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历史]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试题(解析版)

    [历史]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试题(解析版)第1页
    [历史]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试题(解析版)第2页
    [历史]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有学者指出,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看,中华民族是以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为中心,不断融合周边部落和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华夏民族文明共同体。这意在强调中华文明具有( )
    A. 延续性B. 同一性C. 多样性D. 包容性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均不断融合周边部落和少数民族文化,从而形成了华夏文明的共同体,体现了中华文明内涵的包容性,D项正确;延续性体现在对原有文明的继承关系上,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同一性强调的是核心文明的一致性,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包容性,排除B项;多样性体现在文明的差异性上,材料没有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2. 顺化皇城是越南阮氏王朝的皇宫,皇城为方形,有4个城门,四周有护城河;皇城内有太和殿、勤政殿、文明殿、光明殿、延寿宫,正殿黄瓦白墙,门前立有“正大光明”的牌坊。该古城建设( )
    A.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B.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C. 突出了城市的军事功能D. 蕴含传统农耕文明理念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越南)。根据材料“皇城为方形,有4个城门,四周有护城河;皇城内有太和殿、勤政殿、文明殿、光明殿、延寿宫,正殿黄瓦白墙,门前立有‘正大光明’的牌坊”可知,越南皇宫的建设造型,宫殿命名等都典型地模仿中国明清时期的北京皇宫,说明越南古城建设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古城建设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古城建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没有突出军事功能,排除C项;该古城建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和农耕文明理念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 河北省正定县开元寺须弥塔始建于唐代,经明代大修,仍保持明显的唐塔风格。开元寺中的三门楼和法船殿遗址均已被毁,不再重建而是按照现状加固。这反映出文物保护要注意( )
    A. 塑造文物的现代性B. 维护文物的多样性
    C. 呈现文物的真实性D. 强调文物的完整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关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明朝时期修复的开元寺须弥塔仍然保持了唐朝的风格,已经被损毁的三门楼和法船殿遗址则保持现状进行加固,这都是为了保持开元寺最初修建时的原貌,由此反映出文化保护要注意呈现文物的真实性,C项正确;明朝修复须弥塔保持唐塔的风格,已经损毁的不再重建,说明并不是塑造文物的现代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呈现文物的真实性,并不能体现多样性和完整性,排除BD项。故选C项。
    4. 元代正式建立驿站制度,以上都、大都为中心,设置了帖里干、木怜、纳怜三条主要驿路,构筑了连通漠北至西伯利亚、西经中亚达欧洲、东抵东北、南通中原的发达交通网络,推动了“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这可以用来说明元代
    A. 国家管理助推交通建设B. 商贸交流主导驿路建设
    C. 陆路运输成为主要方式D. 朝贡体系范围逐步扩大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元代,政府对交通建设的重视和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设置驿站制度,建立了覆盖广泛的交通网络,使得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商贸交流和经济发展。因此,可以说元代的国家管理助推了交通建设的发展,A项正确;虽然商贸交流在元代的驿路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主导因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和海路运输的对比信息,无法判断是否以陆路运输成为主要方式,排除C项;朝贡涉及到中国和周边的亚洲国家的关系,而材料中除亚洲国家外,还涉及到与中国没有朝贡关系的欧洲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5. 清朝前期,出现了闯关东的移民潮。满族以食肉为主到逐渐流行食用黍、玉米等粮食作物,并学会布帛制衣,“以搭布制袍,或用茧绸,色尚蓝灰”;四合院等汉族传统特色的建筑形式,逐渐影响东北房屋的设计和建造。由此可见闯关东( )
    A. 改变了东北文化结构B. 增加了东北人口压力
    C. 丰富了东北社会生活D. 促进了东北经济繁荣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满族以食肉为主到逐渐流行食用黍、玉米等粮食作物,并学会布帛制衣,‘以搭布制袍,或用茧绸,色尚蓝灰’;四合院等汉族传统特色的建筑形式,逐渐影响东北房屋的设计和建造”可知,闯关东影响了东北地区的饮食、服饰穿着、房屋建造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丰富了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C项正确;闯关东丰富了东北社会生活,并没有改变东北文化结构,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提到东北地区人口增加或者人口压力问题,排除B项;材料仅仅提到闯关东对东北社会生活的影响,不能夸大为促进东北经济繁荣,排除D项。故选C项。
    6. 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的留学生在出国前接受了传统私塾教育,其中第一批幼童留学归来在清政府中任职部门分布如下。由此可知这批留学生( )
    A. 兼通中西适应时代需求B. 显示出传统教育仍具生命力
    C. 实现了中体西用的目标D. 反映出教育救国的社会心理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这批留学生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并且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习了西方的科技和管理知识。他们能够在清政府的不同部门任职,显示了他们兼具中西学问的能力,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对改革的需求,A项正确;“显示出传统教育仍具生命力”这一表述不全面,因为它无法体现留学教育与这些留学生的关系,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指采用西方的技术手段来维护中国传统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而仅凭任职部门的分布情况,并不能证明这一目标的实现,排除C项;该表格主要反映的是留学生的职业分布,而非社会心理或教育理念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7. 希腊化时代,从地中海世界到印度边界,希腊文化都处于垄断地位,这一区域的新老城市中都可以发现与希腊生活许多相似的制度,希腊语都是官方语言,一个人可以从希腊旅行到印度而不怕语言障碍。该现象主要缘于( )
    A. 文明间交流B. 亚历山大东征
    C. 商品经济繁荣D. 专制政体强化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欧亚大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 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 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东征和“希腊化时代”促进了希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的传播,也即材料所述“从地中海世界到印度边界,希腊文化都处于垄断地位,……希腊语都是官方语言”,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希腊文化在欧亚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如果没有亚历山大东征,仅凭正常的文化交流,希腊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不会如材料所述那样广泛和深刻,排除A项;希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的传播主要缘于亚历山大征服亚洲广大地区,希腊文化随着征服活动和希腊统治者的推动而在东方传播,而非商品经济繁荣导致的,排除C项;专制政体强化主要是加强了帝国统治,不是希腊文化传播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8. 中国茶叶在17世纪传入英国,因运费昂贵,加上政府重税,只有贵族阶层能够享用,喝茶成为身份的象征。18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平民模仿贵族饮茶习惯,饮茶成为社会潮流。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商业贸易扩大B. 价格革命的推动
    C. 消费观念的改变D. 议会政治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17世纪,饮茶在英国是少数贵族能使用的,民众并不流行,而到了18世纪中后期饮茶在英国盛行,饮茶风俗遍及城乡各个阶层,反映了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商业贸易的扩大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排除B项;消费观念改变与茶叶流行无关,排除C项;茶叶流行属于经济层面,与议会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 拿破仑战争严重削弱了欧洲殖民国家的统治,特别是特拉法尔加海战,阻碍了西班牙与西属美洲的联络,盛极一时的西班牙帝国遭受重创。由此可见,拿破仑战争( )
    A.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B. 彻底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C. 助力了美洲反殖民斗争D. 推动了欧洲国家军事革新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与拉美。材料强调拿破仑战争使得西班牙帝国遭受重创,特别是阻碍了西班牙与西属美洲的联络,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美洲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助力了美洲的反殖民斗争,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思想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彻底瓦解”表述过于绝对,此时世界殖民体系并未彻底瓦解,排除B项;军事革新在材料中也未提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 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把“仁、智、勇、义、礼、信”确定为中学课程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共同价值白皮书》进一步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民众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此举反映出( )
    A. 民族国家不断发展B. 国家治理水平的强化
    C. 中西文化碰撞交流D.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加坡)。根据关键词“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民众为本”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家伦理精神,加强了国家认同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D项正确;这些价值观蕴含了中国儒家伦理精神,不能体现民族国家的发展,排除A项;这些价值观更多是为了强化国家认同,属于思想层面,与国家治理水平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儒家文化,未提及与西方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1. 距今4300年前,陕西境内龙山时代石峁遗址发现的石雕图像,明显吸收了东北地区的石雕传统,而一些石雕兽面与人面饰却又与远在江汉平原的后石家河文化多有相似之处。这表明( )
    A. 手工业生产标准化B. 文明间的交流联系
    C. 阶级分化不断加强D. 中原文化扩散全国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陕西石峁遗址的石雕图像吸收了东北地区的石雕传统,石雕兽面与人面饰与江汉平原的后石家河文化相似,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似性与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有关,B项正确;生产标准化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控制生产。材料所述石雕有相似点,但属于不同区域的文明,各有特色,并非标准化生产下完全相同的产品,排除A项;石雕相似性反映文化交流,看不出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提及陕西、东北、江汉平原,而非全国所有地区,当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等的影响,“扩散全国”尚不能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2. 汉高祖时期,三分之二的列侯食邑位于王国境内。文帝四年以后分封的侯国均不在王国境内,而置于汉郡之中。对于信任的功臣,可继续留居长安,不信任的功臣,遵照“诸侯治民”的原则,前往侯国居住。这一变化( )
    A.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 体现出汉承秦制的原则
    C. 彰显了大一统的政治思维D. 埋下了地方分裂的隐患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汉高祖时期列侯食邑多在王国境内,文帝时侯国均置于汉郡之中,且对不同信任程度的功臣进行不同安排,这一变化反映出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彰显了大一统的政治思维,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的变化,并非直接针对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缓和,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明确体现汉承秦制的原则,排除B项;这种变化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埋下地方分裂隐患,恰恰是在努力消除地方分裂的可能,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太和八年,孝文帝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者处死。次年颁行均田令,规定地方守宰按官职高低给予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卖,离职时移交下任。这些措施旨在( )
    A. 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B. 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C. 保证国家的赋役征派D. 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通过俸禄制,一方面严厉惩治贪赃官员,另一方面配合均田令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等措施,有利于遏制官员的腐败行为,这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B项正确;这些措施旨在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未涉及农民赋税情况,不能得出“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的结论,排除A项;这些措施旨在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国家的赋役征派”说法绝对,排除C项;这些措施旨在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进程”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4. 唐代对市场的管理主要采取“市令”专管或由其他官员兼职掌控,严格管理各级市场空间的“直管模式”。宋代“市令”几乎消失,代之以在全国各地设置管理贸易的机构征收商业税,呈现出“以税代管”的特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 政府财政面临危机
    C.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 国家治理改弦易辙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关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与唐朝时期相比,宋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各级市场空间进行“直管”的模式已经不能实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出现“以税代管”的特征,A项正确;宋朝时期出现“以税代管”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并不是由于政府的财政危机,排除B项;与唐朝时期相比,宋朝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排除C项;宋朝依然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治理上并没有改弦易辙,排除D项。故选A项。
    15. 从法理上说,元朝中央政府以命令授权形式将部分权力交予行省行使,一切治权皆属中央政府,各省主要军队和官吏任用等基本权力由朝廷直接掌握;而土蕃地区的军政事务由宣政院掌管,其官员僧俗并用。由此说明元朝地方管理( )
    A. 兼有政治和经济功能B. 加强了边疆地区开发
    C. 因地制宜具有灵活性D. 有利于民族交流认同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题干描述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元朝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授权管理方式,强调中央集权;二是土蕃地区的管理特殊性,即由宣政院掌管军政事务,官员僧俗并用。由此可知,元朝在行省地区实行中央集权管理,而在土蕃地区则根据地区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体现了管理的灵活性,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元朝地方管理政治功能,没有提及其在经济上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边疆地区的开发情况,只是描述了边疆的管理方式,排除B项;题干主要描述了管理方式的差异,并未直接涉及民族交流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
    16. 1607年徐光启总结了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等经验,写下《甘薯疏》《种棉花法》等著作。1613年徐光启到天津垦殖进行农业试验,将《泰西水法》中龙尾车、玉衡车等水利器械用于实践,用“西洋之法”种植了白葡萄,使每枝产量数斗。该变化反映出( )
    A. 传统农学纵深发展B. 农业生产的日趋专业化
    C.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D. 西学促进农业近代转型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1607年徐光启总结了农作物种植,1613年徐光启到天津垦殖进行农业试验,将《泰西水法》中龙尾车、玉衡车等水利器械用于实践,这些都属于农耕技术的进步,是精耕细作的典型代表,C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有传统农学,还有西方农学技术,排除A项;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是指对于特定作物的专业化种植,材料没有涉及,只是强调农耕技术,排除B项;农业近代转型包括多方面内容,不仅仅是技术的改进,排除D项。故选C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机械时钟诞生于14世纪的欧洲,随后在英、法等国推动下,向世界各地传播。1540年,罗马教皇派出传教士来到中国,借由传播钟表想要秘密进入广东,但未能如愿。1583年,意大利教士罗明坚对自鸣钟作出调整,把欧洲一日二十四小时制改为一日十二个时辰,把阿拉伯文字改成中文,报时更加精确,逐渐得到中国民众认可。17世纪中叶中国工匠已经能够独立制作钟表,以家庭为单位,依靠手中工夫制作。清代初期,苏州、上海、广州和福州等地制钟业纷纷建立。康熙初年,专门建立皇家制钟工场,乾隆时期制钟工场进一步扩展,成为专门的行业和训练中心,制成的钟称“御制”,这些钟大多供官庭、皇族使用。
    ——摘编自陈祖维《欧洲机械钟的传入和中国近代钟表业的发展》
    材料二:烟台德顺兴造钟厂始建于1915年,是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发祥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产品远销海外。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烟台后,德顺兴造钟厂赖以进口原材料的德商相继撤离,使得造钟厂产品质量下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更为低迷。新中国成立后德顺兴逐渐复苏,1952年德顺兴造钟厂年产钟表2300多只,产值达44万元。1954年德顺兴与新得、永业造钟厂实现了公私合营,合并为烟台造钟厂,此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由于传统的经营习惯,企业的生产仍受到一定限制。1987年,造钟厂组建为烟台北极星钟表集团公司,逐渐形成以22条生产线为主体的专业化配套生产体系和年产钟表1000万只的生产规模,并先后4次获得我国钟表产品最高奖——国家银制奖,公司继续加快技术进步,发展产品出口和合资合作,向着高技术、规模化、外向型方向迈进。
    ——摘编自孙学磊《德顺兴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械时钟传入中国的背景,并概括清代中国制钟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顺兴造钟厂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新变化,并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德顺兴造钟厂发展的历史意义。
    【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传教士的宣传;中国手工业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
    特点:制作技术本土化;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形成了地区性专业化生产;具有高端的市场定位;得到政府支持。
    (2)新变化:逐步集体化;生产专业化,形成专业的生产体系;制作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实现生产独立自主,
    意义:为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中国钟表工业的竞争力;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体现,促进了国内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民族工业的实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背景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的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随后在英、法等国推动下,向世界各地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根据材料一“1583年,意大利教士罗明坚对自鸣钟作出调整,把欧洲一日二十四小时制改为一日十二个时辰,把阿拉伯文字改成中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以及传教士的宣传;根据材料一“17世纪中叶中国工匠已经能够独立制作钟表,以家庭为单位,依靠手中工夫制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手工业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一“清代初期,苏州、上海、广州和福州等地制钟业纷纷建立。”可知,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
    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把欧洲一日二十四小时制改为一日十二个时辰,把阿拉伯文字改成中文,报时更加精确,逐渐得到中国民众认可”可知,制作技术本土化;根据材料一“以家庭为单位,依靠手中工夫制作。”可知,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根据材料一“清代初期,苏州、上海、广州和福州等地制钟业纷纷建立”可知,形成了地区性的专业化生产;根据材料一“乾隆时期制钟工场进一步扩展,成为专门的行业和训练中心,制成的钟称‘御制’,这些钟大多供官庭、皇族使用。”可知,具有高端的市场定位并且得到政府支持。
    【小问2】
    本题是对比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二“1954年德顺兴与新得、永业造钟厂实现了公私合营,合并为烟台造钟厂”可知,逐步集体化;根据材料二“逐渐形成以22条生产线为主体的专业化配套生产体系和年产钟表1000万只的生产规模”可知,生产专业化,形成专业的生产体系;根据材料二“公司继续加快技术进步,发展产品出口和合资合作,向着高技术、规模化、外向型方向迈进”可知,制作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生产独立自主。
    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德顺兴逐渐复苏,1952年德顺兴造钟厂年产钟表2300多只,产值达44万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二“逐渐形成以22条生产线为主体的专业化配套生产体系和年产钟表1000万只的生产规模,并先后4次获得我国钟表产品最高奖——国家银制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中国钟表工业的竞争力;根据材料二“发展产品出口和合资合作,向着高技术、规模化、外向型方向迈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强了民族工业的实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体现,促进了国内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朱元璋在全国设立了1718个驿站,其中马驿462处,水马驿586处。这些驿站以南京为中心,陆驿自会同馆,水路始龙江驿,分八道向外延伸。“各郡以驰道和驿站相通,公文、书简与官方报纸靠这个帝国道路网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传递信息。”在宋代步递、马递、水递基础上,明代驿传系统根据职责范围、技术差异进一步发展为水马驿,急递铺和递运所。水马驿递送使客、转运军需,视事务大小而设,急递铺负责传达紧急重要文书,递运所负责粮食运输,并设有专门驿道。驿道与大部分商路重合,在物产上便于互通有无,但后期问题逐渐暴露,“一省军民,其财赋丁力,尽竭于驿站而耗之也。”产生消极影响。
    ——摘编自曹艳琼《明代贵州驿传系统及其社会发展影响》
    材料二:清初,以驿、站、台、塘构成的驿传系统沿各个方向延伸至边疆地区,使边情上传,政令下达。其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集中于对原明代驿传系统的改造;第二阶段大力发展边疆驿传系统,整个边疆地区的驿传系统借助战争的推动得以全面建立;第三阶段为应付诸多新的政治、军事事务而在某些地区扩充驿传系统。清代边疆驿传发展常常以战争为契机,并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败。从功能角度讲,清代的驿传体系集官员接待、文报传递、物资运输三种功能于一身。所以当时的驿传绝非仅仅是个交通问题,而是关系到帝国开拓、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战略因素。
    ——摘编自刘文鹏《清代边疆驿传与帝国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驿传系统建立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驿传系统的新发展,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答案】(1)原因: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传递消息的需求;巩固统治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特点:驿站遍布全国;兼有陆上和水上驿站;以南京为中心,四通八达;继承发展了前代驿站;驿站职责明确;官道和商道重合;后期问题较大。
    (2)新发展:系统更加完备,延伸到边疆地区;扩充驿传系统;功能更加完善。积极影响: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开发,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国家平定叛乱,巩固政权;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明(中国)。原因:根据材料“这些驿站以南京为中心,陆驿自会同馆,水路始龙江驿,分八道向外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根据材料“各郡以驰道和驿站相通,公文、书简与官方报纸靠这个帝国道路网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传递信息”,可得出传递消息的需求;根据材料“水马驿递送使客、转运军需,视事务大小而设,急递铺负责传达紧急重要文书,递运所负责粮食运输,并设有专门驿道”,可得出巩固统治的需要;根据材料“驿道与大部分商路重合,在物产上便于互通有无,但后期问题逐渐暴露”,可得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特点:根据材料“明初,朱元璋在全国设立了1718个驿站,其中马驿462处,水马驿586处”驿站遍布全国和兼有陆上和水上驿站;根据材料“这些驿站以南京为中心,陆驿自会同馆,水路始龙江驿,分八道向外延伸”,可得出以南京为中心,四通八达;根据材料“在宋代步递、马递、水递基础上,明代驿传系统根据职责范围、技术差异进一步发展为水马驿,急递铺和递运所”,可得出继承发展了前代驿站;根据材料“明代驿传系统根据职责范围、技术差异进一步发展为水马驿,急递铺和递运所”,可得出驿站职责明确;根据材料“驿道与大部分商路重合,在物产上便于互通有无,但后期问题逐渐暴露”,可得出官道和商道重合和后期问题较大。
    【小问2】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清(中国)。新发展:根据材料“清初,以驿、站、台、塘构成的驿传系统沿各个方向延伸至边疆地区,使边情上传,政令下达”,可得出系统更加完备,延伸到边疆地区;根据材料“第三阶段为应付诸多新的政治、军事事务而在某些地区扩充驿传系统”,可得出扩充驿传系统;根据材料“从功能角度讲,清代的驿传体系集官员接待、文报传递、物资运输三种功能于一身”,可得出功能更加完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清初,以驿、站、台、塘构成的驿传系统沿各个方向延伸至边疆地区,使边情上传,政令下达”,可得出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开发,维护国家统一;根据材料“清代边疆驿传发展常常以战争为契机,并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败”,可得出有利于国家平定叛乱,巩固政权;根据材料“所以当时的驿传绝非仅仅是个交通问题,而是关系到帝国开拓、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战略因素”,可得出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葡萄酒是人类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交流扩散过程中,具备了多重属性。
    ——摘编自瞿亮《葡萄酒的世界史:自然惠赠与人类智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种葡萄酒的属性,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葡萄酒具有商品属性
    葡萄酒在古希腊时期便成为重要的商品,推动了古希腊的工商业的发展。古罗马时期葡萄酒作为商品大量流入罗马,并逐渐成为葡萄酒的生产和流通中心。文艺复兴时期一些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葡萄酒的记述,并逐渐成为农村和城市的消费品,推动了葡萄酒的普及。到了工业革命时期法国葡萄酒生产逐渐发展成产业,20世纪葡萄酒的生产带有冷战色彩,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的葡萄酒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总之葡萄酒的商品属性丰富了人类文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解析】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现代世界。从材料中“贸易品商品”等词汇中可知葡萄酒具有商品属性。古希腊时期葡萄酒的发展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古罗马时期进一步发展。到了中世纪逐渐成为必需品,近代葡萄酒在法国发展成一种产业,20世纪葡萄酒产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但是整体上葡萄酒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职业
    政治
    军事
    经济
    法律
    教育
    其他
    合计
    人数
    10
    3
    5
    2
    2
    8
    30
    古希腊
    葡萄酒是重要的贸易品,希腊诸多海洋冒险故事和神话传说中,处处透露着有关葡萄酒的传说。葡萄酒频频出现于雅典节日庆典的酒宴与集会上。苏格拉底认为葡萄酒能让人心气平和,能滋润心灵。
    古罗马
    葡萄酒作为贡品、战利品和商品大量涌入罗马,庞贝古城成为葡萄酒的生产和流通中心。
    15、16世纪
    《巨人传》、《神曲》和《十日谈》中均有关于葡萄酒的篇幅。葡萄酒是西班牙、葡萄牙航海贸易的必需品,也是城市和农村的重要消费品。
    18、19世纪
    科学研究的发展和酿造设备的改良,使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法国大革命时,每年约有10万公升的葡萄酒运往巴黎。波尔多瓦葡萄酒成为法国万国工业博览会耀眼的商品。日本明治政府曾派人到法国考察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20世纪
    美国作为葡萄酒的生产国加大市场争夺。苏联不仅形成了葡萄酒的大型生产地带,而且也促成了东欧诸国葡萄酒生产国有化。智利、阿根廷作为新兴的葡萄酒生产国崛起。

    相关试卷

    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共6页。

    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共6页。

    历史: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历史: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解析版),共1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