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展开请结合教材和一轮备考资料的自主学习内容开展课前预习。
探究: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该照相馆老板言论的逻辑思维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议学情境:郑某与其配偶在某照相馆拍摄了一组亲密照。订立合同时,郑某并未同意拍摄作品可由照相馆作商业宣传使用。可郑某发现,该照相馆在其经营所用的两个微信的朋友圈,使用郑某与其配偶的亲密照宣传业务。郑某找到照相馆老板要求停止使用照片并赔偿,老板却说:“只有给对方造成损害,才需要赔偿,你又没有经济损失,凭什么要我赔偿?”郑某随后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后判令照相馆向郑某赔礼道歉、赔偿损失1.5万元并停止侵权行为。
提示: 不正确。 “损害”包括经济、健康、名誉等方面的损失,与“经济损失”不是同一个概念,该照相馆老板言论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违反了逻辑思维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②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规律)
③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要把握科学研究的逻辑”。
“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说的不合逻辑”“根据材料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要遵守逻辑规律与规则)
“霸权主义逻辑”“强盗逻辑”“诡辩家逻辑”(违背了逻辑规律与规则)
“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
1.“逻辑” 的不同用法
1、逻辑学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当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2、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一、“逻辑”的多种含义
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2.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语词,也是一个多义词。下列说法中的“逻辑”,从词义上看,属于逻辑学研究对象的有( )①学数学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②冯老师在教学中很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③学校教授通识课的郑老师是逻辑学专业毕业的④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探究: “我是在唱歌,不是在扰民。”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判断这句话有没有逻辑问题,并说明理由。
议学情境:甲与乙是隔壁邻居,甲喜欢深夜大声唱歌,影响了乙的睡眠。乙找到甲说:“你晚上唱歌扰民,影响我睡觉了。”甲辩解道:“我是在唱歌,不是在扰民。”对乙的要求置之不理。乙因此长期失眠,经医疗机构鉴定为轻度抑郁症,住院治疗后才有所好转。乙因此要求甲承担责任,遭到甲的拒绝。后来乙上法院起诉甲,法院受理了此案。
提示: ①这句话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②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③材料中乙说甲唱歌影响睡觉,是扰民的行为,而甲却说“我是在唱歌,不是在扰民。”前后说的不是一个方向,偷换论题,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要遵循同一律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概念或判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A既可指代概念,也可指代判断)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1)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2)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1)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2)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1.(2024·浙江·高考真题)小马长大了,帮妈妈去商店买东西,路上遇到了一条河,小马做出的如下推理中,违背“同一律”的是( )A.A B.B C.C D.D
2.(2023北京)2023年4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借助这批影像,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命名了火星上的22个地理实体,杨柳青、古田、周庄、漠河等中国地名“刻印”在火星大地,基于上述材料,下列三段论推理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A.所有的文化名镇都在地球,有的杨柳青是文化名镇,所以,所有的杨柳青都在地球B.古田是历史名镇,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所以有的火星地理实体是历史名镇C.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所以有的火星地名是地球地名D.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所以火星上的漠河是地球上的漠河
3.(2024年1月九省联考江西卷)《墨子·非攻》中记载,有人以“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来诘难墨子的“非攻”主张。对此,墨子反驳道:“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墨子指出对方论证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两不可 B.中项不周延 C.自相矛盾 D.偷换概念
探究: 如果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请问凶手是谁?为什么?
议学情境: 一起凶杀案,经过侦查得知,作案人可能是赵、钱、孙、李四人中的某一个。这四名犯罪嫌疑人都否认自己作案,大家说法不一。赵:“不是我杀的。”钱:“李就是杀人犯。”孙:“钱就是杀人犯。李:“不是我杀的。
提示: 钱是凶手。钱和李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题意又告诉我们,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说假话者非钱即李。因此,赵和孙的话是真的,按照孙的话,钱是凶手。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1)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A→非A)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对立统一)。(2)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主观,可避免;A不是非A)(3)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判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常用公式“A不是非A”(非A是与A相否定的概念或判断)。
(不能同时肯定相反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即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属性又不具有某属性。)
“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1.(2023天津)“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为避免与观棋人犯相同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A.不能违背排中律,持“两不可”的态度B.不能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A”C.应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D.应遵循逻辑规律,克服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2.(2023广东)校运会跳高决赛中,1号、5号两位选手激烈竞逐,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甲说:“5号肯定能打破学校跳高纪录。”乙说:“如果1号能破学校纪录,那么5号也能破纪录。”丙说:“我看好1号,但不觉得5号能破纪录。”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破纪录。”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 )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3.(2024·广东佛山·二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于2024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进行猜灯谜活动,针对猜灯谜的结果有以下四种说法:①在场的4位同学都猜对了。②在场的2位同学没有猜对。③或者乙猜对了,或者丙猜对了。④甲猜对了,当且仅当丙没猜对。当以上说法只有一种说法为假时,将会出现多种两人不可能同时猜对的情况。现已知以上说法只有一种说法为假,在以下选项中将出现两人不可能同时猜对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
探究: 如果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请问凶手是谁?为什么?
提示: 赵是凶手。钱和李相互矛盾,根据排中律,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题意告诉我们,只有一人说真话,那么赵和孙说的是假话,所以赵的话和孙的话是假话,故赵是凶手。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在矛盾关系中“两不可”
在反对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不违背排中律的要求。(如投票表决时,存在赞成、反对、弃权等三种情况)
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常用公式“A或者非A”。(要么A,要么非A,必须要肯定一个,不能同假,即不能同时否定)
1.(2023浙江6月)近日,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有人认为,6岁儿童熟诵《滕王阁序》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背诵,而机械背诵不利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假设以下陈述为真,对上文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 )A.以前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的事件B.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C.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D.背诵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其好奇心
2.(2023·湖北·高考真题)某校举办教职工健康长跑比赛,分男女两组记名次。赛后,赵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钱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第三。”孙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最后。”李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第一,全校第三。”四位老师所言属实,他们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序是( )A.李、钱、赵、孙B.钱、李、赵、孙C.李、赵、钱、孙D.李、钱、孙、赵
3.(2024·广东江门·二模)在某次慈善献爱心活动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捐了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回答如下:最后证实,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根据以上已知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说的是真话,是丙捐的B.乙说的是真话,是丁捐的C.丙说的是真话,是乙捐的D.丁说的是真话,是甲捐的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规律”同义 “逻辑规律与规则”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逻辑学”这门学问
原因公式及基本内容要求
整理课堂笔记完成配套训练题熟记必背知识预习下节课内容
欢迎关注与交流!本人小程序码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这是一份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与分享P7,示例评析形式结构,探究与分享P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这是一份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点导入问题引领,稿定PPT,明确课标把握考情,把握逻辑要义,★“逻辑”的多种含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逻辑规律记忆口诀,体系构建,探究突破内化于心,模拟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这是一份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