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B(安徽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B(安徽专用),共15页。
(本卷共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用时4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禁止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任何有毒物质
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增加产量
C.将废旧电池统一回收并处理
D.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2.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盐酸可除铁锈B.碳酸钙可作补钙剂
C.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过多D.氢氧化钠可改良酸性土壤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图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入锌粒
C.加入稀硫酸D.收集氢气
4.2023年10月26日,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是镉镍蓄电池在中国航天器领域的“收官之战”。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8
B.镍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i
C.镍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5.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太阳能和风能都是清洁能源
B.冰红茶和冰水混合物都是溶液
C.生铁和氧化铁都是金属材料
D.(NH4)2SO4和HNO3都是氮肥
6.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绿色甲醇,零碳火炬”惊艳世界,甲醇制氢工艺节能环保。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7.下列实践活动对应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A.AB.BC.CD.D
8.2023年11月30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我国化学家最新科研成果,世界首次成功精准合成了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10和C14均属于单质
B.C10和C14由同种分子构成
C.C10和C14物理性质不同
D.C10和C14充分燃烧生成物相同
9.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烧杯中的溶液呈无色
B.实验中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C.实验后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D.实验结束后,溶液几乎不导电
10.中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B.时,将固体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C.将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的溶液和溶液降温到,两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11.下列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一项是
A.AB.BC.CD.D
二、科普阅读题
12.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最近的刷屏榜,非“酱香拿铁“=”莫属了。这款新型饮品,将中国传统白酒与现代咖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也承载着传播中国酒文化的使命。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由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发酵而成。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53度”表示的酒中有酒精。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也是乙醇,还含有醚、醛等成分,不能饮用,但可杀菌消毒。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粮食发酵酿酒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乙醇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乙醇分子在不断运动
B.53度白酒中,溶剂是乙醇
C.53度的白酒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53%
D.青少年饮酒有害健康
(4)酒在桌子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 。
三、实验题
13.气体的制取、收集和检验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实验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G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组装制取高锰酸钾的发生装置,可以从图1中选用 (填序号)进行组装。
(3)若选择图2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 (填“a”或“b”)进入。
(4)将(2)中反应后的固体药品加入氯酸钾中,发现氯酸钾分解速率大大提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四、流程题
14.2023年9月14日,超细微粒级钛铁矿强化回收创新示范工程试车启动仪式举行,超细微粒级钛铁矿强化回收创新示范工程生产线正式投运,标志着该成果正式实现产业化应用。科学家有关钛铁矿石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
(1)步骤Ⅰ中获得的金属单质是 。
(2)步骤Ⅱ中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
(3)步骤Ⅲ的反应方程式 。
(4)上述流程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五、科学探究题
15.根据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材料和设备相当于其年产量的。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铁锈生成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顾】
铁锈是一种红棕色固体(主要成分是),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来除去铁锈。
(1)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铁制品生锈后,若不及时处理,可以全部锈蚀,原因是表面生成的铁锈 。
【实验探究】
【探究一】探究铁锈生成的条件
(3)由实验②③可以得到,铁锈生成需要铁与 接触。
【探究二】“油封”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
实验二:将蒸馏水煮沸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取等体积水样于2个烧杯中,其中一个烧杯加花生油进行“油封”,用溶解氧传感器测定两个水样中溶解氧含量。
已知:时,未煮沸的蒸馏水中溶解氧含量为。
(4)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油封”的方式能隔绝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B.通过加热煮沸并冷却,可以明显降低水中含氧量
C.“油封”和“未油封”水样中的溶解氧均随时间增加而呈增大趋势
(5)为防止家中刀、剪等钢铁制品生锈,你采用的方法是 。
【反思与评价】
(6)上述实验一,试管①放置两周后,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原因可能是 。
(7)请从药品、仪器等角度改进实验一中试管①的实验,避免铁钉出现锈蚀。你的实验方案是 。
六、计算题
16.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2CaSO4。
(1)煤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吸收12.8t二氧化硫理论上需要氧化钙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自制冰箱去味剂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用洗洁精清洗衣物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C
用天然气做燃料炒菜
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D
给大棚蔬菜施加气体肥料CO2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滴加稀硫酸
B
检验衣物纤维的种类
灼烧闻气味
C
鉴别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制品
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D
除去NaNO3溶液中的 Na2CO3
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实验一
①
②
③
现象
放置一周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放置两周
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无明显变化
铁丝表面红色物质增多
溶解氧含量/
时间/h
0
2
6
12
24
36
48
实验
①未油封
2.42
4.75
6.44
8.45
10.10
10.43
10.51
②油封
2.43
3.02
4.28
4.81
6.47
7.20
7.98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工厂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使用有毒物质,但不能禁止,有些有毒物质也可以被利用,例如一氧化碳可做燃料,可做还原剂,选项错误;
B、农药化肥合理使用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且能保护环境,选项正确;
C、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能保护环境,选项正确;
D、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选项正确。
故选A。
2.D
【详解】A、盐酸与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盐酸可除铁锈。A合理,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提供了钙元素,所以可作补钙剂。B合理,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消耗盐酸,所以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过多。C合理,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虽然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不合理,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3.A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一端浸在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故A操作正确;
B、锌粒是金属颗粒,加入试管时,先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起来,使锌粒缓缓滑到试管底部,避免打破试管,故B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以防污染试剂,试管口和试剂瓶口紧挨,故C操作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28=2+8+x+2,解得x=16,选项错误;
C、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符号为元素符号,所以镍元素符号为Ni,选项正确;
C、镍带有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选项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太阳能和风能都是清洁能源,分类正确,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冰红茶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C、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氧化铁是金属氧化物, 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D、(NH4)2SO4中只含有氮元素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HNO3中含有氮元素,但硝酸属于酸,具有哦腐蚀性,不能作为氮肥使用,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两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选项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醇在催化剂和250℃至300℃之间时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物理性质有可能改变,选项错误;
D、甲醇中氢元素为+1价,反应后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肯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活性炭自制冰箱去味剂,实践活动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洗洁精清洗衣物上的油渍,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随水流走,不是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实践活动对应的化学知识错误,符合题意;
C、用天然气做燃料炒菜是由于天然气燃烧时,放出热量,即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实践活动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D 、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 给大棚蔬菜施加气体肥料CO2 , 实践活动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C10和C14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碳单质,选项正确;
B、一个C10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一个C14分子中含有14个碳原子,C10和C14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C、C10和C14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性质不同,故C10和C14物理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D、C10和C14均属于碳单质,充分燃烧生成物均为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故选B。
9.B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实验前,烧杯中的溶液呈红色,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U形管中的二氧化碳,使U形管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可观察到溶液在U形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故B正确;
C.碳酸钠易溶于水,实验后烧杯中溶液澄清,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具有导电性,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t1℃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故说法错误;
B、t2℃时,Na2CO3的溶解度是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Na2CO3,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5gNa2CO3,t2℃时,将50g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故说法错误;
C、据图可知,t1℃到t2℃碳酸钠的溶解度一直增大,将t1℃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说法正确;
D、将t2℃的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降温到t1℃,两溶液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因为不一定是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鉴别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分别滴加稀硫酸,铁粉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碳粉不反应,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B、羊毛、蚕丝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灼烧有烧纸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刺激性气味,因此检验衣物纤维的种类,灼烧闻气味,选项正确;
C、鉴别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制品,加热,热固性塑料受热不熔化,热塑性塑料受热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D、除去NaNO3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适量CaCl2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有新杂质氯化钠生成,不能达到除杂目的,选项错误;
故选D。
12.(1)化学
(2)
(3)AD
(4)湿抹布扑灭
【详解】(1)粮食发酵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3)A、分子在不断运动,“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乙醇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B、53度白酒中,溶剂是水,溶质是乙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青少年饮酒会损害肝功能,有害健康,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4)酒在桌子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实验台上的湿抹布扑灭。
13.(1)锥形瓶
(2) ADEF
(3)a
(4)反应后的固体药品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详解】(1)根据仪器特征,仪器G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发生装置选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在图1中选用A试管(反应容器)、D弯形导管(连接试管和集气瓶,导气)、E酒精灯(加热)、F带铁夹的铁架台(固定试管)。故填:;ADEF。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选择图2(万用瓶)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a端进入。故填:a。
(4)将(2)中反应后的固体药品加入氯酸钾中,发现氯酸钾分解速率大大提高,可能的原因是反应后的固体药品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故填:反应后的固体药品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14.(1)铁##Fe
(2)环保无污染
(3)
(4)CO、H2O、H2O2
【详解】(1)钛铁矿中含有铁元素,故步骤Ⅰ中获得的金属单质是铁;
(2)氢气燃烧生成水,环保无污染;
(3)步骤Ⅲ为水在光照、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4)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上述流程中的一氧化碳、水、过氧化氢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均属于氧化物,化学式为CO、H2O、H2O2。
15.(1)
(2)疏松多孔,不能隔绝水蒸气和氧气
(3)##水
(4)BC
(5)洗净擦干,置于干燥环境中
(6)植物油不能完全隔绝氧气或者一开始蒸馏水中氧气未除尽(合理即可)
(7)实验前将蒸馏水中溶解氧除尽,实验中使植物油和蒸馏水充满试管,再用橡皮塞塞紧试管
【详解】(1)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2)铁制品生锈后,若不及时处理,可以全部锈蚀,原因是表面生成的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隔绝水蒸气和氧气;
(3)实验②中铁丝处于有氧气但无水的环境,而实验③中铁丝处于有氧气和水的环境,最终实验③处的铁丝生锈,则对比实验②③可以得到,铁锈蚀需要与水(H2O)接触;
(4)A、由表可知,油封后,水中还能继续溶解氧,故“油封”的方式不能隔绝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错误;
B、通过加热煮沸并冷却,可以除去溶解氧,明显降低水中含氧量,正确;
C、由表可知,“油封”和“未油封”水样中的溶解氧均随时间增加而呈增大趋势,正确。
故选BC;
(5)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或水蒸气隔绝,便可防止铁生锈,为防止家中刀、剪等钢铁制品生锈,你采用的方法是洗净擦干,置于干燥环境中;
(6)上述实验一,试管①放置两周后,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原因可能是植物油不能完全隔绝氧气或者一开始蒸馏水中氧气未除尽,从而导致铁生锈;
(7)试管①的实验是将铁与氧气隔绝,避免铁钉出现锈蚀实验方案是实验前将蒸馏水中溶解氧除尽,实验中使植物油和蒸馏水充满试管,再用橡皮塞塞紧试管;
16.(1)不可再生
(2)解:设理论上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11.2t。
【详解】(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计算过程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辽宁专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南通专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上海专用),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关于碳酸钾的叙述正确的是,属于复合肥料的是,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