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河流地貌-黄河为例课件
展开溯源侵蚀——伸长 “V”形谷下蚀——加深 河谷侧蚀——加宽 “U”形谷
山前——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中游——河漫滩平原入海口——三角洲
沿岸地势差异河谷形态差异河床物质差异
材料一:龙羊峡位于青海共和县境内的黄河上游,上距黄河发源地1684公里,下至黄河入海口3376公里,是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黄河峡谷区的第一个峡谷,“龙羊”系藏语,即险峻沟谷之意。龙羊峡坚硬的花岗岩两壁直立近200米高,是建设水电站的绝佳坝址。
思考:龙羊峡大坝选址有哪些有利的地理因素?
材料二:1976年,国家兴建龙羊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78米,为当时亚洲第一大坝。坝底宽80米,坝顶宽15米,主坝长396米,左右两岸均高附坝,大坝全长1140米。它不仅可以将黄河上游13万平方公里的年流量全部拦住,而将在这里形成一座面积为380平方公里、总库容量为240亿立方米的我国最大的人工水库。
答案:龙羊峡处于河谷地区“口袋型”的洼地,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口小肚大”,便于水库汇水;龙羊峡地势陡峭险峻,河谷狭窄,于龙羊峡处筑坝工程量较小,且落差大;龙羊峡两壁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地质条件比较稳定;库区城镇、人口数量少,淹没耕地数量少,移民成本低;
材料三:龙羊峡水库是黄河上游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综合利用型水库,具有很大的综合效益。贵德水文站位于龙羊峡水库大坝下游54.8km处,是水库下游控制性水文站。
思考:龙羊峡大坝的修建对下游地区径流量、输沙量的影响?
思考:分析龙羊峡大坝的修建对下游地区径流量、输沙量的影响?
答案:下游地区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输沙量大大减少;龙羊峡水库调蓄径流,调节水量分配,从而使得下游水量稳定;水库还具有拦沙作用,拦截泥沙,下游含沙量下降;
材料四:在青海省境内的河段,黄河水非常清澈,特有的珍稀鱼类资源也非常丰富。正如老话说的那样,“天下黄河青海清”。青海省境内的黄河干流长1959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31%,形成的优良水面足足有75.45万亩,其中有57万亩可以开发成渔业养殖水体。依靠着独特的高山冷水资源,青海省成了全国最大的冷水鱼生产基地之一,每年生产的冷水鱼超过1万吨,稳坐全国鲑鱒鱼养殖的第一把交椅。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美国引进的虹鳟开始“落户”青海,龙羊峡也变成了一个生产性湖泊,成了当地渔民的“聚宝盆”。以青海省的龙羊峡为例。在2017年,龙羊峡水库中投放了大大小小200个网箱,总共养出了9000多吨的虹鳟,从这里出水的“三文鱼”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3左右。龙羊峡水库在养殖虹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产生污染问题,但多年来的水质监测却显示,养鱼带来的污染并不明显。
(1)简述龙羊峡水库适合养殖虹鳟的自然条件。
海拔高,气温低,青海省境内湖泊和河流的自然水温普遍偏低,冷水资源丰富;龙羊峡水域面积大,水量多,冬季水温不低,封冻时间短;上游支流众多,营养盐类充足,饵料丰富;水库面积广大,养殖场地宽广;水库季节性蓄水、放水,水体交换量大,水质好。
龙羊峡水库的平均水深深,水库流量大,净化能力强;水库泄洪量大,水体交换量大,污染物不容易积累;库区网箱的养殖密度也比较小,带来的环境负荷相对较小。
(2)试分析龙羊峡水库多年养殖,但水质污染并不明显的原因。
龙羊峡水库北侧有一个特殊的地质公园——龙羊峡土林国家地质公园
材料五:龙羊峡土林景区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海拔2700米,受地质构造活动影响,在以流水侵蚀为主的外力作用下,形成独具高原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连绵50余公里,恢宏壮阔,色彩绚丽,主要为红色、棕色、淡青、浅黄等色彩,在不同的光线下,不断发生变化,犹如一幅流动的水墨丹青。
思考:龙羊峡土林峰丛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新近纪时期湖盆底部砂砾沉积,形成深厚的砂砾石层;后地壳抬升,黄河河流下切侵蚀,形成“V”形谷龙羊峡,湖水外泄砂砾石层出露地表;当地气候干旱,暴雨及坡面径流强烈侵蚀,切割地表深厚的松散碎屑沉积物,形成破碎的土林峰丛地貌;
材料一: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在几字形的黄河湾。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平原),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组成,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
材料二:河套平原曾是3个互不联通的断陷盆地(下图),黄河注入河套盆地。覆盖河套平原大部分地区的统一湖泊——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开始形成于距今10万年前后,在距今5~6万年之前形成统一古大湖,其后开始衰退。大约1万年前,由于气候暖干化和晋陕大峡谷被切穿,吉兰泰—河套大湖的水位下降至1030米以下。
思考:描述河套平原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古大湖形成主要可能是12万年前后开始的共和运动导致河套盆地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抬升,阻碍了黄河外流,导致盆地积水形成古大湖。
材料四: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全新世不同时期(大约距今1万年前),南坡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洪积扇(新的扇体叠覆在老的扇体之上)。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分布。
河套平原的地质演化过程
阴山、鄂尔多斯高原地势抬升
河套地区断裂下陷形成盆地
吉兰泰-河套古大湖面积达到最大
与北部山体相对高差增大
出山口发育众多洪积扇、冲积扇
答案:河套平原断裂下陷形成盆地,积水成湖,在盆地内部沉积湖相沉积物;黄河切穿晋陕峡谷,湖水外泄,相较于北侧山体地势落差增大,北侧阴山山脉发育洪积扇及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平原和冲积平原;黄河流经河套地区,水势缓慢,河床遍布沙洲、岔流,河流泥沙沉积,与河套平原沿岸地区沉积河相泥沙;
黄河流经河套平原的“破河”河段
材料五:“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是民间的俗语,指自古黄河泛滥成灾,只有河套地区受益。河套主要分为前套和后套,后套盛产小麦、谷子,前套牧草青青,是一个很好的大牧场。河套平原由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该区域依靠河流的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粮川”。
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北部阴山山脉阻挡减弱寒冷气流入侵;土壤肥沃;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1)分析后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材料六:向日葵喜光,对土壤要求不高,具有一定的耐寒性,需要定期灌溉,不耐涝渍。20世纪70年代中期,河套灌区开始引种优质向日葵。2014年,“河套向日葵”凭借优良的品质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葵花产业已经成为河套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经销商从当地农户手中采购葵花,然后运输至安徽、河北等地的炒货厂进行代加工,之后进入市场。向日葵的传统采收方法是将花盘割下,运至庭院场地晾晒,而该地多推广插盘晾晒技术(将割下的花盘直接插在向日葵的茎上就地晾晒)。
(3)政策支持;当地环境适合向日葵的生长;插盘晾晒等生产技术的革新,使葵花采收效率提高;葵花籽用途广,市场需求旺盛
(2)就地晾晒,可避免另辟场地,节省晾晒时间,提高劳动效率;与场地晾晒相比,插盘通风透气性能更好,不易霉变,利于提高葵花籽品质;插盘晾晒可以提高太阳光照的效率,缩短晾晒时间。
(2)与传统晾晒相比,说明插盘晾晒的好处.(3)分析河套平原葵花产业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的原因。
材料七:内蒙古河套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内陆沉积盆地。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地下水砷含量严重超标。研究表明,河套盆地的地下水砷含量与地质构造环境及地下水水动力特征有关。下图为河套平原区域高砷地下水分布示意图。
思考:从气候角度,分析河套地区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的原因?
答案: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秋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全年降水少,晴天多;西北地区春秋风力强劲,蒸发旺盛;位于半干旱地区,空气湿度小。
思考:河套地区地下水中砷富集过程?
河套盆地是内陆断陷沉积盆地,含砷的矿物质易在此处沉积,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径流迟缓,地下水水位埋深浅,降水少、蒸发旺盛,浅层地下水中砷富集。
河套平原灌溉区某年月平均地下水位埋藏深度(H值,单位:米)变化。
材料八:为了降低表层土壤盐分,采用“上膜下秸”技术即在土地的表面铺设地膜,地膜之下(土地)35厘米左右进行深耕铺设秸秆,从而形成一个隔盐层。从土壤角度分析,“上膜下秸”在治理表层土壤盐分含量的作用?
答案: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气候,气候干旱,表面铺设地膜,减少水分蒸发,有效减少盐分在地表积累;在底下铺设秸秆可以形成隔盐层,防止地下水的向上运移带来盐分;铺设秸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盐分的富集。
材料九:为防风沙、抗盐碱、防干旱,当地一直采用超薄白色地膜覆盖种植,并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当地在种植农作物时采用黑白相间地膜覆盖法来繁殖幼苗,即在垄中间用白色透明塑料薄膜,垄两侧用黑色塑料薄膜,以提高植株成活率和品质,效果更好。
答案:黑白相间地膜可防止水分蒸发,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白色部分透光性强,有利于植物吸收光照,进行光合作用;黑色部分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思考:黑白相间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材料十:凌汛,是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有时冰凌聚集,形成冰塞或冰坝,大幅度地抬高水位,轻则漫滩,重则决堤成灾。黄河河套平原河段初春来水大部分为兰州以上流域,凌汛灾害十分严重。由于没有有效的疏导措施,来势凶猛的黄河凌汛、洪水对黄河大堤造成很大威胁。
思考:为什么黄河河套平原河段初春来水大部分来自于兰州以上流域?
答案:该河段地区初春气候干旱,大气降水补给少;该河段支流较少,而且均为时令河,初春几乎无水补给黄河;兰州以上河段地区,纬度低,气温较高,有较多冰雪融水补给黄河。
思考:黄河河套平原河段初春凌汛严重的原因?
答案:黄河河套平原河段下游比上游纬度高,初春气温比上游河段温度低很多,融冰时间严重滞后,河面上结有厚冰;初春开河时上游来水、融冰水,携带大量破裂后的冰块流向该河段,冰水流量大;河套平原地势低平,多曲流,流速缓慢,流冰容易堆积阻塞河道,水位急剧上涨,河水溢出两岸形成凌汛。
材料十一:河套平原地区实施三盛公至乌梁素海的凌汛分洪减灾工程方案,该方案是从三盛公水利枢纽引凌汛洪水,通过排干沟渠向乌梁素海及其他湖泊分洪滞蓄。
思考:在黄河三盛公至乌梁素海河段实施凌汛分洪的有利条件?
答案:该河段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水可自流入乌梁素海;两岸沟渠多,分洪量大,速度快;两岸沟渠与黄河干流流向大体一致,利于分洪。
材料十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乌梁素海是“牛轭湖”,“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即由河流演变成的湖泊,因为形状像牛轭(牛犁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被称为牛轭湖。
图示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材料十三:灌渠密布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形成的农业区,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乌梁素海占其入湖水量的79.7%,而湖泊水体的减少主要是乌梁素海泄水闸排入黄河以及水体蒸发等。图片示意河套灌区地形图和乌梁素海面积及明水面积变化(明水面积即无水生植被覆盖的水域)。
(1)说出湖泊面积的变化特点并推测主要的原因。(2)为抑制湖泊明水面积变化趋势,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1)湖泊面积波动上升(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灌溉用水量增加,入湖尾水量增加;灌溉尾水携带大量泥沙入湖,湖泊淤积变浅,使湖水水位上升。(2)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N、P等营养物质排放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入湖污水排放量;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抑制水生植被的生长。
材料一: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
思考:从地形角度思考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答案:壶口上游河面较宽,到壶口位置河面成“V”字形急剧收缩,湍急河水从瀑布口冲出,犹如茶壶嘴一般倾泻。
材料二:位于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中的壶口瀑布,为黄河第一大瀑布。当黄河水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狭如壶口。瀑布岩层上硬下软,两侧有若干级侵蚀阶地发育。在距离壶口60千米的地方有一大断层拦腰经过河床,岩石破碎。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壶口瀑布位置不断向上游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溯源侵蚀。
(1)简析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1)地壳的升降运动使河床形成陡坎;地壳抬升,流水下切,有利于瀑布的形成与发展;陡坎处因岩性差异,下层较软的岩石河床侵蚀较快,上层岩层悬空,在重力作用下垮塌。
材料三:近年来,受上游来水量减少等影响,壶口瀑布宽度变窄,落差缩小,流量减小,若不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再过50年,瀑布将萎缩成不足10米高的险滩,百年后极有可能完全消失。
(2)分析近年来壶口瀑布萎缩的主要原因。(3)写出保护壶口瀑布的合理措施。
(2)受人类活动等影响,上游来水量大大减少,使瀑布变窄、变小;瀑布溯源侵蚀,不断向上游后退并萎缩;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
(3)合理调配黄河流域的用水,对水量进行统一调度,确保壶口瀑布正常的水量;通过对黄河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少含沙量;通过工程措施,控制延缓瀑布后退速度。
材料四:滔滔黄河流经壶口地区时,300多米宽的河道骤然变窄,河水跌落至几十米深槽,形成特大瀑布群。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黄河壶口瀑布水量骤增,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称“桃花汛”。
思考:壶口瀑布“桃花汛”形成的原因
答案:每年春季,北方气温回升快,黄河上游河段大量冰凌消融,河水增多;流至壶口地区,河道变窄,地势落差增大,水流湍急;此时节,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称“桃花汛”。
材料五: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壶口瀑布上游。
3.壶口瀑布景观最壮丽的时期是( )A.1月B.4月C.8月D.12月4.兴建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后,壶口瀑布( )A.观赏期延长B.凌汛期缩短C.水量更大 D.水色更黄5.若本区域地壳稳定,未来瀑布位置将( )A.向上游移动B.向下游移动C.保持稳定 D.不能确定
材料六:黄河入“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恰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数十里外可望。古诗:“收来千河水,放出半天云”,就是指这一千古美景。壶口雾气的大小与季节、流量有关。
壶口八景之“水底冒烟”
答案:冬季河面封冻,瀑布多成冰凌,地表来水减少,壶口流量小,激浪不大,飞出槽面水雾甚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浓密水雾;春秋两季,流量适中,气温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弥漫在空中的大雾
思考:欣赏水底冒烟景观最佳季节?
材料七:在壶口两边石岸上,分布无数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窝。民间相传,这些石窝乃当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马蹄踪,故又称“石臼仙踪”。每个坑从坑沿滑到壁都光滑无比,而且每个石窝里都有一个圆形石头。明代有人做诗赞曰:“河底有天涵兔影,山间无物掩蟾光。因其孟门开宝镜,嫣娥向晚理残妆。”因此被称为“石窝宝镜”。
答案:河床基岩有裂隙发育,裂隙在流水的侵蚀下不断扩大;裂隙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小的凹坑,流水在凹坑中形成涡流;流水搬运砂砾石块在凹坑中旋转打磨;在涡流和石块的影响下,凹坑内壁不断被侵蚀磨圆,形成石窝。
思考:“石窝宝镜”景观的形成原因?
“善淤、善决、善徙”的黄河下游:
材料一: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思考:“地上悬河”形成原因?
材料二: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存在主流摆动频繁,冲淤剧烈,汊道交织及心滩密布等特征。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水沙量、洪水频次、洪峰流量及漫滩次数均大幅度锐减,引起了心滩形态特征发生改变。
答案: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携带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下游地区为了防洪,人为不断的在河流两岸加高堤坝,泥沙淤积于河道底部,下游形成地上河。
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后下游冲淤特性存在明显转折,1950-1999 年以淤积为主,2000-2021 年以冲刷为主
材料三:黄河水电开发工程主要集中在中上游,2000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启用。1996年以前黄河呈现出明显的“小水带大沙”现象,2002年以后呈现出明显的“大水带小沙”现象。下图为1992一2020年黄河径流量与输沙量统计图。
思考:1996年以前黄河为何出现“小水带大沙”现象?
答案:黄河流域降水量较少,加之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因此水量较少;黄土高原地区过度农垦,导致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地区缺少大型水利枢纽调水调沙。
材料四:小浪底水库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其首要任务是防洪减淤。自1999年蓄水以来,运用其76亿立方米的淤沙库容拦截上游泥沙,并通过科学运作每年进行几次调水调沙,即保证了自身库容又使下游河道长期冲刷,为解决黄河“地上河”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右图示意小浪底水库某年调水调沙过程。
小浪底水库实施调沙的主要时间是( )
A.2月 B.4月 C.6月 D.8月
材料五:每年汛期前,小浪底水库均会利用异重流调水调沙。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比重差异且可以相混的流体,因比重差异而产生的流动,称为“异重流”。水库异重流是高含沙河流特有的水流形式,当高含沙水流进入水库遇到库区清水后,由于密度差而潜入清水下面形成一股浑水流。清水和含有大量泥沙的异重流从上下两层闸门同时下泄,形成人造洪峰,对下游河道进行冲刷。
通过异重流调水调沙,可使黄河下游地区洪水漫滩概率_________三角洲面积_________
小浪底水库中粗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面积增长的季节是_______
2000—2015年黄河小浪底一利津段河床高程变化示意。
调水调沙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冲刷明显,可以有效遏制小浪底——利津段河床的抬升,提升下游河道应对洪水的能力;由于下游河槽受冲刷,凌汛封河期河道过流能力增强,减小了防凌汛压力;
思考: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给黄河下游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材料六: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是河海交互作用的焦点区域,同时受径流、水沙、海洋动力以及人类活动等多重影响。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自1855年以来,黄河河口流路改道、出汊都发生在利津以下,因此利津以下长约106千米的河道常被视为黄河的尾闾河道。1999年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2002年开始实施调水调沙进入黄河下游及尾闾河道的水沙通量高度受人工调控,显著影响了尾闾河道和河口海岸地区的地貌演变。
思考: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为何频繁摆动、出汊、改道?
黄河含沙量大,入海口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易淤积;河道宽而浅,过水能力低;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河流水位高,河水易泛滥,从而导致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
调水调沙使大量泥沙在入海口沿岸沉积,形成了大面积的三角洲和滩涂湿地;调水调沙期间,大量淡水和泥沙进入河口地区,海水入侵的问题得到改善,有效遏制了海岸线的蚀退;调水调沙带来大量淡水和泥沙,满足了黄河口的生态用水需求,改善了黄河口的生态环境。
思考: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给黄河河口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强度变化(冲淤强度:单位时间单位河长冲淤量)
(正值代表淤积,负值代表冲刷)
(1)简述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点。
(1)黄河尾闾河道从上游至下游,冲刷强度减弱,淤积强度增强;2002--2014年,黄河闾尾河道总体处于冲刷状态,但冲刷强度减弱;2015--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表现为淤积的特征。
(2)三角洲逐渐萎缩。调水调沙中断,入海泥沙减少;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小。
(2)推测2015—2017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专题05 地质地貌微专题冲於平衡、特殊河流地貌(课件)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地质地貌微专题冲於平衡、特殊河流地貌(课件)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专题5地质地貌,高频考点·以考定法,核心素养·微专题,创新好题·分层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4.2 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4.2 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共5页。
高中第二节 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优秀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干旱,全年径流量青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