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1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2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显然,中国人崇奉的“天人合一”“天地为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和生活情趣,对园林的构思创意起了根本性作用。
    与西方比较,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园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规整格局,而效法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趣的,但自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所以,中国园林追求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其中自有严格的章法,只不过非几何之法而是自然之法罢了,是自然的典型化,比自然本身更概括、更典型、更高,也更美。中国园林不仅停留于形式美,更进一步通过显现于外的景,表达出内蕴之情。
    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的意境。暗香盈袖,月色满庭,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岸芷汀花,村桥野亭,体现了远离尘嚣的出世情怀;水光浮影,悬岩危峰,暗示了山林隐逸、寄老林泉、清高出世的追求。
    这些,都是文人学士标榜的生活理想。因此,中国园林的高下成败,最终的关键取决于创作者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下。
    1685年,英国著名学者坦伯尔针对西方的几何式园林说:“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它们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都更美;不过,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他还写道:“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此时,欧洲所流行的园林,正像凡尔赛花园的建造者勒诺特所说的,却是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黑格尔也认为中国园林不是一般意义的“建筑”,而“是一种绘画,让事物再现自然形状,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它把凡是自然风景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包括湖、岛、河、假山、远景等都纳到园子里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它具有再现自然的性质,而不再是不再现任何东西,只抽象地表现出一种氛围的“建筑”。
    歌德则用诗一样的语言称赞中国人:“在他们那里,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经常听到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不停,白天总是阳光灿烂,夜晚也是月白风清。月亮是经常谈到的,只是月亮不改变自然风景,它和太阳一样明亮。”他在这里谈的,很大程度上都指的是中国园林。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二:
    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作“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对中国园林外在形式进行设计、加工时追求以情为主,而在欣赏时则触景生情,通过要素的选取、加工和组合寄寓外景以内蕴之情。
    B.坦伯尔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才能创造出来。
    C.中国园林对“有若自然”情趣的追求,受“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对自然美的重视甚至可以不加改变而保持其自然形态。
    D.中国园林通过布置、组织、创造和扩大空间来丰富空间美感,《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便是运用园门、假山等创造艺术意境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不仅在中、西方园林之间,还在二者的建筑群和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借中西方之间的对比,彰显中国建筑理念之优。
    B.材料二使用“分景”的概念,并以颐和园长廊的作用为例加以证明,意在强调中国园林建筑有善于处理空间的艺术。
    C.材料一中歌德所说的“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反映的是“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表明园林的自然美的特点。
    D.材料二中沈复所言的有关大小、虚实、藏露等关系的观点,从美感特点来说,与材料一所论中国园林追求“道法自然”的观点并非如出一辙。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风吹云彩花齐放,水泻山崖雪乱飞。
    D.云破月窥花好处,夜深花睡月明中。
    4.坦伯尔与黑格尔对中国园林艺术性的理解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5.大观园中有座沁芳亭,“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红楼梦》第十七回),亭内的槛联这样写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沁芳亭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看风筝
    萧红
    拖着鞋,头上没有帽子,鼻涕在胡须上结起网罗似的冰条来,纵横地网罗着胡须。在夜间,在冰雪闪着光芒的时候,老人倚着街头电线杆,他的黑色影子缠住电杆。他在想着这样的事:“穷人活着没有用,不如死了!”
    老人的女儿三天前死了,死在工厂里。
    老人希望得一点赡养费,他奔波三天了!拖着鞋奔波,夜间也是奔波。他到工厂,从工厂又到工厂主家去。他三天没有吃饭,实在不能再走了!
    半夜了,老人才一步一挨地把自己运到家门,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胡须颤抖,他走起路来谁看着都要联想起被大风吹摇就要坍塌的土墙或是房屋,眼望砖瓦四下分离的游动起来。
    老人自己把身子再运到炕上,然后他喘着牛马似的呼吸,他全身的肉体坍落尽了,为了他的女儿而坍落尽的,因为在他女儿的背后埋着这样的事:“女儿死了!自己不能做工,赡养费没有,儿子出外三年不见回来。”
    屋子里没有灯火,黑暗是一个大轮廓。老人的眼泪在有皱纹的脸上爬,横顺地在黑暗里爬。
    外面的风在嚎叫,夹着冬天枯树的声音。风卷起地上的积雪,扑向窗纸,唰唰地响。
    在父亲给人做雇农的时候,刘成在中学里读过书,不到毕业他就混进某个团体了!他到农村去过,也曾进过工厂,后来他没有踪影了!三年没有踪影。关于他妹妹的死,他不知道,关于他父亲的流浪,他不知道,同时他父亲也不知道他的流浪。
    刘成下狱的第三个年头被释放出来,他的脸色还是和从前一样,冷静,沉着。他内心从没有念及父亲一次。不是没念及,因为他有无数的父亲,一切受难者的父亲他都当作自己的父亲,他一想到这些父亲,只有走向一条路,一条根本的路。
    这是他被释放的第三天了!当他在农村和农民们谈话的时候,比从前似乎更有力,更坚决,他的手高举起来又落下去,这大概是表示不受压迫的意思。
    每个字从他嘴里跳出来,就和石子一样坚实并且刚硬,这石子一个一个投进农民的脑袋里,成了永久不化的石子。
    坐在马棚旁边开着衣纽的老农妇,发起从没有这样愉快的笑。她触了她的男人李福一下,用着例外的声音边说边笑:“我做了一辈子牛马,哈哈!那时候可该做人了!我做牛马做够了!”
    老农妇在说到末尾这句话时,也许是想起了生在农村最痛苦的事。她顿时脸色都跟着不笑了,冷落下去。
    刘成还是把手一举一落地说下去,马在马棚里吃草的声音,夹杂着鼻子声在响,其余都在安静里沉浸着。只是刘成谈话的沉重的字眼连绵地从他齿间往外挤。不知什么话把农民们击打着了!男人们在抹眼睛,女人们却响着鼻子,和在马棚里吃草的马一样。
    人们散去了,院子里的蚊虫四下飞,结团地飞,天空有圆圆的月,这是一个夏天的夜,这是刘成出狱三天在乡村的第一夜。
    刘成当夜住在农妇王大婶的家里。桌上的油灯暗里昏黄。王大婶的男人和刘成坐在炕沿说着话,不绝地在说,直到王大婶的男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呵!刘成这个名字,东村住着孤独的老人常提到。你可认识他吗?”
    刘成不回答,只是眼光和不会转弯的箭一样,对准什么东西似的在放射,在一分钟内他的脸色转变了又转!
    王大婶抱着小孩,在考察刘成的脸色,她在下断语:“一定是他爹爹,我听老人坐在树荫下常提到这个名字。”
    王大婶男人的袖子在摇振,院心蚊虫的群给他冲散了!他跑向一家脊背弯曲的草房去,在没有纸的窗上敲打,急剧地敲打。睡在月光里整个东村的夜被他惊醒了!睡在篱笆下的狗,和鸡雀吵叫。
    老人睡在土炕的一端,把自己的帽子包着破鞋当作枕头,身下铺着的是一条麻袋。睡在土炕的另一端也是一个老人。他们在朦胧的月影中,和两捆干草一样,他们睡着。窗棂上残破的窗纸在作响。
    一个老人的神经被敲打醒了!他坐起来,抖擞着他满身的月光,他不睁眼睛,把胡须抬得高高的,盲目地问:“什么勾当?”
    “刘成不是你的儿吗?他今夜住在我家。”老人听了这话,他的胡须在蹀躞。三年前离家的儿子,在眼前飞转。平日不会动的村庄和草堆现在都在活动。老人向着王大婶的家里,向着他儿子的方向走,像一个要见妈妈的小孩子一样。但他不是孩子,他蹀躞着胡须,他的腿笨重,他有满脸的皱纹。
    老人又联想到女儿死的事情,工厂怎样不给抚恤金,他怎样飘流到乡间,乡间更艰苦,他想到饿和冻的滋味。他需要躺在他妈妈怀里哭诉。可他是去见儿子。
    王大婶的男人在老人旁边走,看着自家的短墙处有个人影,模糊不清,走近一点只见那里有人在摆手。再走近点,知道是王大婶在那里摆手。
    王大婶的男人跑了几步,王大婶对他皱竖眼眉低声慌张地说:“那个人走了!抢着走了!”
    老人还是追着他的梦向前走,带着一颗充血的心来会见他的儿子。
    刘成抢着走了!还不待他父亲来,他先跑了!他父亲充了血的心给他碎……
    刘成不管他父亲,他怕他父亲,因为他已把整个心、整个人献给众人。他没有家,什么也没有,他为着农人、工人,为着这样的阶级而下过狱。
    半年过后,刘成被捕的消息传来了!那是一个初春,正月的早晨,乡村里的土场上,孩子们群集着,天空里飘起颜色鲜明的风筝来,三个,五个,近处飘着大的风筝,远处飘着小的风筝,孩子们在拍手,在笑,刘成的父亲也在土场上依着拐杖同孩子们看风筝。刘成被捕的消息传到老人的耳边了!
    1933年6月9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的女儿死了,他的生活失去依靠,为得到赡养费,多方奔波却无果,作者对这位孤苦的老人给予深切的同情。
    B.老农妇在边笑边说着“我做牛马做够了”之后,脸色便冷落下去,这一神态变化可能是因为她想起曾经令人痛苦的事情。
    C.王大婶“考察刘成脸色”,她的丈夫跑着去刘老人住宿的草屋,急剧地敲打窗棂,这表现出夫妇俩的质朴和热心。
    D.刘成不愿见久别的父亲而抢先离去,可见他淡漠亲情,对父亲感情不深,他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的革命生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刘成的父亲丧女写起,然后插叙刘成参加革命、被捕入狱、宣传革命、躲避父亲等经历,最后写他再次被捕,结构灵活。
    B.小说开篇以“鼻涕在胡须上结起网罗似的冰条”、夜间“冰雪闪着光芒”等寥寥数语,渲染了气氛,语言表达不落俗套。
    C.小说将步履艰难的刘成之父比作“要坍塌的土墙”,将土炕上的两个老人比作“两捆干草”,写出了他们身体衰弱,生活赤贫。
    D.小说在描写夏夜的情景时,选取“蚊群”这一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笔墨简省而又真切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8.小说是如何塑造刘成这一革命者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处描写刘成父亲看风筝的场景,请联系全文探究其艺术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十年春,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
    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
    (选自《左传·定公十年》,有删改)
    材料二
    齐大夫黎锄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
    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于是旍旄羽①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耶、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旄羽,古代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②优倡,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指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
    士A兵之B两君C合好D而裔夷之E俘以兵F乱之
    11.对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是诸侯祭祀、盟会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公西华就想做一名“小相”。
    B.辟,避开。文中的“辟”和《齐桓晋文之事》中“苟无恒心,放辟邪侈”的“辟”含义用法相同。
    C.具,准备。文中的“具”和《鸿门宴》中“具告以事”的“具”含义不同。
    D.四方,可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推恩足以保四海”的“四海”一样,代指天下各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景公君臣表面上与鲁国交好会盟,实则包藏祸心,想借献礼之名以武力威慑鲁国。
    B.鲁定公友好赴约,坐车出行,越出疆界,孔子建议应配备齐全人员,鲁定公欣然接受。
    C.夹谷建筑盟坛,修起土台阶三级,两国国君按会遇之礼相见,孔子执礼而行,作揖登阶。
    D.齐国派莱夷、艺人侏儒奏乐不合理义,遭致孔子严辞斥退,景公内心有愧,还地道歉。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
    (2)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14.孔子强调“为国以礼”,夹谷会盟中,他在哪三个方面践行了这种主张?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诗题,以叙事为主,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交代了此行的地点和事由。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一个“入”字,写出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接的开阔境界。
    C.颈联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美景。诗人将水中月影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之美,想象大胆、奇特。
    D.尾联笔锋突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抒情,用拟人的手法写故乡之水不远万里送自己行舟远游,表达了想尽快到达楚地的急切心情。
    16.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有人认为诗中无送别,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理由。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急切地表达了自己有能力治理“千乘之国”的志向,即使遭遇夹在大国之间,同时面临“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困境也无所畏惧。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在明净光洁的广阔湖面上安置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是邓清明第三次出现在问天阁,不同的是,这一次,他首次以主份(相对备份而言)的身份亮相。为了这一刻,他整整等了24年10个月。
    1998年,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在当时,中国载人航天刚刚起步,受任务密度和条件制约,飞天的机会①__________。在隔几年才会到来一次的任务面前,所有航天员都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和选拔。按照综合评价排名确定主备份人选。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很小,小到一两分,甚至仅仅零点几分。而就这细微的差距,一次又一次让邓清明与飞天②__________。
    在载人航天这样一个备受关注的伟业中,最重要的是任务成不成,而不是谁上没上,个人的荣辱得失实在是③__________。从32岁进入航天员大队时风华正茂,到56岁终于圆梦太空时两鬓斑白,饱经坎坷的邓清明已经宠辱不惊。今天,他的名字终于进入了“神舟十五号”的飞行乘组内。这机会不是等出来的,是24年持之以恒的训练得来的,是24年不抛弃不放弃得来的,是24年家人战友的鼓励得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①__________。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②__________:一是画家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表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中,③__________,重要的是通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从《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了其内在。
    20.下列句子中的“丹青”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丹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唐代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B.《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
    C.宋代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D.《史记·李斯列传》: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框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材料二:
    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材料三:
    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
    (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
    材料四: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新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家庭教育基础性作用、战略性意义不断上升,家庭教育成为未来中国教育新的重要增长点。
    (选自《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材料中贾母、贾政和贾元春对贾宝玉的教育方式有所差异。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对现代家庭教育有何认识和思考?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体验,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设计、加工时追求以情为主”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的意境”可知,对中国园林外在形式进行设计、加工时追求以情入景。
    B.“坦伯尔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说法错误,原文相关内容是“他还写道:‘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所以“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于文无据,“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不能单指中国花园。
    C.“对自然美的重视甚至可以不加改变而保持其自然形态”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
    故选D。
    2.答案:A
    解析:A.“彰显中国建筑理念之优”说法错误,材料一原文为“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没有比较谁更优。
    故选A。
    3.答案:A
    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
    A.这两句诗能准确证明材料二关于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论点。
    BCD中的诗句都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无关。
    故选A。
    4.答案:①坦伯尔主要强调中国园林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工修饰方面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二者缺一不可。
    ②黑格尔则认为中国园林是自然风景优秀元素的合成,是一种再现自然的绘画。
    解析:结合“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它们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都更美;不过,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可知,坦伯尔主要强调中国园林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工修饰方面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二者缺一不可。
    结合“黑格尔也认为中国园林不是一般意义的‘建筑’,而‘是一种绘画,让事物再现自然形状,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可知,黑格尔则认为中国园林是自然风景优秀元素的合成,是一种再现自然的绘画。
    5.答案:①“自然”角度:沁芳亭傍山临溪,压水而成,体现“有若自然”的情趣。
    ②“借景”角度:沁芳亭居桥而建,应属园中至高点,可“俯而视之”满园春光之景;此亭下临清溪,可“镜借”天光云影。
    ③从“分景”的角度看,沁芳亭一边是自然景观,一边是人工的楼台亭阁,丰富了美的印象。
    ④从文化角度,沁芳亭的构建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情趣,彰显了“有若自然”的情趣意境。
    解析:结合材料一“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园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规整格局,而效法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分析,沁芳亭傍山临溪,压水而成,从“自然”的角度,体现“有若自然”的情趣。
    结合材料二“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可知,从“借景”“镜借”的角度,沁芳亭居桥而建,应属园中至高点,可“俯而视之”满园春光之景;此亭下临清溪,可“镜借”天光云影。
    结合材料二“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可知,从“分景”的角度看,沁芳亭一边是自然景观,一边是人工的楼台亭阁,丰富了美的印象。
    结合材料一“中国人崇奉的‘天人合一’‘天地为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和生活情趣,对园林的构思创意起了根本性作用”可知,从文化角度,沁芳亭的构建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情趣,彰显了“有若自然”的情趣意境。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可见他淡漠亲情,对父亲感情不深,他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的革命生活”错误。刘成抢先离去这一举动,是为了防止儿女私情给自己的革命活动带来牵绊,这体现了他对父亲更为深沉的爱,他是为包括自己父亲在内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而奋斗。故选D.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A.“然后插叙刘成参加革命、被捕入狱、宣传革命、躲避父亲等经历”错误。“宣传革命”“躲避父亲”都是故事本身的情节,不属于插叙内容。故选A.
    8.答案:①侧面衬托。如以大量篇幅叙写刘成父亲穷苦无告的艰难处境,衬托了刘成公而忘私的崇高形象;叙写男人抹着眼泪,女人响着鼻子,衬托刘成作为革命家的影响力。
    ②环境烘托。比如写除了马吃草的声音,其余都在安静里沉浸着,写人们散去之后,天空圆圆的月亮等,通过环境描写烘托静谧的气氛,从而表现刘成作为革命家在群众中的极大影响力。
    ③神态、动作等直接描写。如描写刘成冷静沉着的脸色、发动群众时举落的手势、坚实刚硬的吐字等,展现了刘成不惧危险、坚毅刚强的形象。
    ④直接评论。如“他已把整个人心、整个人献给众人”等评论,画龙点睛,塑造了刘成的革命者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的能力。“老人希望得一点赡养费,他奔波三天了!拖着鞋奔波,夜间也是奔波。他到工厂,从工厂又到工厂主家去。他三天没有吃饭,实在不能再走了!”,文章叙写刘成父亲穷苦无告的艰难处境,衬托了刘成的公而忘私:“不知什么话把农民们击打着了!男人们在抹眼睛,女人们却响着鼻子,和在马棚里吃草的马一样”,写男人抹着眼泪,女人响着鼻子,衬托刘成作为革命家的影响力。作者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衬托刘成作为革命者的崇高。
    “刘成还是把手一举一落地说下去,马在马棚里吃草的声音,夹杂着鼻子声在响,其余都在安静里沉浸着”“人们散去了,院子里的蚊虫四下飞,结团地飞,天空有圆圆的月,这是一个夏天的夜,这是刘成出狱三天在乡村的第一夜”,除了马吃草的声音,其余都在安静里沉浸着,写人们散去之后,天空圆圆的月亮等,通过环境描写烘托静谧的气氛,从而表现刘成作为革命家在群众中的极大影响力。
    “刘成下狱的第三个年头被释放出来,他的脸色还是和从前一样,冷静,沉着”“当他在农村和农民们谈话的时候,比从前似乎更有力,更坚决,他的手高举起来又落下去,这大概是表示不受压迫的意思”,描写刘成冷静沉着的脸
    色、发动群众时举落的手势、坚实刚硬的吐字等,运用神态、动作等直接描写展现了刘成不惧危险、坚毅刚强的形象。
    “刘成不管他父亲,他怕他父亲,因为他已把整个心、整个人献给众人。他没有家,什么也没有,他为着农人、工人,为着这样的阶级而下过狱”,他已把整个人心、整个人献给众人,为着这样的阶级而下过狱,通过直接评论塑造了刘成的革命者形象。
    9.答案:①情节上,结尾看风筝的场景与标题相呼应,结构严谨,引人深思。
    ②人物上,初春的时节与风筝鲜明的颜色象征着希望,展现了革命者的乐观主义情怀和为了众人的幸福生活而不顾个人生死的献身精神。
    ③主题上,刘成被捕的消息传来了,而社会安定祥和,风筝高飞,给人们带来欢乐,暗示革命者奋斗献身的伟大意义。
    ④读者上,对老人听到消息后的反应只字不提,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联系全文探究结尾处描写刘成父亲看风筝的场景艺术效果,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效果等角度加以分析。情节上,小说标题为“看风筝”,结尾写刘成父亲看风筝的场景与标题相呼应,结构严谨,引人深思。
    人物上,“刘成下狱的第三个年头被释放出来,他的脸色还是和从前一样,冷静,沉着。……他一想到这些父亲,只有走向一条路,一条根本的路”,刘成作为革命者为了众人的幸福生活而不顾个人生死,始终充满着乐观主义情怀,初春的时节与风筝鲜明的颜色象征着希望,体现了人物的精神追求。
    主题上,结尾写刘成被捕的消息传来之前,乡村里的土场上,孩子们和老人看天空里飘起颜色鲜明的风筝,社会安定祥和,人们生活快乐,暗示革命者奋斗献身的伟大意义。
    效果上,小说以“刘成被捕的消息传到老人的耳边了!”结尾,对老人听到消息后的反应只字不提,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士兵们,快拿起武器冲上去!两国国君友好会见,而华夏之地以外的夷人俘虏却用武力来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会合的本意。
    “士”作“兵之”的主语,这里单独成句,突出呼告的语气,所以在A和B处断开;
    “两君”是主语,其谓语是“合好”应在“合好”后断开,所以D处断开。故选ABD。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
    B.“含义用法相同”错。“辟”,避开/不正。句意:急忙叫来人避开/一旦没有固定的道德信念,就会不遵守礼仪法度。
    C.正确。“具”,准备/详细。句意:一定要准备必要的官员随从/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D.正确。“四方”与“四海”,都代指天下各地。句意:请求开始演奏天下各地的舞乐/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天下百姓。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孔子.…..作揖登阶”错。原文“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可知,不是孔子揖让而登,而是两国国君行礼,作揖登坛。
    故选C。
    13.答案:(1)而你们却用夷狄做法教我,害我得罪了鲁君,这该怎么办呢?
    (2)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
    解析:
    参考译文:
    选段一
    鲁定公十年春天,鲁国同齐国讲和。夏天,鲁定公和齐景公在祝其会见,祝其实际上就是夹谷。孔子担任傧相。
    犁弥对齐景公说:“孔丘懂得礼仪,但是没有勇气,如果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一定能够如愿。”齐景公听从了犁弥的话。孔子带着鲁定公往后退,并说:“士兵们,快拿起武器冲上去!两国国君友好会见,而华夏之地以外的夷人俘虏却用武力来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会合的本意。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夷人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这样做对神灵是不吉祥的,对德行也是伤害,对人却是丧失礼仪,国君一定不会这样做。”齐景公听了这番话后,急忙叫莱人避开。
    选段二
    齐国的大夫黎锄对齐景公说:“鲁国任用孔丘,将来的形势会危害齐国。”于是派使者告诉鲁国,两国举办友好的会盟,会盟的地点定在夹谷。鲁定公准备乘坐车辆友好前往。这时孔子暂时管理会晤事宜,就对定公说:“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国境,一定要让必要的官员随行。定公说:“好的。”于是带了左右司马出发。
    (定公)和齐侯在央谷相会,在夹谷筑了土台,台上备好席位,上台的土阶有三级。(两君就在台前)行了相见礼,拱手揖让登台。
    (双方)献赠礼物的仪式完毕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疾走过来请示道:“请求开始演奏四方的舞乐。”于是手持於旄羽祓矛戟剑拨都出了场,敲打吼叫着表演起来。孔子见了疾走过来,一步一级地往台上走,最后一级没有跨上,便举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君主是为了讲和而来会盟的,这种夷狄的野蛮舞乐,怎么可以用在这个场合呢!请让管事的官员叫他们下去吧!”管事的官员叫他们退下,他们却不肯动,而是左右看着晏子和景公。景公心里惭愧,就挥手让乐人下去了。
    过了一会儿,齐国管事的官员疾走过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舞乐。”景公说:“好的。”于是许多戏子矮人都前来表演了。孔子看了又疾走过来,一步一级地往台上走,最后一级没有跨上就说道:“普通人来迷惑诸侯,论罪是应该被正法的,请下令管事的官员执行吧!”于是管事的官员依法处置,受刑的人就手脚分离了。景公(看到孔子的态度这样严正,不由得)害怕而动容,知道自己道义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心里很害怕,就对他的众臣说:“鲁国用君子之道来辅助他们的君主,而你们却用夷狄做法教我,害我得罪了鲁君,这该怎么办呢?”主事的官员上前回话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于是齐侯就把以前从鲁国侵夺来的郓、汶阳和龟阴的田地还给鲁国,来表示自己的歉疚。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4.答案:①治国以礼:建议鲁定公出行依礼,配备随从官员。②自身守礼:快步上前,一步一级而登,离坛上还有一级时站住。③外交护礼:斥责齐国使用夷狄舞乐,让有司撤走;怒斥齐国使用艺人侏儒调笑,让有司惩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孔子治国以礼:由原文“孔子摄相事,曰:‘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可知,孔子建议鲁定公出行依礼,配备随从官员。
    ②孔子自身守礼:由原文“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可知,孔子快步上前,一步一级而登,离坛上还有一级时站住。
    ③孔子外交护礼:由原文“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可知,孔子斥责齐国使用夷狄舞乐,让有司撤走;怒斥齐国使用艺人侏儒调笑,让有司惩罚。
    15.答案:D
    解析:D.“表达了想尽快到达楚地的急切心情”错。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而不是“尽快到达楚地的急切心情”。
    故选D。
    16.答案:可以删。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之意。所以可以删去“送别”二字。
    不能删。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所以不能删除。
    解析:题中的“送别”二字可不可以删去,不设统一答案。
    如果回答可以删,可以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中主要描写出蜀时沿途景色,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并无送别朋友之意。
    如果回答不能删,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诗人要走了,离开生他养他的山水明月,这些亲山、亲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这份山水亲情充盈天地熠熠生辉。游子的李白.形式上离开了故乡山水,实质上纵然走到天涯海角,心里永远装着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诗人不说自己,反过来从故乡的水说起,“我”离家越远,故乡的水对“我”依依不舍,送“我”到万里之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常见的送别诗多以人送人为题材,而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送别诗人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曲折含蓄,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佳作。所以不能删除。
    17.答案:(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18.答案:①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寥可数)②失之交臂(擦肩而过)③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是说受任务密度和条件制约,飞天的机会很少。可填“寥寥无几”或“屈指可数”“寥寥可数”。寥寥无几:形容稀少,没有几个。屈指可数:意思是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寥寥可数:意思是形容很少,数得出来。
    ②语境是说邓清明因微小差距失去飞天的机会,可填“失之交臂”或“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擦肩而过:意思是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③语境是说在任务面前,个人荣辱很小,不重要,可填“微不足道”或“不值一提”。微不足道:意思是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不值一提:意思是不值得提起,形容事情很轻微或者不重要。
    19.答案: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邓清明将自己比作“基石”,将任务来临比作“催征”的“号角”,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邓清明作为航天人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坚持训练,时刻准备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邓清明将自己比作“基石”,将任务来临比作“催征”的“号角”;
    “基石”比喻基础或中坚力量:用“默默无闻”修饰“基石”,更强调邓清明的奉献精神:“号角”是古时军队中用来传达命令的管乐器,出征时起到激励作用;“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写出邓清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邓清明作为航天人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坚持训练,时刻准备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原文“丹青”指“绘画”。
    A.指绚丽的色彩;
    B.指绘画;
    C.指史籍;
    D.指丹砂和青腹,可做颜料。
    故选B。
    21.答案:①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境界②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③形似并不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前句说绘画“借用自然的形态”,后句应说绘画的目的,结合“人格化的图像”“表现出自己的精神”“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可知,目的是表达画家个人的精神和理想,据此应填: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境界。②处,冒号提示这句话有总结作用,下文“一是”“二是”“三是”从三个方面具体解说“传神”的不同层次,此处应填: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
    ③处,语境强调中国画的审美,下文“重要的是通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强调“神似”的重要性,此处应评价“形似”,据此应填:形似并不重要。
    22.答案: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了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一是介词误用,“从…..中”改为“在….中”。二是成分残缺,“表现了其内在”缺少宾语,加上宾语“精神气质”,改为“表现了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23.答案:
    家庭教育一定要宽严相济
    在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天资不错,而且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但他的教育却并不那么成功,可以说是一事无成。原因在于,在贾家对贾宝玉的家庭教育中,没有做到宽严相济。
    好的家庭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的。正如元春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的那样,教育孩子“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这实在是家庭教育的精髓所在。可惜,贾府对贾宝玉的教育却恰恰验证了元春的担心:贾母溺爱,凡事惯着,堪称“不严”;贾政则是轻则骂,重则打,让贾宝玉见父如鼠见猫,总是无所适从,堪称“过严”。
    也许有人会说:“贾母宽,贾政严,贾宝玉的教育不正好是宽严相济吗?”不是的。宽严相济是宽和严相互促成,而不是相互拆台。贾宝玉的教育,只有“宽”和“严”,但并没有“相济”。贾母宽时一味地宽,贾政严时一味地严,也造成了贾宝玉的双重人格,在贾母面前肆无忌惮,在贾政面前畏畏缩缩。
    在现实当中,虽然大部分家庭都不如贾府富裕,但类似的教育场景却并不鲜见。很多隔辈人带孩子,都会像贾母一样对孩子过于溺爱,百依百顺,没有底线。就算是父母自己带孩子,也经常有所谓“慈母严父”的情况。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母亲总是惯着,父亲总是管着,一个护犊子,孩子怎么做都是对的,一个天天连个笑脸都不给,孩子怎么做都是错的。甚至,孩子的问题经常转化为大人间的矛盾,这实在是进入了教育的误区。
    谁家的孩子谁爱,父母对孩子的关怀与爱是必须的。但千万不能像贾家一样,对孩子宽得没有底线,严得不合时宜。对于孩子来讲,严格管理是其健康成长的基础,不严,就不可能走上人生的正轨。我们要让孩子既感受到家庭的爱,又知道规则的严。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合力。
    我们知道,一辆汽车想要平稳行驶,需要轮胎保持一定的压力,胎压要合适,过大过小都不行。同时,轮胎这个压力大,那个压力小也不行,必须要保持一致,否则车子就会跑偏,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教育孩子也一样,给孩子适当的压力,而且家长要态度一致,宽严适度,才是最佳的家庭教育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把握好家庭教育的“度”,做到宽严相济,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才不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事无成的“贾宝玉”。
    解析:思路点拨:材料呈现贾母、贾政和贾元春对贾宝玉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其中,贾母对宝玉极尽溺爱,无微不至照顾其饮食起居,在物质上给予他最好的,这样的溺爱,让宝玉在思想意识上产生了依赖性,在生活上不能做到独立自主,这不利于个体的发展,自古就有“慈母多败儿”的说法,父母对孩子的事情都一手包办了,会让孩子内心幼稚,难担大事,只会逃避,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和权利。贾政对宝玉采取的是严厉的教育方式,打、骂、严格的处罚,这种教育方式在短时间会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会顺承会伪装,但是教育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难以起到教育化人的效果。贾元春对宝玉的教育方式比较好,既有严格的要求,不至于让孩子思想偏颇,误入歧途,又不过分严格,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不会产生逆反、过激的行为。材料四指出,家庭教育对于中国教育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意义,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而父母则在家庭教育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父母有义务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做新时代合格父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题目要求表达对现代家庭教育的认识和思考,可以由贾母、贾政和贾元春对贾宝玉的教育方式有所差异联想到当下家庭教育的不同类型,溺爱型、严苛型、宽严相济型,分别对这三种类型进行评述,也可以思考,当下如何成就健康的家庭教育,在现实家庭中,父母的性格、教育方式、家庭氛围都对个人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父母双方都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并且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成熟、独立的性格,而不是养出“贾宝玉”式的孩子,最终酿成悲剧。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宽严相济,助力成长。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对待孩子太过宽松,会失了分寸,丢了底线。二、对待孩子太过严厉,会让孩子唯唯诺诺,貌恭而不心服。三、宽严相济,在“宽”中有慈爱,在“严”中有要求,让孩子既能感受父母的爱,又能树立起正确的“三观”。立意:1.宽严相济,助力成长。2.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向上向善。3.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与孩子一同成长。
    相关试卷

    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下学期5月月考高三语文考试试题pdf、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下学期5月月考高三语文考试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期中考试汉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期中考试汉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八岁的样子,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