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第1页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第2页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站,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意义是,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秦岭站的建立与现实不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该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全年可进行科考,而昆仑站与泰山站仅在当地夏季进行科考工作,属于夏季站。如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站进行南极科考最适宜的时间段是( )
    A.12月~次年2月 B.9月~11月
    C.6月~8月 D.3月~5月
    2.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站( )
    A.均濒临太平洋 B.纬度相对低
    C.无极昼极夜现象 D.位于南温带
    3.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意义是( )
    ①填补南极地区大西洋沿岸的观测空白 ②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③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 ④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位于罗斯海区域,这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因此成为极地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每年,我国科考队员都要赴南极考察。考察结束后,留下少数队员维持站区的正常工作,这个过程被称为“越冬”。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和秦岭科考站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科学考察站中,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秦岭站
    5.在南极洲建设秦岭科考站要克服的困难是( )
    ①暴雨 ②狂风 ③湿热 ④酷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按照计划新科考站最好在60天内完成建设,主要考虑( )
    A.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B.适宜施工的时间有限
    C.施工材料补给困难 D.避开地壳运动的干扰
    7.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面向太平洋扇区 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是观测研究南极冰盖演化过程、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的理想之地,也是开展高空物理、地质学、地球物理等学科工作的优良位置秦岭站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将是一座常年科考站。结合所学知识和图,完成下面小题。
    8.秦岭站的建立与现实不符的是( )
    A.是研究海洋、冰川和地质理想之地
    B.填补了中国在南极印度洋扇区的考察空白
    C.推动南极科学研究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综合研究发展
    D.意味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9.结合所学知识关于南极地区描述不可信的是( )
    A.冰川面积广大,固体淡水资源丰富
    B.年降水很少,有白色沙漠之称
    C.连同冰层在内平均海拔最高,有冰雪高原之称
    D.气候严寒,3~9月是暖季,昼长夜短,是科考最好时间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秦岭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与之前的南极考察站相比,秦岭站的整体设计与建造的数字化、装配化技术应用程度更高。如图为“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及“秦岭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最关键的作用是( )
    A.通风散热 B.防水防潮 C.造型美观 D.防风雪掩埋
    11.秦岭站采用了数据化、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化运营系统,能实现该运行方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交通的完善 B.科技的进步 C.工业的发展 D.农业的支撑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用秦岭命名,一是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标志,家喻户晓、知名度高。而新站所处区域同样也有一条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的横贯山脉。二是秦岭水系发达、植物荟萃,是“南北生物物种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代表,这与新站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相契合,可以展示我国重视南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考察”国际倡议的良好形象。
    材料二:如图为南极地区简图。
    (1)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164°E,75°S)。从所处纬度来看,属于 (选填“低”“中”或“高”)纬度地区;从半球来看,位于南半球和 半球。
    (2)秦岭站开站之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选填“南”或“北”)半球,南极地区正值暖季。有 (选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科考站,也是首个面向 扇区的科考站。
    (4)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表现在 (答出两点)。
    (5)作为低碳环保的现代化科考站,秦岭站能源构成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60%。试列举一种该地可用的清洁能源: 。
    13.【极地科考在行动】2024年2月7日,秦岭站正式开站。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极科考站大致分为夏季科学考察站、常年科学考察站和无人自动观测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是指每年南极地区夏季才有科学家工作的考察站;常年科学考察站是指在南极地区常年连续不间断进行科考的考察站,对比夏季科学考察站而言一般纬度相对较低;无人观测站是指在无人站里,使用各种自动化仪器设备定时发送观测记录的考察站。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建设的第3个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
    材料二 秦岭站所在的恩克斯堡岛自然条件恶劣,常年盛行超强、超干、超冷的大风,降水稀少,年平均气温极低,冰层厚度大,建设难度大。
    (1)秦岭站所在的罗斯海属于四大洋中的 洋。
    (2)结合材料一和图1,从纬度位置角度分析,昆仑站无法建设成为我国常年科学考察站的原因是 。
    (3)秦岭站于2023年12月开始建设,工作人员选择在此时建设秦岭站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两点)
    (4)下列关于秦岭站所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恩克斯堡岛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可能是风能
    B.秦岭站主体部分底部架空是为了抵御岛上的洪涝灾害
    C.恩克斯堡岛上可以看到因纽特人建造的冰屋
    D.恩克斯堡岛可能看到企鹅
    (5)“绿色考察”理念贯穿秦岭站的建设过程。对于具体做法,玲玲和贝贝有不同的看法,你支持 的观点。
    14.读材料和“南极地区示意”及“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和“雪龙2”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本次考察主要任务是建设罗斯海新站。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考察站正式开站,并以中华民族祖脉命名为“秦岭站”。
    (1)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 方向,该站濒临 (大洋),科考员们在秦岭站科考期间看到的“南极小主人”是 (动物)。
    (2)我国南极科考站中,不会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据图分析,昆仑站成为夏季科考站(只能在南半球夏季进行科考)的根本原因 。
    (3)为了解决南极科考缺乏新鲜果蔬的问题,南极科考队员尝试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实现了“蔬菜自给”,其主体建筑架空高地的主要目的是 。
    (4)雪龙号在南极航行过程中,科考员们目睹了这样一个场景:突然之间,冰川在他们眼前瞬间崩塌,轰然跌落入海,激起巨大的浪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15.南极新地标】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开站。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自然环境
    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从而实现对南极长期观测网的系统构建,更好地回答气候变化、冰雪和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等前沿科学问题。
    (1)说出秦岭站濒临的大洋及其位于长城站的方向。
    (2)针对南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外出工作人员提出几点注意事项。
    探究二 绿色考察
    秦岭站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微网管理系统,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超过60%,并集成了微电网监控、能源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让考察站运转更加绿色环保。从技术设备到科研水平不断更新,提升了我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国际地位,增加了国际合作机会,为全球南极考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中国力量。
    (3)说出秦岭站使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时期,并说明理由。
    (4)就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谈谈你的看法。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
    【答案】
    【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该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全年可进行科考,而昆仑站与泰山站仅在当地夏季进行科考工作,属于夏季站。如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站进行南极科考最适宜的时间段是( A )
    A.12月~次年2月 B.9月~11月
    C.6月~8月 D.3月~5月
    2.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站( B )
    A.均濒临太平洋 B.纬度相对低
    C.无极昼极夜现象 D.位于南温带
    3.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意义是( D )
    ①填补南极地区大西洋沿岸的观测空白 ②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③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 ④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位于罗斯海区域,这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因此成为极地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每年,我国科考队员都要赴南极考察。考察结束后,留下少数队员维持站区的正常工作,这个过程被称为“越冬”。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和秦岭科考站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科学考察站中,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是( C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秦岭站
    5.在南极洲建设秦岭科考站要克服的困难是( D )
    ①暴雨 ②狂风 ③湿热 ④酷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按照计划新科考站最好在60天内完成建设,主要考虑( B )
    A.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B.适宜施工的时间有限
    C.施工材料补给困难 D.避开地壳运动的干扰
    7.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面向太平洋扇区 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是观测研究南极冰盖演化过程、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的理想之地,也是开展高空物理、地质学、地球物理等学科工作的优良位置秦岭站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将是一座常年科考站。结合所学知识和图,完成下面小题。
    8.秦岭站的建立与现实不符的是( B )
    A.是研究海洋、冰川和地质理想之地
    B.填补了中国在南极印度洋扇区的考察空白
    C.推动南极科学研究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综合研究发展
    D.意味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9.结合所学知识关于南极地区描述不可信的是( D )
    A.冰川面积广大,固体淡水资源丰富
    B.年降水很少,有白色沙漠之称
    C.连同冰层在内平均海拔最高,有冰雪高原之称
    D.气候严寒,3~9月是暖季,昼长夜短,是科考最好时间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秦岭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与之前的南极考察站相比,秦岭站的整体设计与建造的数字化、装配化技术应用程度更高。如图为“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及“秦岭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最关键的作用是( D )
    A.通风散热 B.防水防潮 C.造型美观 D.防风雪掩埋
    11.秦岭站采用了数据化、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化运营系统,能实现该运行方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B )
    A.交通的完善 B.科技的进步 C.工业的发展 D.农业的支撑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用秦岭命名,一是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标志,家喻户晓、知名度高。而新站所处区域同样也有一条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的横贯山脉。二是秦岭水系发达、植物荟萃,是“南北生物物种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代表,这与新站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相契合,可以展示我国重视南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考察”国际倡议的良好形象。
    材料二:如图为南极地区简图。
    (1)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164°E,75°S)。从所处纬度来看,属于 高 (选填“低”“中”或“高”)纬度地区;从半球来看,位于南半球和 西 半球。
    (2)秦岭站开站之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南 (选填“南”或“北”)半球,南极地区正值暖季。有 极昼 (选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科考站,也是首个面向 太平洋 扇区的科考站。
    (4)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表现在 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答出两点)。
    (5)作为低碳环保的现代化科考站,秦岭站能源构成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60%。试列举一种该地可用的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
    13.【极地科考在行动】2024年2月7日,秦岭站正式开站。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极科考站大致分为夏季科学考察站、常年科学考察站和无人自动观测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是指每年南极地区夏季才有科学家工作的考察站;常年科学考察站是指在南极地区常年连续不间断进行科考的考察站,对比夏季科学考察站而言一般纬度相对较低;无人观测站是指在无人站里,使用各种自动化仪器设备定时发送观测记录的考察站。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建设的第3个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
    材料二 秦岭站所在的恩克斯堡岛自然条件恶劣,常年盛行超强、超干、超冷的大风,降水稀少,年平均气温极低,冰层厚度大,建设难度大。
    (1)秦岭站所在的罗斯海属于四大洋中的 太平 洋。
    (2)结合材料一和图1,从纬度位置角度分析,昆仑站无法建设成为我国常年科学考察站的原因是 纬度高 。
    (3)秦岭站于2023年12月开始建设,工作人员选择在此时建设秦岭站的原因可能是 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回答两点)
    (4)下列关于秦岭站所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D。(双选)
    A.恩克斯堡岛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可能是风能
    B.秦岭站主体部分底部架空是为了抵御岛上的洪涝灾害
    C.恩克斯堡岛上可以看到因纽特人建造的冰屋
    D.恩克斯堡岛可能看到企鹅
    (5)“绿色考察”理念贯穿秦岭站的建设过程。对于具体做法,玲玲和贝贝有不同的看法,你支持 玲玲 的观点。
    14.读材料和“南极地区示意”及“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和“雪龙2”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本次考察主要任务是建设罗斯海新站。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考察站正式开站,并以中华民族祖脉命名为“秦岭站”。
    (1)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 正北方向,该站濒临 太平洋(大洋),科考员们在秦岭站科考期间看到的“南极小主人”是 企鹅(动物)。
    (2)我国南极科考站中,不会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长城站,据图分析,昆仑站成为夏季科考站(只能在南半球夏季进行科考)的根本原因 纬度高、海拔高。
    (3)为了解决南极科考缺乏新鲜果蔬的问题,南极科考队员尝试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实现了“蔬菜自给”,其主体建筑架空高地的主要目的是 预防积雪掩埋。
    (4)雪龙号在南极航行过程中,科考员们目睹了这样一个场景:突然之间,冰川在他们眼前瞬间崩塌,轰然跌落入海,激起巨大的浪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全球气候变暖。
    15.南极新地标】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开站。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自然环境
    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从而实现对南极长期观测网的系统构建,更好地回答气候变化、冰雪和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等前沿科学问题。
    (1)说出秦岭站濒临的大洋及其位于长城站的方向。
    (2)针对南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外出工作人员提出几点注意事项。
    探究二 绿色考察
    秦岭站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微网管理系统,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超过60%,并集成了微电网监控、能源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让考察站运转更加绿色环保。从技术设备到科研水平不断更新,提升了我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国际地位,增加了国际合作机会,为全球南极考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中国力量。
    (3)说出秦岭站使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时期,并说明理由。
    (4)就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谈谈你的看法。
    答:(1)太平洋;西南;
    (2)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酗寒,需防寒保暖衣物、手套和鞋;冰雪广布,紫外线强,需戴护目镜;风力太强时避免外出;外出需结伴,带好通信设备;预防冰裂缝;准备好应急物资等;
    (3)极昼时期;极昼时期太阳照射时间长,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4)极地地区是一片净土,适合开展各种科学考察活动;世界各国都应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极地地区;不留下任何垃圾;不伤害动物;考察站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国际合作,共建美好家园等。​​

    相关试卷

    热点10 中国南极秦岭站-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这是一份热点10 中国南极秦岭站-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秦岭站的位置,去南极科考的时间,南极的自然环境,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目的是,秦岭站的建筑外观,南极地区的资源,极地科考的环保问题,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023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突破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023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突破卷,文件包含专题10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解析版docx、专题10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