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B卷)2022-2023 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海南·三模)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其中,地理位置不但影响区域的自然特征,也影响着区域内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乃至区域的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们认识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是认识大洲的( )
①人口分布 ②海陆位置 ③经纬度位置 ④半球位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区域的( )
①气候影响很大 ②地形影响很大 ③交通影响很大 ④矿产资源的储量影响很大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某大洲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下列图中的黑色区域代表该大洲的主体部分,其中能准确表示该大洲半球位置的是( )
A.B.C.D.
(2021秋·吉林·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大洲是( )
A.北美洲B.亚洲C.大洋洲D.欧洲
5.下列关于该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气候类型单一
C.世界第一大洲D.全部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022·山东青岛·模拟预测)20年前,中国学者郝晓光开始研究编制竖版世界地图,旨在传统横版突出东西半球世界地图基础上,更加清晰地描述南北半球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历时10多年努力,他创新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2013年“横空出世”。读“竖版世界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的B大洋为( )
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7.图中甲、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A.马六甲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土耳其海峡
8.下列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大洲跨经度最广B.乙所在大洲有世界最大的半岛
C.丙所在大洲终年寒冷D.丁所在大洲距离南美洲最近
(2022·湖南怀化·统考模拟预测)下图为小明学习某大洲时所画的思维导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①处应填( )
A.欧洲B.非洲
C.亚洲D.北美洲
10.从自然要素的相互影响分析,②处应填( )
A.自西向东流B.自四周流向中部
C.自东向西流D.自中部流向四周
11.(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二模)如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面积比例和纬度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跨寒、温、热三带
B.乙大洲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气候湿热
C.丙大洲平均海拔最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D.丁大洲气候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2022·全国·模拟预测)图示意“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亚洲的气候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季风气候显著B.以热带气候为主
C.地中海气候面积广大D.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13.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大,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包括( )
①面积广大 ②地跨寒、温、热三带 ③深受大西洋的影响 ④地形复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亚洲东部和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原因是( )
A.亚洲地形复杂多样
B.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
C.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
D.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大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020·北京东城·统考二模)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白袍,过着游牧生活;北亚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撬;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在长屋里,有的长屋长达200米。下图是“亚洲不同地区住房、服饰等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图片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孟加拉人B.乙一贝都因人C.丙一达雅克人D.丁一雅库特人
16.影响雅库特人传统生活方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森林资源丰富②气候塞冷,身着毛备皮服装
③降雨较多,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④动物种类多,以狩猎为生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天津·模拟预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关于图中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面积最大的洲B.⑤位于西半球
C.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D.⑥位于⑤的南侧
18.以人工运河为界的大洲有(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⑥
(2021·山东聊城·统考三模)水稻喜温喜湿,生长期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mm之间。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亚洲,加之亚洲居民喜食稻米,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世界水稻产量排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日本、巴基斯坦。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9.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具体表现在( )
①世界上跨度最广的大洲 ②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③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④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世界水稻产量居前十位的国家所属的分区是( )
A.中亚、南亚、西亚B.东南亚、南亚、中亚
C.东亚、东南亚、北亚D.东亚、东南亚、南亚
21.亚洲水稻集中分布区的气候,其共同的特点是( )
A.冬暖夏凉B.雨热同期C.终年湿润D.均受季风影响
(2022·山东·二模)亚洲有三大半岛,地理环境差异显著。下图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三大半岛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白色人种,使用阿拉伯语B.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充足
C.濒临印度洋,降水丰富D.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23.关于甲、乙、丙三个半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导致①②两地传统民居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气温
B.乙半岛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C.甲半岛阿拉伯民族集聚,多信仰犹太教
D.乙半岛多白种人,信仰佛教
(2022·全国·模拟预测)北纬40度被称为“地球的金项链”,这里自然环境多样。下图示意亚洲40°N沿线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
A.以山地为主,东高西低B.以高原为主,中部高东西低
C.以平原为主,西高东低D.以盆地为主,中部低东西高
25.图示地区自然环境多样,体现在( )
① 人口分布不均,东西差异大 ② 地表起伏大,植被类型不同
③ 南北跨度大,热量差异大 ④ 东西跨度大,降水差异大
A.① ②B.③ ④C.① ③D.② ④
二、解答题(共50分)
26.(2019·山东·统考中考模拟)读亚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大陆。丁地位于 半岛。
(2)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据图估算出亚洲南北所跨的纬度大约是________度。
(3)某同学通过上图,判断出亚洲地势的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据图分析其判断依据。
(4)如果沿着北极圈从欧洲出发,自西向东到达北美洲,经过的大洲界线依次是_______、______。
(5)亚洲东部、东南部地区主要分布着______人种,南部、西部主要分布着________人种。
(6)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区域属于 气候,上图哪幅气候图反映的是这种气候类型
(7)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自然景观变化最小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7.(2021·广西柳州·统考二模)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亚洲山河分布图
(1)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证明自己攀登能力的圣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许多登山者都在珠峰上留下了攀登的脚印。③喜马拉雅山脉主要位于亚欧板块和____交界地带。
(2)洲际之间或陆地相连,或间隔运河、海峡,但从没影响过洲际合作与发展。亚洲与欧洲之间的分界线②是____山脉。
(3)下列选项中,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自东向西依次是____(填字母)对应的气候依次是____(填序号)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阿拉伯半岛 b.马来半岛 c.印度半岛 d.中南半岛
(4)据图可知,亚洲的地势特点是____,受该地势特点的影响,亚洲河流的流向呈____流向四周的海洋。
28.(2020·山东青岛·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校考一模)读亚洲地区、北美洲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看,亚洲和北美洲都有北极圈和____(纬线名称)穿过,均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带;从海陆位置看,亚洲和北美洲共同濒临____洋、北冰洋。
(2)亚洲和北美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都是图3中②所代表的____气候,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却缺少图3中①所代表的____气候,而这种气候在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南北狭长分布,主要是因为____。
A.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 B.西部海岸线比较平直
C.西部高大山系的阻挡 D.西部紧临广阔的海洋
(3)甲国北部人口稀少,主要原因是____,乙地区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____。
(4)A、B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它是____(写出字母和所代表的湖泊名称)。
29.(2021·北京顺义·统考一模)北京雨燕是北京地区典型的候鸟,每年七月中下旬,它们离开北京开始迁徙,向西北方向飞行,进入西北地区,跨越天山,然后途经中亚、西亚,再向西南飞行,最后于10月底11月初抵达南部非洲越冬地,次年二月份,它们如朝圣般向着北京重新启程,于4月中上旬“到站”。下图为雨燕迁徙路线及部分板块图、相关景观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雨燕沿“北京-中亚-西亚-非洲南部”一路迁徙,跨越亚洲和______洲,____运河是途中所经两大洲的分界线。
(2)迁徙途中经过亚洲最大的半岛——____半岛,这里的气候相比北京更加____(凉爽/湿润/干燥),依据图中信息,写出判断理由_____。
(3)在北京步入深秋之时,雨燕到达了非洲南部的越冬地,该地以_____气候为主,是____人种的故乡,____(选择正确选项)能够促进当地昆虫的大量羽化,为雨燕提供充足的食物以补充能量。
A.炎热多风的干季 B.温暖多雨的湿季 C.寒冷干燥的冬季 D.凉爽干燥的秋季
(4)雨燕在迁徙途中飞过被称作“地球上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南起___河口向北一直延伸到死海,关于东非大裂谷成因,正确的是______。
①南半部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 ②北半部由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③由河流冲刷形成 ④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期中卷(B卷·真题重组卷)-【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 这是一份期中卷(B卷·真题重组卷)-【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文件包含期中卷B卷·真题重组卷-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解析版docx、期中卷B卷·真题重组卷-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卷(B卷·真题重组卷)-【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 这是一份期末卷(B卷·真题重组卷)-【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文件包含期末卷B卷·真题重组卷-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解析版docx、期末卷B卷·真题重组卷-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B卷·基础过关)-【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 这是一份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B卷·基础过关)-【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文件包含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B卷·基础过关-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解析版docx、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B卷·基础过关-单元测试七年级地理下册分层训练AB卷中图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