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促织》与《变形记》在故事整体设定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篇作品都叙述了变形故事:一个是人变成了蟋蟀,一个则是人变成了甲虫。借助于这种变形手法,在貌似荒诞的叙述背后,作品表达出对社会重压下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与物之间的异化关系或者人的异化的思考,从而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性。
    《促织》写的是一个在外力残酷压迫之下的小人物“离魂”的人间惨剧。人原是万物之灵,蟋蟀本是捕捉来给人当小玩意的,但在《促织》中,一切都被倒转过来——人成了一只可怜虫,而“蟋蟀”倒像在玩弄着人的命运,成了成名一家生死、吉凶、福祸的主宰。作者表面上写小小的蟋蟀,实际上则是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层层官员和处在社会底层、身受好几层压迫的老百姓,自上而下地串联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如果说蒲松龄只是无意识地涉及异化的问题,那么卡夫卡则是有意识地以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刻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普遍的人的异化现象。人在一夜间变成了甲虫,从生理现象看,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而从社会现象上讲,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一旦失去谋生的能力、谋生的手段、谋生的资本、谋生的机会,就无异于变成一只甲虫。格里高尔发觉自己变成甲虫后,那一串焦急的心理活动正反映了他一年到头过的都是那种惴惴不安、灰黯屈辱的日子。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非人的生活”。
    《促织》思考问题的向度首先指向社会,而《变形记》则主要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不同的思考向度,体现出中西方两种文化的不同影响。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建构在一个个家庭的基础上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中,个人的所有生存目的、生存价值指向的都是家庭和社会。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群体的利益(更多的时候就是家庭)高于一切,所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就成了很多中国人的追求。而西方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个人,或者说是依附于团体的个人。因此,强调个人的权利,对个人的关注,就成了西方社会鲜明的特点。因着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在思考问题时就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中国人总是将人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来观照,并进而思考人的命运;而西方人则习惯于以自我的眼光去审视社会,从而思考人的命运。《促织》与《变形记》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思考向度正是这样一种具体的表现。
    正是基于不同的思考向度,虽同样是运用变形的手法,但《促织》与《变形记》中人物变形的动因截然不同。在《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变为促织,是为了挽救整个家庭行将遭遇的灭顶之灾。换句话说,也就是个体是为着群体而牺牲的,这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中国人潜意识深处隐藏着的所谓忠孝,体现了专制社会里一个又一个的群体(即家庭)的悲哀。而《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体在难以承受的社会压榨下走向自我崩溃。虽然这一变形不可能不影响到家庭,但更多地体现出的却是社会重压下一个又一个个体的悲哀。
    (摘编自韩玺吾《与:荒诞的背后》)
    材料二:
    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凭借信息海量、传播及时、交互性和娱乐性强等特点俘获了大量受众。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诸多便利时,也面临着被异化的威胁。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就是指人们沉溺于社交媒体建构的拟态环境中,无限依赖媒体提供的内容,从主动的生产消费角色被异化为受媒体控制和奴役的傀儡,一旦离开媒体,就会陷入极端的恐慌之中。如何规避被媒体异化的危险,是当下受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社会学家韦伯认为,人的理性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者之间的博弈与平衡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工具理性的表现形式就是技术革命;而价值理性则是对人的尊严、情感和命运的关怀,强调一个人对于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工具理性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急剧膨胀,人们在享用技术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崇拜。而价值理性却被碎片化、娱乐化的快餐文化持续消解着,人的独立精神越发黯淡无光。在媒体使用过程中,人们将工具崇拜代替了理性思考,不愿付诸任何具体的行动,这种异化正是由社交媒体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失衡导致的。
    挣脱社交媒体建构的“异化牢笼”,亟须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以确保社交媒体的良性发展。同时,还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国民的媒介素养与道德认同,将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减少社交媒体使人异化的可能。
    (摘编自吴向华《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织》与《变形记》都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表现出对社会的批判。
    B.同是在讲述故事时使用变形手法,蒲松龄是无意识的,而卡夫卡是有意识的。
    C.因为各自文化不同,《促织》与《变形记》中人物对自我的认知也明显不同。
    D.新媒体既可以为人们带来娱乐与便利,又有可能变成束缚人和奴役人的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样关注“人的异化”,材料一属于文学评论,透过文学作品分析人性,材料二直接分析社会现实中的问题。
    B.两则材料都重视梳理主要关系,材料一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材料二揭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间的博弈。
    C.封建社会里人们容易受制于忠孝观念而牺牲自我,互联网时代人们往往由于对技术的盲目崇拜而丧失自我。
    D.为了人类历史的可持续发展,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必须始终保持平衡,避免其中某一方的力量超过另一方。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人们沉溺于网络互动而日渐丧失现实沟通的能力和乐趣。
    B.人工智能机器人Chat GPT强大到让许多人担心自己失业。
    C.掉进消费主义陷阱的人拼命想通过网络购物来证明自己。
    D.有些人将网络当成了法外之地而暴露人性中黑暗的一面。
    4.常见的论证结构包括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等。材料二的论证结构属于哪一种?请简要分析。
    5.《变形记》所揭示的人的异化与新媒体环境下人的异化,在表现和成因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寻找安详
    郭震海
    秋深,黄昏,风起。苍茫的群山之中,林深似海。我轻轻地整了整衣领,有点儿微凉。
    我开始隐隐担心,对身边的老乡说:“马上天黑了,还没找到安详。”“快了,再翻过一座山就到了。”老乡说。
    在遮天蔽日的松柏树下,我们艰难地翻越了四座大山,眼看夜幕低垂,仍看不到有人家的迹象。
    “你确定我要找的人是在这里吗?他可是个著名的山水画家,名叫安详,安静的‘安’,详细的‘详’。”我说。
    “是哩,他确实叫安详,是不是个画家不晓得,但俺知道,他是个守山人。”老乡说。
    这真的是我要寻找的安详吗?我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想起他的山水画,下笔灵动,浑然天成,自成一派,如行云流水,功力深厚,在全国书画大展中屡获大奖,被爱画者出高价争相收藏。奇怪的是,几次颁奖现场,他均是缺席。大家只是通过署名,得知他叫“安详”,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信息。
    安详是谁?谁是安详?
    只见其画,不见其人。有人说安详住在京城,有别墅,有私家花园;也有人说,安详是一位大学教授,为人十分低调等等,总之被传得神乎其神。
    夜里十一点多,在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终于看到远处的一丝光亮,听到了狗吠声。老乡告诉我,那是守山人居住的防火瞭望塔,那亮光是塔顶的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我们朝着亮光走去。
    “安详,安详——”走近了,老乡高喊着。狗吠声愈加猛烈。借着老乡手电筒的光亮,我看到从石砌的瞭望塔中走出一个五大三粗的老农。
    他真的是画家安详?我更加怀疑。“安详,有人找你。”老乡喊道。安详问道:“找我有事吗?”
    “您是著名画家安详?”我急切地问道。
    “不,你应该是找错人了。我是安详,但不是画家,更不‘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他的回答如此干脆,让我十分绝望。
    “先弄些水喝,嗓子都冒烟了。”老乡嚷嚷着,毫不客气地向屋里走去。
    瞭望塔内部地方不大,分三层。一层陈设简单而整洁,一个荆条编织的茶几摆在正中,显得原始而古朴,周围是几个荆条编织的凳子。通向二层的旋转楼梯上挂着几把明晃晃的锄头,还有两个新编好的荆条箩筐。
    “快,喝口水,我去给你们烧火做饭。”安详的女人很热情地给我们沏茶。金色的花瓣在茶碗里翻腾,
    满屋子都是花茶的清香。
    品茶深聊,我得知,他确实叫安详,当兵退伍后,被分配到县林业局,来到林业局下属的林场做了守山人。在孤寂的大山中守山,仿佛与世隔绝,苦累不说,主要是极度枯燥,别人干不了几个月就会找种种理由申请调岗,他却自告奋勇上山,带着妻子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每天清晨,朝霞初现,他和妻子会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然后烧火做饭、巡山,防火防盗。三十多年里,他在守山的同时,亲手种活了上万株松柏。他深爱着大山,给每座山峰都起了名字。他深爱着山上的松柏,按照字典给每一株树都用一个汉字命名。山峰是他的家园,松柏就是他亲爱的家人。他可以按拼音确定区域,迅速找到每一棵树,并能准确说出它的年龄。
    我听着,不由肃然起敬。
    老乡在一旁笑道:“这算啥!人家安详家两个娃娃都很有出息,儿子研究生毕业,留在上海工作;女儿更厉害,博士,是博士哩,现在工作在深圳。”
    “是吗?!”我惊叹道。
    “没啥,我们只是普通人家。”安详的女人接话道,并招呼我们吃饭。
    饭后,我们被安排到三层休息。躺下后,我依然在想,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夫妻,这个安详会是我要找的画家安详吗?
    清晨醒来,红日初升,鲜艳的五星红旗已经高高飘扬在瞭望塔的上空。
    我吃惊地发现,原来头天晚上我们睡觉的三层,竟然是一个画室,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山水画,地上的荆条圆筐里塞满了画卷。
    “他就是安详,我确定,他就是我要寻找的著名山水画家安详……”我对老乡喊着,很兴奋。
    “您就是著名山水画家安详!您知道您的画作有多值钱吗?”我走出防火塔,心情很激动。
    安详正在安静地编织一个箩筐,他抬起头笑道:“我说过了,我是安详,但我真不是画家,更非‘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
    “不,您的山水画自成一派,每一幅都是灵动的,山是活着的,松柏是活着的。您知道这是多少画家一辈子都在苦苦追寻的高度吗?”我说。
    “我是自学绘画,谈不上什么高度。我只知道我用的不是墨汁,而是真情。我画上的山峰是现实中的山峰,入画的松柏都是我亲爱的家人。”他说。
    我抬起头,眼前雄壮的山脉仿佛是从他的画中走出;苍茫天地间,每一株松柏似乎都有了灵魂。微风吹过,群山茫茫,松柏吟唱。
    他依旧在安静地编着手里的箩筐。
    (选自《百花园》2022年2月,有删减)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详住在群山之中、林海深处,连熟悉他的老乡都不晓得他的画家身份,这让安详这一人物充满了神秘色彩。
    B.安详先后两次强调自己只是守山人,而不是画家,从中可见山林在他心中举足轻重,而名利却是身外之物。
    C.小说以“我”和老乡寻找画家安详为核心事件,并辅以安详复员守山的情节,意在表现守山人的寂寞与艰辛。
    D.小说结尾借“我”的感受来写山脉与松柏,表明“我”真正懂得安详画作浑然天成的缘由,深化了文章主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环境描写开头,寥寥几笔勾勒了雄浑阔大的背景,结尾与开头呼应,结构圆整,言有尽而意无穷。
    B.人们对安详身份的种种猜测、瞭望塔内的陈设、其他守山人的调岗申请,都正面刻画了安详的低调处世。
    C.本文的主人公名为“安详”,一语双关,正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甄士隐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D.小说关注凡人的小事和生活中的细节,叙事贴近现实,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蕴含着艺术与人生的真谛。
    8.有人评价郭震海的小说“字里行间流动着一种直抵人心的暖热”,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小说是怎样叙述“寻找安详”这个故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文本一: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文本二: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自获麟①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鐀②之书。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有删改)
    【注】①获麟:鲁哀公西巡,射伤麒麟,带回来麒麟已死,孔子闻之而落泪,该年颜回亦去世,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史称“获麟”。②鐀:柜子。
    10.文中画框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亦欲以究天人A之际B通古今C之变D成一家E之言F草创G未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语气词,表示即将发表言论。与《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的“盖”含义相同。
    B.厥,乃,才。与《六国论》“思厥先祖父”的“厥”含义不同。
    C.责,同“债”,债务。与《促织》“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的“责”含义不同。
    D.亡,灭亡。与《烛之武退秦师》“焉用亡郑以陪邻”的“亡”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用周文王、孔子、左丘明等古圣先贤的典故,表达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他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B.司马迁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忍辱负重是为了完成该书,“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豪迈激越中饱含无悔之心。
    C.司马迁用“肠一日而九回”形容自己异常痛苦的心情,说自己目前虽然身处要职,有权力“推贤进士”,但他的意愿和世俗环境都不允许自己这样做。
    D.司马迁治学严谨,深受后人的称赞。司马迁写史真实明辨,不做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人们称赞他有良史之才,佩服他有治史的能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⑵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14.请结合文本一、二的内容概括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原因。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
    【明】杨基①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杨基(1326~1372年),明初诗人。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15.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总写登楼望湖所见景象,“无烟”二字点明虽是傍晚登楼,但因无雾而视线很好,为下文写望君山做好了铺垫。
    B.颔颈两联写湖山之景,“一点”表明远望,“青”写树木葱茏,应上句之“春”;颈联描绘了湖光山色相映成辉的景色。
    C.尾联两句化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诗句,生动而形象。
    D.此诗写景颇有笔力,全诗聚焦岳阳楼之景观,用白描的手法,既写眼前君山,又纵观洞庭湖景,末句以景结情,韵味无穷。
    16.甲乙两首诗皆写洞庭湖景,但景与情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所写的景与情的不同之处。
    五、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2)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所指出的那样,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Chat 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 AI新推出的一种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简单来说,就是一款聊天机器人模型。其推出仅两个月,活跃用户就已突破1亿,可谓一路高歌猛进,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方面,是人机互动带来了人性化的体验。不少人出于好奇尝试去跟Chat GPT“聊天”,惊叹于它的“博学多才”,纷纷自叹不如。它可以“体贴”地关注人类提问当中所包含的“关系”,这让不少人觉得它仿佛有“人性”、会“思考”,这是此前人工智能从未达到的境界。
    另一方面,是商业化落地。一项技术,如果没有规模化的应用场景和推广产品,那么终将是①_____________。Chat GPT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商业模式,打造了新的内容生成和交互形态。
    互联网能够在全球普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和人的生活②_____________。Chat GPT能够“出圈”,关键原因之一也涉及人——提升了人性化互动体验和应用。对于互联网科技巨头,竞争的核心并不只是应用带来的服务,还有技术。无论人工智能变得多聪明,其目的始终是服务人类。眼下,一场新的人工智能大战已经打响。Chat GPT的出现,为人工智能应用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各选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论理,就该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B.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O5。
    七、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古诗词里,①_____________。春夏秋冬,在四季中轮回的风,最原始的名字,便是春风、秋风、夏风、冬风。这一套名字,②_____________。但含蓄而有才华的古人,绝不限于使用这么单调的名字。同样是对应四季,他们可是绞尽了脑汁,希望关于风的名字,更委婉,更有诗意。春风从东方吹来,夏风则来自于南方;到了秋天,风从西方吹过,冬天的时候,北风裹着雪花横行大地。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当风从某一个方向吹来,我们大概知道了某一个季节的故事。但是这个名字还不够雅致。于是,四季的风,根据本身的特点,有了新的名字:和风、熏风、金风、朔风。不再是直白的语言,而是含蓄地形容。摆脱四季的束缚之后,风还有更加清新别致的名字:霜风、荷风、竹风、杨柳风。因为这些名字,③_____________,却依托于世界上最为美好的事物。从此,每一阵风吹过来,都是诗情画意的味道。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下列句子中的“某”和文中加粗处的“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武汉某高校在校内图书馆搭建起小单间“视频会议室”,为学生节省了寻找云端面试场地的时间。
    B.我们或许曾在人生的某一时刻,默默吟诵过那些震撼人心的诗句,从中汲取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C.杨某以虚假宣传的方式销售假冒商品,致高某陷入错误认知而形成交易,杨某的行为构成销售欺诈。
    D.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浩如烟海的古代经典著作,是弥足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高中统编教材从中选取了许多经典篇目,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烛之武退秦师》《庖丁解牛》《齐桓晋文之事》《鸿门宴》等等,这些经典篇目往往给我们诸多帮助,诸多智慧,使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更好地奔向未来。但是,当下不少高中生不喜欢读这些经典篇目,有的认为它们由文言文写成,和白话文差距大,太难读;有的认为它们离我们当代生活太远了,和当下没有什么关系,不必读;有的认为它们不如时下的流行读物通俗有趣,没兴趣读。
    这引起我们的思考。
    你所在的班级将召开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结合以上材料及你读过的经典篇目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议论文文体,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使用变形手法"应为“揭示人的异化”。两个作品在使用“变形手法”时都是有意识的。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二第二段可知,“两者之间的博弈与平衡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既然有博弈,平衡就必定是动态的,两者是你追我赶的关系。因此,“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必须始终保持平衡”无法推动历史发展。
    3.答案:A
    解析:材料二讨论的重点是“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A项,体现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人沉迷网络而丧失了自我;B项,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带来的挑战;C项,体现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D项,体现网络管理的不完善。
    4.答案:(1)层进式结构。(2)先提出问题,指出新媒体对人的异化;接着分析问题,分析人被异化的原因;最后解决问题,给出减少异化的方法。
    解析:
    5.答案:①表现:前者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变成非人,丧失了活着的尊严(或:始终生活在惴惴不安、灰黯屈辱之中);后者表现为,新媒体环境下,人无限依赖媒体提供的内容,变成受媒体控制和奴役的傀儡。②成因:前者因为,个体在难以承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榨下走向自我崩溃;后者因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已经失衡(工具理性压倒了价值理性)。
    解析:
    6.答案:C
    解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是表现“守山人的寂寞与艰辛”,而是为了赞美能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内心安详的人。
    7.答案:B
    解析:“都正面刻画了安详的低调处世”说法有误,选项所举例子多为侧面描写,如“瞭望塔内的陈设”是通过环境的侧面烘托;“其他守山人的调岗申请”则是通过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安详守山不觉枯燥,表现出其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8.答案:①老乡热情引路,安详夫妇真诚相待,人与人之间感情真挚;
    ②安详长期坚守在孤寂的深山,心怀国家,视群山为知己,把树木当亲人,令人感动;
    ③安详淡泊名利,用真情创作,达到极高的人生与艺术境界;
    ④“我”在这次寻找之旅中,找到了安详的精神世界与艺术的真谛。
    解析:
    9.答案:①以“寻找安详”为叙事线索,按照事件发展(时间)顺序讲述寻找的过程,脉络清晰;
    ②以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叙事,文章以“我”的口吻讲述寻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容真实自然;
    ③设置悬念,行文多处提及“我”在深山中寻找著名画家时的忧虑、怀疑,最终文末揭晓悬念,增加吸引力;
    ④运用对话形式,通过“我”与老乡、安详的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
    解析:
    10.答案:BDF
    解析:究,探究;际,关系;通,贯通。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的言论,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
    11.答案:D
    解析:A.盖:语气词,表示即将发表言论;B.厥:“厥有《国语》”的“厥”是才,副词;“思厥先祖父”的“厥”相当于”其”;C.责:“则仆偿前辱之责”的“责”通“债”,债务,指受辱;“每责一头”的“责”是索取,摊派;D.亡:“居则忽忽若有所亡”的“亡”是丢失;“焉用亡郑以陪邻”的“亡”是灭亡。
    12.答案:C
    解析:“说自己目前虽然身处要职,有权力‘推贤进士’”错,文中的“身直为闺阁之臣”是说自己仅是宫中的臣仆。
    13.答案:(1)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不能全部记录下来,只有那些卓越不凡、非同寻常的人才被世人称道。
    (2)晚辈我虽然不聪慧,还请允许我详细叙述前人按次序记录(整理)的历史旧闻,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解析:(1)“摩”:通“磨”,磨灭;“胜”:尽,全部;“非常”:非同寻常;“称”:称道,著称
    (2)“敏”:聪慧、聪敏;“悉”:详细;“次”:按次序记录,整理;“阙”:缺漏
    14.答案:①完成父亲遗愿;②成就一家之言;③抵偿自身屈辱。
    解析:【参考译文】
    文本一: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不能全部记录下来,只有那些卓越不凡、非同寻常的人才被世人称道。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世道盛衰变迁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我现在真正地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又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侮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面目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会更加深重啊!因此在肺腑中肠子每日多次回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惚惚,好像丢失了什么,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岩穴隐居呢?所以只得随俗浮沉,跟着形势上下,以表现我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难道不是与我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的吗?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简单地说,人要到死后的日子,然后是非才能够论定。书信是不能完全表达心意的,只是略为陈述我愚执浅陋的意见罢了。恭敬地拜两拜。
    文本二:
    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此心中愤懑得病将要死去。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在这时出使返回,在洛阳见到了父亲,太史公抓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山封禅,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著啊。况且孝,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中间经过侍奉君主,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扬名于后世,光耀父母,这是孝中最主要的。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其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晚辈我虽然不聪慧,还请允许我详细叙述前人按次序记录(整理)的历史旧闻,不敢有丝毫的缺漏。”太史公死后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摘抄了石室金柜收藏的图书档案。
    赞曰: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佩服他善于序说事物的道理,明辨而不华丽,质朴而不鄙俗,他的文章秉笔直书,他所记述的史事真实,不做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所以称作实录。
    15.答案:D
    解析:“末句以景结情”错误,“消得巴陵万古愁”不是写景,是直接抒情。
    16.答案:①洞庭湖景:杜诗中的洞庭之景,坼吴楚、浮日夜,气势恢宏,充满动态之美;杨诗中的洞庭之景,总体上平静渺远,空明澄碧。
    ②所表之情:杜诗表达孤舟老病之悲,漂泊天涯之苦,怀才不遇之情,更有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之忧;杨诗更多表达的是个人的身世之愁
    解析:景: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杨诗中“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总写登楼望湖所见景象,“无烟”二字写出湖面的空明澄碧。“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二句则具体写望君山。“一点”,既是视觉的直感,也起了衬托作用,突出了湖的广阔浩渺,因而楼上望山,不过“一点”而已。“青”字则写出了山的生气,暗应上句的“春”字。“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二句紧扣上句写湖光山色相映,开阔邈远,悠悠无限。
    情:杜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抒发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及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杨诗“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以水喻愁,将自己的身世感慨融入诗中。
    17.答案:
    (1)浴乎沂,风乎舞雩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解析:
    18.答案:①昙花一现②息息相关
    解析:
    19.答案:对于互联网科技巨头而言,竞争的核心并不只是技术,还有技术应用带来的服务。
    解析:第一处错成分残缺,“对于……而言(来说)”;第二处错语序不当,应该是先“技术”,然后“技术应用带来的服务”。
    20.答案:D
    解析:A.突出语意转折;B.表示声音延长或停顿;C.表示突然转变话题,避免读者会因意思不连贯而发生理解困难;D.在行文中解释说明,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
    21.答案:①连风都有自己的名字②胜在直接而不必思考(直白而质朴)③虽不依托于四季
    解析:
    22.答案:B
    解析:加粗处和B项中的“某”均指不定的事物。A指一定的事物(知道名称而不说出);C.指一定的人(知道名称而不说出);D.用来代替自己或自己的名字。
    23.答案:
    叠年三幸
    亲爱的各位同学:
    先哲的精华,终究是我们三生有幸的感应。人生的蜜茶,能酿造的有几人。
    孔子便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曲儒学终其华。他人的评价,我不管,圣人的灵光,又有几人懂得评价,毕竟,儒道之大非天下能用,几千年的光阴注释的含义,也只能让它慢慢读懂。
    修身。吾日三省吾身,能洁其身,变置天下可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礼为用,己不复,人生之大境界,生当有此殊荣,死亦无愧我心。
    治国。君子学道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国民忠信,邦主爱人,何患国不太平;再邦无怨,若夫邦国无怨,怎不敌于孟子之水之就下,兽之走旷也,天下孰能侵之裂之,此国之至也。
    平天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一岸惊而天下定,一语流传终将万世平,人若之此,其死也不亡;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使人皆知之悟之,天下莫不平乎?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论语》交,言何能无信乎?《论语》绝不只是我们辉煌的历史中辉煌的一页,它更该是我们不朽的未来中不朽的一页,它的脚步总是超越了人类文明,历史长河在那里溯源,乾坤交汇,日月异彩。
    一曲红楼演绎千百人生,一部《论语》足以贯彻万千文明,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流年,有人说睁眼便是万年,《论语》说,流年,是时光在世界中重叠的弦,其些韵律,是一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不变的规律。
    我们,正在细数着那些捉摸不透的法则。
    总有一天,我们,又会重新找回那本曾经的经典,就是那本指引着人类寻找它的经典。
    当一个人了解到他属于这个世界,他应该读《论语》;当一个人认识到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仍应该读《论语》。
    读的是先哲的精华,也是我们一直以来遵循的法则,一直以来试图弄清楚的人生。
    流年,三生有幸,我宁愿重叠在几千年前的那本经典上,一直延伸至未来。
    叠年三幸,三生有幸!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相关试卷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绵阳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绵阳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最终版pdf、语文试题pdf、语文参考答案pdf、语文答题卡最终版pdf、语文答题卡_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