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86592/1-17190184355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86592/1-17190184355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86592/1-1719018435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86592/0-17190184328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86592/0-17190184329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86592/0-17190184329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期末专题练)(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期末专题练)(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原卷版docx、专题0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2-23七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排出却是间歇的。在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中,能够暂时贮存尿液的结构是( )
A.膀胱B.肾脏C.输尿管D.尿道
【答案】A
【详解】A.膀胱的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A正确。
B.肾脏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B错误。
C.输尿管的功能是输送尿液,C错误。
D.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D错误。
故选A。
2.(22-23七年级下·甘肃平凉·期末)在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输尿管B.肾脏C.膀胱D.尿道
【答案】B
【详解】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22-23七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小刚吃了红心火龙果后发现排出的尿液变红,这是因为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不易被人体分解吸收,其随尿液排出人体时依次经过( )
A.肾脏一膀胱一尿道一输尿管B.膀胱一肾脏一输尿管一尿道
C.膀胱一输尿管一肾脏一尿道D.肾脏一输尿管一膀胱一尿道
【答案】D
【详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如图,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22-23七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人体处于不断地新陈代谢之中,及时排出代谢废物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列有关排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系统能排泄,排出大量尿素
B.泌尿系统能排泄,排出大量二氧化碳
C.消化系统排出粪便也属于排泄
D.皮肤是排泄器官之一,排出的汗液中含尿素
【答案】D
【详解】A.呼吸系统能排泄,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A错误。
B.泌尿系统能排泄,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B错误。
C.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人体内食物残渣即粪便,排便不属于排泄,是排遗,C错误。
D.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D正确。
故选D。
5.(22-23七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如下表为某患者尿常规检查报告单的部分结果。经进一步检查,该患者的肾单位中某结构发生了病变。病变的部位应是( )
(“阴性”表示检测不到;“+”代表检出,“+”越多,检出量越多)
A.肾小管B.输尿管C.肾小囊D.肾小球
【答案】D
【详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管能够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但不能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该患者尿检报告中含有蛋白质和红细胞,病变的部位应该是肾小球,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22-23七年级下·湖南长沙·期末)某人在尿检中查出尿液中含一定量的蛋白质,如果该病人是肾脏出了问题,问题可能出在( )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输尿管
【答案】A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会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某人尿检中查出尿液内含一定量的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病变,导致一部分大分子蛋白质进入肾小囊腔中,并经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2-23七年级下·河南安阳·期末)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终产物中,只可通过一条途径排除体外的是( )
A.尿素B.无机盐C.粪便D.二氧化碳
【答案】D
【详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二氧化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22-23七年级下·辽宁丹东·期末)人体及时排尿有益身体健康。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的液体是静脉血,④中的液体为原尿
B.肾单位由②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
C.尿的形成经过②的重吸收作用和⑤的过滤作用
D.若在⑤中的液体里检测出血细胞,则可能是④发生了病变
【答案】B
【详解】A.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其中的液体是动脉血,④是肾小囊,其中的液体为原尿,A错误。
B.肾单位由②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B正确。
C.尿的形成经过②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错误。
D.若在⑤中的尿液里检测出血细胞,则可能是②肾小球发生了病变,D错误。
故选B。
9.(22-23七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情况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通过不同的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时通过呼气散失的水分增加了B.运动时主要通过汗液散失水分
C.休息时主要通过尿液散失水分D.运动时可以减脂,尽量少喝水
【答案】D
【详解】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运动时主要通过汗液散失水分,通过呼气散失的水分也增多了;休息时主要通过尿液散失水分。运动时虽然可以减脂,但会散失大量水分,所以要多喝水,ABC正确,D不正确。
故选D。
10.(22-23七年级下·江西新余·期末)人体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形成和排出大量废物,若不能及时清除这些“体内垃圾”,就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正常情况下,“体内垃圾”排出依赖的器官有( )
①肺 ②肝脏 ③肾脏 ④皮肤 ⑤大肠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
【答案】A
【详解】A.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依赖肺,泌尿系统排出尿液依赖肾脏,排出汗液依赖皮肤,故“体内垃圾”排出依赖的器官有①肺 、③肾脏、 ④皮肤,A正确。
BC.肝脏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但不是“体内垃圾”排出依赖的器官,BC错误。
D.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是排遗依赖的器官而不是排泄依赖的器官,D错误。
故选A。
11.(22-23七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人体每天能形成尿液1.5升,是因为②的重吸收
C.尿液排出的途径是①→②→③→④
D.③是膀胱,它可以暂时贮存尿液
【答案】B
【详解】A.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A正确。
B.人体每天能形成尿液1.5升,是因为肾小管对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②输尿管没有重吸收功能,B错误。
C.尿液的排出途径是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体外,C正确。
D.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D正确。
故选B。
12.(22-23七年级下·甘肃陇南·期末)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中,泌尿系统各个结构承担着不同的作用。下列关于泌尿系统各结构的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肾小囊内的液体为尿液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肾单位主要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D.肾小球有过滤作用
【答案】A
【详解】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A错误。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B正确。
C.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C正确。
D.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肾小球具有过滤作用,D正确。
故选A。
13.(22-23七年级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一女童因发高烧而尿液中出现血液。医生初步诊断她发生病变的结构是肾单位中的( )
A.肾小体B.肾小球C.肾小管D.肾小囊
【答案】B
【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尿液中有血液说明肾小球病变。
故选B。
14.(22-23七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中国人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每年定期体检已成常态。体检有一项目为“尿检”,健康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有( )
A.葡萄糖B.无机盐C.水D.尿素
【答案】A
【详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当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比如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后回到体内。原尿经过重吸收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尿液中一般不含葡萄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2-23七年级下·安徽芜湖·期末)正常人体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D.氧气增加,尿素增加
【答案】C
【详解】血液经过肾脏的时候,由于肾脏是由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又包括肾小球,肾囊,肾小管。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这样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血液由含氧丰富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静脉血。故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氧减少,无机盐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6.(22-23七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如图为尿液形成流程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小球、甲和乙共同构成肾单位
B.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
C.血液流经肾脏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尿素减少
D.a到b的过程中保留了全部的葡萄糖、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
【答案】D
【详解】A.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多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甲肾小囊和乙肾小管等组成,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因此,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B正确。
C.血液流经肾脏后,消耗了氧,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过肾脏,形成了尿液,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包,因此尿素减少,C正确。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因此,a原尿到b尿液的过程中保留一部分水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D。
17.(22-23七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流入和流出肾脏的血液分别是( )
A.都是动脉血B.都是静脉血C.动脉血和静脉血D.静脉血和动脉血
【答案】C
【详解】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和尿酸等废物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因此流入和流出肾脏的血液分别是动脉血和静脉血。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22-23七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液体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A.水、无机盐和尿素B.葡萄糖、水和无机盐
C.水、蛋白质和葡萄糖D.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答案】A
【详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蛋白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故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液体中,都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23七年级下·云南保山·期末)适量饮水有利于胃少年的健康成长,饮入的水一部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示意图,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详解】泌尿系统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其中主要器官是肾脏,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膀胱能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2-23七年级下·湖南邵阳·期末)火龙果因具有排毒养胃、预防贫血、美白养颜、润肠通便、保护血管等作用,深受人们喜爱。红心火龙果的甜菜红素难分解,大量食用后会引起尿液变红,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①膀胱 ②输尿管 ③肾脏 ④尿道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答案】C
【详解】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吸收后随血液循环进入③肾脏,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成为原尿中的成分,流经肾小管时,不能被重吸收进入血液,而随尿液经②输尿管流入①膀胱暂时储存,最终经④尿道排出体外。由此可见,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③→②→①→④,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22-23七年级下·湖南怀化·期末)人体产生的废物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有关泌尿系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B.尿液排出路径: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C.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
D.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B
【详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A正确。
B.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则尿液排出路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C正确。
D.排尿意义是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D正确。
故选B。
4.(22-23七年级下·云南文山·期末)下表是蛙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数据(单位:g/L),其中表示葡萄糖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所以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由表格可知,尿液中没有①和②,所以①和②分别是蛋白质和葡萄糖中的一种,因为血浆中有大量蛋白质,所以①是蛋白质,②是葡萄糖。可见B正确。
故选B。
5.(22-23七年级下·湖北恩施·期末)下图为人体某部位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A和C内都流动脉血时,B处可能发生了滤过作用
B.若B为肺泡处毛细血管,A为肺动脉,则C内流静脉血
C.若B为胃壁内毛细血管网,那么在B处可吸收水分和酒精
D.当B为小肠处的毛细血管时,C内流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答案】B
【详解】A.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故当A和C内都流动脉血时,B处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滤过作用,A正确。
B.肺泡中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A肺动脉内流静脉血,C肺静脉内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错误。
C.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能够被胃吸收进入胃壁毛细血管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和酒精,C正确。
D.因为血液在进行体循环时,在毛细血管处会发生气体交换,即将动脉血中的氧气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将组织细胞由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带走,这样就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而小肠绒毛的作用是将小肠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入血液,再由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供其他组织细胞使用。所以血液流经B小肠绒毛,C肠静脉变为内流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D正确。
故选B。
6.(22-23七年级下·四川甘孜·期末)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比原尿少了许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小肠吸收送回血液B.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C.其余部分通过皮肤排除了D.膀胱对尿液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B
【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被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送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原尿中99%左右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最终原尿仅有1%左右会成为尿液即1.5升。
因此,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比原尿少了许多其主要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22-23七年级下·重庆长寿·期末)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液在肾单位中流经的路径是①→②→⑥→⑤→⑦
B.肾单位由②④⑥三部分构成,其中②和⑥合起来称为肾小体
C.②中的液体与血液的区别为不含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液体流经⑥时,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全部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答案】C
【详解】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因此,血液在肾单位中流经的路径是:①入球小动脉→④肾小球→②肾小囊→⑥肾小管→⑤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网→⑦肾静脉,错误。
B.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②肾小囊、④肾小球⑥肾小管三部分构成,其中②肾小囊和④肾小球合起来称为肾小体,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因此,②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血液的区别为不含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正确。
D.液体流经⑥肾小管时,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错误。
故选C。
8.(22-23七年级下·江西九江·期末)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两种成分X和Y的含量如下表。X和Y分别是( )
A.葡萄糖和蛋白质B.无机盐和尿素
C.尿素和蛋白质D.无机盐和葡萄糖
【答案】C
【详解】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此可判断X是尿素。肾小囊中Y物质大幅减少的原因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不能过滤大分子物质,而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无法过滤到肾小囊中,因此Y是蛋白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2-23七年级下·广东肇庆·期末)肾脏相当于人体的净化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每天排出的尿量远远多于原尿量
B.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检测不到葡萄糖
C.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减少
D.经肾小球过滤血细胞不会进入肾小囊中
【答案】A
【详解】A.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所以人体每天排出的尿量远远小于原尿量,A错误。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把全部的葡萄糖重吸收,所以尿液中没有葡萄糖,B正确。
C.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无机盐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C正确。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都能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D正确。
故选A。
10.(22-23七年级下·四川德阳·期末)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医疗仪器,它可以用于血液透析。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脏时,血液透析膜就能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血液透析膜模拟的是( )
A.肾小管 B.肾小球、肾小囊内壁
C.肾小囊 D.肾小球
【答案】B
【详解】A.肾小管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A不符合题意。
BCD.人工肾脏能对血液进行透析,在体外循环中清除血液中的废物。肾单位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具有过滤作用,能将血细胞和蛋白质以外的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所以人工肾脏中血液透析膜模拟肾小球、肾小囊内壁,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2-23七年级下·广东清远·期末)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动脉血、静脉血、原尿、尿
B.动脉血、动脉血、尿、原尿
C.动脉血、动脉血、原尿、尿
D.动脉血、原尿、血浆、尿
【答案】C
【详解】血液由肾动脉进入肾脏,经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再经出球小动脉流出,所以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可见,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动脉血、原尿、尿,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22-23七年级下·内蒙古赤峰·期末)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物中的碘能被吸收利用,多余的碘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碘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不能直接提供能量
B.儿童缺碘,会导致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C.人体吸收的碘随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室
D.血液流经肾脏时,多余的碘不会被重新吸收
【答案】C
【详解】A.碘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但不能提供能量,A正确。
B.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幼年时期缺碘会造成智力发育出现障碍,B正确。
C.碘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C错误。
D.血液流经肾脏时,碘能被过滤进入肾小囊。流经肾小管时,一部分碘会被重吸收进入血液,多余的碘随尿液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C。
13.(22-23七年级下·云南保山·期末)排泄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下列有关人体代谢废物及其推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量大出汗穿时应多喝淡盐水来补充缺失的水分和无机盐
B.人体内水可以通过排尿和出汗的形式排出体外
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和粪便
D.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答案】C
【详解】A.人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以补充失去的无机盐和水分,A正确。
B.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内水可以通过排尿和出汗的形式排出体外,B正确。
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而粪便是食物残渣,不属于代谢废物,C错误。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D正确。
故选C。
14.(22-23七年级下·湖北黄冈·期末)以下有关人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蛋白质
B.水分、无机盐和麦芽糖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含量
D.人体代谢废物可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答案】C
【详解】A.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蛋白质是基本物质,A错误。
B.水分和无机盐不经消化可直接被吸收,而麦芽糖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B错误。
C.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大约为16%,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4%,氧气的含量都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C正确。
D.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体内的粪便是食物吸收完营养物质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不属于人体代谢废物,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D错误。
故选C。
15.(22-23七年级下·江西景德镇·期末)下列各种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D.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答案】D
【详解】A.多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A正确。
B.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正确。
C.食物消化的通道是:口腔→咽→食道一胃→小肠一大肠→肛门,C正确。
D.尿液排出的过程: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D错误。
故选D。
1.(22-23七年级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模型建构是学习生物学的有效策略,它能使抽象变直观。某同学在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时,利用常见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了相关模型,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草图,其中①~④代表结构,a、b、c代表液体。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型模拟了 (填结构名称),它是肾脏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①代表的是 ,该部位的中空细软管上有一些小孔,模拟的生理过程是 。②中的液体是 ,与血液相比,该液体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 。
(2)④代表的是 ,健康人的血液中,肾动脉血中尿素含量比c中 。
【答案】(1)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原尿 蛋白质
(2) 肾静脉 高
【详解】(1)该模型模拟了肾单位,是肾脏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①模拟肾小球,该部位的中空细软管上有一些小孔,模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②模拟肾小囊,其中的液体是原尿,与血液相比,该液体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④模拟肾静脉,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在流经肾小管时不被重吸收回血液,会形成尿液排出,流入肾静脉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含量减少,故肾动脉中尿素含量比c中高。
2.(22-23七年级下·广东湛江·期末)人体需要摄取食物补充物质和能量,同时要排出代谢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下图为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相关物质和结构示意图。
(1)图中①表示脂肪的乳化过程,②表示 能将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③表示营养物质的 过程。
(2)图中④⑤表示体外的气体进出肺的过程,即 ,是通过 实现的。
(3)外界的物质和气体经过 (填序号)进入循环系统,最终进入图中方框内的三个小圆圈。这三个小圆圈代表的是人体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参与 作用,释放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4)循环系统的血液能在全身流动,其动力来自 的跳动。
(5)肾脏是人体 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 。
【答案】(1) 胰液和肠液 吸收 (2) 肺的通气 呼吸运动
(3) ③⑤ 呼吸 能量 (4)心脏 (5) 泌尿 形成尿液
【详解】(1)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图中①表示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②表示脂肪被肠液和胰液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③表示吸收。
(2)图中的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的是外界气体进出肺泡的过程,即肺的通气,这一生理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3)外界的物质和气体经过③吸收和⑤吸气过程进入循环系统,血液中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并参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4)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循环系统的血液能在全身流动,其动力来自心脏的跳动。
(5)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的形成需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22-23七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
(1)A系统为 系统。过程①中,胸廓容积扩大时,肋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进行过程②时,血液的氧含量将会 。
(2)B系统中,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消化为 ,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3)C系统运输的物质最终经过 血管供给组织细胞利用,C系统的动力器官是 。
(4)在D系统中,血液经过⑤的 作用和④的 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答案】(1) 呼吸 收缩 增加/上升/升高
(2) 葡萄糖 小肠
(3) 毛细 心脏
(4) 过滤/滤过 重吸收
【详解】(1)A为呼吸系统,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表示肺泡内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才能够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所以,B系统中,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3)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所以,C循环系统运输的物质最终经过毛细血管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4)在D泌尿系统中,血液经过[⑤]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和[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4.(22-23七年级下·湖北荆州·期末)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分工合作完成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如图,其中A、B、D表示系统,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系统中,脂肪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 为脂肪微粒,然后被胰液、肠液分解。
(2)在①生理过程中,当气体进入B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 状态。
(3)⑥和⑦过程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4)④⑤表示尿液形成有关的两个生理过程,与流入D系统的血液相比,流出的血液中, 含量明显下降。
(5)某人的尿常规化验单上显示,尿液中含有大量葡萄糖,经进一步检查,肾功能完好,据此分析有可能是 分泌过少的原因。
【答案】(1)乳化 (2)收缩 (3)气体扩散 (4)尿素 (5)胰岛素
【详解】(1)消化系统中,胆汁贮存在胆囊中,胆汁是由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参与脂肪的消化。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扩大脂肪微粒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2)①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3)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4)组织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的尿素、尿酸、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因此,血液流经一般的组织器官后,流出血液中所含的废物要比流入时多。但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一部分尿素随尿液排出,故与流入D系统的血液相比,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明显减少。
(5)如果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高时,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病。糖尿病的原因有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肾小管出现病变,使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全部吸收。该人肾功能完好,出现糖尿病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过少的原因。
5.(22-23七年级下·江西景德镇·期末)中国医学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研究杂志》一论文中提到小于10um的微塑料粒子可以穿过细胞膜,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各个器官,诱发急慢性炎症,最终使器官和组织受损。图是人体部分系统的工作关系图,其中①②③代表生理过程,a和b代表气体,请据图答题。
(1)食物中含有的微塑料粒子,通过[A] 系统吸收进入体。该系统中最主要的吸收器官是 。
(2)当将含有微塑料粒子的空气吸入肺部时,肺泡处于 (填“扩张”或“缩小”)状态,随后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微塑料粒子随着血液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心脏结构)。
(3)血液中的微塑料粒子可以通过过滤作用来到 内,再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所以体内的微塑料粒子积累得过多时有可能诱发肾炎。若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发生了病变。
【答案】(1) 消化 小肠
(2) 扩张 左心房
(3) 肾小囊 肾小球
【详解】(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靠A消化系统完成。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2)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当你吸气时,含有微塑料粒子的空气吸入肺部,许许多多肺泡都像是小气球似的鼓了起来,肺泡处于扩张状态,随后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微塑料离子随着血液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3)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②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若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6.(22-23七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宜宾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总长度约192公里,其中沿江段约120公里,沿长江段设置自行车专用骑行道。骑行道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是骑行爱好者的打卡地。骑行运动需要能量,如图A~D是保证骑行运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器官,请回答:
(1)骑行运动需要氧气,由A所在的系统从外界获得。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实现A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氧气进入A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的变化是 。A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约3亿个肺泡组成,肺泡具有很多有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如 。(需答出两点)
(2)骑行运动所需能量来自于食物。图中C 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① ,被C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最终到细胞的 中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为骑行运动提供动力。
(3)骑行运动产生的代谢废物,除通过图中A、D所在的系统排出外,还可通过 (填图中字母)器官排出。血液流经D时,经肾小球的 作用,形成原尿,原尿再经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答案】(1)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肺泡的数量多,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答出两点即可)
(2) 小肠 小肠绒毛 线粒体
(3) B 滤过
【详解】(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因此,氧气进入A肺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肺泡的数量多,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小肠长5-6米,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含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胆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因此,图中C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①小肠绒毛。组织细胞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后,在细胞的线粒体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3)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骑行运动产生的代谢废物,除通过图中A、D所在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外,还可通过B皮肤排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血液流经D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再经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7.(22-23七年级下·甘肃酒泉·期末)如图1、2分别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1,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 和 组成。其中,主要器官是[ ] ,它的功能是产生尿液。
(2)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图2中的 三部分构成肾单位。(填序号)
(3)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生理过程: 和 。
(4)某人的尿检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 分泌不足,或者是肾脏中的 发生病变引起的。
(5)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排泄的其他途径有 (填一种即可)。
【答案】(1) 膀胱 尿道 ①肾 (2)3、4、5
(3)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 胰岛素 肾小管
(5)皮肤排出汗液;肺排出二氧化碳
【详解】(1)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①肾。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皮质位于表皮,里面是髓质,皮质和髓质构成肾实质。
(2)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5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4肾小球和3肾小囊组成。
(3)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由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如果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高时,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病。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造成的,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另外肾小管出现病变,使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全部吸收,也会出现糖尿病。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5)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终产物是指含氮废物(如尿素、尿酸等)、二氧化碳、代谢中产生的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
8.(22-23七年级下·四川自贡·期末)第24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国冰雪健儿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超自我,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下图是运动员身体内的一些重要构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部分生理活动,其中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参加滑雪比赛时,为快速获取能量,运动员有时在赛前会口服葡萄糖,葡萄糖经[A] 过程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图I所示心脏四腔的 (用序号表示),最后送到组织细胞被利用。
(2)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由于耗氧量增大运动员呼吸变得急促,外界空气中的氧气依次通过[C]、[D]两个程进入血液,与血液中 的相结合,此时,血液变成 血。[D]过程是在图Ⅲ所示的结构中进行,Ⅲ中的结构与[D]过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答出1点即可)。
(3)赛后为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国际奥组委会将对参赛运动员进行尿检。通过尿检,可检测运动员是否违规使用兴奋剂,原因是 。
【答案】(1) 吸收 ⑤
(2) 血红蛋白 动脉 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任写一点即可)
(3)兴奋剂会随血液循环运送到肾脏,再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合理即可)
【详解】(1)葡萄糖被A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动脉→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因此葡萄糖经小肠A吸收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的⑤。
(2)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首先通过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进入肺泡,进入肺泡中的气体在D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因此血液由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含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最后经血液循环送达组织细胞利用。图Ⅲ示肺泡的结构,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①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②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因此,比赛后,运动员要进行尿检,检测是否服用了兴奋剂,是因为兴奋剂会随血液循环运送到肾脏,再随着尿液排出体外。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尿葡萄糖
阴性
阴性
尿蛋白
++
阴性
镜检红细胞
18
0~3个/HP
汗液
尿液
呼出气体
休息(一天)
100
1800
300
运动(一天)
2000
500
600
成分样品
水
①
②
③
④
血浆
920
70
1
7
0.3
原尿
980
微量
1
7
0.3
尿液
960
0
0
15
20
物质含量(克/100毫升)
血浆中
肾小囊中
尿液中
X
0.03
0.03
1.8
Y
8
0.03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期末专题练)(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原卷版docx、专题0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期末专题练)(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6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卷版docx、专题06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期末专题练)(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4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原卷版docx、专题04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