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教师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
    • 学生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学生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1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2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3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1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2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04讲走进科学探究教师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第04讲走进科学探究学生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 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方案→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数据→形成结论及建构模型→反思评价及表达交流等。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实验过程
    2. 实验拓展
    (1)写出蜡烛燃烧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
    (2)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 石蜡固体小颗粒 ,它是由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
    3. 实验反思
    (1)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有时会变黑,该黑色物质是炭黑,形成的原因是石蜡燃烧不完全。
    (2)烟与雾的区别:“烟”是 固体小颗粒 ;“雾”是 液体小颗粒 。
    (3)现象与结论的区别:现象是能用器官感知的,结论是根据现象得到的。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指出生成物。
    三、化学学习的特点
    1. 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
    2. 关注物质的变化。例如,石蜡受热时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
    3. 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讨论和解释。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基于证据,经过分析和推理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考点一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B.反思与评价
    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因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是验证实验的方法和其中的步骤,所以为设计实验。
    故选C。
    2.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见老师做了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还产生了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就“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设计实验B.提出问题C.作出猜测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A、“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提出问题,选项错误;
    B、“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提出问题,选项正确;
    C、“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提出问题,选项错误;
    D、“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提出问题,选项错误。
    故选B。
    3.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个人实验结论与课本上不同时,不用重新做实验,相信课本结论就行了
    B.个人结论与权威结论不同时,应相信权威,不要提出自己意见
    C.个人观点与别人不同时,听从别人的意见就行了
    D.进行实验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设计好实验方案
    【答案】D
    【解析】A、个人实验结论与课本上不同时,应重复实验,查明原因,该选项观点不正确;
    B、个人结论与权威结论不同时,不要盲目相信权威,该选项观点不正确;
    C、个人观点与别人不同时,可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该选项观点不正确;
    D、进行实验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设计好实验方案,该选项观点正确。
    故选D。
    考点二 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4.在“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前石蜡熔化B.蜡烛燃烧
    C.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答案】B
    【解析】A、燃烧前石蜡熔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B。
    5.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解析】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所以A正确;
    B、由于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将变黑,所以B错误;
    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外焰加热的地方先炭化,所以C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正确。
    故选B。
    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如图1实验,可证明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C.如图2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生成H2O和CO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即可
    D.如图3实验,可证明蜡烛熄灭后的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C
    【解析】A、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温度越高,木条炭化越快,图1装置的实验,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2秒后,可以看到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探究蜡烛燃烧生成H2O和CO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不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图3实验中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可以使蜡烛重新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一、选择题
    1.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属于猜想与假设,故选B。
    2.“天宫课堂”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开课,小王观看后提出“用2米的吸管喝芒果汁为什么不费劲?”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
    【答案】A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小王提出“用2米的吸管喝芒果汁为什么不费劲?”,这属于提出问题,故选A。
    3.小乔同学发现前几天不小心浇了食盐水的绿萝死了。绿萝的死是不是与食盐水有关呢?于是小乔同学将花盆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花盆土壤中食盐水浓度确实过高。查阅资料得知土壤中食盐水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失水枯死。题中画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答案】D
    【解析】A、提出问题是根据相关现象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绿萝的死是不是与食盐水有关呢?不符合题意;
    B、建立假设是根据相关资料和问题作出猜想,如假设绿萝的死与食盐水有关,不符合题意;
    C、收集证据是在实验过程中收集数据,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不符合题意;
    D、得出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数据等得出结论,故结果发现花盆土壤中食盐水浓度确实过高,属于实验结论,符合题意。
    故选D。
    4.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用途广泛。有关如图蜡烛燃烧实验探究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B.b处有火焰,说明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C.该实验导气管不宜过长
    D.蜡烛燃烧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解析】A、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其中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b处有火焰,说明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气在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导管过长会导致石蜡蒸气在管中冷凝成固体聚集在导管内壁,无法在管口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白烟,熄灭才会有白烟,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5.下列有关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蜡稍加热会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
    B.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能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解析】A、蜡烛燃烧时,有少部分石蜡由固体变为液体,这说明石蜡受热会熔化,因此其熔点较低,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蜡烛放入水中时会漂浮于水面,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蜡烛能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故C选项说法正确;
    D、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B.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答案】B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水,罩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外焰温度最高,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首先炭化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所以用火柴可以点燃该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对于蜡烛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蜡烛是无味、乳白色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热量放出
    D.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解析】A、蜡烛是无味、乳白色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描述蜡烛的颜色、状态等,不是燃烧时的现象,错误;
    B、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描述蜡烛的密度,不是燃烧时的现象,错误;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热量放出,是燃烧时的现象,正确;
    D、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燃烧时的现象,错误。
    故选C。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图①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B.图②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图③验证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D.图④验证产物有水
    【答案】C
    【解析】A、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取出火柴梗,处在外焰部分的炭化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处在焰心部分炭化最不明显,说明焰心温度降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将玻璃管置于焰心,可以从蜡烛火焰中引起一缕“白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上口处,“白烟”被点燃,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石蜡蒸汽,不是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9.小明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下列探究,下列根据其实验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
    B.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C.实验3点燃白烟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D.实验4中与内焰接触的c处最先变黑
    【答案】D
    【解析】A、白瓷板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使得空气流动受到阻碍,蜡烛燃烧时,氧气不充足,蜡烛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黑色的炭黑,实验1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说法正确;
    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说法正确;
    C、实验3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固体小颗粒,说法正确;
    D、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实验4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说法错误。
    故选D。
    10.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做蜡烛燃烧实验的时候,将一张滤纸迅速插入火焰中,片刻后取出,发现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
    B.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
    C.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
    D.酒精灯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可直接触及灯芯位置
    【答案】D
    【解析】A、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说明外面火焰温度较高,里面火焰温度较低,则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故A正确;
    B、滤纸和小木条均会炭化,现象明显,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故B正确;
    C、滤纸中含有氢元素,燃烧生成水,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故C正确;
    D、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不能直接触及灯芯位置,故D不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1)颜色、状态
    (2)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
    (3)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
    【解析】(1)蜡烛燃烧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燃烧后观察到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2)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不含______。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提供了证据。
    【答案】(1)a 外焰
    (2)①水蒸气 ②A 不能 ③蜡烛刚熄灭,有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散尽,石灰水也会变浑浊 C
    【解析】(1)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越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①玻璃片上无水雾,则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②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又因刚熄灭,有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散尽,石灰水也会变浑浊,所以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所以可观察到白烟能被点燃。
    13.甲、乙两个小组对蜡烛燃烧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
    (1)甲组同学实验
    (2)乙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下拓展实验。
    ①如图a,向焰心放入一根细玻璃管,发现细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性质是 。
    ②该小组同学用图b所示装置检验蜡烛燃烧后的气体,在A处烧杯中放一根点燃的蜡烛,打开止水夹,观察到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 。
    ③如图c,足量蜡烛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d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1)硬度小(质软) 水雾 二氧化碳 石蜡固体小颗粒
    (2)①可燃性 ②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③b
    【解析】(1)用指甲在蜡烛上刻划,蜡烛上留下很多划痕,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故填硬度小;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则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故填水雾;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用火柴点燃白烟,白烟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则白烟应该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填石蜡固体小颗粒。
    (2)①向焰心放入一根细玻璃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处的物质具有可燃性,故填可燃性;
    ②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故填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③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的气体是空气,其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当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6%时,蜡烛无法燃烧,选项正确;
    c、蜡烛熄灭后瓶内剩余的气体有氮气、稀有气体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等,选项错误,故填b。
    14.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
    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1)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
    【活动1】探究蜡烛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2)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有 。
    【活动2】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
    【提出问题】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
    小林认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降低导致;
    小安认为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3)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 。
    (4)小科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于是他们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由此可以知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而不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或二氧化碳。他们的理由是 。
    【答案】(1)CO(合理即可)
    (2)二氧化碳
    (3)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上升 C、CO2、H2O和CO
    (4)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没有可燃性
    【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主要含C、H、O元素),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可能有CO;
    (2)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3)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8.7%,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降到15.6%,同时相对湿度、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增加,故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上升;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是48.4%、0.058%、0%,反应后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是71.6%、3.643%、0.0182%,说明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有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根据题中信息: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碳;所以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有碳、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4)白烟具有可燃性,能重新被点燃,但水蒸气或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白烟不可能是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2大考点)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1.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初步学会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3.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4.了解化学学习的特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或结论
    点燃前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
    白色、固态、圆柱状,略有气味
    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石蜡的溶解性:难溶于水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质软,石蜡浮在水面
    燃烧时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观察火焰附近石蜡的状态变化
    石蜡熔化
    石蜡的熔点较低(47~64℃)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观察火焰
    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火焰从外到里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熄灭蜡烛
    有白烟产生
    白烟具有可燃性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蜡烛重新燃烧
    教材习题04
    回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并举例说明,你关注了蜡烛及其燃烧产物的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观察到的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解题方法
    燃烧前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属于物理变化;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石蜡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熔点较低……
    燃烧前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教材习题05
    探究蜡烛及其燃烧时,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如实记录并准确描述该现象
    B.重复实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C.忽略该异常现象,换一个烧杯继续实验
    D.向教师请教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生成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
    解题方法
    如实记录并准确描述该现象,就是获取证据,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
    B、重复实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根据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
    C、忽略该异常现象,换一个烧杯继续实验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
    【答案】C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及结论
    实验1.点燃前
    用指甲在蜡烛上刻划
    蜡烛上留下很多划痕
    说明蜡烛
    实验2.燃烧时
    ①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沾有石灰水的烧杯
    ①烧杯内壁有 出现
    ②石灰水变浑浊
    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实验3.熄灭后
    吹灭蜡烛,用火柴点燃白烟
    白烟燃烧后引燃烛芯
    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相关学案

    第16讲 化学式(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第16讲 化学式(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16讲化学式教师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第16讲化学式学生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5讲 水的组成(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第15讲 水的组成(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15讲水的组成教师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第15讲水的组成学生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讲 水的净化(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第14讲 水的净化(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14讲水的净化教师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第14讲水的净化学生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