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辽宁省鞍山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语文]辽宁省鞍山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1
    [语文]辽宁省鞍山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2
    [语文]辽宁省鞍山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辽宁省鞍山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辽宁省鞍山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出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此外,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类似“视觉锤”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作者视线移动所形成的空间场景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
    (摘编自李小君、龙迪勇《从图像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材料二
    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文学自身的特性。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
    首先,与二十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 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 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图像传播的发达使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无障碍化,人人可以借助自媒体分享经历和观点,文学已成为公共领域的个人实践。文学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开自我而非给出意义。比如,属于网络类型小说之一的职场小说,凭着实用好看、贴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为大众的新宠。
    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图像时代信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
    (摘编自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小说注重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当代小说通过模仿图像叙事、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获得新的发展。
    B. 鲁迅在《示众》中刻画的看客群体,既是围观杀人场景的主体,同时作为被审视的客体,成为鲁迅解读、批判的对象。
    C. 图像传播的发达对文学产生较大影响,当下的文学作品尤为重视个人经验的展示,而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
    D. 图像时代,自媒体的流行让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变得很容易,而职场小说的火热说明文学的新功能得到公众的认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图像与文学的不同,都承认图像对文学造成了冲击,也都赞成或倾向于赞成图像与文学间存在合作关系。
    B. 我们常用“眼花缭乱”表达对复杂图像的观感,这表明图像虽然直观、形象,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在庞杂、多元的图像信息之中。
    C. 马致远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与鲁迅的小说《伤逝》对会馆的描写有相似之处。
    D. 罗中立的画作标题“父亲”具有点睛之妙,如果改为“农民”,人们对画作的解读将大不相同,这说明语言使图像产生了多义性。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名作之一《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创作出来的绝世精品。
    B. 某同学在公众号中谈到,观赏仇英的名画《兰亭修禊图》时,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画作情韵悠长。
    C. 魏晋至隋唐时期,诗与画是分离的,题画诗也并非题在画内,虽然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但诗歌依然流传至今。
    D. 英国学者豪厄尔斯认为在“视觉世界”里,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按图索骥”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4. 比喻论证是指利用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来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请分析劳拉·里斯“图像之锤”这一比喻所包含的相似点及论证的事理。
    5. 有同学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但并不喜欢读原著,因为图像比语言文字更有意思。请你根据材料劝说他多读原著,列出要点即可。
    【答案】1. C 2. D 3. B
    4. ①相似点:锤子具有冲击力,而图像具有视觉冲击力;锤子能使钉子深入木板,而图像能使广告语深入脑海。②事理:图像在唤起知性、强化记忆方面具有强势作用。
    5. ①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②文学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而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错误,根据原文“与二十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 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 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重视个人经验展示,不代表就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和现实批判。选项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说明语言使图像产生了多义性” 错,根据原文“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可知,图像本身具有多义性;根据原文“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可知,“父亲”这一标题,帮助人们清除了理解的障碍,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解读的意义载体。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观点:文学在图像时代的特有功能,一是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 越来越指向个体经验而非给出意义;二是当下文学能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
    A.强调画家对文学作品的模仿;
    C.强调诗画分离,诗歌流传时间跨度长;
    D.强调了图像在视觉世界的重要性;
    以上三项都不涉及文学在当下的独特功能。
    B.观赏名画,想起名篇,更觉画作情韵悠长,体现了文学语言帮助人们清除对画作理解的障碍,使画作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因而更觉情韵悠长。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
    该比喻出现在材料一第三段,目的在论证“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要分析比喻的相似点,就要分别找出本体与喻体及其特点,再寻找其相似点。
    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可分析出,相似点:锤子具有冲击力,而图像具有视觉冲击力,锤子能使钉子深入木板,而图像能使广告语深入脑海。
    结合材料一第三段“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可分析出,事理:图像在唤起知性、强化记忆方面具有强势作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喜欢看电视剧,不喜欢读原著,是不理解图像与语言文字的特点,劝说其改变态度,应从语言文字或文学在图像时代的特有功能上入手,归纳要点即可。
    结合材料一第一段“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可分析出,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
    结合材料二第三段“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可分析出,文学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小奥的眼
    星期天上午,因为下雨,没法放羊,爷爷让小奥在家学习。
    他趴在炕沿上,翻了几页课本,心中感到厌烦。又看了一遍那几本看过很多遍的儿童绘本,更烦。他的目光盯着墙上一只壁虎看,看……突然,那壁虎向一只蚊子扑去。蚊子到嘴时,壁虎的尾巴一声微响,断裂了。
    另一只壁虎从黑暗中蹿出来,把那条在炕席上跳动着的小尾巴吞了下去。小奥大吃一惊,蹦了起来。他很想把奇迹告诉爷爷,却听到了爷爷响亮的鼾声。原本坐在灶旁用柳条编筐的爷爷手里攥着柳条睡着了。他悄悄地从爷爷身边绕过去,顺手从门后抓起一个破斗笠扣在头上,然后轻轻地穿过院子,蹿出大门。两只拴在柿子树下的山羊咩咩地叫着,他没理睬它们。
    雨下得不大不小,头上的破斗笠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新用水泥铺成的大街上汪着明晃晃的雨水。他一边跳踩着水汪,听着咕叽咕叽的水声,一边念叨着同学们篡改过的诗句:“圈里母猪黑,窗上玻璃明。养猪发大财,全家进了城。”
    大街上没有人,一条狗夹着尾巴,匆匆地跑过。一只麻雀叼着一只知了从很高的空中飞过。那知了尖利地鸣叫,拼命地挣扎。那知了挣脱了麻雀的嘴,尖叫着钻到天上去了。小奥从来没有想到知了能飞得这样高。那只失去了猎物的麻雀,筋疲力尽地落在张二昆家的门楼上。
    张二昆家的大门是村子里最气派的大门。在张二昆家大门两侧白色的墙上,右边写着“改建新式厕所”,左边写着“享受文明生活”。张二昆是村子里最大的官。村里人都不乐意把改建厕所的宣传口号写到自家墙上,二昆说那就写到我家墙上。张二昆当官两年就把这个乱得出名的村子治理得服服帖帖。张二昆让村子里的人都坐上了马桶。张二昆说农民坐着拉屎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小奥想到刚开始爷爷蹲到马桶上骂二昆,过了几天爷爷坐到马桶上夸二昆。
    张二昆当官前是村子里最大的刺儿头。他曾经将他的前任拖到村西头那个大湾里。小奥记得那天的场面,真像过节一样。那个官不会游泳,在湾里挣扎,喝湾水把肚子都喝大了。那个官刚爬到湾沿上就被张二昆踢下去,爬上来又踢下去。
    后来那个官哭着说:“二昆,我承认了还不行?”张二昆说:“你大点声说,让大家伙都听到,你承认了什么?”那个官说:“乡亲们,我承认,我将黑青铁路占咱们村的公留地的赔偿款挪用了一点点。”张二昆说:“大家伙儿都把手机拿出来录视频,你大点声,当着大家的面说清,说你贪污了多少,怎么贪污的。说不说?不说你今天就在湾里泡着吧……”
    小奥记得那是前年二月里的事儿,湾里的冰刚刚融化,水很凉,小北风一吹,站在湾边的人都忍不住打哆嗦。大家都开了手机录视频,那个官站在湾沿,浑身流着水,嘴唇发青,哆嗦着交代罪行。小奥爷爷不会用手机录像,急得跳脚。小奥把爷爷的手机夺过来,点了几下。爷爷说:“小东西,你跟谁学的?”张二昆说:“乡亲们,把证据保存好,千万别删了。我去投案了。”乡亲们说:“二昆,我们联名保你。”
    小奥路过张二昆家大门口时,看到路边停着一辆黑色的奥迪,车后粘着一个银色大壁虎。他畏畏缩缩地靠近那壁虎,想用手指戳戳它。就在他刚刚伸出手指时,一扇大门嘎嘎响着打开了。张二昆跟随着一个五大三粗的黑汉子走出来。那黑汉子腆着肚子,腰带扎在肚脐下边。张二昆与那黑汉子握手,脸上挂着笑,嘴里连声说:“您尽管放心,袁武的工作我去做。”小奥不认识黑汉子,但他知道袁武是他的同学袁小鳖的爹。袁小鳖大名叫袁晓杰,小鳖是他的外号。黑汉子距离奥迪车还有七八步时,司机从车里猛然钻出来,把小奥吓了一跳。司机小快步绕到车右,拉开后边的车门。黑汉子对着张二昆双手抱拳晃了晃,弯腰钻进车里,车体猛地落下去一截,车轮也瘪了一些。司机不轻不重地推上车门,然后疾步回到驾驶座上。车轻快地往前跑去,排气管里冒出白色的雾气。
    张二昆对着车招手,目送着车沿着湾边的公路右拐北去。这时,他才像突然发现了似的,惊讶地问:“小奥,你在这里干什么?”小奥指一指门楼上的麻雀,悄悄地说:“知了飞了。”张二昆冷笑一声,道:“什么知了飞了,回家写作业去。”
    小奥站得笔直,盯着张二昆看。他看到张二昆穿着一件壁虎牌T恤衫,与奥迪车上那条壁虎呼应。张二昆虎着脸说:“看什么?鳖羔子,回家让你爷爷给你爹娘打电话,让他们赶快滚回来,我们太平村要干大事,不用出去打工了。”张二昆转身进门,大门哐当一声关上。
    (节选自莫言小说《天下太平》,题目为编者所加,有删改)
    材料二:
    在我的认知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了一批吃狼奶长大的后来人,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并只为自己活着。而我以为作家就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一个小小的职业。写作是作家的使命。作为作家要在文学创作上胸怀大志,肩负担当和责任,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这个时代,书写这个时代,能沉住气,能静下心深入思考这个时代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莫言。莫言与那些狼孩泾渭分明,从发表《透明的红萝卜》开始,特别是他的《红高粱》问世之后,他行文做人的野气里,始终不失作家的“忠厚”。这种“忠厚”是我尊重并深爱莫言的又一因素。
    (节选自从维熙《莫言三影》)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细节描写来暗示社会环境,如墙上写着的“改建新式厕所”与“享受文明生活”体现了发展中的新农村特征。
    B. 小说中乡亲们围观张二昆“整治”前任村干部、表示要联名担保张二昆的情节体现了中国农村“礼俗社会”的特点。
    C. 小说中乡村的巨大变化一崭新的马路、张二昆家气派的大门,都体现了村民物质生活的改变。
    D. 莫言作品的语言带着独特的乡土感,小说中方言词汇的运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7. 小说以小奥的视角展开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小奥的视角行文,以旁观者的身份见证了张二昆与黑汉子的交流,增强了小说人物的真实性。
    B. 作者借助小奥的视角,将反复出现的壁虎意象串联起来,寄寓了作者对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C. 小奥眼中的世界充满了成人无心关注的“奇迹”,它和成人眼中带着功利色彩的现实的世界并不完全相同。
    D. 通过小奥的眼,小说不仅描摹童趣,而且以儿童独特的视角和心理来表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8. 宋代的戴复古在《寄兴》中写道:“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请结合材料一中农村干部张二昆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 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忠厚”?请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分析。
    【答案】6. C 7. B
    8. ①“金无足赤,白璧微瑕”是说人无完人。张二昆作为村干部有诸多优点,同时也有缺点。
    ②分析:优点是有正义感,有担当,有责任感;百姓拥护,有群众基础)勇于变革,敢作敢为;有工作能力,不拘泥。缺点是做事冲动,行为粗鲁;有匪气、流里流气。
    9. 忠厚:写作要怀有时代责任,关注普通民众,寄寓时代思考。
    ①关注时代。揭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农村普通民众的生存境况和心灵世界。如农民进城务工背景下,留守儿童的孤独。
    ②关注普通民众。小说直面当代农村普通民众的心灵世界,有留守儿童的孤独与无聊、村民的自私与从众,也隐含着背井离乡打工人的无奈。
    ③表达了时代变革中的隐忧。如乡村变革过于关注物质建设,缺少心灵建设等。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都体现了村民物质生活的改变”错误,“张二昆家气派的大门”并未体现乡亲们物质生活的改变,只是表现张二昆家富有。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述视角的能力。
    B.“寄寓了作者对中国农村社会变迁思考”错误,壁虎意象在小说中是平面式呈现的,带有一定的寓意,但是并未呈现变化过程。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金无足赤,白璧微瑕”这两句用于比喻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世上没有毫无缺点错误的人,即平常所说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应张二昆,则是说他作为村干部有诸多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优点是有责任感;百姓拥护,有群众基础)勇于变革,敢作敢为;有工作能力,不拘泥。
    张二昆是一个带头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干部形象。强逼前任支书交代罪行,表明他有正义感,有担当;他改建厕所,和黑汉子谈话,决心整改袁武的养猪场,表现他的敢于斗争;是号召村民回乡干大事,表现了他身上新时代的文明意识和实干精神;号召外出村民回乡干大事,表现了他身上新时代的文明意识和实干精神,他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这些都是他的优点。
    而二月天把前任扔到大湾里,可看出他做事冲动,行为粗鲁;“张二昆说农民坐着拉屎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结尾他说“回家让你爷爷给你爹娘打电话,让他们赶快滚回来”,说话有匪气、流里流气。这些都是张二昆的缺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
    结合“写作是作家的使命。作为作家要在文学创作上胸怀大志,肩负担当和责任,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这个时代,书写这个时代,能沉住气,能静下心深入思考这个时代的问题”可知,忠厚是指写作要怀有时代责任,关注普通民众,寄寓时代思考。
    小说关注时代。文中小奥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去城里务工,他和爷爷在一起生活,内心孤独。村里人“都不乐意把改建厕所的宣传口号写到自家墙上”。小说揭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农村普通民众的生存境况和心灵世界。如农民进城务工背景下,留守儿童的孤独。
    小说关注普通民众。小说直面当代农村普通民众的心灵世界,留守儿童小奥孤独而无聊;村里人都不乐意把改建厕所的宣传口号写到自家墙上,张二昆打前支书让村民录视频,“大家都开了手机录视频”,可见出村民的自私与从众,而小奥父母留下小奥外出打工,孩子的心灵世界缺少关注,也隐含着背井离乡打工人的无奈。
    小说表达了时代变革中的隐忧。改建厕所,养猪致富,“要干大事,不用出去打工”,都表明乡村变革中对物质建设的关注,但人们的精神世界无人过问,留守儿童的成长也没人关心,乡村缺少心灵建设。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涉河关指博关虽欲侍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齐王曰:“齐僻陋隐居,托于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今大客幸而教之,请奉社稷以事秦。”献鱼盐之地三百里于秦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改)
    文本二:
    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王。”王曰:“奈何?”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共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曰:“善。”乃具革车三十乘,纳之梁。
    齐果举兵伐之。梁王大恐。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齐王曰:“寡人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曰:‘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孤,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王曰:“善。”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有删改)
    【注】①在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决定迁都,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东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以后,魏国也被称为梁国。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水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悉A赵B兵C涉D河E关F指G博H关I虽J欲K侍L秦M不N可O得P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也作连衡。它是苏秦提出的外交策略,张仪常用来游说各国,也用来泛指结盟。
    B. 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 “乃具革车”的“具”是“置办,准备”的意思,与《鸿门宴》中“具告以事”的“具”意思不同。
    D. 乘,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三十乘即三十辆兵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仪劝说齐宜王,认为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但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时的安定,并未从长远角度为齐国谋划出长治久安的政策。
    B. 张仪劝说齐王与秦国联盟,齐王认为齐国地理位置偏僻,东临大海,没有考虑社稷的长远计划,所幸现在有张仪这样的贵客前来指教。
    C. 武王的左右近臣厌恶张仪,因此张仪献计武王,愿意前往梁国,利用齐王对自己的仇恨,让齐梁两国交战,秦国趁此机会入侵三川之地。
    D. 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楚国。在齐、楚之事处理完毕后,冯喜对齐王说,大王憎恨张仪,秦王却厚待抬举张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
    (2)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
    14. 两则材料中,张仪、冯喜游说齐王都取得了成功。请简要分析他们是如何说服齐王的?
    【答案】10. FIM 11. A 12. D
    13. (1)替国家社稷考虑,东方诸国将要发生大的变乱,这样以后大王可以趁机更多地割取(别国的)土地。
    (2)当齐国、魏国的军队在大梁城下(彼此)牵连,不能互相离开,大王趁着这个间隙讨伐韩国。
    14. ①张仪先通过鲁国亡国的例子说明战胜的虚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的实力;进而指出齐国不与秦国联盟的后果。
    ②冯喜指出齐王攻打魏国是中了张仪的计,而且是在秦王面前抬举张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全部的赵兵渡过河关,长驱直入向博关,到那时您即使想侍奉秦国,(也是)不能够的了。
    “河关”作“涉”宾语,宾语后F处断句;
    “博关”作“指”的宾语,“虽”用于下句句首,宾语后I处断句;
    “秦”作“侍”的宾语,宾语后M处断句。
    故选FIM。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它是苏秦提出的外交策略”错误。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出自“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与“合纵”对应,也作连衡。它是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也用来泛指结盟。合纵,起源于战国时代,本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联盟战略。秦国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并呈南北方向分布,故称合纵。
    C.正确。置办,准备;详细。句意:于是准备了兵车三十辆。/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楚国”错误,由原文“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可知,是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楚国,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秦王却厚待抬举张仪”主语错误,由原文“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可知,趁机对齐王说:“大王十分憎恨张仪,即使这样,大王却在秦王面前厚待抬举张仪。”由此可知,是“大王却在秦王面前厚待抬举张仪”。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为”,替;“计”,考虑;“变”,变乱;“然后”,这样以后。
    (2)“齐、梁之兵连于城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齐、梁之兵于城下连”;“连”,牵连;“相”,互相;“去”,离开;“间”,间隙。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结合“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可知,张仪先通过鲁国亡国的例子说明战胜的虚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的实力;结合“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涉河关指博关虽欲侍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可知,进而指出齐国不与秦国联盟的后果。
    结合“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曰:‘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孤,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可知,冯喜指出齐王攻打魏国是中了张仪的计,而且是在秦王面前抬举张仪。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张仪为秦国的连横政策而去游说齐宣王说:“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宗室贵族都富足安乐,没有超过齐国的。可是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时的安逸,却不考虑千秋万代的利益。主张合纵联盟的人都互相结党,没有人不认为合纵政策可以。我听说,齐、鲁交战三次,鲁国三战三胜,鲁国因此(陷入)危机,亡国紧随其后。虽然有战胜的虚名却又陷入危亡的境地,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齐国大而鲁国小。(假如)大王不侍奉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魏攻打齐国南部,全部的赵兵渡过河关,长驱直入向博关,到那时您即使想侍奉秦国,(也是)不能够的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齐宣王说:“齐国处在边远偏僻的地方,依靠于东海之上,未曾知道国家的长远利益。所幸现在有贵客前来指教,请让我献上国家来侍奉秦国。”(于是齐国)向秦国献出了出产鱼盐的土地三百里。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改)
    文本二:
    张仪侍奉秦惠王,惠王死,武王即位。武王的左右近臣诽谤张仪。张仪听闻这些,对武王说:“我有一条愚笨的计谋,希望献给大王。”武王说:“是什么样的计谋?”张仪说:“替国家社稷考虑,东方诸国将要发生大的变乱,这样以后大王可以趁机更多地割取(别国的)土地。如今齐王十分憎恨我,我张仪所在的地方,齐王必定发兵攻打那里。所以我愿意请求用不才之身前往魏都大梁,齐王必定出兵攻打魏国。当齐国、魏国的军队在大梁城下(彼此)牵连,不能互相离开,大王趁着这个间隙讨伐韩国,入侵三川之地,出兵函谷关却畅通无阻,靠近周王的地界,天子祭器必定献出。挟持天子,掌握地图户籍,这就是帝王基业啊!”武王说:“好。”于是准备了兵车三十辆,(把张仪)交给魏都大梁。
    齐王果然发兵讨伐魏都大梁。魏王十分恐惧。张仪说:“大王不要担心,我可以令齐国退兵。”于是派他的舍人冯喜到楚国,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齐国、楚国的事务处理完毕,趁机对齐王说:“大王十分憎恨张仪,即使这样,大王却在秦王面前厚待抬举张仪。”齐王说:“寡人十分憎恨张仪,张仪在哪里,寡人必定攻打哪里,凭什么抬举张仪呢?”回答说:“这正是大王抬举张仪之处。张仪离开秦国,趁机与秦王约定说:‘齐王十分憎恨我,我张仪所在的地方,必定发兵攻打那里。所以我愿意乞求用不才之身前往魏都大梁,齐王必定出兵攻打魏国。’齐国果然讨伐魏国,这样大王对内使民众疲弊对外与邻国交战,在邻国间广树仇敌却自己陷于孤立,而使张仪得到秦王的信任。这就是我所说的抬举张仪。”齐王说:“好。”于是停止(进攻魏国)。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有删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亭晚望
    赵嘏[注]
    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余。
    秋馆池亭荷叶歇,野人篱落豆花初。
    无愁自得仙翁术,多病能忘太史书。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
    [注]赵嘏,晚唐诗人,一说此诗作者为李郢。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凉冷”“雁疏”渲染了晚望的氛围,“思有余”总写诗人晚望时的感受。
    B. 中间两联将“野人”的辛劳与自身的处境进行对比,表达诗人超然的人生态度。
    C. 尾联“香稻熟”暗写诗人听到故园讯息时的欣喜,并由此触发归乡的急切心情。
    D. 前四句重写景,后四句重抒情,用语不事雕琢,意象朴素清幽,情感深厚真挚。
    16. 诗题“江亭晚望”又作“江亭晚秋”,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 B 16. 示例:“江亭晚望”这个题目更好。①“晚”蕴涵丰富,既可指时节“晚秋”,也可指时间“傍晚”、人生“晚年”;②“望”包含诗人的动作,能统摄全诗,不仅写所望之景,而且暗含所望之感。而“晚秋”只指明时节。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将‘野人’的辛劳与自身的处境进行对比”错误,前一联写硕大的荷叶开始凋谢,农人的篱笆旁攀援缠绕的豆角却生长旺盛,突出了植物的衰荣有序、轮回不息的生长规律。后一联说自己的生活,无愁即神仙,有病亦不能停止读史书,人生态度超然。前后没有对比,“野人”也不辛劳。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题目作用的能力。
    首先明确“江亭晚望”这个题目更好。
    首先从“晚”字内涵入手分析,“晚”有多重意蕴,既可指“碧天凉冷雁来疏”“秋馆池亭荷叶歇”的“晚秋”时节,也可指时间“傍晚”和人生的“晚年”,蕴涵丰富;
    再看动词“望”,它是诗人动作,统摄全诗内容。诗歌内容就是一幅秋望即景图,诗人抓住了馆池荷叶凋残和野篱豆花初放的典型景色,写出了初秋时节的自然景致。句尾的“歇”与“初”极精要地写植物的衰荣有序、轮回不息的生长规律,从而引发诗人关照自身,并由此引起思乡之情。诗歌由所望之景引发所望之感。而“晚秋”只指明时节。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囊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______,______;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2)鲍照曾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表达内心愤懑,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描写相近动作,抒写近似心情。
    (3)古诗词中,作者往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寄寓情感。其中,三国人物故事就经常被引用,如唐诗中“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虽曰爱之 ②. 其实害之 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 ④.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⑤. 出师未捷身先死 ⑥. 长使英雄泪满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箸”“拔”“捷”“襟”“便”“雀”“锁”“乔”。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费孝通笔下的土地上有着几千年来孩子、爸爸、爷爷分别在土里玩耍、干活和守望的平凡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踏上乡村的土地,一条条迂回的羊肠小道,载着你轻快的步伐。田野间,不时传来布谷鸟悠闲的声音,偶尔也会有几声蛙叫,掺杂着 ① 的鸟声,似一曲田间交响;风吹麦浪,一颗颗饱满的穗头轻轻摇曳,黄昏的斜阳缓缓落下,挂在树梢间,又披在田野间,最后消失在远处的山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人靠的是土地。土地给了他们依靠,给了他们温暖,更给了他们生命;对于一个世居乡村的人来说;土地是希望,是慰藉,更是情感的寄托。 ② ,日落而息,到了收获的季节,每一块田地里,到处可见收获的农人,金灿灿的麦子,象征着希望,被收割于刀下。而割倒一片片麦子之后,人们又会拾起掉在地里极少数的穗头,因为乡村人更加懂得,一饭一粥,当思 ③ 。
    黄土地不会辜负乡村人,就像乡村人不会亏待黄土地一样。人们将一颗颗、一粒粒的种子勤劳地播撒在土地上,用心血去经营,用汗水去浇灌:土地以根肥苗壮、麦饱果实报答着热爱它的乡村人。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黄土地”“乡村人”按照不同的次序出现了两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不绝于耳(宛转悠扬) ②日出而作 ③来之不易
    19. 费孝通笔下的土地上,有着几千年来平凡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孩子,在土里玩耍;爸爸,在土里干活;爷爷,在土里守望。
    20. ①先以拟人手法写黄土地如何对待乡村人,再写乡村人如何对待土地,二者形成类比;
    ②使语意得以强化,更好地揭示出二者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关系;
    ③使语句整齐匀称,给人以回环往复的意趣。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此处形容鸟声,与前面的布谷鸟和蛙声掺杂,强调各种声音不断绝;“似一曲田间交响” 则对前面的信息进行补充,要求所填写的成语应该如交响乐一般悦耳动听。这样该空填写“不绝于耳”“宛转悠扬”等词语都可以。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 宛转悠扬:指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第二处,此处是农人的生活,由后面的“日落而息”提示前面的成语应该是“日出而作”。日出而作: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第三处,前文“人们又会拾起掉在地里极少数的穗头”是表现了人们对粮食的珍惜,所以该空应填写珍惜粮食的原因,即“一饭一粥”得来的不容易,应填写“来之不易”。来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本题中,首先确定主干句,句子的主干为“费孝通笔下的土地上有着几千年来平凡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可以将这个主干句放在前面或者后面做总结性语句。
    然后分析句子的修饰成分,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并列的文字,“孩子、爸爸、爷爷”和“在土里玩耍、干活和守望”两处文字前后呼应,“分别”将两处并列文字衔接起来。拆开这两处并列的文字分别表述就是几个短句“孩子在土里玩耍”“爸爸在土里干活”“爷爷在土里守望”。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手法上:前一个句子中“辜负”一词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土地人格化,强调黄土地会给予乡村人恩惠,报答乡村人;第二句则直接表达了乡村人对土地的情感。“像”将前后两个句子连接起来形成类比。
    内容上:“黄土地”“乡村人”按照不同的次序出现,在语意表达上强化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内容得以强化。
    语言上:句式的相似性也造成了音韵上的回环往复之美,使语句整齐匀称。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有没有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况?每月月初,你信心十足地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但到月末时,却沮丧地发现你不知道怎样才能完成?你一直很希望做好某件事,可不知道为什么总也开始不了?我们往往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但事实上, ① 。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但是不同的精力状态,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在体力劳动的时代,劳动时间和效率几乎成正比;而在脑力劳动的时代,精力代替时间成为了更重要的资源。
    精力管理金字塔可以分为四种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精力,依次是体能、情感、思维、意志。这意味着身体不好的时候,心情也不好; ② ,做判断容易失误;强大的思维能力背后,往往是坚定的意志力。 ③ ,我们做事才能“全情投入”。了解了精力金字塔后,当我们重新看待很多人说的“状态不好”,就明白这实际上意味着很多东西。比如,脑力活动者的疲倦是思维疲倦,对他们来说,需要的不是体力休息,而是精力补充,他们应当散步、读书、听音乐、看电影,以这样的方式“换个脑子”。
    21.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丽呀,明天是教师节,我们送老师一张自己绘制的漂亮贺卡吧。
    B. 老校长说:“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踔厉奋发,不负韶华!”
    C. 我们要照顾好各自学校的“小菜园”,劳动基地不能虚有其表啊。
    D. 有了我们这位小皓歌手,你想听歌太容易了,要多少,就有多少。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A 22. ①我们或许缺乏的是精力管理能力
    ②情绪不佳的时候
    ③只有管理好这四种精力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人称代词的能力。
    原文中的“我们”实指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
    A.“我们”实指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
    B.“我们”实指听话的人,不包括说话的人,相当于“你们”。
    C.“我们”包括说话的人、听话的人和其他人,意义虚化,在这里作句子主语。
    D.“我们”包括说话的人、听话的人和其他人,意义虚化,在这里作句子定语,相当于“我们的”。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下句“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但是不同的精力状态,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可知,讲的是精力,不同的精力状态,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再结合上文“我们往往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但事实上”可知,事实上我们并不是因为自己缺乏时间管理能力,而或许缺乏的是精力管理能力,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我们或许缺乏的是精力管理能力”。
    第二空,结合上句“这意味着身体不好时候,心情也不好”可知,讲的是心情不好;再结合下句“做判断容易失误”可知,应该是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做判断容易失误,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情绪不佳的时候”。
    第三空,上文内容讲的是体能、情感、思维、意志这四种精力,精力不好的时候判断容易失误,精力好的时候思维强大,可见要想我们做事才能“全情投入”,就要管理好这四种精力,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只有管理好这四种精力”。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到他人的误解,我们也会无意中误解他人。面对生活中的“误解”,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你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在“化解误解”方面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让那些有类似经历的同学读了你的文章以后受到启发。
    写作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
    ②不少于8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例文:
    旷达容物,便无误解
    每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都会被别人误解,也会有意或无意地误解别人。遇到误解,心里委屈是正常的,没有人可以平静待之。纵是智者,也难免有千虑一失之时,更何况众人呢?误解之生,实属正常。
    误解是一种心胸的狭隘,它与包容格格不入。心胸的狭隘制造了误解,也产生了怨恨。园囿于自己的个人世界,陶醉于自我的意志观念。狭隘与包容绝缘,她点燃了误解的导火索,终于爆发了误解的冲突。误解是一种心智的愚昧,它与理解水火不容。心智的愚昧导致了误解,也延伸着怨恨。执迷不悟于事实的真相,津津乐道于偏执的误解,曲解了生活的本义。愚昧远离理解,昭示着误解的杀伤力,带来伤害和错过。
    误解已成,隔阂既生,那么怎样才能打破隔阂,化干戈为玉帛呢?
    默然不语,破口大骂,此皆误解之症。误解产生前后,人与人之心灵往往相隔甚远,心灵之音难以传达,故会大声争吵,或干脆充耳不闻,心灵的隔阂愈积愈厚,误解就会趁隙而入。此时须架一座宽容之桥,洞悉对方的心灵世界,学会换位思考,才不至于一叶障目,雾里观花,误解也就烟消云散了。
    误解多因琐事而生,加以冲动之火助长,便会产生星火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是故,纵使是心有灵犀的恋人之间也难免误解连连。此时所需之良药便是一轮松间明月,或一缕江上清风,来抚慰烦躁的心灵,消融心灵的隔膜。卧于理智之石旁,啜一口冷静之茶,看天边云卷云舒,观园间花开花落。用冷静的甘露滋润排斥的心灵,浇灭冲动的火花,冲散误解的烟云;用理智的光辉驱散猜疑的阴霾,消融误解的冰封。惟有冷静与理智坐守心灵之门,误解便无可趁之机。
    如果说冷静与理智能阻挡误解的侵入,那么,开阔的胸襟则能使之永远地消逝于朗朗乾坤。旷达之人,不会苦苦地挽留夕阳的影子,亦不会久久地感伤春光的消逝,他们能包容你的无知、愚拙以及放肆。自然,他们自己也从不会让误解近身。纵观古今误解之辈,皆为心胸狭窄,小肚鸡肠之人。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便是个有点小性子之人,喜“咬文嚼字”,对无心之言妄加揣测,折磨自己原已不堪重负的心灵,不得不说她的命殒归天与她的小性子有莫大的关系。由此可见,误会不仅是人际关系的一剂毒药,于己之身心也是极为不利的。以小性子来忖度他人言语,只会杯弓蛇影,风声鹤唳,给人的心灵以无情的摧残。以旷达的心胸来旁观世间百态,误解便无处可生无处可藏。
    以明察秋毫之眼洞悉他人的心灵世界,以冷静、理智之心压制心中冲动之火,误解之种子就无可萌发;以旷达之胸怀包容世间万物,误解之毒便可彻底清除。若是,心灵之泉即可永远清澈明净,人生之路自是永无误解之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给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被人误解。这里既包括我们自己被他人误解,也包括他人被“我”所误解。我们往往希望正确理解他人,或被他人理解,从而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表达自我。当我们被理解之后,我们才能让自己产生足够的归属感,而归属感本身本来说,能够让我们获得一种被共情后的喜悦。但因为人的认知和客观世界的差异性,才会有误解的产生。这种情况往往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化解误解的方法之一,或许是坦然接受误解的存在。但误解毕竟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因此如何学会化解误解,也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对此,试题即要求以“化解误解”为主题展开写作。对此,首先可以指出产生误解的原因,比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产生误解:对这个世界本身来说,普遍存在着实行者和旁观者之间的归因偏差。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归因偏差,所以导致了我们这个世界,彻底的理解是很难发生的,误会是必然存在的客观事实。此后,则可针对自我或他人等角度,从行动论等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化解误解:一方面,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不论是否被外界误解,都要有自己内在的认同感,不要过度地被外界所影响,而应该将自己的视野看到内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面对他人误解时,要学会勇敢为自己辩解等等。
    立意:
    1.建立自我认同,忽视外在误解。
    2.以理解之心认同他人,消除误解。
    3.不苛求理解,不害怕误解。
    相关试卷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小说结尾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