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01
    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02
    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03
    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01
    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02
    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公亦以此自矜 矜:矜持
    D.康肃忿然曰 忿:生气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公亦以此自矜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康肃笑而遣之
    C.结友而别 久而不去
    D.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但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B.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C.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D.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都借事说理。甲文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乙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B.两文都叙述了人物的变化。甲文中的吕蒙由不爱读书变得好学上进,乙文中的卖油翁由骄傲自大变得谦虚恭敬。
    C.两文都语言精妙。甲文一句“遂拜蒙母”便突出鲁肃对吕蒙的敬佩,乙文一个“当世无双”就写出康肃公射箭技艺的高超。
    D.两文都用了侧面描写。甲文以“大惊”一词侧面表理吕蒙惊人的进步,乙文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侧面写出康肃公射术精湛。
    【答案】1.C 2.D 3.D 4.B
    【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推辞;
    B.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句意:他也凭借这种本领而自夸;矜:夸耀;
    D.句意: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忿:生气,气愤;
    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动词,以为,认为/介词,凭借;
    B.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
    C.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
    D.乃,意思用法相同,副词,于是;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乙文中陈康肃公由“以此自矜”自夸,到“康肃笑而遣之”心悦诚服;题干中“卖油翁由骄傲自大变得谦虚恭敬”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你知晓事情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开了。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凭借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很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次,只是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22-23七年级下·湖南怀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司马光)
    【乙】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勤学》葛洪)
    5.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涉猎:
    (2) 即更刮目相待 更:
    (3)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
    (4) 资给以书 以:
    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主 人 感 叹 资 给 以 书 遂 成 大 学
    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蒙辞以军中多务。
    (2)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8.读了【甲】【乙】两文,你发现吕蒙与匡衡有什么共同点? 请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5. 粗略地阅读 重新 到, 及 把 6.主人感叹 / 资给以书 / 遂成大学 7.(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作推辞。
    (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8.共同点:勤奋苦读。 自己联系实践谈谈自己的启示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涉猎:粗略地阅读。
    ②句意: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重新。
    ③句意: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逮:到。
    ④句意:就把书借给他。以:把。
    6.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句意为:主人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主人感叹”指独立完整的主谓句,“遂成大学”是结果。
    故断为: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语有:辞,推辞;以,用。
    ②重点词语有:乃,就;引,引来;以,把。
    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问,结合甲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与乙文“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可见吕蒙与匡衡都勤学苦练,最后有所成就。
    第二问,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关于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功,就像吕蒙和匡衡一样,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匡衡字稚圭,学习很勤奋,可是家境贫困,没钱买蜡烛。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有钱的人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22-23七年级下·福建漳州·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节选自《木兰诗》)
    【乙】呼良朋,字汝兰,号益斋,镇东人。从戚继光御倭,战海上,数立功,累迁广西总兵。奉命征府江。以二万人为四队,绝险并进,斩虏贼数千。进击诸支洞,尽平之。当是时微①良朋两粤道路几绝 又念江岸纡阻,林菁蒙密,易以薮②奸。乃置成建堡,分田给饷,贼无所凭怙于其间。令戍刊蒙翳③,治桥梁,邮置亭馆,络绎不绝。两江之间,往来如砥。
    (节选自《明史钞略》)
    [注]①微:如果没有。②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③令戍刊蒙翳:让戍卒砍伐弥漫的杂树。
    9.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是时微良朋两粤/道路几绝/B.当/是时微良朋两/粤道路几绝
    C.当是时/微良朋两/粤道路几绝/D.当是时/微良朋/两粤道路几绝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以二万人为四队,绝险并进,斩虏贼数千。
    12.甲乙两文主人公皆为骁勇善战之将,请简要分析。
    【答案】9. 有余 同“贴”,粘贴 考虑 10.D 11.(1)(木兰)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2)(呼良朋)把两万人分成四队,穿越险境一同前进,斩获俘虏了几千名贼寇。 12.木兰代父从军,英勇善战,战功赫赫,尽显“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英雄气概;呼良朋平贼寇,“数立功”,善于领兵打战,有勇有谋。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第(1)题。句意: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联系上下文推断语义,“强”即“有余”的意思。
    第(2)题。句意: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帖”同“贴”,是“粘贴”的意思。
    第(3)题。句意:他又考虑到府江两岸阻隔而曲折。结合《辞源》,选择义项为①,即”念“的意思是”考虑“。
    10.本题考查断句。
    做此类题时,先读通文段,弄懂大意,然后再结合语法关系、句子成分进行判断。该句意为:在那个时候,如果没有良朋,两粤间的道路几乎断绝了。“当是时”是时间状语,单独断开;“微良朋”句意明确,与前后断开;“两粤道路几绝”主谓短语,句意明确,与前面断开。因此断句为:当是时/微良朋/两粤道路几绝;
    故选D。
    11.本题考查翻译句子。重点词语:
    (1)赴:奔赴。戎机:战场。
    (2)绝险:穿越险境。并:一同。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甲]文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内容可知,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表现出木兰的坚毅、英勇善战和献身精神;通过选文中“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内容可知,木兰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表现出她不慕名利的品质;“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见从军多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身份一直没暴露。
    [乙]文“从戚继光御倭,战海上,数立功”意思是:他跟从戚继光抵御倭寇,在海上与倭寇大战,屡次立下功劳。“进击诸支洞,尽平之”句意是:接着又攻击(藏贼寇的)各个支洞,把他们全部平定了。由此可见,呼良朋平贼寇,善于领兵打战,有勇有谋,多次建立战功。
    【点睛】参考译文:
    [甲]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乙]呼良朋,字汝兰,号益斋,是镇东人。他跟从戚继光抵御倭寇,在海上与倭寇大战,屡次立下功劳,多次升迁后任广西总兵。他奉命出征广西府江(江水名称)。(呼良朋)把(手下的)二万人分为四支队伍,穿越险境一同前进,斩获俘虏了几千名贼寇。接着又攻击(藏贼寇的)各个支洞,把他们全部平定了。在那个时候,如果没有良朋,两粤间的道路几乎断绝了。他又考虑到府江两岸阻隔而曲折,草树茂密,容易聚集坏人。于是就设置驻防,修建堡垒,把田地分给士兵耕种,发放军饷。贼寇在两岸之间再没有依靠和躲藏的地方。他又让戍卒砍伐弥漫的杂树,修建桥梁,驿站亭馆,来往络绎不绝。两江之间的往来,如磨刀石那样平坦。
    (20-21七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节目组搜集了以下两个人物的事迹材料,请你按相关要求完成任务。
    【甲】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
    荀灌(节选)
    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①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②。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③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④中,得未曾有。”
    (《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列女·荀灌》)
    【注释】①督厉:勉励。厉,通“励”。②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③抚:人名,周访长子周抚。④史乘(chéng):指一般的史书。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关山度若飞
    (2)赏赐百千强
    (3)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
    (4)以十三龄之弱女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15.时人赞叹荀灌为“奇女子”,请结合相关句子说说荀灌“奇”在何处。
    16.两文塑造的都是女英雄形象,为何【乙】文具体详实地描写了荀灌突围救父的战斗经过,而【甲】文对木兰沙场征战的场面却一笔带过?请写出你的发现。
    【答案】13.①越过 ②有余 ③写信 ④凭,凭借 14.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 15.①荀灌年纪虽小,却敢于挺身而出,有胆有识;②率领军马,突出重围,勇武过人;③见石览请援兵,代父写信与周访,智谋过人。 16.【乙】文对荀灌“突围求援”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意在表现其骁勇善战、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的品格,突出其“奇”。【甲】文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生活一笔带过,重点铺陈战前及战后情况,意在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以及不恋富贵,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性。
    【分析】13.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度:越过。
    (2)句意为: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强:有余。
    (3)句意为:又替荀崧写信给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援助。书:写信。
    (4)句意为:凭借十三岁年龄的弱女子。以:凭,凭借。
    14.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闻:听说;走:跑。句意: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
    15.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提取。说出荀灌的“奇”,通过“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可以看出荀灌年纪虽然很小,却很勇敢,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胆识;通过“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可以看出她有大将之才,勇武过人,能够率领军马突出重围;通过“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可以看出她智谋过人,危急时刻拜访石览请求援兵后,又代父写信与周访寻求援助,最终取得胜利。
    16.文中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征战生活通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笔带过,通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和“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重点铺陈战前及战后情况,意在突出木兰不仅具有英雄品格,同样还有女儿情态,歌颂了她在国家危难时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和孝敬父母,不慕名利的高洁情操。
    【点睛】参考译文:
    【甲】到东边集市去买骏马,到西边集市去买马鞍和垫子。到南边集市去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去买鞭子。早晨辞别了爹娘离开,晚上住在黄河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声音。早晨辞别黄河离开,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发出的嘶鸣声。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穿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铠甲。将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回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赏赐了很多财物。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木兰回到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去外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妆打扮。小弟听说姐姐回来了,磨起刀来宰杀猪羊。回到家中打开我东屋的阁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脱下我旧时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祥云一样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头上贴上好看的花黄。出屋去看军中的同伴,军中的同伴都大为吃惊,一起共事许多年,竟不知道木兰是个女郎。
    【乙】荀崧的小女儿荀灌,幼年就有非凡的节操。荀崧担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围攻,兵力薄弱,粮食吃光,想向自己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如何突围求救却没有办法。荀灌当时十三岁就率领几十名勇士,越过城墙,趁夜晚冲出重围。敌人在后面追得很急,荀灌督促勉励战士,一边战斗,一边向前冲,得以进入鲁阳山,才甩掉了追兵。她亲自拜访石览,请求派兵救援,又替荀崧写信给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援助,因而使荀崧和周访结为兄弟,周访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三千人会合石览一同救援荀崧。敌人听说救兵来到,随即分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啊。当时的人们感叹道:“凭借十三岁年龄的弱女子,单独挺身而出,突围求援,这样的奇女子,在前代的史书中都未曾有过啊!”
    (22-23七年级下·湖北十堰·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①”,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③,二年后,虽锥末倒眦④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⑤,南面而望之。自日之间,浸⑥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⑦、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节选自《列子》)
    [注释]①不瞬:不眨眼。②偃卧:仰面躺下。③牵挺:织布机的踏板。④倒眦:锥尖。⑤牗:窗户。⑥浸:逐渐。⑦弧:弓。
    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 学射于飞卫
    B.以我酌油知之 以目承牵挺
    C.但微颔之 偃卧其妻之机下
    D.笑而遣之 南面而望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19.下面对【甲】【乙】文段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睨之久而不去”,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康肃的射艺并不在意。
    B.【乙】文中飞卫要纪昌掌握的要领是先学不瞬、视小如大,视微如著。
    C.【乙】文最能体现纪昌射艺高超的句子是“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D.【甲】【乙】文中,康肃和纪昌的所作所为都从不同侧面强调了虚心的重要性。
    20.卖油翁和纪昌都是身怀绝技之人,你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17.D 18.①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②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 19.C 20.示例:卖油翁: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会熟能生巧,取得成绩。纪昌:学习一定要下功夫,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解析】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在\介词,向;
    B.介词,凭\介词,用;
    C.补齐音节,不译\助词,的;
    D.代词,指卖油翁\代词,指虱子;
    故选D。
    18.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无他:没有别的。惟:只,只是。尔:同“耳”,罢了。(2)如:像。以:来。余:其余。皆:都。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乙】文最能体现纪昌射艺高超的句子是“贯虱之心,而悬不绝”。故选C。
    20.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联系文本内容,结合实际拟写即可。
    根据甲文中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得启示: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牢记熟能生巧的道理,只有多练习,多思考,就一定能熟练掌握,有所成就。
    根据乙文中的“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自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可知,纪昌为了学习射箭,先苦练目力,因为这是射箭的基本功。这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先苦练基本功,打好基础,不怕苦不怕累,坚持练习,终能学成。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乙】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练二年之后,即使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还不行,你还要学会看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看得很明显,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22-23七年级下·北京通州·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1.下列句子或短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金榜题名B.陶后鲜有闻 旗帜鲜明
    C.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D.可以调素琴 不以木为之者
    2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理解:刘禹锡交往的都是才学渊博、志趣高雅的人,表现了其自命不凡、不与平民交往的高洁情操。
    【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吗?
    理解:该句用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品德的信念。
    23.在《爱莲说》中,作者借“莲”咏“君子”的美好品格。请你结合《陋室铭》,说一说“君子”的品格是如何体现的。(110字左右)
    【答案】21.C 22.甲 23.在《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体现君子安贫乐道、志趣高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体现君子交往高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体现君子不追逐功名利禄、淡泊宁静。这些都展现了君子的高尚品格。
    【分析】2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出名,有名/名字;
    B.少/鲜艳;
    C.都是“更加”;
    D.用来/用
    故选C。
    2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是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此句侧重写刘禹锡与朋友的交往,强调陋室主人交往之人的高雅,体现出陋室主人的高雅情趣和高洁品格,而非自命不凡不与平民交往。故选项错误;
    【乙】句翻译和理解都正确;
    故选【甲】。
    2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分析“君子”品格在《陋室铭》一文中如何体现,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找出能够体现“君子”美好品质的句子加以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示例:在《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明君子即使身处简陋环境,仍能坚守高尚品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体现君子的恬淡闲适与安贫乐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展现君子的高雅脱俗与对知识的追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示君子的淡泊宁静、不慕荣利和对自由的向往,这些都鲜明地彰显出君子的种种美好品格。
    【点睛】参考译文
    《陋室铭》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爱莲说》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22-23七年级下·北京石景山·期末)阅读《陋室铭》《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大名鼎鼎 名不虚传 莫名其妙
    B.何陋之有 孤陋寡闻 陈规陋习 穷街陋巷
    C.香远益清 相得益彰 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D.宜乎众矣秋色宜人 事不宜迟 不合时宜
    2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理解:刘禹锡认为居室有没有美好的声名,与它是否简陋无关,在其主人有没有德。
    【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偏爱,跟我一样的应该还有什么人吧?
    理解:周敦颐认为应该还有和自己一样喜爱莲花的人,他特别渴望找到这样的知音。
    26.根据《陋室铭》《爱莲说》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①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②,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③虚受④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⑤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取材于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不拔]不可动摇。比喻牢固。②[体道]包含仁道。③[应用]适应需要,以供使用。④[虚受]虚心接受。⑤[夷险]平顺与艰险。
    中国文化有“观物比德”的传统,常常以自然之物比喻人格。如刘禹锡以居室自然环境的清幽和①,来比自己品性的高洁;周敦颐用不同流俗、庄重正直的莲花,来比德行高尚的“②”;白居易赞扬竹子③,来比他对贤人德才兼具品质的向往。
    【答案】24.C 25.乙 26. 雅致 君子 坚贞、高洁、本性正直、品德端正
    【解析】2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辨析。
    A.出名/名声/名声/说出;
    B.简陋/浅薄/不合理/破旧;
    C.都是“更”的意思;
    D.应该/适宜/应该/需要;
    故选C。
    2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反问句。这句话体现了作者认为在当时社会,像他一样喜欢莲花,不趋炎附势,志同道合之人几乎找不到了;。
    故选乙。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的居室的自然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居室的雅致,以此来比自己品性的高洁。
    《爱莲说》中“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比作德行高尚的“君子”。
    材料中白居易从“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写竹子的美好形象,将竹子坚贞、高洁、本性正直、品德端正的自然之性与道德品质做了内在的融通,来比他对贤人德才兼具品质的向往。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
    竹子像贤能的人,为什么呢?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有利于培养德操,有修养的人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身挺直,刚直不阿有利于立身,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身,就会想到立身刚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有利于体察天地之道,有修养的人看到竹心,就会想到谦冲虚静处世的人。竹节坚贞,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自身名节在顺境逆境中都保持一致的人。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22-23七年级下·山东烟台·期末)阅读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当盛暑时,文采①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②如毂雏③,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嗟夫,世之人中无所守④者,率⑤不甘湛涪⑥乡里,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⑦,则便志满意得,出肆入扬,以为天下无复我加矣。及乎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视寒号虫何异哉?
    (选自《南村辍耕录》,有删减)
    【注释】①文采:色彩相杂的花纹。②索然:这里指光秃的样子。③毂(kòu)雏:待哺雏鸟。④守:节操,操守。⑤率:大都。⑥湛(chén)涪(fú):沉浮。这里是“埋没”的意思。⑦诧九族侪(chái)类:夸耀于亲族朋辈。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比至深冬严寒之际
    28.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恐人不我恤。
    29.甲文中的“莲”是有操守的君子形象,作者对“莲”表达了 之情;乙文中“无所守者”的具体表现是:①稍有成绩便忘乎所以;②。(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对这类人的态度是。
    【答案】27.①艳丽;②等到。 28.生怕别人不能可怜自己。 29. 喜爱/赞美/赞赏 稍遇挫折/贬抑便摇尾乞怜/垂首帖耳/垂头丧气/毫无斗志/灰心丧气 嘲讽/讽刺/轻视/鄙弃
    【解析】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
    (2)句意为:到了深冬严寒时节。比:到……时候/等到;
    2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人不我恤”即“人不恤我”。恤:体恤、怜悯。
    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根据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可知,都表达了对“莲”的喜爱。
    (2)根据乙文“稍有成绩便忘乎所以”的提示,找到“及乎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到了遇到一点点挫折时,便一下子像丧家犬一样,垂首帖耳,摇尾乞怜,生怕别人不能可怜自己)”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为,稍遇挫折就灰心丧气。
    (3)根据乙文“视寒号虫何异哉(这和寒号虫有什么区别呢?)”可知,作者将这种人生态度比作寒号虫,表达了自己的嘲讽(或讽刺/轻视/鄙弃等)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叫寒号虫。……在盛夏时,它身上的花纹色彩华丽灿烂,就自己叫道:“凤凰比不上我。”到了深冬严寒时节,毛羽脱落,难看得像只小雏鸟,就自言自语地叫道:“能过下去就这样过下去。”哎!世上那些没有操守的人,开始大都不甘于埋名在市井之间,必定为了自己前途努力奋斗,求得一点点名望(名声),便把自己突出于自己的亲戚之上,心满意足,出出进进趾高气扬,认为天下人都不如自己。到了遇到一点点挫折时,便一下子像丧家犬一样,垂首帖耳,摇尾乞怜,生怕别人不能可怜自己,这和寒号虫有什么区别呢?可悲呀!
    (22-23七年级下·广西玉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活板
    沈括
    ①板用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错,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梵天寺木塔
    沈括
    钱氏①据两浙②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③登之,患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⑤之妻。贻⑥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⑦,六幕相连如胠箧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吴越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铝所建。②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③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镂的孙子。④患:担忧,忧虑。⑤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⑥贻:赠送财物。⑦弥束:全部紧束。⑧胠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撬开。
    30.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释下表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31.下面对【甲】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精要的说明文;仅用三百余字就详细地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用语简洁、准确、平实。
    B.第①段交代活字印刷术的前身,“盛”“始”“皆”等修饰语准确说明了印刷术的发展、沿革,朗读时应重读。
    C.“雕版”解决了“活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雕版印刷的优势,凸显了“雕版”在印刷史上的重要意义。
    D.文章结尾交代了毕昇死后“活板”的下落,照应了“又为活板”一句,使得文章内容更明确,结构更完整。
    3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33.【甲】文中活字印刷术的“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其中四点)
    34.【甲】【乙】两文分别讲述了活字印刷和造塔技艺,两文都共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案】30. 烘烤 完毕 连词,连接上句或下一段,表示推论原因。 31.C 32.(1)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2)于是在上面盖了瓦,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 33.①胶泥刻字,字印取用、数目灵活。②铁范布字,排版灵活。③统筹用板,印刷灵活。④随时增补奇字,做法灵活。⑤拆版灵活,重复使用。 34.通过介绍古人的活字印刷技艺和造塔技艺,反映了北宋时期先进的科学成就,赞美了古人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分析】30.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为: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结合文字的演变可知“炀”是放在火上烤,用太阳晒。炀,烘烤、烤;
    (2)句意为:“用讫再火令药镕”,意思是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讫:完毕。结合迁移法可知,“但逐层布板讫”中“讫”,意思是完毕;
    (3)句意为: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盖:连词,连接上句或下一段,表示推论原因。
    31.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应为:“活版”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活版印刷的优势,凸显了“活版”在印刷史上的重要意义;故选C。
    3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每,每一个;韵,指韵部;帖,标签;贮,贮存。(2)句重点词语:乃,于是;布,铺设;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动,晃动;如初,和当初一样。
    33.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
    结合“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每字为一印”即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由此可见字是可以活动的,从而体现活板“活”的特征;
    结合“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可知,要印刷时,只要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就可以了,由“密布字印”可见排版是灵活的,从而体现活板“活”的特征;
    结合“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印刷是活的,从而体现活板“活”的特征;
    结合“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可知,“每一字皆有数印”,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可见字印数目是灵活的,从而体现活板“活”的特征;结合“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随时增补奇字,做法是灵活的。
    结合“用讫再火令药错,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拆版非常容易,拆板是活的,从而体现活板“活”的特征。
    3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旨把握。
    《活板》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整个过程,包括最后拆板的过程,一整套工艺,全无修饰性词语,用词准确,通俗易懂。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将印刷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释得清楚明白,突出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乙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了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不稳定的问题,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通过叙述了梵天寺木塔由“动”到“定”的过程,揭示了木塔“定”的缘由,即“六幕相持,自不能动”。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巧妙的建设建筑结构与超高的工艺水平;由此可知,两文分别通过介绍古人的活字印刷技艺和造塔技艺,反映了北宋时期先进的科学成就,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乙文: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的时候,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俶登上木塔,忧虑它会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会晃动。”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22-23七年级下·安徽芜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活板》)
    【乙】
    余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①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节选自《梦溪笔谈·器用》)
    【注】①侔:齐,相等。
    3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瞬息可就( ) (2)若止印三二本( )
    (3)每韵为一帖( ) (4)余又尝过金陵( )
    3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37.请根据【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抓住“”的特点介绍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乙】文则围绕“”的特点介绍玉臂钗的制作功夫。
    38.【甲】【乙】两篇选文所表现的主题有何异同?
    【答案】35. 完成 同“只”,仅仅 标签 曾经 36.(1)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
    (2)而在工艺上的用力不及古人,所以造出来的器物多不精致。 37. 活 巧 38.相同点:都表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
    不同点:乙文还表达了对古民风淳朴和制作一丝不苟的赞扬之情,对后世风俗浮华奢侈和技术不精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解析】3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1)句意: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就:完成;
    (2)句意:如果只印两三本。止:同“只”,仅仅;
    (3)句意:每个的韵部做一个标签。帖:标签;
    (4)句意:我又曾路过金陵。尝:曾经。
    3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
    (1)令:使;坚:坚硬。
    (2)物:器物;精:精致。
    3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分别从活板的制作、印刷过程,胶泥刻字的性质特点介绍了活字印刷。集中突出的就是“活”的特点,首先字是活的,如“每字为一印”,其次字印数目是活的,如“每一字皆有数印”“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乙]文凸显的是物品的“巧”,根据“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可知一个银子可以变换好几种样式,所以特点是活动灵巧,根据“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可知小的物件竟然雕刻了九条龙的图案,所以特点是雕刻精巧。
    3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相同点:[甲]文“每一字皆有数印”“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十分便捷,来突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当时这项技术远超世界各国。
    [乙]文“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写经过金陵时见到的古物在设计和用工上都一丝不苟,极为精巧,来表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超高技艺和工匠精神。
    不同点:[乙]文“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还将后世与之对比,来表达对古代民风淳朴和工匠一丝不苟精神的赞扬,感慨后世的奢华和技艺不精。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板,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像钱的边缘那样薄,每个字做一枚印,用火烧使其坚固,先准备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住,想印书,就拿一个铁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在其中密 密地排布活字印,排满铁模子就是版,拿它靠近火烘烤,等到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稍微熔化了,就用一块平板压在字面上,这样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了,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这种方法并不简易,但若是印数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极为神速,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用来印刷,一块已经另外排了字,这一版才印完,第二版就已经准备好了,交替使用很快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数枚活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活字印,用来预备一版之内有重复用字的情况。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的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之所以不用木头做活字印,是因为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上水就会高低不平,而且还会和松脂、蜡等相粘,不能取下;不如用泥烧的字印,用完了再用火把松脂、蜡等熔化,用手拂去,字印自己就能脱落,根本不会沾污。
    [乙]我又曾路过金陵,见有人发掘六朝君主的陵墓,得到很多古物,我曾看到一支玉臂钗,两头都设置转动机关,可以弯曲、伸直或使之变成圆形的,几乎看不出有缝,而为九条龙所环绕,制作功夫可比鬼斧神工,世人多认为往古民风淳朴,手工制作大都笨拙,其实大不是这么一回事,古器物制造非常精巧,正由于民风淳朴的缘故,民风淳朴则各种手卡制作都一丝不苟。后世风俗虽浮华奢侈,而在工艺上的用力不及古人,所以造出来的器物多不精致。
    (20-21七年级下·广东东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碎金鱼①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②”。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③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①金鱼:古人的一种配饰。②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射手。③典郡:掌管郡务。④伎:同“技”,技艺。
    39.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
    41.请用三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荆 南 当 要 冲 日 有 宴 集 尧 咨 每 以 弓 失 为 乐 坐 客 罔 不 叹 服
    42.下列对两篇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卖油翁“久而不去”是为了引起陈尧咨的注意,为下文卖油翁献技作铺垫。
    B.【甲】文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徐以杓酌油沥之”,目的是炫耀自己实力。
    C.【乙】文陈尧咨“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是轻重不分、玩物丧志的表现。
    D.【乙】文陈尧咨的母亲“杖之”是因为他图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43.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分别写了陈尧咨的什么事情?并结合以上两个文段,说说你眼里的陈尧咨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39. 知道、懂得 怎么 ④ 40.(1)(卖油翁)见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2)你父亲教育你要以忠孝报效国家。 41.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42.AB 43.【甲】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
    【乙】陈尧咨因常在宴会中用射箭取乐被母亲杖责。
    ①从【甲】【乙】“当世无双”“百发百中,世以为神”看出陈尧咨射箭技术纯熟、高超;②从【甲】文陈尧咨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然的态度,康肃质问、忿然,表现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③从【乙】文陈尧咨驻守荆南时,经常在宴席中射箭取乐,可见他贪图享乐。
    【解析】39.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
    结合表格中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1)采用参考成语法。知己知彼: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知根知底:非常了解底细、内情;知书达礼:有教养、通事理、懂礼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懂得”。“汝亦知射乎?”句意为:你也懂得射箭吗?知:知道,懂得;
    (2)采用课内迁移法。“安能辨我是雄雌?”句意为:怎么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安:怎么。”“尔安敢轻吾射!”句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3)采用查阅词典法。“陈康肃公善射”,根据后一句“当世无双”,可推测“善”的释义为词典中的第四个意思:擅长、善于。句意为: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善:擅长、善于。故选
    40.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④。
    (1)发矢:射箭。但:只,只是。颔:点头。
    (2) 汝:你。教:教导。辅:报效。
    4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的意思是: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陈尧咨我每次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三个主语分别是“荆南”“尧咨”“坐客”,据此,正确的句读是: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4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卖油翁“久而不去”一开始是因为对陈尧咨射箭技艺的好奇和对其“发矢十中八九”的不屑,也是为了引起陈尧咨的注意,为下文卖油翁献技作铺垫,故本项表述不完全正确;
    B.有误。文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徐以杓酌油沥之”,目的是证明自己实力,来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故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
    故可选A或B。
    4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甲】文主要记叙了陈康肃公擅长射箭并以此自夸,后被卖油翁“熟能生巧”的观点教育了一番。【乙】文记叙了一开始陈尧咨因为擅长射箭常在宴会中用射箭取乐,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不能以“忠孝”来辅佐国家,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因此“杖之”。可据此概括。
    根据【甲】文中的“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可得:射技纯熟。根据【甲】文中的“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得:自以为是,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根据【乙】文中的“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可得:贪图享乐,不务正业,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晓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20-21七年级下·安徽黄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卷一
    4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2)即更刮目相待 更:
    (3)但微颔之 但: (4)尔安敢轻吾射 轻:
    45.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46.陈康肃对卖油翁的态度由“忿然”变为“笑而遣之”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7.两篇文章都用一个小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你从中分别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44. 当道,当权 重新 只 轻视 45.(1)你说军务繁多,还能比我更多吗?我还常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收获。
    (2)(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时,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边上,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46.陈康肃先是“忿然”的原因是觉得卖油翁瞧不起自己,后来“笑而遣之”是因为他发现卖油翁倒油时竟然是一滴没有沾到铜钱上,觉得他说的“只是手熟罢了”不是嘲笑自己,而是颇有道理,心悦诚服。 47.从《孙权劝学》中悟出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大有长进,可以令人刮目相看。从《卖油翁》中悟出了成功在于熟能生巧。
    【解析】4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当涂:当道,当权;
    (2)句意为: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重新;
    (3)句意为: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但:只,只是;
    (4)句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轻:轻视。
    4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字词:卿:你;孰若:与……相比如何;益:好处。
    (2)重点字词:尝:曾经;释:放下;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
    4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面对陈尧咨精湛的射技,卖油翁是“睨之”“但微颔之”的不在意态度,面对陈尧咨的发问,卖油翁归因于“无他,但手熟尔”;陈尧咨于是“忿然”;卖油翁在面对陈尧咨“尔安敢轻吾射”的质疑时,“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通过倒油技术展示,最后点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熟能生巧的道理,让陈尧咨心悦诚服。
    47.本题考查道理启示。
    结合甲文“蒙乃始就学”“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知,文章写了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围绕着“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结合乙文“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等内容可知,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围绕着“熟能生巧,不要自满自大,只有勤奋、努力,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笑着打发他走了。
    (22-23七年级下·河南商丘·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美①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②,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子美之名若草堂,与天壤俱存可也。
    (节选自杨廷和《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注】①子美:指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②并:并列、并称。
    48.下列对两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命名)B.可以调素琴(调弄)
    C.是独以其诗哉(只)D.大节俱备(全、都)
    49.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0.甲文题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51.乙文中的杜甫是否属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君子呢?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8.A 49.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50.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从环境之优美、交友之不俗、所为之高雅可见室主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所以这居室就不显得简陋。(意思对即可) 51.从乙文中“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可知,杜甫虽居住在草堂,羁旅困穷,但却为人忠孝、友善、诚信,具备高尚的节操,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君子。(意思对即可)
    【解析】4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
    A.有仙则名: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有名。故选A。
    4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5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作者中结尾处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的态度“陋室不陋”。“斯是陋室”,刘禹锡所居的房屋、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根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屋虽小却不显得简陋。
    51.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及材料内容。
    乙文“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意思是:杜甫凭借羁旅困穷之人,和他们美名并称,实在不仅仅是凭借他的诗啊。杜甫的为人,忠孝、友善、诚信,具备高尚的节操。由此可知,杜甫的为人,忠孝、友善、诚信,具备高尚的节操。居住在草堂,羁旅困穷,但却为人孝友忠信,流芳百世。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杜甫的草堂,人人皆知,难道仅仅因为他的诗吗?蜀地从先秦到现在,几千年间,被大家祭祀的才几人。像秦朝的李冰,汉朝的文翁、孔明,都因为功德而美名流传。但是,杜甫凭借羁旅困穷之人,和他们美名并称,实在不仅仅是凭借他的诗啊。杜甫的为人,忠孝、友善、诚信,具备高尚的节操。杜甫不被当世人所了解,却被后世人所了解。杜甫的美名像草堂,即使和天地一起存在也是可以的。
    (22-23七年级下·河南信阳·期末)阅读下面两个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桂,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5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惟吾德馨 馨: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
    5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甲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乙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55.《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它们在语言风格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答案】52. 能散播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洗 53.①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54.D 55.《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乐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大意对即可)
    【解析】5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馨:能散播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②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
    5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上,长上。入。映,映入。
    (2)之,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予,我。何人,什么人。
    54.考查内容理解。
    D.甲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乙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故选D。
    55.考查比较阅读。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乐和谐。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桂,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22-23七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扶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极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极己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根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
    【乙】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①得失。每至休沐②,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③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④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⑤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后汉书·宦者列传⑥蔡伦》)
    【注】①匡弼:纠正辅佐。②休沐:古代称官员休假。③秘剑:皇室用的剑。④书契:书籍文契。⑤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⑥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一般用以记述人物事迹。
    56.下列对甲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印五经”中的“始印”是“才开始印刷”的意思,说明板印书籍开始使用的时间。
    B.“字平如砥”中的“如砥”指的是“像磨刀石一样”,生动地说明了字印用平板按压后十分平整。
    C.“更互用之”中的“更互”意为“交替,轮流”,说明密布字印的两块铁板能轮流使用。
    D.“不若燔土”中的“不若”在这里是“比不上”,表明毕昇选用泥土刻字的高明之处。
    57.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B.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C.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D.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5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59.两文都记载了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甲文详写了活板的制作过程,乙文略写了造纸过程,请结合选文出处写出这样安排详略的理由。
    【答案】56.A 57.D 58.字印就自然落下来,完全不沾药料。 59.甲文选自《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所以通过详写活板制作过程来反映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乙文选自《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史书,属于人物传记,主要突出人物性格。所以通过多个事例来突出蔡伦的才华,因此对造纸过程进行略写。
    【解析】5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字词与文章内容。
    A.“说明板印书籍开始使用的时间”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可知,是“始印五经”中的“始印”是“开始印刷”,说明板印书籍开始盛行,不是说明“板印书籍开始使用的时间”;
    故选A。
    5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本句句意为:蔡伦监督制造皇室用的刀剑和其他器械,都很精美坚固,为后世效法。“监作秘剑及诸器械”省略了主语,“监作”是谓语,“秘剑及诸器械”是宾语,故在“械”后断句;“莫不精工坚密”的主语是 “秘剑及诸器械”,“精工坚密”是补语,故在“密”后断句;再结合句意“蔡伦监督制造皇室用的刀剑和其他器械,都很精美坚固,被后世效法”可断句为: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故选D。
    5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本题中注意重点字词“自(自然),殊(完全),污(药料)”要理解正确。
    59.本题考查分析写法特点。
    结合甲文内容可知,甲文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详写了活板的制作过程;《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著作,采用笔记形式撰写,内容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艺术等。活板的制作过程可以反映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体现《梦溪笔谈》的科学性,故本文详写活板的制作过程;
    结合乙文“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可知,乙文节选自《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主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突出了蔡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有才能,本文中写造纸过程,是选取突出的事例来表现蔡伦的才能,故作略写安排。
    【点睛】参考译文:
    (甲)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他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乙)蔡伦有才能学问,尽心尽力,诚实谨慎,多次触犯皇帝,陈述得失的道理。每当到了休沐的时间,都闭门不接待客人,在田野中裸体。后来升任尚方令(太监官职名)。永元九年,蔡伦监督制造皇室用的刀剑和其他器械,都很精美坚固,为后世效法。
    自古文字,大多刻在竹简上,然后编成册;那些用缣帛写字的人,把缣帛叫做纸。缣贵而竹简笨重,都不方便。蔡伦于是创造设计,用树皮、麻头和破布、渔网造纸。和帝元兴元年,他把造出来的纸奏上和帝,和帝赞赏蔡伦的才能。自此之后,大家都使用这种纸,天下叫做“蔡侯纸”。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赏赐百千强
    联系上下文推断语义
    (1)强:
    对镜帖花黄
    指出通假
    如:药稍镕(同“熔”,熔化)。
    (2)帖:
    又念江岸纡阻
    使用《辞源》,选择义项
    念:①思念,考虑。②读,诵读。③念头,想法。④“廿”的大写。⑤姓。
    (3)念: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的意义
    字源法
    持就火炀之
    (1)
    迁移法
    但逐层布板讫
    用讫再火令药镕
    (2)
    查字法
    盖钉板上下弥束
    ①器物的盖子,②遮蔽,遮盖。③副词,大概。④连词,连接上句或下一段,表示推论原因。
    (3)
    文言词句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解释
    汝亦知射乎?
    参考成语法:①知己知彼;②知法犯法;③知根知底;④知书达礼
    (1)
    尔安敢轻吾射!
    课内迁移法: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2)
    陈康肃公善射
    查阅词典法:①美好;②友好、亲善;③爱惜、喜好;④擅长、善于;⑤容易、常;⑥揩拭;⑦姓(《古代汉语词典)
    (3)
    (只填序号)
    相关试卷

    专题1:积累与运用题组-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 这是一份专题1:积累与运用题组-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2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专题12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题组09:课内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