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复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922345/0-17198305891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复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922345/0-17198305892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复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922345/0-17198305893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复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922345/0-171983058934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复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922345/0-17198305893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复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922345/0-171983058943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复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922345/0-171983058947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复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922345/0-171983058951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复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复习——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天气与气候,世界气温的分布,气温的日变化,气温年变化,规律总结,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海陆分布,等温线的应用,命题探究,降水的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
气温概念:大气的温度单位: ℃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较大的气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白天高温,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多;夜间温低,呼吸消耗少,积累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 : (2)季节 : (3)地形: (4)下垫面:(5)天气:(6)地势:
纬度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夏季>冬季,但中高纬区最大值在春季中高纬度地区夏季昼长夜短,但夜间冷却时间不长
高原>平原;山谷>平地>山峰
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陆地>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小。
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有明显的影响
海洋上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均比陆地上晚大约一个月,而且气温年日较差均比陆地小。
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 (2)海陆分布: (3) 地形:(4)天气、植被:
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增大。
同纬度海陆,大陆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距海洋越近,受海洋影响越大, 年较差越小;反之,年较差越大。
普通状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小
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1.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判断理由是什么?2.同纬度上,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等温线: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影响因素主要为海陆、季节、地形。
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1)冬季密集,夏季稀疏。(2)温带地区密集,热带地区稀疏。(3)陆地密集,海洋稀疏。
等温线的闭合区域一般反映的是高温中心或低温中心,地形是影响等温线闭合的主要因素。
纬度: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是1月还是7月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下垫面性质较均一,所以等温线较平直
同纬度,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地形:(等温线闭合或弯曲)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盆地气温高。
洋流:同纬度地区,有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有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纬度 D.海陆位置
图中三条等温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基本与纬线平行,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
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16 B.20 C.23 D.27
图中R地外围等温线处于20 ℃与25 ℃两条等温线之间,则闭合等温线可能为20 ℃或25 ℃,再根据R地是两河源头,说明地势较高,故此处闭合等温线为20 ℃,由此可知R地气温介于15 ℃~20 ℃之间,故选A。
气温极端值: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纬20º~30º左右的沙漠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南极大陆上。
为什么气温最高值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而是出现在北纬20º~30º左右的沙漠地区?
夏季太阳直射在回归线附近(20º-30º之间),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强,加上沙漠干燥热容量小,增温特别强烈,所以形成极高温。
最高气温值——伊拉克巴士拉(58.8℃)
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
纬度较高,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少;日照时间短;海拔较高;盆地地形更易形成寒冷中心。
最低气温值——南极洲的苏联东方站(-89.2℃)
南极大陆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加上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少和海拔高(平均2350米)降温作用明显。若与北极比还加上陆地热容量小降温比海洋快。
考向一 结合等温线图考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2019·保定模拟)读“世界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a的值可能是A.-10 ℃ B.0 ℃ C.10 ℃ D.20 ℃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为青藏高原地区,因此其气温较低,根据等值线判读方法可知,a的值可能是0℃,B项正确。
2.造成图中0℃等温线陆地上向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地形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洋流
图中0℃等温线陆地上向南凸出说明其温度比同纬度气温低,原因是此时为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快,C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 )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
从纬度与气温值可判断,不可能是冬季,故应该是8月;图中显示同一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则为夜晚。
4、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洋流 B.地形、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地形 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表现有两个特点,一是与海岸线基本平行,说明受海陆分布影响;二是陆地上有一个闭合的低温区,说明该地有山地地形。
一、降水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a.要有充足的水汽b.要有凝结核c.要有降温条件使水汽过饱和后凝结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1)锋面雨:冷暖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锋面上空气上升运动强烈,易形成降水。
(2)对流雨:空气受热对流上升,形成降水。赤道附近,或其他地区夏季午后暴雨
(3)台风雨(气旋雨):台风是强烈发展的气旋,伴随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4)地形雨:山地的迎风坡,空气受地形抬升运动强烈,易形成降水。自山麓到山顶降水由少到多再到少,即先增加后减少;背风坡基本无降水。
赤道附近>2000毫米
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多,两极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少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
描述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两侧降水的特点?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侧受副高影响强烈,全年少雨,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大陆西侧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加剧了干燥程度。
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强大的季风从海洋吹来,带来大量的降水。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描述40°到60°纬线大陆东中西降水的特点?
1.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控制,风从海来,降水丰富。且沿岸有暖流
2.大陆东岸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季风强烈,夏季风从海来
3.大陆中部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很难到达,降水少
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相同纬度位置的地方降水量都相同吗?读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以亚欧大陆为例)的内陆与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暖流经过的地方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地方降水偏少
找出世界”干极”,沿海地区一定湿润多雨吗?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雨影区)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____________(海陆位置),根据全球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以及甲地的降水状况(见图2),可推断该地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
(2)图1中的等温线表示的是________(1、7)月气温水平分布状况。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是1月份。
(2019·聊城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海多,内陆少B.自东南向西北递减C.东部多,西部少D.东部沿海南北差异较大
该区域为非洲中南部地区,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可判断出该地区东部降水量多,西部降水量少,C项正确。
3.影响大陆西部等降水量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洋流C.地形 D.大气环流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西部等降水量线沿海岸线延伸,这是因为沿海地区有寒流(本格拉寒流)流经,使大陆沿岸的降水减少,B项正确。
4.分析位于52°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等值线图,回答问题。(1)简析该区域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及原因。
西侧降水较多,东侧降水较少;受西风带影响,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
(2)简析该区域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中间低,四周高;受地势影响,中间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四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3)根据图中资料分析A、B两点气温差异及原因。
A点气温低于B点;两点纬度相当,海拔相同,但B点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故气温相对较高。(亦可答受焚风效应影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江苏,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平原居多占三分之二,少量丘陵全国地势最低,水系特征,地域划分,历史沿革,春秋淹城遗址,阖闾城遗址,文化特色苏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河北,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区域地理:重庆,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空中走廊长江索道,“花椒”祛湿,“辣椒”驱寒出汗排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