耳塞、隔音帽等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
频率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
的距离/m
2.1
2.8
3.7
5.2
1.2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20讲 光的色散(教师版+学生版)讲义: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20讲 光的色散(教师版+学生版)讲义,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20讲光的色散教师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20讲光的色散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19讲 光的折射(教师版+学生版)讲义: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19讲 光的折射(教师版+学生版)讲义,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19讲光的折射教师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19讲光的折射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17讲 光的反射(教师版+学生版)讲义: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17讲 光的反射(教师版+学生版)讲义,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17讲光的反射教师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17讲光的反射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