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吉林省各地中考模拟卷
[生物]卷03-2024年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卷(吉林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生物]卷03-2024年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卷(吉林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四种自然现象中没有直接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鸟语花香B.叶落归根
C.病从口入D.日出日落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鸟和花都属于生物,鸟语花香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叶落归根是植物通过落叶可以排出一部分废物,也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病从口入是病菌从人体口腔进入人体,使人患病,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日出日落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2.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如果某生物小组想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应选择下列哪组条件作为对照( )
A.干燥与阴暗B.低温与潮湿
C.干燥与潮湿D.明亮与阴暗
【答案】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光。实验设计:选一个长方形的铁盒,以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即在铁盒里设置了阴暗和明亮的两种环境,然后把鼠妇放进铁盒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鼠妇的分布情况。因此想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应选择明亮与阴暗为条件作为对照。
故选D。
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B.“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D.“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答案】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
B.淮南、淮北方温度不同,柑橘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淮南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淮北方生长不好,温度低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表明生物的性状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体现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D正确。
故选B。
4.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下对于人体进入青春期后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B.养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C.进入青春期虽然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不可自我封闭,需与师长密切交流
D.男生会表现出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长出胡须等第二性征,这与睾丸分泌的生长激素有关
【答案】D
【分析】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据此作答。
【详解】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故A正确。
B.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要养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故B正确。
C.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不能觉着自己长大了,就不想和家长交流,同时要正确处理和异性的关系,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故C正确。
D.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男性的睾丸重量增加,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生出现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现喉结、阴毛、腋毛、胡须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故D错误。
故选D。
5.下列实例与所使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青海老酸奶的制作——发酵技术
B.小羊“多莉”的诞生——克隆技术
C.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转基因技术
D.青稞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D
【分析】(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3)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
(4)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A.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利用了发酵技术,故A正确。
B.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多莉的相貌与甲羊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故小羊“多莉”的诞生利用了克隆技术,故B正确。
C.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表达出了人的胰岛素,故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使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故C正确。
D.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而青稞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故D错误。
故选D。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跳舞草随音乐摆动B.老马识途
C.草履虫游向食物D.葵花朵朵向太阳
【答案】B
【分析】反射是指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详解】A.跳舞草属于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跳舞草随音乐摆动不属于反射,该现象属于应激性,A不符合题意。
B.老马识途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
C.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游向食物不属于反射,该现象属于应激性,C不符合题意。
D.向日葵属于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朵朵葵花向太阳不属于反射,该现象属于应激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学习了动物类群的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副实”。例如,“海马不是马”、“壁虎不是虎”、“鲸鱼不是鱼”,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
A.它们分别属于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B.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C.壁虎在陆地产卵,用肺呼吸,是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D.鲸鱼进行胎生哺乳,可提高幼崽的产仔率
【答案】D
【分析】动物按照是否有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详解】A.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壁虎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A正确。
B.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B正确。
C.壁虎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是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C正确。
D.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D错误。
故选D。
8.假如你是一名营养师,下列针对特定人群的饮食方案,不合理的是( )
A.夜盲症患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B.糖尿病患者——少糖饮食
C.贫血病患者——多吃含碘和蛋白质的食物
D.坏血病患者——新鲜果蔬
【答案】C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A.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对夜盲症有好处,故A正确。
B.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患糖尿病的人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含糖高的食物,故B正确。
C.贫血患者是由于体内红细胞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引起的,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因此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故C错误。
D.坏血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尤其是新鲜的柑橘。因此,坏血症患者要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故D正确。
故选C。
9.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
B.米勒实验证明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答案】B
【分析】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可结合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进行分析。
【详解】A.生命的化学进化论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A正确。
B.原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但米勒的实验证明在生命起源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B错误。
C.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C正确。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D正确。
故选B。
10.白化病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基因引起的遗传病。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图谱如图所示(用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化病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3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都是Aa
C.7号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1/2
D.9号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C
【分析】(1)白化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为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详解】A.由题干遗传图解可知:第一代表现正常,后代出现白化病患者,说明正常肤色是显性性状,皮肤白化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故A正确。
BCD.该家族白化病的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人的性别遗传如图:
由图可知,1和2、3和4的基因组成都是Aa;6、7是第二代肤色正常者,基因组成是AA或Aa,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2/3;9号是第三代肤色正常者,可能携带致病基因,故BD正确,C错误。
故选C。
11.如图是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示意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家蚕发育过程中不食不动的时期为b
B.完全变态的农业害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为a
C.蝗虫的发育过程为d→a→c,属于不完全变态
D.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为d→a→b→c,属于完全变态
【答案】D
【分析】(1)完全变态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
(3)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详解】A.家蚕发育过程中不食不动的时期为b蛹期,A正确。
B.完全变态的农业害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为a幼虫期,B正确。
C.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即d→a→c,没有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C正确。
D.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即d→a→b→c,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两栖动物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而完全变态属于昆虫发育变态类型,D错误。
故选D。
12.刘畊宏的健身操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屈腿和伸腿交替跳的动作能够很快的拉动心率,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如图,屈腿时,肌肉①和②分别所处的状态是( )
A.①舒张;②舒张B.①收缩;②收缩
C.①收缩;②舒张D.①舒张;②收缩
【答案】C
【分析】人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构成。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肌肉起到动力的作用。①是腘绳肌,②是股四头肌。
【详解】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屈腿时,腘绳肌收缩,股四头肌舒张,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是高发时期,如果抵抗力弱的人与甲型流感患者有近距离的接触,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染。在这一过程中,“甲型流感患者”和“抵抗力弱的人”分别属于( )
A.病原体、传播途径B.传染源、易感人群
C.病原体、易感人群D.传播途径、传染源
【答案】B
【分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详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甲型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抵抗力弱的人”属于易感人群,“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飞沫或空气”属于传播途径,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妈妈总是为我们默默的付出,今天妈妈生病了,我为爸爸妈妈做了一顿中餐,共四个 菜。下列午餐食谱搭配最合理的是( )
①牛肉炖萝卜 ②红烧肉 ③千丈炒小白菜 ④炸薯条 ⑤青椒炒肉 ⑥黄瓜炒肉 ⑦西红柿鸡蛋汤 ⑧米饭 ⑨馒头
A.①③⑥⑦⑧B.②⑤⑥⑦⑨C.①②④⑤⑧D.① ②③④⑨
【答案】A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详解】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分析可知,①牛肉炖萝卜,主要蛋白质,③千丈炒小白菜,提供维生素,⑥黄瓜炒肉,既提供维生素,又提供蛋白质等营养物质,⑦西红柿鸡蛋汤,提供维生素和蛋白质等物质,⑧米饭,主要提供糖类物质,营养全面,种类多样。故选A。
15.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其中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 )
A.③④⑤中都含有多种消化酶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中的消化酶能将蛋白质彻底消化
D.a、b、c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
【答案】D
【分析】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③胆汁中不含消化酶,④胰液和⑤肠液中都含有多种消化酶,故A错误。
B.①是唾液,唾液中只含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故B错误。
C.②是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故C错误。
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a葡萄糖、b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的主要场所,故D正确。
故选D。
16.红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体现了红火蚁具有( )
A.社会行为B.取食行为
C.防御行为D.繁殖行为
【答案】A
【分析】(1)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得营养的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等的行为。(2)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3)繁殖行为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行为。
【详解】社会行为是指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红火蚁的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7.遗传病主要是由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列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血友病B.佝偻病C.白化病D.红绿色盲
【答案】B
【分析】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详解】A.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A不符合题意。
B.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这种缺乏可能源于日照不足、食物中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某些疾病的影响。它不是由基因异常直接引起的,因此不属于遗传病,B符合题意。
C.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减退引起的一种皮肤及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或合成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C不符合题意。
D.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如图是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生理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甲装置放在光下,①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B.用乙装置探究光合作用,大烧杯和小烧杯内分别盛有清水和酒精,④内稀碘液用于检验淀粉
C.若将丙装置放在光下,蜡烛会燃烧更长时间
D.丁装置中蜡烛熄灭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甲图①试管能收集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乙图②中是清水,③中是酒精,④中是碘液。
【详解】A.将甲装置放在光下,金鱼藻光合作用加强,①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A正确。
B.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热;淀粉遇碘变蓝,因此用乙装置探究光合作用,②大烧杯和③小烧杯内分别盛有清水和酒精,④内稀碘液用于检验叶片中有无淀粉,B正确。
C.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因此若将丙装置放在光下,植物光合作用加强产生氧气,使蜡烛会燃烧更长时间,C正确。
D.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因此丁装置中蜡烛熄灭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错误。
故选D。
19.为了检测笔帽上是否有细菌、真菌,小艺将笔帽在无菌培养基上轻轻触碰了几下,该操作相当于( )
A.配置培养基B.恒温培养C.接种D.高温灭菌
【答案】C
【分析】细菌、真菌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因此通过实验,发现笔杆上都存在细菌和真菌,该实验步骤是四步: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详解】A.配制培养基是指制备适合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培养基的过程,A错误。
B.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将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进行恒温培养的目的是给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B错误。
C.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小艺将笔帽在无菌培养基上轻轻触碰了几下,该操作相当于接种,C正确。
D.高温灭菌是指通过高温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上的杂菌,以免对要培养的微生物造成影响,D错误。
故选C。
20.现在这段时间,天气反复无常,班上有很多同学都患上了流行性感冒。就学习的生物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及说法正确的是( )
A.多使用抗生素,效果会更好
B.感冒后服用的药越昂贵,见效越快
C.感冒是由感冒细菌引起的,通过自我复制繁殖
D.某同学注射了感冒疫苗,也有可能会感冒
【答案】D
【分析】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A.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毒副作用,也会加快“超级细菌”诞生,A错误。
B.感冒后服用的药,要有针对性,对症下药如抗病毒药物,不是药越昂贵,见效越快,B错误。
C.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无细胞结构,通过自我复制繁殖,C错误。
D.流感疫苗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是特异性免疫,只对特点的流感病毒有效,而流感病毒有60多种,因此注射了感冒疫苗,也有可能会感冒,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5道大题,共30分。
21.近年来,城市郊区或农村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春天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蔬菜,秋天可以采摘葡萄等。到采摘园现场采摘,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蔬菜的大棚内,白天通常要适时通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 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蔬菜仍然能很好生长,主要因为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适宜的非生物因素是 。
(2)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测量48小时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下曲线图。
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白天草莓的 过程吸收了二氧化碳。
②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建议果农在如图bc段时间范围内还可以适当降低温度,目的是降低 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3)草莓是一种种子很小的植物,其每一粒种子都会镶嵌在果实表皮上面,种子是由花中的 发育来的。从遗传上看,用种子繁殖与无性生殖相比,其特点是 。
【答案】(1)二氧化碳 温度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胚珠 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2)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3)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详解】(1)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种植蔬菜的大棚内,白天适当的通风可以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强了光合作用的强度,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
(2)①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光合作用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②在如图bc段时间范围内还可以适当降低温度,理由是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3)草莓是一种种子很小的植物,其每一粒种子都会镶嵌在果实表皮上面,种子是由花中的胚珠发育来的。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遗传上看,用种子繁殖与无性生殖相比,其特点是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特征,具有更强的变异性,使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
22.2024年4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停靠青岛,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任务。下图一是科考队员登山考察时,部分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回答:
(1)奇“关”异景。南极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刚抵达高海拔的考察站过程中,科考队员体内血细胞中的 数量会逐渐增加,以适应高海拔地区缺氧的情况。队员们回忆,当他们第一次到达南极时,清澈的天空、松软的积雪、绵延的冰川、罕见的动物……处处都是惊喜。看到景物的感受器在图二的 (填图二序号)。
(2)苦中带“甜”。南极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其中纸面饼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图一中参与A过程的消化腺有 ,消化后的葡萄糖再经过[ ] 过程进入血液,其中小肠参与此过程的特殊结构有 ,这体现了 的生物学观点;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要到达肾脏,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图一中心脏的状态为 ;葡萄糖到达肾脏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经过的结构是⑤→1→ →④(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图一中1、2、3、③、⑤中尿素含量最低的是 (填数字或序号)。
【答案】(1)红细胞 ④
(2)唾液腺、肠腺、胰腺 B 吸收 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a→b→c→d 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2→3 ③
【分析】分析图示,图一中,①肺泡周围毛细血管,②上、下腔静脉,③肾静脉,④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⑤肾动脉,⑥肺静脉,A消化过程,B吸收过程,E吸气,F呼气,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4集合管。图二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
【详解】(1)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气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气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由平原地区逐渐抵达高海拔的考察站后,科考队员体内血细胞中的红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增强人体运输氧气的能力,以适应高海拔地区缺氧的情况。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因此,看到景物的感受器在图二的④视网膜。
(2)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图一中,A过程是消化过程,B过程是吸收过程。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因此,参与淀粉的消化过程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肠腺和胰腺,消化后的葡萄糖再经过B吸收过程进入血液。小肠是人体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因此,小肠参与此过程的特殊结构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到达肾脏的过程是: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网→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脏,因此,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要到达肾脏,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a→b→c→d。图一中,心脏处于心房舒张,心室收缩的状态,此时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葡萄糖到达肾脏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经过的结构是⑤肾动脉→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④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中的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大大降低,图一中1、2、3、③、⑤中尿素含量最低的是③肾静脉。
2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是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抗干旱、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并且营养丰富。海水稻稻壳顶端有的具有芒,有的没有芒。无芒有利于收割,脱粒及稻谷的加工。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科研团队进行了以下三组杂交实验。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稻的稻壳顶端有芒和稻壳顶端无芒是一对 。根据亲本的杂交组合及后代的性状表现可以判定 是隐性性状。
(2)若控制海水稻稻壳顶端有芒、无芒性状的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推测第3组亲本组合中无芒的基因组成是 ;在第3组后代的无芒植株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理论上应有 株。
(3)把海水稻种植在肥沃的地方,稻穗大且多;若把同株海水稻种植在贫瘠的地方,稻穗小且少,这说明生物的性状除受基因控制外,还受到 的影响。
【答案】(1)相对性状 有芒
(2)Dd和Dd 800
(3)环境
【分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都是纯合体)有两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
(3)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海水稻的稻壳顶端有芒和稻壳顶端无芒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此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由分析可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表格中,第3组亲本性状无芒×无芒,子代性状中出现了有芒,由此可知,无芒是显性性状,有芒是隐性性状。
(2)用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则无芒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有芒的基因组成是dd,亲代无芒遗传给子代有芒(dd)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第3组中亲代无芒的基因组成是Dd×Dd,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知,基因型为DD占第3组后代的无芒植株中的1/3,无芒植株共有2400,因此基因型为DD的植株理论上应有800(2400×1/3=800)株
(3)把海水稻种植在肥沃的地方,稻穗大且多;若把同株海水稻(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种植在贫瘠的地方,稻穗小且少,这说明生物的性状除受基因控制外,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探究题
24.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这些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铯、锶、镉、锆、钴等。为验证核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广西某高校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过程】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②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③把小鼠随机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④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上表所示。
【实验分析】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实验中,你认为A组的小鼠数量应该放 只。原因是 。
(3)实验中设置A组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镉含量越 ,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
【进一步思考】
(5)生活中的部分废充电电池、废纽扣电池(如废镍镉电池等)也含有镉。处理不当同样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根据实验启示,你认为这类废电池应该怎样处理? (说出一点做法即可)。
【答案】(1)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2)20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单一变量
(3)设置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4)高/多
(5)回收利用或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为验证核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是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2)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灌胃液体的镉浓度,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A组的小鼠数量应与其他组相同,都为20只。
(3)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本实验中,A组的小鼠灌胃的是生理盐水,没有任何镉,起对照作用。
(4)根据本实验的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镉溶液浓度的提高,小鼠的死亡率也随之升高。这就说明镉对生物体的危害与镉的浓度有关,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就越大。
(5)废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镉、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如果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废电池,如回收利用或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而不是随意丢弃。
四、资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处亚洲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的中心地带,生存着我国境内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种群(如图)。
由于人类的大肆猎捕以及乱砍滥伐导致其栖息地缩减和碎片化,野生东北虎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动物之一。幼虎成长十分艰难,通常雌虎一胎繁育3只幼虎,只有1只能成功长大,东北虎出生后就会吃奶。东北虎属于杂食性动物,对其猎物的乱捕乱猎,也是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原因。
据报道,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现已增至50多只,这些野生动物旗舰物种是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表现。
(1)根据材料,判断东北虎属于哺乳动物的依据是 (写出一条即可)。东北虎出生后就会吃奶,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
(2)材料中提及的,造成野生东北虎濒危的原因有 。
(3)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体现了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 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与俄罗斯“豹之乡”国家公园开展国际合作,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地和生态廊道,野生东北虎开始在中俄保护地间自由迁移。这种国际合作更有利于东北虎的保护,主要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胎生、哺乳(雌虎一胎繁育3只幼虎;东北虎出生后就会吃奶;体表被毛)先天性
(2)人类的大肆猎捕(或栖息地缩减和碎片化;食物减少等)
(3)生态系统
(4)国际合作使东北虎的生存空间增大,能获得更多的食物(或有利于丰富基因多样性;减少因近亲繁殖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等)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通常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胎生哺乳。常见的哺乳动物:蝙蝠、鲸鱼、鸭嘴兽、海豚、白鳍豚、江豚、家兔、藏羚羊、虎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1)结合分析和材料,可判断东北虎属于哺乳动物的依据是胎生、哺乳(雌虎一胎繁育3只幼虎;东北虎出生后就会吃奶;体表被毛)。东北虎出生后就会吃奶,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根据材料信息“人类的大肆猎捕以及乱砍滥伐导致其栖息地缩减和碎片化;东北虎属于杂食性动物,对其猎物的乱捕乱猎,也是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原因”可知,造成野生东北虎濒危的原因有人类的大肆猎捕(或栖息地缩减和碎片化;食物减少等)。
(3)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与俄罗斯“豹之乡”国家公园开展国际合作,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地和生态廊道,野生东北虎开始在中俄保护地间自由迁移,可以使东北虎的生存空间增大,能获得更多的食物;有利于丰富基因多样性;减少因近亲繁殖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等,更有利于东北虎的保护。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性状表现有芒(株)
和植株数目无芒(株)
1
有芒×有芒
3200
0
2
有芒×无芒
1600
1600
3
无芒×无芒
800
2400
组别
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0mg/mL
1mL
只
0
B
0.015mg/mL
1mL
20只
10%
C
0.025mg/mL
1mL
20只
20%
D
0.035mg/mL
1mL
20只
30%
E
0.045mg/mL
1mL
20只
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卷03-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山西专用)(解析版),共12页。
这是一份卷03-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山西专用)(原卷版),共5页。
这是一份卷03-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山西专用)(解析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