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题:如何打造议论文的主体段 课件
展开●教学目标:了解议论文主体段的五大要求。●教学重点:熟悉并掌握论据的运用方法及常见的材料分析法,让事例的叙述和议论相结合,打造精品段落。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他们因为贫穷,才更知道珍惜,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因为贫穷,才会在黑暗中长途跋涉,在逆境中执着前行。
修改:补充内容,规范成段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贫困让人学会努力、学会思考、学会成长。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他们因为贫穷,才更知道珍惜,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因为贫穷,才会在黑暗中长途跋涉,在逆境中执着前行。 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精品议论段由 个部分组成
(点、释、材、析、结)
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 分析句 结论句
【材料句要求】 典型,新颖,真实 ; 概括、简明:不求细节的生动,多则事实论据并列时,尽量把句子写整齐。(叙述思路:谁?什么背景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需要分析。如果缺乏分析,那就是堆砌材料。
牛刀小试要求:合理裁剪(100字以内),突显主题:“担当”
2024年18日傍晚5点多,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一位仰倒在座位上、闭目凝思的老人,让所有人看了都直呼心疼:这个勇敢逆行者就是年已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他是在17日在深圳连夜抢救感染病人后,直接乘高铁到广州参加会议,会后来不及吃口饭,18日傍晚5点多又坐上这列开往武汉的高铁的。由于春运高峰座位紧张,临时上车的钟南山只能被安顿在餐车拥挤的一角。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自己却第一时间坐上赴武汉的高铁,奔向防疫第一线,夜以继日地调查研究,抚慰民心……。
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自己却第一时间坐上赴武汉的高铁,奔向防疫第一线,夜以继日地调查研究,抚慰民心。
最易犯的毛病:"有论无证".即只摆事实不讲道理.或者只有论点和论据.没有恰到好处的过渡和分析.从而导致论点和论据"两张皮".
分析句:分析就是把材料与观点挂钩,使材料与观点逻辑严密,融为一体。要写好分析句,既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要掌握一些常见常用的分析方法。
1、因果分析法 2、正反对比法3、假设推断法 4、类比法 5、设问法6、让步法……注意: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要紧扣论点(分论点),且不能脱离材料。
一、因果分析法
句式: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从深层来看(……行为背后,更体现了)……从本质上看…… 2.……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 3.是因为……所以
示例:柔软是一种暖心的力量(观点句)。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放下苛求,带着平和的微笑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打破坚硬的壁垒,在阳光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因果分析句)。
二、正反对比法参考句式:1、不是……,而是……2、不仅没有……,反而……3没有.……,有的只是…… 3.可是……反观……如:论点:学会思考论据:(正)我们只有学会思考,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反)当然,也不是只单纯地思考,而是要“思而不学则殆”。
三、假设推断法: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正例反说/反例正说(构成对比)句式:1.假如……那么…… 2.如果……那么…… 3.试想,如果……
如果钱伟长当初只根据自己的兴趣,扬长避短研究文科,就不会展露理科的锋芒;如果钱伟长后来为名利金钱所惑,那么新中国如何能走向富强之路。
参考答案:假如没有爱国之情,他也许不会拒绝美国的高薪诱惑;假如没有爱国之情,他也就不会把毕生的精力献身祖国的科教事业。由此可见,“爱国”二字是多么重要呀!
论点:尊师重教范文:郝同学,古人尊师重教的轶事我相信您也读过不少。当程门的雪没过了布履,学生杨时仍静候在门口巍然不动,因为尊师的暖流在他心底流淌;“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那好学的宋濂谦恭地候立在老师身旁,面对老师的斥责,哪敢顶嘴半句?师之学问可质疑,但尊师是为人之道,即便在自处时也不可松懈,不是吗?
四、类比论证法: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分析论据的几种常见方法: 1、因果分析法 2、正反对比法 3、假设分析法4、类比法 要求:运用以上个方法,论证“担当”的主题。
担当需要强烈的责任感。
担当需要强烈的责任感。(观点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担当国家之重担者,一生拥天下百姓入怀, 以天下苍生为己任。(阐述句)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自己却第一时间坐上赴武汉的高铁,奔向防疫第一线,夜以继日地调查研究,抚慰民心。(材料句)疫情肆虐,他没有逃避,有的只是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因为责任,他扶生命大厦于将倾;因为责任,他力挽狂澜于即倒。在他心里,人民永远高于一切,生命永远重于泰山。(分析句) 他担当国之重任,成为了民族的脊梁。(总结句)
担当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观点句)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 (阐述句)假如没有担当,南宋文天祥就不会选择与蒙古铁骑抗争,坚守道义;假如没有担当,清朝林则徐就不会在虎门销烟,执法如山;假如没有担当,钟南山就不会奔赴抗疫前线,护百姓一方平安。 (材料句)他们舍生忘死,以身报国,他们将生命谱写成一首首壮丽的诗篇,他们的精神将长留人家,激励你我奋勇向前。 (分析句)
担当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在 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自己却第一时间坐上赴武汉的高铁,奔向防疫第一线,夜以继日地调查研究,抚慰民心。这位勇敢的逆行者就是钟南山。是他,铁肩担道义,耄耋又出征,弃个人安危于不顾,将民生疾苦牢记心间;是他,用一种舍我其谁的大义大勇,将“担当”二字写得顶天立地。
总结:学无定法文有法,作文训练不可怕。善思勤练不放弃,分数突破自可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主体段—事例句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主体段—事例句 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五三模式,典例剖析单个,对比分析两个相反,简例铺陈两个以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主体段写作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主体段写作 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语段类型,语句类型,观点句,简洁的陈述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解释观点强调重要,事件结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议论文——作文主体段训练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议论文——作文主体段训练 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本的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标准的议论文主体段,观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列举材料找共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