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部编版语文 模拟试卷一
展开
这是一份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部编版语文 模拟试卷一,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全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一、书写水平(5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与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生命伟大而神奇,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读冰心的《谈生命》,使人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一股生命的春潮在①pénɡ pài,那春水穿越的悬崖峭壁,那平沙里掩映的斜阳芳草,那山涧红艳艳的桃花……一切生命的迹象都在我们的眼前②liá绕。阅读这一美文,使我们顿然看到生命在泥土中破壳,在冰雪中欠伸,在风雨中吟唱,在烈日中挺立……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③miǎ 小,多么 ,而一点一滴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根据语境,在文段划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微不足道 B.不以为然 C. 不足为奇 D.当之为愧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②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③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周末,文文和同学一起登山。山路难行,正想放弃的他突然想到了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于是信心倍增,登上了山顶。(杜甫《望岳》)
= 7 \* GB3 \* MERGEFORMAT ⑦当你遭遇困境时,千万不要放弃,因为困境中往往蕴藏着希望,正如陆游《游山西村》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B.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C.古代有用官职称人的,所以杜甫又称杜工部。
D.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知命指男子五十岁,古稀为六十岁。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阅读,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回答下列问题。(5分)
6.下列描述的情节中属于《海底两万里》的一项是( )(3分)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D.人类登月,太空飞行
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常常充满了矛盾性,通过这些矛盾性,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对陆地充满厌恶,不愿与陆地上的人类来往,但有时也会对人类伸出援手,你如何看待尼摩船长的矛盾行为?(2分)
现代文阅读(28分)
枕边的夜莺
迟子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⑩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
8.作者以“枕边的夜莺”为题,下列对其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枕边的夜莺”指放在枕边经常用来夜晚阅读的中国古诗词的书籍。
B.体现了阅读古诗词给予自己的美好的精神享受。
C.表达了古诗词给予自己的诗意情怀的熏陶。
D.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古诗词优美的意境。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叙写读书经历,特别是夜晚读古诗词时的体会,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钟爱之情,抒发了人生感悟。
B.第②段中,作者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是为了说明夏天有花香,冬天北风吹,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C.本文中,作者告诉人们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要保持清醒,辨伪存真,去读经得起时间推敲的经典作品。
D.作者写自己喜欢读书,并不只是口号式的宣泄,而是结合具体的读书实例来说明。她与《洛神赋》的故事即为明证。
10.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在结构上与内容上的作用。(4分)
11.作者在文中谈了自己的读书体验和认识,其中哪一点引起你的共鸣?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4分)
抗战时期的林徽因
王宇
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林徽因留给世人的印象,正如她笔下的这首小诗,美丽、浪漫,富有才情。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生命中所经历的艰辛与苦难,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为这可爱的国家带着血活着,流着血或不流血地死去,都觉得荣耀!”
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狼烟突起,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恰恰也在这一天,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梁思成在五台山发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唐代佛光寺大殿,这也是他们一生古建筑考察中最伟大的一次发现,对中国建筑史意义重大。五台山外烽火连天,而五台山中的他们却对局势一无所知。他们回到北平,不久即收到一份日本军部的请柬,邀请梁思成加入“东亚共荣协会”。离开北平已刻不容缓。他们匆匆处置了大批凝聚着多年心血研究的资料、文献,草草收拾行装,带着年幼的儿女,仓皇上路,流亡西南。
③在长沙,空袭警报响起,林徽因夫妇两人本能地一人抓起一个孩子,奔到屋外,一刹那,身后的房屋轰然倒塌。又一枚炸弹从头顶上方落下。林徽因想,这下逃不掉了,那就一家人死在一起吧。但这一枚炸弹竟然没有响,死神大度地与他们擦肩而过。
④去往昆明的路上,常找不到交通工具,一家人不得不在土匪横行、野兽出没的湘黔边界中徒步穿行。在贵州偏僻的小县城,林徽因突发肺炎,高烧不退。更糟糕的是,夜幕降临,风雨滂沱,根本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一家人在黑暗和泥泞的道路上挣扎。就在此时,奇迹般传来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循着暗夜里的琴声,他们找到了八个空军航校学员的住宿地。小伙子们大方地腾出一块地方让他们一家容身。林徽因整整躺了两个星期才退烧。从此这一家和八个年轻人结下深厚的情谊,林徽因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弟弟。正好她弟弟林恒与他们年龄相仿,而且也是空军航校的学员。到达昆明之后,他们经常来往。这八个年轻人的父母都在沦陷区,梁林夫妇成了他们的代家长,还出席他们的毕业典礼。不久,这八个热血青年先后为国捐躯,遗物被陆续寄给梁林夫妇,每一次收到遗物,林徽因都悲痛不已。从此每到七月七日中午十二点,一家人都要为这些青年英烈肃立默哀。更让她悲痛欲绝的是她亲爱的弟弟林恒也血洒长空,年仅25岁。三年后林徽因写下《哭三弟恒》一诗,悲悼亲人。战事最危急的时刻,孩子曾问过妈妈:“如果日军攻入四川怎么办?”林徽因冷静地回答:“中国的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⑤到昆明后,他们已经捉襟见肘。林徽因不得不每天爬四次山坡,走很远的土路到云南大学做兼职英语老师。1941年11月,为了躲避轰炸,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所属的中国营造学社跟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四川李庄,从此开始了他们生命中最为艰难的五年时光。初到李庄,林徽因常常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她就像贫苦的农妇那样,整天都在缝补那些几乎补不了的内衣和袜子,直到实在补不下去。生活的辗转艰辛加之长期的营养不良,使林徽因原本病弱的身体终于到了承受的极限,肺部和肾都严重感染。她每日不停地咳,却又尽力克制,那声音仿佛是要将五脏六腑一起涌出。在无法就医的情况下,她几乎终日卧床,只有靠着坚强的生命意志,才得以在死亡的边缘默默喘息。
⑥而最让她不能承受的是思想与精神的困顿。她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甲】“偏偏碰上大战,转入井臼柴米阵地,五年大好光阴又失之交臂,近来更胶着于疾病处残之阶段,体衰智困,学问工作恐亦无分……”正是这样的焦虑,促使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李庄病榻上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的宋辽金部分,以及全部书稿的校对、补充和润色,编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翻译整理了一批国外现代住宅建造的资料,并汇编成四万字的学术论文《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林徽因在困境中的不懈追求,可以理解为艰难时世中一个知识分子自觉的使命意识,家国关切,一如当时整个李庄的知识分子群体。
⑦即便在最艰难的战乱困厄中,林徽因依然保有对生命、对艺术、对美的一份感悟与沉醉。在逃难途中,她时时被周围景色所吸引,每每不辞劳苦写信与友人分享:【乙】“玉带般的山涧,秋山的红叶,发白的茅草,飘动的白云,古老的铁索桥、渡船,以及地道的中国小城……”“如果不是在这战期中时时心中负着一种悲伤哀愁的话,这旅行真不知几世修来的。”在李庄,偶然从中研院图书室借到几张莎士比亚戏剧台词唱片,她便对着丈夫和孩子绘声绘色模仿,用英文朗诵哈姆莱特那段著名台词“T be r nt t be,that is the questin……”飞扬的神采脱离她病弱身体、陋室穷巷,穿越战争的废墟,在时光里熠熠生辉。面对苦难与死亡的从容承受与超越,便是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⑧“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当我们将林徽因看作20世纪的一道美丽风景、一个浪漫传奇时,我们是否也应该低下头来看看她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林徽因](1904﹣1955),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12.下列不属于林徽因在抗战期间经历的艰辛和苦难的一项是。( )(3分)
A.遭受炮火袭击,与死神擦肩而过。
B.找不到交通工具,途中高烧不退。
C.生活已经捉襟见肘,饱受亲人离世之苦。
D.与丈夫实地勘测了许多古建筑,而天津的一场水灾毁掉了他们存放于麦加利银行保险库的建筑测量资料。
13.下列对甲乙两处引用书信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在书信中,林徽因表达了对研究中断的惋惜和焦虑,表现了她对名利的热衷与追求。
B.甲文照应了前面“最让她不能承受的是思想与精神的困顿”,同时引出下文她在病榻上完成了大量工作的内容。
C.乙文在书信中,林徽因生动地描绘了逃难途中景色,将山间、红叶、茅草等事物生动再现,表现了她对美好事物的捕捉与赞美。
D.乙文照应了前文“即便在最艰难的战乱困厄中,林徽因依然保有对生命、对艺术、对美的一份感悟与沉醉。”又突出下文“面对苦难与死亡的从容承受与超越,便是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14.说说第⑦段划线句的含义(4分)
15.结合林徽因的事迹,为她拟写一段颁奖词。(4分)
古诗文阅读(17分)
乐羊子妻
南北朝·范晔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
16.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见往事耳(见: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
C.当日知其所亡(日:每天) D.遂七年不返(遂:才)
17.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8.结合《孙权劝学》与本文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启示?(至少两点)(4分)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19.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体裁上看,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从题材上看,两首诗都是写幽居之情趣。
B.《竹里馆》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叹惋惆怅的心境。
C.《书事》中的“阁”字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流露出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
D.《书事》中青苔本是静景,诗人化静为动,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写出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让人感受到深院的幽静。
20.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四、语言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学校开展“宣传垃圾分类,创建绿色校园”主题活动,希望你积极参加。
21.下面是李老师在礼堂做的有关“垃圾分类”的演讲,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也许,大家会问:垃圾分类与环保有什么关系呢?
②此外,垃圾中的许多物质也可转化为资源,分类能促成资源再利用,减少新资源的消耗。
③因此,垃圾分类对环保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创建美好家园吧!
④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做好垃圾分类,可以使土地少受侵蚀。
⑤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被我们随意丢弃的垃圾,有些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⑥只要你在扔垃圾之前花一点时间进行分类,就可以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⑦同学们,刚刚我在来礼堂的路上,看见了许多乱扔乱放的废纸、空饮料瓶、塑料袋。
⑦⑤⑥①④②③ B.④⑦⑥①③⑤②
④⑦⑥①⑤②③ D.⑦⑤③①④②⑥
22.假如你是学校小记者,请根据下面采访内容,推断小记者提出的两个采访问题。注意问题要有针对性,语言要得体。(6分)
小记者:①______________
宣传员:“很有必要。比如,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环境,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
小记者:②_______________
宣传员:“可以在每个垃圾桶上注明垃圾的类别,并配上示意图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这样便于民众理解。”
23.学生会宣传部拟写了垃圾分类的倡议书,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6分)
“开展垃圾分类,创建绿色校园”倡议书
①亲爱的同学们:
②垃圾分类是减少垃圾数量、促进资源回收、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③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共创绿色校园活动,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④一、做垃圾分类的参与者。从自我做起,加大担当意识。
⑤二、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弘扬榜样力量,带动身边同学、朋友与家人共同参与。
⑥三、做垃圾分类的维护者。发扬主人翁精神,对破坏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劝导。
⑦以上倡议请大家务必执行。
学生会宣传部
2023年3月1日
五、作文(60分)
24.成长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骄傲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能学会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也发生过一些故事,让你发现了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这一次,我很 ”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明确,真诚地表达对成长的思考、感悟;
(3)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4)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部编版语文 模拟试卷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经典名著中有很多的人生智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部编版语文 模拟试卷三,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模拟试卷一,文件包含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部编版语文模拟试卷一doc、答案doc、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一答题卡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