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
    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
    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测试卷共4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25分)
    (一) 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的意趣态度,开卷两回中写得很不含糊,只苦于读者不肯理会!有两种观察可以说明历来“红学家”迷误起源。
    第一类红学家是猜谜派。他们大半预先存了主观上的偏见,然后把书上的事迹牵强附会上去。这派红学家有许多有学问名望的人,偏闹了笑话。为什么呢?其中有两个原故:一是他们有点好奇,以为那些平淡老实的话,决不配来解释《红楼梦》的。二是他们的偏见实在太深了,所以看不见这书的本来面目。从第一回,他们宁可相信极不可靠的传说,而不屑一视雪芹先生的自述。从第二回,把自己的意趣投射到作者身上去。如蔡孑民先生自己抱民族主义,而强谓《红楼梦》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总之,求深反浅,是这派红学家的通病。
    第二类红学家我们叫他消闲派。读《红楼梦》,他们本没有领略文学的兴趣,所以只当作闲书读,对于作者的原意如何,只是不求甚解的。他们心目中只有如何华贵,如何阔绰,如何繁盛,恨不得自己变了贾宝玉,十二钗做妻妾才好。这种眼光,自然不值一笑;不过他们却不安分,偏说那个应褒,那个应贬,信口雌黄,毫无是处,并且以这些阿其所好的论调,强拉作者来做他的同志。他们几时考究过书中本文来。
    我们要了解《红楼梦》作者的真态度,排除许多迷惑,不致于蹈前人的覆辙。我们现在先要讲作者的态度。说作者的态度,我以为至少有两条可靠的途径:第一,从作者书中所说的话,推测他做书时的态度。这是最可信的,因为除了他自己以外,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他的意思。第二,是从作者所处的环境和他一生的历史,拿来印证我们所揣测的话。《红楼梦》的第一、第二两回,是本书的模子,是读全书关键。从这里边看来,作者的态度是很明显的。他差不多自己都说完了,不用我们费话。《红楼梦》是感叹自己身世的,雪芹为人是很孤傲自负的,看他的一生历史和书中宝玉的性格,便可知道;并且还穷愁潦倒了一生。所以在本书楔子里说道:“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见第一、第二两回)
    这些话,明白极了。石头自怨一段,把雪芹怀才不遇的悲愤,完全写出。《红楼梦》是情场忏悔而作的。原书上说:“更于书中间用梦幻等字,都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空空道人遂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逐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见第一回)“警幻说:‘……或冀将来一悟,未可知也。’”(见第五回)
    (摘编自俞平伯《红楼梦辨》)
    材料二:
    就常识说,假定一部小说值得成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由“移感”而来的“共感”,一是由想象而来的构成。前者是创作者与欣赏者所同,后者是创作者所独有。
    “移感”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向本来与自己不相干的对象上去,因而把自己化为对象,同时也把对象的感情移向自己身上来,因而把对象化为自己。这种感情的移出、移入,大体是同时活动的。在小说中所流注的感情,并非必须有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可以发生。不过,成功的小说中,一定有作者个人的背景,及由此背景所引起的深厚感情。但若作者只能顺着自己个人的背景感情写成一部作品,这种作品有一个名称为“私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不高。
    移情的扩大,便成为“共感”。所谓“共感”是作者于不知不觉之间,以社会上某一方面的共同感情成为自己的感情。作者的共感愈深、愈广,则他的作品所引起的感染力愈大,所以共感是测度一部作品的基本条件。
    移情共感的历程,即是想象力发挥的程度。没有想象力便不能构成任何纯文学的作品。作者的背景,只能成为创作中的引子,决不能成为作品中的构成骨干。作品的构成骨干,主要是凭想象力而来的。
    没有人生观的作者不能成为有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家。作者的人生观,常即形成一部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即是主题的发展。作者在一部小说中,把现实人生中可能实现、分散实现、浮泛实现的人生某一部分,凭想象、构成之力,使其以集中、具体而深刻的形式实现出来。作者须凭观察与想象之力,把许多现实材料加以分解、拣择、增删,而重新加以融合,以适合于他所要求的人生实验的目的。
    上面所说的都是文学上的常识。但自胡适起,《红楼梦》考证这一派系在《红楼梦》研读上似乎都忽视了上述常识,挂出“科学考证”的招牌,非把《红楼梦》贬成私小说不可。并且把由阅读者所引起的移情、共感而来的批语,一概认为非批者亲身经历便不能写出而加以夸大,以作为自传或合传的证明,这便把《红楼梦》的感染力也抹煞了。费了几十年之久的红学家的工作,站在文学的立场,几可成为《红楼梦》的一劫。其实,赵先生因用力勤而目光锐,也摸到了这一点,他说:“曹雪芹的另一秘法张冠李戴,书中人物的亲属关系,与实际曹家上世的亲属大都吻合。但是书中的人的事迹,与真实人物的事迹又不符。”赵先生不能从此更进一步,以接上一位伟大文学家在创作历程中所发挥的因想象而来的构成技巧,而只认为是传记的一种秘法。
    (节选自《评赵先生的〈红楼梦〉研读》)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的意趣态度,作者写得并不含糊,在小说的第一二回都有非常明显的表述。
    B. 在俞平伯看来,“消闲派”红学家产生阅读迷误的重要原因是很少研究过书中本文。
    C. 没有想象力便不能构成任何纯文学的作品,作家的想象力是作品诞生的重要原因。
    D. 小说主题就是作者的人生观的体现,作家具备了人生观,其作品才会有文学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俞平伯看来,相信极不可靠的传说,或把自己的意趣投射到作者身上,都是产生阅读偏见的主要原因。
    B. 想要了解曹雪芹的写作态度,只能从《红楼梦》书中所说和作者所处环境及其一生历史这两条最可靠的途径着手。
    C. 由于第一、第二两回是读《红楼梦》全书的关键,所以首先要从这两回入手,理清全书脉络。
    D. 赵先生认识到《红楼梦》中的人物事迹和真实人物的事迹并不相符,可见赵先生反对《红楼梦》是作者自传的观点。
    3.下列对于《红楼梦》的解读不是材料一所驳斥的一项是( )(3分)
    A. 贾宝玉的故事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经历相似,所以《红楼梦》是讲纳兰家事。
    B. 民间传说顺治帝最后出家为僧,书中宝黛爱情的原型是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故事。
    C.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出乖卖丑,是个毫无自尊心的村妪。
    D. 《红楼梦》中几首描写贾宝玉的诗词似贬实褒,寄寓了曹雪芹的愤世嫉俗之情。
    4.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二段的论证思路。(4分)
    5.对于“考证派”将《红楼梦》看作是自传或合传,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阅读《红楼梦》的感受,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 现代文阅读 Ⅱ (本题共 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7题。
    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认识自我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是( )(3分)
    A.《差不多先生传》以传记体例安排,先介绍人物,再叙述人物事迹或者故事,让故事的主角一再重演同样的错误,以达到荒谬好笑目的。
    B.两篇文章在笔法上,都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映衬、反讽等修辞法,以浅显生动的语言,达到因事见理的目的。
    C.文章的第一至三段是“纲”,总写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及特质,首段先用疑问句型“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来设置悬念。
    D.《认识自我》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
    7.在六单元中,《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都运用了讽刺手法。请鉴赏选文这两篇小说的讽刺手法。(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49分)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6小题,2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5 题。
    材料一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
    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邪?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瞿然。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答段缝书》王安石
    材料二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8.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3分)
    A.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
    B.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
    C.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
    D.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
    9.下列对原文加粗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盘庚迁都,是指殷王为了巩固统治、躲避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亳。本文是为了引用历史证明变法的决心。
    B.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发展和改造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的理论,提出了仁政,是孔子的弟子。
    C.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种是公文,可记叙可议论。著名的书有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一种是信,如《答段缝书》。
    D.足下:古代敬称,一般用在下对上或者同辈之间,表示客气。与“小人”完全相同。
    10. 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理解,正确的是( ) (3分)
    A.“举”,意为施行,和“杀人如不能举”中的“举”意思相同。
    B.“诛”,意为诛杀,和“洎牧以谗诛”中的“诛”意思相同。
    C.“罪”,意为罪则,和“则某知罪”中的“罪”意思相同。
    D.“怨”,意为怨恨,和“以致天下怨谤也”中的“怨”意思相同。
    11.哪一项不是正确的。( ) (3分)
    A.王安石钦佩和敬重曾巩的才学,与他结交做了朋友,但他也承认曾巩有不足之处,认为曾巩过于苛严,以致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
    B.王安石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巩作为兄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过失,但瑕不掩瑜,曾巩仍然可称是贤明之人。
    C.贤明的人多被攻击,因为愚昧的人嫉妒甚至仇视贤明的人,贤明的人又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这样愚昧之人就带着妒忌和怨恨之心造谣,攻击贤明的人。
    D.王安石以先贤孔子和孟子不轻信他人的评价为例,说明考察真伪再做论断的重要性,并且以此来告诫段缝不要随便议论曾巩,也借给段缝的这封书信表达了对嫉妒贤者,诽谤贤者的不良风气的不满。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2)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3)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
    13.段缝收到王安石回信后,内心一直嘀咕:吾与君实同友,然言风异也,于吾苛矣,何也?结合《答司马谏议书》分析介甫是否言风有异。(4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再登南楼 郑起
    客中重上倚层台,天阔云收八面开。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
    诸营种柳①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②。
    【注】①诸营种柳:典出《晋书·陶侃传》,陶侃曾经督促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于己门,侃后见而追责,施惶怖谢罪。后以“诸营种柳”喻军纪严明。②兴亡不必问寒灰:是说历史变迁不尽靠古迹来证明。
    14.下列对这首南宋末年的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重上”与题目中“再登”相呼应,“客中”表明作者漂泊他乡的身份及特殊心境。
    B.“天阔”句写作者登楼所见,天空广阔,晓云尽散,环顾八方都无所阻挡,境界极为开阔。
    C.颔联紧承首联写景,自上而下,大雁在岳阳的秋晨中飞过,浪涛流经巴峡从西边滚滚涌来。
    D.“老子”一句展现了作者睥睨天下的豪情,写出了作者对今后无数次登楼纵观天下的设想。
    15.面对外敌入侵,本诗与苏洵的《六国论》都对统治者提出了建议。两者的建议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12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因为“ , ”而笑子路。
    (2)《答司马谏议书》中“ , ”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十思”,其中劝皇帝,身居高位更不能忘谦虚,不能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 ”。
    (4)《游园》中,杜丽娘看到花园繁花似锦,在无人欣赏的感叹中夹杂伤感的句子是“ , ”。
    (5)《念奴娇·过洞庭》用“ , ”写天人合一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6)《登岳阳楼》中杜甫以“ , ”表现自己晚年孤独飘零的悲凉处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 (16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 题。
    《红楼梦》中的建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红楼梦》整体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人认为完美的园林景观应该 ①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就非常注重这一点,在蓊郁的花草树木和潋滟水光映衬下,小山曲水,错落有致,楼台亭阁掩映于茂林修竹,极尽清幽旷达之妙。每一个庭院都和山石花木交相辉映,极富自然情趣。
    同时,园子里每一座院落的建筑格调, ② 。如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 院中种植着芭蕉和海棠两种植物,芭蕉为绿、海棠为红,于是贾宝玉便为其取名“红香绿玉”,整体意境颜色艳丽,暗香浮动,与宝玉的性情相符; ③ ,“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自然情趣流泻而出,与黛玉真诚率真的气质相合;蘅芜苑,一眼望去,清凉瓦舍,但透过院内各种香草,素净无华,把宝钗安份随时、不流于俗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每一座庭院都与人物合二为一,不分彼此。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8.“稻香村”是《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一处建筑,后来成为李纨的居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稻香村”是如何体现庭院与人物“合二为一, 不分彼此”的?(4分)
    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恃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二) 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古风插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插画设计相结合的产物。相较于外国插画,中国古风插画( )。对中国传统绘画构图、造型、笔墨的借鉴,极大丰富了古风插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一些作品从传统文人画中汲取营养,以水墨淡彩表达情感,营构意境;一些作品则继承传统工笔画的艺术精髓,以细腻的线条和雅致的色彩绘出( )的人物形象;还有一些作品,延续传统中国画散点构图方式,注重以留白的手法传递画面情绪,使插画尽显传统美学意蕴。在中国传统色彩语言、创作观念中生长起来的古风插画, , , 。
    对中国传统图案、民间故事、建筑元素的灵活运用,也是古风插画的鲜明特色。不少插画师从传统造物中提取文化符号,并对其进行全新( ),使古风插画的表现内容更加多元,风格日趋多样,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此外,在产品包装、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等领域,越来越多的古风插画应用其中,不少传统文化形象被转化为时尚符号,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别具一格 活灵活现 诠释
    B.独树一帜 栩栩如生 诠释
    C.别具一格 栩栩如生 演绎
    D.独树一帜 活灵活现 演绎
    20.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饱含气韵之美,也促进了插画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B.饱含气韵之美,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插画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C.在促进了插画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的同时,饱含气韵之美,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饱含气韵之美,在促进了插画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的同时,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写作 (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半”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张弛有度,是“月有阴睛圆缺”的缺憾之美;“满”是庖丁对解牛之道的极致追求,是张秉贵“一抓准”背后的精益求精。以上两种人生状态,你更欣赏哪一种?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语文]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语文]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共12页。

    [语文]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3页。

    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