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1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2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为什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由于这句话已成为文学研究者的一个共识和社会大众的常识,学者们对其内在逻辑似乎没有从理论的视角予以探讨的兴趣。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不够导致了忽视该问题对文本阅读、诠释学和文论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尽管现代文学思想层出不穷、百家齐放,但它们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文学的开放性问题:即文本究竟是一个和谐统一的封闭空间,只允许细致入微和自圆其说的阐释;抑或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有着不同的观点、声音、态度、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兼容并包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解释。本文旨在沿着已有的探索路径向前推进,反思文学开放性的内在逻辑和机制,试图从理论上回答为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
    尽管不少诗学理论涉及文学的开放性,但对于“开放性”与“文本性”的关系并没有理清,这两个概念至今仍然模糊不清,没有被清晰地定义和解释,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关系在讨论文本如何产生意义的过程中被遮蔽或忽略了。在笔者看来,开放性和文本性虽然紧密相关,却不尽相同:开放性是一种空间隐喻,与封闭性相对;意义则是指语言代码所传达的信息或通过语言代码所表达的信息。如果我们把开放性比作一个文本所产生的想象空间,那么文本性则像是该空间内部的物质因素。理论上,开放性是无限的,但在实际上,它受到意义的限制。文本的开放性是由产生的意义数量决定的,它与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数量成正比。一个文本通过代码的符号生成作用产生了一系列无休止的意义,为它的开放性设置了一个不断扩大的边界,开放性与文本性看起来似乎有点相互矛盾。其实,这就像宇宙探索,理论上空间是无限的,但实际上它的大小取决于人类迄今为止所努力发现的结果。
    在笔者的观念中,文本性和开放性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是共生关系中的两个概念,没有文本性就没有开放性。文本性指的是投入文本中的语言、形式和技术等方面的种种努力而产生的物质因素,它既关注作品的象征内容,同时也关注作品的具体形式。文本性就是有意图的意义建构,是一种创造性行为的结果,其目的在于探索通过象征意义创造文学作品具体意义的可能性。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文本建构为文学作品提供了巨大的阐释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性是开放性的手段,而开放性是目的;文本性是创造的技艺,开放性是创造的效果和影响。
    文本性的定义。文本性不仅限于作者的努力,还涉及读者,正是读者使得文本具有意义,并在阅读和再创造的合作行为中真正释放出文本的开放性。基于这个原因,笔者将“文本性”广义地定义为,读者和作者有意识地依据对符号的物质因素进行意义构建而成的诠释空间,具体而言,文本性就是作者以自己的方式选择和安排单词、短语、句子和话语段落等文本因素,读者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诠释作者创作的文本因素,由此而形成的诠释空间就成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其隐含意义在理论上是无穷无尽的。
    开放性是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赋予文本以能力,允许读者在合作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主题立场和阅读策略所创造的文本条件,从而使文本变得多元化、更富多义性、解构性,允许有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阐释。为了进一步解释这一定义,笔者认为有必要区分三种开放性:
    (一)文本的或天然的开放性。笔者之所以称这种开放性为天然的开放性,是因为它是所有艺术作品所共有的,正如艾柯所说,“一件艺术品永远不会真正‘封闭’,因为即使是最明确的外缘也总是包含无限可能的‘阅读’”,但这种开放性通常是由无限的符号阐释过程以及读者不断变化的视角和多重阅读所造成的,读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条件也在不断变化,这些与作者的艺术设计都毫无关联。
    (二)有意识的或有意图的开放性。它是一种开放性,其地位源于作者对语言、叙事技巧和结构安排的刻意运用,从而使文本保持开放。这种开放性正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所倡导的一种文学品质。
    (三)无意识或无目的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也源于作者,但作者并没有意识到,相反,它是通过某种心理机制进入文本的,这种心理机制在文本中留下了作者以前生活经历的痕迹,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些痕迹。
    虽然理论上可以区分这三种开放性,但在批评实践中却很难将其区分开来。为了使一部文学作品具有新的阐释可能性,这种区别并不重要,但是对于那些有创造力的作家来说,了解有意识的开放性对他们的创作工作是非常有用的。这三种开放性都与意识建构行为相关,换言之,它们来自三种创作:作者的创作、读者的创作和文本的创作。有意识的开放性是作者有意运用语言、风格、语调、技巧来传达丰富的表现形式的结果,无意识的开放性源于读者将文本与其作者和读者自身经历联系起来的行为,文本的开放性则是文本符号化的结果。
    (摘编自顾明栋《为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论诠释的开放性与文本表意逻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理论视角去探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阅读、诠释学和文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B.不少诗学理论涉及文学的开放性,但对“开放性”“文本性”的定义依然模糊,因此二者关系被遮蔽、忽略。
    C.关注作品的象征内容和具体形式的文本性,是有意图的意义建构,具有创造性,创造文学作品具体意义的可能性。
    D.作者的努力、读者都影响着文本性,表现为作者以自己的方式选择和安排词句等,读者则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是一个和谐统一的封闭空间,还是一个开放并包的空间”成为文学思想的中心问题。
    B.开放性和文本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共生关系中的两个概念,没有文本性就没有开放性。
    C.开放性允许读者采用不同主题立场和阅读策略所创造的文本条件,使文本具有多义性等。
    D.三种开放性中哪一种都与意识建构行为有关,都来自作者的创作、读者的创作、文本的创作。
    3.下列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就像宇宙探索……”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开放性与文本性看似矛盾实则联系紧密的关系。
    B.“正如艾柯所说……”运用引用论证,引述西方学者观点有力佐证了作者的观点:文本的开放性是天然的。
    C.“相反,它是通过某种心理机制进入文本的……”运用比较论证,论述了无意识或无目的的开放性。
    D.本文语言严谨、准确,多处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但”,强调是“笔者”观点,逻辑严密。
    4.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5.你认为《哈姆雷特》属于哪一种开放性?请结合文本及《哈姆雷特》的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1.B 2.A 3.A
    4.①首先,指出本文的写作目的:试图从理论角度分析文本具有开放性的原因;②其次,具体分析开放性与文本性的关系;③再次,阐述文本性的定义;④最后,展开论述开放性的定义、分类、意义等。
    5.示例:《哈姆雷特》属于文本的或天然的开放性。对哈姆雷特的多角度阐释,或是不断变化视角、多重阅读,都会认识到“不同”的哈姆雷特。如果从“王子复仇”的角度来看,哈姆雷特有多次机会但又多次错失良机,体现其延宕性格;如果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哈姆雷特具有崇高理想,但现实给予他重击,使哈姆雷特具有悲壮感。读者的经历、情感都会影响对哈姆雷特形象的理解,这与作者的艺术设计无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因此二者关系被遮蔽、忽略”错,属于因果颠倒。原文第二段“尽管不少诗学理论涉及文学的开放性,但对于‘开放性’与‘文本性’的关系并没有理清,这两个概念至今仍然模糊不清,没有被清晰地定义和解释,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关系在讨论文本如何产生意义的过程中被遮蔽或忽略了”,据此看出“二者关系被遮蔽、忽略”是原因。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成为文学思想的中心问题”错,扩大了范围。原文“尽管现代文学思想层出不穷、百家齐放,但它们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文学的开放性问题:即文本究竟是一个和谐统一的封闭空间,只允许细致入微和自圆其说的阐释;抑或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有着不同的观点、声音、态度、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兼容并包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解释”,据此看出,是“中心问题之一就是文学的开放性问题”,而不是“中心问题”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这就像宇宙探索……’运用比喻论证”错。原文第二段“其实,这就像宇宙探索,理论上空间是无限的,但实际上它的大小取决于人类迄今为止所努力发现的结果”,这里应是类比论证。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首先,根据原文第一段“本文旨在沿着已有的探索路径向前推进,反思文学开放性的内在逻辑和机制,试图从理论上回答为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据此看出,先指出本文的写作目的:试图从理论角度分析文本具有开放性的原因;
    ②其次,根据原文第二、三段“在笔者看来,开放性和文本性虽然紧密相关,却不尽相同:开放性是一种空间隐喻,与封闭性相对;意义则是指语言代码所传达的信息或通过语言代码所表达的信息。如果我们把开放性比作一个文本所产生的想象空间,那么文本性则像是该空间内部的物质因素”“在笔者的观念中,文本性和开放性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是共生关系中的两个概念,没有文本性就没有开放性。……文本性是开放性的手段,而开放性是目的;文本性是创造的技艺,开放性是创造的效果和影响”。据此看出,具体分析开放性与文本性的关系;
    ③再次,根据原文第四段“文本性的定义。文本性不仅限于作者的努力,还涉及读者,正是读者使得文本具有意义,并在阅读和再创造的合作行为中真正释放出文本的开放性。基于这个原因,笔者将“文本性”广义地定义为,读者和作者有意识地依据对符号的物质因素进行意义构建而成的诠释空间,……其隐含意义在理论上是无穷无尽的”。据此看出,阐述文本性的定义;
    ④最后,根据原文 “开放性是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赋予文本以能力,允许读者在合作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主题立场和阅读策略所创造的文本条件,从而使文本变得多元化、更富多义性、解构性,允许有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阐释。为了进一步解释这一定义,笔者认为有必要区分三种开放性”,可看出第五至九段是展开论述开放性的定义、分类、意义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根据原文“(一)文本的或天然的开放性。笔者之所以称这种开放性为天然的开放性,是因为它是所有艺术作品所共有的,……但这种开放性通常是由无限的符号阐释过程以及读者不断变化的视角和多重阅读所造成的,读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条件也在不断变化,这些与作者的艺术设计都毫无关联”,可分析出,《哈姆雷特》属于文本的或天然的开放性。
    第一,由“文本的或天然的开放性……读者不断变化的视角和多重阅读所造成的”可看出对哈姆雷特的多角度阐释,或是不断变化视角、多重阅读,都会认识到“不同”的哈姆雷特。如果从“王子复仇”的角度来看,哈姆雷特有多次机会但又多次错失良机,体现其延宕性格;如果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哈姆雷特具有崇高理想,但现实给予他重击,使哈姆雷特具有悲壮感。
    第二,由“读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条件也在不断变化,这些与作者的艺术设计都毫无关联”可看出,读者的经历、情感都会影响对哈姆雷特形象的理解,这与作者的艺术设计无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穷苦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民住的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在灯下缝补旧渔帆。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天气又黑又冷,但渔夫的茅屋里却温暖如春,炉火还没有熄灭。挂着白蚊帐的床上有五个小孩在大海的咆哮声中熟睡。冉娜的丈夫,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她倾听着波涛的喧嚣和狂风的呼啸,心里忐忑不安。
    旧式的木制钟嘶哑地敲过了10点、11点……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冉娜直嘀咕。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鱼。她从早到晚忙着干活,又怎样呢?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吃的不是白面包,要是黑面包够吃,就算不错了。下饭的只有鱼。“咳,总算命好,孩子们没灾没病,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这样想道,又留心听着风暴的呼啸。“他在哪儿呢?上帝保佑他,救救他,可怜他吧!”她一边说,一边画着十字。
    睡觉还嫌太早。冉娜站了起来,往头上披了一块厚头巾,点着提灯,走出门外,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一些了,灯塔上的灯是不是还亮着,能不能看得见丈夫的小船。但是,海上什么也看不见,风使劲地刮着她的头巾,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小屋的门,于是冉娜突然想起来,从傍晚起她就想去看望生病的街坊。“还没有人去照料过她呢!”冉娜想道,敲了敲房门仔细听着……没有人应声。
    “寡妇的处境真难啊!”冉娜站在门口想道,“孩子虽然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一切都得她一个人操心。而她自己又有病!唉,寡妇的处境真艰难啊!我进去看看她。”
    冉娜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人应声。
    “哎,街坊!”冉娜喊了一声。“出了什么事情了?”她想道,推了一下门。门开了,冉娜走进了屋。
    小木屋又潮又冷,冉娜提起灯,看看病人在哪儿。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正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躺着她的街坊。她如此安静地、一动也不动地仰卧着,好像刚刚咽气一样。冉娜把提灯再靠近一些,不错,她脑袋向后仰着,在那张冰凉发青的脸上呈现出死的安详。死者一只苍白的手仿佛要去拿什么东西,落了下来,垂在草垫上,而就在死去母亲的旁边,睡着两个胖脸蛋、卷头发的娃娃,身上盖着件破衣裳,蜷着腿,两个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靠在一起。看来,母亲在临终前还曾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他们的小腿,用自己的衣服把他们盖上。他们呼吸得匀称而平静,睡得香甜而酣畅。
    冉娜取下摇篮,用头巾把他们裹好,抱回家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不知道,她怎么会这样做,又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能不做她已经做了的事。
    回到家,她把没醒的孩子放在床上自己孩子的旁边,急忙把帐子拉好。她激动得脸色发白,好像受到良心的折磨。“他会说些什么呢?”她自言自语道,“养活五个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还不够他操心的……是他回来了?不是,他还没有回来,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孩子领回来呢……他会揍我一顿!那也活该,我该挨揍。他回来了!不是……唉,不回来更好。”
    门吱呀响了一下,仿佛有人进来了,冉娜颤抖了一下,从椅子上欠起身子。
    “没人,还是一个人也没有!上帝啊!我干吗要做这件事?我现在怎么还敢看他的眼睛?”冉娜心事重重,久久坐在床边,默不作声。
    雨停了,天亮了,但是风还在呼啸,海仍在咆哮。
    突然大门开了,一股新鲜的海上空气冲了进来,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漉漉的剐破了的鱼网走进小屋,说道:
    “我回来了,冉娜!”
    “哎,是你!”冉娜说道,没有勇气抬头看丈夫。
    “嘿,夜真黑啊,可怕极了!”
    “是呀,多可怕的天气!咳,打了多少鱼?”
    “真是糟透了,糟透了,什么也没有打着,鱼网还剐破了。情况很坏啊……我告诉你,碰上了倒霉的天气。我好像从来没碰见过这样的黑夜。还说打什么鱼!能活着回来就算万幸了。得啦,我不在家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事?”
    渔夫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火炉旁。
    “我?”冉娜说,脸色苍白,“我干了什么事……我在家缝缝补补……大风呼叫得我都有点害怕了。我真为你担心。”
    “对,对,”丈夫低声说,“天气坏透了!有什么办法呢!”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你知道吧,”冉娜说,“街坊西玛死了。”
    “真的?”
    “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吧,看来死时很痛苦。想必是心疼孩子。两个孩子还都是小不点呢……一个不会说话,而另一个刚刚会爬……”
    冉娜沉默下来。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
    “是呀,这倒是件事!”他说道,不时地搔搔后脑勺,“好吧,又有什么办法呢!得把他们抱过来,要不他们就醒了,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好吧,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领他们吧!”
    但冉娜没有动地方。
    “你是怎么啦?不愿意吗,冉娜?”
    “他们就在这儿。”冉娜说着,把蚊帐拉开了。
    (节选自《外国微型小说名篇鉴赏》,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体现出当时天气和环境的恶劣,烘托了冉娜丈夫出海时的凶险。
    B.“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的人。
    C.冉娜一家人勉强糊口,她也从早到晚都忙着干活,但她认为还算“命好”,没什么可抱怨的,体现出她的乐观。
    D.冉娜在街坊寡妇西玛去世以后将她遗留的两个孩子带回了家,可见这里民风淳朴和谐,居民平时也会互相帮助。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小屋的门”这一细节设置巧妙,自然地引出下文冉娜去查看街坊的情况,使情节更连贯。
    B.天气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构成了文章的一条线索,虽然波涛仍汹涌、风仍呼啸,但“雨停了,天亮了”,渔夫平安归来。
    C.冉娜的丈夫主动提出收养邻居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已经多处埋下相应的伏笔。
    D.“渔夫皱起眉头,他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运用神态描写,渔夫听到街坊去世的消息后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也符合现实逻辑。
    8.将街坊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冉娜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请简要概括。
    9.有学者认为本文体现了“富与穷的矛盾冲突”,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D 7.C
    8.①担心丈夫回来以后会责怪甚至殴打自己,宁愿丈夫不回来。
    ②听到门响却不是丈夫回来以后,冉娜开始产生动摇,不敢面对即将回家的丈夫,心里十分沉重。
    ③丈夫回来后,冉娜犹豫要不要主动告诉丈夫自己带回街坊孩子的事情,并进行了试探。
    ④在听到丈夫确定的回答后,冉娜放下心来,告诉丈夫孩子已经在这儿了。
    9.①物质“穷”与精神“富”的矛盾:孩子们没有鞋穿,日常餐食只有黑面包和鱼,冉娜和渔夫的辛苦劳作等,都体现出当时人们贫困、艰难的生活,物质条件恶劣。但冉娜、渔夫不顾自己生活苦难选择主动收养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善良,以及街坊西玛临死也不忘孩子的伟大的母爱,都展现出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②人性“富”与社会环境“穷”的矛盾:冉娜、渔夫、西玛身上都展现出了人性的温暖,但他们都不得不面对现实的苦难,寄寓了作者对“穷苦人”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可见这里民风淳朴和谐,居民平时也会互相帮助”错,冉娜把街坊寡妇西玛家的两个孩子带回家,是处于穷苦人对穷苦人的同情和帮助,原文没有交代这里民风淳朴和谐,居民平时也会互相帮助。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前文已经多处埋下相应伏笔”错,丈夫最后的决定完全是意料之外,前文对他着墨不多,并无相应的伏笔。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小说主要通过冉娜的内心独白表现她抱回孩子们的内心变化。
    (1)文中先说“养活五个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还不够他操心的……是他回来了?不是,他还没有回来,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孩子领回来呢……他会揍我一顿!那也活该,我该挨揍。他回来了!不是……唉,不回来更好。”可见,冉娜觉得自己没有征得丈夫同意,就自作主张把孩子抱回家,她担心丈夫回来以后会责怪甚至殴打自己,甚至宁愿丈夫不回来。
    (2)根据“门吱呀响了一下,仿佛有人进来了,冉娜颤抖了一下,从椅子上欠起身子。“没人,还是一个人也没有!上帝啊!我干吗要做这件事?我现在怎么还敢看他的眼睛?”冉娜心事重重,久久坐在床边,默不作声”分析,冉娜听到门响,却不是丈夫回来,她对抱回孩子的事情开始动摇,她因不敢面对即将回家的丈夫,心里显得十分沉重。
    (3)丈夫回来后,冉娜与她的丈夫由对话, “我干了什么事……我在家缝缝补补……大风呼叫得我都有点害怕了”“‘你知道吧,’冉娜说,‘街坊西玛死了。’”“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吧,看来死时很痛苦。想必是心疼孩子。两个孩子还都是小不点呢……一个不会说话,而另一个刚刚会爬……”冉娜沉默下来。”从冉娜的语言和神态中可见,冉娜犹豫要不要主动告诉丈夫自己带回街坊孩子的事情,并进行了试探。
    (4)听到丈夫说“得把他们抱过来,要不他们就醒了,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好吧,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领他们吧!”“‘他们就在这儿。’冉娜说着,把蚊帐拉开了。”丈夫主张把西玛的孩子们包会自己家,冉娜在听到丈夫确定的回答后,她终于放下心来,告诉丈夫孩子已经在这儿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考生要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来分析“富与穷的矛盾冲突”的内涵和表现。
    (1)物质“穷”与精神“富”的矛盾
    从文中“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鱼。她从早到晚忙着干活,又怎样呢?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吃的不是白面包,要是黑面包够吃,就算不错了。下饭的只有鱼”分析,孩子们没有鞋穿,日常餐食只有黑面包和鱼,冉娜和渔夫的辛苦劳作等,都体现出当时人们贫困、艰难的生活,物质条件恶劣。
    从文中说“母亲在临终前还曾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他们的小腿,用自己的衣服把他们盖上”“冉娜取下摇篮,用头巾把他们裹好,抱回家来”“好吧,又有什么办法呢!得把他们抱过来,要不他们就醒了,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好吧,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领他们吧”可知,冉娜、渔夫不顾自己生活苦难选择主动收养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善良,以及街坊西玛临死也不忘孩子的伟大的母爱,都展现出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2)人性“富”与社会环境“穷”的矛盾
    冉娜看到西玛死了,就用头巾把西玛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渔夫得知西玛死了,主张把孩子抱回自己的家,西玛在临终前还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小腿,用自己的衣服把他们盖上,这些做法都展现了“穷人们”身上具有人性的温暖,但他们都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物质贫穷的苦难,所以,这篇小说寄寓了作者对“穷苦人”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王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遂起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
    燕王以书且谢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竭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恶所望之?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语曰:‘论不循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知不简功。’弃大功者,辍也;轻绝厚利者,怨也。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唯先王复以教寡人。”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A岂怨B之乎C愿君D捐怨E追唯F先王G复以教H寡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通“返”,返回,与《鸿门宴》“岂敢反乎”中的“反”意思不同。
    B.“以八万遇栗腹于鄗”与《庖丁解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两句中“于”的意思不同。
    C.“救人之过者”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句中“过”的意思相同。
    D.“轻绝厚利者”与《齐桓晋文之事》“故民之从之也轻”两句中“轻”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间用三个“不可”回绝燕王,认为燕国不能与赵国开战,而群臣却认为可以攻打赵国。
    B.燕王写信给乐间道歉,并传达了希望他回国的想法,但乐间回信表示要继续留在赵国。
    C.燕王引用“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委婉赞扬乐间是仁者、智者,希望他继续为自己效命。
    D.在鲁国做官的柳下惠多次被撤职却不离开鲁国,燕王想要乐间效仿柳下惠不离开燕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2)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
    14.请简要概括燕王的形象特征。
    【答案】10.CEG 11.D 12.B
    13.(1)忠厚的人不靠毁损他人来增加自己的好处,仁德的人不靠危害他人来求得好的名誉。
    (2)停止努力而抛弃功业,心怀怨恨而牵累自己,这种情况应该发生在与国君疏远的人的身上,不希望发生在您的身上。
    14.①刚愎自用,不听劝阻。②虚情假意,不知悔改。③巧言令色,油嘴滑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您难道还会怨恨吗?希望您抛弃怨恨,追念先王的恩德,再来继续教导我。
    “乎”句末语气词,C处断开;
    “捐怨”是动宾结构,主语是“君”,中间不断开,E处断开;
    “追唯先王”是动宾结构,G处断开。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通“返”,返回。/背叛,反叛。句意:栗腹回报燕王说。/怎么敢反叛呢?
    B.正确。介词,在。/介词,从。句意:赵国派廉颇率领八万军队在鄗地迎战栗腹。/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C.正确。都是过错。句意:挽救别人过失的。/就智慧通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D.错误。轻率地;/容易。句意:轻率地拒绝丰厚好处的。/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乐间回信表示要继续留在赵国”错误,根据原文“卒留赵不报”可知,乐间并未回复燕王。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厚”,忠厚的人;“益”,增加;“要名”,求得好的名誉。
    (2)“辍”,停止;“怨”, 心怀怨恨;“远者”,与国君疏远的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遂起六十万以攻赵”可知,即使乐间劝谏,燕王依然不听从,他刚愎自用,不听劝阻。
    由“燕王以书且谢曰…… 敢竭其愿,而君不肯听……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可知,燕王虽然写信道歉,却还在责备乐间,他虚情假意,不知悔改。
    由“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今以寡人无罪……复以教寡人”可知,燕王借助柳下惠的言行来要求乐间,并且还认为自己“无罪”,他巧言令色,油嘴滑舌。
    参考译文:
    燕王派相国栗腹带着百金向赵孝成王献礼致敬,饮酒三天之后,(栗腹)返回燕国向燕王汇报说:“赵国的百姓中壮年人都死于长平之战,他们的遗孤还未壮大,您可以乘机去攻打赵国。”燕王于是召见昌国君乐间并问他说:“(去攻打赵国)怎么样?”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国家,他们的百姓都通晓作战,不能与赵国开战。”燕王说:“我用两倍的兵力去攻打它,可以吗?”(乐间回答)说:“不可以。”(燕王)说:“我用三倍的兵力,可以吗?”(乐间回答)说:“不可以。”燕王很生气。左右大臣都认为赵国可以攻打,于是立刻出兵六十万去攻打赵国,派栗腹率领四十万军队进攻鄗地,派庆秦率领二十万军队进攻代郡。赵国派廉颇率领八万军队在鄗地迎战栗腹,派乐乘率领五万军队在代郡迎战庆秦,结果燕军大败。乐间投奔了赵国。
    燕王写信并道歉说:“我不才,没有遵从您的意见,所以您才抛弃燕国而离开,可见我的无能是非常明显的了。我希望您继续回来效命,您却不肯听从,所以派使者向您陈述我的心意,希望您三思而行。常言道:‘仁德的人不轻易和人绝交,聪明的人不轻易怨恨别人。’您与先王的关系是世人都了解的。我如果有不当之处希望您能包涵,没想到您公开加罪于我;我有过失时希望您能给予教导,没想到您却公开宣扬我的过失。况且我的罪过,国内没有人不知道,天下没有不听说的,您又暗地里逃匿出燕国,公开抱怨并抛弃我,我有罪是一定的了。尽管如此,恐怕您也没有尽到忠心吧。俗话说:‘忠厚的人不靠毁损他人来增加自己的好处,仁德的人不靠危害他人来求得好的名誉。’因此掩盖别人过失的,是忠厚的人的行为;挽救别人过失的,是仁德的人的行为。世间有能掩盖我的过错、纠正我的过错的,不寄希望于您又寄希望于谁呢?从前柳下惠在鲁国做官,多次被撤职也不离开鲁国。有人对柳下惠说:‘你可以离开鲁国了。’柳下惠说:‘如果自己的做法与一般人不一样,到哪儿能不被撤职呢?既然都是一样被撤职,我宁愿在本国被撤职。’柳下惠并不因多次被撤职而丧失自信,所以人们不忘却他过去的功业;他不愿离开本国,所以朝野上下没有人非议他。现在我的过错,本国人并不知道,可是议论我的人却遍及天下。俗话说:‘评价人不要任意而行,议论事情不要伤害别人,仁义的人不轻率地与人绝交,聪明的人不随便怠慢功业。’抛弃伟大功业的,是因为他停止了努力;轻率地拒绝丰厚好处的,是因为他产生了怨恨。停止努力而抛弃功业,心怀怨恨而牵累自己,这种情况应该发生在与国君疏远的人的身上,不希望发生在您的身上。何况我今天并没有罪过,您难道还会怨恨吗?希望您抛弃怨恨,追念先王的恩德,再来继续教导我。”乐间抱怨燕王不采用自己的计谋,最终还是留在赵国没有回复燕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吟
    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字,可以尽天年。
    【注】①间:分隔。虚宇:指天地万物。虚,天空。宇,空间的总称。②寂寞:清静,无声。玄:奥妙,玄妙。③云构:高山上的岩洞。发:出自。④器象:物象。屡迁:指思想波动不定。据《晋书》记载,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及诸子均丧于乱臣孙恩之手,此后失亲流离。⑤逝:通“誓”。宅斯宇:以斯宇为宅,指隐居泰山。天年:指人的自然年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峨峨东岳高”一句,吟咏泰山巍峨高大;“秀极冲青天”一句,勾画出直刺云霄、高耸陡峭的山势。
    B.“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着眼于细部描绘:山石峥嵘竟然分割了天地万物,显得格外静穆幽远。
    C.“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两句,诗人因景动情,由前面对神秀泰山景色的描写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
    D.诗人感叹于泰山经天然与巧匠雕饰后的美景,借诗的最后两句传达了自己想要归隐山林、颐养天年的思想。
    16.有学者评价此诗“笔力矫健,词气展拓,甚有气势”。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5.D
    16.①“峨峨”两句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泰山的雄伟景象,起笔就颇有力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②“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这两句诗既表达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又暗示了泰山的空旷和幽深,词气展拓,展现出泰山的广袤和深沉。③这首诗既抒发了对自然的赞美,又表露出诗人想要沉醉于大自然怀抱之中、忘记俗世纷争的愿望,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豪迈和大气,颇具气势。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泰山经天然与巧匠雕饰后的美景”错误,“非工复非匠”意思是泰山绝非是人间工匠的制造,因此泰山的美景并不是巧匠雕饰出来的。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特点的能力。
    ①诗咏泰山,一开始就大气磅礴。“峨峨”两句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泰山的雄伟景象,起笔就颇有力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二句中的“冲”字,极写泰山逶迤而上,直刺云天的气势,既传神且有动感。
    ②接着四句描绘山中景观,“岩中间虚宇”的“间”作分隔解,表现天际空明,云横崖间的景色。“云构”指山中岩洞,“非工非复匠”句,作者赞美了造化之功。这四句描写泰山胜景,既表达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又暗示了泰山的空旷和幽深,词气展拓,展现出泰山的广袤和深沉。
    ③诗人在高山仰止之际,也触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因景动情,作者质问时运造化,何以使她屡遭迁谪流离。但是,作者并没有由此归结为自伤身世的哀叹。“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面对雄峻壮伟的泰山,诗人表达的是置身山川天宇,乐享天年,将有限之生命融化于无限之美景的希望胸怀。这首诗既抒发了对自然的赞美,又表露出诗人想要沉醉于大自然怀抱之中、忘记俗世纷争的愿望,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豪迈和大气,颇具气势。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写曾皙弹奏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最终停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1)鼓瑟希 铿尔 (2)莫春者 春服既成 (3)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冰山扔进火山会怎样?被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海到底有多深⋯⋯近年来,一些院士、专家走出实验室、大学教室,在网络平台上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讲授科普知识,广受好评。
    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提升了科普的专业性,带火了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有些科学家非常擅长讲故事,把科学知识讲得 ① ,可以帮助大众理解专业化的科研成果。他们以和蔼可亲的形象、风趣幽默的谈吐、深厚渊博的知识,在网上收获大批粉丝。
    科普是一门大学问。与教授科研领域学生相比,为大众做科普,需要 ② ,额外下一番功夫,把专业科学知识讲得更简单明白。有人可能觉得,既然这么费劲,在培养科学人才方面也不能产生 ③ 的效果,何必大费周章。实际上,科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科学事业中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如果说攻克一些科研难题就像“摘果子”,那么,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就是“播种子”。科学家们重视科普,就是为了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科学人才的培养、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豆豆委屈地说:“这⋯⋯这不是⋯⋯不是我打碎的。”
    B.果园里有桃树、梨树、杏树、枇杷树⋯⋯真的是种类齐全。
    C.“你、你胡说……”他说着说着,突然一阵咳嗽,中断了说话。
    D.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B
    19.示例:①深入浅出 ②深思熟虑 ③立竿见影
    20.①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攻克一些科研难题比作摘果子,将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比作播种子。②做好播种才能收获果实,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普及科学、点燃科学梦想的重要性。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A.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话语的中断。
    D.表示语意未尽。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是说有些科学家非常擅长讲故事,给大家科普专业知识,可用“深入浅出”。深入浅出:用浅显易懂的话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指文章或讲话)。
    ②语境是说为大众做科普需要一次次深入细致地考虑。深思熟虑: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
    ③语境强调立刻见效,可用“立竿见影”。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攻克一些科研难题就像‘摘果子’”运用比喻修辞,把攻克科研难题比作“摘果子”;“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就是‘播种子’”,把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比作“播种子”。
    先有“播种子”才能有“摘果子”,也就是先有科学普及和点燃梦想的前期工作,才能有后期的收获和结果,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普及科学、点燃科学梦想的重要性。比喻句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形象的生活常识来比喻,语言形象生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季天气干燥,很多人都会出现口腔溃疡。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口腔溃疡并非不会给人造成致命伤害,但是它所带来的不适却十分恼火。在坊间流传着很多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的偏方,其中“喝点酒给溃疡消消毒”“撒点盐巴”等方法广为流传。事实上, ① 。酒精可能会刺激损伤的溃疡面,加重充血、水肿及疼痛感;撒盐巴也会对溃疡面造成刺激和局部脱水,不但会加重疼痛,也不利于创面愈合。 ② ,用浓度较低的淡盐水漱口,这样既可以对溃疡面起清洁保护作用,又促进创面的愈合。
    很多人认为,口腔溃疡是“上火”导致的,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 ③ ,它的病因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和感染密切相关。
    2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更改语序,但不得改变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口腔溃疡并不会给人造成致命伤害,但是它所带来的不适却让人十分恼火。
    22.①无论是喝酒还是撒盐都是不可取的
    ②正确的做法是
    ③证实口腔溃疡跟上火有直接关系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两处:
    一否定不当,“并非不会”滥用否定词“非”,导致原意改变,“非”就是不会,“并非不会”就是“会”,不合原意,可删去“非”;
    二是成分残缺,“却十分恼火”成分残缺,可改为“却让人十分恼火”。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句“其中“喝点酒给溃疡消消毒”“撒点盐巴”等方法广为流传”及后句“酒精可能会刺激损伤的溃疡面……局部脱水”,可知本处应是对“喝酒”“撒盐”这两种偏方的否定,故此处可填入“无论是喝酒还是撒盐都是不可取的”。
    ②处,前句否定了用酒精和盐治疗溃疡的做法,后句“用浓度较低的淡盐水漱口,这样既可以对溃疡面起清洁保护作用,又促进创面的愈合”,可知本处应是对后面正确做法的过渡,故此处可填入“正确的做法是”。
    ③处,根据“口腔溃疡是‘上火’导致的,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可知本处应是表明口腔溃疡与“上火”之间的没有什么关联,故此处可填入“证实口腔溃疡跟上火有直接关系”。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与目标之间距离的远近,往往看我们的执行力如何。一直拖延懈怠,即使目标唾手可得,也终难完成;脚踏实地,奋力向前,即使目标远在天边,也终会到达。
    与其逃避困难,不如先迈出第一步;与其犹豫退缩,不如勇敢前行。只要不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们就能向着目标更进一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相关试卷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这是一份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共12页。

    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2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