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重点专题卷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重点专题卷4与酶相关的实验探究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重点专题卷4与酶相关的实验探究课件,共27页。
重点专题卷专题4 与酶相关的实验探究期中期末· 全优手册A卷· 必备知识全优B卷· 关键能力全优一、单项选择题1.(2023江苏徐州期末)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的是 ( C )A.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B.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失活,不再催化淀粉的水解C.平原地区的人进入西藏后产生“高原反应”D.用沸水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 解题思路 “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是因为高温使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失活,不再催化淀粉的水解”是由于胃部的pH较低,使淀粉酶变性失活;“用沸水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失活;A、B、D均说明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平原地区的人进入西藏后产生“高原反应”是由氧气浓度低导致的,不能说明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2.(2023山东安丘期末)ATP合酶是合成ATP所需要的酶,分子结构由凸出于膜外的亲水性头部和嵌入膜内的疏水性尾部组成。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酶时,该酶能促使ADP与Pi形成ATP。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A.在植物的根尖细胞内,ATP合酶分布在线粒体、叶绿体B.ATP合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C.H+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ATP合酶D.ATP末端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解题思路 植物的根尖细胞内不存在叶绿体,A错误;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酶,且不消耗能量,故H+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ATP合酶,C正确。3.(2022全国乙)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C )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解题思路 4.(2020北京高考)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 ℃条件下,向5 mL 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 mL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2组实验提高了 ( B )A.悬液中酶的浓度 B.H2O2溶液的浓度C.反应体系的温度 D.反应体系的pH审题指导 分析题图可知,随反应时间的增加,生成O2总量的相对值不断增加,达到一定时间以后,两组实验中产生的O2总量不再增加(即反应结束),但第2组反应结束时产生的O2总量明显高于第1组,说明第2组中底物浓度较高。解题思路 提高酶的浓度能够提高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产物的量,A错误;提高H2O2溶液的浓度,即提高底物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增加产物的量,B正确;提高温度可能会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产物的量,C错误;改变反应体系的pH,可能会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产物的量,D错误。方法技巧 如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5.(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低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B.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是因为酶的作用具高效性C.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D.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解题思路 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但低温既不能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也不会导致酶变性失活,A错误;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且具有最适pH,在该范围内,低于最适pH时,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高于最适pH时,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降低,C错误;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蛋白酶会催化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水解速率会降低,D错误。6.(2022湖南高考)洗涤剂中的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此外,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失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溶失活B.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不可逆的C.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D.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解题思路 适当加热会促使天然蛋白质发生部分解折叠,暴露出的内部基团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识别而发生自溶失活,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加热后发生部分解折叠的蛋白质经降温可恢复其天然状态,因而适当加热导致的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可逆的,B错误;添加酶稳定剂,可降低碱性蛋白酶发生部分解折叠的概率,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中天然状态的碱性蛋白酶的含量,C正确;酶具有高效性,去污能力强,在洗涤剂中添加碱性蛋白酶可减少洗涤剂的使用量,进而减少P元素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7.(2023山东青岛期末)为探究植物组织提取物A影响种子萌发的作用机理,某实验小组将小麦种子横切为“有胚”和“无胚”两部分,用清水浸泡后,分别把两部分及等量缓冲液加入4支试管中,并按表中的操作进行实验。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各试管中等量的上清液,加碘检测,结果见表。注:“-”为不添加相应物质,“+”为浅蓝色,“+++”为深蓝色。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1、2 号试管结果说明小麦胚可以产生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B.1、3号试管结果说明小麦种子有胚部分可能含物质A的量比较多C.据2、3、4号试管结果推测,物质A可以促进无胚部分产生淀粉酶D.根据表格可推测,小麦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物质A的含量逐渐增多解题思路 与2组(无胚)相比,1组(有胚)的检测结果蓝色较浅、淀粉含量较少,说明淀粉酶催化了淀粉的水解,因此A正确;3号试管内加入了物质A,促进了淀粉的水解,1和3号试管中结果相同,由此可说明小麦种子有胚部分可能含物质A的量比较多,B正确;4号试管内物质A不能发挥作用,淀粉被水解减少,3号试管内物质A发挥作用,淀粉被分解的多,2号试管的结果与4号相同,因此可说明物质A可以促进无胚部分产生淀粉酶,促进淀粉水解,C正确;小麦种子在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而物质A可促进无胚部分产生淀粉酶,促进淀粉水解,因此小麦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物质A的含量逐渐减少,D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8.(2023湖南岳阳期末创新改编)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B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α-淀粉酶和淀粉溶液进行实验C.探究酶的专一性,用α-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用碘液检测D.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pH=1.5时设置温度梯度,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解题思路 若用淀粉和蔗糖来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淀粉是否被水解应该用斐林试剂检测,不能加碘液检测,因为蔗糖水解与否均不与碘液产生颜色反应,C错误;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实验中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因为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错误。9.(2023福建厦门期末)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D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解题思路 T1时加入酶C,A物质浓度降低,B物质浓度增加,说明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A物质含量减少导致的,C错误;由题干可知,该变化曲线是最适温度下的,因此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三、非选择题10.(9分)(2022福建厦门考试创新改编)X酶存在于人的肝细胞中,能将糖原分解为还原糖。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糖原在X酶的作用下分解的实验结果,据此分析,改变的因素是 (填“温度”“糖原溶液的量”或“X酶量”),该因素 (填“影响”或“不影响”)X酶的活性。(2)酶必须保持正常的结构才能发挥催化作用,请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实验,探究X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请补充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①分别取等量X酶置于A、B两支试管中;②向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RNA酶, ;③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糖原溶液,轻轻振荡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④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否有还原糖生成。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 ,则说明X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反之,说明X酶的化学本质是RNA。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9分)(1)糖原溶液的量 不影响 (2)向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蛋白酶 A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无砖红色沉淀(3分)解题思路 (1)题图中的还原糖是生成物,在12~18 min内,各组还原糖生成量不再增加时,图中没有改变某一因素的组的还原糖生成量多于改变某一因素后的组,故改变的是糖原溶液的量;糖原溶液的量不影响X酶的活性。(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X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RNA酶能催化RNA水解;自变量为处理X酶的酶的种类,因变量为糖原是否水解,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糖原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糖原被分解后会形成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能产生砖红色沉淀。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