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B(广州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B(广州专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0~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a-40 S-32 Na-23 V-51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对相关内容解释不合理的是
A.“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煅烧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
B.“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 ——加热蒸发可得食盐
C.“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空气中的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3.下列实验所对应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Fe2O3
B.可用于制取氧气的高锰酸钾中的金属离子:K+1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2Fe+3CO2
D.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可用肥皂水缓解蚊虫叮咬后的痛痒D.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渍
5.化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油重盐有利于身体健康
B.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C.马铃薯富含糖类
D.运动后可适量饮用补充钠、钾等元素的饮料
6.下列选项中,利于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A.变化与守恒:某物质R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R中一定含C、H、O元素
B.模型与推理:碱中含有OH-,所以Cr(OH)SO4是碱类
C.宏观与微观: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D.探究与创新: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7.“生命吸管”(如图所示)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超滤膜可以过滤大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B.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将硬水变成软水
C.抗菌球可以杀灭细菌D.通过“生命吸管”得到的水仍然是混合物
8.“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AB.BC.CD.D
9.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敏玻璃球胀破是物理变化B.喷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
C.喷淋头应安装在煤气灶旁边D.热敏玻璃球具有优良导热性
10.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在《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变。下图是不同年份中世界能源占比结构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煤炭和石油占比将日益减少B.其他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不断增加
C.太阳能和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D.使用一次性木筷符合低碳理念
11.我国研发的国产大飞机C919用到高强度钢、铝锂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强度钢是纯净的铁
B.铝锂合金的熔点比纯铝的熔点高
C.铝抗腐蚀性能好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将钛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固体产生,说明钛比铜活泼
12.“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
B.反应前后共有2种氧化物
C.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和原子个数改变
13.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14.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实验②: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有酸性
C.实验③:加入MnO2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气泡比加入CuO的要多,说明MnO2的催化效果比CuO的催化效果好
D.实验④:推动两侧注射器,将溶液全部注入瓶中,一段时间后,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说明NaOH和CO2发生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绚丽的烟花给节日带来喜庆欢乐的气氛。一枚完整烟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可燃物、氧化剂、显色剂和增亮剂四大部分。
(1)可燃物起到燃烧、提供能量的作用,主要包括木炭粉、硫磺等。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3C+SN2↑+K2S +3X↑,则X的化学式为 。
(2)氧化剂起到助燃、氧化放热的作用,主要有硝酸钾和氯酸钾等。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显色剂主要由钠盐、铜盐、锶盐等组成,其中的金属元素是烟花五彩颜色的主要来源。如氟化钠可作为黄光显色剂,草酸锶可作为红光显色剂,请推测草酸钠可作为 显色剂。
(4)增亮剂的作用是使得烟花更加明亮绚丽,主要有镁粉和铝粉。镁粉燃烧的现象是 。
(5)烟花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NO2和SO2等气体,以上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合理燃放烟花,保护好生态环境。
16.古籍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王希孟的巨作《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都是来自天然矿石,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图:
①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孔雀石制作的颜料耐酸耐碱 B.朱砂中的汞元素属于人体的有害元素
C.赭石可以溶解在水中 D.绿松石主要成分含6种元素
②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2)我国有着悠久的钢铁冶炼史,《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炒钢法”如图1,该方法的生产过程可用图2表示。
查阅资料:Ⅰ.潮泥灰主要成分是石灰石。Ⅱ.铁的熔点是。
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风箱不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②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降低 元素的含量。
③铁矿石中的Fe2O3和煤反应得到铁,化学方程式为: 。
17.实验室制取气体。
(1)选用药品进行对比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测得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着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图中丙对应实验 (选填“Ⅰ”“Ⅱ”或“Ⅲ”)。
②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 。
(2)实验室制取多瓶氧气
①组装能随意添加双氧水的装置。应选用 (选单编号)。写出仪器c的名称 。写出用双氧水、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收集氧气。用上图装置收集时,空气从 端排出。
③写出用②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 。
18.金属钒(V)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1)钒元素有多种化合价,V2O5读作 ,偏钒酸钠(化学式为NaVO3)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
(2)V2O5可用于制备偏钒酸铵,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①溶解时,V2O5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钒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沉钒时,发生的反应为:NaVO3+NH4Cl=NH4VO3↓+NaCl,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
②V2O5在不同pH值条件下以不同形式沉淀,有关pH值和沉淀的颜色如下表所示,pH值对沉钒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实验表明,pH= 时,沉钒率最高,沉淀颜色为 。
pH值对沉钒率的影响
③当沉钒率为95%,182kg V2O5可制得NH4VO3的质量为 kg。
19.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几位同学做了以下的尝试。
(1)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他们继续如下操作: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出现 现象,证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减少,可判断与发生了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乙同学改用与稀混合,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他据此认为与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中和反应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2)如图1所示,向溶液中通入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和温度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忽略)
①根据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溶液换成相应浓度的溶液也可以获得类似的图像
B.该反应需要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C.可以根据温度变化曲线获得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原因
D.可以根据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来判断酸碱是否完全反应
②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溶液依然是红色,此时溶液可能处于图中的 (填“a”、“b”、“c”、“d”)点,此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有 。
20.CuO和CuO2等铜基催化剂可将CO2转变为有经济价值的碳氢化合物,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H2O2和CuO2都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
(1)CuO和CuO2的合成
①在特定的Cu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反应得到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随后,在强磁力搅拌和0℃条件下,加入过量30%H2O2溶液,反应得到黄褐色固体CuO2。为定性检验实验所制备的CuO2,需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 (填操作名称)、洗涤(目的是 ),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滴加 (写化学式),观察到滴加的溶液颜色变化即可证实。
③最后,将CuO2置于管式炉中,在O2气氛下,加热得到热重分析曲线如图1所示。根据图1分析,CuO2在 ℃时开始分解得到黑色固体,该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失重率(固体减少的质量与初始固体的质量之比)为16.6%,与理论值相差 %,说明产物的纯度比较高。
(2)通过上述实验合成的CuO作催化剂电化学还原CO2的部分示意图如图2所示,CO2转化为 (写化学式)。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发酵粉焙制糕点
发酵粉中的和有机酸发生反应
B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
C
菜刀使用后要洗净擦干
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D
用糯米酿制米酒
糯米发生了缓慢氧化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
B
N2(O2)
碳粉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
C
铁粉(铜粉)
足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D
KCl(K2CO3)
足量稀盐酸
蒸发结晶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H2SO4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pH值
2.0~4.0
5.0~7.0
≥8.0
沉淀颜色
砖红色粉末
金黄色
白色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而不是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解释不合理;
B、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描述的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使氯化钠结晶析出,即加热蒸发可得食盐,故选项解释合理;
C、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香味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薇花香,故选项解释合理;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描述的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故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A。
2.B
【详解】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中的氮气含有氮元素,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但含量很少,一般不用作灭火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故错误;
B、书写离子符号,应该将离子的带电量写在粒子右上角,当带电量为1时省略记为“+”、“﹣”,当带电量大于1时,应该以“带电个数+正负号”的形式,钾离子的正确写法是K+,故错误;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条件是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烧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并且价格很高,所以现实生活中一般不用烧碱改良显酸性的土壤,而用熟石灰,故B错误;
C、肥皂水显碱性,可以中和蚊虫叮咬后分泌的酸,故C正确;
D、稀盐酸可以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可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故D正确。
故选B。
5.A
【详解】A、重油重盐不利于身体健康,错误;
B、锌会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正确;
C、马铃薯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正确;
D、运动后人体中的部分矿物质会随汗液排出,可以饮用运动饮料补充钠、钾等元素的饮料,正确;
故选A。
6.C
【详解】A、某物质R燃烧后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R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的化合物。Cr(OH)SO4中的阴离子不全部是 OH-,还有,属于盐类, 故选项说法错误;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品红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除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外,还需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7.B
【详解】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以超滤膜可以过滤大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吸附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即不能将硬水变成软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抗菌球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可以杀灭细菌,故选项说法正确;
D、通过“生命吸管”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A
【详解】A、发酵粉中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碳酸氢钠能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用发酵粉焙制糕点,符合题意;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故菜刀使用后要洗净擦干,不符合题意;
D、用糯米酿制米酒,是因为糯米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热敏玻璃球胀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则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喷淋头不能安装在煤气灶旁边,故选项说法错误;
D、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说明热敏玻璃球具有优良导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A、根据图示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可知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煤炭和石油,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可知其他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不断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属于清洁能源;潮汐能利用重力势能转化成其他能量,不会污染环境,属于清洁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一次性木筷,会能增加树木的砍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不符合低碳理念,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A、高强度钢是铁的合金,不是纯净的铁,不符合题意;
B、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低,故铝锂合金的熔点比纯铝的熔点低,不符合题意;
C、铝的抗腐蚀性能好,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不符合题意;
D、将钛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固体产生,说明钛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钛比铜活泼,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共有2种氧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减少温室效应,甲醇可作为燃料,则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D
【详解】A、加水,溶解,碳酸钙不溶于水,过滤,可除去碳酸钙,但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除去了杂质氧气,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蒸发结晶可得氯化钾,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详解】A、实验①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但不能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实验②中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说明CO2有酸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③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说明MnO2的催化效果比CuO的催化效果好,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推动两侧注射器,将溶液全部注入瓶中,一段时间后,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即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集气瓶内压强减少的多,说明NaOH和CO2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1)CO2
(2)
(3)黄光
(4)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5)NO2和SO2
【详解】(1)由化学方程式:2KNO3+3C+SN2↑+K2S +3X↑可知,在左边有钾、氮、氧、硫、碳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2、6、1、3,右边有钾、氮、硫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2、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所以X的化学式为CO2;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显色剂主要由钠盐、铜盐、锶盐等组成,其中的金属元素是烟花五彩颜色的主要来源。如氟化钠可作为黄光显色剂,草酸锶可作为红光显色剂,草酸钠中含有金属元素是钠,推测草酸钠可作为黄光显色剂;
(4)镁粉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5)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PM10)、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PM2.5)和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有NO2和SO2。
16.(1) ACD 2:5
(2) 提高炉温 碳
【详解】(1)①A.孔雀石可与酸发生反应,不能制作耐酸的颜料,故错误;
B.汞属于重金属,有毒,因此朱砂中的汞元素属于人体的有害元素,故正确;
C.氧化铁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因此赭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不能溶解在水中,故错误;
D.绿松石中含有铜、铝、磷、氧、氢五种元素,故错误;
故选:ACD;
②Cu2(OH)2CO3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2+3)=2:5;
(2)①风箱不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碳与氧气充分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以此来提高炉温;
②生铁与钢的含碳量不同,生铁中含碳量高,不断翻炒液态生铁,使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降低了碳元素的含量;
③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 Ⅰ 反应太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2) adfh 长颈漏斗 B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B端,若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满。
【详解】(1)①由图可知甲反应速率最快,故为对应实验Ⅲ大理石粉末和稀盐酸反应,乙产生二氧化碳和甲一样多,但时间较长,故为对应实验Ⅱ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丙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根据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达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图中丙对应实验I;
②由图可知甲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很快,故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反应太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2)①组装能随意添加双氧水的装置故需选用分液漏斗、锥形瓶、双孔塞、还有导管,故选adfh;
仪器c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上图装置收集时从长管子进气,将空气从短管子排出,故空气从B端排出;
③当氧气收集满时会从B端逸出,故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到B端,若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满。
18.(1) 五氧化二钒 +5
(2) 复分解反应 8 白色 222.3
【详解】(1)氧化物读法一般为从后往前读,读作“某化某”,故V2O5读作五氧化二钒。
偏钒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偏钒酸钠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1)+x+(-2)×3=0,x=+5,故偏钒酸钠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5;
(2)①五氧化二钒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钒酸钠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如图所示,pH=8.0时,沉钒率最高。
根据pH=8,查表格,显示的沉淀颜色为白色。
③解:设反应生成偏钒酸钠的质量为x
x=244kg
设反应生成偏钒酸铵的质量为y
y=234kg,沉钒率为95%,故可制得偏钒酸铵的质量为:
答:可制得NH4VO3的质量为222.3kg。
19.(1) 溶液的红色变成无色 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钡离子、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了反应
(2) AD b Cl-、OH-
【详解】(1)①Ba(OH)2使酚酞溶液变红,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钡和水,溶液由碱性变成中性,则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减少,可判断Ba(OH)2与HCl发生了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Ba(OH)2与稀H2SO4混合,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不能据此认为Ba(OH)2与H2SO4发生了中和反应,因为不能证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了反应;
(2)①A.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都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则将Ba(OH)2溶液换成相应浓度的NaOH溶液也可以获得类似的图像,正确;
B.该反应可以根据溶液pH的变化判断反应的发生,不需要用酚酞作为指示剂,错误;
C.温度变化曲线说明反应是放热的,但是不能获得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原因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了反应,错误;
D.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达到最高时反应完全,则可以根据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来判断酸碱是否完全反应,正确;
故选AD;
②向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中通入少量HCl气体,溶液依然是红色,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钡,此时溶液可能处于图中的b点,此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有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加入盐酸中没有反应的氯离子,故填:Cl-、OH-。
20.(1) CuCl2+2NaOH=Cu(OH)2↓+2NaCl 过滤 除去固体表面的过氧化氢 KMnO4 300 2CuO22CuO+O2↑ 0.1
(2)C2H4
【详解】(1)①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Cl2+2NaOH=Cu(OH)2↓+2NaCl。
②为定性检验实验所制备的CuO2,需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将固体CuO2与液体分离,该操作为过滤,故填过滤;
洗涤的目的是除去固体表面的过氧化氢,故填除去固体表面的过氧化氢;
在酸性条件下, CuO2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所以在酸性条件下滴加KMnO4溶液,观察到滴加的溶液颜色变化,故填KMnO4。
③根据图1分析,CuO2在300℃时开始分解得到黑色固体,发生失重,故填300;
在O2气氛下,加热至300℃时,CuO2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uO22CuO+O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过氧化铜和氧气的质量比=(96×2):32=6:1,则理论失重率=×100%≈16.7%,失重率为16.6%,与理论值相差0.1%,故填0.1。
(2)由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和水CuO作催化剂反应生成C2H4和氢气,即反应中CO2转化为C2H4,故填C2H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辽宁专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南通专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上海专用),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关于碳酸钾的叙述正确的是,属于复合肥料的是,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